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复习资料1

第1页,共48页

第一部分 宇宙与地球

宇宙的范围 随着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观测的尺度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大宇宙范围为150亿光年(总星系)。

宇宙的组成:各种天体和弥漫物质。

宇宙的性质: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

一、天体系统

【识记】

1.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

天体是宇宙中的各种星体和弥漫物质,其范围包括在银河系中

星团

太阳系中的太阳小行星

、行星际物质,以及河外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星系际物质等。通过

射电探测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射电源、X 射线源和γ射线源,也都是天体。

2.两种最基本的天体类型的名称

恒星是由星云演化而来的。恒星和星云的共同特点是质量巨大(成为最基本天体类型的原因)。

第2页,共48页

【理解】

1.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基本特征恒星星云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

宇宙中运动的天体相互绕转、相互吸引,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中的中心天体一般是由质量比较巨大的天体所决定的。宇宙中总星系下包含着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1)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夜空中闪烁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

第3页,共48页

第4页,共48页

(2)由地球及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绕地球公转

(3)太阳,八大行星(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动,共同构成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4)银河系是由银核(一条由恒星组成的,长2.7万光年,呈45度角度倾斜的“星棒”),银盘(直径约8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3万光年,边缘厚度约1000光年)和银晕等部分组成的扁圆盘状星系。银河系由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有4条旋臂,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3万光年。为什么银河系在天空中就像一条光带,而并不呈

铁饼状?因为银河是宇宙空间的一个

星系,由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

包括地球和太阳系。银河系约有2千多

亿颗恒星,我们晚上看到的天体几乎全

部是银河系成员,银河系的质量有1400

亿个太阳质量,其中恒星占90%。银河系的重要部分呈扁平状,像一个铁饼,边缘薄、中间厚,直径约8万光年,它的主体称为银盘,太阳距盘心约3万光年。由于太阳系靠近银道面,所以,晚上从地球上沿着银道面看天体最密集,我们置身于灿烂的恒星群中,肉眼分辨不清位置,只能看到一条银白色的连续光带,这就是通常说的银河。庞大的银河系是一个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这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中国古代又称银汉。

(5)在银河系之外,大约还有数百亿个像银河系这样规模的天体系统,统称为河外星系。

(6)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称为总星系,

它是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二、太阳系

宇宙年: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运动,速度约为250千米/秒,转一周需2.5亿年,称之为1个宇宙年。

矮行星: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

矮行星的家族成员有①冥王Array星;②谷神星(位于流星带中);

③2002UB313齐娜星(比冥王

星还远);④卡戎星(靠近冥

王星)。

冥王星被排除在八大行星之外: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成为行星的条件是①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②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③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由于冥王星椭圆形的轨道同海王星轨道交迭,对最后一条条

件不符,故被降级。

第5页,共48页

【识记】

1.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彗星(彗尾方向:背向太阳;彗尾长短:距太阳越近越长)、流星体及其众多的太阳系其他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动,由此构成太阳系。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月球是一颗卫星。2.八大行星位置序列及分类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排列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系的八大大行星按照特征分类可分为: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土星);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3)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地球相邻的两大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太阳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太阳的直径约1,392,000公里,是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积约6.09×10km;体积约1.412×1018km3,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约1.989×1030千克,约是地球的33万倍;密度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平均密度的1/4。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第6页,共48页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氦约占27%,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越向外层,厚底越大,亮度越小,温度越高。通常肉眼看到太阳明亮的光盘就是光球。

太阳的内部主要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三层。太阳的核心区域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86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86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第7页,共48页

第8页,共48页

主要的太阳活动有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

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及太阳活动的影响

第9页,共48页

【理解】

1.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特征(1)太阳系八颗行星都运行在地球公转轨道面附近,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共面性;

(2)所有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

(3)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偏心率都比较小,轨道近似圆形,具有近圆性。

2.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的特征

(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类地行星距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有固态的表壳。

第10页,共48页

(2)巨行星

木星、土星等巨行星质量、体积巨大,平均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元素构成。

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远日行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较低。

3.各行星自然卫星个数

【简单应用】

1.利用相关示意图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属于银河系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

中从内到外,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

也是太阳系中

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

类地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地球是目

前发现第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宏观层面

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2.利用图文资料说明主要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大气电离层摩擦,产生极光,引起全球天气与气候异常、

树木年轮变化,降水异常等;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会使无线短波通讯发生中断;③对地球磁场有影响:太阳风抛射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罗盘失灵,导航系统被破坏,威胁航海和航空安全。(1)“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图反映了一些地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关系。

阅读此图时先要明确图中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年),纵坐标(右)表示黑子相对数(个),纵坐标(左)表示年平均降水量(mm)。然后明确图中红色曲线表示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蓝色曲线表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中下三组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测站测得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年际变化情况。读图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际变化有

第11页,共48页

何特点,其平均周期为多少年?②降水量年际变化有何特点,它与太阳黑子数年际的变化有何关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图说

这说明了太阳黑子数的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即太阳活动确实影响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各地区的降水量不同,与黑子数量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联系。例如:70°N~80°N地区,黑子数量多的年份,降水量也较多,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60°N~70°N地区,黑子数量多的年份,降水量反而少,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50°N~60°N地区,有些年份呈现正相关,有些年份呈现负相关。在活跃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即这一年气候异常极端,干旱少鱼,降水量少。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方是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潮汐以外,太阳能和其它一些恒星散发的能量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传送着光和热,有了太阳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大多数是绿色的,因为它们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利用光的能量,才能合成种种有机物,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计算,整个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

第12页,共48页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近5亿吨的氧,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三、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理解】

1.地球生命物质的存在条件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第13页,共48页

第14页,共48页

专题2月球对地球的意义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一、月相

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月相的成因:月相是由于地、月、日三者位置不断变化而产

生的。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由于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地球上所见月球光亮部分形状的变化。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如上“月相成因示意图”右侧的一组箭头表示太阳光,图的中央是地球。从箭头所示的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判断,这是北半球上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内圈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在轨道上所处的不同位置。处在不同位置的月球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明亮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为暗黑半球。外圈表示月球在公转轨道

上处于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相应看到的月球圆缺盈亏情况。

第15页,共48页

【识记】

1.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①新月(又名朔日,农历初一):0度;②蛾眉月(农历初二夜~初七左右):0度~90度;③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左右):90度;④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左右):90度~180度;⑤满月(又名望日,农历十五夜或十六左右):180度;⑥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廿三左右):180度~270度;⑦下弦月(农历廿二、廿三左右):270度;⑧残月(农历廿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⑨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第16页,共48页

【理解】

1.月球表面的环境特征

月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得多,质量是地球的1/8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引力是地球1/6。

质量和体积小→引力小→不足以吸引大气和水,只在两极有固态水;表面大气压力极小;表面的温差大。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明亮地方是高原和山脉,阴暗地方是平原和盆地。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环形山。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是陨星撞击,火山爆发。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有五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月球背面),分别是: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第17页,共48页

第18页,共48页

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环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3米)。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2.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公转周期相等而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自转的同时,

还不停地绕地球公转,3.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

第19页,共48页

新月(朔,农历初一)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这时正对地球的是月球背向太阳光的暗黑半球。满月(望,农历十五或十六)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之间,这时正对地球的是月球面向太阳的明亮半球。从新月至满月期间,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其西半边明亮,并且明亮部分不断增大;从满月至新月期间,我们所看到的月球其东半边明亮,并且明亮部分不断缩小。

随着月球不断地绕地球运行,因而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周期性更迭。月相有规律的变化,是月球绕地球运行时日。地、月相对位置始终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

(昏)

东 西

子)

午)

(晨)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位置依次顺周期是从这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所应自转方向。经历的时间。

月相口诀:上弦月“上上西西”、下弦月“下下东东”。即:

第20

页,共48页

【综合应用】

1.用月相变化原理解析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当望月时,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 )

A .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 .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 .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 .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