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

1.地基: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在结构物基础底面下,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受建筑物影响的那部分地层。地基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2.基础: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依据埋置深度不同划分为浅基础、深基础。见课本P1图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1.土的砂粒、粉粒、粘粒界限范围

粒径范围:砂粒(0.075—2mm );粉粒(0.005--0.075mm );黏粒(<0.005mm) 2.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数称为土的粒度或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等于0.075mm 的颗粒可采用筛分法来区分。 粒径小于等于0.075mm 的颗粒需采用水分法来区分。 3.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及用途 ? 颗粒级配曲线

斜率: 某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含量。陡——相应粒组质量集中;缓——相应粒组含量少;平台——相应粒组缺乏。

特征粒径:(1)d 50 : 平均粒径;(2)d 60 : 限定粒径;(3)d 10 : 有效粒径;

? 工程中,通常用不均匀系数Cu 表示颗粒的不均匀程度:C u = d 60 / d 10 ,Cu 越大,表示颗粒分布范围越广,越不均匀,其级配越好,作为填方工程的土料时,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干密度;Cu 越小,颗粒越均匀,级配不良。Cu <5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Cu>10,的土称为级配良好的土。

4.土的三相比例指标——反映三相组成间数量关系的指标称为三相比例指标。它是评价土体工程性质的基本参数。

m ——水、土总质重,kg ;m s ——土颗粒质量,kg ;m w ——土中水质量,kg 。且m=m s +m w 。 V---土体总体积,m 3;Vs---土粒体积,m 3;V w ---土中水体积,m 3;Va---土中气体体积,m 3;V V ---土中孔隙体积,m 3。且V=V s +V V ;V V =V a + V w 。

? 土的九个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哪三个是试验指标?四个重度指标的大小关系)详见P12-16页

5.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的概念及用途

? 液限WL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到流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分界值,称为粘性土的液限。 ? 塑限Wp ——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变到半固体状态时含水量的分界值,称为粘性土的塑限。

? 缩限Ws ——从半固体状态转变到固体状态时含水量的分界值,称为粘性土的缩限,记为Ws 。

? 塑性指数I p :粘性土液限、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号)称为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记为Ip 。 Ip = W L -Wp ,W L 和W p 用百分数表示,计算所得的I P 也应用百分数表示,但习惯上不带百分号。塑性指数反映的是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塑性指数越大,说明土体处于可塑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越大。用塑性指数Ip 可对粘性土进行分类。Ip 17 为粘土;10

固态 半固态 可塑状态 流动状态 Ws Wp W L W

? 液性指数I L ——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的差值和塑性指数之比,记为I L 。稠度指标,

反映粘性土的软、硬程度p p L I W I -=ω即p L p

L W W W I --=ω当天然含水量ω小于等于塑限Wp 时,

土体处于固态或者是半固态,此时I L 小于或等于零;当天然含水量ω大于等于液限W L 时,

土体处于流塑状态,此时I L 大于或等于1.0;当天然含水量在液限WL 和塑限Wp 之间变化

时,I L 值处于0~1.0之间,此时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各类规范根据IL 值的大小,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几种状态。

? 粉土和粘性土的分类标准 ?粉土是指塑性指数Ip 小于等于10、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的土。可根据颗粒级配分为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10%)和黏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10%)。?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Ip>10的土。按塑性指数分类,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等几种状态。按形成年代分类分为老黏性土、一般粘性土和新沉积的粘性土。 第二章 土的渗透

1.达西定律——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土的水力梯度成正比v=kh/L=k ·i 或Q=vA=kiA (k 为比例常数,称为土的渗透系数;h 表示试样两端的水头差,cm ;L 表示渗径长度,cm ;水头梯度i ,即沿渗流方向单位距离的水头损失;Q 表示渗透流量,cm3/s ;A 表示式样截面面积)注:达西定律适用于层流,不适用于紊流。对于密实的粘土,需要克服结合水的粘滞阻力后才能发生渗透,同时渗透系数与水力坡降的规律还偏离达西定律而呈非线性关系 。详见课本P30图2-3。

2.土的渗透系数的测定

(1)常水头试验——操作过程详见课本P32,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该方法适用于透水性大(k>10-3cm/s )的土,例如砂土。V 表示t 时间内流经试样的水的体积

Q=V/t=kiA=kAh/L 即V/t=kAh/L 亦即k=VL/Aht

(2)变水头试验——整个试验过程水头随时间变化。适用于透水性差,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 任一时刻t 的水头差为h ,经时段dt 后,细玻璃管中水位降落dh ,在时段dt 内流经试样的水量dV=-a ·dh ,注a 为测压管截面面积,在时段dt 内流经试样的水量,dV=k.I.A.dt=k.A.h/L.dt ,管内减少水量=流经试样水量 -a.dh=k.A.h/L.dt 分离变量,积分得 2

1

12ln )(h h t t A aL k -=

常水头试验 变水头试验

L I 0 坚硬 .2 0.25 硬塑 0.75 可 可塑 1.0 软塑 流塑 Q 面 面积a

? 补充:水平的渗透系数约是竖直的渗透系数的10倍,水平向渗透系数由渗透系数最大的说了算,竖直向渗透系数由渗透系数最小的说了算。

3.渗透力的定义:渗透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骨架上的拖曳力称为渗透力。

j=ωγi 由此可知,渗透力的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其数值等于水的重度与水力坡降的乘积,单位kN/m3,是体积力。作用方向与渗透方向一致。

4.渗透变形:分为流土和管涌两种基本类型。(1)流土是指在渗流作用下,黏性土或无黏性土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注:向上的渗透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流土发生在渗流出逸处,而不发生在土体内部。流土的破坏一般是突然发生的,流砂现象属于流土类型。流土的临界水力坡度以i cr 表示,其取决于土的物理性质。流土形成原因:实际水力坡度i ≥i cr (2)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其发生部位可在渗流的出逸处,也可在土体内部,故称之为渗流引起的潜蚀现象。管涌是缓慢发生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管涌。管涌形成原因:内因——有足够多的粗颗粒形成大于细粒直径的孔隙;外因——渗透力足够大。

5.流土与管涌比较: ? 现象:流土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发生移动;管涌土体内细颗粒通过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移动。 ? 位置:流土只发生在水流渗出的表层;管涌可发生于土体内部和渗流溢出处。

? 土类:流土只要渗透力足够大,可发生在任何土中;管涌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 历时:流土破坏过程短;管涌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 后果:流土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管涌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 防治措施:1)水工建筑物渗流处理措施——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工程措施一般以“上堵下疏”为原则,上游截渗、延长渗径,减小渗透压力,防止渗透变形。①垂直截渗 ;②设置水平铺盖;③设置反滤层;④排水减压。2)基坑开挖防渗措施①工程降水②设置板桩 ③水下挖掘。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1.土中自重应力——土体自身的重量在土中引起的应力称为土的自重应力。又称常驻应力,自重应力不会使土体产生变形。 (1)单一土层条件下自重应力的计算

设所切取的土柱体总重为P

,根据竖向力之和为零有: 则有:

cz σ——土中某点的竖向自重应力,kPa ;γ——土的天然重度,kN/m 3

;Z ——考查点至天然地面的距离,m ; 该点处的水平向自重应力,根据广义虎克定律:

0=?

-?

-=

E

E

E

cz

cy

x

x σμσμσε且y x σσ=则有:

cz cz cx K σσμ

μ

σ?=?-=

01其中:Ko 为土的侧向压力系数;μ为泊

松比。也就是说,竖向应力乘以水平向应力系数Ko 即为水平向应力,土体一定,水平向应力系数为常数,竖向应力已知时,水平应力即确定。在今后的应用中,水平向应力应用的数量较少,一般情况下,有了竖向应力之后,不作特殊说明;经常用到的是竖向自重应力,为简单起见,一律简写成c σ,即z c σσ=。

(2)成层土条件下自重应力

设各层土的土层厚度分别为h 1、h 2、h 3,容重分别为γ1、

γ2、γ3,如图。分层不影响对称性,仍用前述的方法截取土柱体,分段求合力,得P=P 1+P 2+P 3

Z F P ??=γZ F P c z ?==γσ

即:332211h F h F h F P ??+??+??=γγγ由此得:332211h h h c ?+?+?=γγγσ简写成:i n

i i

c h ?=

∑=1

γ

σ

? 当土层中有地下水时自重应力

自重应力是指有效应力,即土体通过土粒间接触点传递的接触压力。浸水后,土颗颗粒受到水浮力,

土颗粒间的接触压力减少,1m 3

土体扣除土颗粒所受浮力后剩余重量即为有效容重,所以,浸水后单位体积土体的有效自重计算时应采用有效重。据此有:

? 当有不透水层时,由于水对不透水层层面有静水压力,且通过不透水层层面向下传递该水压力,因而,此时的自重应力还应加上水压力,即:

综上所述,各种情况下土中某点的竖向自重应力均可用下式表达:

γi —第i 层土的容重,kN/m 3,

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受到浮力时,应采用有效容重;对不透水层层面及其以下土体,还要考虑其上的水、土总重,即加上水压力。

h i —第i 层土土层厚度,m ;n —计算点至天然地面范围内土层层数。γw —水的容重,一般情况下,可取γw =10kN/m 3;h w —不透水层层面至自由水位面的距离(水位),m 。

2.基底压力——基础底面处单位面积土体所受到的压力即基地压力,又称接触压力,记为p 。 (1)影响基底压力分布的因素

a.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

b.土的性质;

c.基础的埋深;

d.上部结构的刚度 (2)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 中心荷载作用 p=(F+G)/A G=γG Ad

p —基底压力,kPa ;F —作用在基础上的竖向力设计值, kN ;G —基础自重设计值及其上回填土重标准值的总和,kN ; A —基础底面面积,m 2,圆形基础,A=π*R 2,R 为圆半径,m ;矩形基础 A=L*b ,b 为基础底面宽度,m ;L 为基础底面长度,m ;条形基础,沿长度方向取1m ,即L=1m ,此时b=A 。d —基础埋深;γG ——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扣除浮力10kN/m3。

? 偏心荷载作用 详见课本P44—45 3.基底附加压力

∑=?=???+?'+?'+?=n i i i c h h h h 1

332211γγγγσ???+?+?+?'+?=332211h h h h c γ

γγγσωω∑=?=n

i i i h 1

γ∑=?=

n

i i

i

c h 1

γ

σ

概念:一般建筑物都埋于地表以下,建筑物建成后作用于基底上的平均压力减去基底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才是新增加的压力,此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即 P0=P 一γ0d ,式中:P0为基底附加压力,kPa ;P 为基底压力,kPa ;γ0为基础底面标高以上天然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γ0=(γ1h 1+γ2h 2+...)/(h 1+h 2+...),kN/m3;d 为基础埋深,m ;

4.角点法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思路 详见课本P51-53,例3-3

第四章 地基变形计算

1.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少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土体积的减小实际上是土粒在受力后调整位置,重新排列,相互挤密的结果。

2.压缩曲线及压缩性指标

压缩曲线——建立坐标系,描点得

e ~p 曲线,称为压缩曲线。 压缩性指标:(1)压缩系数a

a 值的大小表示了e ~p 曲线的陡、缓程度,反映了 土体压缩性的高低,曲线越陡,说明随压力的增加,土的孔隙比减小越快,土的压缩性越高;反之,土的压缩性越高。但同一

种土取不同的p 值,对应着不同的a 值。用于工程计算时,应按照实际的压力间隔值选取p 1、p 2,

一般p 1取自重应力, p 2取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当用a 值判别土体的压缩性高低时,规范规定: p 1=100kPa ,p 2 =200 kPa ,相应的压缩系数记为a 1-2 。a 1-2 <0.1MPa -1,低压缩性土;

0.1MPa -1 <= a 1-2<0.5MPa -1中压缩性土;a 1-2 >=0.5MPa -1,高压缩性土。 3.压缩模量的概念、公式及用途

(1)概念:土的压缩模量是指完全侧线条件下,铅直向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用Es 表示。 (2)计算公式:

(3)用途:土的压缩模量是表示土的压缩性的又一个指标,它与压缩系数a 成反比,即a 越大,Es 越小。根据压缩模量大小可对土的压缩性进行划分:Es>15MPa ,为低压缩性土;4MPa

4.土的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σ总是等于有效应力σ’与孔隙水应力u 之和。σ=σ’+u 注:土的变形只和有效应力有关。

5.固结度:土层在固结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压缩量St 与最终压缩量S 之比。U=St/S ,St ——基础在某一时刻t 的沉降量;S ——基础最终沉降量。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5362522.html, ——时间因数,表示土的土的固结程度。H ——水层最远排水距离。单面排水时,取土层厚度;双面排水时土层中心点排水距离最远故取涂层厚度之半,即H/2。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dp de a -=p e a ??-=1221p p e

e a --=a e p p e e e e e e p p H s p p p E z

z s 1

122111

2112112111+=

--+=+--=-=??=??=εεσ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 1. 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机电一体 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良 好的稳定性。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 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 区误差;f、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性能要 求。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

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 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 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支承方式有单推- 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具有最大刚度的的支承方式是双推-双推式。 5.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按照滚珠循环方式划分外循环,内循环。滚珠丝杠螺母副中 调整间隙和预紧的方法有垫片调整式(调整垫片来改变轴向力)、双螺母调节式(调整螺母来消除间隙或预紧)齿差调节式(左右螺母外端凸缘制成齿数差1 的直齿圆柱齿轮),原理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安装方式有单推-单推式(轴向刚度较高、预紧力较大、轴承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双推-双推式(刚度最高、易造成预紧力不对称)、双推-简支式(轴向刚度不太高、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长、适用于中速、精度较高的长丝杠传动系统)、双推-自由式(轴向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丝杠传动系统),特点分别是什么?滚珠丝杠副的选择方法是结构的选择、结构尺寸的选择(公称直径和基本导出的选择)。 6. 直齿圆柱齿轮侧隙的调整方法有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 垫片调整法。要消除齿轮副间隙是因为侧隙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传动平稳性、若出现在闭环系统中、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使系统产生低频振荡,常用中心距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侧隙法、轴向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工业电气期末复习资料

工业电气期末复习资料 1、交流与直流电磁铁的区别 直流:由工程纯铁、软刚制成,线圈直接绕在铁心上。在U、R不变时,励磁电流I恒定,不受气隙δ的影响。 吸合过程中,电磁吸力随着长度空气隙的减小逐渐增加;当IN一定,电磁吸力与气隙大小乘反比;当气隙相同时,安匝数越大,电磁吸力越大。 交流:由硅钢片叠成,线圈绕在框架上,再套入铁芯柱,交流励磁电流随气隙δ成正比增大;电磁吸力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2、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返力特性,吸力与反力如何配合 ①吸力特性:铁心吸引衔铁的电磁吸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 ②反力特性:电磁机构使衔铁释放的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 ③电磁机构在衔铁的吸合过程中,吸力必须大于反力,但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电器的机械寿命。即在图中(P19图2.10)直流吸力特性曲线1或交流吸力特性曲线2应高于反力特性曲线3。而在释放衔铁时,其反力必须大于剩磁吸力才能保证衔铁可靠释放,因此要求电磁机构的反力特性必须介于电磁吸力特性和剩磁吸力特性之间。 3、返回系数或恢复系数Kf:复归值Xr与动作值X0之比。Kf=Xr/X0 (P20) 4、灭弧装置有哪些(P41) 1.简单灭弧 2.磁吹灭弧装置。 3.弧罩与纵缝灭弧装置。 4.栅片灭弧装置。 5.固体产气灭弧装置 6.石英砂灭弧装置。 7.油吹灭弧装置。 8.气吹灭弧装置。 9.真空灭弧装置。10.无弧分段 5、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的区别,热继电器为什么不能用作为短路保护,熔断器为什么不能作为过载保护? 短路保护:电流时额定电流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大电流引起的速断保护是瞬时的。 过载保护:由负载过大超出设备额定值,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几倍到十几倍,其有适当的延时。 热继电器中发热元件由于热惯性。不能瞬时动作,不能用于短路保护。 6、交流接触器有何用途,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用于频繁地接通断开交流主电路,大容量控制电路等大电流电路的自动切换电器。 结构包括:电磁机构:由线圈、静铁心和衔铁组成,是感测和判断部分; 主触头及灭弧罩:用于接通或断开主电路,能通较大电流,灭弧罩用于分合 主电路; 辅助触头:用于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只能通较小电流; 反力装置:接触器的判断部分; 支架和底座:用于接触器的固定和安装。 7、中间继电器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 (1)扩展控制回路(2)扩大触点控制容量。(3)强弱电或交直流电转换。(4)作为中间元件。 8、什么是主令器?常用的主令器主要有哪几种? 主令器是一种机械操作的控制电器,对各种电气系统发出控制指令,使继电器和接触器动作,控制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起动、停车和制动以及调速。 主要有:控制按钮和指示灯、行程开关、转换开关和万能转换开关。

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 1.何时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中小型的网络,网络拓扑比较简单,不存在线路冗余等因素,通常采用静态路由的方式来配置 2.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是 用于建立和维护路由表和按照达到数据包的目的地的最佳路径转发数据数据包的动态路由协议 3.等价负载均衡 当到达目的地有多条路径时,而有多条路径的metric值一样,这时就可以做等价负载均衡,让数据包通过多条链路均衡转发 4.非对称路由 非对称路由是指往返某一节点的路径不一致,两个方向的延时不同。 5.如何定义网络系统质量因素 6.如何进行网络项目成本测算 7.简述Alex Zinin的路由表三原则 每台路由器根据其自身路由表中的信息独立作出决策。 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包含某些信息并不表示其他路由器也包含相同的信息。 有关两个网络之间路径的路由信息并不能提供反向路径(即返回路径)的路由信息。 8.简述网络集成的生命周期和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1识别需求2可行性研究3立项4初步集成方案5项目章程确立 2.计划阶段:1人员确立2系统设计效果确立3资源费用分析4风险再评估5工作分解 6项目建议和合同洽谈 3.实施阶段:1项目团队建立2实施计划确立3资源、成本、采购、沟通4项目实施5 项目监理和控制6质量、资金控制 4.收尾阶段:1项目验收准备2文档整理3项目初验4项目后评审5资源再分配 9.简述网络集成三个基本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1:用户目标:用户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简历网络系统后,能达到用户需求2:系统集成目标:先进的技术,适当的产品,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 方法:1:独立集成 2:联合集成 3:委托集成商 内容:1:需求分析2:网络规划3:产品选择4:网络设计5:系统集成实施6:应用软件开发和调试7:系统测试8:用户培训9:竣工文档编制10:项目验收11:售后技术支持12:系统维护和质保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总结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着名的“四要素”说。 2、模仿说与表现说 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表现说:“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1)“言志说”。《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诗以道志”。(2)“缘情说”。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1)情感表现说。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2)本能表现说。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作家愿望的实现。合理性与不足:本能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丰富的心理蕴涵,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但片面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忽视了文学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第1章常用低压电器 【填空题】 1.电器一般具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感测部分(电磁机构)和执行部分(触头)。 2.电弧熄灭方法:降低电场强度和电弧温度。 3.接触器:用来频繁接通和切断电动机或其它负载主电路的一种自动切换电器。具有远距离操作功能和失(欠)压保护功 能;但没有低压断路器所具有的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 4.接触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的电流种类,分为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 5.接触器符号: 6.继电器:是一种根据特定形式的输入信号而动作的自动控制电器。由承受机构、中间机构和执行机构三部分构成。 7.继电器返回系数,是继电器重要参数,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 8.继电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跳跃式的输入-输出特性。 9.继电器符号: 10.中间继电器:用来放大信号,增加控制电路中控制信号的数量,以及作为信号传递、连锁、转换及隔离用。 11.中间继电器符号: 12.时间继电器:在敏感元件获得信号后,执行元件要延迟一段时间才动作的电器。 13.时间继电器符号:通电延时(b,d,e),断电延时(c,f,g) 14.速度继电器也称反接制动继电器,用在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控制。 15.速度继电器符号: 16.热继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用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双金属片) 17.热继电器符号: 18.行程开关:又称限位开关,根据生产机械运动的行程位置发出命令以控制其运动方向或行程长短的小电流开关电器。

19.行程开关触点符号: 20.低压熔断器:利用熔体的熔化作用而切断电路的、最初级的保护电器,适用于交流低压配电系统或直流系统,作为线路 的过负载及系统的短路保护用。 21.低压断路器:按结构形式分为万能式和塑料外壳式两类。用于电路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 【简答题】 1.12 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在电路中各起什么作用? 时间继电器:分为 通电延时:接收输入信号延时一定的时间,输出信号才发生变化,当输入信号消失时,输出瞬时复原; 断电延时:接收输入信号时,瞬时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当信号消失后,延迟一点过时间,输出复原。 中间继电器:实质上是一种电压继电器,特点是触头数目多,电流容量可增大,起到中间元件的作用。 1.13 热继电器与熔断器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实现动作的。但热继电器发热元件为两个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片,受热弯曲,推动相应的机械结构使触点通断;一般用于过载保护;而熔断器是低熔点熔体在高温作用下,通过自身熔化切断电路,可用于过载及短路保护。 1.14 什么是接触器?什么是隔离开关?什么是断路器?各有什么特点?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接触器:用来频繁接通和切断电动机或其它负载主电路的一种自动切换电器;根据电路电压的大小而通断电路; 隔离开关:在断开位置能起符合规定的隔离功能要求的低压开关;只能通断“可忽略的电流”即无载通断;因为具有明显的开断点,也可用在维修时起到电源隔离; 断路器:可通断正常负荷电流、短路电流;具有过载保护、低压保护功能;但不适宜频繁操作。功能强,动作后不需更换器件。主要区别在:开关操作的频率和通断电流的大小上。 第2章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及其逻辑表示 【填空题】 1.短路保护:熔断器FU1或FU2熔体熔断实现; 过载保护:热继电器FR实现。过载或电动机单相运行时,FR动作,其常闭触点打开;KM线圈失电,KM主触点打开,切断电动机主电路。 零压保护:当电源电压消失或严重下降时,电动机应停转;电源恢复后,要求电动机不能自行起动。 2.连续工作(长动)与点动控制 实现方法:长动:自锁电路,点动:取消自锁触点或使其失去作用 长动:按下按钮SB2,KM自锁; 点动:将点动按钮SB3的常闭触点串联在KM的自锁电路中; 实现: 按下点动按钮SB3,KM带电;但SB3的常闭触点使自锁电路断开; 松开按钮SB3,KM失电;当接触器KM的释放时间小于按钮恢复时间;KM常开触点先 于SB3常闭触点断开,电动机停转。 触点竞争:当接触器KM的释放时间大于按钮恢复时间,点动结束,SB3常闭触点复位 时,KM常开触点还未断开,自锁电路继续通电,无法实现点动。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全)

系统:由两个及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环境的整体。系统边界:从空间结构上看,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边界,系统质从存在到消失的边界。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由多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备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 环境适应性(环境输入系统,系统输出环境,系统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层次性(作为总体来看,系统可以分解一系列子系统,并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目的性(有一定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具备一定的功能) 集合性(把具备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类型: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发系统 系统工程的概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研究、探索系统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途径 重要思想:最优思想、总体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和协调思想、反馈思想 霍尔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 时间维(6个阶段):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7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做出决策、付诸实施 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是最优化,认为一切现实问题都可以规划为工程系统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做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有整体性,在技术应用上有综合性,在组织管理上有科学性,在系统工程上有问题导向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与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主要步骤(略) 比较:同: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备相应的逻辑结构 异:前者主要研究工程系统问题,后者更适用于“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以优化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比较学习为核心 前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使用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前者研究对象为良结构,后者则为不良结构 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6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 步骤(SA):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 系统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次反复进行 创新方法: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本质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联系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结构分析: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SD流程图:认识问题——>界定系统——>要素及因果关系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建立量化分析模型——>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P5 ★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有以下四个要点: (1)系统及其要素。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耽搁事物(元素),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系统与其构成要素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及其围。 (2)系统和环境。任一系统又是它所丛书的一个更大系统(环境或超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其相互作用,保持较为密切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连同其环境超系统形成的系统总体。系统与环境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3)系统的结构。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这样在系统的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结构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式。 (4)系统的功能。任系统都应有其存在的作用与价值,有其运作的具体目的,也即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系统功能的实现受到其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系统的一般属性:P6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3)环境适应性:任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管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通常应区分不同的环境类(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部环境等)。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主要特点:P6 (1)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而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2)系统通常由多为且不同质的要素构成。 (3)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固有的复杂性。 (4)由要素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规模复杂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经济型突出等特点。 该类系统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法的总称。P9 系统工程强调以下基本观点(系统工程法的特点):P10 (1) 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 (3) 多种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保障) 期中: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 输出;(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4)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2.管理系统有特点?为什么说现代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

总复习 第一章的概念 1、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图: 2、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1)、反馈控制方式;(2)、开环控制方式;(3)、复合控制方式。 3、基本要求的提法:可以归结为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准确性(精度)和快速性(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要求: 1、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2、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4、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 5、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之间的关系; 6、熟练运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1 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分别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211s R s C s R s C ,) () (,)()(2122S R S C s R s C 。

4 3213211243211111)() (,1)()()(G G G G G G G s R s C G G G G s G s R s C --= -= 例2 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分别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 (,)()(,)()(,)()(s N S E s R s E s N s C s R s C 。 例

例4、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X r 5 214323 211)()(W W W W W W S X S X r c ++= 例5 如图RLC 电路,试列写网络传递函数 U c (s)/U r (s). 解: 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 例6某一个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t t e e t C --+-=221)(,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和脉冲响应。 解:传递函数: )1)(2(2 3)(+++=s s s s G ,微分方程:)(2)(3)(2)(3)(2 2t r dt t dr t c dt t dc dt t c d +=++ 脉冲响应:t t e e t c 24)(--+-= 例7一个控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t t e e t C ---=24)(,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微分方程、单位阶跃响应。 (t) )()() ()(2 2t u t u dt t du RC dt t u d LC r c c c =++11 )()()(2 ++==RCs LCs s U s U s G r c ) ()()()(2s U s U s RCsU s U LCs r c c c =++=?k K K P 1

系统工程原理期末试题及详细答案

系统工程原理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统一配发的答题纸上,可不抄题! 2.考试时间为15:00—17:30,共150分钟。 3.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10分) 1、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层次。(X ) 2、尽管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是最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一定最优。(√) 3、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不具有传递性。(X) 4、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求判断矩阵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X ) 5、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6、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假设预测对象的增减趋势不发生改变。(×) 7、在风险决策中,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应该进行调查、试验等工作。(×) 8、评价指标综合时,加权平均法的加法规则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的场合。 () 9、中途作业兼有顺序作业和并行作业的特点。(√) 10、系统网络技术的网络图中,一对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或一条虚箭线(√) 二、填空(10分) 1、一般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等五种特性。 2、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 3、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有(推理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混合法)、(类似法)等五种。 4、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5、对n阶判断矩阵A而言,如果关系( /(,,1,2,...,) ij ik jk a a a i j k n == )完全成立,则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6、与专家会议法相比,Delphi预测方法采用(匿名)方式消除了心理因素对专家的影响。 7、时间序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不规则性)等四个方面。 8、效用实际上代表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9、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处理决策表和决策矩阵无法表达的(多阶段)决策问题。 10、网络图中,某作业(i,j)的总时差R(i,j)=(0 )时,称该作业为“关键作业”。 三、简答(20分) 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系统的定义(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如下基本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的集合体,但它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而它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3)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和演变规律。 (4)目的性:通常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功能,这是区别各种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复杂系统往往需要用一个目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5)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它必然要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具有不断发展势头的理想系统。 2、什么叫综合集成? 答:综合集成是一种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其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一个以人为主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发挥其整体优势,去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 3、回归分析预测的统计检验中,F-检验和t-检验有何异同? 答: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为了检验回归方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否显著,从而检验预测模型的合理性。不同之处在于,F-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假设a i=0(i=0,1,…,k)是否成立,它是对回归方程总体即所有回归系数的检验,其结果说明了整个回归方程描述的统计关系是否有意义;而t-检验则用于对因变量与单个自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任意j∈{0,1,…,k},检验假设a j=0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成立。4、简述系统评价的一般步骤。 答:(1)简要说明各方案,明确系统方案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 (2)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大类及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进行单项评价,查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 (5)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各大类指标的价值和总价值; (6)给出评价结论,包括对方案的优劣分析、排序,对评价结论的分析意见等。 5、构成决策问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常可分为哪几种? 答:1)构成一个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存在试图达到的明确目标; 二是存在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2018最新版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重点资料整理

2018会计初级职称会计实务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资产 提示: 1.本章平均分值30分,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是不定项选择题和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的必然出题点; 2.在冲刺班讲解中,调整了章节次序,将四项投资调到最后讲解,并进行比较性归纳总结; 单选多选判断不定项 总计 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 8 8 5 10 2 2 1 12 32 清查审批前审批后 盘盈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

一、应收票据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比较:银行汇票,记入“其他货币资金”。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1,3,4影响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发生变化, 第三节存货(教4) 一、存货成本 1.工业: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2.商业 计入商品流通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分摊也可以先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不计入如果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 先进先出法在物价持续上升时,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 加权平均法=(月初存货结存金额+本期购入存货金额)÷(月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 均法=(原有库存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存货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一)采购核算: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1)借方变化 货款已付,而材料未入库 (2)贷方变化 材料入库,货款尚未支付: 材料入库,开出商业汇票: 材料入库,以银行汇票支付: 材料入库,款已预付; 材料入库,商业汇票背书转让; (二)发出核算 建筑物工程领用材料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集体福利领用材料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复习题

1.一个联机系统不一定是一个实时系统,但一个实时控制系统必定是联机系统。 2.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控制结构,该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不适合 用于多个对象的控制。 3.温度控制系统的热惯性大、反应慢、所以调节需要频繁,采样周期选得要短一点;对于一些快速系统, 如交直流可逆调速系统、随动系统,要求采样周期长一点。 4.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系统相比,在系统结构与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抑制干扰的能力加强。 5.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作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6.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称 为“离线”方式,离线方式能实时地对系统进行控制。 7.采样周期取值越大,那么复现精度就越高,也就是“越真”。 8.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是计算机和被控对象(或生产过程)之间设置的信息传送和转换的连接通道。一般 分为: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和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 9.监督控制方式的控制效果,主要取决于数学模型的优劣。这个数学模型一般是针对其一目标函数设计 的,如这一数学模型能使某一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状态,那么,这种控制方式就能实现最优控制。 10.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分为哪几步? 11.生产过程设备不直接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通过中间记录介质,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称 为“脱机”方式或“离线”方式,离线方式能实时地对系统进行控制。 12.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系统相比,在系统结构与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抑制干扰的能力加强。 13.零阶保持器是一个低通滤波器,但不是一个理想低通滤波器,高频信号通过零阶保持器不能完全滤除, 同时产生相位滞后。 14.一般来说,采样周期T也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加长采样周期,会改善系 统的稳定性。 15.用框图表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构成。 16.A/D、D/A转换器不仅影响系统稳态控制精度,而且影响系统动态指标。 17.零阶保持器是一个低通滤波器,但不是一个理想低通滤波器,高频信号通过零阶保持器不能完全滤除, 同时产生相位滞后。 18.计算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是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多个控制回路,同时又可集中获取数 据和集中管理的自动控制系统。 19.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20.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类保持器是一阶保持器,它将前一个采样时刻的采样值恒定地 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 21.采样器、保持器和数字控制器的结构形式和控制规律决定系统动态特性,而A/D、D/A转换器不影响 系统动态指标。 22.一般来说,采样周期T也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加长采样周期,会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23.数字量输出通道的任务是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去控制电接点的通、断或数字执行器的启、停等, 简称DO通道。 24.用框图表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25.一个联机系统不一定是一个实时系统,但一个实时控制系统必定是联机系统。 26.操作指导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控制结构,该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不适合 用于多个对象的控制。 27.采样器、保持器和数字控制器的结构形式和控制规律决定系统动态特性,而 A/D、D/A转换器不影响系统动态指标。 28.数字量输出通道的任务是根据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去控制电接点的通、断 或数字执行器的启、停等,简称DI通道。 29.根据控制功能和控制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分成哪些类型? 30.温度控制系统的热惯性大、反应慢,所以调节需要频繁,采样周期选得要短一点;对于一些快速系统,

系统工程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性有那些? 答: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有:整体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是什么?系统工程的理论基 础有哪些?什么是系统工程方法论 答: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技术从而达到全局最优的一门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 性。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控制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反馈和信息。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3.作为系统工程重要基础的信息论可分为哪三种不同的类型? 答: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4.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其方法和步骤各有什么特点? 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霍尔三维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霍尔三维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哪些特点?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问题现状说明→弄清关联因素→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比较→实施。 霍尔的三维体系结构指的是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标准化等特点。 5.什么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实现期、运行期。 6.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意义是什么?系统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