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计实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自主设计实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自主设计实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自主设计实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摘要]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强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主设计;化学实验;核心素养;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7201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由自己演示或者让学生模仿操作来完成实验教学,而是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提出疑问、自主设计实验及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继而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概述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一、问题诱导,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热情

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就应该采取合理的?T导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验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以获得具体的答案,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比如,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的实验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Cl2的制备方法,因此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先为学生讲解Cl2的相关知识和氯元素的存在形态,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工业上利用海水中的NaCl生产Cl2的方法,同时为学生演示电解NaCl溶液制备Cl2的简易实验。实验演示完成后,教师可提问:“大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演示已经了解到工业制备Cl2的方法是比较复杂的,那么有没有其他简单易行的制备Cl2的方法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兴趣,于是组成小组进行热烈讨论。有学生想到使用浓盐酸和强氧化剂(如KMnO4、MnO2等)来制备Cl2,这正好与本次的实验探究主题相契合。在实验方法确定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并做好记录。

上述案例主要通过基础知识引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验探究内容,通过问题诱导,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来得出具体的结果,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二、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高中生自身水平有限,因此在自主设计实验时常常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并且很多实验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结论常常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及查阅相关资料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

比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第三课时的“物质检验与含量测定”

时,课本给出了几种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方法以及几种重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用的药剂比较固定,而事实上更换一些其他的药剂或者指示剂也是可以检测出阳离子与阴离子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改进课本中阴阳离子的检验方式和方法。比如Na+、K+离子的检验,课本中给出的检验方法是通过焰色反应进行检验,钠离子的火焰呈现黄色,钾离子的火焰在钴玻片下呈现浅紫色。针对这两种离子的检验,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复制,而是让学生想象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检验出Na+和K+。根据中和反应原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采用滴定的方式来检验(提供反应原理和实验药品),比如可以用

[Sb(OH)6]-

同Na+反应生成白色晶状沉淀来证明Na+的存在,用Na3[Co(NO2)6]同K+反应生成亮黄色沉淀来检验K+的存在。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

上面的实验探究中,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课本中的探究方法进行改进,并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进行实验设计,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水平,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

三、类比交流,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效果

高中化学实验中,一个实验目的并非仅对应一种实验方案,不同学生在同一主题实验探究中设计的实验方案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可采取类比交流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反思实验效果,从而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比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时,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某酸性物质HA为弱电解质。有的学生称量一定量的HA,配置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后,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来证明HA为弱电解质;有的学生将HA溶液与盐酸分别配置成pH=1的两种溶液,然后各取10mL加水稀释,将稀释液加入装有相同锌粒的试管中反应,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来证明HA为弱电解质。

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方案同其他同学进行类比,同时进行交流与反思,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自己的眼界,继而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及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反思能力以及类比推理能力,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罗艳)

【2019初中化学】3-化学实验与探究-考点17-科学探究-定性和定量实验

(18威海)16. (12分)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 定性检验 (1))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测定 (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确定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疗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取样的质量为m1,根据你确定的反应原理,你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沉淀(填化 学式)____的质量(假设你测得的沉淀的质量为m2)。 (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获得数据m1、m2,把方案填在下表中。 (5)数据处理: 请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6)要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通过化学方法将不易测定的物质转化为易测量的 物质。除沉淀法外,还可依据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8温州)29.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盘为m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人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深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 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海螵蛸具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 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下列情况会导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溢出 (18泰安)25、(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 教学设计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 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比如本案例中的5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初级中学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包含的核心素养主要有: 1、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 发展。 2、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如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学科的一些基本思想如守恒的 思想、绿色化学思想;学科基本方法如用归纳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辨 析等)。 3、化学思维素养(包括化学逻辑思维素养,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 方式”,如“从辩证的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化学”以及化学批判性思维 能力等)。 4、化学信息素养(如对工艺流程、合成路线、化学程序等信息的处理等)。 5、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我见

贾维兵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心素养?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014年12月8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具体课程目标不相同,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如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而高中化学有,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因此“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就不能也直接作为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那么,什么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弄清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成尚荣在《回到教学的基本问题上去》(2015)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与把握,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三个重要的基于:(1)基于学科特质。(2)基于学科核心任务。(3)基于学科的实施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初中化学的性质和教育目标,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要确定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科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宏微结合”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的特有语言,所以会认识化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周业虹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 方面要求的综合体。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它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科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论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化学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强调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教学内容, 要整体性认识化学学科的各种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体认识 文章编号: 1005 –6629 ( 2016 )8–0036 –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2014 年 4 月的《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中指出,“从现行课程 标准来看,为培养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公民,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 求和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进一步明确各素养的内涵界定,建立系统化的素养结构体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加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垂直衔接和横向整合,更加注重培养跨学科的、与社会适应相关的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 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 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应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特别是核心素养,将极大的提升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力,并为将来在化学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 1、化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包括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规律的宏观把握,化学反应原理的认识与掌握,无机知识体系、有机知识体系、物质结构知识体系等。 2、化学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如守恒思想、平衡思想等。 3、化学实验能力。包括基本操作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检验或验证某一猜想是否成立的能力等。 4、规范表述某一现象、某一性质的表达能力。 5、利用数学学科构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1、重视新课教学中的“第一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从来都不是简单、从容的,也不能指望做成半生不熟后再回炉。唯有在学生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时,通过形象化的辅助手段、一定难度的思考与辨析,才能让学生对它们的第一印象是对的、清晰的,所以高一高二的新课教学,是高三能否提高学科素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前提。 2、从化学学科特点看,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培养以下几个核心思想,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建设有化学味的课堂的目的: (1)“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无论是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还是有机化学不同类别物质的认识,应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客观世界物质缤彩纷呈,特别是有机物价键、官能团等的差异搭配,不可能让我们把所有物质都认识一遍、学习一遍,掌握了结构相似性与性质相似性的关系、掌握了有机化学学习就是官能团性质的学习,就能让学生初步具备预测物质性质、模拟书写反应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强调结构的分析,如原子结构、周期表的位置,官能团的类别,以及相似性质的相似结构分析等等;复习有机化学,更可以改变教材编排体系,以烷烃—卤代烃—醇类—醛类—羧酸类—酯类的主线去编写导学案。 (2)守恒的核心思想。物理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质量守恒,化学学科中同样存在着守恒,如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元素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的“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具备守恒的思想,能帮助我们更方便的认识和处理化学问题。守恒思想的形成,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来逐步开发,高一新课教学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形成“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同时为高二电化学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奠定基础;高二新课学习电解质溶液时,重点形成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思想,“质子守恒”留待高三复习时视班型考虑是否拓展。平常在习题讲评中,遇到守恒法可用可不用情况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优先考虑守恒法,并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3)把握反应规律的核心思想。化学反应很多,既有普遍的反应通式,也有特殊的反应,学生要准备把握,难度较大。如果走“背化学”的路子,效率低下且不科学。教师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普遍规律和特殊性,认清出现规律的原因和反常的原因。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八字”规律,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电化学中离子放点顺序所体现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性质学习与基团对官能团的影响的规律等等。教学中,不能把学习变为“背书”,贪图教学简单而不去总结规律,总结规律而不去分析原因。 (4)分类与对比的核心思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把书由厚读薄、把要记忆的内容由繁杂变得简单,需要化学教师和学生在分类对比中寻找突破。例如有机化学官能团相似、性质相似的分类记忆,无机化学同族性质相似的记忆,基本概念中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物质分类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对比理解,将极大减轻学生在记忆中的痛感。 3、重视实验,坚信“所做有所得”。化学的有机、无机物质多,性质多,现象描述类的考察多。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基本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依然是题设的得分点。这些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动动手、“开开眼”,再通过记忆辨析,相信效果会比教师说实验、学生看视频要好的多。提升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应试能力,只有从起始年级开始接触实验,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全局思考能力,不能到了高三再去思考如何让学生掌握高一就应该掌握的基本操作。 化学学科还有很多学科思想,比如量变引起质变、平衡等思想。教学中只有着眼于学生长远能力的提升,用“上台阶”式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的进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才能得到加强。 -可编辑修改-

化学实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分析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学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易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及解答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思考、探究时产生的疑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探究的乐趣。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解答探究型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围绕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预习作业: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结论 2.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CH4 C.H2 D.NH3 3.请说出初中阶段所学到的黑色物质有; 红色物质有。 4.小红从饼干拿到了一包干燥剂,看了一下,发现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她把生石灰倒在桌子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白色固体粘到了一起,于是小红猜想,这白色固体中除了有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5.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收集的一瓶无色气体,试猜想该气体是何种气体,

课堂复习: 【例1】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 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 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 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思路点拨】对Na2SO4的猜想,从溶解度和标签上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入手,验证H2SO4或MgSO4溶液不能从相同离子SO42-入手,要从H+和Mg2+入手。 一试身手: 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但这瓶试剂标签已经残缺,无法辨认,只知道可能是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 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钾。 小刚认为可能是硫酸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 (2)你认为该瓶试剂还可能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中考复习专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例1. 现有下列实验仪器:(如下图) (1)写出仪器名称:,; (2)给仪器b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3)用所给仪器组装过滤装置时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4)利用上述仪器制取氧气时 ①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②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判断集气瓶中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1)烧杯酒精灯(2)1/3 (3)玻璃棒 (4)①a、d ②连接b、h,把导管一端浸在水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此装置不漏气③瓶口有气泡冒出 例2. 某大理石粉末样品中可能混有少量锌粉,为了证明与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并确认原样品中是否含有锌粉,有同时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 (1)装置A中药品加入的顺序为(填编号)。(①滴加稀盐酸②放入大理石粉末样品)(2)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所供装置可重复使用,将字母填入下面方框内): A → D → E →→→→ X ↓ E →I →G →→→ (3)证明大理石粉末样品中含有锌粉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X的作用是。 答案:(1)②①(2)H、C、B、I、B、F (3)无水CuSO4由白色变蓝色

(4)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说明与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例3. 某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分别含有以下五种物质:MgSO4、CuSO4、、 FeCl 3、BaCl 2中的三种和两种,且甲、乙两车间各自的废水中均无沉淀物,若将两车间 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生成四种沉淀物,其中三种是氢氧化物。沉淀回收后,排放出含同一种钠盐的稀溶液。试推断: (1)甲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三种物质是。 (2)乙车间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答案:(1)MgSO CuSO FeCl 443 、、 (2)BaCl NaOH 2 、 例4. 某希望中学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室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溶液,也可能是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答案:(1)Na CO Na SO 2324等。 (2)取少量该无色溶液,滴加稀盐酸,若有无色气体生成,则该无色溶液为Na CO 23;若没有气体生成,再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无色溶液为Na SO 24。【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 1. 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蒸发皿⑤烧瓶,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2.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 B. 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C. 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 D. 天平、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 3. 用天平称量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最好放在() A. 天平托盘上 B. 在纸上 C. 小烧杯里 D. 蒸发皿里 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有10毫升的量筒量取6毫升的液体

化学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物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素养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述5个方面立足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上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节选自2017年版课程标准 化学核心素养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 的教学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 【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趋势,本文从教学思想中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教学策略中培养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了一堂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教案,力求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工艺流程;重点知识;关键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也成了网络热搜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体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此,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主题的教学案例,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教学流程如表1: 工艺流程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有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和实验基础等,能力考查侧重于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可见,从高考题的考查角度也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该案例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设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教学思想要全面贯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分别是: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当然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将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全部体现,但教学设计应有所体现。比如本案例中的5种硫酸铜晶体的设计方案中分别用了浓硫酸、氧气和稀硫酸、H2O2和HNO3来氧化Cu制备CuSO4,从理论上考虑,原理都正确,但具体分析个案,都有优劣,即体现了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的维度;又如方案4,通过H2O2催化分解的学生实验,打破了传统认为H2O2是绿色氧化剂,没有不足之处的观念,通过实验事实,使学生建立了更科学的认知意识,体现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及实验探究的维度;再如方案5中,提到用硝酸作氧化剂,通常都认为不可行,首先是硝酸原产物有污染,其次是会引入杂质硝酸铜,但在老师提供的信息和引导下学生科学的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且设计出可吸收NOx,使其转化为HNO3循环利用的工艺流程图,体现了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和今后教学设计的热门主题,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新的着陆点、着力点和生长点,我们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 二、教学设计要全面覆盖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 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的要求有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分清层次,对于《怎样突破化学工艺流程题》这一课题,笔者认为是在理解所学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 培养 ?什么是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确定化学核 心素养? ?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 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 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 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 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 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整合。新修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率先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增加学科核心素养和基于核心素养制定出的质量标准内容。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按照教育部课标修订的要求,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初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为了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杨梓生在《对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2016)一文中,对化学核心素养从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认为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凸

显化学本质特征、反映化学基本问题、揭示化学学科思维、体现课程育人价值等内涵特点。 ?那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呢?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会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一样吗?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初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有相同点,但初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的具体课程目标不相同,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阶段,而初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如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而初中化学有,因此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和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不可能完全相同。例如“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但由于初中化学没有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因此

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关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个案例

关于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个案例 濉溪县海孜中心校王文臣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是指本学科给予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实验与探究”、“绿色应用”、符号表征、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另外由于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放在重要的位置 化学变化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变化守恒”可以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科学的本质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化学家研究化学的方法,也是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所以”实验与探究”是初中化学的又一核心素养之一。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在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认识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常见盐(碳酸钠、碳酸钙、氯化铵、硫酸铜等)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盐的组成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手段】实验、交流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烧杯、滴管、试管、酒精灯、导电装置、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蒸馏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碳酸氢铵、硝酸铵、尿素、磷矿粉、硫酸钾、硝酸钾。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或实验→归纳小结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

化学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 1. 仪器的使用: 了解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含铁夹、铁圈)、集气瓶、水槽、药匙、燃烧匙、坩埚钳、漏斗、长颈漏斗、烧瓶、锥形瓶和蒸发皿等仪器的名称和图形,了解上述仪器的用途和操作简单原理。 2. 基本操作: (1)了解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和原理。 (2)了解固体药品的称量和液体药品的量取操作和原理。 (3)了解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加热操作和原理。 (4)了解仪器连接的操作和原理。 (5)了解洗涤玻璃仪器的操作。 (6)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 (7)了解排水和排气集气的操作,理解排水和排气集气的原理。 (8)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和原理。 (9)知道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3. 气体的制取: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及其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及其原理。 4. 物质的性质: (1)了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装置、操作,理解该实验的原理。 (2)了解碳、磷、硫、铝、铁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操作注意事项。 (3)了解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现象、操作及原理。 (4)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和氧化铁的反应原理、现象、装置、操作及其原理。 (5)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和原理。 (6)了解白磷、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 5. 物质的鉴别: (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盐酸、硫酸、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2)能用pH试纸和酸碱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3)了解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方法。 (4)了解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的实验方法。 6. 混合物的分离: (1)了解石油的分馏、空气的分离的原理。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了解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操作和原理。 (4)掌握过滤和蒸发的装置、操作和原理。 (5)知道粗盐提纯的操作和原理。 7.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应该经历提出问题、查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并得出结论等阶段。 (2)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8. 对现象和原理的分析: (1)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2)能够分析得出实验药品、仪器、装置的选择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 9. 填探究报告和归纳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素养,其也是学生化学关键能力以及品格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知识、态度与情感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仍保存在学生生命当中,并对推动学生生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一种综合素养。化学素养是需要培养的,而高中时期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也比较好,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最好时机。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方式的构建以及实验探究的实现和创新等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应该基于化学本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促使学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具有当代高中学生特色的化学核心素养。[1] 一、培养学生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1.设计可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水平,并对教学的后期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引作用。因此,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就必须不断完善高中化

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通过二氧化硫溶于水这种可逆反应来设计目标,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目的。在化学当中,二氧化硫和水之间可以形成可逆的反应,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可以充分利用该理念,对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予以适当的调整,促使该目标能够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来进行,也能同时向逆反应的方向来进行。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复杂反应。这种目标之间的转变看似只发生了很小的变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花絮思维以及迁移式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及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当前我国高中学校对化学知识的考核,主要通过成绩考核的考核来评断学生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过于重视成绩分数,力图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获取到高分数。虽然这样能在短时间之内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但是,这样实际上是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因此,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就明确指出,应该要将以往以成绩为目标的方式转变为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教授《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如果依照以往以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要在课堂之上将化学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听即可。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应该在课堂上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原则,使用多媒体等创新手段来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氮及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含氮化合物的应用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