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平水阔大城浮

山平水阔大城浮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3-07-15 10:04:56

■魏昊星 柳洁

一千多年前,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作《至喜堂记》曰:“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平夷!”通解为“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寓平安昌盛之意。从西汉置夷陵县,宜昌建城已有2400年历史。

20年前,三峡工程开工建设,高峡出平湖,“两江明珠耀荆楚,三峡门城迎天下”成为对宜昌的精彩概括。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在历经葛洲坝和三峡工程两次发展机遇后,宜昌正抢抓中西部开放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第三次发展机遇,拉开“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之幕。

怀揣大城梦,思想先突破

2013年2月6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获批:到2015年,宜昌城区建成200平方公里达到200万人,2030年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人。

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山城,有没有必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城市该如何建?一系列问题摆到了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的案头。

纵观区域发展全局,在长江中上游1000多公里的范围里,只有重庆和武汉两座特大城市,一个特大城市辐射半径约三百公里,汉渝之间,迫切需要一座现代化特大城市来带动;宜昌是“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板块之间也需要一座辐射能力强的城市来衔接。

审视省情,武汉、宜昌、襄阳呈金三角结构,鄂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寄望于宜昌带动。去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研究市情,宜昌生产总值连续十年高增长,去年达到2508亿元,在中部同等城市中居第2位,在沿江同等城市中排名第4位。2012年,宜昌净流入10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59%,已经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期。

与此同时,宜昌老城区面临交通、住房、环境容量的挑战:人口密度最大区域已经达到6万人/平方公里,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疏解老城压力,扩容势在必行。

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有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增长格局,有新型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宜昌想不“长大”都不行。

构筑大城,除了投资,还需要什么?黄楚平认为,需要实干,需要科学的路径,更需要解放思想在改革中突破。

走荆楚、访

中原、学江苏。去年10月,宜昌开展了以“解放思想、激情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为主题的考察。看三省八市,思宜昌自身,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必须用发展、全面和更高的眼光看待成绩,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观念。

思想上形成了共识,现代化特大城市又该如何建呢?今年3月,黄楚平又率宜昌特大城市建设代表团,奔赴深港粤,边学习考察,边推介宜昌。

代表团刚抵达香港,就急切地到香港展城馆,聆听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成长史和规划建设思路。他们还亲身体验地铁站、购物、饮食及娱乐设施的协调搭配,感受闹市中的便捷,一景、一楼、一路,代表团都看得仔细。

“香港连接综合体的廊桥是重要的公共交通,宜昌新区要借鉴这些经验做好整体交通规划。香港城市管理精细,坡度有标注,宠物大小便都设置了专用区域,宜昌要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在大巴上,大家讨论热烈,为丰富宜昌城市建设思路献计献策。

香港、深圳规划中的先进理念、城市发展中的国际视野,是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新宜昌的法宝。在深圳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的前海新区,富有滨水个性,注重产城融合,突出紧凑集约,体现高效便捷,彰显生态智慧的规划让大家受益匪浅。

在香港推介宜昌,8分钟的短片,令粤港企业家震撼。香港亚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俊明说:“它展示的不仅是宜昌的大城梦,也是企业家的发展梦。”

“选择宜昌,就是选择发展;投资宜昌,就是投资未来。”3月27日,华润集团、中国光大国际、万科集团、碧桂园控股等10家企业集团与宜昌达成协议,共投资1050亿元,共同推进宜昌新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物流、医疗产品、服饰加工等项目建设。

碧桂园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表示:至少投资100亿元,在宜昌新区和宜昌的每个县市区,各建一个碧桂园。

以特大城市的志向、特大城市的担当、特大城市的作为,宜昌力图实现“惊险一跳”。

山水“组团”描绘大城美景

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都无法绕开“面积哪里来、人口何处增”的现实选择。

宜昌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刘晓华给出的答案是:“旅游向西、产业向东、城市聚中,沿江组团布局”。未来的宜昌摒弃了机械划分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的传统模式,由分布在长江两岸220平方公里、相对独立的13个组团组成。这些组团既因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相对独立,又因承担着不

同的城市功能而紧密相连。

“在城市规划上选择了在沿江两岸构架组团的城市结构,既符合宜昌的城市拓展实际,又避免简单‘摊大饼’。”刘晓华指着规划图一个个组团间绿色的部分解释说,串起这些组团的都是山体、水体和生态廊道,山水特色尽显。

西陵、伍家岗、点军、夷陵组团——是城市景观风光的主要区域,重点突出自然山水的景观保护。

坝区组团——处于高山环抱之中,坝上为高峡平湖,坝下为西陵峡江风光。

亭、白洋组团——是以工业为主的区域,注重生态防护,保护区域内大的山脉和水系。

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组团——以工业景观为主,注重绿化防护。

红花套、高坝洲组团——保护现有的田园风光,适当改造高坝洲湿地,注重工业园区与居民点的绿化防护。

“未来‘大城’,是有着一江两岸、山环水绕的城市风景,是区域功能清晰、产业布局合理的后现代之城。”刘晓华满怀憧憬。

新区怎么建?6月24日,点军区区长胡志莉给记者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城在山中。”

点军区一直被视为宜昌的“城市后花园”,这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没想好怎么建,就不要动。”在城市建设快与慢的节奏把握上,胡志莉这样理解,“一旦时机成熟,就要高起点、大手笔地建设。”

“点军有130平方公里纳入了宜昌新区,其中85平方公里都是山水和生态景观,只有45平方公里用于开发和居住。”指着区政府办公楼后面的河岸滩地,胡志莉告诉记者,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变成一个湿地公园,“我们现在所在的办公楼也会马上拆除建一条跨江索道,成为兼具交通和旅游的城市景观。”

去年,宜昌悬奖300万元全球征集点军生态主城区设计方案,全球顶尖规划设计机构提交了120多个方案。最终,武汉规划研究院与荷兰阿卡迪斯设计公司(联合体)的方案胜出。根据规划,点军建设定位为宜昌滨江生态主城区、长江经济带上的绿色增长极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13条溪流在7座山体间蜿蜒,点军如何做好山水文章,避免千城一面?胡志莉举了一个小例子,有座山下规划修一条路,为了不开挖山体,这条路的双向车道竟不在一个平面上,“其实这样更有个性。”

一个个看似细微的创意,点军区正一笔一画描绘出一座江南城市风景;而夷陵区则正通过发展大道和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东拓北联”连接主城区。

夷陵区委书记刘洪

福介绍说:“夷陵城东发展新区,面积13平方公里,以生态宜居、商业、金融办公为主;而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则将成为产业转型、品牌企业聚集和城市功能的桥头堡。”

6月26日,记者沿发展大道前行,这里已成为了城区的一部分,居民小区、商务大楼一片接一片。但仔细感受,这里与城区又有所不同,自然山体、大厦间的园林空间,勾勒出一幅“山在城中”的优美画卷。

夷陵城东发展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主任饶日菊目睹了发展新区从一个小山村,变成如今的美丽都市。顺着发展大道,饶日菊一一介绍着今昔对比:“以前,这条路还是一条土路,周边全是橘树和山包。现在这里是商务会议中心、商务休憩广场和企业商务总部大楼。”

6月走马宜昌,总投资167亿元的5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宜昌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新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大剧院、美术馆、音乐厅宏图待起;求雨台公园、磨基山公园、城东公园、城东大道景观改造、城区山体绿化等项目正加速推进。宜昌大城崛起气势如虹。

产城共融激发内生动力

1988年,一片荒凉的东山成为宜昌城区首个开发区。如今,东山变身闹市,居住人口增加了十倍;人福药业、黑旋风锯业、柏斯琴行、河南双汇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上千商户入驻金东山大市场,年提供税收由6000多万元增加到14亿多元。

东山发展之路,让宜昌人明白:只有产业与城市,互为依托,相互作用,才能产城共融共兴。

“一座城市缺乏产业支柱、缺乏产业支撑,就像一座楼房没有地基、没有顶梁,城市建设就没有持续动力,人口聚集就没有就业岗位,市场培育就没有配置空间。”宜昌市市长马旭明对产城一体、产城共荣的阐述形象而深刻。

马旭明介绍说,宜昌大城梦与产业梦同生同长:到2016年将形成化工、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6个千亿产业,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生产基地、汽车船舶及配套设备生产基地、电线电缆生产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剑指六大千亿产业,宜昌布局“沿江万亿经济走廊”。宜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美仁告诉记者,依托“黄金水道”,宜昌引导产业、项目、生产要素向沿江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东山、亭等“一区六园”格局,将按照产城共育原则,先规划后建设、先生态后生产、先地下后地上、先配套

后招商,引导园区和产业科学规划布局。

在中兴宜昌分公司生产车间,宜昌生产的第一台轿车——中兴“都市方舟轿车”正式下线。按照宜昌、广汽集团、中兴集团三方签订的协议,广汽将联手中兴,投资100亿元研发新产品,形成年产30万台整车,实现300亿元产值,带动1800亿元的产业。

2012年,宜昌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6个,投资总额205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亿元,同比增长39%。杨美仁介绍说,宜昌引进重点项目既求“大”,更重“质”,近几年因高消耗、高污染等环保问题被宜昌拒之门外的项目总额就超过了100亿元。

一方面,宜昌通过引进优质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使之迈向产业高端、市场终端。

磷化工是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低水平开采加工使其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祸首”。市里出台“限量开采,矿企对接,定额供矿”的狠招,倒逼企业向产业高端进军。

6月26日,记者在宜化集团生产中控室看到,该公司建成的世界首条胶磷矿双反浮选中试装置,将20%品位的磷矿选到32%,攻克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的世界性难题。通过运用自主开发的60余项专利技术,宜化向煤、磷、盐三大化工领域纵深挺进,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5亿元增长到去年的700多亿元。

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循环经济成为推进传统产业多元发展、变废为宝的“利器”。记者在兴发集团看到,公司生产20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长长的循环链,将磷矿资源榨干吃尽,使精细磷化工生产由工业级、医药级向食品级、电子级迈进。

宜昌还瞄准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新,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促进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该市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日前,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960亿元,同比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64亿元,同比增长29%。

如今,宜昌市的中国驰名商标达到了19件,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7个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5个居亚洲第一,10个居全国第一。

今年一季度,宜昌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6%,居全省第一;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2%,降幅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升一降之间,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步履稳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