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综述

企业信息化综述
企业信息化综述

企业信息化综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其在企业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化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将主要呈现出五大特征:

1. 以人为本的社交化ERP

传统管理软件以业务为中心,侧重对于“财和物”的资源管理;基于“流程+信息记录”,涉及的数据具有结构化、可预测的特征。不过,这些结构化数据仅占企业数据总量的20%。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则占了80%。如果忽视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企业运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型经济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知识技能、创新求变、沟通交流等等活动,是知识型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注重提高员工效率和团队效率,是网络时代向企业2.0 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企业2.0强调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在业务操作和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关注企=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组织的协同需求,增加信息分享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力。企业社交网络作为企业私密的社交平台,其信息流通实现了从“一点到多点”向“多点对多点”传播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瓶颈。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交互的竞争优势,使需要协作的员工更方便、有效的进行交流与分享,降低企业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凝聚专业知识工作者和远程同事。

2. 更强大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瞬息万变的市场使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取胜的关键是“协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迅速推出新的产品、实现柔性快速交货,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集成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的供应链系统,将为企业打造更加强大的协同能力;让企业能更方便地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无边界的沟通与协作。在这种新的趋势下,企业能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和客户进行沟通,收集客户意见和售后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整合及其信息的分解与共享、利用社交网络和供应链相关方的互动沟通,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供应链各环节集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新的供应链协同趋势,依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XML、GIS与GPS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支付等,还有一些发展起来的协同运作技术,包括虚拟电子链(VEC)技术和多智能体技术,以及社交网络技术。

3. 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RFID(无线射频)、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支付等技术广泛应用,使信息采集更为方便,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在企业ERP系统中,使集成化程度更高。

在物流环节通过RFID、GPS等技术的使用,自动化的采集这些信息,使物料在各个环节更容易跟踪,实现对供应链整个环节物流的即时、动态监控;避免了过去人工扫描信息的种种弊端(效率低、易出错、即时性差等)。

各种电子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ERP系统的融合,也使企业可以更好地监控其资金流。通过企业ERP系统集成电子支付方案,在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即时准确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4. 移动信息化,让管理触手可及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2.5亿元,2011年增长约一倍,2012年更有望突破700亿元。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借助于移动信息化模块,实现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对诸多业务的移动管理,正成为一个显著趋势。云计算和移动信息化的结合,使管理者突破过去办公场所、上网条件等限制,让管理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目前企业移动信息化在流程审批、报表查询、销售支持、商业智能、库存查阅等领域应用最多;而且,基于不同行业差异化细分的移动商务模块也越来越多。

5. 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务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并非都需要使用全套的ERP 等流程复杂的管理软件,只需要解决一些分散的棘手问题来提高运营效率。因此,提供碎片化但有易于扩展的信息化产品,使广大中小企业能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弹性配置、即插即用,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是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云计算为企业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并进一步促进此类需求的发酵。云计算融合了协同工作、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Web2.0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依托强大的高性能计算基础结构,能够同时满足大量个人和商业需求。“云”中的资源可以无限扩展的,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是血液,沟通是管道。怎样在第一时间把有价值的信息在内部进行快速传递,则成了企业高管们的必修课。电话的诞生有效解决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而电话会

议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信息的快速传播。电话会议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如今,电话会议系统,成为了企业、机构和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企业需要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使自己快速适应市场的发展,而这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难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

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案例——美高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青岛美高集团成立于1995 年,主要生产硅胶系列产品,是典型的制造业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高层仅凭主观判断和 经验决策,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迅速变革和创新,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硬件,一方面是软件。这两方面资源的整合,加上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建立起来了。公司现在办公人员人手一机,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办公区与分厂之间全部互联,引进光纤,大大提高了网的带宽和浏览速度,保证了资源共享和文件传输的便利条件,为以后软件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也要充分的拓展和有效利用。美高集团在建厂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拥有了企业邮箱,并注册了顶级行业域名,提供了灵活的站内内容搜索机制和流畅的信息发布通道,还建立了公告、售后服务、论谈等栏目的动态发布机制。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并每年在、、等搜索引擎和商业平台上做了多语言的宣传推广,提高企业知名度,挖掘潜在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资源和途径。 二、信息化软件系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企业软件的实施与管理。目前来说最典型的就是企业资源规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系统,它代表了制造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就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条供应商、企业本身、分销网络以及客户等各个环节紧密联接的供应链,企业内部又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 系统引入企业,通过该系统带动企业革新管理理念,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现代大中型企业来说,适应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变革。系统的在企业的实施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为何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呢?美高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观念的误区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上马信息系统项目,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自己没有能力从事。三是“模式 化”。认为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只是购买已有成熟的软件应 用,忽视基于信息的增值应用。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现在开展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也不够。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 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企业战略,慎重实施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从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的角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步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完整版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对于如何按照"建设有效益信息化"的要求,正确引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比较效益效能 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设计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效能指标,以弥补原有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本文对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制订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的国内外48套企业信息化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的要素与范畴1.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 企业信息化是对信息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潮流的响应。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在于,继续解决改革与发展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生产方式从工业粗放经济向信息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与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这场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是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改革的范围从农村、城市,扩展到全球化。它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从实践经验的初步概括中,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归纳为以下定义: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

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在Sam’s Club测试RFID系统(2001);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1); 实施高级销售规划系统部件和财务报告系统(2001); 与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因特网数据标准(2002)。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 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 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综述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分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推出的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为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指导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经过长时间研究,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提出了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其中《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业经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印发全国试行。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为了正确和客观地评价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它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微观上,使企业更准确地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为企业信息化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也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状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作用 ·评测信息化水平 ·咨询、校验 ·避免浪费和错误 ·为企业信息化保驾护航 ·规避风险 ·引导IT服务商的行为 ·为评级提供依据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指标的指导思想 ·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 ·符合中国国情 ·承认企业的特别的、个性化的信息化需求特点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 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

信息产业对沃尔玛的发展影响案例分析

案例资料 沃尔玛信息化的启示 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沃尔玛,1970年销售额只有0.4亿美元,到1980年销售额虽增加到了17亿美元,但仍无法跻身于美国大零售商的行列。整个80年代,沃尔玛的销售额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到1990年达到330亿美元,终于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而自2002年以后,沃尔玛连续4年成为了财富500强之首。 在沃尔玛庞大的集团式购销网络中,以卫星通讯和电脑管理所代表的信息化高科技联络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世界零售业的同行都知道沃尔玛的信息系统是最先进的,其主要特点是:投入大、功能全、速度快、智能化和全球联网。沃尔玛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不遗余力,公司专门负责软件设计的工程师就有2000多名。 沃尔玛的信息化之路 在沃尔玛IT大厦墙上,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写道:没有不断的IT投资就不会有沃尔玛的成长。山姆·沃尔顿先生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早在1969年沃尔玛就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1974年公司开始在其分销中心和各家商店运用计算机进行库存控制,70年代沃尔玛建立了物流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负责处理系统报表,加快了运作速度。1983年,沃尔玛的整个连锁商店系统都用上条形码扫描系统,在各商场的信息采集使用POS机,全称Point Of Sale,就是销售始点数据系统。1984年,沃尔玛开发了一套市场营销管理软件系统,这套系统可以使每家商店按照自身的市场环境和销售类型制订出相应的营销产品组合。1985年建立了EDI,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无纸化作业,所有信息全部在电脑上运作。在1985至1987年之间,沃尔玛安装了公司专用的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使得总部、分销中心和各商店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声音和数据传输,全球4000家沃尔玛分店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终端与总部进行实时的联系。1988年沃尔玛又在零售业中最早使用了无线扫描抢。 表1 沃尔玛的信息化之路 资料来源:1998年之前的情况参照波士顿咨询公司2001年10月15日,1998年之后的情况根据沃尔玛的动作整理而来的。 信息驱动价值链 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到90年代开始Walmart的信息化历程进入到了成熟期和更新期。在此阶段Walmart越来越关注与如何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通过驱动高效的价值链运作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 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部 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 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 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 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 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 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 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 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 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 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 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 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 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 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 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 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 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 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从而 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修改)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这里介绍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得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共22项,如表9—1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得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程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得地位:最高领导者就是一把手,得lOO 分:就是二把手得70分;就是三把手,得50分;就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得级别设置: 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CIO得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若A为0分,则该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A+B得分为该要素得得分。

(3)信息化规划与预算得制定情况 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与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得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化投入总额得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什、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得直接费用)、通信设备投入(通用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近三年平均得本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00%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得,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计算机拥有量得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得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与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含)以上得PC机。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 4、网络性能水平(分) 企业网络得出口带宽小于128K(含)得30分:在128K~512K(含)之间得50分:在512K~2M(含)之间得7O分;在2M~10M(含)之间得80分;在10M~100M(含)之间得90分;在100M以上得100分。 5.计算机联网率(%) 计算机联网率得统计口径与指标3相同。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接入内部网得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100% 6.信息采集得信息化手段覆盖率(%) 企业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得信息采集时,信息化手段占有重要位置得,每覆盖一个领域得16分;全部覆盖,得100分.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 本指标计分方法: 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得企业网,得0分。

信息化平台怎样建立

信息化平台建设怎样建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统开发;第二个层面是标准体系建设,这是信息系统能够持续、深入发展所必须的支撑;第三个层面是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职责到位、发挥作用,这是标准体系能够完善和贯彻所必须的保障。不了解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当作是一次性系统开发的工程行为,就会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不了解标准化组织机构的作用,仅仅把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当作是一次突击性的工作,就会局限于第二个层面。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仅孤立地从某个问题、某个层面着眼,盲目地赶国外的ERP、CIO等时髦的概念,虽然短期内见效快,终归是扬汤止沸。只有第三个层面的标准化组织机构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从而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走在别人的前面。 信息化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案例及分析教学文稿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量身定制的工程,行业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的重点也不同。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业务流程,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流程重组任务都很艰巨,都需要一把手的决心、信心与魄力,才能有效地、扎实地推进企业信息化。 案例一:联想集团企业信息化 联想集团ERP项目成功实施经验与教训 1联想集团实施 ERP简介 联想集团于1998年11月9日正式启动实施 ERP项目。联想ERP项目,采用的是国际知名的SAP 公司的R/3产品。联想集团ERP项目组与由SAP公司的咨询顾问和德勤公司共同组成的咨询组,从"摸着石头过河 "到"铺路架桥,让大部队、正规军、重武器通过",在联想全体员工的参与下,克服 了对项目实施规律与关键要素认识不清、公司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冲突、团队建设、归属感与员工价值认同等一系列尖锐复杂的矛盾风险,终于达到成功的彼岸。2000 年 1 月 5日,联想 ERP 正式上线并行;2月14日,新系统独立运行;5月8日,ERP项目再造成功,联想 ERP项目正式实施成功!2. 联想实施ERP的原因分析 第一,集团业务高速增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联想从 1984年20万元、 1 1人起家至 1997年步入高速发展期,从 1994年到 1998年,公司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43% 以上。联想原来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 已经不能适应业务高速增长的需求。 第二,国内外竞争加剧,实施ERP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联想的整体战略需要管理信息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按照联想集团规划的目标:联想2000 年要完成 30 亿美元营业额,到 2005 年要完成 100 亿美元营业额,进军世界 500 强。加强企业管理的内部管理,使其尽快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早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 3. 成功实施ERP合联想带来什么? 联想集团认为:实施ERP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首先,通过ERP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具有典型着想精神的人。 (2)其次,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对市场反应速度加快,联想ERP系统增强了企业的动态应变能力。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22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

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 首席信息官(CIO )职位的级别设置: a) 正式设置CIO 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 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 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 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 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本指标的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10050% 产投资比重 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近3年平均的本企业信? 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 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 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 (含)以上的PC 机。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 100员工总数 运转的计算机总量 本企业拥有的能够正常?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xx: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 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 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 2006、2007、 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xx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 正如xx所坚持的: “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

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xx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 (1969); 存货管理系统 (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 (1973);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 (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 (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 (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对象:海尔集团 班级:信息121班 学号:19112110 姓名:杨韵寒

目录: 一、海尔集团简介 (1)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1) 2.2案例二 (2) 2.3案例三 (3) 2.4案例四 (4) 2.5案例五 (5) 三、近期资讯 3.1资讯一 (6) 3.2资讯二 (6) 3.3资讯三 (6) 3.4资讯四 (6) 3.5资讯五 (6) 3.6资讯六 (7) 四、分析总结 4.1海尔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7) 4.2威胁和劣势 (8) 4.3总结 (8) 五、本学期收获 (8)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信息121班 19112110 杨韵寒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信息来源:豆丁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8267601.html,/p-736679705.html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 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

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录入人: cosoo 公布日期:2005-4-26 来自:转载/ 扫瞄140次 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目的性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动身,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形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进展。 2、简约性 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形,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连续性 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刻上连续,而且能够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 差不多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要紧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差不多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差不多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判和认证。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运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能够依照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差不多进展状况。具体权重依照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差不多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差不多指标的运算方法如下: 1. 信息化重视度(分) (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 a) 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运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形 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 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运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 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作者:————————————————————————————————日期:

企业信息化经典案例 案例Ⅰ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1995年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分别在2006、2007、2008、2010年4度跃居世界500强榜首。 一、沃尔玛的信息化理念和战略 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年服役于美国陆军情报部队,所以他特别重视信息的沟通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公司开始进入规模化市场扩张及发展阶段后,沃尔玛公司率先在行业内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化管理模式。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整个价值链,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与用户的零距离的目标。信息化管理不应仅是一个系统,而被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不是将其投入到大量低价值的维护与运作事宜中。正如沃尔顿所坚持的:“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正是沃尔玛迈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沃尔玛通过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使得产品进价比竞争对手降低10%之多;另一方面,沃尔玛还通过卫星监控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对商品进行及时的进货管理和库存分配。当凯玛特(美国第三大折扣零售连锁公司)也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效仿前者开始起步时,沃尔玛早已在全球4000个零售店配备了包括卫星监测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内的信息化系统。 二、沃尔玛公司信息化过程的一些关键事件 购买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支持日常业务(1969); 存货管理系统(1969); 电子收款机(Point of Sells,POS)系统(1973); 商店与总部之间相联结的卫星网络(1979),初期投入1600万及60万/年通信费占当年利润总额超过55%节省电话费1000万/年; 统一产品标识码(1980); 1983年,与休斯公司合作的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与供应商建立电子数据交换(1985); 通过Retail Link系统与供应商共享预测方法等(1991,1993),总投入成本是当年利润的3倍; 启动电子商务网(1996); 店内的广告采用沃尔玛的视频网络(2000); 第二次启动电子商务网(1999);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备案登记号: 信息化平台建设 文件编号: 版次:

为了便于部门内、部门间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应公司需求搭建各种应用级平台,这里,我们称之为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现行的信息化建设和规划中的信息化建设。 A.现行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文件共享与访问控制、内网安全、应用系统管理。各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下如下:

一、文件共享与访问控制 1. DFS分布式文件系统。我们根据公司需求创建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作为企业级数据仓库,将综合部备份归档的各部门文件资料保存起来。在文件服务器中按各部门名称创建文件夹。并将各部门的备份文件存放在对应的部门文件夹下。在创建文件共享的时候结合了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将局域网内所有电脑的共享文件夹映射到同一个目录文件夹 1. 文档加密系统。文档加密系统通过控制台下发策略,对指定类型的文件进行加密,在这种策略下,文件被加密后,脱离控制台所在的公司网络将无法打开。同时,还可以添加禁止屏幕截图策略、禁止USB存储策略等,杜绝信息从以上源泄露。 2. 打印管理系统。打印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台制订打印策略,应用策略后的电脑在用户打印文件时,文件内容将被记录到打印控制台中,管理员能随时查看用户打印的文件是否

危害到公司的信息安全。在综合部打印管理员电脑上安装控制台,设置打印监控策略,使每次的打印作业都保存在打印控制台中,若出现危及企业安全的打印行为,将可通过打印记录追究相关人责任。在打印软件中,可以设置打印纸张和成本,这样,可以为综合部做出每月、每年的纸张成本核算,统计各部门的打印成本,有助于公司的成本核算和资源节约。 部门日记、计划的编写,便于上级领导即时查看。实现在系统中核算并审批三个公司的不同工资核算模式;实现在系统中提交资金计划和差异的编写及流程审批走向。 以上这些模块应用,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满足了综合部的部分工作需求,保证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在综合部的工作范围中,还有如下工作流程,希望能在我部门的帮助下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