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培训2018》练习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一)单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哪一项?(A)

A、社会和谐

B、小康社会

C、全面小康

D、四个现代化

2、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A)

A、“三步走”发展战略

B、“四步走”发展战略

C、“五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小康”发展战略

3、当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__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B)

A、2015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40年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__。(C)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5、党的十八大确立了__的历史地位,并将之确立为当的指导思想。(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当的十八大报告从__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D)

A、二

B、三

C、四

D、五

7、党的十八大把__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去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B)

A、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完善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

8、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什么__梦。(A)A、人民B、工人阶级C、中国共产党D、全球华人

9、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__道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现代化

C、和平发展

D、改革开放

10、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所谓中国力量,就是__。(B)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D、全球华人合作的力量

11、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__。(B)

A、土地改革制度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改革开放政策

D、和平发展政策

12、以__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A、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B、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D、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__。(D)

A、改革开放

B、优化经济结构

C、提成国民生产总值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__。(A)A、中国共产党B、工人阶级C、无产阶级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__。(A)

A、广大人民群众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全球华人

16、胡锦涛同志在__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范畴。(C)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D、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

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实现途径。(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体模式

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发实践中,__是行动指南。(B)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1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__是根本保障。(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20、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__历史性飞跃。(A)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21、当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位主题,以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C)

A、改革开放

B、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生态文明建设

22、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__。(B)

A、深化所有制改革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激发民营企业的创造活力

D、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2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__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A、党的领导B、人民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D、权力制衡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__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D)

A、党的领导

B、理论学习

C、典型示范

D、制度建设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__。(C)

A、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B、吸收国外文化成果

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26、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必须把__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A)

A、思想道德建设

B、继承传统文化

C、借鉴外国文化

D、发展文化事业

27、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是(A)

A、文化体制改革

B、文化事业发展

C、文化产业进步

D、激发传统文化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__。(D)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社会特色主义共同思想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__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

A、互利共赢

B、互利互惠

C、和平发展

D、大国崛起

30、新闻记者要把__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宣传和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C、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D、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多选题

1、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体的本质是__。(AB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D、无产阶级专政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呈现出哪些特征?(CD)

A、西方化

B、同质化

C、跨越式

D、后发赶超

3、当前,我们已经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中的那几步?(AB)

A、第一步战略目标

B、第二部战略目标

C、第三部战略目标

D、以上全部

4、党的十八大要求,到2020年,哪些方面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AC)

A、国内生产总值

B、对外贸易总额

C、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D、固定资产投资

5、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包括__。(ABCDE)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E、资源解决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包括__。(ABCDE)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7、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总体要求,其中,“一条主线”指__。(AB)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C、加强党的经济知道能力建设

D、加强党的领导地位

8、党的十八大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ABCD)

A、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B、胡锦涛同志做了大会政治报告

C、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9、党的十八大充实了坚持改革的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__。(ABC)

A、发展中国

B、发展社会主义

C、发展马克思主义

D、发展中国道路

10、党的十八大向全体共产党员发出了号召,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几种意识__。(ABCD)

A、忧患意识

B、创新意识

C、宗旨意识

D、使命意识

11、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ABC)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世界和平

12、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包括__。(AB)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法制精神D、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传统精神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包括__。(ABCD)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__。(ABCD)

A、符合唯物史观的要求

B、契合社会主体的本质

C、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理论体系的中心问题

15、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__。(ABCD)

A、历史的创造者

B、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体事业的主题力量

D、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16、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__的基本内涵。(B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__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8、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_ _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不断发展。(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探索和回答了几大问题?(AB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0、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__。(ABD)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有关的认识。(A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革命性战争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2、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同__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AB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十年来我国新的历史性变化做了高度概括:(ABC)

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C、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D、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制度改革、所有制改革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2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是__。(AB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上启下的十年

B、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进一步彰显的十年

C、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十年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勃勃生机的十年

25、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几大重点任务。(ABCDE)

A、全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E、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26、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应_。(ABCD)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C、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D、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27、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们必须促进_同步发展。(ABCD)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农业现代化

28、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其着力点是_。(ABC)

A、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B、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C、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D、更加注重发挥德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9、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几方面的重点任务?(ABCD)

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C、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0、以下哪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是正确的?(ABCD)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2、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了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CD)

A、富强、民生、文明、和谐

B、理智、节制、公平、正义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3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资源约束趋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重点任务?(ABCD)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C、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判断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3、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

变。(√)4、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到21实际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

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6、当前,我们正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7、党的十八大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从

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发展为“五位一体”(√)

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针。(√)

10、党的十八大回顾和总结了过去十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2、党的十八大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13、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

的行动指南。(√)

14、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全面阐述。(√)

15、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

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6、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解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7、历史经验表明,思想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18、党的十八大修改过的新党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

20、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应完全依靠党的领导。(×)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2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中体现。(√)25、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不能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

2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7、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胜利完成“十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利属于中国共产党。(×)

29、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30、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绝不搞“三权鼎立”

和两院制。(√)

3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效率至上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3、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

生为重点。(√)3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发展面对严峻挑战。(√)

36、事实证明,我国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讲原则、讲道理、有底线。(√)

37、新闻记者认识国情、立足国情,首要的便是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适用于党报

C、马克思主义新闻关于新闻专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D、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学习领导人的语录

2、1842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那个体现以下哪一项?(D)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事件的紧密结合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进步的、发展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B)

A、报纸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B、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C、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

D、报纸的新闻报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C)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 D 、习近平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C)

A、走基层

B、贴近生活

C、联系群众

D、改文风

6、下列新闻事件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D)

A、《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的新闻——舆论引导

B、《新京报》发布社论“救援志愿者,别盲目去灾区”——党性原则

C、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媒体要成为形象团结的中心

D、新华社推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下哪项重要论述?(B)

A、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B、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A)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9、既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成为指导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B)

A、全党办报

B、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为人民服务

D、党性原则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的力量。”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D)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江泽民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什么?(B)

A、服务群众

B、以人为本

C、面向基层

D、深入实际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C)

A、“用时间消灭空间”——新闻时效

B、“有机的报刊运动”——新闻真实

C、“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

D、“一般的公正”——新闻客观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A)

A、为人民群众服务

B、坚持“三贴近”原则

C、拓展群众参与渠道

D、怀有群众意识

14、列宁要求党的报刊(D)

A、多谈些军事,少谈些文化

B、少谈些军事,多谈些经济

C、多谈些政治,少谈些文化

D、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文明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C)

A、促进安定有序,提高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

B、促进团结统一,增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意识

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

D、促进统一有序,增强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B)

A、电焊火星引燃建筑材料,初中生抄起灭火器冲上前

B、开学首日,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C、历时两年精雕细刻汇聚国内风景名胜,一根象牙浓缩“九州欢腾”

D、厌世男制造东直门爆炸案受审,得知弃婴身份后想报复社会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D)

A、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B、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C、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C)

A、选择某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长期蹲点进行采访

B、将演播室搬到街道社区中,与居民互动完成节目录制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D、使用平时、大白话进行报道

19、习近平2009年3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A)

A、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B、要管好媒体

C、要善于引导媒体

D、要对媒体公开透明

20、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D)

A、拓展更多的发行渠道,努力做到进报刊亭、进家庭

B、重视对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报道的组织与策划

C、在头版头条位置,安排有关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

D、将领导讲话和机关文件改造成新闻稿,以节约写作时间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D)

A、征服空间距离,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扩张方式

B、速度已成为新闻业竞争的唯一焦点

C、信息在空间运动的时间越短,所跨越的空间距离越大

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B、书报检查是一种愚民政策,阻碍社会、民族、个人的精神发展

C、书报检查造成一种虚假的人为安定

D、在法律程序上,书报检查使得原告、辩护人、法官三位一体于书报检查官身上

23、2011年,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被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哪一项权力?(A)A、隐私权B、知情权C、荣誉权D、肖像权

24、以下对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大跃进时期媒体放卫星主要在于体制性失实

B、媒体造假事件出现源于媒体追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动机

C、采编缓解的不畅通也有可能会导致新闻失实

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

A、《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B、《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

D、《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C)

A、竭力寻找事实真相,不策划、制造事实或推动事实的发展

B、呈现并核实事实的细节,但这些细节不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实际素材

D、明确交代消息来源,以直接引语的形式再现当事人的陈述或观点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

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B、新闻真实不等于社会真实,因此媒体只能是窗口而非镜子

C、新闻真实不等于哲学真实,更不等于文学真实

D、新闻真实与新闻时效之间存在天然矛盾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

A、《论言论自由》

B、《论新闻表达自由》

C、《论自由》

D、《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只要指对下哪一主体的保护?(C)

A、对记者自身的保护

B、对报道对象的保护

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D、对媒体组织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C)

A、要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不当的口号式标题

B、要力求篇幅简短精炼,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D、要避免使用同质化语言和套路,谨防千篇一律

31、以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B)

A、我国“舆论监督”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C、领导干部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需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D、舆论监督与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密切相关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D)

A、马克思所说的报刊“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

B、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新闻客观都是新闻传播规律的一种

C、新闻传播规律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D、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ABD)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

C.新闻重策划,宣传重导向

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ABCD)

A.群众路线

B.媒体职能

C.党报理论

D.新闻真实

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ABC)

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

B.政治家办报

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D.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之间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ABCD)

A.邓小平——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B.江泽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C.胡锦涛——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D.习近平——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报道?(ABD) A.新闻价值 B.工作需要 C.宣传任务 D.社会效果

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ACD)

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

B.结合新闻价值、工作需要和社会效果安排报纸的头版头条

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

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ABCD)

A.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

B.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

C.党报党刊应成为党的事业

D.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ABCD)

A.为人民群众服务

B.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

C.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

D.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BCD) A.书信和电话 B.互联网C.手机等移动媒体 D.微博平台

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ABCD)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以人为本

C.不断改革创新

D.加强人才建设

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BCD)

A.新闻事实的选取应当以新闻从业者的主观好恶为基础

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C.许多新闻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了一种新闻价值的要素,而是往往具备了多个要素

D.新闻价值的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值显示出不同的层次

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ABCD)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的意义?(ABCD)

A.空间距离在交往中不再具有抉择性意义

B.使经济交换本身发生重要转变

C.大大刺激了精神交往的成长

D.用时间消灭空间呈现着一种无限成长的趋向

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报刊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ABC)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连续(联系)与统一整体之中

B.人的智能不能查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

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D.有机运动是媒介技术条件落后情况下的无奈现实

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创新?(BCD)

A.落实“全党集体办报”的方针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

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ABD)

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或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ABC)

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D.关闭媒体微博页面的留言板,以防信息过载

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媒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传播的有哪些?(AB)

A.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C.对谣言危害进行定性,视情况等待时机进行回击

D.报道其他内容,转移社会对谣言的注意力

19.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BC)

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

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

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中央文件)

D.《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

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AD)

A.“走转改”只是运动式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

B.“走转改”需要记者不断抓活鱼,捕捉基层的新鲜新闻素材

C.“走转改”要求记者从内心深处转变态度,不能再高高在上

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21.下列表现中,反映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ABC)

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段进行播报

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

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D.热衷于使用形容词,直接进行评价而缺少白描

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ABCD)

A.中央级媒体应当走在传媒业前列,带头执行规定要求

B.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关于新闻报道的文件,便于更好的落实

C.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优势,改进原先传统媒体的新闻文风

D.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摆脱行政化思维

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ACD) A.善于用事实说话 B.增强宣传的引导力 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 D.注重改进文风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BD)

A.报道揭露坏人坏事

B.监督社会状况

C.监督娱乐明星

D.监督公权力和政府官员

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AC)

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B.《反杜林论》

C.《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D.《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ABD)

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

B.发表的途径通畅

C.发表的意见是正确的意

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ABC)

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

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为报刊的报道对象

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D.公众人物即使是在私人场合活动,报刊也可以对此进行报道

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的理念的选项有哪些?(ABCD)

A.报道中要做到将事实与观点分离

B.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倾向的词汇

C.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D.给予受批评者答辩的机会,做到形式上的客观

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BC)

A.某报纸发表了批评一作者的文章后,该作者的反驳文章被这家报纸拒绝

B.呈现事件所涉各方的事实和观点

C.报纸给予某事件争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D.某地方报纸多刊登自己赞同的观点或偏爱的事实

30.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哪些?(BCD)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历代领导人的讲话当中

B.毛泽东曾提出过“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等重要观点

C.创立时期马恩的思想中既包括新闻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

D.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次创新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

4.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三贴近”活动。(×)

5.新闻媒体要想改善“信息泡沫化”的状况,需要将党性原则和新闻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

6.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

7.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拔高的宣传做法。(×)

8.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重的是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9.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和思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10.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底”列为了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

11.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12.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

13.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因此信息量成为传统媒体可以凭以竞争和生存

的法宝。(×) 14.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特殊情况下可以忽视社会责任。(×)

15.新闻报道不能以观点统领事实,不能为了观点而剪裁事实。(√)

16.“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7.《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

18.“走转改”活动中的“走基层”的要求,就是让记者以领导干部的姿态到基层参观和访问。(×)

19.“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

20.“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更加文学化和艺术化。(×)

21.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真实。(×)

22.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23.“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是客观报道的一种操作方式。(√)

24.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思“一般的公正”原则的。(√)

25.马克思的“一般的公正”原则是指报刊报道新的事实或争论双方的观点时,应保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

26.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公正”是一种束缚。(×)

27.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

28.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另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新闻自由。(×)

29.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

30.马克思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31.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说“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恩格斯说新闻出版“享有绝对的出版自由”,恩格斯用这种绝对的词语是为了强调新闻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 3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治化观点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

33.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媒体,而非人民。(×)

34.媒体应当建立常规的更正与答辩机制,这符合马克思有关新闻的真实和客观的理解。(√)

三、《新闻伦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1、我国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B)

A、社会责任原则

B、为人民服务原则

C、新闻专业原则

D、新闻自由原则

2、西方新闻伦理规范的根本原则是什么?(D)

A.社会责任原则B、为人民服务原则C、新闻专业原则D.新闻自由原则

3、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中,最普遍的原则是什么?(C)

A、客观、平衡原则

B、社会责任原则

C、真实原则

D、为公众服务原则

4、哪一项不属于新闻职业伦理的基本特性?(D)

A、核心服务对象的公共性

B、较强的政治伦理色彩

C、社会示范的强烈性

D、较强的商业性

5、为何对党和政府监督是我国新闻记者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解释不正确?(B)

A、有助党和政府“照镜子”

B、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第四权利方”

C、新闻媒体的耳目功能,要求记者将各种信息都传递给党和政府

D、防止党和政府被党和政府内少数不良分子和集团所“被代表”

6、2009年修订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共七条准则,那一准则被摆在第一位(C)

A、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B、遵纪守法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7、下列哪一项不应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调节方式(C)

A、通过评价、教育、示范、激励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

B、通过唤起新闻工作者的知耻心、敬业精神等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通过法规、政策等方式强制约束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通过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方式

8、客观是新闻记者所应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下列哪条不属于新闻客观的评价标准?(D)

A、是否按照食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B、是否将事实与观点严格分开,避免主观倾向

C、是否进行了平衡报道

D、是否有作者观点

9、下列哪一项是对有偿新闻实质的正确表述?(A)A、以权谋私B、谋取私利C、中饱私囊D、创收盈利

10、些列哪一项为不属于“有偿新闻”?(D)

A、某电视台记者参加某公司举办的新产品发布会,收下了该公司给的“车马费”

B、某电视台记者到经常采访的公司报销发票

C、某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给某公司带来了较好的声誉,该公司主动提出给节目制作费,该电视台接受了

D、某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给某公司带来了较好声誉,该公司主动要到该电视台投放广告,该电视台同意了

11、某记者采访回来时,发现采访对象给的材料袋里有一个装有200元钱的购物卡的信封,多次都无法联系上对方,此时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D)

A、暂时保管,等今后联系上再退还

B、金额较少,收下

C、送给街边乞讨的人

D、上交给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12、下列哪个新闻标题不低俗?(D)

A、《十分钟玩死阿曼》

B、《贪官难过美色关》

C、《刘德华称造人成功》

D、《刘德华承认爱妻怀孕》

13、新闻图像的使用中哪类任务的面部不需要进行虚化处理?(D)

A、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家属

B、案件涉及的妇女、未成年人

C、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D、服刑的犯罪分子

14.新闻记者在有关司法类新闻的报道中,下列哪一项做法是不正确的?(C)

A、采访遭到法官拒绝后,没有强行采访

B、没有超越司法程序提前泄露案情

C、犯罪嫌疑人还没判刑,但报道中已称他为罪犯

D、拒绝了涉案当事人的宴请

15、当一名新闻记者坐公交车碰到歹徒劫持乘客时,他第一时间应做的是什么?(C)

A、拍照

B、赶紧逃离

C、报警

D、与歹徒搏斗

16、灾害报道中,为避免采访中的“再次伤害”,业内外许多人士都提了不少建议,下列哪个建议不合适?(A)

A、不要采访受灾群众

B、不要采访刚被救出的伤员D、电视报道中尽量不配悲情音乐

C、尽量不将再去尸体满地、受伤人员血流满面、灾区嚎啕大哭有等惨烈画面传回直播间

17、某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某记者在现场主动放弃了对抱着遇害孩子痛苦的女子的采访,该记者遵守了新闻伦理的什么原则?(B)A、真实性原则B、同情弱者原则B、客观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18、救灾中记者的哪一行为不妥当?(C)

A、不采访正在对伤员进行急救的救灾人员

B、采访指挥交通的警察

C、询问受灾群众失去家园的心情

D、让开车道,让救援军人先进入救灾区

19、记者是否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的最重要依据?(C)

A、新闻价值是否大

B、公开采访是否会受到阻挠

C、是否涉及较大的公共利益

D、采访对象是否是公众人物

20、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记者采用隐性采访时应遵循的原则?(A)

A、公共利益原则

B、工作便利原则

C、场合的公共性原则

D、别无他法原则

21、评判报道对象是否属于公众人物的边界在哪?(A)

A、公共利益的关联度

B、权利的大小

C、金钱的多少

D、地位的高低

22、下列哪些群体不属于公众人物?(C)

A、电影明星

B、与家人聚餐的政府公务人员

C、在教室里学习的孩子

D、公交车上的抢劫犯

23、下列记者的哪些偷拍行为是允许的?(D)

A、偷拍某影星在后台换衣服

B、偷拍未经允许报道某领导的孩子生病

C、偷拍某领导人家中的私生活

D、偷拍某高官与情人约会

24、某电视台记者采访某落后地区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摄像机充满了好奇,他想满足孩子的好奇,但又不想伤害孩子的自尊。下列哪句表述最妥当?(D)

A、孩子们,让我们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B、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C、孩子们,让我们看一看摄像机长什么样子

D、孩子们,让我们挨个摸一摸摄像机是什么样子

25、电视新闻主持人的哪些行为不属于兼职?(D)

A、在某文化公司有股份

B、在某房地产公司从事咨询业务

C、自己开设茶楼

D、主持同学婚庆典礼

26、哪一选项不属于新闻报道常见的歧视对象?(D)A、女性B、农民工C、外乡人D、学生

27、哪些不属于新闻报道中的歧视用语?(D)

A、形容女性为三陪女、贪官妻、出轨妻、红颜祸水、悍妇、荡妇

B、称民工为“闲杂人员”、“三无人员”、“乡下人”、“外来妹”、“盲流”

C、将犯罪分子称为“恶魔”、“罪犯”

D、将富家子弟称为“富二代”、“高富帅”

28、对造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A)

A、最主要原因是新闻记者沦为“新闻民工”,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低

B、我国新闻院校对学生新闻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C、媒体对既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执行不力

D、新闻媒体对过于强调发行量、收视率

29、造成网络媒体新闻伦理失范行为大大高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C)

A、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素养较低

B、网络媒体商业化程度高

C、网络的海量、交互、匿名等技术因素

D、缺少针对网络空间的新闻道德规范

30、某记者购买了某公司的股票,有一天他得到该公司不法经营行为的独家消息,此时,他应该怎么做?(D)

A、隐瞒该消息

B、把股票卖了,然后再报道

C、提醒该公司

D、向上级报告利益冲突,对该报道给予回避

(二)多选题

1、伦理有哪些特性(ABD)A时代性B、民族性C、团体性D、阶级性

2、世界各国新闻伦理规范基本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

A、真实、客观与公正

B、清正廉洁、行为正当

C、自觉守法、不损害公众利益和公民权利

D、提倡公平竞争、加强协助与交流

3、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新闻伦理的主要区别在于?(ABD)

A、我国属于社会主义伦理观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属于资产阶级伦理观体系

B、我国新闻伦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原则,西方发达国家以新闻自由原则为根本原则

C、我国新闻伦理更强调新闻媒体的人民性,西方发达国家更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性

D、我国新闻伦理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西方发达国家强调新闻人应独立于政党

4、新闻自由原则作为西方新闻伦理的根本原则有哪两大致命弱点?(AB)

A、容易被金钱所操控

B、容易被政治权利所操控

C、容易使舆论失控

D、容易使社会责任缺失

5、记者采访中那些物品不能收?(ABCD)A、小额的现金B、购物卡C、礼品券D、活动纪念品

6、下列那些行为属于有偿新闻?(ABCD)

A、参加采访对象安排在营业性餐厅、歌厅、舞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的活动

B、参加报道对象提供的免费旅游

C、以“开展正面宣传”为诱饵拉广告、要赞助

D、以内参、曝光等方式要挟采访对象做广告或给“封口费”

7、下列哪些属于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ABCD)

A、坚持党性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C、严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D、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8、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的不当行为?(ABCD)

A、某记者出钱给新闻爆料人,并让他不把消息提供给其他记者

B、某记者出钱购买新闻爆料人的信息

C、某记者收到一条不属于自己负责的新闻线索,没告诉同事,告诉了另一家媒体

D、某记者将其他地区的报纸新闻署名改成自己的名字,并将它发表在所供职的报纸上

9、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新闻伦理?(ABCD)

A、某记者将揭黑报道的新闻爆料人身份曝光

B、俄罗斯人质危机的新闻报道中,某电视台屏幕下滚动播出这样的消息:有奖竞猜——这次俄罗斯人质事件,一共多

少人质丧生?

C、某记者报道某路上的井盖不见了,经常会发生行人掉下去的事故,几天后,有关部门依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他便悄悄藏至马路角落,拍下行人掉进井盖瞬间的照片,并登载在报上

D、在某企业新闻发布会上,某记者接受该企业的工作宴请

10、请选出属于地震报道中新闻失德行为的选项?(ABCD)

A、汶川地震中,失去包括自己孩子在内十多位亲人的女警察蒋敏,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某电视台记者追问“当她照

顾灾民的孩子时,会不会联想到自己的小孩”

B、汶川地震中,一位在水泥板下埋了72小时的幸存者,一电视记者拨通直播间的电话连线让他说话

C、雅安地震中,某电视台一女记者在地震现场,面带笑容地采访喝到救灾粥的学生,你今天喝粥开心吗?

D、雅安地震中,某电视记者指着救援队员吃的方便面问:“你吃的是什么?”答:“方便面。”又指着冒着热气的方便

面问:“是热的吗?”答:“是的。”

11、在灾难新闻的现场采访中,新闻记者的正确做法有哪些?(ABCD)

A、采访前与采访对象沟通,说明采访意图,征得同意

B、采用联合采访方式,减少对遇难者家属的重复情感刺激

C、当采访对象处于惊恐状态时,放弃直接接触的采访方式(如提问、摄影、摄像),或放弃采访

D、面对刚失去亲人的采访对象,提问不涉及失去亲人的感受,对亲人的想念等

12、在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案件的报道中,下列哪些做法正确?(ABCD)

A、对未成年人姓名进行化名处理

B、对未成年人的声音进行变声处理

C、鉴定书等材料上的姓名模糊处理

D、对未成年人影像进行模糊处理

13、选项中哪些新闻报道用语不当?(ABCD)A、工人小偷B、教授罪犯C、贪官妻子D、拾破烂老公

14、案件报道涉及下列哪些对象时应不公开其真实姓名?(ABCD)

A、犯罪嫌疑人家属

B、涉案的未成年人

C、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D、严重传染病患者

15、选项中哪些新闻标题带有色情暗示?(ABCD)

A、《甲A有球员色胆包天》

B、《某某贪官因“性”福自毁前程》

C、《刘志军受贿6千万遭其玩弄过的女人大盘点》

D、《女巨贪为缓刑色相引诱看守所副所长落水求欢》

16、2003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具体指那三项内容?(BCD)

A、科学发展观

B、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7、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产生?(ABCD)

A、新闻媒体编辑部门与经营部门混岗

B、记者有经营业务

C、新闻记者将采访权、报道权看成了手中掌握的权利

D、记者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不熟悉

18、下列哪些人属于新闻报道中“易受伤害者”?(ABCD)

A、儿童

B、罪犯的亲属和朋友

C、性骚扰的受害者

D、正在住院的病人

19、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ABCD)

A、某记者在自己微博中见到一则新闻,不能确定其准确性,于是便转载了,但做出了“有待求证”的评论

B、某记者未标明某博文的出处,直接将它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里

C、某记者未经本电视台允许就将某视频新闻直接上传到网上

D、某记者未经本单位批准就私自开设了个人职务微博

20、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逼视”?(ABD)

A、某地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大地震,诸多知名影星纷纷捐款,甲报见某国际顶级影星没有捐款,于是便进行了报道,民

众反响很大,迫于舆论,影星不得不捐款

B、甲报道乙企业产品不合格,乙企业便向多家媒体提供了多方证据表示自己的产品合格,于是甲报在没有提供新的反

驳证据的情况下连续多天、花多个版面继续报道乙企业的产品不合格

C、某地非法拆迁,某报报道了地方政府不作为,但报道后,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于是该报继续连续几天、多版面进

行了跟踪报道

D、某案件比较复杂,司法人员一时很难对被告犯罪与否进行判决,某报觉得被告应该被判有罪,于是便进行持续报道

并表明了立场,迫于舆论压力,司法很快做出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21、新闻逼视与舆论监督的主要区别在于?(ACD)

A、报道动机上,新闻逼视主要目的是达到新闻轰动效应,舆论监督主要目的是让采访对象的不轨行为得到惩处

B、报道手段上,新闻逼视常采用成功航时间、大篇幅的报道手段,舆论监督的报道量相对较少

C、报道人员的身份定位上,新闻逼视中报道人扮演审判者、仲裁者较色,舆论监督中报道人是客观中立的职业新闻人

D、报道素材的选择上,新闻逼视有目的寻找容易激发社会情绪的素材,舆论监督报道素材相对较为广泛

22、记者对同事的哪些做法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ABCD)

A、改动别人的稿子须征得人家同意,别人不愿意修改的内容不要强求

B、由同事提供大量素材的作品应署上同事的名字

C、采访别人所负责行为和部门范围内的新闻须事先同别人打招呼并征得同意

D、编辑部或别人要求保密的内容未经同意不要随意公开

23.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ABCD)

A、某记者大量使用通讯员提供的新闻素材,但整篇新闻报道由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没署上通讯员的名字

B、某记者未直接参与采访写作,但在通讯员来稿上署了自己的名字

C、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得报道所需信息

D、某记者向另一媒体的通讯员采写的稿子中

增加了许多新的新闻素材,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在发稿时直接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24、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不少青年模仿主人公维特饮弹自杀,以致该书一度被禁止。从那后,研究者发现,不合理的自杀报道会助推自杀行为产生,并把这种现象称为“维特效应”。为防止该效应的出现,新闻记者在“自杀新闻”报道时,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BCD)

A、写作时不详细描写自杀手段、地理位置、方式或工具

B、不详细描述或者以特写方式报道自杀现场死者的惨状

C、不全程直播自杀过程

D、不将自杀美化或渲染成浪漫的行为,比如“飘然而去”、“含笑跳楼”等

25、下列哪些属于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歧视?(ABCD)A、性别歧视B、身份歧视C、地区歧视D、民族歧视

26、在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报道中,记者应避免哪些职业失范行为?(ABCD)

A、歧视报道对象

B、漠视报道对象

C、不注意保护报道对象隐私

D、不注重对方感受

27、新闻伦理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BCD)

A、传媒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B、新闻采编规范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C、新闻媒体过于强调经济指标

D、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8、在案件报道中,记者的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ABCD)

A、不妨碍刑事侦讯工作,不提前泄露案情

B、跟随公安部门现场报道办案过程时,不参与、不干涉、不打扰办案

C、尊重法官,不强行采访

D、尊重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不对其进行审讯式访谈

29、新闻记者应该承担哪些基本社会责任?(ABCD)A、社会引导B、意见沟通C、舆论监督D、传递信息

30、我国记者的职务权利主要包括哪些?(ABD)A、采访权B、报道权C、言论独立权D、评论监督权

(三)判断题

1、中西方新闻伦理没有本质差别。(×)

2、真实原则是世界各国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最普遍原则。(√)

3、客观公正原则是新闻职业规范中的普遍原则,地震虽然惨烈,但报道中应避免渲染悲情的音乐。(√)

4、我国新闻职业伦理既强调党性原则,又重视真实、客观、时效、自主的新闻专业原则。(√)

5、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会议,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

6、为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费旅游。(×)

7、记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纠纷。(√)

8、某企业是本报的广告大户,不报道有关它的负面新闻,合情合理。(×)

9、记者甲为乙企业发布了一篇较有影响力的正面报道,乙企业见甲方买房首付缺钱,主动借款给他,甲同意,打了欠条,并按期还了钱,甲的这种行为应该不属于有偿行为。(×)

10、记者甲写了一篇有关某局领导乙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甲的妹妹恰好在该局工作并想换岗位,此时甲可以向乙打招呼。(×)

11、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12、新闻媒体被推向市场必然会导致“有偿新闻”的出现。(×)

13、新闻记者应该平等对待各类采访对象。(√)

14、某记者参加某企业举办的产品发布会,收了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这不属于新闻伦理的失范行为。(×)

15、若涉及较大公共利益,在预约采访被拒绝后,新闻记者可未经公众人物的同意进行拦截采访。(√)

16、判断报道是否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的一种重要依据是,是否与公共利益相关。(√)

17、新闻记者可以事先不征得许可,进入公众人物的私人建筑进行拍摄采访。(×)

18、暗访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产生何种效果,都应在法律和新闻职业规范的限制范围内谨慎运用。(√)

19、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就不受保护。(×)

20、记者采访犯罪嫌疑人、罪犯的亲属前应征得他们的同意。(√)

21、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买房地产、证券、股票等。(√)

22、报道公众人物吸毒、违反交通规则、酗酒等时间时,可以“编者按”等形式标明媒体的态度,以免误导公众。(√)

23、社会痛恨卖淫嫖娼行为,某电视台可将卖淫女被公安人员抓住头发,双手反扭的镜头直接播出。(×)

24、官员是公众人物,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来挖掘他们的腐败事。(×)

25、新闻记者不得假扮公安、纪检、法官等公职人员去进行暗访。(√)

26、2013年5月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了一则性奴案新闻,新闻中3名被囚禁近十年受害女子的照片应该打上马赛克。(√)

27、救灾现场,记者的主要责任是报道,而不是救灾。(√)

28、在救灾见到一些失去了孩子的受灾群众正在抱头痛哭,此时记者不应该去打扰他们,应该等他们情绪稳定后,再进行采访。(√)29、医生正在抢救病人时,记者不应该对该医生进行采访。(√)

30、强调“最小伤害”原则,会影响到报道的客观、公正。(×)

31、在灾难事件或者自杀事件中,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组合起来或者派出代表进行集中采访,可以减少对采访对象的二次伤害。(√)32、要做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一个人,一条生命远比一条报道更重要。(√)

33、弱势群体都是商业价值不高的受众,日益强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新闻媒体对他们关注不够,可以谅解。(×)

34、新闻记者不能以慈善的名义向富豪、明星、正要等社会名人索取善款或者其他帮助。(√)

35、在法庭判决前,涉案当事人在报道中不能被称为“罪犯”,而是“犯罪嫌疑人”,不应用定罪倾向的描述,如“罪大恶极”、“拒绝认罪”等。(√)

36、罪犯是社会的败类,相关报道中可以用“恶霸”、“禽兽”、“畜生”等词语。(×)

37、在社会道德风气不改善的情况下,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可能得以提高。(×)

38、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

39、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甚至要比采写的基本技巧更加重要。(√)

40、新闻记者良好职业伦理观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职业道德的学习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自身的整体修养。(√)

四、《新闻法规》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宪法》第(A)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35

B.38

C.41

D.47

2.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是(B)。A.肖像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荣誉权

3.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B)。 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 D.经济收入

4.公民或法人应受社会与公众公正评价的权利,是(C)。 A.评价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形象权

5.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_____。(C)①生命健康权②自由权③名誉权④肖像权⑤姓名权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6.名誉权主要表现为_____。(A)①名誉获得权②名誉利益支配权③名誉维护权④名誉收益权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大学女同学甲和乙是同宿舍好友,后甲参加某选秀节目,引发舆论关注。乙未经同意将甲数张生活照片刊登在乙的新浪博客中,其中有几张甲的照片敞胸漏背显得不雅,丙媒体在刊发甲的相关新闻报道时未经甲乙同意,使用了其中数张照片,注明“照片来自乙博客”。丙报道刊出后,引发了一些网民对甲的贬损评价。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A.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B.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丙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丙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8.张三和李四是大学同学,张三对李四不满,写了一份丑化李四的短文发布在其在某网站开设的微博上。李四发现后联系某网站要求删除该微博,某网站不予理会,致使李四遭受的损害扩大。关于扩大损害部分的责任承担,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 A.张三承担全部责任 B.某网站承担全部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连带责任 D.张三和某网站承担按份责任

9.甲到乙医院做隆鼻手术效果很好。乙为了宣传,分别在美容前后对甲的鼻子进行拍照(仅见鼻子和嘴部),未经甲同意将照片发布到丙网站的广告中,介绍该照片时使用甲的真实姓名。丙网站在收到甲的异议后立即作了删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A.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B.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应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C.乙医院侵犯了甲的姓名权

D.乙医院和丙网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但丙网站可免于承担赔偿责任

10.甲乙之间有矛盾,乙为发泄对甲的不满,将甲的头像PS为纹格青灰底色,导致甲看起来比较阴森恐怖,然后发布在网络上。乙的行为_____。(B)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甲的名誉权 C.侵犯了甲的肖像权 D.侵犯了甲照片的财产权11.a地某报刊登了本报记者甲采写的对公民乙不利的报道。乙欲状告报社。乙户籍在b地、常住在c地,暂住在d地。乙可以在下列哪些地方起诉?(D)A.只能在a B.只能在a或b C.可以在a或b或c D.可以在a或b或c或d

12.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B)

A.只能是媒体

B.可以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C.只能是记者张某

D.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

13.某网民在其博客中发文章披露称20年前被医院宣布为因肺病去世的某演员其实是因身患艾滋病而病故。博文中除称该演员当年病状类似艾滋病发作、且有圈内传说该演员曾经吸毒外,此外再没有就此提出充足证据。此文随后被众多网站转载,反响激烈。演员父母、兄妹和妻子对该网民、转载的网站提起名誉权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D)

A.某演员已去世20年,并不具有名誉权,所以法院应该驳回起诉

B.就算起诉,也只有该演员的父母和妻子有起诉资格,其兄妹不具有起诉资格

C.就算起诉,也应该以隐私权起诉,不应该以名誉权起诉

D.法院应该受理此起诉

14.某女大学生为某摄影师充当模特,双方未对照片的发表和使用作出约定。后摄影师将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以人体艺术照的形式出版发行,致使大学生受到亲友指责。对此,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

A.摄影师发表照片侵犯了大学生的隐私权B.摄影师发表照片已取得大学生的默示同意,不构成侵权

C.大学生是照片的合作作者,摄影师发表照片应向大学生支付报酬

D.摄影师是照片的著作权人,出版发行该照片是合法行使著作权的行为

15网民“老大难”,在甲网站发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乙出版社的《网络热门小说集》收录该小说,丙教材编写单位将该作品作为范文编入《语文》教材,丁文学网站转载了该小说。乙、丙、丁均未征得网民“老大难”同意。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A.网民在甲网站署名方式不合法

B.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在甲网站发表不算正式发表,在乙出版社出版发行才算正式发表

C.丙可以不经该网民同意使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难》,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D.丁网站未经该作者和甲网站同意而转载,构成侵权行为

16.根据相关规定,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如有不同意见,媒体正确的做法是(C)。

A.可以公开报道不同的意见B.可以公开报道但需客观全面反映各方意见

C.不能公开报道,但可在内部提出或登内参反映D.不能报道

17.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_____。(D)

A.媒体应当尊重消息来源的保密要求,承担不披露其真实身份的责任

B.我国内地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地规定消息来源保密C.消息来源保密是媒体开展好批评报道的必要条件

D.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

18.某报记者A想竟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B,为了竞聘成功,A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B有小三的“隐私”诋毁B。A的行为侵犯了B的_____。(D)A.选举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

19下列哪条不是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A)

A.记者的职务行为B.报道源自国家机关公开的职权行为C.新闻内容真实D.公正评论

20.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是_____。(C)

A.对某官员的情妇进行“人肉搜索”B.在博客中公布朋友的病情

C.公安局为缉拿罪犯而公布犯罪分子的情况D.窥视某名人私生活并公开传播以资炫耀

21下列哪项不属于隐私_____?(C)

A.公民的私人信息、个人资料B.公民的私人活动

C.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及简历D.自然人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密码

22.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限定在_____的人员知悉的事项。(C)A.一定行业内、一定级别内B.一定地区内、一定级别内

C.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D.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内

23.某位不太知名的年轻女演员A主动约请某电视台记者B,称某知名大牌导演C频频性骚扰她,并以让她出演女主角为诱饵与她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女演员没有提供相应证据,但称会在法庭上出具有力证据。记者B没有联系上导演C,便将演员A的谈话在电视上如实播出。后导演C起诉,法院查实,演员A的说法没有有力证据支持,构成对导演C的侵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D)A.演员A单独承担侵权责任B.演员A和记者B平均承担侵权责任

C.演员A承担大部分侵权责任,记者B承担小部分侵权责任,电视台不承担侵权责任

D.演员A和记者B、电视台都要承担侵权责任

24.某报社记者A与自称是一家国际知名大公司B的员工C通过网络QQ聊天,员工C抱怨公司经常加班,但不按照劳动法支付报酬,简直是比资本家还黑心。A据此撰写出批评B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报道,由于B公司备受社会关注,报道引起舆论强烈反响,造成B公司经济损失。B公司起诉记者A,并索赔数千万,远远超过记者A的赔偿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A.B公司有权起诉记者A B.索赔数千万简直是勒索,法院不应该受理此案C.记者A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所以应该起诉报社,而不应该只起诉记者A

D.记者A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应该起诉报社和记者A

25.根据相关规定,____是我国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承担着发布重要政务新闻的职能。(D)A.人民日报社B.中央电视台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D.新华通讯社

26.根据2012年元旦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我国电视台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规定是____。(D)A.每集电视剧中只能插播两次、每次不超过60秒的广告

B.每集电视剧中只能插播一次不超过90秒的广告

C.每集电视剧中只能插播一次不超过90秒的公益广告,不得插播商业广告

D.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27.如媒体不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随意播报气象预报,按《气象法》规定,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最高____元的罚款。(C)A.2万B.3万C.5万D.10万

28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在我国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有____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B)A.10万D.30万C.50万D.100万

29广播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机构,负责电视剧审查工作。审查机构应在收到送审材料____天内提出修改、删剪意见或审查结论。(C)A.15 B.30 C.45 D.60

30.根据相关规定,各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每套节目中,境外电视剧不得超过电视剧总播出时间的____。(C)A.15%B.20%C.25%D.30%

31.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____的罚款。(A)

A.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B.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32.根据相关规定,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后,要及时发表更正或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之日起,_____。(B)A.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头版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B.在其随后出版的最近一期报刊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C.在不迟于随后出版的三期报刊内的头版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D.在不迟于随后出版的三期报刊内的同等版位上发表更正或答辩

33.某报记者2012年2月10日编写虚假新闻,后被查证并通报批评。2012年3月10日,该记者的不良从业行为被新闻出版总署记录并列入全国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查询系统。根据相关规定,该记者在____前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D)

A.2015年2月9日B.2015年3月9日C.2017年2月9日D.2017年3月9日

34.根据相关规定,被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的新闻采编人员重新获得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后,____年内再次违反新闻出版法规的,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B)A.2 B.3 C.4 D.5

35.申领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具备的基本的学历条件是:_____。(A)

A.大学专科以上学历B.文科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C.大学本科以上学历D.文科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6.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报刊出版单位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新闻采访、组稿等活动的派出机构是____。(A)A.记者站B.通联站C.办事处D.工作站

37.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站长须具有_____。(B)

A.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B.中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C.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D.副高级以上职称并有5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

38.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除报刊集团或拥有多家子报子刊的报刊出版单位以该集团或报刊出版单位名义设立的记者站外,单家报刊设立的记者站的驻站记者人数最多不超过_____人。(B)A.3 B.5 C.8 D.10

39根据《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如申请设立记者站,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已设立的记者站须在近____内未出现过违反新闻出版法规、规章的问题。(C)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40.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关于媒体实习记者的采访,正确的是_____。(A)

A.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的带领和指导下

B.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必须在办公行政人员的介绍和带领下并持媒体的介绍信

C.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为当次采访专门开具的介绍信

D.可以单独从事新闻采访,但必须持该媒体出具的该实习记者的身份证明

41.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新闻出版署或者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__以下的罚款。(B)A.5000元B.10000元C.30000元D.50000元42.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外国新闻机构的记者应当在抵达中国后_____个工作日内,到外交部新闻司及其委托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C)A.3 B.5 C.7 D.10

(二)、多选题

1.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____。(ACD)

A.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B.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C.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D.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国家实行紧急状态期间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措施包括____。(ABC)

A.新闻管制B.通讯、邮政、通信管制C.对重要新闻机构及其重要设施加强警卫D.限制新闻记者人身自由3.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C.《宪法》在国土所有领域的适用上无任何差异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4.某医院在优生优育图片展中,未经性病患者甲同意展出其病历照片,并在说明中用推断性语言表述该患者所患疾病系性生活不检点所致,呼吁公众性生活要检点。虽然患者眼部被遮掩,也未署名,但有些观众仍能辨认出患者甲。此案例中,医院侵害了患者甲的____。(CD)A.生命权B.肖像权C.名誉权D.隐私权

5.某报社因侵犯某明星名誉权被法院判令对该明星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此后,该报社既不上诉,又不履行该生效判决。该明星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此,法院可以采取哪些强制执行措施?(ABCD)

A.采取公告、登报等方式,将判决的主要内容公布于众,费用由该报社负担

B.对该报社社长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并拘留

C.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由报社支付迟延履行金

6.某网络博客上出现一篇辱骂某知名公司总裁A的文章,使用了“丑陋的小人”、“超级大流氓”、“纯粹就是骗子”等言辞。这与公众对A的普遍认识不符,也使得A的名誉受到一定损害。从文章透露的情况看,匿名博主B应该是A公司的员工。A要求博客商C提供B真实情况并删除该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BD)

A.博主B侵犯了A的名誉权

B.博客商C可以不提供博主B真实情况给A,但应该删除该文章

C.博客商C既应该提供博主B真实情况给A,也应该删除该文章

D.博客商C如删除该文章则不侵犯A的名誉权,如拒不删除则侵犯A的名誉权

7.甲女委托乙公司为其拍摄一套艺术照。不久,甲女发现丙网站有其多张裸体照片,受到众人嘲讽和指责。经查,乙公司未经甲女同意将其照片上传到公司网站做宣传,丁男下载后将甲女头部移植至他人裸体照片,上传到丙网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乙公司侵犯了甲女的肖像权B.丁男侵犯了乙公司的著作权C.丁男侵犯了甲女的名誉权D.甲女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8.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包括_____。(BC)

A.买一些伟人的肖像挂在家中B.某照相馆未经本人同意,把顾客相片挂在橱窗以招徕生意

C.发泄对某人的不满,丑化其肖像D.某电视新闻中出现某市民在商场购物的画面

9.下列情形中,属于合理使用肖像权的是____。(ABCD)

A.新闻报道中使用领导人的肖像B.公安机关为缉拿犯罪分子在报刊上使用犯罪分子的肖像

C.为宣传义务植树活动使用植树者的肖像D.寻人启事上使用失踪者的肖像

10.漂亮女青年丽丽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自称就要嫁“富二代”、明星而受到观众和网民关注,并引发舆论争议。某匿名网民在多家网站首次发布了丽丽的大学期间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丽丽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一时引发网络舆论对丽丽的声讨。丽丽起诉相关网站,后经有关部门查实,匿名网民是丽丽大学同学美美,两人在大学时有过矛盾,美美关于丽丽的早期相片、家庭背景、妇科病史都属实,但关于丽丽的恋爱史及她曾是某明星“小三”的情节纯属捏造。美美的行为侵犯了丽丽的哪些权利?(CD)

A.荣誉权B.肖像权C.隐私权D.名誉权

11.著作人身权包括:(ABC)A.发表权B.署名权C.修改权D.改编权

12.甲影视公司将其摄制的电影《你幸福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乙网站,乙网站采取技术措施防范未经许可免费播放或下载该影片。丙网站成功开发出规避乙网站技术防范的软件,供网民在丙网站免费下载使用,大学生丁利用该软件免赞下载了《你幸福吗》供个人观看。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丙网站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B.大学生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

C.甲公司已经丧失著作权人主体资格D.乙网站可不经甲公司同意以自己名义起诉侵权行为人

13.我国《著作权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BD)

A.法院判决书B.《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官方中文译文

C.《伯尔尼公约》成员国国民的未发表且未经我国有关部门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

D.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仪式的创意

14.居住在A国的我国公民甲创作一部英文小说,乙经许可将该小说翻译成中文小说,丙经许可将该翻译的中文小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向丁杂志社投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CD)

A.甲的小说必须在我国或A国发表才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B.乙翻译的小说和丙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均属于演绎作品C.丙只需征得乙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

D.丁杂志社如要使用丙的作品还应当分别征得甲、乙的同意,但只需向丙支付报酬

15.对正版的合法音像制品,下列哪些未经权利人许可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ABD)

A.甲航空公司购买后在飞机上播放供乘客欣赏B.乙公司购买后进行出租

C.丙学生购买后用于个人欣赏D.丁学生购买后将其上传到网络上

16.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法定刑最高可处死刑的是哪些罪行?(AD)

A.间谍罪B.叛逃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投敌叛变罪

17.隐性采访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BCD)

A.公共利益原则B.别无他法原则C.场合的公共性原则D.减少道德损失原则

18.某商场在情人节举办了接吻大赛,接吻时间最长的一对情侣B和C获得了2万元该商场的现金抵用券。某报派记者A去采访报道,记者A拍得B和C接吻情形的照片数张,选用了一张刊登在报纸上,其他照片则刊发于自己博客中。B 和C看到照片后,自感不雅,起诉报社和A侵犯其名誉权和肖像权,同时要求A删除博客中的照片。对报社和A的行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A.都侵害了B、C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B.都侵害了B、C的肖像权,但没有侵犯B、C的名誉权

C.报社及A在报上刊发照片的行为没侵权,因为是合法的新闻报道

D.A在博客中发B、C的照片侵犯了其肖像权,但没有侵犯其名誉权

19.过去,记者们到某足球俱乐部训练和比赛场地采访从不需出示记者证。俱乐部新领导A上任后,俱乐部要求记者采访必须主动出示记者证,否则不允许入场采访,并在其网站上刊登出公告。一月后俱乐部主办的一重要赛事开赛,有少数没有随身携带记者证的记者或没有记者证的实习记者被阻挡在比赛场地外。某知名足球报记者B因此在该报刊发言辞激烈的文章《A俱乐部凭什么“封杀”记者》批评俱乐部,称其一定是有什么猫腻见不得人,所以才不允许记者去采访,俱乐部不让记者入场采访是侵犯了记者的采访权,并讽刺俱乐部“飞扬跋扈”,辱骂A是个具有“臭衙门作风”的“跳梁小丑”。俱乐部和A起诉记者B侵犯了名誉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A俱乐部以查看记者证为借口,实际上是阻止记者的顺利采访,是变相“封杀”记者

B.记者B侵犯了俱乐部和A的名誉权

C.记者B的评论文章是正当的舆论监督,没有侵权

D.记者应主动出示记者证,俱乐部A的行为并不违法

20.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ABCD)

A.网站建立者B.网站直接管理者C.电信业务经营者D.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21.某大学女生A、B去某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她们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A、B反对。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商场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AD)A.人身自由权B.荣誉权C.隐私权D.名誉权22.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就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ABD)

A.为个人学习研究而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B.为评论某一作品而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C.将已经发表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D.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23.甲电视台模仿某境外电视节目创作并录制了一档新娱乐节目,尚未播放。某地区的数字电视频道乙贿赂甲电视台工作人员贺某复制了该节目,将该节目抢先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

A.乙侵犯了甲的播放权B.乙侵犯了甲的复制权C.贺某应当与乙承担连带责任D.贺某应承担补充责任2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ABD)

A.媒体为增加报道的权威性,谎称独家专访了某知名专家B.电视节目在新闻报道中错误标注了被采访对象的姓名C.媒体不允许为其投稿的作者使用笔名D.记者在报道中无端批评某公民改变姓名的行为

25.关于新闻泄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新闻泄密是指在新闻传播中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B.新闻报道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属于新闻泄密的一种

C.新闻泄密的行为主体只能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

D.媒体记者私下向间谍出售新闻采访中窥探到的国家秘密,也属于新闻泄密

2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出版保密工作,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CD)

A.保密审查实行送审制度,即新闻出版单位和提供信息的单位,对拟公开出版、报道的信息有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都应当送交有关主管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单位审定。

B.对涉及国家秘密但确需公开报道、出版的信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解密或采取删节、改编、隐去等保密措施,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

C.新闻出版单位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其他活动,应当经主办单位批准

D.新闻泄密事件发生后,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及时调查,责任暂时不清的,由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决定自行调查或者指定有关单位调查

27.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新闻传播需要特殊保护的社会群体有:(ABCD)

A.未成年人和妇女B.残疾人C.老年人D.种族和民族人群

28.甲明知自己身患梅毒,于2001年10月4日挟持女青年孙某逼迫其拍裸照并将其强奸,后甲将孙某的裸照于社会上公开散发。2001年12月,孙某被检查出也患有梅毒。甲侵犯孙某的哪些权利?(BCD)

A.荣誉权B.健康权C.性自由权D.隐私权

29.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哪些属于淫秽物品?(AC)

A.具体描绘性行为的图书B.介绍人体性生理、性医学知识的图书

C.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影片D.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人体艺术摄影作品

30.根据我国《广告法》等相关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和包含_____。(ABC)

A.“效果最佳”的用语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C.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D.艺术性夸张的内容31.下列关于姓名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ABD)

A.某公民的父亲姓张,母亲姓李,他的姓氏只能姓张或姓李,但具体如何选择,该公民有自主权,其父母不得干涉B.公民在户门登记时,可以使用非正式姓名,但需要在其后标注正式姓名

C.公民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标示自己的姓名,是作为权利主体的标志

D.公民要改变自己的姓或名,需征得自己父母的同意

32.下列关于荣誉权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AB)

A.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

B.记者在批评报道中,以贬损性的言辞报道被批评对象获得的荣誉,是新闻传播侵犯荣誉权的行为

C.为吸引公众注意,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抬高夸大被采访对象的荣誉,属于新闻失实,但不属于新闻传播侵害荣誉权D.荣誉权所产生的利益,只有精神利益,没有物质利益

33.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BD)A.未经批准,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的新闻信息产品

B.未经核实,新闻单位所办新闻网站不得擅自发布新闻线人、特约作者、民间组织、商业机构等提供的信息

C.新闻单位设立官方微博,须向其主管单位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D.无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不得以新闻单位网站名义采访或发稿

34.下列哪些人员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ABCD)

A.某新闻学本科产业生经某报正式聘用从事记者工作10个月

B.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曾任某报记者部副主任,目前专任人事处处长(不再从事采编工作)

C.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目前任某地方政府党办主任,被某报聘用为特约通讯员

D.某编辑出版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担任某大学校报主编

35.下列哪些人虽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征的基本资格条件?(ABCD)

A.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2年前因为从事有偿新闻活动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吊销新闻记者证

B.某新闻学硕士毕业生1年前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半年

C.某教育学博士毕业生目前担任某教学辅导类报纸主编D.某中专毕业生目前任某都市报社会新闻部首席记者36.根据相关规定,关于新闻采编人员的下列微博行为,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是____。(BCD)

A.经所在单位批准设立职务微博B.将自己采访的本新闻单位因故没有刊播的新闻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C.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已经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D.未经同意,将所在新闻机构尚未刊播的其他记者的采访报道发布在自己微博中

(三)判断题

1.我国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媒体、传播者、收受者或公民和法人四个方面。(√)

2.一般来说,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负相关关系。(√)

3.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是指具有主观故意的行为。新闻媒介遇到此类诉讼时,没有主观故意可以成为抗辩理由。(√)4.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

5.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6.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7.著作权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8.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9.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10.新闻媒体不得报道未经政府卫生部门发布或未经批准的疫情信息。(√)

11.审批制是我国报刊管理的基本制度。(√)

12.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记者在法庭旁听时,一律不得在庭审中录音、录像和摄影。(×)

13.如果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上传或者放置在向公众开放的网络服务器内的信息构成侵权,技术服务提供者将与内容服务提供者一道构成共同侵权,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

14.2013年1月1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强化,这增大了媒体从司法机关获得案件信息的难度。(√)15.减少新闻媒介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与威胁,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16.荣誉是社会组织给予的一种正式评价,主要是积极评价,但也可能是消极评价。(×)

17.不以营利为目的,以侮辱或恶意丑化的形式使用他人肖像的,不认定为侵害公民肖像权,但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18.作者的署名权是作者自己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因此仅为作者所享有,不得转让。(×)19.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

20.我国法律对侵犯著作权行为规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制度,但涉及新闻作品的,仅有民事责任。(√)21.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22.媒体同情或赞颂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种行为。(√)

23.我国大陆地区的地图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可以出版发行地图,但出版发行地图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地图编制部门。(×)

2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新闻采编人员不得引用和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传言或猜测性信息。(√)

25.我国管理指导全国互联网信息行业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五、《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____。(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____。(A)

A.知情同意原则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C.真实准确原则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B.勘误C.更正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____。(B)A.现场采访B.核实事实C.深入调查D.多方求证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B.引语增加趣味性C.引语增加信息量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A.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C)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B.引语无消息源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B.更具现场感C.更有趣味性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____?(B)

A.过渡性语句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C.事实性话语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B.“多重佐证”原则C.“事实核准”原则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A.姓名B.单位C.职务D.性别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C.据某某媒体报道D.某单位说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B.保护了消息源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A.准确B.时效C.传神D.吸引眼球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A.论坛B.博客C.媒体官方微博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

A.时效性B.规范性C.可读性D.娱乐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A.名词B.形容词C.副词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A.“3C手机”B.转氨酶达2000多C.“高开低走”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以上的数字?(C)A.1个B.2个C.3个D.5个26.以下的新闻语言表述中,哪个选项不合适?(A)

A.他做这工作很称职B.原告律师说证人撒了谎C.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D.节目如下27.新闻报道语言应该尽可能使用什么样的语言?(B)

A.描述式B.叙述式C.评论式D.修饰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