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90后”一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背景下时代造就的一代人,他们的思想行为既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又集中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90后”具有明显的个人本位倾向,但同时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既受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和全球化不断加剧的复杂社会背景中,新事物、新观念不断产生,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对处于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带有时代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

1以自我为中心,但又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80后”更加优越,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习惯于更多关注自我,形成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他们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体意识,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喜欢自主争论,经过亲身实践来考察前人的结论,表现出强烈的思想独立意识。与此同时,大部分“90后”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国家或集体事件方面,仍然有重视国家利益、集体主义意识较强的优秀传统。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当危难扑面而来的时候,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的公民精神在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了展现,这并不是一种偶然,也显示了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理想信念淡薄,但仍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受现代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的心理。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正因为这样,他们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90后”大多集体观念松散,表现为组织纪律感淡漠,不愿服从统一安排,喜好我行我素。

而另一方面,“90后”在汶川地震和奥运圣火传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的令人吃惊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与民族未来前途及命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往的偏颇评价和片面认识。在汶川

地震志愿者、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代人的身影。在汶川地震中,开进震区的部队中就有不少年轻的“90后”武警战士,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从废墟中救出伤员。在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受阅的主体都是“80后”“90后”的官兵。他们在阅兵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万众一心的合作意识,挺身而出的责任感,成为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认为,“90后”在整体上积极进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务实

“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据调查,“90后”大学生近七成都拥有电脑。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也很善于利用网络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也相当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相对于前几代人,“90后”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明显弱化。例如,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成为不少学生决定是否争取入党的基本原则,为了个人的顺利发展已成为多数学生入党的现实动机。

4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网络已得到基本发展与完善,和“80后”的大学生相比,信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触网络的机会也更多,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接触新事物,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开放多元的社会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他们展示自我能力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未来既有清晰的目标,也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和信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不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因而“90后”大都崇尚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形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对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

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隋丽丽张艳君(哈尔滨师范大学)德育与学生工作

40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5

转型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更早地考虑以后个人的生存发展。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成为影响“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90后”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下,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善于创新等优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使“90后”学生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应试教育仍占据着教育的重要领域,主要表现在教学仍然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方式,以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使“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或逆反心理,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多是出生于家庭比较优裕的独生子女,性格比较傲慢自负,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无忧的生活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认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但是不容否认,“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的重新定位,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利益分配的问题,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失业下岗等问题,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对这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有着更深的关注和感受,由此产生的困惑和矛盾也明显增多。

三“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当代大学生实际,深入开展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关心“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大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天赋和优势,积极加以鼓励,使他们的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重视课堂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堂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课堂教育的得失直接影

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及其学习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还要积极改进授课形式,创新讲解方式,着重加强实效。尽可能做到一门课程选派多名教学经验丰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穿插担任教学任务,并适当聘请校外有关专家或典型人物进行专题讲座、讲课,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还需要各科教师加强配合,着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用历史事实、典型事例和现实内容去阐明理论;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有目的、有选择地运用影视资料开展电化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妥善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能够积极引导,使之向全面、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3开发课外资源,重视社会实践,积极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90后”大学生对传统的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而对以主动参与为特点的教育活动则有较高的认同。

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着重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活跃大学生课余生活,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服务性、导向性和广泛性,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有利于造就“90后”大学生良好的文化心理和人格,培养崇高的正义感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在实践中,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课外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总之,“90后”大学生因为成长环境、时代特点的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

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2]姜雅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

[J].教育探索,2008(3).

[3]陈龙彪.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J].广西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4]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

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德育与学生工作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541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作者:隋丽丽, 张艳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刊名: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年,卷(期):2010,(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

1.臧文彬.新时期"8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2.姜雅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3.陈龙彪.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4.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718804687.html,/Periodical_jsyr-dxpd201005019.aspx

授权使用:苏延科(wfxnny),授权号:20e33082-abff-4bd4-ad6f-9e6601694759

下载时间:2011年1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