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高专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

如何在高职高专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
如何在高职高专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

如何在高职高专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呢?笔者曾多年担任化工类《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整专业学科教学内容,采取分组、分层项目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情况谈些看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教学过程和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洞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要求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 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 高有利于活化能高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 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 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 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 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 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 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 A):(-r B):r R= 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 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 50%需要30 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 (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 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 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 并且等于(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二.单项选择 10.(2) B 1、气相反应CO + 3H2CH4 + H2O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2H以1∶2 δ=__A_。 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CO A. -2 B. -1 C. 1 D. 2 2、一级连串反应A S P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C___A____。 的最大浓度= max ,P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质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质量 【提要】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应用广泛。实验教学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搞好实验教学是提高整个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该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会,提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优化措施,为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已经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1],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领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实验教学在分析化学这门课中具有重要地位[3]。分析化学课堂教学理论性较强,学习内容相对枯燥,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有了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实验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4]。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各专业学科的交叉渗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人才 培养的核心内容[57]。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课堂上教师讲解理论、方法、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

实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性不高,对实验过程缺乏自己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8]。为了解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尝试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1合理设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是本校药学、预防和检验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设置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分别开展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教学。以往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开展,尽管对学生提出课前预习、复习理论知识的要求,但由于经过时间较长,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印象不深、缺乏理解,导致实验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教研组教师调整了实验课的开设时间,将其设置在相关理论课结束不久,例如将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设置在氧化还原滴定理论课刚好结束之后,趁热打铁,使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校的分析化学实验包括3种类型,分别是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为3:3:2,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分析实验与仪器分析实验两部分,化学分析作为分析化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应着重强调量的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众所周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我们的化工生产离不开化学, 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课程理念强调要以学生 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而 且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化学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本人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学科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 了一些初步实践和探索。 一、联系课外内容,增强学生的实用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不要采用传统的教学 模式,在课内渗透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好化学,是我们作为化学教师亟需 解决的一大难题。如在“食品添加剂”这一节的教学中,我 就是这样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你遇到的食品添加剂有哪 些?并结合当前影响比较大的由于违规甚至违法使用添加 剂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再有 前几年的“苏丹红”的事件,本来只是一种正常的化学染色

剂,而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只知道欺骗不明事理的消费 者,违法在食品中添加该物,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 肝脏细胞的DNA突变,具有一定的致癌特性,还有就是吃着 香喷喷的火腿、方便面等,虽然觉的比家里那些“粗茶淡 饭”不知道好吃多少的食品、零食恰恰是含添加剂最多的, 防腐剂,调料等,特别是防腐剂和发色剂中的硝酸盐,非常 容易变成有较强致肠胃癌的亚硝胺,同样最近国际粮农组织 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山梨酸,广泛用于 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虽然 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防腐剂,但是一旦食品中添加的山梨酸 超标严重,消费者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肾、肝 脏的健康。 二、联系生活热点,使化学教学贴近于社会实践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生活。不断地吸取原有生活经验的 合理成分,并不断地指导着人们创造出新生活,是教育的重 要功能,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走向。教 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 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居室污染物”的教学时,我就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讨论自己知道的居室污染物以及由他们带来的危害, 通过讨论告知学生:虽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较低,但

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

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的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比如,在初中化学第一节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未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氢气球能飞上天而普通的气球不能飞上天等等。在学习保护水资源一课时,可以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为什么化肥厂附

近的小河上藻类植物疯狂生长?污水怎样处理,废渣如何利用?又如用食用松花蛋时为什么要沾食醋?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来引入酸碱中和反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导入课堂教学,既简洁又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它是以教材和学案内容为出发点,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加工,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知识与教学内容结合的切入点。新颖的生活化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发现,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才能爱学、乐学。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CO2时,可设计如下生活情景: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开始很湿,过一段时间,墙面要逐渐变硬、变白。但在墙面干燥过程中,常发现墙壁“出汗”。假如用炭火烤一烤,墙面会干、硬得更快一些。运用CO2与Ca(OH)2反应的性质,师生共同深入分析,解释上述现象。可设计系列短问:为何变硬、变白?出的汗是什么?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哪些?等等。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性质和原理解释了生活,生活又验证了性质和原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 →P(1)和A →R(2)两个反应,当降低A 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 的量显著降低,而R 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A ) A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 .反应(1) 对A 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 (2) C .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 .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2.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2θσ为( B ) A . 1.0 B. 0.25 C .0.50 D .0 3.对一平行—连串反应R A Q P A ?→??→??→?) 3()2()1(,P 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 2 -r A2 B .-r A1 = -r A2 C .-r A1 < -r A2 D.不能确定何者为大 5. 已知一闭式反应器的1.0=r a uL D ,该反应器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则模型参数N 为 ( B )。 A . 4.5 B. 5.6 C .3.5 D .4.0 6.固体催化剂之所以能起催化作用,是由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反应组分的气体分子主要发生( C)。 A .物理吸附 B .化学反应 C .化学吸附 D .质量传递 7.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 B ) A .堆(积)密度 B .颗粒密度 C .真密度 D .平均密度 8.在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是一种( C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轴向流反应器 C. 全混流反应器 D. 多釜串联反应器 9.某液相反应,其反应式可写成A+C R+C 这种反应称为(B ) A .均相催化反应 B .自催化反应 C .链锁反应 D.可逆反应 10.高径比不大的气液连续鼓泡搅拌釜,对于其中的气相和液相的流动常可近似看成( B ) A .气、液均为平推流 B .气、液均为全混流 C .气相平推流、液相全混流 D .气相全混流、液相平推流 σ R R σσR σB σA σB σ σB A σ σA S k +?+?→?+?+?+) 此步为速率控制步骤 ( 222 3.间歇釜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P A → (1) -r A1 =k 1C A a1 S A → (2) -r A2=k 2C A a2 在C A0和反应时间保持不变下,降低反应温度,釜液中C P /C S 增大,表明活化能E1与E2的相对大小为 E1a2 。 A .al>a2 B .alE2 4.从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求得无因次方差 98.02=θσ,反应器可视为 全混流反应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們开始关注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日渐进入学者、专家、教师们的研究视野,各种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教学做”一体化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提出 “教学做”一体化是由姜大元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设定教学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应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岗位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满足专业课对化学的需求,遵从化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对化学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的教学在多方面存在着区别,具体如下: 三、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以无机化学课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教学为例,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要明确重点与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 第三,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准备小烧杯3只、量筒3只、滤纸3张、蒸馏水3瓶等实验器具,0.1mol/L、NaS2O3 3瓶、1mol/L的H2SO4 3瓶药品,电脑及电视等仪器设备。 第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第41卷第2期2013年1月广州化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2January.2013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胡 坤,邹华红,桂柳成,吴 强,周 佳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聚焦于充分发挥基础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笔者尝试进行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通过注重本科 阶段学生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建立考核制度构建新型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词: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革;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0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677(2013)02-0153-02 作者简介:胡坤(1982-),男,助理研究员,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生物传感器、质谱分析工作。 Construction on the Analytical Chemic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HU Kun ,ZOU Hua -hong ,GUI Liu -cheng ,WU Qiang ,ZHOU Jia (Key Laboratory for the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Medicinal Resources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angxi 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 :Focusing 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asic course role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strument Analy-sis Experiment course was tried to reform.A new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stag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The results proved that this system in training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got expected effect. Key words :instrument analytical experiments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system 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生物、医药、食品、材料等众多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由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涉及以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理论,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应用性为显著特征的交叉学科。它与诸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依存,足以凸现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在当今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化学一直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和研究探索活动中扮演着“眼睛”的角色。它能够从分析数据中获取信息、参与决策和解决应用领域以及研究领域实际问题[1] ,因此它的发展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力的标志之一,可以预计今后全社会对分析化学相关的各类人才具有极大的需求量。 在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提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 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实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着眼于有效培养高素质的分析化学人才,成为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此,我国的分析化学教育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的步伐,不断跟踪专业领域 以及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 ,开展了大量诸如对实验内容更新设计、建立学习成效综合考核体系的改革,并在教育 技术层面研究开发了诸如“分析化学实验室 ”、“仪器分析仿真实验”等教学软件[3] 。现阶段改革的重心已逐渐开始由专业型 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4]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大型甚至超大型仪器诸如高分辨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拉曼光谱仪等纳入这门基础实验课程中,这无疑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大型仪器结构复杂、无法直观、操作繁缛,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5]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合理安排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在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功能,是现阶段仪器分析课程亟待解决的主重要问题。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获取知识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其次,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娴熟的实验技能,善于独立开展实践活动;最后是探索未知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探索未知事物的激情、敢为人先的批判精神。 笔者依据以上人才特征,基于过程哲学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方面:

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本文阐明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践叙述了实施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小结了该项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收获。本文的观点和做法对当今的化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生活化提高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能否落实课标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化学,教师起到很重要的指引作用。在几年的化学教学生活中,本人一直坚持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下面就其重要性和一些做法及成果进行阐述。 一、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这种教学?够让学生了解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教学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2、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而这类教学让学生不断地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学生是感觉很有趣和很有用的。学生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不断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3、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是: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这都跟化学密切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养成学生关注这类问题的习惯。这也是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基于以上几点需要,我们教师在入门教学中应该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下面是本人这几年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二、实施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4?从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 ,求得无因次方差「二 _ 0.98 ,反应器可视为 XXX 大学 化学反应工程 试题B (开)卷 (答案)2011 — 2012学年第一学 期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 A T P (1)和A T R (2)两个反应,当降低 A 的浓度后,发现反 应生成P 的量显著降低,而 R 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 () A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 (2) B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 C .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 (2) D .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 2 一为() 2?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 A . 1.0 B. 0.25 C . 0.50 A (1) > A ⑶ > D . 0 P —-(2), Q 3. 对一平行一连串反应 为了目的产物的收率最大, A .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 .高温操作 4. 两个等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 与第二釜的反应速率-広2之间的关系为( A . -r Ai > -r A2 B . -r Ai 则最佳操作温度序列为( ,P 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 2

怎样进行生活化的化学教学

怎样进行生活化的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4-06-05T13:57:52.46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1期(下)作者:柳长生[导读] 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 柳长生 (渠县千佛乡中心学校渠县 635200) 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是学好化学的最终目标。怎样进行化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导入时调动生活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对一节课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导入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导入阶段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化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导入阶段注重面向学生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反思审视权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建构意义,寻求超越。具体到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等。 二、在生活现象中解读化学知识。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实例及实验中的现象,从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具有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立刻被激活,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当你在商店买灯泡时,只要细看一下在灯泡的玻璃柱上和支持钨丝的金属丝上有没有红色的东西(红磷),就可以简单识别灯泡的质量。 在介绍化学物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像厨房中有食盐、醋、纯碱、酒,地窖中含有二氧化碳,人的胃液中有盐酸,建筑上使用大量的石灰石和熟石灰等。在讲课时举例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动性。如学习分子运动知识时,可举出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解得快等与身边的生活相关的实例,再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化学既有趣又有用,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使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观察与思考,探索其中隐藏的化学规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三、用生活中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演示化学原理,从而增加化学课堂的乐趣,更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爱好。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强调课本中的知识,忽视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或者在做一些实验室过于专业化,导致许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演示化学,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生活相结合,降低了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难度,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首先学生需要准备一些新鲜并且带有颜色的花瓣,然后把这些花瓣研碎,再将这些研碎的花瓣放入到事先准备好的溶液中(该溶液为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例为1:1)进行浸泡、过滤,最后会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同时还要准备一些肥皂水、食盐水、纯净水、以及食醋,然后将得到的色素提取物放入到不同的水中观察色素提取物的颜色变化,看看这些谁都呈现出什么养的酸碱性。 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方式去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腐”这个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做练习:小林晚上在家帮妈妈洗铁锅,第二天早上发现锅底有红色物质出现,红色物质是什么?产生红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学完“中和反应”内容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甲说:明白了皮蛋为什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老师追问“为什么”?生答: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是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叶、水和植物灰(含有氧化钙、氧化钾)。把原料按一定比例溶于水制成料液(或料泥)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钙,并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钙离子。皮蛋显碱性与胃中的盐酸发生反应。学生乙说:明白了人被虫咬后为什么擦牙膏或肥皂水;学生丙说:明白了处理工厂的酸性污水为什么使用熟石灰?学完食物的酸碱性后,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 原来,多吃碱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质减少,并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一般地说,大米、面粉、肉类、鱼类、蛋类等食物几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制品及水产品等都是碱性食物。注意科学饮食,改进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缓和逆转。 五、进行生活化的课后实践探索。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实践生活化才能真正实现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出发,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再如,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服装商场如何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珠宝店鉴别真假金银的方法、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家庭饮食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使干瘪的知识变得有血有肉,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充分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的理念。同时,生活化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从社会的角度、生活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学习化学,提高化学素养。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XXX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试题B(开)卷 (答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P(1)和A→R(2)两个反应,当降低A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的量显著降低,而R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A ) A.反应(1)对A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反应(1) 对A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2) C.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2.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为( B ) A. 1.0 B. 0.25 C.0.50 D.0 3.对一平行—连串反应,P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2 -r A2 B.-r A1 = -r A2 C.-r A1 < -r A2 D.不能确定何者为大 5. 已知一闭式反应器的,该反应器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则模型参数N为( B )。 A. 4.5 B. 5.6 C.3.5 D.4.0 6.固体催化剂之所以能起催化作用,是由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反应组分的气体分子主要发生( C)。 A.物理吸附 B.化学反应 C.化学吸附 D.质量传递 7.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 B ) A.堆(积)密度 B.颗粒密度 C.真密度 D.平均密度 8.在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是一种( C )。 A.平推流反应器 B. 轴向流反应器 C. 全混流反应器 D. 多釜串联反应器 9.某液相反应,其反应式可写成A+C R+C这种反应称为(B ) A.均相催化反应 B.自催化反应 C.链锁反应 D.可逆反应 10.高径比不大的气液连续鼓泡搅拌釜,对于其中的气相和液相的流动常可近似看成( B ) A.气、液均为平推流 B.气、液均为全混流 C.气相平推流、液相全混流 D.气相全混流、液相平推流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一不可逆反应,当反应温度从25℃升高到35℃时,反应速率增加一倍,则该反应 的活化能为 52894 J/mol 。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7113192.html,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讨 作者:王毓章刘转利孙莉峰任宛莉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1期 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且提出了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确定教学目标后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教育;化学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具体到高职院校来说,单纯靠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课程”和“思政”结合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培养出了大批高技能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有很多专业开设了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如何使高职化学教学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并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进行积极探索。 一、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院校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化学课,一般是安排在一年级。高职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时机。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环保意识,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辩证唯物论、爱国主义教育等,充分发挥化学课的育人功能。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 教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力量。教师的育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得到创新发展,大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高中教学质量。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学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新形势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具体策略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新形势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产物,指在学习和实践某一学科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该学科特征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品质以及学习经验的综合。这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和叠加,而是渗透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将其成功转化为一种思考方式。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育人要求,将化学知识转化为一种具体的能力用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研与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方面。这无法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探索,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的教学体会 摘要: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又应用于生活。实现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能够降低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51-01 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建构,同时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课程目标规定了化学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学生,将化学的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机会或者是环境,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习惯,形成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与生活内容密切结合,让化学回归生活,就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捕捉生活现象进行导入教学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导入新颖奇特,自然可

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心情更愉悦,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涨。现实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化学信息,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来审视化学教材,捕捉生活现象,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们可以学生所熟知的贵州织金洞景观来导入,大自然鬼斧神工,溶洞奇形怪状,你知道这是如何形成的吗?家中装修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呢?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与化学有什么联系。在导入阶段抛出这些生活问题,不仅可以以熟悉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化学教学的距离,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密切联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生活化教学的载体。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验需要去挖掘与开发。在实验设计中,不妨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课本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优化,从而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例如: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尽量用一些生活用品来代替。用注射器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铅笔代替玻璃棒;医疗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等等。这些代用品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仅节约了实验器材,同时也使学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5-11-18T15:31:10.2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0月总第221期供稿作者:周继楠 [导读]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周继楠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四中学730060 摘要:化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把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化元素时刻“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要落实新课标,体现化学教学的课改理念,只有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投入到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还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保持对科学的渴求,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教学的生活化”,已然成为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观念要生活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系统而高效地传授学科知识,教师作为既定的知识的传授者处于强势地位,而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处于弱势地位。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学科知识的传授这一认知性任务,而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打破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阂,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这一生命体的自我发展。 二、教师“备课”要生活化 新课标下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化学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广泛搜集生活资料,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来设计教学。 三、教学环节生活化 1.“课堂引入”要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化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化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化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课堂问题创设”生活化。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化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学习与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与规律。如采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活动、游戏、参观、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实施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原有理论体系,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目创设生活化的课堂问题情境。 3.“课堂探究”要生活化。通过生活化探究,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能发现新知,是对知识的再发展;通过生活化探究,能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生活化探究,能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将这些技能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4.“课堂教学方式”要生活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比较多样:模拟生活情境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验演示生活中的某些与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列举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际,并阐明原理……如在教学“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教师可先联系生活中学生对水资源现状的已有认识,让学生自主发挥,讲解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的,然后深入学习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理论。学完本课题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写一篇有关学校周围水资源状况的调查报告,升华学生的环保意识。 5.“课堂小结”要生活化。初中化学学习的最大障碍就在于教学语言的枯燥无味、对定理定律的干瘪总结与理解。倘若我们能把教材进行内化,以生活化的角度进行类比,小结课堂知识,多些幽默与诙谐,必定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作业布置要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不应是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以致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布置作业时可以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教学要生活化 “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也要求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教学。一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挥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把实验内容与解决生活问题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能解答许多自己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实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实验的实用性。 总之,化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把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生活化元素时刻“渗透”在化学教学中。只有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化学知识的生活化,化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