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研究己经越来越多。它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学者们普遍认为进行

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研究对于正确研究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优化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结构的共同作用分析,虽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这种共同作用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一些理论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研究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的共同作用是结构理论发展的需要。

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分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住房作为人类的栖身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住处由低矮平房发展到今天的摩天大厦。不管是低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它们都是由三部份组成: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部分各自的形式多种多样,构成了今天形式各异的建筑结构体系。

1.1上部结构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按材料可分为:石结构、木结构、砖结构、混凝士结构、钢结构。现有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常用体系可分为: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由水平横梁和竖柱通过刚性节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矩形网格的竖向平面形式或空间网格结构形式,皆为杆系结构。框架结构

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做成需要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办公室及工

业车间、实验室等,加隔墙后,也可做成小房间。但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这是它的主要缺点,并因此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过60米。在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高度更加受到限制。

(2)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主要是用于承担横向水平力的实体墙结构。剪力墙体系可以是直接竖立在基础上,也可为了适应下部大空间的需要而由框架

支承,形成框支剪力墙。剪力墙截面较大,且整幢建筑物的剪力墙之间互相现浇予以连接,整体性好,有很大的抗拉能力,可建造较高的房屋。由于剪力墙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所以剪力墙结构体系适于建造住宅、旅馆这一类隔墙较多的房屋。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

(3)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横向水平力的抗拉力体系,具有框架和剪力墙这两种体系的一些平

面布置。在这种体系中,剪力墙担负大部分水平荷载,结构总体刚度加大,侧移减小。同时,由于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通过变形协调,使各层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改善

了纯框架结构或纯剪力墙结构中上部和下部层间变形相差大的缺点。无论从使用上,还是从受力、变形性能上看,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都是一种比较好的体系,这种体系兼顾了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优点,它适合于宾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楼、科研楼、教学楼等。

(4)筒体结构体系。筒体结构的外围框架由密排柱和窗裙梁形成的网格而组成,窗洞尺寸大约是墙体面积的50%,看上去像多孔的墙体一样。筒体结构的刚度是

很大的,外部筒体可以单独抵抗全部水平荷载,类似于一根悬臂梁的作用,或由于

增加了某种内部支撑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5)巨型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布置有若干个“巨大”的竖向支承

结构(组合柱、角筒体、边筒体等),并与梁式或析架式转移楼层结合,形成一种巨型框架或巨型析架的结构体系。

1.2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设计时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并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综合考虑,使基础工程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便于施工。基础按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按材料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灰土基础等。按结构形式可分为: (1)独立基础。当上部结构荷载不大,层数不多时,一般采用独立基础。支承的上部结构形式,又可分为柱下单独基础和墙下单独基础。

(2)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条形基础是承重墙的主要形式,当上部结构荷重较大而土质较差时,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如地基在水平方向上压缩性不均匀,为了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减小不均匀沉降,也可做成肋式的条形基础。

(3)柱下十字形条形基础梁。当地基较弱而荷载较大,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减小不均匀沉降,可在柱网下纵横两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梁。

(4)筏板基础。地基较弱而荷载又很大,采用条形基础梁不能满足要求或相邻基槽距离很小时,可用钢筋混凝土做成整块的筏板基础。

(5)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交叉的隔墙构成。底板、顶板和隔墙共同工作,具有很大的整体刚度。基础中空部分可作地下室,与实体基础相比可减小基底压力。箱形基础较适用于地基较弱、平面形状简单的高层建筑物的基础。

(6)桩筏(桩箱)基础。当采用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还不能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不均匀沉降时,可采用桩筏或桩箱基础,即在原筏板或箱基的基础上增加桩。除上述几种基础类型外,还有些基础如壳体基础、圆板、圆环、沉井、沉箱、地下连续墙等基础。

1.3地基

任何建筑物都是支承在地层上的,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通常地基由岩石或土组成,土是由固体土颗粒、水和气体组成,土中颗粒的大小、成分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出土的不同性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以上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设计者通常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结构形式选择上述不同的基础形式,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共同作用的发展状况

高层建筑的共同作用分析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及计算机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分枝。目前,高层建筑的共同作用问题己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高层建筑中土与结构共同作用这一概念由梅耶霍夫博士提出。各种荷载作用下两类不同介质的接触问题的研究,为共同作用这一课题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准备。在这一领域做出过重要成就的研究有:赫特兹于1882年研究法向荷载作用下弹性体的接触问题,计算并用试验验证了在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1885年

布新奈斯克在其出版的著作中第一次给出了均匀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在一个光滑刚体作用下的变形及应力问题,但其所得解的形式不宜用于实际计算;摩顿和克罗斯于1922年研究了赫特兹的解,他们用调和函数计算了被一个光滑球体压凹的各向同性弹性半空间的应力;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1929年和

1939年罗夫在布新奈斯克解的基础上导得扁平底和圆锥形刚体情况下的部分数

值结果;1939年朗得勃格提出两个半无限弹性体间弹性接触的一般原理,第一次

考虑了界面处摩擦的影响;此后这些理论一直在不断发展,并不断推进土与结构静力共同作用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1953年梅耶霍夫博士提出估算框架等效刚

度的公式以考虑共同作用,在计算箱型基础、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时,按箱基抗弯刚度与上部框架结构考虑柱影响的有效刚度比例来分配总弯矩。但该公式忽略了上部结构内力的重分布和框架结构的剪切变形的影响。随后,岑米斯基,格罗斯霍夫,相继研究单独基础上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共同作用。当跨入十九世纪60年代,萨玛提出一个考虑土部结构刚度,计算基础沉降、接触应力和弯矩的方法。随着

有限元和计算机的发展,申凯维茨和张佑启应用有限元研究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普齐米尼斯基提出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哈达丁首次利用子结构的分析方法研究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1972年在克里斯汀召开的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

计会议上阐述了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问题。随后,从事该

领域的研究人员日益增多。1977年,在印度召开了第一次“土与结构物共同作用”的国际性会议。论文集中反映该课题在当时的新水平。在以后的各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上,共同作用课题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所研究的课题,几乎涉及到所有工程问题。例如,普洛斯提出桩与地基土共同作用的弹性理论法,推动了桩土与上部结构、基础共同作用的深入研究,他在第十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

工程会上作了土和结构物共同作用的总报告,详尽阐述了土与结构物共同作用的发展和前景。普莱斯等人,在1986年,首次利用共同作用的原理对一n层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作了设计尝试。

在国内,高层建筑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古代时我国高层建筑的出现主要以寺庙塔楼为主,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建造了15层高40米的砖砌篙岳寺塔。近代高层建筑是从十九世纪末伴随着殖民主义的入侵而开始兴建的,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城市,高层建筑的普遍兴起则是从二十世纪

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对于共同作用的问题,60年代初做过一些研究工作,到了70年代,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使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研究加速发展从1974年起先后在京沪等地区对十幢高层建筑箱形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

现场测试,在理论上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难得的数据,使我

国的箱形基础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共同作用分析难度大,通过理论和实践

结果的分析,已得出了一些定性的结论,可用于工程实践。1981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学术交流会”展现了我国当时在该课题的研究水平。例如:上海同济大学张问清课题组首先提出了扩大子结构法计算高层结

构刚度,北京张国霞课题组、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颐华课题组、北京工业大学叶于

政课题组相继对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作了大量的理论和

实践的研究。1982年、1986年、1990年我国第一、二、三届岩土力学解析与数值方法会议和1983年、1987年、1991年我国第四、五、六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上,均设有共同作用专题组进行讨论。特别是在1993年召开了第一届结构与介质相互作用学术会议,使共同作用课题不但在岩土工程中得到发展,而且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1985年董建国、路佳等对共同作用原理在高层建筑地基、

基础中的应用作了首次尝试。随着建筑物越造越高,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包括箱、筏、桩)的共同作用研究也得到深入开展。赵锡宏等著的《上海高层建筑桩筏与

桩箱基础设计理论》反映了80年代后期该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成果。1989年杨敏

对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的共同作用作了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并在其后的发展中形成数值分析软件。1991年黄绍铭等人应用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对桩基基础进行研究,在减少沉降桩及疏桩工程的设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取得的成果,使这一理论逐渐进入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规程中,1989年出版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一89),强调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理论对设计的影响。其后,在计算及深入研究方面不断进步:1997年张宝良、赵锡宏、姜洪伟提出一种改进的、能够满足筏基自由边界条件的位移模式,用以分析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的共同作用,减少计算工作量;2000年肖宏彬、黄润德研究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中矩阵方程的优化。现代城市中高达几百米的高层建筑到处可见。随着房屋层数的增加,荷载也增加,对基础的要求也高。我国工作技术人员成功的解决了广大地区各种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种设计规范及施工规程的颁发表明我国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方面已初步形成了整套的经验,但长期以来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在分析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时,总是先把上部结构视为绝对刚性的,不考虑其上部结构的刚度的贡献。直到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积累了大量的建造高层建筑的经验,才使得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共同作用的计算成为可能。现在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设计理论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国内外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进行研究,但是真正用在实际设计中的成熟理论还不多。由于共同作用课题的研究,涉及三者本身特性的结合,影响因素很多。三者互相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确实相当复杂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期间,地基变形的变化规律,建筑物刚度的变化,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地基的差异,建筑上部结构一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物内部荷载和应力的重分布,在施工期间的施工条件对地基变形和建筑物刚度的影响,高低建筑物基础的差异沉降,桩筏基础的差异沉降和变形规律,桩与筏(箱)分担上部荷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等

等问题。由上可知:共同作用问题的范围广泛,研究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3、结构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且和基础与地基同处于一个完整的共同作用体系。以前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在分析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时,不考虑结构的共同作用,用常规的基础设计方法(忽略上部结构作用)来设计基础结构。显然,常规的基础设计方法是和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是一个整体这个事实不特合的。近20多年来,大量建造高层建筑的丰富实践,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现场测试研究,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才为解决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目前,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结合为一体进行整体分析的思想,已日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和采纳。各种汁算程序和计算方法相继提出。然而,整体的分析对计算机容量提出很高的要求,为减少计算机的存贮量问题,目前己有一些方法,例如子结构方法、波前法和分块求解法等,对于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整体分析,以子结构方法(包括双

重与多重的子结构逐步扩大法)较为有效。它不仅解决了大型结构与计算机存贮量小的矛盾,而且可以反映施工期间结构逐层增加,荷载与结构刚度的实际变化及其对共同作用结果的影响。在藕合各个不同结构单元体系等方面,均有独特的长处。也便于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在共同作用分析中,上部结构和基础通常是由梁、板单元组成,因此可以采用有限单元法、有限条法、有限差分法或解析方法

建立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矩阵,并利用变形协调条件与地基的刚度矩阵藕合起来。地基首先需确定采用何种地基模型:线弹性地基模型,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还是弹塑性地基模型。然后建立地基的刚度矩阵。当然也可以采用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或解析法建立地基的刚度矩阵。但是习惯上用所谓的结构力学法来建立各种地基模型的柔度矩阵,然后求逆得到它们的刚度矩阵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矩阵藕合起来,从而求得地基的反力和沉降变形。在共同作用分析中,可以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实际刚度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并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把结构荷载和刚度形成情况分别考虑来进行共同作用分析。

4、结构共同作用分析的机理

随着共同作用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对高层建筑筏(箱)基础与地基共同作

用的机理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描述。

(1)上部结构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上部结构的变化主要可归结为刚度的变化。上部结构的刚度系水平刚度、竖向刚度和抗弯刚度的综合。一般说来,随着层数的增加,水平刚度和抗弯刚度只是在最初几层增加较快,继而迅速减缓,趋于某一稳定值;而竖向刚度则随层数的增加以

某种规律增加,同样达到某一层时,亦趋稳定,所不同的是比前两者多几层而己。不管是平面框架结构,有填充墙的框架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它们的刚度随层数增

加的关系均系如此,即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的贡献是有限的。当基础,地基和荷载不变时,上部结构刚度增大则基础的挠度、内力相对减小,但上部结构的内力增加。即上部结构对减小基础的内力是以增加自身次应力为代价的。

(2)基础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基础的变化可主要归结为刚度的变化。当上部结构和地基刚度不变时,基础的内力随其刚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挠度则减小。而上部结构的次生内力则随基础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3)地基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地基的变化主要可归结为刚度的变化。当地基变软,刚度减小时,基础的内力和挠曲增加。但当地基的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加对基础内力已没什么影响,此时不均匀沉降已很小,不需要上部结构来帮助减小不均匀沉降,因

此上下部协同对软弱地基比对坚硬地基更有意义。

5、共同作用分析的地基模型

地基模型(亦称土的本构关系)是研究土体在受力状态下土体内应力一应变关系,广义地说,它为应力、应变、应变率、应力水平、应力过程、应力路径、时间及温度等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合理选择地基模型是共同作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地基反力(基底反力)的分布和基础的沉降,而且影响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布。因此,在共同作用分析时,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地基模型的适用条件,选择的地基模型必须符合和比较接近所分析的场地的地基特性。同时,也应注意施工条件对地基特性的影响。有代表性的地基模型有下列几种:(1)线性弹性地基模型;(2)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3)弹塑性地基模型:(4)粘弹性地基模型;(5)粘塑性地基模型;(6)准弹性地基模型;(7)内时地基模型。上述第(1)类到第(3)类地基模型常用于共同作用的静态分析,第(4)类到第(5)类地基模型是考虑了时间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第(6)类到第(7)类地基常用于

动态分析。

6、研究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意义

前已指出,把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分割成三个部分各自独立计算是脱离实际的。为了防止结构的损坏,设计中往往采取保守的作法,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按照弹性地基上的梁、板、箱的理论来设计固然是前进了一步,但完全忽略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对具有非常大的刚度的高层建筑来说,尤其不合理,其结果必然

夸大了基础的变形与内力,或者为减少基础的变形与内力完全不必要地去增加高度或底板厚度与配筋,造成浪费。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研究,目前己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普遍认为进行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研究对于正确研究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优化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符合结构理论发展的要求。应用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理论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实际工作状态,也才可能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此外,还可以利用共同作用理论提高和改善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具体说来,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有效地利用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基础的结构尺寸减小到最小程度。例如,把上部结构与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箱形基础高度可大为减小;当上部结构为剪力墙体系时,有可能将箱基改为筏基。应注意的是,上部结构的刚度是随着施工的进程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利用上部结构刚度改善基础工作条件时,应模拟施工过程进行共同作用分析,以免造成基础结构的损坏。

(2)对建筑层数悬殊、结构形式各异的主楼与裙房,可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基础,经慎重而仔细的共同作用分析比较,可使主、裙房的基础与上部结构全都连接成整体,实现建筑功能上的要求。

(3)运用共同作用的理论合理地设计地基(包括软弱地基加固)与基础,达到减少基础内力与沉降、降低基础造价的目的。例如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考虑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可适当加大桩距、减小桩数,合理布桩、减少基础内力,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基础工程的造价。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的研究己经越来越多。它的实际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学者们普遍认为进行 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研究对于正确研究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优化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结构的共同作用分析,虽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这种共同作用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一些理论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研究上部结构一基础一地基的共同作用是结构理论发展的需要。 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分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住房作为人类的栖身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住处由低矮平房发展到今天的摩天大厦。不管是低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它们都是由三部份组成: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部分各自的形式多种多样,构成了今天形式各异的建筑结构体系。 1.1上部结构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按材料可分为:石结构、木结构、砖结构、混凝士结构、钢结构。现有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常用体系可分为: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由水平横梁和竖柱通过刚性节点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矩形网格的竖向平面形式或空间网格结构形式,皆为杆系结构。框架结构 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做成需要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办公室及工 业车间、实验室等,加隔墙后,也可做成小房间。但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大,这是它的主要缺点,并因此限制了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过60米。在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高度更加受到限制。 (2)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主要是用于承担横向水平力的实体墙结构。剪力墙体系可以是直接竖立在基础上,也可为了适应下部大空间的需要而由框架 支承,形成框支剪力墙。剪力墙截面较大,且整幢建筑物的剪力墙之间互相现浇予以连接,整体性好,有很大的抗拉能力,可建造较高的房屋。由于剪力墙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所以剪力墙结构体系适于建造住宅、旅馆这一类隔墙较多的房屋。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 (3)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横向水平力的抗拉力体系,具有框架和剪力墙这两种体系的一些平 面布置。在这种体系中,剪力墙担负大部分水平荷载,结构总体刚度加大,侧移减小。同时,由于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通过变形协调,使各层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改善 了纯框架结构或纯剪力墙结构中上部和下部层间变形相差大的缺点。无论从使用上,还是从受力、变形性能上看,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都是一种比较好的体系,这种体系兼顾了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优点,它适合于宾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楼、科研楼、教学楼等。 (4)筒体结构体系。筒体结构的外围框架由密排柱和窗裙梁形成的网格而组成,窗洞尺寸大约是墙体面积的50%,看上去像多孔的墙体一样。筒体结构的刚度是 很大的,外部筒体可以单独抵抗全部水平荷载,类似于一根悬臂梁的作用,或由于 增加了某种内部支撑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5)巨型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布置有若干个“巨大”的竖向支承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划分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划分 一、地下室工程全部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的习惯做法是错误的 1 、±0.000 以下工程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 — 88 )规定的。此规范后被《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 取代,取消了此条规定。现行版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 )更没此规定。 2 、但±0.000 以下工程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的习惯做法沿袭至今! 3 、按照这种划分方法,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 )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就有很大的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规定地基与基础分 部工程按下图划分地基与基础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基础子分部只 包含各类基础,而不包括地下室中的梁板柱。地下室中的梁板柱混凝土结构没有安身之地,就无法纳入基础分部(例外:如果地下室作为箱形基础则应纳入地基与基础分部)。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 51004-2015 )规定地基基础工程应施工的内容见下图,依然不包括地下室中的梁板柱混凝土结构。 4、地下室中的梁板柱混凝土结构特征与主体结构类似,与地基基础明显不同,划 入主体结构更合适。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地基与基础分部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中已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 5、综上所述,地下室工程全部划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的习惯做法是错误的。二、正确 划分方法 1 、原则:在 GB50300-2013 上明确的,照办;不很明确的,应该根据分部工程划 分的主要原则,并结合工程实际来划分,这个原则就是合理且方便验收。 2、若地下室作为箱形基础,则地下室划为地基与基础分部。

基础按构造分类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形、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 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的宽度。横向配筋为主要受力钢筋,纵向配筋为次要受力钢筋或者是分布钢筋。主要受力钢筋布置在下面。 筏型基础:筏型基础又叫笩板型基础,即满堂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箱型基础: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隔墙构成封闭的箱体,基础中部可在内隔墙开门洞作地下室。这种基础整体性

和刚度都好,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强,可消除因地基变形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减少基底处原有地基自重应力,降低总沉降量。它适用于作软弱地基上的面积较小,平面形状简单,荷载较大或上部结构分布不均的高层重型建筑物的基础及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设备基础或特殊构筑物,但混凝土及钢材用量较多,造价也较高。但在一定条件下采用,如能充分利用地下部分,那么在技术上、经济效益上也是较好的。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普遍,不仅缓解了城市的建设用地,还最大程度运用了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的设计是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conomy,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not only to ease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but also maximizing the spac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the basic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desig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被建设,这种高层住宅建筑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地面积,还最大化地运用了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对其合理性及经济性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一、基础结构设计概述 1.高层住宅总体指标控制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其结构抗震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之下建筑物底部的剪力及总弯矩进行判断,还有自振周期及结构振型曲线等均应进行计算判断,这些相关的总体指标能够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总体判别,当周期太短及刚度太大时,会造成地震效应增大,并导致不必要材料浪费,可刚度太小的话,结构变形就会增大,影响其使用性能。对结构布置扭转实施控制时,需要考虑偶然偏心对地震作用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及水平位移不能比该建筑楼层平均值1.2倍要大,对于顶层构件可暂不考虑。 2.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基础结构设计 在基础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构件延性,可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梁内恰当钢筋的配置,现在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为满足埋置深度要求,通常会设置地下室,其基础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对桩给予合理选型,能够对整个高层住宅地下室设计经济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基础选型上可进行方案比较,并选出较为合理经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修订版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2018年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 判断题 1.同一根钢梁,用于锚桩横梁的反力装置和用于压重平台的反力装置,其允许使用最大试荷载是不同的。() 2.灰土挤密桩用于处理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的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3.一般而言,土压力仪测得的是土的有效应力。() 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5.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的中,预压变形作用指的是各种颗粒成份在结构上的重新排列,还包括颗粒结构或型态的改变。(√) 6.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结果。() 7.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时应终止加载。()

8.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设计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达到休止稳定后进行,其中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28d,对于粉土地基不宜少于14d天,其他地基不应少于7d。() 9.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系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10.标准贯入试验(SPT)是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下落,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孔底预打15cm,测记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的原位测试。() 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深度测量,每次读数精确至1mm。() 12.建筑结构检测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 13.动力触探试验时,每贯入0.1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可停止试验。() 14.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可采用钻探取样试验,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土体强度检查。规范要求每加一级荷载后,都应进行一次检查。() 15.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 60~80mm时终止加载。()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名词解释: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 P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填空: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 面的高度。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 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 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 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 —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 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 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 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 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 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 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开 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 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 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 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 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 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 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 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maxpaf2.1 、af 和2 min maxppp 的要求,同时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 大。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 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 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地基梁扭转变形和 相邻节点集中荷载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 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 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 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 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 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 /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2 。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满载考虑,不再一 一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 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 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 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 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 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 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 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 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永久荷载 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7.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实现延性设计, 这一要求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 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 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9.高层建筑结构通常要考虑承载力、侧移变形、稳定、倾 复等方面的验算 问答: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答: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 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 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答: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 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在高层建筑 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 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 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 比。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另外, 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 较高。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时间:2017年02月26日

第一章编制程序 1 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 编制原则 (1)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2) 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3)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A)《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B)《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C)《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D)《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 (E)《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F)《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G)《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2001) (H)《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J)《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

(K)《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L)《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M)《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N)《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O)《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P)《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Q)《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9-95) (R)《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S)《外墙饰石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 (T)《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U)《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V)《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W)《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29) (X)《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Y)《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Z)《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4)公司多年来同类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 5)公司经过细致现场踏勘了解掌握的情况及对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 6)公司现有的优秀技术人员储备及精良的施工机械设备; 7)新余市高新开发区有关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 8)公司ISO9001 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9)公司编制的本工程施工图预算书及其他资料。

某工程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编号:XZ-001 翠金湖居住小区 三号地局部、六、七、八号地工程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 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合同号:JXG2011006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签字)(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 (签字)(日期)

京兴国际工程管理公司 翠金湖居住小区三号地局部、六、七、八号地工程项目监理部日30月4年2011. 目录 1.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2 1.1工程建设概况见下表:2 1.2 建筑设计概况2 1.3工程结构设计概况3 1.4 工程实施相关单位4 2 监理的主要依据4 3 工程的特点、难点5 3.1 施工的特殊要求5 3.2 工程协调5 3.3 季节性施工5 4 土方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5 4.1 场地平整5 4.2 施工测量放线6 4.3 报验与验线7 4.4 基槽开挖与回填7 4.5 土方工程通病及治理9 5 钢筋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1 5.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1 5.2 钢筋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13 5.3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24 5.4 钢筋工程的监理工作质量控制25 5.5 钢筋工程的冬施要求27 6 模板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27 6.1 模板工程的质量要求27 6.2 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27 6.3 模板工程的质量验收28 6.4 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31 7 混凝土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32 7.1 混凝土工程原材料的质量要求32 7.2 混凝土的运输34 7.3 商品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35 7.4 混凝土泵送施工35 7.5 泵送混凝土的浇筑36

7.6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38 7.7 混凝土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41 8 地下防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45 8.1防水等级标准45 8.2防水设防要求45 8.3防水混凝土45 8.4卷材防水层49 52 细部构造防水8.5. 1、工程概况 1.1工程建设概况见下表: 翠金湖居住小区三号地局部、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六、七、八号地工程工程名称工程地址乡 天津翠金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天津市勘察建设单勘察单质量标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 工程主要功能或用住 1.2 建筑设计概况工程建筑设计概况一览表 建筑层5/6/7/1栋数相当于绝对标高0.000据建筑物不同大建筑安全等二 9.0左防火设计分类为多层5火等级为地上二级车限级部分一级 Ⅱ级风机盘管系统屋面防水等级空调形式地下室防水7度二级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地下防水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为二级防水设计,选用钢筋混凝土防水板加3厚APF自粘防水卷材。设计外装修外墙保温、涂料、外墙石材墙面抹灰、公共部分的栏杆、扶手、墙顶地施工内装修 地面水泥砂浆地面、陶瓷防滑地砖地面 陶瓷防滑地砖地面楼面防火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门窗门窗 外墙:200厚钢筋混凝土墙和陶粒空心砌块,70厚聚苯板; 屋面7厚挤塑聚苯板节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下部10厚挤塑聚苯板 外檐门窗: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空气1㎜ 屋面为二级防水设计选AP自粘防水卷材1.厚粘40屋面工自粘卷材 1.3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一览表 基础形筏板基础、桩基防水板、柱下交叉梁基防水 剪力墙结抗震设防类丙结构形 剪力墙三级、框建筑结构二结构安全等抗震等二地基基础设抗震措施考虑二等HPB23HRB33HRB400钢筋等Q23钢板、热轧普通型钢 HPB235,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吊钩及吊环 HPB235焊接采用E43××焊条、HRB335焊接采用E50××型焊条焊条、HRB400焊接采用E55××型焊条 底板20mm、迎水面40mm;底板梁25㎜、迎水面40;地下室混凝土保护层外墙20mm、迎水面35mm;地下室柱30mm、迎水面35mm;厚度地上部分同规范。其它未注明的保护层厚度详见结-1,结构设计总说明。.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 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 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

最新桩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验收资料

桩基子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资料:(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 (一)工程管理文件(A类) 1工程概况表 2施工许可证 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记录 4工程开工报告 5施工进度计划表 6项目大事记(应包括项目开、竣工时间;停、复工时间;中间验收; 质量安全事故;获得的荣誉;重要会议; 7施工日志(填写内容是重点) 8不合格项处置记录 9施工单位桩基子分部工程自评报告(项目经理、公司技术负责人应签字,并盖公司章,不应是项目部章) 10、监理单位桩基子分部工程评估报告(总监、公司技术负责人应签字,并盖公司章、总监注册章) (二)工程技术文件(B类) 1、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表后应附施工组织设计、桩基施工方案) 2、桩基技术交底记录 3、图纸会审记录

4、设计变更(涉及桩基结构相关变更、桩基检测设计变更、桩基承载力复核单) 5、设计交底记录 6、图纸审查意见书 (三)工程测量记录(C类) 1、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新增加内容:工程定位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部门验线;闭合差一般应满足三级精度i<1/10000.) 2、地基验槽记录(天然地基) 3、桩基偏位图(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应签字并盖单位公章) (四)工程施工记录(D类) 1、桩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签字、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签字、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签字)、夯扩粧施工记录、钻孔桩施工汇总表、钻孔灌桩终孔验收记录,注意:桩基隐蔽记录孔口标高采用黄海高层±0.00相对标高,施工过程中应仔细核对施工勘察报告,确保穿过软弱夹层、破碎带、溶洞,同时应穿过后的持力层深度是否有3D桩径或5米完整岩石,否则应重新进行施工勘察。 2、混凝土施工记录 3、混凝土坍落度测量记录(每次进场前,应进行现场坍落度测量) 4、混凝土开盘鉴定(采用商品混凝土的,应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

2018年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

2018年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 判断题 1.同一根钢梁,用于锚桩横梁的反力装置和用于压重平台的反力装置,其允许使 用最大试荷载是不同的。() 2.灰土挤密桩用于处理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的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3.一般而言,土压力仪测得的是土的有效应力。() 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 拔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5.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的中,预压变形作用指的是各种颗粒成份在结构上的重新排列,还包括颗粒结构或型态的改变。(√) 6.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 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结果。() 7.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时应终 止加载。() 8.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设计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达到休 止稳定后进行,其中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28d,对于粉土地基不宜少于14d天,其他地基不应少于7d。() 9.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 土抗力系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10.标准贯入试验(SPT)是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下 落,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孔底预打15cm,测记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的原位测试。() 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深度测量,每次读数精确至1mm。() 12.建筑结构检测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有地 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 13.动力触探试验时,每贯入0.1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可停止试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目录 一、超高层建筑与一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差异 (2) 二、结构设计特点 (3) 2.1 重力荷载迅速增大 (3) 2.2 控制建筑物的水平位移成为主要矛盾 (4) 2.2.1 风作用效应加大 (4) 2.2.2 地震作用效应加大 (4) 2.3 P△效应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4) 2.4 竖向构件产生的缩短变形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增大 (5) 2.5 倾覆力矩增大。整体稳定性要求提高 (5) 2.6 防火、防灾的重要性凸现 (5) 2.7 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提高 (6) 2.8 控制风振加速度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 (6) 2.9 围护结构必须进行抗风设计 (6) 三、结构设计方法 (6) 3.1 减轻自重减小地震作用 (7) 3.2 降低风作用水平力 (7) 3.2.1减小迎风面积 (7) 3.2.2 降低风力形心 (7) 3.2.3 选用体型系数较小的建筑平面形状 (7) 3.3 减少振动。耗散输入能量 (7) 3.4加强抗震措施 (7) 3.4.1 选用规则结构使建筑物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 (8) 3.4.2 采用多个权威程序(如SATWE、TAT、SAP2000等)进行计算比较 (8) 3.4.3 进行小模型风洞试验,获取有关风载作用参数 (9) 3.4.4 采用智能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控性 (9) 3.4.5 提高节点连接的可靠度 (9) 3.5超高建筑结构类型中的混合结构设计 (9) 3.5.1 混合结构的结构类型 (9) 3.5.2 型钢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柱钢骨含钢率的控制 (10) 四、高层建筑结构方案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11) 4.1 抗震设防烈度是超高层结构体系选用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11) 4.2 超高层建筑方案,应受到结构方案的制约 (11) 4.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结构类型的选择 (12) 4.3.1 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12) 4.3.2 抗震性能目标的影响 (12) 4.3.3 采用合理的结构类型,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13) 4.3.4 施工的合理性的影响 (14) 五、关于结构的抗侧刚度问题 (15) 六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16) 6.1 天然地基基础 (17) 6.2 桩基础设计 (18)

关于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验收的说明

关于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验收的说明 一、在新的统一验收标准里面,地基与基础验收只是包含桩基与筏板,而地下部分譬如说负一层是包含在主体结构验收里面,所以以后在做验收记录时,不管是用老的表格还是新的表格,都要按照新的要求去做,对于新的工程,现在站里统一要求,要使用新的验收表格。要求基础验收和地下部分要同时验收,验收完才能允许回填,也就是说,这里要做一份地基与基础的验收记录,还有主体结构(例-2层至-1层)验收记录,另外提醒的是,在回填之前,看看节能备案表上,在地下室外墙是否要求做保温材料。 二、对于一栋楼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验收分为几个部分,要首先看监督登记表,如果一栋楼在监督登记表上显示,例如说剪力墙33层,而没有显示地下几层,那就意味着这栋楼的验收报告只需要做主体验收部分,在这里要明确的是,一般此时还会有个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的监督号,此栋楼的基础验收应归集到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这个监督号的基础验收里面,而此时对于这个地下车库来说,应有两部分验收记录,地基与基础验收记录和主体结构验收记录(这里主体结构指的就是正负零零以下的主体结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主楼只有主体部分,那就是说原在节能备案表上设计的,主楼的地下室顶板要做的保温,这时候就归属于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也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也要有节

能分部专项验收记录(地下车库在主楼下面部分的顶板区域)。 三、如果一栋楼显示的,例如说剪力墙33层+地1,则表示此栋楼的验收应包括地基与基础验收和主体验收,还是如上面所说,地基与基础只是指桩基与筏板,负一层则属于主体验收部分。一般此时还会有个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的监督号,则此时对于这个地下车库来说,应有两部分验收记录,地基与基础验收记录和主体结构验收记录(这里主体结构指的就是正负零零以下的主体结构部分)。 四、所有的资料签字都必须是手签,不能用电子签名或者个人印章。 总的来说,在做验收记录表格之前,先仔细审阅监督登记表,根据监督登记表实际办理情况填写,但不管是那种情况,对于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来说,都要有地基与基础验收记录和主体结构验收记录两个分部的验收记录,只是说包含的范围会不同,以及是否要做节能分部验收记录。

基础主体分部工程验收程序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 分部工程验收程序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参加,监督站对验收进行监督。 一、验收条件 1、施工单位已按设计图纸完成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内容; 2、施工单位已组织自验合格,并向监理(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3、监理(建设)单位已组织预验收合格,监理单位已出具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意见; 4、根据工程需要基础(主体结构)可分阶段验收,除尚未到龄期的砂浆、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与结构抽检报告外(但应提供砂浆、混凝土试块的检测委托单,核查试块留置数量就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其她资料应齐全,并经监理审查合格; 5、具备结构抽检条件的楼层,应经检测单位抽检合格并出具检测报告。 二、验收程序 1、建设单位应至少提前3天向监督站提出书面申报(详见表B-2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申报表、表B-23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申报表); 2、施工单位报送施工技术资料,建设单位报送分部工程验收实施方案,经监督站审查合格后,方可组织验收; 3、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验收,监督站对验收进行监督。 三、分部工程验收形成的资料: 1、《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见表B1-10,主体结构

分部工程见表B1-11); 2、《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监督记录表》(表B-14); 3、《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表B-2); 4、《分部工程验收会议签到表》(表D-5)。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未组织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的工程不得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未组织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的工程不得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2、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30日内,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到监督站办理工程结构备案手续。地基与基础分部未办理备案的,不得进行主体结构验收;主体结构分部未办理备案的,不得进行初步验收。办理结构备案时,需提交的资料目录见附表2。 五、参加验收单位及人员 监督单位人员:(项目监督负责人、监督员等不少于2人); 建设单位人员:(项目负责人、现场代表等); 勘察单位人员:(勘察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人员:(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必须参加,建筑、设备专业视情参加); 施工单位人员:(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必须参加); 监理单位人员:(总监及土建、设备专业监理工程师等)。 (以上人员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否则不予验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名词解释 1.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 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10.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 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 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 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 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 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 第一章概论 (一)填空题 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验收d及抽样监测资料包括哪些oc讲课稿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检验及抽样检测资料包括哪些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验收监督要点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监督要点 一、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监督验收的程序和要求 1、地基与基础分部(子分部)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机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将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成册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监理核查符合要求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于验收前三个工作日通知质监站。 3、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收到上报的验收报告应及时组织参建五方对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填写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并签注验收结论和意见。相关责任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附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对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时,必须有以下人员参加: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负责人及项目经理等。 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地基与基础分部验收前,基础墙面上的施工孔洞须按规定镶堵密实,并作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验收不得进行回填土分项工程的施工,对确需分阶段进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时,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质监交底会上向质监人 员提交书面申请,并及时向质监站备案。 2、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应拆除并对其表面清理干净,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处应整改完成。 3、楼层标高控制线应清楚弹出,竖向结构主控轴线应弹出墨线,并做醒目标志。 4、工程技术资料存在的问题均已悉数整改完成。 5、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规定的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的内容已完成,检验、 检测报告(包括环境检测报告)应符合现行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6安装工程中各类管道预埋结束,相应测试工作已完成,其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7、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中,质监站发出整改(停工)通知书要求整改的质量 问题都已整改完成,完成报告书已送质监站归档。 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监督抽查、检查的主要内容 1、对实体质量抽查的一般规定: (1)抽查施工作业面的施工质量,突出对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2)重点检查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其中重点监督地基基础和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 (3)抽查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见证取样送检资料及结构实体检测报告。 (4)抽查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 (5)实体质量检查要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 2、对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外观的观感质量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