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18 .《公输》

文学常识

1.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文言词语

1)夫子何命(吩咐,见教)焉为(表疑问语气)为(替,给)楚造云梯之械

0)将以(凭借)攻宋

1)子(夫子,即先生、老师)墨子闻之

2)起(出发、动身)于(从)鲁

3)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称)者,愿借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杀之

4)公输般不说(通“悦”,高兴)

5)请(相当于“愿”,“请允许我”)献(奉送)十金(先秦二十两为一金)

6)吾义(善良坚持正义)固(坚决)不杀人

7)请说(解释)之

8)不可谓智(聪明)

9)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

10)不可谓忠(忠诚)

11)争而不得(获得,即达到目的)

12)不可谓强(坚强)

13)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知,知道、懂得)

14)公输盘服(佩服、信服)

15)然(既然这样),胡(为什么)不已(停止)乎

16)吾既已(已经)言之王矣

17)胡不见(引见)我于王

18)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19)邻有敝舆(破车。敝,破旧;舆,车厢)

20)邻有短褐(粗布衣服)

21)舍其粱肉(好饭好菜)

22)此为何若(怎样的)人

23)此犹(好像)文轩之与(同,跟)敝舆也

24)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满之

25)无雉(野鸡)兔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者也

26)宋无长(剩余,多余)木

27)臣以(认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8)虽然(虽是这样),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攻

下,夺取)宋

29)子墨子解(卸下)带为(当作)城

30)以牒(木片)为械

31)九(指多次)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32)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

33)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

3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35)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

36)楚王问其故(原因)

37)公输子之意(心意,想法)

3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

39)虽杀臣,不能绝(尽)也

阅读理解

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

2.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

想?

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

想。(“兼爱”、“非攻”)

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

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4.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

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

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

“服”?

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

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

(“义”),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

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

6.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

义固不杀人”。

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

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

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

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无话可说。

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

“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

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

“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

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

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

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

战争发生。

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

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上讲不通;2从国

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

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

比不上宋国。

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

1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

及准备)。

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

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

争。

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

险狡猾。

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

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

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

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

意思?

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

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

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

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

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

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

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

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

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

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19. 《孟子》二章

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文言词语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气候条件)。[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郭]外城。[环]围。[是]这样。[池]护城河。[兵革]兵,兵器。革,甲胄。泛指武器装备。

[坚利]坚,(甲衣)坚固。利,(兵器)锐利。泛指武器精良。

[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这里指弃城而逃。[域]界限,这里是限制。

[固]巩固.[国]国防.[威]威慑.[道]道义,道理。这里指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即施行仁政。[寡]少。[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君子]指得道者。

[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版,筑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士]狱官。[市]集市。

[任]责任,使命。[是]这样。[苦]使……痛苦。[心志]指内心。

[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资财缺乏。这里使动词,使……受贫困(苦)。

[拂(fú)乱]不顺,错乱。拂,违背。乱,扰乱。

[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益]增加。曾,同“增”,增加。益,增加。[能]才能,才干,本领。[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候,迹象。[色]面部气色、表情。[喻]明白,了解。[入]在里面。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ì)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在

外面。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相等,相当。[患]①祸

患,灾难;②忧虑。[生]因……得以生存。[死]因……衰

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

内容?

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4.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说明

了什么?

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

5.“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

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

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6. “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别从什么角度说

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从进攻一方失利说,再从防御一方失利说。这样写使行

文简洁。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

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

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

理)?

守城一方占地利,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

什么不能颠倒?

强调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

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9.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

10.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

助之君。

11.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

①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

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②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

助”。

12.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

行仁政的重要性)

12.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

心,巩固天下。

1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

持和拥护,“战必胜”。

14.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

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

出君主如何治国。

15.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

开阔;明事理,辨是非。

16.《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

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

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

凡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

就不平凡的事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

道理。

2.“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

人”,这是什么顺序?

像上文说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

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

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

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

4.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5.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

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

子。)

6.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练)

7.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所行不顺,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

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10.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1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归纳论点,得出结论。

13.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4.本文重点论述了什么?生于忧患。

15. 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

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要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练自己的意志,有起百折不回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16.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裕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裕,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优裕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即使优裕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

20. << 鱼我所欲也>>

一、基本知识掌握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在人生的道路

上,会面临许多抉择,要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

“舍生取义”。

2.本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体现了孟子

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他雄辩、善辩的才华。主要运用了排

比、比喻、对比、对仗的手法,在论证方法上,举例论证、道

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

二、文言词语积累

[欲]想要、需要。[舍]放弃。[生]生命。[义]大义,

正义。[甚]超过、胜过。

[于]比。[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苟,

苟且。[恶(wù)]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如使]假如,

假使。[由是]用这样(的手段)。由,用。[是故]因此。

[独]仅。[心]指思想认识。[丧]丧失,丢掉。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一种木制的

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轻蔑地、呵斥地,形容没有礼貌地吆喝。[与]给。

[蹴(cù)]用脚践踏。[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屑,认

为值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加]这

里指好处。[奉]侍奉。

[穷乏]穷困。[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乡]通“向”,

从前。[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天良。

三、阅读理解与运用

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

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

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4“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甚于生者”

指“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

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

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

义”之事。

6.作者是怎样从反面申述观点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

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而这为生而无所不为的卑鄙无耻的做

法,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

不能容忍的。

7.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为什么“贤者能勿丧”?“义”是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

无处不有,但面临生死考验时,贤者能固守“义”,而其他人

做不到。

9.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喻论证、道理论

证。

10.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

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路人、乞人不受

“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

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

“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11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

“行道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

用?“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

“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

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12.“万钟”、“一箪食、一豆羹”、“义”三者哪一个更重

要?

“万钟”指位高禄厚,是身外之物;“一箪食物,一豆羹”决

定的是生命,它比“万钟”更重要。但二者与“义”比起来,

“义”最为重要。

13.说明“乡为……今为……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句式的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反问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一些人在穷

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

境中却见利忘义的事实,摆出同一人今昔判若两人的表现,突

出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引人深思,表达了孟子对这种做法的

坚决否定,从反面说明了“万钟”亦不应受之,应以“义”为

重,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气

势和雄辩力量。

14.那些“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可饿死也不愿受辱,现在却为了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孟子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1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而言?有的人为什么会失去“本心”?

“本心”是“我固有之”的“羞恶廉耻”之心,即“义”——“善”的本性。人失去“本心”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即贪恋身外之财,为自己谋取私利。

16.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17.文中“乡为……今为……”作对比,摆出一些人今昔的不同做法,结合实际谈谈孟子所列举的事例的代表性及其意义。

有些人在民族存亡和革命危难之际,能够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而在革命成功、天下太平之际,却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甚至违法乱纪为亲戚朋友谋取私利,这就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们确实丧失了原来的立场和品德。这些现象在今天仍存在于某些领导、干部身上。文章不但对当时的贪官污吏有揭露和批判意义,而且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和反省自己,不要贪图爵禄而做不合礼义的事情。

18.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举例说明。

南宋文天祥被俘,面对元统治者的威逼和利诱,宁死不屈,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并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21.<<曹刿论战>>

一、基础知识掌握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3.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

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

“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二、文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我】指鲁国。【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

人。【谋】谋划。

【间(jiàn)】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

深谋远虑。【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专】个人专有。【对】回答。【惠】恩惠。【牺

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帛(bó)】丝织品。【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信】

实情。【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鼓】击鼓。【败绩】

大败。【驰】驱车(追赶)。

【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逐】追赶,追击。【既】已

经。【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再】第二次。【衰】减弱。【竭】尽,消失【盈】充满。这

里指士气正旺盛【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靡(mǐ)】倒下。

(二)通假字【徧(biàn)】同“遍”遍及,普遍。

(三)一词多义【从】①听从(民弗从也);②跟从(战则请

从)。

(四)成语

【一鼓作气】(成语)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

勇气。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辙乱旗靡】

后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三、阅读理解运用

1.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

2.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3.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远谋。

表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5.“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6.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将战”——轻率;前两次答语——将战争胜利寄托

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目光短浅。战争中:“将鼓”“将

驰”——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后:“问其故”——胜不知

因,平庸。

7.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掌握战机、详察

敌情、后发制人;战后总结经验。

8.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9.曹刿认为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

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追击原因的句子是: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

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在战争上无能;他急于迎

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

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与一般昏君有别。

13.怎样评价曹刿其人?

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

才能。

14.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

李世民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些都说明人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

的。作为封建社会的君主应时刻为人民着想,以人民疾苦为

念,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巩固天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所

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

15.浅谈曹刿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

曹刿强调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

知己知彼、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原则,在现代战争中仍然适

用。取得人民的支持是取胜的先决条件,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才能克敌制胜。这已经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证明。

16.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

水之战。

17.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

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

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林则徐,不畏洋人,

虎门销烟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比不上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妾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译:我确实知道自己比不上徐公美丽。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如今齐国的疆土方圆千里,拥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这进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这耳者,受下赏。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命令刚刚下达,臣子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想要说什么,也没有可进谏的了。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

战胜敌人。

三、文意把握:

1、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

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

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介绍邹忌的身材、相

貌,这是邹忌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2对邹忌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

同,区别为:

妻:回答中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偏爱之情,用的是

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语气。

妾: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仍用反问句,表现出她低

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回答中无“君美甚”三个字,不用反问,只平淡地肯定,

表示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忌不自信”一句既写出了邹忌不偏听偏信的态度,也推动

了情节的发展。

○4邹忌两次“窥镜”的心理分别是A:自得 B:自惭

○5此段表现出邹忌虽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

求是的品质。

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析:○1邹忌怎样成功说服齐王————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

喻,再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把家事、国事进行类

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即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

形象的比喻、类比之中)

○2邹忌的劝说方式(成功说服齐王的原因)————邹忌采取

了委婉劝说的方式,巧妙设喻类比,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

之受到启发,明白事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

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3邹忌的劝说语言在表达上的特点及作用————使用排比

句,营造了一种强烈的气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之

感,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析:○1此部分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

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

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2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

谏的人数,说明了————“令初下,门庭若市”说明进谏

人多,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说明

了齐王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正在不断改进方法;“期年之

后,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进谏,国家

大治。

○3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的局面————人们争相

进谏,各诸侯国皆朝于齐。

○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进谏

的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百姓意义,使齐

国内政修明。

3、由全文看,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

能修明政治,实现大治。

4、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中可受到的启示如:

A:游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能刺激对方,又要不失自

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

则。

B: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C:要正视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应善于思

考,实事求是。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短长》、

《国事》、《事语》,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文章题目

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

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它主要记录了战国时代以战

国游士为代表的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

等。这里保存了大批寓言,如《画蛇添足》、《鹬蚌相

争》、《狐假虎威》之类。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三、语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

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四、通假字 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五、古今异义次: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

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

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

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六、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

词:穿戴

2、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3、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5、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七、一词多义

1、孰:疑问代词,谁。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仔细。如:孰视之。

2、美:美丽,漂亮。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如:吾妻之美我者。

3、于:向:欲有求于我也。在:能谤讥于市朝。到:皆朝于齐。比:皆以美于徐公。

4、朝:早晨:朝服衣冠。朝廷:于是入朝见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朝见:皆朝于齐。

九、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

6、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

7、能谤讥讽于市朝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

8、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

9、皆朝于齐状语后置(皆于齐朝)

十一、理解性默写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向妻、妾、客发出”的“三问”是: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4、妻、妾、客做出的“三答”是: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邹忌为何在徐公比美时不自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6、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手了蒙蔽的?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8、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

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以后,

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

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

“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

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

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

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

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

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

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

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

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

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

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

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

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越来越少。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

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

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

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

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

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

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

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

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

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

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

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

的建议是什么? 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

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建议:开张

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

建议,注意语言委婉。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

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

门可罗雀

23、《愚公移山》

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北山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对着山居

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苦于山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曲折绕远。

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4、杂然相许。——译: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5、且焉置土石?——译:况且把土石投放到哪里呢?

6、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译: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7、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壤,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8、寒署易节,始一反焉。——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9、甚矣,汝之不惠。——译:你太不聪明了!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变通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愁什么挖不平呢?

三、文意把握:

1、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第一段作用:交待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的移山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他自信能移走两座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是关心商量的语气;智叟则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这两个人物都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分别从侧面和反面衬托了愚公精神的伟大。

5、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大勇,有远大抱负(他的移山是要造福他人及子孙后代),有坚强的信心,(他的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智叟:他鼠目寸光,自作聪明。(他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6、课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1对比:A: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更突出愚公的坚定信念和大智

大勇。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表现了愚公

移山的事业得到了众人的拥护)与智叟“笑而止之”对比,更

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2衬托:A:写太行、王屋二山的伟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衬托

了愚公的气魄和移山劳动的艰巨。(侧面烘托愚公的形象,有

力的突出了愚公的毅力和决心)

B: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

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7、人物命名:

愚公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

“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反衬出愚公形象

的高大,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8、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如:是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

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9、神话结尾: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

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

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

别。

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

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

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之一。

四、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

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五、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

做,犯不着

六、词类活用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

停下

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

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

石)

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

来,吾欲辱之(将要)

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

固若金汤(坚固)

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

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

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

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

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

(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

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

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

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

八、重点词语解释(蓝色字)

1、年且九十:将近

2、惩山北之塞:阻塞。

3、面山而居:对

着;向着。

3、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家

5、吾与汝毕

力平险:你

6、(1)杂然相(2)许:(1)纷纷地。(2)赞同。

7、其

妻献疑曰: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扣:敲,凿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

九、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2、帝感其诚(被动句)

3、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

十、朗读节奏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杂然相

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

4、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愚公移山

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从侧面体现愚公移山艰辛的语句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面对智叟嘲笑,愚公是怎样认为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9、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甚矣,汝

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

上。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

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

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

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

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

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

用呢?

答:(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

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

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3)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

(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

怀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的某些手法

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5、分别用成语概括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

答:愚公:远见卓识胸有成竹智

叟:鼠目寸光自作聪明

十四、开放性试题

1、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

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

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答: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

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

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2、《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

魄,说明了克服困难要下定决心的道理,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

代人。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

的看法。

答: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的

破坏后,会导致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祸患。

(答案必须是否定的,凡在保护环境、大自然的前提下,从其

他方面指出危害或指明做法、提建议均可)

3、在你所熟悉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

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名称,不少于两个。

答: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4《诗经》两首

一、基础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

《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

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

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

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

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

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

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

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

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

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

《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史实,相传是春 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全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动作描写),并在对比 中刻画人物。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 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 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3、《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 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对刘禅上的表文。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 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 决心,同时表明了自己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5、《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 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 赞美,以及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惆怅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 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 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忧国之痛以及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 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 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这首曲通过描写潼关险要的地势,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 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二、单元字词汇总 第20课 《曹刿论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 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6)公将鼓之 (7)遂逐齐师 加:虚报。信:实情。 鼓:击鼓进军。 逐:追赶,追击。 作:振作。 (8)一鼓作气 (9)夫大国,难测也 (10)望其旗靡 测:推测,估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语文版初中必背文言文

语文版初中必背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一 第1课诗两首 一、生字清单。 嘶哑(sīyǎ)喉咙(hóu、lóng)汹涌(xiōng、yóng)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中心思想 《我爱这土地》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乡愁》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实物化了,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生字清单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憔悴(qiáo、cuì)蝼蚁(lóu、y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中心思想 这首抒情诗,用虚拟和想像的手法设想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抚摸饱受践踏和蹂躏的祖国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被入侵的痛苦以及热爱祖国并对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四、段背记知识清单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生字清单 干瘪(biě)纤(qiàn)绳簇新(cù)笑涡(wō)绯红(fēi)淤滩(yū)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6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 y≠,所以它的图像 x≠,函数值0 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 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像: (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1/2|k|)。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2|k|。

2020年初中语文课标必背文言文6篇必背0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①《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淡雅宜人,别有一番情致的两句是“, ”。 ③刘禹锡的《陋室铭》开篇以山水起兴,说陋室会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而声名远播,其中 有关“水”的句子是“,”。 ④《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两句是“,”。 ⑤《陋室铭》中以文人雅士交往表现陋室主人学识渊博的句子是“, ”。 ⑥《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

【2017·课标全国Ⅱ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理解默写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真题汇编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020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喉咙(xiōng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憔悴 (qiáo cuì) 蝼蚁(lóu yǐ)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3最新版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二.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0o 30 o 45 o 60 o 90 o

图 1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仰角..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俯角..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可以看出,(1)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2)0≤sin α≤1,0≤cos 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倒数关系:tg α·ctg α=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二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有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2)两锐角的关系:∠A +∠B=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cot , tan , cos , sin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 tan , cos ,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4)面积公式:c ch ab 2 1 21S == ?(h c 为C 边上的高); (5)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2c b a r -+= (6)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c R 2 1 = ◎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基本类型列表如下: sin α 0 2 1 2 2 2 3 1 cos α 1 2 3 22 2 1 0 tan α 0 3 3 1 3 — cot α — 3 1 3 3 0

中考必备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中考必备手册——人教版初中语文每课重要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资料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一、小说 (一)小说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二)、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二、议论文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四)议论文基本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说明顺序: 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知识点归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嘶哑(sī) 绽出(zhàn) 锦幛(zhànɡ) 径自(jìnɡ) 佝偻(ɡōu lóu) 泄漏(xiè) 禀告(bǐnɡ) 斟酒(zhēn) 呓语(yì) 阴霾(mái) 汹涌(xiōnɡ yǒnɡ) 憔悴(qiáo cuì) 舀出(yǎo) 哄笑(hōnɡ) 蒲包(pú) 羞怯(qiè) 芳馨(xīn) 贪婪(lán) 祈祷(qí dǎo) 回溯(sù) 惺忪(xīnɡ sōnɡ) 愧疚(kuì) 灰烬(jìn) 大抵(dǐ) 侍候(shì) 笔墨纸砚(yàn) 朔风(shuò) 休憩(qì) 心魂惊骇(hài) 踝骨(huái) 紊乱(wěn) 袒露(tǎn) 黯然(àn) 打鼾(hān) 阔绰(chuò) 羼水(chàn) 颓唐(tánɡ) 门槛(kǎn) 骄奢(shē) 枭鸟(xiāo) 旋涡(xuán wō) 虬须(qiú) 怜悯(mǐn) 凛然(lǐn) 荫庇(yìn) 2.给多音字注音。 夹袄(jiá) 嚼碎(jiáo) 打折了腿(shé) 行情(hánɡ) 涨到十文(zhǎnɡ) 血淋淋(xiě) 涨红了脸(zhànɡ) 调解(tiáo) 模样(mú)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峥蝾(嵘) 挖崛(掘) 槐梧(魁) 洋隘(溢) 店记(惦) 陷井(阱) 侧隐(恻) 篾视(蔑) 才狼(豺) 宽怒(恕) 溃赠(馈) 轶丽(昳) 4.改正短语中的错别字。 如坐针毯(毡) 提心掉胆(吊) 不屑置辨(辩) 吹毛求刺(疵) 望眼欲串(穿) 变化莫侧(测) 淹淹一息(奄奄) 出人投地(头) 顶礼莫拜(膜) 万恶不郝(赦) 忍峻不禁(俊) 一气呼成(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1)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6)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6) 第二十七章相似 (6) 27.1图形的相似 (6) 27.2相似三角形 (7) 27.3位似 (7)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8) 28.1锐角三角函数 (8) 28.2解直角三角形 (1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2) 29.1 投影 (12) 29.2 三视图 (12)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 -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初中语文名著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名著必考知识点 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考试中都会出现对名著的考核。但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对名著的阅读也就越来越少。为了不丢分,小欣老师整理了初中阶段重点考察的一些名著考点以及专项练习题。 《简爱》 【主要内容】 1.作者概况:夏洛蒂·勃朗特,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2.主题思想: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3.人物性格: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有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渴求更加丰富的人生。 4.精彩章节: ①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②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5.艺术特色: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小说情节诡异,气氛诡异,悬念迭起。小说始终洋溢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题练习】 1.简·爱在做小学教员期间,意外地获得了她的叔叔的遗产。 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跳楼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绘画。

4.《简·爱》一书中罗切斯特和圣约翰曾要与简·爱结婚。 5.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分了。 6.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海伦。 7.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潭波儿小姐。 8.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肺病。 9.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做了家庭教师。 10.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圣约翰所救。 《西游记》 【主要内容】 1.故事梗概:《西游记》生动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胜利到达西天取经的故事。 2.作者概况: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3.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4.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5.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完整)语文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

语文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第一册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二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第1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 喉咙(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瘪biě纤qiàn绳簇cù新 笑涡wō绯fēi红淤yū滩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2)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第三节诗歌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第4课外国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原创权威版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1、共同家园的特点(当今世界的现状或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或当今世界的特点?) ①开放的世界。 ②发展的世界。 ③紧密联系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利与弊) (积极影响)利:①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②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消极影响)弊:使风险与机遇跨国界传递。 *4.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③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5.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我国)怎么做?(怎样做到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①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②(以我为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6.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②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7.世界多极化的意义?(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②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③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8.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该怎么做? ①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 ②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9.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0.考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 ①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②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各类冲突事件不断发生。 1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我们走进校园,开始集体生活。 ②我们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③我们放眼全国,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④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看看人类共同的家园。 12.当今世界还存在哪些非主流现象? ①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仍然存在。 ②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13.商品生产全球化的意义? 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14.商品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在全球化时代,商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生产过程,共同完成商品生产。 15.商品贸易在全球化表现在那些方面?(商品贸易在全球化的意义?) ①生产者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和渠道把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经营活动。

2019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考点

2019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考点 2019初中语必背学常识考点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艺》,作者王家新。出版诗集:《纪念》、《游动悬崖》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本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短两篇》 ①《蝉》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生于香港,有散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②《贝壳》作者: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家。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

一篇散。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这篇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本书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本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著有诗集:《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 这首诗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两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