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当前社会已然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的应用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公众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身意愿、诉求成为常态。随着公众参政维权的意识不断加强,公众更侧重以自由的表达方式来评价政府行为,甚至发表不负责任的或偏激的言论。过多的自由激发了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对政府形象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显得能力不足,每一次网络舆情危机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必然会对政府公信力和政府管理效果带来一定影响,进而破坏政府形象。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有助于改善政群关系,对政府在社会管理各个领域都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塑造诚信、透明、高效、法治、以人为本的政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如何有效塑造政府形象。

首先,充分阐释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管理原则,界定了政府形象的概念、特点及其定位与作用。其次,创造性的提出网络舆情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网络舆情不仅对政府形象起正面积极作用,亦会产生负面消极影响。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分析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针对性不够突出、经验不足、被极端化、应对迟缓的问题,进而剖析出应对意识缺失、预判能力不足、处理方法不科学、应对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最后,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得出政府应当从意识、能力、机制保障三个方面着手,树立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危机治理理念,从政府形象的规划、传播、控制、调整四个方面提出了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的几点意见建议。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来源:宣讲家|作者:| 上传时间:2013-02-19 14:50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第一节高度重视舆情,不拖不瞒不封不堵 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和执政一方的地方政府,如果还不对网络舆论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恰当引导的话,势必失去权威话语权,被舆论抛在一边,束手成为网络舆论的弃儿,甚至被公众的口水淹没。所以,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 但是,重视网络舆论,并非是要打击或堵截舆论,而是要面对和引导舆论。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还是老观念,还把文革时代应对舆论的老办法如“拖、瞒、封、堵、压”五字诀等招数用来应对网络舆论,殊不知,这样的办法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反倒会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危机。 比如石首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当地政府的不恰当的、完全落后于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无疑是将事件不断推向激化、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正是石首政府极为落后、极为简单、粗暴的“拖、瞒、封、堵、压”,导致了事件的最终失控。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完整版)舆情管理办法

****有限公司舆情管理办法 为正确把握和引导舆论导向,切实加强企业与员工的密切联系,畅通员工意见表达渠道,进一步规范企业舆情信息管理工作,营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舆情管理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实事求是的原则,围绕大局、大事、大势开展工作,积极贯彻“实时收集分析、迅速应对反馈、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正面导向、实现群众满意、维护良好形象”的工作方法,密切关注基层群众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到正视问题、坦诚对待、公开透明、依法处置,有效推动企务公开、切实化解负面质疑、杜绝矛盾升级、优化舆论环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公司的组织成长。 第二条**公司成立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下设舆情监测协调组、网络舆情监测组和舆情应对处理组等专业小组。 各单位、各部门要指定1-3名人员担任部门舆情监测员,

负责舆情监测的上报、处置意见的报送。 第三条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与**公司相关舆情监测管理的决策和指挥。 舆情监测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口径的把握和舆情日常工作。办公室下设的各专业小组负责对舆情进行指导、协调、监测分析、督办、处理、反馈等具体工作。 舆情管理员负责舆情监测的上报、处置意见的报送。 第四条为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舆情,舆情管理员具体负责本单位或部门网络舆情监测、上报工作,并按照舆情管理办公室部署和要求做好跟帖等处置工作。 (一)舆情管理员应当要求具有保密意识,且责任心强,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对一些苗头性、共性的、敏感性、焦点性问题,要早发现、早重视、早解决、早上报。 (二)日常监测时段为7×8工作制(7个监测日,8个工作小时),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监测频次,延长监测时间,增加监测人员,重点关注各大网站、省市内各热门网站论坛、重点人员的博客微博。 (三)重大舆情发生,舆情管理员应于第一时间上报至公司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 (四)公司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相关舆情信息报送的汇总、登记和评比,并提交舆情管理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研判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和媒体关注焦点,并分析判断

医院网络舆情管理的规定

XXX医院关于网络舆情管理的规定 为进一步健全全院网络舆情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止不良信息的危害,促进和保障医院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互联网法律规定,把网上舆论信息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单位创建和平安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牢牢掌握医院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加强正面宣传,疏导消极情绪,有效控制负面信息传播扩散,树立医护教职员工良好形象,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研判、预警、处置能力和水平,构建职责明确、应对及时、处置稳妥、宣传有力、考核到位的全院网络舆论信息管理工作体系。 二、工作内容和程序 (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 院各职能部门科室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加强舆论阵地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科室主任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对涉及本科室舆情要及时处置,有效抑制负面新闻炒作和蔓延扩大。对涉及我院的负面新闻或领导干部信息,短期内可能形成网上舆论热点的,要在第一时间展开全网搜索和动态监测。 (二)重大网络舆情汇报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医患暴力冲突、影响医院声誉的其他突发事件;有关医院负面信息在短时间内增长迅速,转载、转发、评论数量大,占据各大网站主要版面或重要位置,不断扩散的;私自建成网络新媒体平台,发表不负责任的偏激评论,传播面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针对上述重要舆情,要及时上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妥善处置。 (三)坚持正面宣传疏导 网络宣传已成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站、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因为其快捷性、草根性、集成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信息传播与获取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有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围绕医院、科室病区的重点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策划,形式多样地做好宣传报道,增强网上宣传的主动性、权威性、时效性,形成网上的医院好声音,传播“仁人爱院”的正能量,打造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医疗卫生舆论氛围。 (四)严格内部审核管理 对医院职能部门或科室已建立的新媒体公共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要集中梳理,规范管理,统一到两办集中办理登记备案。严禁因个人的诉求或不满,违规私下建立微信群,妄议医院政策规定,不负责任的人身攻击,散布不利于医院团结和发展的虚假信息,对于影响恶劣,造成严重后果,严重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要批评教育,依纪依法给予党纪行政处分,必要时诉诸法律。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

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体现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写不足与缺陷。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09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10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把握社情民意的实时镜像,辅助政府决策参考,同时管理好网络平台,建立政民沟通的公信通道,构建网络和谐舆情,是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二,对网络舆情治理主要问题的解决路径的研究。针对政府网络治理存在的问题,关于如何使政府构建网络和谐舆情的探讨越来越多,如张勤和梁馨予的《政府应对网络空间的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孙柏瑛和李卓青的《政策网络治理: 公共治理的新途径》、黄颖和陈水生的《网络治理视野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上海浦东市民中心为例》、李小梅和李尚敏的《论“网络治理”模式下中国政府角色的新定位》等文章中均有体现。 第三,基于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学者给出来如下的政府治理模式: 政府层面上: (一)、理念上的转变。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首先政府要以战略

最新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汇编

唐河三小舆情管理制度及负面舆情处置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

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校BBS,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网、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

舆情管理篇_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

舆情管理篇 第十七章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第一节国外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舆情”这一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在实践的丰富程度上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今,网络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研究吸取国外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亦有裨益。 一、美国:奥巴马竞选团队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奥巴马团队基于Web2.0模式建立了竞选门户网站,该网站包括当时先进的社交网络工具,具备充分交互功能的“奥巴马答复中心”,可以让网民向竞选团队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网站支持网络支付功能,为奥巴马筹集到超过4.4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此外,奥巴马团队通过“脸谱网”使奥巴马拥有200多万好友,在“My Space”网站拥有41.5万个朋友,并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广告扩展奥巴马的政治宣传,通过“YouTube”为奥巴马树立正面的政治形象。 奥巴马的互联网竞选团队拥有多达百余人,全方位关注和竞选相关的网上舆论并进行引导。团队中包括许多高素质精英,既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专家学者,也有“谷歌”、“脸谱网”、“eBay”的CEO或创始人等互联网企业高管,甚至还有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顶尖玩家。互联网竞选团队成功运用网站宣传、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在线捐款、社交群体、搜索引擎、电

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软件等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为奥巴马竞选创造了有利的网络舆论环境,为竞选奠定良好的基础。团队还建立了“反诽谤网站”,全面反击各种针对奥巴马的谣言,并提供相关“真相”视频,或呼吁网民现身说法进行辟谣。 2008年2月,一张奥巴马身着索马里传统服装的照片在网上出现,引起人们对奥巴马与穆斯林关系的猜测,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但其竞选团队事先已做好应急预案,开动多种政治网络营销手段迅速应对,通过网络渠道发起声势浩大的舆论对竞选对手团队进行反击,树立起奥巴马受冤的形象,扭转了不利局面,支持率不降反升。 二、日本:政府对应急事务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 日本在《灾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灾害救助法》、《建筑基准法》、《地震保险法》等;并通过修订《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原子能灾害对策特别措施法》、《自卫队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从立法角度对应急事务形成了制度性的总体设计,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法律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在传统舆情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将网络舆情的发现与处置也归并其中:一是在传统机构内阁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增设部门,24小时全天候工作,迅速搜集和分析包括网上来源在内的与灾害等应急事务相关的信息。二是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进行监控或进行救灾指挥,并通过信息网络与所属地区各类管理部门联系,保证信息通畅和救灾行动实施。三是多渠道发布预警性信息,如在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通过厚生劳动省网站、媒体网站、社交媒体等向民众发布相关信息及预防措施。四是政府各部门均有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在发生应急事务时负责与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媒体机构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及启示要点

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状况分析 网络舆情治理应包括: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管理与控制、应对与处理等内容。其中,网络舆情管理和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和难点所在,因此,下文以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为主题来分析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状况。 一、国外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经过长期的探索,国外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逐渐形成了五种基本手段和方法:行政性机构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用户等自律;市场规律的自行调节。目前来看,每一种管理方法在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同时又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1)行政性机构管理。各国纷纷将网络舆论管理纳入原有的广播、电视或信息管理体系之下,扩展现有管理机构的职能或成立新的网络管理机构,以制定行政性条例和规定、监督条例和规定的实施、许可证管理等行政的方式和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管理。这也使网络的行政管理受到各国原有广播电视等管理惯例的影响。在美国,传统电子传播领域,包括广电、电信等,全部隶属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管理,网络产生之后,自然也归属于FCC管理之下。在法国,CST(le Conseil Superieur de la Telematique)通过检索终端———Minitel系统管理网络舆情,确保网络舆情与法国电信签订的合同内容相符。新加坡主要由广播局SBA(the Singapore Broadcasting Au-thority)管理网络舆情的内容,实施执照分类制度,内容事后审查等。特别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为加强政府层面的管理,澳联邦政府将广

播管制局和电信管制局合并,于2005年7月1日成立传播和媒体管理局,负责整个澳大利亚的互联网管理工作,并在首都堪培拉、墨尔本和悉尼设有办事处,组成了管理委员会,已有690人的管理队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做出的这一决策,使广播电视和电信、互联网管理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利于高效管理,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欢迎。互联网是社会大众共有的虚拟世界,但不应是绝对的自由平台,如果管理不善,任其自由发展,国家信息安全、企业电子商务、大众个人隐私就会受到损害,网络谣言、网络色情和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就会泛滥。所以,传播和媒体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监管。在墨尔本,已着手对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中的违法内容加强管理,不留死角。 同时,因网络舆情可能涉及国家安全等问题,因此还有一些其他政府机构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控制和管理。如么美国根据《爱国者法案》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中情局等都有权对公民上网信息、电子邮件等进行监视。 (2)政府立法管理。在法治社会,通过法律手段管理互联网具有稳定性和合法性,成为互联网管理最根本性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并且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从立法看,各国互联网立法的重点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网络言论和行为进行界定,明确保护什么,禁止什么;二是明确政府、服务商、网民等互联网主体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核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处理保证言论自由和网络舆情管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大多数国家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原则下对网络言行、

舆情危机管理与案例分析课后测试

1,近年来舆论危机的管理和控制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日新月异。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刻。舆论已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并已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客,社交网站,社交网站,互联网舆情案例分析以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他们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刻。舆论已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并已成为蒙得鲁纳各界的支持。它已经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象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它对网络民意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深刻,民意已成为一种新趋势。目前,社会和谐稳定的象征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Internet信息是丰富,庞大,复杂,虚拟,隐蔽,分散,可渗透和任意的,等等。但是,一些部门在收集和分析网络舆论,监测和判断,响应和沟通,指导说明和危机管理过程中仍处于广泛阶段,相关工作相对而言是感知性和主观性的。一些部门仍然对“一些网民认为”和“一些网民认为”进行定性描述,科学,扎实,直观,定量和可比的数据库无法完全反映特定地

区和时间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和趋势。领域,更不用说形成系统,规范的网络舆情分析和判断系统。如何从主观判断过渡到客观分析和定量管理,建立方向性分析,定量研究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它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更为复杂和深刻。舆论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标志。蒙如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已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来探访胡水清宫,池汇马陵,是因为讨论了导致戴友梅僵硬的厨房的鸟窗,葛佛·黎平,刚起床睡觉的事。2,案例分析:双汇危机公关案例分析济源“盐酸克仑特罗事件7例网络舆情分析1.舆论危机管理与控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日新月异,对网络舆情的影响越来越大。意见已成为当今社会。15日,央视的维权行动揭露,济源双汇集团使用的这头猪含有大量的盐酸克伦特罗,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辩论。双汇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危机公关行动,但漏洞很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突围,重塑企业的良好声誉和形象?以下将对双汇集团的“瘦肉

网络舆情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项目建设方案 青岛惠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网络舆情概述 (4) 第3章舆情监控系统简介 (6) 第4章舆情监控系统使命 (7) 第5章舆情监控系统架构 (8) 第6章舆情监控理论模型 (10) 第7章配置清单与功能列表 (11) 第8章网络舆情采集(c/s架构) (12) 第9章网络舆情分析与展示(B/S端) (14) 第10章系统特点 (18) 第11章硬件部署与网络接入 (19) 第12章支持与服务 (20) 12.1 顾问咨询服务 (20) 12.2 售后服务 (20) 12.3 软件产品升级服务 (22) 12.4 技术巡检计划 (23) 第13章项目预算 (24) 第14章舆情信息系统特殊功能报价: (25) 第15章部分成功案例 (26)

第1章项目背景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大器 ---胡锦涛CNNIC《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规模和宽带网民规模增长迅猛,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较2008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 与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相对应的,是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构成了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不是你听我说,而是大家听大家说。互联网作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上舆情已经越来越复杂,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复杂。 互联网聚集的人气、展开的场景与揭示的真相,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形成网络舆论,甚至直接影响社会主流舆论,己经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如何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一大难点。网络舆情的监管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网络舆情的持续性研究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XXXXX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网络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我院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网络上有关 XXX 的舆情管理。舆情信息来源包括但不仅限于新闻评论、博客、BBS、聚合新闻RSS、贴吧等。三、领导机构 (一)健全组织机构。网络舆情科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各处(室)和归口管理全院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各系(部)应积极配合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系(部)、各处(室)应至少确定一名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各部门网络舆情的收集、反馈和回复工作。网络信息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舆情责任追究制,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追究其责任。 (四)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发现重大舆情时,应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四、工作原则 (一)加强监控,严格管理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院宣传部网络舆情科统一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理。网络舆情科应派专人重点监控所有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 (二)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事件真相,争取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涉密事项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切实保障大家的知情权。 (三)坚持快速反应,限时反馈,加强舆情督办。对于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应及时介入并核实,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回复材料,回复材料需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如情况特殊,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的,应于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表态性回复。

(完整版)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政府的侵害,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学校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网络舆情调控、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和谐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小组 组长:王振伟(校长)全面工作 副组长:王建利(副校长)具体工作安排 陈洪梅(副校长)舆情管理及政策发布 王志超(副校长)舆情预防管理及汇总 李佳忠(副校长)安全舆情防控 组员: 崔兴亮(教务主任) 陈宝国(安全员) 李加文(政教主任) 王法庆(教务员) 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指导、规划和调控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2.负责互联网涉及我校舆情动态的研判工作,及时与教管办宣传负责人沟通,提出网络舆情调控的对策建议。 3.负责互联网涉及我校宣传活动的组织协调,在上级宣传部门的领导下,组织、策划、实施网络评论工作。按照市教育局、区教管办的统一组织,积极参与网络论坛中与我校有关主题的讨论。针对论坛中有关我校歪曲、失实、言论过激的帖子,要以普通网民的身份撰写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稿件和回帖,压缩谣言传播空间,引导社会公众的视线。 4.负责收集互联网涉及我校舆情信息,实时掌握舆情动态,及时向舆情调控负责人汇报不良信息和言论,并跟踪掌握、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5.负责24小时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日实行两小时浏览制度,夜间分为零点和5点两个时段监控,节假日实行零汇报制度,各级部将网络监控负面舆情情况2小时内报办公室、网络中心,重要信息要第一时间上报。 二、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对开发区初中的工作动态、教师队伍建设、社情民意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及评论,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舆情危机监控处置管理制度》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SEPCOIII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制度文件: 舆情管理 Management of public opinion 编码Code SEPCOIII-EC-202-00-H01-A0 版本Version: A0 语种:中文 Language: Chinese 《舆情危机监控处置管理制度》The Monitor and Disposal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Opinion 本文件产权属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外传。 This document is the property of SEPCOIII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It is forbidden to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by any means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SEPCOIII.

文件修改记录Modification Record

目录 Catalogue 1目的Purpose ....................................................................................................................................... 2范围Scope........................................................................................................................................... 3机构Organization ............................................................................................................................ 4职责Responsibilities ........................................................................................................................... 5监控Monitoring (2) 6处置Disposal (4) 7附则Bylaws (6) 8附件Appendix (6)

浅谈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浅谈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中文摘要: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比较分析,探讨地方政府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并以进而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经验,促进官民互动的和谐网络环境的逐步构建。 关键词: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对策 Abstract:The curr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have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and imag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which are made by local governments, discuss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event of a crisis, dealing with the complex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finally improving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y environ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Key Words:local government;Network public opinion;Coping ability 引言 当前网络舆情已变成可以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和政府外部形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政府目前面临着跟民众新的一种沟通方式的挑战,传统的政府跟民众沟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媒体如报纸等,但现在随着科技技术发展,大量的民情民意聚集在网络上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的人数已达了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1.8%,网民的意见越来越可以代表全体社会公众的意见,互联网已经是形成舆论的主要阵地之一。而此时如果政府依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将不利于政府了解到广泛的真实的民意,地方政府面临着转变与民众的沟通方式。近年来,互联网上突发公共事件此起彼伏。地方政府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 社会的应有内涵。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特点、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来探究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处理对策,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 情提出有益的思考。 一、网络舆情概述 1、网络舆情定义 网络舆情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一旦发生具有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网友就会很快将自已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网络的各种方式传播出去。网络世界传、受双方身份模糊的特点,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传受同时性,也加速了网络传播。特别是在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让网民可以随意传播和接受任何假设情况。同时,网络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与诉求渠道,重视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与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与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梅松 湖北省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湖北武汉 430022 摘要: 归纳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舆情治理思路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网络舆情研判缺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从治理思路、实施手段、研判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构建标准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研判标准,从而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治理;信息化;信息社会;电子政务 网络舆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环境,并日益展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网络舆情和社情民意紧密相关,特别是反映了一些矛盾突出的现实问题,并与现实事件的发展态势联系紧密,处理不好甚至会直接影响到现实事件的恶化。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把握社情民意的实时镜像,辅助政府决策参考,同时管理好网络平台,建立政民沟通的公信通道,构建网络和谐舆情,是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1-2]看,2009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10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还存在若干问题。 (一)网络舆情治理思路定位不当 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大多集中于舆情管理机制层面,主要是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等,倾向于从宏观管理制度及舆情发生后的应对策略上做研究,忽视了舆情的网络特征以及统计数据的价值挖掘,容易导致研判工作的本末倒置,即在没有科学的方法及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对舆情事件数据进行准确收集、统计、分析、研究的前提下,任何管理制度和策略实施的效果都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既无法实现日常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危机舆情的预警,更无法把握深层次的网络舆情演变规律。从而在危机舆情爆发时,事前无预兆,事后无头绪。政府舆情应对和引导找不准切入点,错误地判断舆情发展态势,从而在突发危机网络舆情的处置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 截至2009年底,中国境内网站达323万个,约80%的网站提供了BBS论坛服务。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余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3]。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发布,传统的人工化监测手段已无法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