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最新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最新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最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王瞳中学----皮桂花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我确定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九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2、说教法

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3、说学法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用录音机播放一段DJ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5分钟)

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15分钟)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谁先让灯亮起来,电扇转起来,蜂鸣器响起来,二极管亮起来为目的在学生做实验后谈感受形成问题,结合阅读教材39页内容教师引导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形成条件及电流的方向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及阅读教材37页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可结合课本38页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15分钟)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38页图15.2—5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并采取比记忆竞赛法激发学生记元件符号的积极性。

3、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总结本节收获填写课堂活动自我评价表。(5分钟)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题。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七)、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了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电路图:用元件的符号表示出电路连接形成的图。

附:

课堂活动自我评价表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 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能的转化:机械能-①摩擦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1e=1.6×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压》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1节 《电压》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电压是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研究的又一重要电学基础知识,它既是对前面电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又是为学习后面章节而打好基础。如今,电压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②知道电压的表示符号和单位,能对电压的单位进行换算;③知道人体的安全电压,记住常见的电压值。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让学生懂得通过增加电源来增大电压;②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灯泡变亮来感知电流变强,总结出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电源电压有关,从而让学生体会这一推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电压利弊皆有,所以既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合理地利用电压将会造福人类,又要让学生知道人体的安全电压值,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防护措施,以免触电;②通过法制渗透,促进学生遵守电力法律法规,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电压的表示符号、单位及单位换算,渗透电力法律法规,了解常见的电压。 2.教学难点:通过类比教学法使学生快速理解电压。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已在前一章学习了部分电学基础知识,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学习“电压”。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我在本堂课里主要运用类比教学法,即通过将水压与电压类比理解,把熟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将要学习的电压知识;我还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和设疑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高效地学习。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2.学法:①学生在本堂课里主要运用类比学习法,即用已知的“水流与水压的关系”类比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②学生还运用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演示实验来获取相关知识。 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节1号干电池,1只小灯泡,1只小灯座,1只开关,导线若干。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说课稿

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处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在此期间,一方面,我国远古居民活动足迹不断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原始农业逐步发展,并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采集和渔猎生活,过度到比较稳定的农耕生活,从而奠定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存在着多处经济文化区域,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个最主要的区域,半坡反映了黄河流域的状况,河姆渡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代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同时对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作用。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第一目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第二目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第三目是大汶口原始居民。 3.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拨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填空复习法之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填空复习法之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 原理: 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 元电荷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定义: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使 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e=1.6×10-19C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到。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符号: (2)、使用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看清。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流入,流出,否则指针。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

优质课《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悟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本节课难点:认识串、并联电路,理解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实验观察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物理科学实验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本节课要有两个用电器连接在电路中且都亮,这样引导,令学生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 2、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内容,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整节课中学生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 三、教学过程:

历史说课稿七年级上册_全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周口店告诉我们的历史》,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 这一课直接讲述了原始社会的历史,,具有开章明义的作用。本科主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主题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讲解上,可把氏族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分析作为难点对待。 (二)备课主要思路 1.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典型故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讲。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注意问题:明辨神话传说和依据考古科学的断定,明确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最终归结到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2.“我国最早的人类”一目应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图片获相关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投放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如地点、年代、产生活、地位等,教师结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适时点明一点: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3.“北京人”的发现,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师补充介绍:第一,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第二,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

电流和电路试卷及答案(正)及答案

电流和电路试卷及答案(正)及答案 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评分: 一、填空题〔10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电荷的多少叫 ,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2、电荷的 形成电流,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 3、在某电路中,一灯泡的灯丝断了,另一灯泡也不能工作,那么该电路是 电路,该电路至少需 个开关操纵这二个灯泡。 4、电线芯用金属做的,是因为金属是 善于 ;它不处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是因为这些材料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 〔填〝能〞或〝不能〞〕防止触电。 5、烘托欢乐气氛的各个小彩灯属于属于 电路;家庭电路属于 电路。 6、石墨、玻璃、空气、盐的水溶液等几种物质中,通常情形下属于绝缘体的有 ;属于导体的有 。 7、单位换算: ○10.1A= mA= μA ○ 2320μA= mA= A 8、在图1中,当开关闭合时,测得通过 A 点和 B 点的电流差不多上0.4A , 那么甲图中通过C 点处的电流是 A ;乙图中通过C 点的电流是 A 。 9、如图3所示,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闭合开 关S 1和S 3,两灯 联;为了幸免电源短路,不能闭合开 关 。 10、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以下图〔a 〕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 针所指位置均为图〔b 〕所示,那么灯L 2的电流为 A ,灯L 1的电流为 A 。 二、选择题〔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在以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与右边实物图4对应的是〔 〕 12、一个开关同时操纵两盏灯泡的亮与灭,那么这两盏灯泡〔 〕 A .串联 B .并联 C .串联或并联都能够 D .无法判定 13、以下电路中不属于并联电路的是〔 〕 14、以下关于发光二极管,讲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电视机上的指示灯,街道上的红绿灯都用到发光二极管 B .发光二极管只承诺电流从它的某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 C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电子元件 D .当将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发光二极管→正极 15、在图5中,通过A 1、A 2、A 3、I 3,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A .I 1>I 2>I 3 B .I 1=I 2>I 3 C .I 3=I 1+I 2 D .I 2=I 1+I 3 16、为了测量通过灯泡L 1的电流, 电流表接在如图6所示电路 中的位置〔 〕 A .只能在A 处 B .只能在B 处 C .只能在C 处 D .A 、B 、C 三处都能够 17、串联在电路里的两盏灯甲和乙,假设甲比乙亮,那么通过甲灯的电流I 甲与通过乙灯的电流I 乙的大小相比较是〔 〕 A .I 甲>I 乙 B .I 甲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这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电流和电路》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在本节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的物理量---电流,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符号,第一次学习用电学符号表示电路图。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加强引导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教材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全部 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3)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5)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8)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一) (10)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二) (13)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16)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二) (18)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一) (21)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二) (25)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7)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 (31)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二) (33)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一) (36)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二) (39) 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一) (41)

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二) (44)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一) (46)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二) (49)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51)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一) (54)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二) (57)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一) (61)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二) (64)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一) (67)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二) (7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4)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一) (76)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二) (78)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一) (81)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二) (85)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88)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二) (91)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稿(一) (96)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的家园,也是目前为止在宇宙中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天体。要了解地球,首先就要了解地球的环境,因此,本节课揭开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在整个地理教学中起着最为基础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新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5.1电荷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 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 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原子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5.2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负极; 5、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二、电路 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电路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 的构成3、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流和电路》最新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王瞳中学----皮桂花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我确定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九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2、说教法 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说课稿

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 我是王淑芳,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 一、分析教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与其他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工业及聚落、商业密切相关。因此教材在讲授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后,安排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发展的趋势;二是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 二、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特点和变化趋势,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区分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结合实例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能够运用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分析具体交通线的布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有关图片和材料,理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通过生活实例的例举和练习,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3.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布局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感受祖国、家乡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增强学生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因素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根据所需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1)根据所需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新知识补充 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 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像今天这样阴暗的天气,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 灯就亮了.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要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 家就会听到流利的英语朗诵.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一、出示教学目标: (略) 二、自学前的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要求。) 三、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惑问题; 2、抽查自学效果。 四、点拨、矫正 [探究]电流和电路 [师]看到你们桌子上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了吗?动脑筋,想办 法让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发声.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师]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唱歌,你们的 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 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给它提供电能的.谁给提供呢? [师]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 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 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师]是这样.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电路说课稿范文

电路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王瞳中学 ----皮桂花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我确定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九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

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2、说教法 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的说课稿

说课课题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说课教师:湖南省湘潭江声实验学校谭海利 各位领导: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我将从本堂录像课的特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大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本堂录像课的特色 特色1. 学校地理兴趣活动小组实地考察以毛主席故居为代表的江南乡村和湘潭城区,落实生活中的地理理念。 特色2. 以聚落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进行教学,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畅想聚落的未来: (1)乡村聚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城市聚落进行旧城改造和拓展新区相结合。 (3)向海洋、太空开辟未来新的聚落。 特色3. 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的内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同学们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的认识,是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通过让学生观察聚落的景观图片,例举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传统聚落的保护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因而,在整个世界地理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聚落,知道聚落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差异。 2. 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 懂得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地理兴趣活动小组去毛主席故居—韶山和湘潭城区的实地考察视频及学生的分组活动,认识城乡聚落及其差异。 2. 介绍“凤凰古城”,认识传统聚落并以北京市为案例,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动手设计未来聚落。 4. 通过“角色扮演”畅谈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探究等活动,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五、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利用地理兴趣活动小组实地考察的视频和图片的欣赏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先学后教法 古人语:“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3.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 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集思广益,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基础练习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五单元基础训练题 班别姓名 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个用电器的两个金属箔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A.带正点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2、下列元件中,全部为用电器的是() A.日光灯、电风扇、电视机 B.电铃、电池组、白炽灯 C.洗衣机、开关、电脑 D.发电机、插座、空调 3、下图中,两灯属于并联接法的是() 4、教室里又四盏电灯,开或关其中任意一盏灯,都不影响其他三盏灯,则这四盏灯的连接 方式是() A.串联 B.并联 C.串并联都可以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开关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正确的电路是() 6、小珊按右图示电路进行探究实验,将电流表先后串联在A、B、C处,当开关闭合后,电 流表的读数:() A.A处最大; B.B处最大; C.C处最大; D.三处都是一样大。 7、在下列的四个电路图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 8、按如右图所示的实物图,当开关闭合时,正确的是() A、两只灯泡是串联的 B、灯泡L2是被短路的 C、灯泡L1是被短路的 D、两只灯泡是并联的 9、如右图所示,电路中有一盏电灯和一个电铃,当开关 闭合后:( ) A.铃响灯不亮 B.铃不响灯亮 C.铃响灯也亮 D.铃不响灯不亮 10、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泡L1和L2并联,应当:( ) L S S2 S3 L2 L1 A B C D

A.闭合S 1、S 2 B. 闭合S 2、S 3 C.闭合S 1、S 3 D. 同时闭合S 1、S 2、S 3 11、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 A 、电路中有用电器 B 、电路中有电源 C 、电路中有开关 D 、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 12、某同学通过实践列出了白炽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方法,其中一项如下表: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检修方法 灯泡不亮 1灯泡的灯丝断了 2.灯头内的接线松脱 3.开关内的螺丝松动,造成接触不良 1换新灯泡 2.重新接好 3.拧紧螺丝 上述故障现象的可能原因可以慨括成一个,这个原因是( ) A.电路出现了短路 B.电路出现了断路 C. 串联变成了并联 D. 并联变成了串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为0.2A ,等于 mA ;常用的收音机的电流为50mA ,等于 A ;冰箱的电流为1.2A ,等于 μA 。 2、如下图所示,带负电的导体B 和不带电的导体A 用一根金属杆连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 ,电流的方向是从导体 流向导体 。 3、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间的作用情 况如图所示,若丙带正电,则甲带 电,乙带 电,丁带 电。 4、在塑料尺、橡皮、铅笔芯、透明胶带、食盐水、糖水等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5、电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开关、 和导线。 6、画出下列电器的符号。 (1)灯泡 ,(2)开关 , (3)电流表 ,(4)电源 。 7、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 的,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 各并联支路的电流 。 8、如右图示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______;只闭合开关S 1和S 3,两灯_____联;为避免短路,不能同时闭合开关________。 9、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连接电路前首先应认真观察电流表,明确电流表的_________、最小刻度值以及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位置。在测量时,电流表必须 (填“串联”或“并联”)在待测电路中,让电流从它的 接线柱流入,在某次测量中,使用的电流表量程及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_______A ,所测得的电路中的电流值是_______A 。 10、如右图所示电路中,两个灯泡L 1 和L 2是 联。A1测量的是 的电流强度,A2测量 的电流强度。 第2题图 甲 丙 甲 乙 第3题图 第9题图 第8题图 第10题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 联说课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初中物理面试《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串联和并联》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叙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征,是在学习了电路和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又为之后电学内容,欧姆定律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掌握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之前也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构成,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对电的认识仅限于电器的使用,缺乏对电路的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会给更多机会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连接和研究电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串、并联电路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与识别。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和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节课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等四个环节。 1.新课导入 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景进行导入,展示夜晚的都市,美丽的街景和闪耀的霓虹灯,请学生观察说出其中都包含了哪些电路结构和用电器,同时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流和电路的构成,电路图等知识。进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思考这复杂多样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到一起,能否画出电路图。”引发学生思考交流,顺势引入本节新课串联和并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