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体会

有关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体会
有关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体会

有关小儿慢性咳嗽的中医诊治体会

摘要:小儿慢性咳嗽病情顽固,缠绵难愈,根据临床实践,就小儿慢性咳嗽应用中医中药诊治提出自已体会。

关键词:咳嗽中医诊治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证候之一,一直是历代医家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内经》[1]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然不离于肺。由于肺本娇嫩[2],加之小儿脏气未充,更易受而为病,如调治不当易则转为慢性,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使医者头痛,俗言名医怕治久咳。

所谓的慢性咳嗽通常指[3]:1、咳嗽至少3周以上;2、咳嗽是目前唯一的症状;3、不伴咯血;4、否认与咳嗽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近期X检查难以确诊。该类疾病病因不明,症状不典型,需排除因素较多,检查手段复杂,费时和花费大而影响诊治。笔者应用中医中药诊治此证,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1 病机证候特点

外感失治,余邪未尽

咳嗽多由外感病邪侵犯所致,因调治不当,余邪未尽,日久不愈,则转为慢性。余邪者,或外感、或痰湿、或燥火,各邪易于夹杂。如患儿觉咽微痒,遇风则咳甚,或少许鼻涕,多为外感余邪,涕清稀者多为风寒余邪,涕黄浊者多为风热余邪;咳声不爽或重浊者多为痰湿,痰白为寒,痰黄为热;咳嗽阵发,饮水则咳减,伴咽痒、便干者多为燥火余邪。

内伤脾肺,正虚邪恋

小儿脏气未充,由于小儿脾常不足,伤于乳食,或饮食不洁而为食滞或虫积,致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调,蕴湿成痰,痰湿上壅于肺,阻遏气道,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或肺为娇嫩,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或复感外邪,致使咳嗽累作,肺气愈伤,致为虚咳。虚者多为脾肺气虚、肺胃阴虚,多伴食滞、痰湿或虫积。如患儿偶咳,舌淡苔白多为气虚;阵咳,干咳痰少,舌红苔少多为阴虚。

喂养失当,调护失宜

小儿哺乳喂养,重在“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四时起居,重在“知寒知暖”。由于父母对小儿过于宠爱,形寒饮冷、辛香燥炙或肥甘厚味诸物无所节制,形寒饮冷易伤肺,辛香燥炙易伤脾胃,肥甘厚味则助湿痰;或脏本

娇脏,外合皮毛,而且小儿寒暖不能自调,患病期间或逢气候变化,易复感外邪。

2 治疗重点

由于小儿慢性咳嗽有上述诸种病机证候特点,调治用药历代医家已详尽,在此不多赘述。笔者认为在调治过程中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宣降为大法

咳嗽不离于肺,肺为清虚之脏,主宣发肃降,肺宣降失职而发为咳嗽。治咳应以宣降肺气为大法,有邪则宜以宣散祛邪为主,少佐降逆;体虚者以收降为主,少佐宣散。小儿慢性咳嗽多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宜以收降为大法,少佐宣散。宣散用药如麻黄、荆芥、桑叶、淡豆豉等;收降用药如半夏、五味子、枇杷叶、白前等。

用药宜轻灵甘淡

余邪者,邪轻;又肺居上焦,非轻不举,故祛邪用药宜温和轻灵,如荆芥、苏叶、淡豆豉、生姜、芦根等。辛咸苦性药物小儿难于服用,故用药宜甘淡,如车前子、冬瓜仁、陈皮、桑白皮、地骨皮、茯苓等。

不忘补虚固本

慢者必有虚,小儿形气未充,尤为易虚。补虚固本,以肺为主,兼理五脏,多责之脾胃,盖脾者肺之母也。小儿理脾胃重在消食开胃,宜选用健脾消食药;有虫积者则宜驱虫消积,可选用驱虫药如百部、川楝子或西药肠虫清等,虫积化则胃气易开。

注意日常调护

患儿调治期间应忌寒忌热,父母则应知寒知暖。在饮食上,宜轻淡,形寒饮冷、辛香燥炙或肥甘厚味诸物都不宜;在气候多变之时,父母则应注意增减衣服,以防小儿形气未充,不知寒暖,复感外邪。

病例一

患儿,柯××,男,7岁,反复咳嗽2年余。患儿于2年前由于外感致咳嗽不止,曾到医院进行诊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菌消炎药物治疗,症状减轻,但继续诊治则无功,咳嗽依然不止,曾多方求治,仍无功而返,期间曾多次因外感致症状加重,依前治疗,依然如故,父母心力憔悴,来诊时症见:阵发性咳嗽,咳声不爽,有痰,痰白偏黄稠,伴咽痒,少许清涕,面黄肌瘦,纳差,不喜正餐,平素喜嗜冷食及香燥食物,并以此为正餐,大便偏干,时有腹痛,夜卧肛痒,查眼结膜可见虫斑,舌淡边尖偏红,苔白,脉细滑。

病因病机分析:患儿因外感失治,风热余邪未祛除干净,加之多次复感外邪,且饮食失节,肺脾气伤,伤食虫积痰湿交结,致使咳不止。病机特点,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者为脾肺气虚,实者为外感余邪、痰湿、食滞及

虫积。拟治法,先予宣肺化痰消食祛邪为主,兼健脾补虚,待邪尽则健脾益肺扶正,兼以驱虫开胃以善其后,其间嘱其父母饮食宜清淡,形寒饮冷、辛香燥炙或肥甘厚味诸物都应忌口,并知寒知暖,注意预防复感。初拟方:炙麻黄、苏子、荆芥、桔梗、桑白皮、车前子、陈皮、神曲、半夏、茯苓、炙甘草、前胡,咳减痰少,效不更方,其间随证加减,或润:百部、款冬花、麦冬,或健脾:太子参、白术,或收降:五味子、乌梅、山楂。其

间曾因天气变化复感外邪改法治外感急病。二十余日,咳嗽则止,予史克肠虫清2粒晚睡前服,改方: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百部、川楝子、神曲、布渣叶、山药、扁豆、陈皮。调治十日,现小儿体重增加,食欲良好,面色红润,未曾复感,仍嘱其父母注意饮食起居。

病例二

患儿,陈××,男,6岁,反复阵发性咳嗽三月余。患儿于三月前因感受风寒致恶寒发热,流涕,咳剧,咳甚时欲呕,曾到某门诊部诊治,予退热消炎针药并用,热退咳减,后继续用药,无功而返,期间曾复感外邪,仍依前诊治,如故。来诊时症见:流黄浊涕,阵发性咳嗽,咳声重浊,痰黄而稠,患儿面色尚红润,体尚壮,舌边尖红苔白偏黄,脉滑。因为首子独儿,宏爱有佳,生冷及香燥随之所欲,所食之物多而杂。

病因病机分析:患儿平素体壮,因外感风寒起病,寒入里化热,风热痰浊余邪祛除未尽,又因复感及饮食失宜,增邪或碍邪之所出,延为慢咳。病机特点,风热痰浊余邪蕴肺,兼食滞,虚不甚。拟治法,以宣肺清热化痰为主,兼消食和胃;拟方:麻黄、前胡、车前子、浙贝、桑白皮、炙甘草、神曲、淡豆豉、杏仁、陈皮、半夏、茯苓,并嘱其父母节其饮食,并防复感,咳大减,依原方加减,十余日症状尽失,再拟方:太子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知母、内金、山楂、百部、陈皮,以善其后。

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关键所在,小儿有其与成人诸多不同之处,医者应审时度势,方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参考文献

程士德.内经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刘绍能.咳嗽的中医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20XX.编缉部老师.

论文在线 :s://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王鹏飞老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谈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作者:德学慧张明锐李鸿涛时间:2013-06-26 08:30:00 ?栏目关注:男科健康减肥老年人睡眠障碍女性不孕小儿急性支气管痔疮 ?包皮过长易早泄专家解答妇科病的防治肿瘤名医免费在线咨询女人身体三处绝不能“冻” 核心提示: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 咳嗽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当代名老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及经验时也有所创新,如林季文用自拟方“辛宣止咳蠲痰汤”治疗小儿风寒咳嗽;金绍文治疗小儿风热咳嗽; 王素梅治疗痰热咳嗽常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杨之藻常用半夏散合胃苓散治疗痰湿咳嗽。以上治疗小儿咳嗽均是分型论治,一证一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北京名医王鹏飞,是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三代业医,其治儿科病,运用专方专药,疗效显著,被誉为“京城小儿王”。现将王老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病机及治法 小儿脾常不足,以致积热内蕴,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兼感外邪则易为病。首先,小儿脾常不足,易积热于胃,上蒸于肺,肺胃蕴热,加之小儿脏腑娇嫩,且肺为娇脏,易感外邪,致肺失肃降,气逆作咳,甚而作喘。其次,小儿肝常有余,时有“侮金”倾向;且肝主升,肺主降,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肺失清肃,气机失调,可影响及肝,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加重咳嗽;其三,在病理变化过程中,如燥热内盛,易风火相煽,肝风欲动,而有躁动、神昏、抽搐等症。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可移热于大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 基于以上小儿咳嗽肺胃蕴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认识,王老在治疗小儿咳嗽时内外兼顾,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维护着小儿稚阴稚阳的特点。故在治疗上应清肺解热,和中驱邪。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主张不宜用宣散解表、辛燥发汗之剂,以防过汗耗营,伤及正气,故多以护肺降逆、清化痰热之药为主。既不用经方之麻、桂,也不用时方之银翘、桑菊。用药主要在清肝平木、清肺胃之热时基础上注意调畅气机,有热痰要清化痰热,有热药清热,阴虚者,又不直接用滋阴药以防滋腻碍胃,而用酸甘化阴之品,兼敛肺、运脾,而且一证(症)一药,既抓住了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又随证(症)施药,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而且,王老在治疗的过程中又时时兼顾脾胃;病情恢复期又着重调理脾胃。 2青寒退烧汤的组方及加减 青寒退烧汤药仅两位味:青黛3 g、寒水石9 g。青黛清肝平木,寒水石,性辛咸寒,归心胃肾经,善清脏腑之热且引热下行。肺热明显时加地骨皮,可专清肺热,因其有清热而不伤阴特点,加之发热患者有伤阴趋势,应用该药正可清虚热。有表证时加苏叶、藿香以解表和中,高热不退、嗜睡、烦躁时加钩藤、天竺黄;痰热时加瓜萎、竹茹;病程日久邪热久羁有伤阴时加白薇清虚热,加芦根、生地滋阴清热;咳嗽则加苏叶、杏仁宣降肺气以止咳,咳嗽重时加杏仁;久咳不愈,加北五味子、白果以敛肺气,以应

中医外治疗法集锦

中医外治疗法集锦 中医外治疗法:利用食品的温热渗透作用,疏经通络,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治疗某些疾病。 1 . 蛋熨: 取1只鸡蛋或鸭蛋放在水里加热。温度适宜时,将蛋臵于病人腹部,背部,四肢等处,来回块速滚动(蛋凉了另换热蛋继续熨烫)。每次10分钟。适用于治疗寒湿腹痛,四肢厥冷,伤风感冒,腹泻虚脱等症。2. 谷糠熨: 谷糠500克,干锅炒到极热(以不焦为度),加几片姜葱更佳。再加米酒米醋适量,拌和均匀,以布包扎,熨肚脐,胁肋及全腹部。可治疗胸肋痛,腹中痞块。肠鸣腹泻等症。 3. 麸皮熨: 小麦麸皮500-1000克。干锅炒至极热,用酒,醋烹(peng)后装入小布袋中,趁热熨胸肋和腹部。适用于胸肋痛肠鸣腹泻等症。 4. 茴香熨: 茴香20克,粗盐500克,干锅炒热用布包好,熨关节痛处;或用小茴香250克,干锅内炒至微香时,用布包扎趁热熨关节痛处,可治疗关节痛和多种慢性神经痛。 5. 盐熨: 大粒粗盐(不用精盐)500克,于热锅中快炒热后,装入布袋,熨肚脐和全腹部。适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菌痢,痛经及过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所致的腹胀,腹痛等。 6. 醋熨:

将适量大粒粗盐炒热后,加入事先研成细末的香附30克,再加入陈醋适量,调和均匀,装入布袋,热熨手心,足心及腹部等。每次10-20分钟。可治疗四肢冰冷,寒湿气痛,脘腹胀满,淤血肿块,发热惊风等症。 7. 酒熨: 白酒250克,熨热,用棉纱球浸蘸(zhan)自上而下的搓擦胸口。适用于治疗心胸闷胀,心郁不舒。 8. 姜熨: 老姜,葱头各500克,桔子叶(或艾叶)50克,切碎,加酒50克炒热,布袋装好。趁热熨疼痛的关节。或用生姜葱头各等量,切细捣烂炒热,用布包裹熨患处,冷则更换,每日数次。治风寒胃痛,关节酸痛。 9. 葱熨: 连根须的大葱500克,洗净切碎,干锅炒至极热,加陈醋50毫升拌匀。趁热用布扎,熨背,颈,额等处,每次15分钟。先熨后敷。可治风寒感冒,背心凉,痰多气喘等;若用来熨肚脐四周和小腹,则可治疗尿闭,肛门胀痛;趁热熨贴于扭伤肿痛处,可消肿止痛。 10. 蒜熨: 大蒜瓣250克,胡椒少许,捣烂后臵于碗中,放入热水盆内烫热后,用布包好,熨肚脐四周,能治久治不愈的寒泻。 11,田螺熨: 大田螺3个,食盐少许。将田螺捣烂,加盐调匀,熨敷气海穴,可治便秘。 葱姜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病因与诊断步骤。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9月~2007年6月收治的226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资料。结果:复发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占小儿慢性咳嗽第1位,复发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占第2位;咳嗽变异性哮喘占第3位。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很多很复杂,应根据咳嗽特点与诊断步骤进行分析和检查,力争得到确切诊断。 标签:慢性咳嗽;小儿;病因;诊断步骤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引起咳嗽的原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慢性咳嗽,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久治不愈则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并给家长和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为此,本文对近几年我院诊治的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02年9月~2007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共收治了226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人。年龄为3个月~14岁。男122例、女性104例。这些患儿咳嗽持续时间28 d~6个月不等。全部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1]。 1.2病因分析 分步进行,首先从慢性咳嗽患儿中确认是否为呼吸道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然后再筛选出慢性孤立性咳嗽,进一步明确诊断。 1.3 病因诊断步骤 对226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人,通过以下程序进行诊断:①年龄、出生时情况、喂养及生长发育情况及密切接触人群的了解。②详细询问病史,除慢性咳嗽外,有无发热、咯血、喘息、呼吸困难、咳大量脓痰、盗汗等伴随症状,咳嗽发生的时间、诱因、治疗经过、病程中有关辅助检查资料(病原学及X线影像学)。③全面细致体格检查(重点为耳、鼻、咽喉及双肺)。④胸部X线检查,咳嗽持续4周以上,除X线检查外,应进行高分辩CT检查,除外肺间质病变。⑤血常规、血沉、痰液及病原学(病毒、细菌、支原体)检查,肺功能测定,必要时进行小儿支气管镜检查。 2 结果 226例小儿慢性咳嗽中,3个月到3岁以下者为44例,4~6岁97例,7~14岁者85例,病因统计见表1。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咳嗽 ZYYXH/T4~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及《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 (1)咳嗽,咯痰或无痰。 (2)病程>8周。 (3)由外感反复发作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可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慢性咳嗽的患者。 (1)病程:咳嗽时间>8周。 (2)病因: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②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PNDS); ③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3)症状:咳嗽,有痰或无痰。有时呈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咽痒,对异味、 冷空气、油烟等敏感;或胸骨后烧灼感或反酸、嗳气;或鼻塞、鼻后滴流感。 (4)辅助检查或体征: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①CVA: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变异率≥20%。②UACS: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粘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粘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苍白或水肿,非变应性咽炎表现为咽部黏膜充血或/和淋巴滤泡增生。③EB: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2.5%,排除其它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④GERC:食管24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75%。 (5)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二)证候诊断 1.风盛挛急证: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剧,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滑。 2.风痰袭窍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频繁清嗓、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或咽痒、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3.胃气上逆证: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日间或直立位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

中医(专长)-中医儿科学-咳嗽练习题

第九单元咳嗽 一、A1 1、下列不属于内伤咳嗽证的是 A、痰热咳嗽证 B、痰湿咳嗽证 C、气虚咳嗽证 D、阴虚咳嗽证 E、风寒咳嗽证 2、小儿痰热咳嗽的主要特点是 A、干咳无痰,咽痒声嘶 B、咳嗽不爽,痰黄黏稠 C、咳而无力,痰白清稀 D、咳声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 E、咳嗽频作,声重咽痒,咳痰清稀 3、小儿咳嗽的主要内因是 A、肺脾虚弱 B、肝肾阴虚 C、肺肾两虚 D、肝脾不和 E、心脾两虚 4、小儿咳嗽的主要外因是 A、风邪 B、火邪 C、湿邪 D、寒邪 E、燥邪 5、小儿外感风寒咳嗽的主要特点是 A、咳嗽频作,声重咽痒,咳痰清稀 B、咳嗽不爽,痰黄黏稠 C、咳声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 D、咳而无力,痰白清稀 E、干咳无痰,咽痒声嘶 6、治疗阴虚咳嗽的首选方剂是 A、银翘散 B、桑菊饮 C、沙参麦冬汤 D、清金化痰汤 E、麦味地黄丸 7、咳嗽的病变部位在肺,但常涉及到其他脏腑,其中最密切的是 A、肝

B、脾 C、肾 D、心 E、大肠 二、A2 1、患儿,3岁。咳嗽8天。干咳无痰,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其治法是 A、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B、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C、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D、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E、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2、患儿,3岁。咳嗽7天。干咳少痰,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是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风燥咳嗽 D、气虚咳嗽 E、阴虚咳嗽 3、患儿,5岁。咳嗽1周。证见咳嗽痰多,痰黄黏稠,难咯,喉间时有痰鸣,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选方 A、清金化痰汤 B、桑菊饮 C、沙参麦冬汤 D、麻杏石甘汤 E、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4、患儿,3岁。咳嗽发热2天。证见发热,38.2℃,鼻塞流浊涕,微汗恶风,咳嗽不爽,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指纹浮紫。其治法是 A、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B、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C、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D、清热化痰,养阴润肺 E、清热涤痰,肃肺止咳 5、患儿,2岁。起病2天,鼻塞流清涕,喷嚏时作,咳嗽频频,咳声较重,舌质正常,舌苔薄白,指纹浮红。其证候是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痰热咳嗽 D、气虚咳嗽 E、阴虚咳嗽 三、B

小儿中医外治疗法

外治疗法 1.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给药 1)适应症:辩证给药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肺炎、感冒等肺系疾病。 2)疗效:本法单用或与内治疗法同用,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优点,易为患儿接受,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良好效果,缩短病程。 3)操作方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出的气雾微粒均匀而细小,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2.熏洗疗法 1)适应症:用于局部及全身的多种疾病,我科常用于胎黄治疗。 2)疗效: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而抗炎灭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促进黄疸排出。 3)操作方法: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常以多量药液沐浴全身则是药浴法。如在胎黄治疗过程中,将中药退黄洗剂500ml加入10L温水中,给婴儿沐浴后,用防水贴贴脐,将泳圈从前至后套入新生儿颈部,下颌放在下颌槽上,扣好双重保险扣,双手将婴儿放入专用的大浴盆中,保持颈部以下躯体完全浸泡于药液中,每天一次,每次15-20min。 3.穴位贴敷理疗法 1)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泄泻等病证。我科常用于肺炎,哮喘治疗。 ( 2)疗效:通过皮肤吸收生效,产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抗炎抑菌,促进炎症消散和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调整肺脾等内脏功能等作用。 3)操作方法:将药物熬制成膏药,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 4.拔罐疗法 1)适应症:常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腹痛、泄泻等。 2)疗效: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舒筋、温中止泻等功效。 3)操作方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产生局部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操作时,先给患儿安置好合适体位,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伸入罐内旋转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一般留置火罐5~10分钟,也有用闪罐(火罐吸住皮肤后随即取下,再吸,再取,反复至皮肤潮红)、走罐(拔罐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肥皂水、乳剂,罐具燃火排气吸住皮肤后,右手夹罐底,左手压于罐具后方,用力使罐具推拉移动,反复至局部红润)等方法者。起罐时,先用手指按压罐口一侧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则自然脱落。在治疗肺炎时,可通过辨证选穴,直接拔于湿罗音明显处,促进罗音吸收。 5.刺四缝疗法 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厌食、咳嗽、咳喘等。 2)疗效:具有健脾开胃、止咳化痰、通调百脉的作用。 3)操作方法:是用针点刺四缝穴。根据不同年龄选用粗细不同的针具。操作时,先令患儿家长将患儿手腕固定,医者用左手持住患儿四指,将四缝穴消毒,右手持针具对准穴位,自食指向小指逐穴浅刺疾出。针尖退出后,一般可见黄白色透明粘液从针孔溢出,未见溢出者可在四缝穴上下轻轻挤压,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擦去粘液即可。每周刺1-2次,待病情好转后减为每周1次,10天1次或15天1次,最多不超过10余次。 6.艾灸疗法 >

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

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 发表时间:2017-02-20T15:38:23.4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张怡 [导读]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和临床应用。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思路和临床应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中医科门诊病例68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观察疗效和分析结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经比较发现,对照组症状缓解的效率为64.12%,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效率为93.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小儿慢性咳嗽较常规护理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使患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的效果。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287-02 前言:幼儿慢性咳嗽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很复杂的检查过程才能确诊。而中医对咳嗽的定义则为有声有痰为咳嗽,咳嗽是一种表现出来的症状,在中医里,肺系病证都以咳嗽来命名。从现代医学生角度来看,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反射性动作,如果呼吸道内有各种异物时,需要利用咳嗽的方式将其清除;但是如果是慢性咳嗽,则会使呼吸道内的感染进一步加剧,进而增加必肺负担,慢性咳嗽还会引发肺气肿等病症。慢性咳嗽会使幼儿食欲下降,引起呕吐,影响休息,进一步影响幼儿的抗病能力。 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门诊病例68例慢性咳嗽患儿,其中男童52例,女童16例,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12岁。病程最短的为7天,最长为10。其中52例为单一性咳嗽,10例临床表现为咳嗽时伴有鼻塞,有痰且需要反复清咽,咳嗽时还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加中医护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同时观察疗效和分析结果。 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即常规用药,和常规检查并护理,不加入其他任何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中医护理方式,以为护理过程。 2.1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首先是室内温湿度要适中,保持室内清洁,室内不能抽烟,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属要照顾好患儿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对咳嗽的患儿需要分出阴虚还是痰湿,如果是阴虚燥咳的患儿需要比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如果是痰湿的患儿则不宜将室内湿度调得太高。 2.2 饮食护理 中医注重饮食保养,所以中医临床也非常重视饮食。按照患儿不同的病症性质和因素进行饮食调护。中医里可以将咳嗽分为外邪犯肺、肺阴不足、热咳燥咳、痰湿等,一般表现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如果是外邪犯肺最明显的是外感风寒引发的咳嗽,这时需要进食温热的食物,一般都以生姜为佐料进食;肺阴不足主要是因为肺偏阴虚者,这时需要进食一些补肺的食物,如泥鳅等。热咳燥咳因肺内虚火上升,需要多进食一些清淡食物,如白菜、豆腐等;如果是因为痰湿咳嗽只需要注意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另外,不能吃一些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另外要多喝水,少吃甜食,不喝饮料,因为甜能生热更能生痰。 2.3 运动护理 幼儿多因体质较弱引起的肺弱受侵,家属可以经常带领患儿到户外进行适当运动,可以进行多走路或多使用健身器材的方式加强患儿体质,减少感冒发生率;每天早晨起来时都用温水为患儿擦四肢和头颈部位,每天早晚都要给患儿按摩风池、迎香等穴位。患儿因为不太会咳痰,所以有时会出现咳嗽排痰很费力的现象,可以按住天突穴促进痰液排出。 3.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的缓解,经比较发现,对照组症状缓解效率为64.12%,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效率为93.1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的慢性咳嗽主要是因为肺脾气不足,所以极易生痰,在护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还是祛痰。小儿的脾肺不足,同时喂养不当,使小儿食积外加肺气外感时邪,最后致小儿肺失宣肃,在临床上就会表现为咳嗽。中医护理需要从辩证的角度着手,因为从中医辩证的角度来看,同样是咳嗽,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外邪犯肺、肺阴不足、热咳燥咳、痰湿等,不同的病证如按照中医辩证理论来看也分这不同的护理方式。所以需要从饮食、运动和按摩等几种方法进行护理。食疗主要是根据病证的要源,再根据病证进行的食物疗法,这是一种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疗法,无任何痛苦,易被患儿接受。是医强调利用运动的方式进行肌体调理,是根据全身的气血运动的方式对患儿进行调理的方式,通过患儿进行的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人体有主肺通的穴位,可以经常进行按摩治疗,当穴位通后病症就会自然消失。 5.结论 中医护理与中医治疗一样,都需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中医护理是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加护理方式,这种护理的根本目的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按照辩证的原理,对患儿进行护理,使患儿病症尽快恢复的方法。对于护理人员最主要的要求还是掌握中医护理理论,依据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相结合进行护理,同时再与医生密切配合,就会使护理效果更好。中医护理小儿慢性咳嗽较常规护理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使患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怀珍,董传莉.儿童慢性咳嗽60例病因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王琳,染毛女,卢婷婷.儿童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rh 06期.

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 首席医学网2006年07月13日16:10:25 Thur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亢志兰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国保健营养》征稿 【关键词】小儿迁延性肺炎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两季多见,临床以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定为小儿迁延性肺炎。《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肺炎迁延日久必引起其他脏腑的并发症,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分型。以下分五型。 1 气虚肺热型 患者,男,10个月,于2001年11月15日因肺炎入院治疗,曾先后用多种抗炎药物,疗效欠佳,于4月25日转到我科诊疗。 主症:低热,体温37.5 ℃~38 ℃之间,咳嗽微喘,咳声不畅,痰多淡黄,不易咳出,神情呆滞,面白少华,纳呆腹胀,消瘦嗜睡,大便色黄稀有瓣,肛门处有便出物,脉细数无力,舌红胖嫩,苔薄白,指纹红淡。辨证:患者素体虚弱、脾失健运,酿成痰浊,上储于肺壅阻气道。 治法,健脾化痰,润肺止咳。方药,六君麻杏石甘汤加减:白糖参9 g、白术9 g、云苓9 g、法半夏6 g、陈皮9 g、甘草6 g、炙麻黄6 g、石膏18 g、制桃仁3 g、连翘12 g、僵蚕6 g、莱菔子9 g、服上药3剂热退症减,6剂后痰少,腹胀明显好转,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继服上方几剂,X线提示,两肺炎症消失,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服参苓白术散每日1包,分4次服,在服中药过程中,给小儿输血3次,每周1次,每次60 ml。 2 肺脾阴虚型 患者,女,3岁,2004年10月3日因肺炎高烧入院,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于12月30日转至我院治疗。 主症:喘促咳嗽、干咳少痰、发烧午后加重,体温38 ℃~39.5 ℃,口干鼻燥,咽痛音哑,口舌生疮,面白少华,烦躁不安,大便干,2 d~3 d 1次,脉细数,舌红,苔薄黄燥。辨证:高烧不退,热邪灼津,大火烁肺,肺燥累母,干咳不止。

再谈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再谈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5-10-20T15:29:12.42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作者:陈莉 [导读] 广东省惠东县中医院慢性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 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 陈莉 广东省惠东县中医院广东惠东 516300 【摘要】本文着重讲述慢性咳嗽的治疗:针对风、寒、湿、火、燥的杂合病机,治疗宜多管齐下、分解诸邪、综合治疗。临床上应用自拟祛风止嗽颗粒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临床上还有其它常见证型:寒饮咳嗽、风寒久咳、肺肾不足、阴虚肺燥,应分型辨治、对症下药。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20-01 慢性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 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本病病因极为复杂, 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等[1]。西医诊断程序繁杂, 多采用对因对症治疗, 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我们结合多年临床体会, 遵循中医理论, 以辨证为主,针对杂合病机多管齐下、分解诸邪、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证治思路概述如下: 1 病机多为风邪伏肺,寒、湿、火、燥错杂 《内经?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可见,咳嗽是一个内外合邪的过程,治疗上既要发散外邪,同时亦应注重内因的治疗。慢性咳嗽多与风邪伤肺有关,风为百病之长,“盖六气之中,唯风能全兼五气”,常夹寒、湿、火(热)、燥等邪气伤肺,虽经发散,常因未能同时兼顾几种杂合外邪而导致解表不彻底,积久之外邪未除,最终导致病情迁延不愈[3]。这种风邪伏肺,寒、湿、火、燥错杂的慢性咳嗽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风寒袭肺的典型表现:咽痒即咳,伴鼻塞、流涕, 吹风受凉易于加重病情。但患者舌质多偏红,对燥热辛辣之品敏感,提示火邪、燥邪的存在。亦有舌淡者,但仔细观察,可发现舌上有许多小红点(郁热),或舌苔黄腻(湿热)。(2)由于湿邪、燥邪、火邪的并存,往往咳嗽有痰,痰质粘稠,但咯痰不爽。亦有干咳无痰甚至痉挛性咳嗽者,但仔细观察,可发现舌苔腻或舌润多津液,仍提示湿邪犹存。此时的痉挛性咳嗽多为风邪挟燥邪、火邪之象外露、寒湿之邪内蕴、肺气郁闭之候,切不可因干咳无痰,便做阴虚论治。(3)咳嗽发作的时间表现不一,可以表现为经常性咳嗽、也表现为晨咳或为夜咳。咳嗽症状往往轻重不一。(4)部分患者有明显的鼻咽兼症,或有鼻咽疾病史。(5)诸邪相合,如油入面,难以分解,因此病程较长,且反复缠绵难愈,常迁延数周或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2 治疗宜针对杂合病机多管齐下、分解诸邪、综合治疗 此型咳嗽为风、寒、湿、火、燥邪杂合伤肺,治疗宜寒温并用,燥润相济,多管齐下以分解诸邪。处方符合清?陈士铎《辨证录》“必先散风寒, 而少佐散火之剂, 不可重用寒凉以抑其火, 亦不可多用燥热以助其邪”的原则。具体治疗可用自拟祛风止嗽颗粒进行加减。自拟祛风止嗽颗粒具有疏风散寒、温润肺气、清热润燥、止咳化痰除湿的功效,由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调剂而成:荆芥1包(10g)、桔梗1包(10g)、前胡1包(10g)、紫菀1包(10g)、浙贝1包(10g)、百部1包(10g)、杏仁1包(10g)、款冬花1包(10g)、橘红1包(6g)、瓜蒌皮1包(10g)、白芍1包(10g)、甘草1包(3g)。方中荆芥、白芍合用,可祛风散寒、调营卫、利咽喉;桔梗、前胡、杏仁、橘红合用,可宣降肺气,祛湿化痰止咳;紫菀、冬花、百部温肺润肺、止咳化痰;浙贝母清热散结、降气化痰止咳;瓜蒌皮利气宽胸、清热化痰润燥;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全方寒温并用、燥润相济,能够紧扣病机,药物配伍合理,故临床疗效显著。 根据具体症状加减, 提高疗效 2.1咳嗽声深而细,病位在肺络,宜加豨莶草、仙鹤草、鹿衔草通络化痰止咳; 2.2发热恶寒、胃脘不适,痰黄白,舌苔黄腻,脉弦滑,为兼有少阳证,宜加柴胡、黄芩、半夏。 2.3干咳少痰,咽痒阵咳,或有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邪燥化, 燥邪偏重,原方去白芍、瓜蒌皮,加桑叶、桑白皮、牛蒡子、薄荷、蝉蜕; 2.4 咳嗽声重浊、痰白,为寒湿之邪气偏重,宜加白前、防风。 2.5汗多,为肺气不敛,加五味子、党参、仙鹤草。 3 其它常见证型 3.1寒饮咳嗽畏寒,胸闷气促,咳嗽痰多、质清稀或夹泡沫,鼻流清涕,舌质淡而偏暗,舌苔水滑,或舌苔白腻,为寒饮咳嗽,宜用小青龙汤加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疾病后期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以改善体质。寒饮轻症或体弱者宜去麻黄,并减少干姜、半夏、细辛用量,加杏仁、紫苑、款冬花等温润之品。寒饮咳嗽亦有化热者,可见痰质粘稠或色黄,为饮邪化热,可酌情加用瓜蒌皮、桑白皮、海蛤壳等以清热化痰。 3.2阴虚肺燥形体消瘦, 面红唇干, 舌红瘦之人多为阴虚( 内热) 体质, 临床多见咳痰量少,甚至干咳,咽喉发痒,痒则引咳,或痰中带血,口干舌燥,舌深红,苔薄少,脉细数。治疗时要注意顾护肺阴,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法[5]。方选沙参麦冬汤或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用北沙参、玄参、麦冬、天花粉、乌梅、川贝母、海蛤壳、枇杷叶、杏仁、五味子等。热像明显者可加黄芩、银花等。参考文献: [1]苗青,朱娟娟,丛晓东等.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4,46(2):11 [2]刘坡.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初步研究及临床价值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618 [3]洪广祥.慢性咳嗽中医药治疗再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0,9(3):10 [4]罗泽民.锄云止咳汤治疗支气管炎12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13 [5]张传名.中医辨治慢性咳嗽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84

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中医认为,凡能引起肺气失宣失肃都能产生咳嗽。 小儿咳嗽的常见原因 (1)呼吸道感染: ①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急性上呼吸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咽炎、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白喉、急性喉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急性微细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麻疹、百日咳。②霉菌感染:呼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③寄生虫病:肺包虫性肺囊肿、肺吸虫病、疟疾、阿米巴原虫病、肺蠕虫蚴移行症。 (2)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3)肺循环障碍:肺充血、肺水肿、肺梗塞。 (4)机械性或其他因素:吸入浓烟或其他刺激性气体、增殖体肥大、呼吸道异物吸入、食管气管瘘、胸腔积液、纵隔肿瘤、心脏肥大、心包积液、膈肌受刺激、膈疝、迷走神经耳枝受刺激(如外耳道炎、异物、湿疹)。 (5)精神性咳嗽。 其他:胰腺囊性纤维病变、出血性肺肾综合征、肺泡蛋白质蓄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白血病或网状内皮细胞病的肺浸润。 小儿咳嗽的辩证要点 发病时间 问明新病、久病,以定外感、内伤。一般而论,病属新得,素无他疾,而来势急骤,或兼有表证的多是外感;如果病已历久,病势缓慢,或先患其他疾病,渐渐转为咳嗽,并伴有脏腑虚证的多是内伤。 寒热 查清寒热的轻重,以便进一步辨明外感的性质。通常说来,恶寒发热是外感咳嗽的必有症状。如恶寒重、发热轻的是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的是外感风热。 痰 了解有痰无痰,以便区分属燥属湿。如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多属燥热;若咳嗽痰多则是痰湿偏盛。对有痰者要进一步察看痰色以辨别属寒属热。如痰白质稀,一咳即出属于寒痰;痰黄质稠咳出甚难者属热痰。 咳声 注意咳嗽声音的高亢、低微,以辨病情的虚实。如声音高亢,是属积气壅盛,肺气上逆,病证属实;若声音低微,甚至气不接续,则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 舌、苔 舌、苔,一要注意舌的色泽,二是观察苔的颜色、厚薄、干腻。如苔薄白,舌质无明显变化属于风寒外感;苔薄黄,舌尖红则是外感风热;苔厚腻色白,舌质淡为脾虚痰盛;苔厚而黄,舌质红则是痰热;舌苔黄而燥的是肺热津伤;舌红少苔,或是光剥的即是阴虚。 脉象 主要注意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数多热,脉迟多寒,脉有力为实证,脉无力为虚证。 指纹

儿科常用外治法.

儿科常用外治法 【熏洗法】 这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如麻疹发疹初期,为了达到透疹的目的,用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水后,加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并将药液放在室内煮沸蒸发,使空气湿润,体表亦能接触药气,有利透疹。患肾病综合征的小儿,浮肿较甚,可用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有发汗消肿的作用。患荨麻疹时,常用香樟木、葎草、苍耳草等煎汤熏洗,有止痒退疹的功效。 【涂敷法】 这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如选用鲜马齿苋、鲜乌蔹梅、鲜芙蓉叶、鲜丝瓜叶等,捣烂外敷腮部,治疗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有加速腮肿消退的作用。再如用白芥子粉,加等量面粉,用温水调成糊状,用纱布包好后,在清晨敷于背部脊柱两侧,用以治疗肺炎恢复期湿啰音吸收不好者。小儿时期盗汗为常见病证,内治效果不显,可用五倍子研粉后,用醋调成糊状,临睡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盖住固定,有固摄止汗的效果。 【敷贴法】 这是用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将某些芳香走窜的药物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如用丁香、肉桂、麝香等药粉,撒于普通膏药上坝G于脐部,用以治疗婴儿慢性腹泻,起温中止泻,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再如夏季三伏天哮喘穴位敷贴法,每一伏敷贴1~2次,共3~6次,连用3年,临床疗效显著,有减轻和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常用的处方为《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中所载,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粉用生姜汁调制成6只药饼,饼中放少许麝香(或丁香),敷于肺俞、膏盲、百劳穴上,也可用电离于导入法,缩短敷贴时间,加强透入的力度。 【罨包法】 这是用药物置于局部肌肤,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如饮食不节,食积于内,或积滞证时,出现腹胀腹满,暧腐酸臭,时有呕恶,舌苔厚腻,可用皮硝包扎于脐部,即可使内积之食滞消去,此法在民间运用已久。再如慢性泄泻,用大蒜适量,捣烂后包扎于脚底心和脐部,有温经止泻的作用。易高热惊厥的婴幼儿,可用山桅末、桃仁泥、面粉、鸡蛋清调匀,罨包于足心,有减少减轻发生的作用。 【热熨法】 这是将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种外治法。如治疗寒性腹痛,阵阵发作,得温较舒,遇冷加重者,可用食盐炒热后,用布包后熨腹部,可有温中止痛的功效。再如尿闭时,可用生葱、食盐一起炒热,用布包后熨少腹部,有通利小便的功效。也有用生锈铁屑,与川乌、草乌、羌活、独活、桂枝等中药细末拌和,加人适量食醋,干湿适当,装入布袋,发热后熨于患处,治疗风湿痹证。也可用当归研成粗末,炒热后用布包,或布包后蒸热,熨脐腹部,用以治疗腹痛、疝气、肠痉挛等。 【漱回法】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6-11-25T15:41:29.5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古丽先艾尔肯[导读]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做出准确诊断,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做出准确诊断,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方法选择68例慢性咳嗽患儿,经胸片或副鼻窦拍片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65例患儿咳嗽症状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其他3例患者咳嗽症状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好转。结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详细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小儿慢性咳嗽是指小儿反复咳嗽,持续时间大于4周者;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咳嗽可影响患儿精神状态、营养、消化等方面功能,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其病因广泛,涉及面广,临床仅根据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往往难以明确诊断,导致咳嗽缠绵难愈;因此有必要对常见的慢性咳嗽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咳嗽的病因,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68例患儿,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1岁10例,1~3岁23例,≥3岁35例。病程:1-2个月34例,2-3个月15例,>3个月9例。 1.2临床特点 68例患儿中,经胸片证实为肺炎的6例(8.82%),其中1-3岁4例,>3岁2例。慢性扁桃体炎8例(11.76%),其中1-3岁5例,>3岁3例。慢性咽炎7例(10.29%),1-3岁4例,>3岁3例。支原体IgM阳性的8例(11.76%),其中1-3岁5例,>3岁3例。经副鼻窦拍片确诊为副鼻窦炎的2例(2.94%),年龄均>3岁。过敏性鼻炎5例(7.35%),1-3岁3例,>3岁2例。另有32例(47.06%)血常规正常,胸片检查正常,肺炎支原体IgM阴性,咳嗽为阵发性,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白天无咳嗽或有咳嗽,活动后加重,病程中无发热及喘息,其中1~3岁14例,>3岁18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确诊病因之后,进行针对性综合治疗:①对于咳嗽合并特异性哮喘的患儿,进行β2受体激动剂西利洛尔药物治疗,剂量为100-200μg,2-3次每日,同时给予丙酸倍氯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剂量为100-200μg,2-3次每日,持续治疗4周;②对于鼻后滴漏综合症的患儿,进行麻黄碱鼻腔滴药治疗,每晚1次,5岁以下患儿药物稀释比例为1:3,5岁以上患儿药物稀释比例为1:2,持续治疗2周;对于伴有急性鼻窦炎的患儿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鼻窦有脓性分泌物进行鼻窦置换与穿刺治疗,急性鼻窦炎患儿持续治疗2周,慢性鼻窦炎患儿持续治疗4周;③伴有衣原体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进行阿奇霉素药物治疗,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mg,服药方式为口服,药物治疗3天后停药4天,持续治疗3周;④伴有结核感染的患者以抗结核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⑤气管存在异物的患儿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取出异物。治疗有效的标准为,咳嗽次数减少超过50%且不影响日常生活。 2结果 本组患儿治疗结束后,65例患儿咳嗽症状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其他3例患者咳嗽症状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好转。咳嗽伴有变异性哮喘的患儿治疗后1周效果明显。伴有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治疗1-2周效果明显。伴有鼻后滴漏综合症的患儿进行穿刺引流、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综合治疗,疗程为4-6周,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3讨论 慢性咳嗽作为一个病因复杂的跨学科疾病,除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可以引起咳嗽以外,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疾病也可以引起慢性咳嗽。因此,一个慢性咳嗽的诊治常常需要呼吸科和耳鼻咽喉科、消化科、神经科等其他专科医生的通力合作。因为慢性咳嗽的病因众多,针对某一个体而言,也常常不单单由一个病因引起。因此,明确病因,能够对慢性咳嗽做出正确的诊断,是保障治疗成功的关键。 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有:①鼻后滴流综合症,如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增多,鼻后部下流的分泌物刺激咽喉部的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本文统计由于本原因引起占32.1%,易发于3岁以上的小儿。②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本文有12例肺炎患儿及14例支原体感染患儿,感染后引起慢性咳嗽。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损伤了呼吸道上皮,使暴露了气道壁的胆碱能受体或激惹受体,使其易于与各种刺激物接触,致值物神经功能紊乱,气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及炎症消退缓慢,咳嗽感受器的阈值降低,导致长期咳嗽。其治疗除治疗原发病外,使用免疫增强剂是治愈的关键。③咳嗽变异性哮喘,其发病机制与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可能是平滑肌刺激梭内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慢性咳嗽,经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有效,各年龄组患者均能患咳嗽变异性哮喘,即使1岁以下的婴儿,其咳嗽均在夜间发作,尽管看起来是很健康,仍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故在临床上发现有夜间或清晨咳嗽,又无发热感染的征象,特别是经多种抗生素、止咳药物长期治疗无效的慢性咳嗽患儿应做支气管激发试验及PEFR测定等检查,以做出早期诊断。在治疗上与典型哮喘类似,采用支气管护张剂+皮质激素吸入,8周才能完全缓解。④肺部结核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小儿肺部结核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对长期慢性咳嗽患儿应注意排除肺结核可能。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贾燕,罗兆清,郑红,等.56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320. [2]李洪学,林立.小儿慢性咳嗽10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100-101. [3]贺俊军,彭畅.150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3):13-15.

小儿咳嗽中药方集

小儿咳嗽中药方集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则称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多,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能直接影,向肺脏,加之小儿体质虚弱,很容易患病。 1?藕汁蜜糖露治小儿咳嗽 [配方]鲜藕汁250克,蜂蜜50克。 [制用法]将鲜藕适量洗净,捣烂榨汁,加蜂蜜调匀。分5次服,连用数日。 [功效]清热润燥,凉血,止咳祛痰。用治小儿肺热咳嗽、咽干咽痛、血热鼻衄。 2?梨粥清热降火祛肺热咳嗽 [配方]鸭梨3个,大米50克。 [制用法]将鸭梨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不用,再加入米粥。趁热食用。 [功效]润肺清心,消痰降火。用治小儿肺热咳嗽。 3?蒜汁蜂蜜止咳祛痰 [配方]大蒜20克,蜂蜜15克。 [制用法]将大蒜去皮捣烂,用开水1杯浸泡,晾冷后再隔水蒸20分钟。取汁调蜂蜜饮。 [功效]止咳祛痰。治疗小儿久咳不愈。 4.金银花杏仁饮治疗小儿咳嗽 [配方]金银花10克,杏仁10克,鹅不食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宣肺止咳。用于支气管炎初起,发烧不重,咳嗽有痰,鼻塞流涕,舌苔薄黄等症的咳嗽。 5.鱼腥草石膏汤治疗小儿咳嗽 [配方]生石膏30克,鱼腥草15克,杏仁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宣肺化痰。用于肺胃热盛型咳嗽。症状表现:发热较重,连续不退, 咳嗽痰多,呼吸急促气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6.杏仁治小儿咳嗽 [配方]杏仁10克,苏梗、前胡各15克,半夏10克,生姜3片 [制用法]水煎,每日分3次服用。

[功效]治疗小儿咳嗽。 7 ?百部治小儿咳嗽 [配方]百部、白前、紫菀、杏仁、乌梅、枇杷叶各15克,青黛5克[制用法]水煎煮,分次服用。 [功效]治久咳而见小儿消瘦。 8?川贝母治小儿咳嗽 [配方]川贝母10克,鹿茸血末10克,冰糖50克,雪梨1枚。 [制用法]将梨去皮切片,川贝母、鹿茸血末面撒布中间,文火炖熟后,人冰糖待溶化,每天分3次将汁饮下,并食梨片。 [功效]清肺宁嗽化痰,治小儿咳嗽。 9 ?桑叶治小儿咳嗽 [配方]桑叶、菊花、杏仁各适量[制用法]水煎加白糖服用。 [功效]治小儿咳嗽。 10?黄苓治小儿咳嗽 [配方l黄苓12克,黄连12克,大黄6克[制用法]研细末,调白酒敷贴胸部。[功效]治小儿咳嗽。 11 ?黄连治小儿咳嗽 [配方]黄连1. 5—6克,苇根12-30克,桔梗6-10克,炙麻绒6~12克,炙金沸草9二15克,炙百部6—10克,炙冬花6—12克,炙前胡6?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心泻肺,宣肺降逆,化痰止咳。 12.白茅根治小儿咳嗽 [配方]白茅根10-20克,侧柏叶6-15克,蝉蜕4-8克,杏仁4-8克,川贝5-9 克,甘草2-5克,板蓝根10-24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肺化痰,轻宣止咳。用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咳嗽。 13.山豆根治肺热咳嗽 [配方]山豆根120克,射干150克,锦灯笼180克,干青果300克,生栀子240克,麻黄24克,孩儿茶90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每丸,日服2-3次。3岁以下酌减半量,学龄儿2丸,1日2-3次。 [功效]清热,宣肺,利咽喉。用治肺热及肺炎。 14.霜桑叶薄荷治小儿外感咳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