生物饵料培养学重点加资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重点加资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重点加资料

绪论

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生物饵料可分为植物性生物饵料(光合细菌及单细胞藻类)和动物性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枝角类等)两类。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如:细菌、酵母、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等。

3.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4.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生物饵料的筛选;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5.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①生物饵料的个体大小必须适合养殖对象的摄食;②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于养殖动物的摄食;③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④生物饵料及其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小,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⑤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⑥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6.生物饵料的优点:①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且有改善水质的作用;②营养丰富,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③规格多样,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④容易被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⑤可获得性佳。

7. 什么是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广泛认可?

第二章光合细菌的培养

1. 光合细菌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其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在厌氧和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2. 水产上使用的光合细菌多为红螺菌科的菌种。水产上应用价值大的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属

3. 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有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菌绿素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媒介,而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作用是捕获光能(天线色素)及起光氧化的保护剂作用(防止菌绿素受光氧化损伤)。

4. 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存在细胞内的载色体或绿色包囊中,载色体或绿色包囊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的部位(细胞器)。

5. 载色体存于与红螺菌科和着色菌科,由细胞膜陷入细胞质内而形成,并与细胞膜相连。绿色包囊存在于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分散附着于细胞膜下面,是一个独立的球形细胞器。

6.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的步骤:(1)采样。根据光合细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有选择的采集含光合细菌的水样和土样。一般在有机物污染严重,缺氧的环境中采样;(2)富集培养。光合细菌分离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富集和分离的培养基,提供符合光合细菌生长需要

的厌氧环境,适宜的温度(25--35℃),一定的光照(5000—10000lx)。一般采用液体富集培养基,重复多次富集培养;(3)分离纯种。将富集后的菌液进行固体培养基涂布或划线培养,挑取单菌落,重复多次分离,可得纯培养。

7. 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封闭式厌气光照培养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放式微气光照培养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8. 光合细菌菌种保藏的方法:(1)低温保藏法 4 ℃左右低温冰箱保存,时间在30~60 d,也可在棉塞上浸蜡,一般可达3~4个月,至半年之久;(2)低温定期移植保存法这是一种经典的简易保存法,即菌种接种于所要求的斜面培养基上,置最适温度下培养,至菌落形成后,置于低温、干燥处保存,每隔3~6个月移植培养一次。(3)液体石蜡法选用优质纯净的液体石蜡灭菌除水分后加到斜面上,并用蜡封上,放阴凉室温即可(4)冷冻干燥法;(5)超低温保藏将欲保藏的菌种悬液或菌块(常用保护剂为10 %甘油或5 %~10 %二甲基亚砜)密封于安瓿瓶内,先控制致冷速度,预冻后,储藏于-150~-196 ℃液态冰箱中保存,保存期间需注意及时补充液氮。

9. 光合细菌在水产上的应用:①作为养殖水体的水质净化剂,降解小分子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COD,氨氮;②作为人工配合饵料的添加剂,光合细菌菌体富含营养物质,粗蛋白含量(65.45%)同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③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用于培养轮虫、卤虫、枝角类等动物性生物饵料;④病害的防治作用,防治鲤鱼烂鳃病、瞎眼病,金鱼的水霉病,黑鲷的烂尾病,鳗鱼的水霉病和赤鳍病。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1. 微藻的用途:作为食品及食品的添加剂;饵料或饲料添加剂;提取活性物质(DHA、EPA、类胡萝卜素等);水处理;生物学研究;水产养殖上生态防病;生产新能源

2.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单胞藻的培养生态和应用情况。

①小球藻

温度:10~35℃;最适光强:10000lx;最适pH:6~8;应用: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水色及水质的调控。

②微绿球藻(眼点拟微球藻)

适宜培养条件:温度:25~30℃;盐度:4~36;最适光强:10000lx;最适pH:7.5~8.5;应用:贝类育苗,河蟹幼体及动物性生物饵料,水色及水质的调控。

③亚心形扁藻

适宜培养条件:温度:20~28 ℃;盐度:30~40;光强:5000~10000 lx;最适pH:7.5~8.5 应用:贝类育苗,轮虫培养

④三角褐指藻

适宜培养条件:温度:10~15 ℃;盐度:25~32;光强:3000~5000 lx;最适pH:7.5~8.5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

⑤小新月菱形藻适宜培养条件:温度15~20 ℃;盐度:25~32;光强:3000~8000 lx;最适pH :7.5~8.5

应用:甲壳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的幼体饵料

⑥牟氏角毛藻

适宜培养条件:最适温度:30 ℃;盐度:10~15;光强:10000~15000 lx;最适pH:8.0~8.9

应用:斑节对虾、泥蚶育苗

⑦中肋骨条藻适宜培养条件:温度:20~30 ℃;盐度:15~30;光强:5000 lx;最适pH:

7.5~8.5

应用:斑节对虾、河蟹育苗

⑧等鞭金藻3011

适宜培养条件:最适温度:20~30 ℃;盐度:10~30;光强:7000~9000 lx;最适pH:7.5~8.5

应用:贝类及棘皮动物的育苗

⑨湛江等鞭金藻

适宜培养条件:最适温度:25~32℃;盐度:22.7~35.8;光强:5000~11000lx;最适pH:7.5~8 应用:贝类及棘皮动物的育苗

⑩钝顶螺旋藻

适宜培养条件:最适温度:30~37 ℃;盐度:可驯化;光强:30000~35000lx;最适pH:8.6~9.5应用:观赏鱼配合饵料、贝类和甲壳类育苗

3.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

①按培养纯度分为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单种培养指可有细菌存在但无其他藻类存在的培养,水产上室内水泥池培养。混合培养是指一培养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微藻细胞,各种微藻细胞同时生长。在室外土池施肥培养单细胞藻类是一典型的混合培养。

②按培养体系的密闭性开放式培养指藻液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的一种培养方式,但培养过程中易受敌害生物的污染。封闭式培养指在一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培养单胞藻,这种培养方式主要用于保种,有时也用于生产性培养中藻种级培养。

③按采收的方式,则有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之分。

④按培养的目的和规模

藻种培养(一级培养),指以保存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多采用封闭式不充气培养方式培养。

中继培养(二级培养),指为生产性培养提供大量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可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培养方式。

生产性培养(三级培养)是以大量生产藻细胞为目的培养,多采用开放式(封闭式)充气培养。

4.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设施

①藻种室:是进行藻种的分离、培养及保存的场所,也是开展藻类生长情况微观检查的场所。,保温性能良好,易清洁消毒,防污染能力强,应配有恒温光照培养箱及各种小型培养容器。

②清洗消毒室:是进行培养器皿和工具清洗及消毒的场所,配备有清洗水池、消毒池等设施和烘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炉灶等设备。

③培养室:进行藻类的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的场所。装配有培养容器、培养架和培养池等设施,要求采光好,配备有人工光源,最好可调温。

④培养容器:主要有各种规格的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缸、细口玻璃瓶、透明塑料袋等。

⑤培养池:用于生产性培养用,一般池深80cm,面积在2—10平方米。池内壁贴白色瓷砖。

⑥水处理系统:通常需配备过滤装置和消毒池。最常用的过滤装置为沙滤池。

⑦充气系统: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空气过滤器或洗气装置。

5. 藻类一次性培养的生长模式及影响因素

①延缓期:接种后的短时间内藻类繁殖缓慢,细胞数无明显改变。原因有:藻种质量问题,接种的藻种来自不良环境或藻种“老化”;接种的藻种数量偏少,培养液中缺乏一定数量的由生活藻细胞自身产生的能够促生长繁殖的生物活性物质;新旧培养液成分的差异过大

②指数生长期细胞迅速生长繁殖,藻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几何级数递增。影响藻类生长繁殖效率有:培养条件,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藻类具有最高的生长繁殖效率;藻的品种

③相对生长下降期藻细胞繁殖趋缓,细胞数量增加速度减慢。原因:养盐耗净;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培养液酸碱度改变;藻类细胞浓度过密,光照不足;藻类代谢废物的自体抑制。

④静止期藻类生长逐渐下降,最终生长停止,进入静止期,藻细胞数保持相对恒定。

⑤死亡期藻细胞大量老化死亡,细胞数量迅速减少

6. 如何缩短或消除延缓期的出现

(1)选择处于新陈代谢快,生长旺盛(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细胞作藻种。

(2)接种时保证藻种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量,选择偏高浓度接种。

(3)选择合适的培养液(包括配方组成及营养盐浓度),减少新旧培养液之间的营养盐差异。

7. 如何增加指数生长期的生长效率选择生长性能优良的品系,同时提供其生长的最佳环境和营养水平。

8. 如何延长指数生长期,推迟相对生长下降期出现

(1)适时添加营养盐,保证培养液中充足的营养。

(2)人工充二氧化碳,保证藻液中二氧化碳不成为生长的限制因子。在生产中可间歇充含1%~5%二氧化碳的混合空气,以达到补充二氧化碳的目的。

(3)定期检测并调整培养液的pH,使之处于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

(4)增强光照强度,保证充足的光照。

(5)改变培养方式,变一次性培养为半连续培养,及时稀释培养液中的有自体抑制作用的代谢废物。

9. 微藻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的优缺点

①开放式培养优点:建池简单,投资少,可利用光温适宜但不宜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地区或产量低的荒漠、盐碱沙地等。生产操作简单;缺点:CO

供应不足,温度不易控制,水分蒸

2

发严重,光能利用率低,占地广大。易污染,生产不稳定,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②封闭式培养优点:具有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有效的光源系统,光能传递到微藻的光程短,具有

有效的混合循环系统光能利用率高,可高效灭菌,污染少,易于监测和控制;缺点:夏季温度高(可超出生长适温10-15℃),过量氧气难以排除。

10. 补偿点:细胞光合作用产氧量等于呼吸作用耗氧时的光照强度。不生长、不繁殖

11. 光抑制:光照强度超过饱和光照强度时藻体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下降的现象。

12. 影响光饱和点的因素营养浓度较高时藻类可较强光照下生长;稀培养物的光饱和点低,反之高一些;低温下光饱和点低

13. 二氧化碳在藻类培养过程中,通过搅拌或晃动藻液,或给培养的藻液充气,都能提供一定二氧化碳。充含1%~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也可在某些培养液中添加碳酸氢钠作为补充碳源。

14. 培养液的配制培养用水的消毒,配方的选择和营养盐的计算,营养盐的添加等步骤。在往消毒后的培养水中添加营养盐时,应待消毒海水正常后,逐一加入营养盐,并在下一种营养盐加入之前进行充分搅拌。营养盐加入的顺序:先氮后磷再铁

15. 藻类接种在质量上要求:无敌害生物污染、生活力强、生长旺盛,处于指数生长期阶段;藻液的外观颜色正常,无大量沉淀和明显附壁现象;对于有运动能力的种类,还要求上浮明显。接种数量,条件许可时,藻种量尽可能大,藻种级培养时藻种量与培养液量之比为1:2~1:3,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的接种比例一般不小于1:10~1:20。藻类接种时间,晴天上午8时~10时接种。

16. 开放式培养中搅拌和充气的优点防止藻细胞沉降,减少附壁或沉底;使营养物质分布均匀,防止代谢产物在局部浓度过高;使细胞分布均匀,利于营养和光照的利用;使培养液温度一致;有利于释放光合作用产生的O2和补充CO2;防止水表面产生菌膜。搅拌方式有摇动、搅拌或充气。

17. 藻液生长情况检查。宏观上,可检查藻液的颜色、藻细胞的运动或悬浮的情况、有无藻细胞沉淀或附壁,有无菌膜或敌害的产生等。微观上,可在显微镜下检查藻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敌害生物的出现,藻细胞数量增加情况等。

18. 藻细胞的采收方法:离心;过滤;沉淀。

19. 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有两方面:掠食;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

20. 清除、抑制和杀灭敌害生物:过滤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使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改变环境条件杀灭敌害生物。

21. 藻种分离程序:采样、预培养和分离。

22. 藻种的分离方法:微吸管分离法;微水滴分离法;平板分离法;离心法;趋向运动法;稀释法;

23. 藻种保藏:把藻种接种在固体和液体的双相培养基上,接种一次可保藏半年到一年。也可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若是短期保藏,一般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接种后可直接移到低温弱光的条件下保藏,也可在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后再移到低温弱光的条件下保藏。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1. 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典型的滤食性生物。对饵料的种类无选择性,但对饵料大小有选择。饵料大小宜在25μm以下,尤以15μm以下最为理想。

2. L型轮虫:大型轮虫,即褶皱臂尾轮虫,在水温20℃以下时占优势;S 型轮虫:小型轮虫,圆型臂尾轮虫在水温20℃以上时占优势。

3.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和生活史

(1)单性生殖即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所谓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卵称为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的卵壳薄而光滑,呈椭圆形,非混交卵无需受精,就能够迅速发育成非混交雌体,又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一代接一代,这就是单性生殖世代。“爆发式的增殖”(2)两性生殖又称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卵子,与父本的单倍体精子受精后发育为两倍体的胚胎。混交雌体是指以减数分裂方式形成卵的雌性轮虫。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混交卵又称需精卵。混交卵若不受精,则发育成单倍体的雄轮虫。雄轮虫以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精子。混交卵若受精,则发育成休眠卵(冬卵)。

4. 诱发两性生殖的因素培养液的盐度;光照;种群密度;低温刺激;食物的质和量;生育酚;培养液的pH。影响轮虫混交生殖概率的内源性因素有:遗传因素;轮虫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母轮虫的日龄。

5. 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培养条件好,寿命长;培养条件差,寿命短。饵料质量好,寿命长,反之,则短。我国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d~10d,如环境条件不好,只活3d~4d。

6. 褶皱臂尾轮虫的环境适应

(1)温度L型轮虫的适宜温度范围控制在10℃~25℃,S型轮虫的25℃~35℃。

(2)盐度适宜繁殖的盐度范围为10~30。

(3)光照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4400lx~10000lx。

(4)酸碱度中性偏碱性为好。

(5)溶解氧培养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至少保持在1.5mg/L的水平之上。

(6)化学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最好控制在100mg/L以内

(7)非离子氨1mg/L以内。

7. 种轮虫分离主要利用轮虫对缺氧或恶劣环境抵抗力强的特性进行。

8. 一次性轮虫培养:在轮虫接种后直至轮虫收获,中间一般不换水。轮虫培养密度高,培养期间水质变化大,培养周期短,产量高但不稳定。生产性培养一般用玻璃钢水槽和小型水泥池(2 m3~10m3)。培养规程如下:

(1)培养容器和培养池的选择和清洗消毒

(2)培养用水的处理:沙滤或密筛绢(300目)过滤,并将盐度、温度调节到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的最适范围,如要在培养用水中先培养单胞藻,则最好用20mg/L的有效氯充分消毒培养用水

(3)轮虫饵料的准备:前期大多采用在原池先培养一定量的单胞藻,后期再人工投喂酵母。

(4)接种:单纯以单胞藻为饵料,轮虫接种密度可小些(0.1个/ml~0.5个/ml),若以

酵母为饵料进行培养,则适宜的接种量应大些(14个/ml~70个/ml)。

(5)投饵:以单胞藻为饵料时,一般每天投喂两次,根据培养水体的水色来调整单胞藻的的投喂量。若以鲜酵母为饵料时,每天投喂3~4次

(6)搅拌、充气及生长情况的检查:以单胞藻为饵料,一般不需要连续充气,但在每次投饵后要搅拌水体。若投喂酵母进行生产性培养,则需连续充气。在轮虫培养过程中,每天要定时检查轮虫的活力和密度。

(7)收获轮虫一次性培养的培养周期为3d~7d,培养的密度一般可达200~600个/ml。用100μm网眼的筛绢袋过滤收集。

9. 轮虫生长情况检查肉眼观察:具体可用一个小烧杯取培养池水对着亮光观察,注意轮虫的活动状况和密度。如果轮虫游泳活泼,分布均匀,密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则表明轮虫的生长情况良好。反之,若观察到的轮虫活动力弱,多沉于底部或黏附于培养容器的壁上,密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增加不明显甚至减少,则表明轮虫种群的增长不是很好。镜检:可吸取少量水样于小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镜检。生长良好的轮虫,身体肥壮,肠胃道饱满,游动活泼,多数成体尾部带有1~3个非混交卵,无雄轮虫和休眠卵的出现。如果镜检水样中的雌轮虫多数不带卵或带有混交卵,且有雄轮虫出现,轮虫活力不强,在培养水体中饵料丰富的情况下轮虫的肠胃道仍不饱满,说明种群的生长情况不好。

10. 轮虫半连续培养:成功进行轮虫半连续培养的关键是控制好轮虫的采收量及培养用水水质之间的平衡。半连续培养一般每次培养周期能维持15d~25d,最多可达30d。最后全部采收,清池,开始新一轮的培养。

11. 轮虫大面积土池培养:利用室外土池培养,培养技术较易掌握,成本低,轮虫培养密度小,但收获量大,轮虫基本靠摄食池塘的天然浮游植物为饵料,轮虫的营养质量好。要点:(1)选择培养池(2)清池消毒(3)进水(4)施肥培养单细胞藻类(5)接种(6)日常管理(7)采收200目筛绢拖网、光诱

12. 轮虫土池池培养的管理要点主要通过控制轮虫存池数量和维持培养水体中足够的营养盐来调控,必要时可泼洒豆浆进行投饵。轮虫密度维持在5个/ml~10个/ml;通过施追肥,维持藻类的增殖,使藻类的净增殖量和池中轮虫的摄食量基本平衡。当气候适宜,轮虫繁殖迅速。池水的透明度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此时应加强轮虫的捕捞力度。

13. 种轮虫的保存一是以活体轮虫的形式保存,一是以轮虫休眠卵的形式保存。

14.饵料对轮虫的影响影响轮虫的生长繁殖,还会影响养殖轮虫的营养成分,尤其是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的组成及含量。

15. 单细胞藻类作为轮虫饵料的优缺点各类单胞藻饵料中绿藻优于金藻,金藻又优于硅藻。以单胞藻培养的轮虫,营养价值高。用单胞藻培养轮虫需要许多水池来培养单胞藻,花费大量设备和人力。单一使用单胞藻培养轮虫,轮虫密度不大,在生产性培养中一般密度高的也只有40~60个/ml的水平,难以适应生产性苗种培养的需要。

16. 酵母类作为轮虫饵料的优缺点面包酵母不耐盐,在海水中存活时间不长。酵母类作为饵料,成功地使轮虫培养达到400个/ml~600个/ml,甚至4000多个/ml的高密度。酵母具有供应稳定、易于贮藏、投喂简便等特点,从而大大简化了培养单胞藻的设备和人力,降低了成本。完全用酵母培养的轮虫在高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上存在重大缺陷,不利仔稚鱼的正常发育。

实际生产中,用酵母和海水小球藻配合培养轮虫,已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轮虫培养技术。

17. 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方法:(1)用面包酵母和海水小球藻混合培养轮虫,此法可有效提高所培养的轮虫体内的EPA含量(达11%~12%)。(2)利用油脂酵母替代普通酵母饲喂轮虫。(3)用海水小球藻对用面包酵母培养的轮虫进行二次强化培养。先用酵母培养大量的轮虫,然后将采收的轮虫集中在小水体中,用海水小球藻培养12小时以上,再将经小球藻培养的轮虫用于投喂苗种。(4)用乳化后的配合鱼油或鱼油微胶囊对面包酵母培养的轮虫进行营养强化。

18. 生产中诱发两性生殖形成休眠卵的方法是以高的种群密度和饥饿刺激相结合进行。即先以常规方法培养轮虫,不采收,待轮虫数量达高峰时,突然停止投喂饵料并停止充气,池中饵料很快耗尽,即会出现两性生殖,生产大量休眠卵。其次,还可以改变盐度或温度,促进轮虫产生休眠卵。

19. 轮虫休眠卵的采集、分离和定量采表层底泥;制泥浆水;糖盐高渗溶液分离;计

第四章卤虫的培养

1. 卤虫的别名盐水丰年虫,丰年虾,卤虾

2. 卤虫的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A. salina 的两层含义:一是表示此卤虫是两性生殖类型的卤虫;二是表示此两性生殖卤虫的确切名称未知

3. 卤虫的形态雄性成体头部的第二触角特化成斧状的把握器,在雌雄交配时用于抱住雌体。通常在高盐水体中,卤虫的外部附肢上的刚毛数减少,刚毛变短。在高盐水体或缺氧水体中,虫体的体色多为红色,而在低盐水体及富含溶解氧的水体中,卤虫体色呈灰白色。在紫外线辐照强的高原地区,卤虫所产休眠卵的颜色多为深棕色,相反,在紫外线辐照弱的区域,卤虫所产休眠卵的颜色多为浅棕色,乃至灰色。

4. 卤虫的的发育历经卵、无节幼体、后无节幼体、拟成虫期幼体和成虫等阶段。

I 龄无节幼体(也称初孵无节幼体),体长一般为400μm~500μm。初孵无节幼体靠消化自身贮存的卵黄维持新陈代谢。初孵无节幼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般在12h后可蜕皮,发育成II 龄无节幼体,开始外源性营养。无节幼体在第4次蜕皮后,变态成拟成虫期幼体。初孵无节幼体经12~15次蜕皮后,变态成成虫。

卤虫从孵化到性成熟最短只需8天,一般需14d~21d。性成熟的卤虫,在环境、饵料适宜的情况下,一般每隔3d~5d,即可产卵一次。每次产卵量2个~300个,一般为80个~150个。卤虫的寿命一般为2个月~3个月,可产卵10次左右。

5.卤虫的生殖类型由种的特性决定,不会受环境因子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其生殖类型的不同,卤虫可分为孤雌生殖的卤虫种和两性生殖的卤虫种。

6.卤虫的生殖方式与其生殖类型无关。生殖方式受内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卤虫生殖方式的改变,卤虫生殖方式有都卵胎生方式关卵生方式。以卵生方式繁殖时,

又有两种情况:产夏卵和产冬卵(休眠卵)。夏卵,也叫非滞育卵,卵外无厚的硬壳,在适宜的温度、盐度条件下,无需特殊处理24h内即能发育成自由泳动的无节幼体。冬卵,也叫滞育卵,休眠卵,卵外有厚的棕色硬壳,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休眠期,需特殊的处理才能发育成无节幼体。

7.卤虫食性滤食性,只要是数微米至50微米的颗粒状物质均可被卤虫摄食,而对大小为5μm~16μm的颗粒有较高的摄入率。卤虫对食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仅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

8. 卤虫休眠卵卵壳部分包括3层结构。最外层是咖啡色硬壳层,硬壳层的主要成分是脂蛋白、几丁质和正铁血红素;中间层为外表皮膜,具有筛分作用,能阻止相对分子量比二氧化碳大的物质渗透入膜;壳的最内层为胚表皮。膜内的胚胎为一约有4000个细胞的原肠胚。

滞育卵:是由内源性、生理性或结构性机制引起的发育暂时停止,处于滞育状态的卤虫卵,即使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胚胎也不能进一步发育。滞育状态的解除为激活,只有经过激活后滞育卵才有可能恢复发育。

静止卵:由于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所导致的低代谢水平的状态。不良环境条件通常包括低湿,低温,缺氧等。处于静止状态的卵,一旦外界环境条件得到改善,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会恢复。

9. 自然界卤虫分布地区特点:能够持续保持稳定的高盐度;在冬季有冰冻期;在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地区。

10.我国的卤虫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内陆盐湖和华北盐田。海盐区的卤虫以孤雌生殖为主,而内陆湖盐区的卤虫以两性生殖为主。两性生殖的卤虫卵径比孤雌生殖的卤虫卵径小。

我国绝大多数产地的卤虫卵的营养价值较高。无论是产自沿海盐田或是内陆盐湖,大多含有较高含量的高不饱和脂肪酸EPA,属海水型卤虫。

11. 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形式初孵无节幼体,卤虫去壳卵,卤虫中后期幼体及成体(鲜活、冰冻或卤虫干粉)等。

12. 影响卤虫卵孵化的因素子(1)光照:利于胚胎发育,光照不足,孵化推迟或根本不孵化

(2)盐度:盐度越高,破壳时间越长,孵出的幼体所含能量相对低,生产一般使用10-20的低盐度;

13. 卤虫卵去壳可使用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氧化除去咖啡色的硬壳层。去壳过程:(1)卤虫卵的冲洗、浸泡浸泡于25℃的淡水或海水2小时后可达到充分吸水。

(2)配制去壳液去壳液通常用次氯酸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海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一般每克干燥虫卵需使用0.5g有效氯和0.15g氢氧化钠,而去壳液的总体积按每克卵14ml的比例配置。(3)去壳将冲洗、浸泡好的卤虫卵沥干后转移到一定量的去壳液中并不断搅拌。(4)冲洗、脱氯当去壳完成,卵的颜色呈现橘红色,用孔径为120μm的筛网收集去壳卵,并用足量的自来水或海水充分冲洗,直到闻不到氯的气味。然后将去壳卵浸入1%~2%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中脱氯约1分钟,进一步用自来水或海水冲洗。

14. 卤虫卵去壳过程中的变化在去壳过程中,卤虫卵的颜色由棕色变成灰白色,最后呈橘红色,同时可感受到去壳液的温度会上升。

15. 使用卤虫去壳卵的优缺点

(1)去壳液在去壳的同时,还具有消毒的作用(2)不存在初孵无节幼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因卵壳和未孵化卵所引起的苗种肠梗阻或充当病原固着基的危害。(3)卤虫卵内的能量储存物质(海藻糖)基本没有被分解消耗。(4)去壳卵的制作过程简单,便捷。(5)不完全的去壳有利于卤虫卵的孵化,可提高孵化率,缩短孵化时间。

缺点:投喂后在正常海水中会下沉,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利养殖对象摄食。

16. 卤虫卵加工的目的一是解除卤虫卵的滞育状态,二是使解除了滞育的静止卵能够方便的使用或储存。

17. 卤虫卵滞育解除的方法反复脱水、低温刺激、光照处理、紫外线照射、磁场感应、有机溶剂浸泡、甲醛溶液浸泡、过氧化氢浸泡、二氧化碳处理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低温刺激和反复脱水。

18. 卤虫卵储存无氧、干燥、真空条件下

19. 卤虫卵的质量判别可从卵的外观质量,孵化性能及营养价值三方面进行判定。(1)外观质量的判别:色泽与气味;泥沙含量;破壳与碎壳;空壳;含水率;大小判别;细菌含量等指标。(2)孵化特性的判别:孵化率;孵化效率,指每克卤虫卵能够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孵化产量,指每克虫卵能够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总干重(毫克);孵化速度。(3)营养价值的判别:化学分析法;二是生物饲养评定法。

10. 卤虫无节幼体的分离通常采用静置和光诱相结合的方法。当虫卵的孵化完成后,停止充气,并在孵化容器顶端蒙上黑布,静置10分钟。在黑暗环境中,未孵化率最先沉入池底,并聚集在容器的锥形底端,而卵壳则漂浮在水体表层。初孵无节幼体大多聚集在水体的中下层。将最先流出的未孵化卵排掉,在出水口套上120目的筛绢网袋,收集无节幼体。当容器中液面降到锥形底部,取走筛绢网袋,将卵壳排掉。将筛绢袋中的无节幼体转移到装有干净海水的分离水槽中,利用无节幼体的趋光性,进一步做光诱分离,得到较为纯净的卤虫无节幼体。

第五章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

1. 桡足类能提高海水鱼幼体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原因(1)桡足类是鱼虾蟹的天然饵料,摄食桡足类无节幼体能刺激或诱发其开口阶段的摄食反应;(2)海水幼鱼对其他生物饵料(轮虫)的利用率比较低(3)桡足类的营养与其他生物饵料相比,营养价值高,能满足鱼虾幼体的生长需求

2. 哲水蚤目和猛水蚤目作为生物饵料的优缺点(1)哲水蚤类无节幼体个体小,完全浮游生活,适于海水鱼幼体摄取,但只能达到较低密度(100-200个/L),且将C18:3n3脂肪酸转换为n3HUFA的能力有限;(2)猛水蚤无节幼体可达较高密度(115000个/L),将C18:3n3脂肪酸转换为n3HUFA的能力较强,但其营底栖生活,限制了幼体摄食

1.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

的饵料生物。

2.饵料生物: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

水生动、植物。

3.饲料:指凡饲养动物(如禽、畜等)的食物。主要指陆上动物。

4.饵料:指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

5.纯培养: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

养。

6.单种培养: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

7.一次培养:又称有限培养,是在一定的容器中,接入少量藻种,在适宜的环

境条件下培养,待藻细胞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进一步扩大培养。

8.半连续培养:又称间收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液达到

一定密度后,每天采收一部分,收获量根据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而定,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

9.连续培养:是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培养液

不断流出。培养液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可根据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需要进行人为控制,保持平衡。一般在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

10.封闭式培养: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

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

11.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

水槽、水泥池等。因光照充足、通风较好,藻细胞生长繁殖迅速,但与外界接触面大,易污染。

12.小型培养:又称保种培养或一级培养,目的是培养和供应藻种以进行纯藻种

的分离、培养、保存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一般采用封闭式不充气一次性培养方式,培养容器一般采用100~3000ml的三角烧瓶。

13.中继培养:又称二级培养,目的是藻种扩大培养,供应生产性大量培养的藻

种。一般在室内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进行,根据需要可分为一级中继培养和二级中继培养。

14.大量培养:也叫生产性培养或三级培养,目的是为培养动物提高大量单胞藻

饵料。有室内和室外两种。目前主要采取室内、开放式、通气、一次性或半连续培养法,培养容器有大型玻璃钢水槽、大型水泥池或塑料薄膜袋等(也有用土池)。

15.母液:母液是培养液的浓缩,是为减少每次称量的麻烦,根据配方配成的浓

营养溶液。

16.贮液:指固体营养元素为减少每次称量的麻烦和使用方便而配成的重量百分

比溶液。

17.辅助生长有机物质:是培养液中对单胞藻的生长有辅助促进作用的有机物

质。

18.延缓期:单细胞藻类在接种培养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改

变,表现出一暂时的静止状态。

19.指数生长期:指单细胞藻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

20.相对生长下降期:细胞生长繁殖的速度与指数生长期比较,逐步下降,但细

胞数目仍在增加。

21.饱和白昼:指在较强光照范围下,光照时间增加,藻细胞数目并不增加的光

照时间。

22.最适光照强度:也称饱和光照强度,指藻类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速率达到最

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23.补偿光照强度: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恰好相等,细胞

只能维持基础代谢,不能生长时的光照强度。

24.藻菌共生:某些单细胞藻类(如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杆藻等)必须与细菌互

相依存才能良好生长的生长方式。

25.敌害生物: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危害单胞藻生长繁殖的生物。

26.生殖量:枝角类一个孤雌生殖雌溞育儿囊中每胎的胚胎或幼溞数。

27.总生殖量:枝角类一个孤雌生殖雌溞一生所产的幼溞总数。

28.生殖率:枝角类一个孤雌生殖雌溞每十天(或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产卵次数。

29.龄期:枝角类从幼龄开始,每脱皮1次增加1龄,每两龄之间的发育期称龄

期。

30.非混交雌体: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的休眠卵和夏卵在环境条件适宜

时发育成的雌性个体。

31.混交雌体: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夏卵受混合刺激(或环境不良时)

后发育成的雌性个体。

32.雄体: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的混交卵未经受精而发育成的

雄性个体。

33.混合刺激:温度、光照、食物、密度等的综合变化。

34.夏卵:又称非混交卵。指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非混交雌体产出的卵。

卵形,壳薄而光滑。

35.休眠卵: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与雄虫交配,混交

卵与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的厚壳卵。可抵抗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需经一定的休眠期才能发育,且总是发育为非混交雌体。

36.混交卵: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产出的卵,经受精形成休眠

卵,不受精,发育成雄体。

37.滞育:桡足类在环境不良时常停留在幼体或成体的某一期而不再发育的现

象。

二、简述题

1.简述生物饵料培养的意义及选择生物饵料的条件?

答:生物饵料培养的意义:

生物饵料的培养是解决水产动物养殖饵料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生物饵料培养是目前解决幼体饵料的主要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培养的成功与否,往往直接关系着人工育苗的成败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选择生物饵料的条件:

(1)个体大小应适合于不同养殖动物不同发育阶段的摄食;

(2)在水中的运动和分布应便于养殖动物的摄食;

(3)营养丰富且容易被养殖动物消化吸收,有较高的饵料效率;

(4)代谢产物对养殖动物无毒或毒性很小;

(5)对环境的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

(6)容易进行大量培养,且培养密度大,产量高,成本低;

2.简述单细胞藻类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答:单细胞藻类的特点:

(1)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

(2)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与比例合理;脂肪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

(3)生长繁殖迅速。

(4)对环境适应性强。

(5)容易培养。

单细胞藻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直接作为水产动物幼体和成体的饵料。如作为大多数贝类幼体、虾类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海参的鳟形幼体等,及瓣鳃类成体的饵料。

(2)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如作为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的饵料。

(3)用于改善育苗和养殖水质。

3. 请分别写出绿藻门、硅藻门和金藻门各3种常用单胞藻培养种,及单胞藻常

见的高温种和低温种各2种。

答:绿藻门:小球藻、微绿球藻、扁藻、塔胞藻、盐藻、栅藻等

硅藻门:角毛藻、小硅藻、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等

金藻门:等鞭金藻8701(低温种)、等鞭金藻3011(高温种)、湛江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

常见高温种:角毛藻、等鞭金藻3011

常见低温种:小硅藻、三角褐指藻

4. 简述目前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有哪些?

答:目前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主要有:

(1)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2)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3)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

(4)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5)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6)按采收方式分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7)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8)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

5. 简述单胞藻培养的一般工艺流程?

培养管理扩大培养收获

消毒容器消毒工具

藻种

6. 请写出3 答:3#母液配方: KNO3 100g EDTA-Na2 20g

K2HPO4 10g VB1 6mg

FeSO4 2.5g VB12 50ug

MnSO4 0.25g 蒸馏水 1000ml

培养液配制中的注意事项:

(1)保种用的营养盐应用试剂级(A·R或C·P),而一般生产性培养只需选用纯和工业纯。

(2)营养元素的加入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先加N,再加P,后加Fe。同时,Fe应在EDTA之后加。

(3)维生素溶液的配制要将各种维生素分别溶解后再混合。若培养用水是加热消毒,一定要待冷却后才能加入。

(4)每加入一种营养元素,要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第二种。

7.简述单胞藻培养用水的一般处理流程和用漂白粉消毒的具体方法。

答:单胞藻培养用水的一般处理流程:

用漂白粉消毒的具体方法:

20ppm有效氯漂白粉处理12~24h→加入等量硫代硫酸钠清除余氯→强充气并经2h沉淀后→吸取上清液作培养用水。

8.简述如何判断单胞藻生长的好坏?

主要是每天上、下午定时各作一次全面观察(肉眼观察),通过颜色、运动、沉淀、附壁和菌膜的有无等了解并掌握藻类的生长情况,必要时配合显微镜检查,以检查鉴定敌害生物及杂藻,并进行藻类细胞计数,确定细胞浓度等。

如果接种后,颜色由浅到深改变不明显,表明繁殖速度慢;如果出现其他特别的颜色,表明有敌害生物的污染。

如果在天气正常时,藻类细胞白天也不上浮或上浮的比例不大,以及出现大量沉淀且经搅拌后又很快下沉,属不正常现象。

生长良好的微藻不附壁,产生附壁,说明环境不适,生长不好。

水面出现菌膜。表明有真菌或细菌生长。

9.画图并说明单胞藻在一次性培养中生长繁殖的特征?

答:一次性培养是在培养容器中,按照藻类的营养要求,制成含有藻类必须的营养成分的培养液,接种入少量藻种,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搅拌或充气进行的培养。单胞藻在一次性培养中,藻细胞的生长繁殖表现出一特定的模式

曲线,通常可划分为5个时期:延缓期、

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

死亡期。

(1)延缓期:在接种培养开始的一段时间

内,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改变,表现出一暂时的静止状态。

(2)指数生长期: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

(3)相对生长下降期:细胞生长繁殖的速度与指数生长期比较,逐步下降,但细胞数目仍在增加。

(4)静止期:细胞数目保持稳定。

(5)死亡期:藻细胞大量死亡,细胞数目迅速减少。

10.简述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延缓期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答: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延缓期产生的原因:

(1)接种藻种来自不良环境的“老化”藻种。

(2)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在培养液中有一定数量的由藻类自身分泌的特殊物质。(3)接种细胞从老培养液到新培养液,环境变化太大,必须有一个适应时间。延缓期消除措施:

(1)接种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种;

(2)适当增大接种比例;

(3)分次加入培养液,减小新老培养液中营养盐浓度的差异。

11.简述光照对单胞藻培养的影响。

答:(1)不同光质对单胞藻的作用不同。红外光和紫外光对藻类有杀害作用,藻类能吸收利用的是可见光。不同光质还影响单胞藻光合作用的效率和产物。(2)大多单细胞藻类喜漫射光,而忌直射光。

(3)不同藻类的适光范围不同。在适光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度加快。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为饱和光照强度;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恰好相等,细胞只能维持基础代谢,不能生长时的光照强度为补偿光照强度。

(4)光时的作用受光强、温度、营养盐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果光照强度弱,需要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强,则需要光照时间短。低温下,藻新陈代谢速度慢,补偿光照强度低,饱和白昼现象较为显著。

(5)间歇光的同化作用效果比与间歇照明时间总和相等的连续照明要大许多。

12.简述单胞藻的培养管理有哪些内容和要求?

答:(1)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搅动和充气,调节光照,控温,注意酸碱度的变化,防虫和防雨等。

(2)生长情况的观察和检查。颜色、运动、沉淀、附壁和菌膜等情况的观察。当肉眼观察发现不正常时,利用镜检来帮助确定导致不正常的原因。

(3)出现问题的分析处理。

13.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污染的途径有哪些?

答: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

(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类。

(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往往比直接吞食的危害程度严重得多。

敌害生物污染的途径:

(1)水。加热消毒中加热温度不够或持续时间不够;漂白粉消毒未测定有效氯含量或处理时间不够等造成水消毒不彻底。

(2)空气。开放式静止和充气培养中,敌害生物(多数是2~3um的单细胞绿藻

类)通过空气污染难以避免。

(3)容器和工具。消毒不彻底引起污染。

(4)肥料不干净。

(5)昆虫。带进敌害生物或在培养池中产卵。

(6)操作不严。操作前,手未消毒;操作时,不遵守操作规程。

14.藻种的分离与保存各有哪些方法?

答:藻种分离方法

(1)根据生态条件进行分离

(2)微吸管分离法

(3)水滴分离法

(4)平板分离法

(5)稀释法

(6)抗菌素分离法

藻种保存方法:

(1)低温弱光保种法

(2)循环移养保种法

15.简述褶皱臂尾轮虫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并用图式画出轮虫的生活史?

分类地位:轮虫门、单巢目(或单巢纲、游泳

目)、(臂尾轮虫科、臂尾轮虫属)

形态特征:轮虫雌雄异体且异形,是形态变异

极大的动物。雌体分头部、躯干部、足(尾)

部三部分。身体前端,为一发达的头冠,上有

纤毛环,头冠之后,被一透明(很薄)、光滑的

被甲包裹。尾部:很长,上有环纹,后端有一

对铗状趾。(消化道内具咀嚼器。)

16.简述轮虫营养强化的原因及常用方法?

答:轮虫营养强化的原因:

轮虫是目前海水鱼类育苗中最重要的开口饵

料,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对鱼类的生长速度、抗

病力和成活率等均有重要影响。在各种营养成

分中,以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HUFA),特别

是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的缺乏造成危害最为严重。轮虫体内的EPA/DHA主要是从其摄食的饵料获取的。单胞藻中EPA/DHA的含量通常都比较高,完全用单胞藻培养的轮虫,一般不缺乏EPA/DHA。完全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严重缺乏EPA/DHA,在投喂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

轮虫营养强化的方法

(1)用富含EPA/DHA的三角褐指藻,小硅藻,球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等单胞藻强化轮虫。

(2)用强化剂强化。

17.简述轮虫水泥池大量培养的一般步骤?

答:(1)培养池。一般育苗场的水泥池有培养池、育苗、亲鱼池等。大小5、10、15、20、40m3不等。这些水泥池均可用来培养轮虫。

(2)清池。清洗池子,用高锰酸钾消毒,砂滤海水冲洗干净。

(3)培养单胞藻。接种培养扁藻、小球藻、三角褐指藻或小硅藻等。

(4)接种。接种密度一般50-100/ml。接种数量多,繁殖快。

(5)培养管理。充气,添加单胞藻饵料或每日投喂酵母(活性干酵母日投饵量,每100万个轮虫25、30、35℃时分别投4、6~8、6g;或控制在15-20ppm。),控制水位、生长情况检查、注意水质变化。

(6)采收。全收或间收。用300目筛绢制成浮游生物拖网拖取,或制成筛绢箱放水或虹汲或水泵抽滤取。

18.简述卤虫休眠卵质量鉴别的感官标准?

答:感官要求:

色泽:棕褐色、黄褐色、灰褐色、有光泽

气味:无霉臭气味

手感:松散,无粘连,无潮湿感

形态:(解剖镜观察20~30倍)卵的一端凹陷,呈半球形;卵壳表面光滑,无异物附着;少见破壳卵、卵壳和其它杂质颗粒等

19.简述卤虫休眠卵的孵化方法和采收要求?

孵化方法:

(1)孵化容器

理想的为专用孵化桶。

也可用普通的玻璃钢桶(槽)、水泥池等。因底部平坦,卵易在角部沉积,影响孵化效果。

(2)孵化条件

T:25~30℃

S:20~30‰,较淡孵化率高。

PH:7.5~8.5

连续充气,日光灯或白炽灯连续光照(弱光照)

(3)孵化方法

孵化容器洗刷并消毒,卵孵化前最好用淡水浸泡1h以上并用福尔马林等进行消毒,放卵密度:优质卵≤5g/L,一般卵1~3g/L;一般孵化时间24~30h。

采收要求:采收时间:初孵无节幼体,品质最优且含能量最高,要尽可能早地采收、投喂孵出的无节幼体。无节幼体比例占60%以上应准备采收,孵化同步性差的品系或品牌,两次采收。

20.试述蒙古裸腹溞能作为海水仔稚鱼优良活饵料的原因。

答:(1)可在海水中人工大量培养。蒙古裸腹溞是原生活于半咸水体中一种盐水枝角类,现已成功驯化于海水中生活,为目前唯一可在海水中大量培养的枝角类品种。

(2)生态适应性强。生存温幅2-35℃,最适温度25-30℃;正常生活盐幅为0.67-55,且在5-40间生长和繁殖速率无明显差异;PH 在7-9.5;溶氧窒息点低达0.14-0.93mg/L;食性广,微藻、酵母、细菌和腐屑等均可作为食物。(3)发育期短,繁殖快。在人工合适培养条件下,种群增长率远高于卤虫和桡足类,产幼前发育期仅2-6天,而卤虫一般需2-3周,桡足类通常在15-18天以上。每窝平均产卵4-8个,最高可产19个。

(4)大小适口性适宜于鱼苗摄食。初生幼溞体长0.6-0.7mm,体宽0.5mm以内,可作为鱼苗继轮虫后的适口饵料;成体1-1.3mm,可作为鱼苗后期从活饵料到人工饵料之间的过渡饵料。

(5)可培养密度大,单产高。微藻加酵母充气吸底培养,最高密度4735—10520个/升,平均日产量49.1—109.69 g/m3。

(6)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含有18种氨基酸,脂肪酸中20:5ω3HUFA等含量高达15.1%。

21.简述蒙古裸腹溞的一般培养方法。

答: 1、培养容器。试管、烧杯、烧瓶、玻璃缸、水族箱、水泥池、土池等。2、培养用水。室内大、中、小型培养均用砂滤水;土池培养用筛绢过滤的天然淡、海水;(先清池)

3、饵料。单胞藻、酵母等。饵料密度视溞数量和水质及环境因子,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4、接种。枝角类可单个培养(指状管或试管),小型培养的接种量从1个至几百个不等。单个培养易死亡,多用于实验研究。接种量大,单位时间内群体的繁殖量大。

5、日常管理。包括充气或搅拌;投饵;换水;密度控制;观察记录和收获等。

22.简述轮虫、枝角类、卤虫和桡足类繁殖习性的异同?

答:相同点:均有两性生殖方式。

不同点:轮虫和枝角类在环境条件良好时一般行孤雌生殖,非混交雌体产生非混交卵,非混交卵又发育成非混交雌体;环境条件不良时多行有性生殖,非混交雌体产生的混交卵经受精后形成休眠卵,不受精发育成雄体。

卤虫有两类:一类是孤雌生殖卤虫,一类是两性生殖卤虫。两类卤虫具种间差别,即使生活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生殖隔离。行孤雌生殖品系,只有雌体存在;行两性生殖品系,雌体和雄体同时存在;有些品系,平时只有雌体,行孤雌生殖,有时出现雄体,则行两性生殖。两类卤虫均有卵生和卵胎生两种生殖方式。一般雌性卤虫在环境条件良好时产夏卵,环境条件不良时产冬卵。

桡足类只有两性生殖方式。

《饵料生物培养学》教学大纲

《饵料生物培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海水养殖专业课。它主要研究各类饵料生物的生物学特点、营养成分及其培养技术。生物饵料具有营养丰富、大小适口、摄食方便、易于消化、保护水质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尤其是各类苗种的繁育中。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了解各类饵料生物的特点和培养方法; 3.了解这一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和设施; 4.扎实掌握各类饵料的培养技术; 5.强自学能力、创造性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具备一定的开发新饵料品种和新培养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程内容 1、绪论 (1)掌握饵料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海产动物养殖饵料来源的途径。 (3)了解饵料生物学的发展史、趋势及今后的任务。 2、光合细菌的培养 (1)了解光合细菌概述及在水产中的应用。 (2)了解光合细菌生物学。 (3)掌握光合细菌的菌种分离和菌种保藏技术。 (4)掌握光合细菌的培养。 3、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1)了解培养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方法和设备。 (3)了解单细胞藻类在一次培养中生长繁殖的特征。 (4)掌握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液的配制。 (5)掌握藻种的分离、培养和保藏方法。 (6)掌握敌害生物的防治 4、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1)了解褶皱臂尾轮虫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5、卤虫的培养

(1)了解卤虫的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卤虫的培养。 6、桡足类的培养 (1)了解桡足类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桡足类的培养。 7、糠虾的培养 (1)了解糠虾的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糠虾的培养。 (二)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a、要求学生掌握理论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b、要求有较强的基本动手能力。 c、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饵料生物培养知识应用的基本现状。 d、要求具有一定的运用饵料生物培养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内容学时 绪论 2 光合细菌的培养8 单胞藻的培养10 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10 卤虫的培养12 桡足类的培养 2 枝角类的培养 2 糠虾的培养 2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 6 饵料生物的营养与评价10 合计66 实验教学 内容学时 实验一:光合细菌培养 2 实验二:微藻的分离培养 2 实验三:卤虫的孵化 2 合计 6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年修订)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其中理论课程学分不少于学分,实践训练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一)课程设置 .公共学位课(学分) ()政治理论课学分 ()英语学分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学分 .领域主干课(学分)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天然饵料: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各种水体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动植物尸体、有机碎屑和细菌繁凝体, 即栖息于自然界中捕食者饵料的总称。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主要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经济动物摄食的水生动植物,包括光合细菌、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蚯蚓和陆生昆虫等 最高度:超过最高度时生物就不能生存 最低度:低于最低度时生物就终止生命活动 最适度:广义——指生物能正常生活的范围,狭义——指生命活动最旺盛的范围 吸收光谱:表示某种藻的各种色素对光谱吸收曲线的总和。 作用光谱:各色素所吸收的光波对光合作用发生效率的光谱。 生物因子:污染生物对培养藻类的影响和培养藻类的关系作为一种环境因子,那么该种污染生物就称为生物因子。 种:生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品种:同一种生物个体,受环境影响会形成一些性状差异,具有各种性状差异的个体被区分开,称“品种” 单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虽然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的生长。

纯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仅只有藻种一种,而且无其它生物混杂。生殖态:由无性个体或非生殖个体向有性个体或生殖个体转变的过程。 群浮:指性成熟时,雌雄沙蚕浮于水面。每月两次峰值,最高峰都在大潮汐来临前2-4d 婚舞:雌雄异沙蚕体相伴做卷曲状、圆形的游动,开始速度较慢,以后加快,可持续数小时,游动达高峰时,雄体先排精,雌体产卵。 简答 二、水产饵料生物培养学: 研究以水产饵料生物为培养对象的一门科学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用人工控制的方法生产更多的活饵料。 意义:为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和幼体提供充足的饵料,为人类提供食粮。 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原则: 1、培养生物种的选择 2、确定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 3、对所生产饵料的采集方法。 作为培养饵料生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动物的摄食 2、在水中的运动速度和分布情况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

生物饵料复习 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 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混交雌体:是指通过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 雌性轮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减数分裂。 混交卵: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 又称需精卵。 卤虫卵孵化率:指每克卤虫卵能过孵化出的无节 幼体的只数。 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波等水域 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 植物。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 营养盐度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 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 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母 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1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产 氧)光合作用,是蓝细菌和植物所有的光合作 用;第二种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1、光合细菌获得代谢所需的能量的形式有三种:光照 厌气条件下,通过(光合磷酸化作用)获得能量,黑暗厌气条件下,通过(脱氧作用与发酵作用)获得能量,黑暗有氧条件下,通过(呼 吸作用)获得能量。 2、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有(全封闭式延期光照培 养)和(开放式微气光照培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后者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3、在轮虫消化道前端,有一重要器官(咀嚼囊), 该器官是高度变形的咽喉,有很厚的肌肉壁,内有发达的(咀嚼器),有咀嚼和研磨食物的功用。 4、根据培养过程中人为控制程度,轮虫的培养可分为 (精养)和(粗养)。按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可分(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大面积土池培养)。 5、成功进行轮虫半连续培养的关键是控制好(轮 虫的采收量)及(培养用水水质)之间的平衡。 6、种轮虫的保存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活体轮 虫)的形式保存,一是以(轮虫休眠卵)的形式保存。 7、土池培养轮虫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持(水 体中轮虫和单胞藻)的动态平衡,因此,控制(轮虫密度)和(合理施肥)很重要。 8、培养轮虫的主要饵料有三类,(单胞藻)、 (酵母)和(微生物团絮)。 10、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初孵无节幼体),(卤虫去壳卵),(卤虫中后期肉体及成体)等。

生物饵料培养学习题及解析

填空题: 1.在所有卤虫品系的脂肪酸组成中几乎没有_DHA__,所以对卤虫必须进行营养强化。 2.微藻藻种保藏的基本条件是_低温和弱光__。 3.光合细菌培养基灭菌的方式有_常压蒸汽灭菌和过滤灭菌__和高压蒸汽灭菌。 4.“绿水育苗”是指在育苗过程中利用__微藻___的育苗方式。 5.微藻基因工程育种是引入__外源基因__在微藻内表达以改良微藻遗传品质的方法。 6._褶皱臂尾_轮虫在海水鱼虾蟹苗种培育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7.在开放式培养螺旋藻时,施用__碳酸氢铵__可以杀死藻液中的轮虫和原生动物,还可以作为肥料。 名词解释: 1.营养强化:指针对生物饵料的营养缺陷,有意识地通过其摄食特定食物进行改善和补偿,达到营养平衡和满足鱼虾幼体发育的 需求。 2.诱变育种: 是指人为地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诱发微藻产生遗传变异,通过对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培育出有利用价值 的新品种或新的种质资源 3.单种培养: 指在培养过程中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一种培养方式 4.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5.指数生长期: 指微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期. 判断题: 1、所有卤虫卵都是在低盐度下有较高的孵化率。 X 2、小新月菱形藻的最佳培养生态条件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3、角毛藻在低盐度下比高盐度下生长好。√ 4、褶皱臂尾轮虫对低氧含量甚至短时间缺氧的耐受力很强,因此,在高密度培养时,不需要充氧。X 5、微藻对二氧化碳的需要量大,但给微藻培养液过量通入二氧化碳,会对微藻产生毒害作用。√ 6、实验室小型培养微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有效氯消毒。X 7、不同光合细菌体内的颜色在固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特征性,因此,每个菌种的颜色不会随着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X 8、刚产出的卤虫休眠卵就具有较高的孵化率。X 9、目前培养的桡足类主要是隶属于猛水蚤目和哲水蚤目的种类。√ 10、轮虫的营养价值与所摄食的饵料有关。√ 选择题: 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__C_____。 A: 1mm3B: 10mm3C: 0.1mm3D: 0.1mL 2、敌害生物对微藻培养的危害作用主要有_D___。 A:掠食 B: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微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 C:竞争营养盐 D: A+B 3、土池培养浮游动物饵料时,采用施放___C______肥料培育浮游植物较佳。 A:无机肥B:有机肥C:无机肥+有机肥D:粪肥 4、红螺菌科光合细菌的获能方式有__D__。 A:光合磷酸化B:氧化磷酸化 C:呼吸作用D: A+B+C 5、用藻类二次强化培养轮虫所需的时间一般至少要在_A___以上。 A:6-12小时B:24-36小时 C:36-48小时D:1-3小时 6、分布于咸水中的枝角类是__A__。 A:蒙古裸腹溞 B:大型溞 C:多刺裸腹溞 D:鸟喙尖头溞 7、在轮虫培养过程中,若以酵母为饵料进行培养,则适宜的轮虫接种量是_C___。 A:0.1个/ml~0.5个/ml B:1个/ml C:14个/ml~70个/ml D:200个/ ml 8、采用酒精对皮肤和器皿表面进行消毒时,常采用的浓度是___C______。 A: 40-45‰B: 60-65‰C: 70-75‰D:80-85‰ 9、在下列藻类中,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的是__A__。 A:极大螺旋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中肋骨条藻 D:小球藻 10、生产上螺旋藻的培养方式是_A___。

《水产养殖专业》淡水养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专业》淡水养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全日制三年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水产饲料的营养与饲料加工知识;了解鱼类的品种,掌握鱼类的生理特点及生物学特性;掌握鱼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知识;掌握各种鱼类的养殖技术;掌握水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知识等知识与技能,具备特种水产养殖、鱼类的繁殖操作、鱼类饲料的配制、加工能力;具备鱼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能力;具备鱼网的编织与修补能力;鱼的捕捞操作能力;渔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等。获得执业兽医师(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工等中级职业技术等级标准,在畜牧水产局、畜牧水产所、水产科技站、水产种苗繁殖基地、饲料公司、鱼药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鱼苗繁殖、渔场管理、水质监测、饲料生产及销售、鱼药生产及销售、水产品研发与销售工作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面向岗位或岗位群 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1、水产种苗繁育、养殖场1、鱼苗繁育; 2、渔场的管理 2、饲料相关企业 1、饲料生产、研发; 2、饲料的销售; 3、饲料的品控和质检 3、水产养殖相关的事业单位1、畜牧水产局;2、畜牧水产所;3、水产科技站 4、渔药相关企业1、鱼药的生产、研发;2、鱼药的销售 5、水生生物疾病诊断与防治单位1、水产疾病诊断、防治 6、水产品加工企业1、水产品的加工;2、相关保健品的研发 7、自创实体从事与水产养殖相关的生产和经营 四、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本行业法规、法律及规范的基本知识; 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有比较合理的复合知识结构;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生物饵料复习 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混交雌体:是指通过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减数分裂。 混交卵: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又称需精卵。 卤虫卵孵化率:指每克卤虫卵能过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 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波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度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 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1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有两种:第 一种是(产氧)光合作用, 是蓝细菌和植物所有的光合作用; 第二种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1、光合细菌获得代谢所需的能量的形 式有三种:光照厌气条件下,通过(光合磷酸化作用)获得能 量,黑暗厌气条件下,通过(脱 氧作用与发酵作用)获得能 量,黑暗有氧条件下,通过 (呼吸作用)获得能量。2、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有(全封 闭式延期光照培养)和

(开放式微气光照培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后者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3、在轮虫消化道前端,有一重要器官 (咀嚼囊),该器官是高度 变形的咽喉,有很厚的肌肉壁,内有发达的(咀嚼器),有咀嚼和研磨食物的功用。 4、根据培养过程中人为控制程度,轮 虫的培养可分为(精养)和 (粗养)。按培养和收获的 特点,可分(一次性培 养)、(半连续培养)和(大面积土池培养)。5、成功进行轮虫半连续培养的关键是 控制好(轮虫的采收量) 及(培养用水水质)之间的平衡。 6、种轮虫的保存有两种方式,一是以 (活体轮虫)的形式保存, 一是以(轮虫休眠卵)的形式保存。 7、土池培养轮虫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核 心是维持(水体中轮虫和单胞 藻)的动态平衡,因此,控制 (轮虫密度)和(合理施肥)很重要。 8、培养轮虫的主要饵料有三类, (单胞藻)、(酵 母)和(微生物团 絮)。 10、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初孵无节幼 体),(卤虫去壳卵),(卤虫中后期肉体及成体)等。 5、我国的卤虫资源非常丰富,主 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内陆 盐湖)和(华北盐 田)。分布于前者的卤虫

甲壳贝类养殖学复习要点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曹克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河蚌育珠部分)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10%(10);多项选择题占15%(5);名词解释占15%(5);简答题占30%(6);论述题占30%(2)。 2、内容比例 专业基础知识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主要考查知识点 第一章甲壳类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养殖学定义。 研究虾蟹类、贝类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 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2、甲壳类、贝类养殖品种与国内养殖概况(学名,分类地位,生产特性, 养殖方式,养殖产量组成),重点是对虾分类。 (1)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 ②有优秀的养殖性能(生长快、周期短、食谱广) ③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种质、苗种、空间) (2)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 (3)养成生产 粗养方式 Extensive 半精养方式 Semi-intensive 精养方式 Intensive

超精养方式 Ultra-intensive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形态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器官 (1)虾形动物 体修长,腹部发达 ①游泳虾类 ②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 多扁平, 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结构模式: 头部6节, 胸部8节, 腹部7节。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步足,共五对,四对至第八对胸部附肢。 2、对虾生殖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精荚、开放式纳精囊、封闭式纳精囊、 性腺)。 内部器官 -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囊) -雌性(卵巢、输卵管) 外生殖器 -雄性(交接器、雄性腹肢)

《生物饵料培养学》实验讲义

《生物饵料培养学》实验讲义 王珺冯永勤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2010年6月

目录 实验一单细胞藻浓度的测定 (1) 实验二单细胞藻培养的容器、工具及用水的消毒 (3) 实验三单细胞藻培养液--母液的配制 (5) 实验四单细胞藻一级培养 (7) 实验五轮虫的分离与培养 (9)

实验一单细胞藻类浓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单细胞藻类的方法。 2.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单细胞藻类计数的原理、方法。 【实验原理】 1. 制作工作曲线。取一定量的单胞藻液,稀释成5个梯度,分别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O.D.),并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相应藻液的藻细胞个体浓度,由于藻细胞浓度与吸光值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根据各组数据绘出吸光度-藻细胞浓度的相关曲线,即工作曲线。 1.1 血球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载玻片特制而成的,板的中部有一“H”形的凹沟,在凹沟包围的上、下两块地方比凹沟外的两条高起的边低0.1mm,在此部的中央划线为一具有准确面积的大小方格,在其中分为九个方格,每一大方格的面积是1mm2,在四角的大格又分为16个中格,在中央的大格分为25个中格,每一中格分为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另外一种计数板的中央大格分为16个中格,每一中格分为25个小格,总数400个小格,加盖玻片后,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0.1mm3的空间。 2.测定被测藻液的吸光度。 3.根据工作曲线查出藻液相应吸光度的藻细胞浓度。 【实验用品】 一、实验器材 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电子天平、干燥箱、血球计数板、计数器。 二、试剂 鲁哥氏液。 三、实验材料 25或50ml比色管(每组6支)、吸管、擦镜纸、单胞藻液500ml、待测藻液500ml、10ml 移液管(每组6支)、50ml试剂瓶、消毒海水500ml、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分光光度计计数法 1. 制作工作曲线 取单胞藻液20ml置于比色管中,并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建议第一浓度是第二浓度的2倍,依次类推),以培养液作为参比,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吸光度(O.D.),并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相应藻液的藻细胞个体浓度,由于藻细胞浓度与吸光值的大小成正比关系,根据5组数据绘出吸光度-藻细胞浓度的相关曲线,即工作曲线。 1.1 用培养液作为参比,分别测定相应的5个浓度梯度藻液的吸光度(绿色的藻类一般选择的波长为720-750nm;金藻门藻类、硅藻门藻类一般选择的波长为420nm)。 1.2 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工作曲线用的藻细胞浓度。 1.2.1 把血球计数板及盖玻片擦洗清洁、平放在桌上、并盖好盖玻片。 1.2.2摇匀工作曲线用的藻液,用一支干净的平口微吸管吸取藻液,迅速把吸管放在计数板旁的盖玻片边缘处,轻压橡皮头,使藻液流入计数板内(如果样品是有运动能力的种类,则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饵料生物培养复习题 (课程代码322070) 一、名词解释 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主要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经济动物摄食的水生动植物,包括光合细菌、藻类、高等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蚯蚓和陆生昆虫。 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的,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 的饵料生物。 冬卵: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与雄虫交配,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形成的厚壳卵。可抵抗干燥、低温等不良环境,需经一定的休眠期才能发育,且总是发育为非混交雌体。 夏卵:又称非混交卵。指轮虫、枝角类等某些浮游动物非混交雌体产出的卵。卵形,壳薄而光滑。 纯培养: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半连续培养:又称间收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采收一部分,收获量根据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而定,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相对生长下降期:细胞生长繁殖的速度与指数生长期比较,逐步下降,但细 胞数目仍在增加。 指数生长期:指单细胞藻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桡足幼体:桡足类的一个幼体期,身体明显分节。经第1-5桡足幼体阶段后发育为成体。 无节幼体:节肢动物甲壳纲(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发育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变态,初孵化的幼体不分节,具3对附肢。又称六肢幼体。 赤潮:某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而使水体呈现色彩,并且分泌毒素的这一现象叫赤潮。轮虫:轮虫是一群小性的多细胞动物,通常体长只有100-200微米。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纤毛组成的轮盘,是运动和摄食的器官。消化道的咽部特别膨大,形成肌肉很发达的咀嚼囊,内藏咀嚼器。体腔两旁有一对原肾管,其末端为焰茎球。 接种:就是把含藻种的藻液接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生物饵料培养学生物饵料培养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生物饵料培养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生物饵料( ) 2、饵料生物( ) 3、冰鲜饵料( ) 4、生物饵料培养学( ) 5、简述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简述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7、简述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8、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 9、简述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10、说明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类群。() 11、单种培养() 12、混合培养()

13、开放式培养() 14、封闭式培养() 15、饱和光照强度() 16、补偿光照强度() 17、一次性培养() 18、一级培养() 19、二级培养() 20、三级培养()

2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中肋骨条藻 D.小球藻 2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 A.微绿球藻 B.等鞭金藻 C.三角褐指藻 D.钝顶螺旋藻 2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2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烘箱干燥消毒 B.有效氯消毒 C.煮沸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2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 B.湛江等鞭金藻 C.角毛藻 D.微绿球藻 2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 B.三角褐指藻 C.中肋骨条藻 D.巴夫藻

生物饵料培养学题库及答案修正加强版

复习题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 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2.饵料生物: 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微藻、轮虫等)。 3.冰鲜饵料: 4.生物饵料培养学: 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二、简答题 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答: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生物饵料作为养殖水产动物(主要是苗种培育阶段)的饵料,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微生物及植物性生物饵 料,同时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动物性的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一般不会影响到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对水质的影响则不同。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生物饵料大多含未知的 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利;可筛选特定的生物饵料,满足特定培养对象的营养需求;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改善或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 3、规格: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 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而人工微粒子配合饵料(小于300微米)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4、可消化性: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 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 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4.区别“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含义。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普遍认可? 5. 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 因为生物饵料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鱼虾蟹贝的育苗生产,而各地鱼虾蟹贝育苗的生产也不可能

生物饵料培养学

绪论 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生物饵料可分为植物性生物饵料(光合细菌及单细胞藻类)和动物性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枝角类等)两类。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如:细菌、酵母、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等。 3.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4.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生物饵料的筛选;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5.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①生物饵料的个体大小必须适合养殖对象的摄食;②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于养殖动物的摄食;③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④生物饵料及其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小,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⑤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⑥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6.生物饵料的优点:①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且有改善水质的作用;②营养丰富,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③规格多样,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④容易被消化,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⑤可获得性佳。 7. 什么是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广泛认可? 第二章光合细菌的培养 1. 光合细菌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其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在厌氧和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2. 水产上使用的光合细菌多为红螺菌科的菌种。水产上应用价值大的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属 3. 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有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菌绿素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媒介,而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作用是捕获光能(天线色素)及起光氧化的保护剂作用(防止菌绿素受光氧化损伤)。 4. 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存在细胞内的载色体或绿色包囊中,载色体或绿色包囊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的部位(细胞器)。 5. 载色体存于与红螺菌科和着色菌科,由细胞膜陷入细胞质内而形成,并与细胞膜相连。绿色包囊存在于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分散附着于细胞膜下面,是一个独立的球形细胞器。 6. 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的步骤:(1)采样。根据光合细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有选择的采集含光合细菌的水样和土样。一般在有机物污染严重,缺氧的环境中采样;(2)富集培养。光合细菌分离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富集和分离的培养基,提供符合光合细菌生长需要的厌氧环境,适宜的温度(25--35℃),一定的光照(5000—10000lx)。一般采用液体富集培养基,重复多次富集培养;(3)分离纯种。将富集后的菌液进行固体培养基涂布或划线培养,挑取单菌落,重复多次分离,可得纯培养。

饵料生物培养试题及答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饵料生物培养》试卷(必修,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物饵料 2.混合培养 3.指数生长期 4.平板分离法 5.光合细菌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在我国,水产养殖上常用的单细胞藻类主要有绿藻门、()、()和()的种类。 2.藻种室是进行藻种的()、()及()的场所。 3.指数生长期藻类的生长效率,与藻的()、()及()有关。 4.藻种分离工作包括()、()及()三步骤。 5.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 6. 轮虫一般采用()的方式进行保种。 7.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及()。 8. 评判卤虫卵营养价值高低的基本方法有两:()、()。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在题后()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单细胞藻类接种后延缓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随后培养的成败。接种后延缓期越长,接种培养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接种时保证藻种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量,选择偏低浓度接种。() 3. 培养密度对脂肪酸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光强而作用的,随着藻密度的增加,培养基内的平均光强减少,因而改变了脂肪酸组成。() 4. 不同微藻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而且基本都能满足摄食微藻的动物营养需求。() 5.实验室藻种的长期保藏,通常是把藻种接种在固体和液体的双相培养基上,接种一次可保藏3到5年。() 6.褶皱臂尾轮虫雌雄异体的,一般常见的是雄体。() 7.褶皱臂尾轮虫,一般而言,温度高,寿命短;温度低,寿命长。() 8.轮虫一次性培养的培养周期为10d~15d,培养的密度一般可达200个/ml~600个/ml。() 9.土池捕捞的轮虫在投喂前要清洗干净,最好用高剂量的高锰酸钾消毒后再投喂到育苗池。()

生物饵料培养教案

生物饵料培养学备课讲义 绪论 一、基本概念: 饲料:特指饲养陆生动物(家畜、家禽等)的食物。 饵料指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水产上应用的所谓配合饲料严格称为配合饵料或人工饵料。 饵料生物和生物饵料 饵料生物(prey food )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如:细菌、酵母、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等。 生物饵料(living food)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生物饵料可分为植物性生物饵料(光合细菌及单细胞藻类)和动物性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枝角类等)两类。 生物饵料培养学(live food cultivatology):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主要内容和任务:1)生物饵料的筛选;2)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二、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1、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饵料生物要成为优良的生物饵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生物饵料的个体大小必须适合养殖对象的摄食。不同的动物及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其 口径的大小不一样,所要求的饵料的大小也不一样,饵料过大,养殖对象不能吞咽;饵料过小,养殖对象不摄食或摄食效率低,从而引起养殖对象生长停滞或死亡。如,暗纹东方豚开口饵料为轮虫(大小150—250微米),用卤虫无节幼体(500微米左右)或单细胞藻类皆不适口。 2、生物饵料在水中的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与养殖动物的摄食。 3、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生物饵料及其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小,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物饵料的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生物饵料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三、生物饵料的优点及水产上的地位 生物饵料作为养殖水产动物(主要是苗种培育阶段)的饵料,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微生物及植物性生物饵

生物饵料答案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微藻、轮虫等)。 6.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答 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 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 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密度大,产量高。 10.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的消耗量,连续采收 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 C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烘箱干燥消毒; B、有效氯消毒; C、煮沸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 B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B、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 C、下午4~6点; D、晚上 1.小球藻有较厚的(细胞壁),不易被鱼虾幼体所消化,很少直接用于投喂鱼、虾、贝的幼体。小球藻通常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也广泛用于鱼类和甲壳类育苗中(水色及水质)的调控 3.亚心形扁藻是我国培养最早,应用很广泛的一种优良的海产单胞藻类饵料。 广泛应用于(贝类)育苗中。 6.在单细胞藻类的一次性培养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表现出一特定的模式曲线,自接种后,藻类的生长繁殖可分成五个时期,依次为(延缓期,(__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____),(静止期_)和死亡期。 9. 微藻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的优缺点 ①开放式培养优点:建池简单,投资少,可利用光温适宜但不宜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地 区或产量低的荒漠、盐碱沙地等。生产操作简单;缺点:CO2供应不足,温度不易控制,水分蒸发严重,光能利用率低,占地广大。易污染,生产不稳定,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②封

2016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方案-江苏农林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2016级水产养殖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一、专业领域 适用于水产养殖技术专业。 二、入学要求 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学习年限 3学年。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具备水产动物增养殖科学、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及水生态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养殖水体水质检测与调控、鱼类人工繁殖、(鱼、虾、蟹等)水产动物苗种培育和成体养殖等专业技能,能在与水产养殖生产和经营、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等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经营和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1、职业道德 (1)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 (3)具备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5)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6)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和主动服务“三农”的意识; (7)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自觉的创业意识。 2、职业技能 (1)熟练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 (2)掌握水产养殖水域水质分析和调控的专业技能; (3)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专业技能; (4)掌握鱼类营养及饲料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鉴别饲料品质、饲料配方制作的专业能力; (5)掌握水产品保鲜技术、水产品加工、观赏鱼养殖等方面专业技能; (6)初具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 (7)有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素质。 3、职业知识 (1)具备水产经济动物的增养殖技术和苗种繁育的基本知识; (2)具备养殖水化学、水产动物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备常见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 (4)掌握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和配方设计、饲料加工技术、水产品保鲜技术、水产品加工和观赏鱼养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有关水产资源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 五、就业方向 面向农牧渔业、水环境及渔业资源保护、水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管理等工作;能够在渔业生产企业、饲料企业、水族馆、观赏渔业等行业从事生产、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工作或自主创业。 1、各级水产局、水产站; 2、各类水产养殖企业; 3、水产研究所、水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部门; 4、饲料生产与水产品加工生产企业; 5、水产品、饲料、鱼药营销企业; 6、其它与水产养殖行业有关的岗位。

生物饵料培养学结课论文

摘要 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属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体长0.2~1mm,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枝角类适应性广,繁殖力强,生长迅速,且营养价值高,干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特别是它的休眠卵能长期保存,需要时可随时孵化获得幼体,因此广泛作为育苗阶段的活饵料来源。但由于条件和种源的限制、天然枝角类资源不能满足育苗、育种生产的需要。因此,人工培养枝角类是解决鱼、虾、蟹类定塘开口饵料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枝角类的培养技术。 关键字 枝角类;培养技术;精养; 正文 一、枝角类的培养条件 枝角类培养对象应选择生态耐性广、繁殖力强、体型较大的种类。溞属中常见的大型溞、蚤状溞、隆重线溞、溞及裸腹溞属中的少数种类均适于人工培养。人工培养的溞种来源十分广泛,一般水温达18℃以上时,一些富营养水体中经常有枝角类大量繁殖,早晚集群时可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在室外水温低,尚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可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池塘底泥,其中的休眠卵(冬卵)经一段时间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适当的繁殖条件,也可获得溞种。枝角类虽多系广温性,但通常在水温达16~18℃以后才大量繁殖,培养时水温以18~28℃为宜。大多数种类在pH6.5~8.5环境中均可生活,最适pH值为7.5~8.0。枝角类对环境溶氧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培养时池水溶氧饱和度以70~120%最为适宜。有机耗氧量应控制在20毫克/升左右。枝角类对钙的适应性较强,但过量镁离子(大于50毫克/升)对生殖有抑制作用。人工培养的溞类均为滤食性种类,其理想食物为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及腐屑等。 二、小型培养 一般可用养鱼盆,花盆及玻璃缸等作为培养器具。如用直径85cm的养鱼盆,先在盆底铺厚约6~7cm的肥土,注入自来水约八成满,再把培养盆放在温度适宜又有光照的地方,使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然后引入枝角类2~3克作种源。经数日即可繁殖后代,其产量视水温和营养条件而有高、有低。当水温为16~19℃时,经5~6天即可捞取枝角类10~15克;当水温低于15℃时,繁殖极少。培养过程中,培养液肥度降低时,可用豆浆、淘米水、尿肥等进行追肥。另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