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想是官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从古代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的本体论问题转变到近代讨论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认识论的问题,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这时期两种理论形态,培根和笛卡尔是这两种理论的鼻祖。培根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必须以感觉经验为根据,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笛卡尔知识来源于理性并主张天赋观念。笛卡尔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他提出了反射论思想,他把动物和人看做一部机器。他以为神经是一种空管,内有细线,一端与感官相连,一端与脑内某些孔道相连。当外界刺激感官时,便拉动细线,从而拉动孔道口的活塞,让脑室内的动物精气沿着神经管流到肌肉,于是肌肉膨胀而发生动作。同时笛卡尔是二元论者,提出身心交感论。

从培根开始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重视感官经验的作用,重在探讨人的心理如何获得知识,但通常忽视心理的主动性和理性思维的作用,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联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感觉主义主要受到笛卡尔关于身体是机器的思想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感觉主义心理学具有典型唯物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理性心理学的特点是,情调主体先天固有的能动性、心理活动的统一性、动力性和矛盾性,强调把人的意识看做是发展的过程,忽视感觉经验在认识中作用,夸大了理性思维额作用,这其中虽包含了辩证因素,但由于受唯心主义的束缚,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经验,往往带有思辨性质。

二、科学基础:

天文学家的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及其后来他们测量绝对人差方程式的成就,直接导致了新的实验心理学的复合实验和反应实验。生理学对对脑机能、神经生理学和感觉生理学的研究,创造了一些富有科学价值的实验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形成了介于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生理心理学,从而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物理学一方面为心理学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另一方面和心理学结合形成心理物理学对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韦伯定律的发现,身体与心理之间、刺激与感觉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用数学公式加以表示,这对于心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数量法则,不久费希纳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心理物理学,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测量,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程也是可以测量的,打破了心理不能被实验和测量的神话。

三、冯特及其构造主义: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1、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对简单心理现象使用实验方法;2、二而对于高级心理过程,无法使用实验方法,使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社会产物(语言、神话和风俗)为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冯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冯特的逻辑前提是,一切科学研究都来自于经验,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在他看来,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为研究对象。不过,它们是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同一经验。冯特认为,经验包括经验的主体和经验的客体两个因素,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是间接经验,它是自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为“直接经验之学”。

2 、心身关系的理论:冯特在心身关系上主张心身平行论。他认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冯特把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视为相互平行、独立存在的心身平行论,冯特的心身平行论在一定意义上把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区分开来,是为了防止了对两者的混同,这样就促进了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自身规律的研究,为心理学的独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冯特从其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出发,确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验内省法?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4、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

①心理元素的分析:冯特认为,冯特认为科学来自于经验,而意识是经验的复合体,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在他看来,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联合,心理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它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元素。感觉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而感情显示人的经验的主观内容,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感觉和感情都具有性质和强度,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肌觉。感觉和感情是相互联系的,简单的情感是伴随着感觉而产生的。冯特提出了感情三度说,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兴奋-沉静。

②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忆象,一种是知觉。除了观念还有感动,是感情的复合体。

③心理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基本规律:?融合: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同化:即两个差异很小的物体处于一种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复合: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这一概念来自赫尔巴特。④相继性联想:记忆的联想,如再认、回忆等。

冯特认为联想的组合是被动的机械的和低级的,只有统觉的组合才是主动的、内在的和高级的。冯特特别强调统觉的主动性与统合性,指出各种心理元素就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二组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新质特点的心理复合体,人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冯特通过对心理复合体

的分析研究,认为心理复合体的形成有三个基本规律或原则。①心理产物原则: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的特性,不是原来的简单总和。②心理关系的原则:每一个别的心理内容,都通过它与其他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它的意义。③心理对比原则:心理内容中一些对立的成分由于对比而加强的趋势。

5、冯特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首先,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学生到那里跟冯特一起学习和工作,成为了培养第一代职业心理学家的最高学府。从这一摇篮里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大发展造就出来的心理学家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世界各个角落。在冯特学生中,德国人136名,美国14名,东欧人13名,英国人10名等,34名成为心理学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们回国后,在各自学校迅速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开展了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创编了心理学杂志,成立各国心理学会,为心理学在各国开拓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冯特的第一个助手卡特尔成为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铁钦纳成了构造心理学派的主要建立者,屈尔佩成了德国符茨堡学派的创建者。

四、詹姆斯及机能主义:

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①进化论提出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心理机能的连续性思想;②使心理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心理学家考虑机体适应环境对于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心理对机体适应环境的作用,开始对心理的作用进行研究;③使心理学研究方法发生改变,使用比较法和心理测量;④进化的两个基点是适应和变异,那么个体差异是进化的结果,也被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导致了心理测量、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1、?詹姆士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意识状态,意识状态时指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以及诸如此类的事件,包括关于他们的原因、条件和直接后果的研究。他反对冯特把心理现象人为地分析为若干元素,反过来又认为心理仅仅是这些元素的集合的做法。?研究方法:①由于詹姆士强调是意识对意识的研究,所以强调内省法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并反对那种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的内省;②实验法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认为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又很讨厌实验法;③比较法:为了弥补内省法的不足(研究内容之间缺乏依存关系),提出了比较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之争在三个方面:①机能主义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而构造主义研究的是心理元素;②机能主义是关于意识基本功用的心理学,而构造主义是关于意识结构的心理学;③机能主义是包括一切心理物理学,即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而构造主义是身心平行的心理学。

3、机能心理学—芝加哥学派安吉尔:把可观察的行为引入到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内,并不反对研究意识,而是把意识作为一种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的

适应,他的心身关系更注重从方法论来区别,而非是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处理,即不考虑谁决定谁,而只考虑决定机体的身体部分和心理部分的关系。安吉尔主张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主张对儿童心理、动物和变态人的心理进行研究并重视应用心理学。卡尔系统讨论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活动的心理物理性质以及从机能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心理学同其他科学的关系。

①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取经验、确定经验、保持经验和评价经验,并利用经验来确定行为,并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适应性行为。②研究方法:内省法,对主观状态的研究;观察法,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实验法等。③心身关系:放弃二元论,认为除了刺激和反应之外还有动机的中介作用。哥伦比亚学派主要从具体的研究出发,扩展了研究的对象如桑代克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对学习的研究,卡特尔关于反应时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心理测验法和实验法为主,还有统计法、等级法和评选法等。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客观化,使得心理学更加科学。哥伦比亚学派主要从具体的研究出发,扩展了研究的对象如桑代克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对学习的研究,卡特尔关于反应时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心理测验法和实验法为主,还有统计法、等级法和评选法等。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客观化,使得心理学更加科学。

五、格式塔学派:

1、哲学基础:①康德的先验论,对理性的批判,认为有一种先验的形式存在心理之中,可以通过直觉的方式来认识,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而人们所知道的知识只是物质的质料,也就说质料来自经验,我们的认识就达到形式与质料的统一;并认为经验是一种整体的现象,不能分析为各种元素,心理会给原始的知觉材料以形式和组织。②现象学虽然承认外来刺激的重要,但更强调心理的主动性,重视心理的机能。现象学的方法是观察者如何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将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基础,格式塔心理学家主张用直观的方法研究直接的经验,这种经验不带有任何前提,既不分析为元素又不进行人为的抽象,是中立经验。他们认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这些经验进行如实的朴素而又丰富的描述。③物理学中的场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试图用场论解释心理现象及其机制问题,强调对心理现象背后特殊过程的探讨,反对经验论和对量的测定的过分倚重。

2、格式塔学派的观点:①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分里面,所以对元素的分析结果不能用来解释整体的性质;格式塔的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不是一切的格式塔都具有以为不变的特性;格式塔为其周围事物的影响;格式塔的意义与形式的意义不相等,格式塔指具体的事物,而形式指的抽象的性质;格式塔不限于知觉研究。

3、格式塔研究的对象:认为心理学是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行为的科学。格式塔心理学家把直接经验、行为和意识都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切经验都是现象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整体。直接经验不与外界刺激相符合,为了对直接经验进行最朴素而又丰富的描写,就不能排除意义、对象和事物。这与冯特强调对个体感觉到的直接经验有所不同,格式塔学派更重视对对象的客观意义的研究。行为也是格式塔学派的主要研究对象,强调对显明行为即整体行为的研究,强调对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4、格式塔研究的方法:包括对知觉和学习的研究,他们反对构造主义排斥意义、事物和对象,认为人为的分析很容易破坏自己的经验,对于行为主义,他们任务用客观方法观察必须加上对直接经验的研究。格式塔强调三点来保证对直接经验进行朴素而丰富的描写,①采用自然观察法;②对经验进行质性研究;③强调经验的整体性,反对元素分析和刺激-反应公式,将整体原则应用到实际的心理研究中。

5、小结:格式塔学派的逻辑起点是一切经验都是现象的经验,是有意义的整体,要求按经验的完整的本来面目来观察和描述纯粹的意识结构的思想,强调对事物的完形的最本质自然的观察,强调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性质,反对艾宾浩斯和构造主义对心理现象的解释,认为这种对一种现象的元素分析,不仅隔离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且破坏了整体关系,所以他们的解释不能完成对现象的真正的解释,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使用自然观察法,反对构造主义实验内省法,认为冯特的方法破坏了完形,破坏了物质的整体性质,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格式塔学派倡导对知觉组织规则的研究,只有认清了事物的组织规则才可以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是由于受到康德先验论的影响,认为事物的完形是先天具有的,后天环境对完形的影响很小,只对当下现象的原因进行解释,既不能推回过去,也不能推向未来,所以格式塔学派对先前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认为是很少的,就像在迁移理论中,强调完形的迁移,而忽视了部分的迁移的效果,忽视了部分的作用也是不可取得。同时由于过于强调完形而忽视了部分的作用。

六、行为主义:

1、逻辑前提: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2、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如果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贯彻实证主义原则,继承机能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把心理学改造成自然科学,那么必须放弃对意识等不可观察经验的研究,放弃内省法,这样不仅符合自然科学对客观科学性的要求,还消除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可以建立人与动物统一的行为公式。

华生认为由机能代替内容,而没有放弃意识则更具有欺骗性,也陷入了平行论的困境,因此华生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

3、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华生以客观的研究方法代替了内省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①关于感觉的理论:将感觉等传统心理学使用的名词改为刺激和反应,虽然提法不同了,但是华生研究的问题还是传统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

②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关于遗传的本能,华生早期承认本能的存在,认为本能行为是一种行为组合,是在适当刺激下产生的先天性反应,而在晚期则认为存在本能构造但不存在本能的机能,机能也必须通过学习获得,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③关于情绪理论:情绪是一种类型反应,区别于本能,情绪是对外部刺激自身的适应,而本能则是对各种对象的适应;华生认为人具有三种基本情绪,即恐惧、愤怒和亲爱,这三种基本情绪并不包含主观意识的理解仅仅是对情境的描述和反应;华生通过实验认为条件化是情绪复杂化和发展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是在三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并且这种条件化的情绪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

④关于思维的理论:华生认为思维是一种感官运动的行为,语言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即思维,它们在本质上是等值的,而且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于思维的创造性,华生认为是由于玩弄词的反应的结果。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得到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即思维的产物。

⑤关于人格的理论:人格是一个在反应方面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资产和现有的、潜在的债务。资产是指一个人当前或将来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债务是指当前环境中不发生作用和阻止其对已改变的环境进行顺应的潜在因素,进而华生提出,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的产物,而人格的判断是根据当前占优势的习惯系统,同时华生认为人格是可以改变的,人格受环境的影响,那么改变环境人格也会发生改变。

七、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1、与构造主义:继承了构造主义的实验研究方法,并对内省法进行改造,创造了口述报告法。

2、与格式塔学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和对心理内部机制的研究,强调信息的编码、储存、加工,这与格式塔学派是一致的。

3、与行为主义:反对行为主义S-R的联结,主张S-O-R,强调对内部机制的研究。

4、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主动寻找信息、接受

信息、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因此研究的重心在于对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方法:继承了实验心理学的传统,吸收了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实验、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包括实验法(反应时实验、眼动实验)、口述报告法、计算机模拟法。

八、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高举着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潜意识的性本能决定论的思想,以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名义登上了历史舞台。1、基本观点:把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识经验能提供比行为更多的信息,人的行为不是刺激反应之间的简单机械的联结,而是受到感情、态度和愿望的决定,但他们所强调的意识经验与冯特所不同,冯特采用实验内省法对直接经验进行分析,而人本主义强调意识的整体性,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强调意识正我的重要性,对正常人进行研究,不同于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对潜意识和病人的研究。2、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方法论问题上采用折中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行为主义的试验方法在研究人类的主观经验有局限性,在他们看来,实证主义的方法应该和现实学及存在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尽可能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实验的和行为的研究;同时采用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马斯洛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世界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用现象学的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的方法来取代元素分析和唯实验主义。在具体方法上,有个案分析法、心理历史法、临床观察法、谈话疗法等。

小结: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方法论上主张折中融合与整体分析,在具体方法上采用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并不排除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既运用实验、测量和统计分析,也采用解释学、启发式的方法;既重视现象学的描述和存在分析,也重视系统的研究;既研究意识层面的各种心理现象,又研究潜意识内容和超个体的神秘现象。

心理学各种理论流派

*心理学派别的基本情况:

*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应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提出的七种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5、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卢相说 19世纪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卢相说一词。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2、定位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3、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是最重要的代表,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卢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美国拉什利通过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脑损伤的面积有很大关系。 4、机能系统说,由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批次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和泛脑网络论是关于脑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模块说是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查尼加提出的。

*从情绪控制角度分析的情绪的理论: *人格的形成: 1、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心理学主要流派介绍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得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得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 里得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得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得,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得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得作用就是平衡得。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得本能与死得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得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得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

神经症得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得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得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得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得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得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得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得被压入潜意识得矛盾冲突。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得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得根源。 3.心理治疗得原理 精神分析得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得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得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得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得根源,对自己得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得欲望、隐藏得动机,或不能解除得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得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得方法 ⑴梦得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得另一技术就

世界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

现代世界主要心理学流派 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简介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是《心灵控制术》,2013年1月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如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及当当网、亚马逊等网上书店有售! 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出了心理二元说、四大意识流、心理的工厂比喻、精神相对论等多项世界首创,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二元心理”,并开创研究“第二心理”之先河,其意义不亚于精神分析开创研究潜意识之先河,因为二者都大大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新领域,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发现第二心理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心理学的学科定性、研究方法,关系到心理黑箱能否打开以及打开的方法(这一点关系到心理学的成熟和腾飞),此外还关系到“人工智能”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因为打开心理黑箱是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模拟人脑高级思维的前提! 反省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反省研究法)、独特的概念体系(心潮、浅层、三式信息等新概念),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心理二元说、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流理论、心潮理论、浅层理论、精神相对论等)和应用体系(心理治疗、天才培养、高级人工智能、打开心理黑箱四大应用领域),所以,反省心理学像西方的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流派一样,是心理学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新流派。反省心理学是世界心理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独创的概念、独创的理论,并且其概念、理论能贯穿应用于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理论体系之一。 反省心理学吸收、继承了中外心理学思想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与发展。例如,继承了西方的“意识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意识流”学说;继承了西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潜意识领域里的“心潮理论”、“浅层理论”、“精神相对论”等整套理论;继承了认知心理学中的“计算机比喻”,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提出了“心理的工厂比喻”,从而使对心理的揭示和描述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继承了西方心理学中的“元记忆”“元认知”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新理论—“心理二元说”等。 反省心理学已成功破解人脑智力之谜、天才之谜、心理疾病之谜和人脑灵感、直觉、想象等高级创造性思维之谜,并找到了有效提高智商的方法、培养天才的方法、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和用计算机模拟灵感、直觉、想象思维的初步方法,因此,反省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心理学,在心理治疗、人才培养、心理调控、情绪管理、人工智能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和天才教育的研究,人脑思维和天才的成因是它最初的研究对象,后把研究对象扩大到普通人、精神病人以及心理治疗、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基础理论等领域,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最终形成为一个独立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派。这一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因为精神分析学派也诞生和成长于大学校园之外,是在弗落伊德对精神病的研究中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二者的不同之处为:反省心理学从研究天才开始,其研究对象逐步扩展到正常人和心理疾病患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因此,反省心理学的理论既适用于

心理学各种理论流派

*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应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提出的七种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5、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卢相说19世纪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卢相说一词。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2、定位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3、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是最重要的代表,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卢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美国拉什利通过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脑损伤的面积有很大关系。 4、机能系统说,由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批次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和泛脑网络论是关于脑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模块说是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查尼加提出的。

1、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2、行为主义流派中,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斯金纳用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他们都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3、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接触倡导者凯利提出了个体建构论。证明人格除了受环境的影响,还受人自身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4、社会认知理论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这种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论。观察学习中的强化是替代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观察学习中的认识因素还包括:当一个人模仿他人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确定一个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评价自己、要求自己。这就是自我规范或自我调节。班杜拉将这种强化称为自我强化。 *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2、精神分析论将心理发展视为心理性欲的发展,或称性的发展。 3、相互作用论: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制约: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 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主要是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 4、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代表人物是格塞尔。他的观点来源于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 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88235

一、精神分析疗法 1.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4.心理治疗的方法 ⑴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⑵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⑶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⑷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⑸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 1.理论基础 其基本理论核心就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就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就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就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与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与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她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就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就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的工作,就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与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就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与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她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的方法 ⑴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她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与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⑵阻抗分析。阻抗就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就是意识的,但根源却就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就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⑶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她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就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她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与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⑷移情,移情就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她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与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就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就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她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⑸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就是向病人解释她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与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就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她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与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与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与处理态度。 二、行为疗法 1.理论基础 ⑴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有关实验性神经症模型的理论,强调条件化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与消退。 ⑵Sk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流派 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 第二学派:意动心理学派 第三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第四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第五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第六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 第七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第八学派:日内瓦学派 第九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第十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西方心理学简史(二) 心理学的真正历史只有短暂的100余年。但由于它又有着一个长久的过去,因此,人们往往倾向把心理学认为既是一个古老的科学,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虽然只有短暂的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百余年的短短历史中,它却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心理科学的这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心理“大学派”的形成发展上;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大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 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 内容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派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内容心理学派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 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 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1856年,冯特到柏林大学跟约翰尼斯·彼得·穆勒和埃米尔·杜波依斯-雷慕学习了一个学期生理学。同年,冯特毕业于海德堡大学医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并取得了该校讲师资格。海德堡任教 1857年,冯特在海德堡大学开设了实验生理学课程。同年,冯特生了一场大病。

简述心理学发展过程的主要流派

简述心理学发展过程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1867~1927)。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2)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3)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现代心理学的第二个派别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一些年轻的心理学家对冯特学派不满意,认为心理学不能研究意识,认为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象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也就是行为。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和斯金纳(1904~)。华生的主要观点:(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著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引论》本书能大致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无论是对精神分析一无所知的读者,还是颇有研究的学者,都可以从此书中获益。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心理学流派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主要心理学流派理论 主要心理学流派理论(一)精神分析 1、传统精分的人格理论与治疗(1)精神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区域,常用冰山形容这个理论,意识是露出海面的 1| 8,前意识是靠近海平面的部分,潜意识是海平面下的 7| 8,心理动力学创立之初是以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矛盾为支柱的(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3)性本能理论: 口唇期(出生)、肛门期(1 岁半后)、性蕾期(3岁)、潜伏期(6 岁)、生殖期(成人)(4)心理冲突: 冲突出现强行压抑冲突变形 2、心理治疗过程: 阻抗、退行、移情与反移情、移情性神经症的修复、修通、终 3、治疗策略和技术: 建立治疗合约、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与反移情的处理、工作联盟、对质、澄清、解析与修通 4、应用于局限:首次提出意识与潜意识的概念,铺定精分的基础,精分开创心理治疗的第一大理论,对后世的心理学和其他学科影响较大。 局限: 治疗时间过长,影响效果,缺乏科学研究实证,属于临床经验的总结,泛性论,强调潜意识的生物性本能。 1 / 7

5、与元认知的联系: 元认知借用精分的潜意识概念,提出新的潜意识观,使干预更加高效,吸收精分的催眠术,改进成放松暗示技术,应用范扩大。 (二)行为疗法 1、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巴普洛夫的基础性工作华生和赫尔等人的先驱性工作沃尔普和艾森克的开创性工作斯金纳的班杜拉等人的发展性工作认知疗法与行为治疗的融合 2、理论基础与假设(1)假设: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关系,重新学习可以治疗问题行为,认知改变也能导致行为的改变。 (2)三个基础理论: 经典性条件理论(巴普洛夫用狗作实验): 基本规律有: 行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析、恐惧性条件作用、对抗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惩罚、消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榜样与示范、观察与模仿、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心理治疗过程: (1)问题行为的评估: 行为评估的含义与价值、问题行为的鉴定、问题行为的分析(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