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传媒教育● 牛 宇

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处于信息技术的强大包围之中。可以说,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中,就是置身于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个人的社会化,新媒体都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重点就应该在哪。

当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传统媒体,大部分信息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新媒体自身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和优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呢?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

如果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

点不能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就无法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笔者

认为,现阶段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信息覆盖的广泛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

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

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

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

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

底增加2699万人。从以上数据中,我

们不难看出数以亿计的人们正成为新媒

体信息的接收者,新媒体对人们影响范

围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2.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在新媒体条件下,信息的传播突破

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和速度上的局

限,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信息内容,

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受众,体现出了超

强的即时性:一条信息在几分钟甚至几

秒钟之内就会被转载几十甚至数百次;

一条微博在短时间内可能就会被点击上

千次。这种即时性使得任何一件事都有

可能变成透明的。正因如此,网络信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3.信息内容的复杂性

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除了可以发

送文本、图像信息外,还可以发送音频、

视频信息。这其中不仅有时政信息、商

业信息,也有工作、生活及娱乐信息。

总之,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新媒

体进行多种方式的传送,其形式和内容

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正因如此,新媒

体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使用欲。

4.信息交流的交互性

“互联网技术……一改昔日大众文

化传播中信息传播与接受的单向性和被

程的非线性规律,集成各类渠道的思政信息来源。其次,“微博课堂”新媒体教学模式要遵循个性整体介入规律,发挥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微博课堂”新媒体教学模式要遵循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规律,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3.接受客体要素的构建

“微博课堂”新媒体教学条件下的思政内容既要能够准确传达传导者要表达的教育内容,又要适应微博教学的特点,能够有更丰富、更活泼的内容和形式。首先,强化主旋律思政内容,并通过建立思政教育资源数据库固化在“微博课堂”中。其次,加强思政内容多样化,把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高质量、有内涵、形式多样的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再次,推进“微博课堂”

新媒体教学的话语转变,合理运用受大

学生追捧的微博流行语,使思政课的语

言更加亲民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4.接受媒介要素的构建

传导者与接受主体犹如过程活动结

构的两极,传导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接

受客体传导给接受主体,并促使其接受,

这中间有一定的中介联系,这个中介联

系就是“微博课堂”这种新的媒介。首先,

创建“微博课堂”较好的易用性,以保

证思政内容被接受的有效性。其次,促

进“微博课堂”与校外各界的结合,完

善相关部门与高校对“微博课堂”的环

境保障。再次,建立思政教师专业微博

平台,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教育。

最后,建立学生群体微博平台,实现分

散化的日常教育。

5.接受环境要素的构建

“微博课堂”新媒体教学条件下的

接受环境是指围绕在学生周围,对学生

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

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三

部分。首先,物质环境的搭建,主要指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微博课堂”的建设。

其次,精神环境的搭建,主要指微博之

间互动关系的建立。再次,制度环境的

搭建,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微博课堂”

的使用制度、信息监控处理制度、危机

处理制度。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思政课题高

职思政课“微博课堂”网络平台建设研

究成果,课题编号:13C41】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107

青年记者·2014年11月中

传媒教育

动性,开始走向全面的双向交流与适时互动。”①新媒体传播中,接收者不仅可以作为信息传播客体存在,自主地寻找和接收信息,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主体的一员,主动发布和传播信息。这一功能使每个主体都可以是信息的掌控者,能够自主接收他人的反馈及发表自己的看法。

科学选择媒体内容

在信息社会,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量是以往任何社会所无法企及的。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的时代,它所传递的信息既有进步的、健康的,同时也有落后的、腐朽的。各种信息和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影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其直接后果是人们置身于新媒体的信息海洋中却无法迅速而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伴有信息污染。这种状况使媒体的社会教育作用可能出现相互抵触、干扰的矛盾现象,很容易造成个体选择上的迷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新媒体社会教育的功能。

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指出:“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 to think)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上十分有效。”②可以说,受众不仅通过新媒体了解公众问题及其他事情,而且会根据新媒体对一个问题或论题的强调,决定对该问题或议题予以怎样的重视。因此,新媒体所选择的立场和以此立场为出发点选择的媒体内容就显得举足轻重。

1.坚持弘扬主旋律

新媒体作为一种公共舆论的载体,传达社会主流道德信息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媒体内容的选择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不渝地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传

播正能量,在人们的多元思想观念中坚

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价值导向,

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来凝聚人心、达成

共识。

2.坚持党性原则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

如果不能坚持党性,就会被不怀好意者

趁虚而入。“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

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

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

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

本营。”③因此,我们要增强党的意识,

站稳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导

向,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握信息传

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

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坚持人民性原则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

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

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教

育工作是为了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

塑造人、关爱人、服务人、提高人和发

展人。因此,充分发挥新媒体社会教育

的功能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

心,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

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倾听受众的心声,了解他们需

要什么,关注什么;另一方面,也要走

近群众,与群众平等沟通,根据其心理

特点和个性特征开展传播活动。深入实

际才能鲜活生动,贴近群众才能打动人

心。只有以浓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影响

人、感召人,才能增强新媒体社会教育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新媒体社会教

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使新媒体的

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得贴近到位、可亲可

信、深入人心。

全面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媒体通过向人们展示崭新的、奇

特的情景,让人们逐渐了解到各种不同

的观点,从而教会人们亲身参与,对不

同的观念进行选择,而这正是生活在现

代社会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交流能

力。”④因此,提高参与者的媒介素养变

得迫在眉睫。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

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

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

的、用来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

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对繁杂的媒

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

思辨性应变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

公民的学习能力。

为此,一方面要提升新媒体从业者

的媒介素养。因为他们直接参与了新媒

体内容和形式的研发和实现过程,在社

会教育中体现了源头和主导的作用。所

以,新媒体的从业者既要着眼于经济利

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以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自我,不断提高自

身的综合素质,自觉加强行业自律和道

德修养,提高媒体公信力和信息传播的

真实性、公正性,坚决抵制媒体的低俗

化、媚俗化、娱乐化倾向。另一方面,

要提升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通过不

同渠道加强受众新媒体素养的教育工

作,引导其正确使用新媒体,养成科学、

文明、健康的新媒体使用习惯;在新媒

体生活中加强公德、自律,提高鉴别能

力,树立网络社交自我保护意识,在缺

少监督的传播空间里理性对待各种新媒

体信息,自觉地把网络自律转化为自己

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

注释:

①易连云 兰英:《新媒体技术时代学校

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

研究》,2010年第4期

②【美】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维

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

代的生活设计》[M],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④【英】科林·斯巴克斯:《全球化,社

会发展与大众传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9年版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思想理

论教学部)

青年记者·2014年11月中108

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作者:牛宇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

刊名:

青年记者

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

年,卷(期):2014(32)

参考文献(4条)

1.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技术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 2010(04)

2.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2004

3.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1998

4.科林·斯巴克斯全球化,社会发展与大众传媒 2009

引用本文格式:牛宇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期刊论文]-青年记者 2014(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