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模块采样校正技术2016-1-22要点

ADC模块采样校正技术2016-1-22要点
ADC模块采样校正技术2016-1-22要点

ADC模块采样校正技术

1. F2812的ADC模块

TMS320F2812内部集成了ADC转换模块,该模块具有如下的功能:

1.12位ADC核,内置了双采样-保持器(S/H);

2.顺序采样模式或者同步采样模式;

3.模拟输入:0V~3V;

4.快速转换时间运行在25MHz,ADC时钟,或12.5MSPS;

5.16通道,多路选择输入;

6.自动序列化,在单一时间段内最大能提供16个自动A/D转换,每个转换可编程对16个输入通道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选择。

7.序列发生器可按2个独立的8状态序列发生器或1个16状态序列发生器。

2. ADC模块误差

2.1 误差定义

常用的A/D转换器主要存在:失调误差、增益误差和线性误差。这里主要讨论失调误差和增益误差。理想情况下,ADC模块转换方程为y=x×mi,式中x=输入计数值=输入电压×4095/3;y=输出计数值。在实际中,A/D转换模块的各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里定义具有增益误差和失调误差的ADC模块的转换方程为y=x×ma±b,式中ma为实际增益,b为失调误差。通过对F2812的ADC 信号采集进行多次测量后,发现ADC增益误差一般在5%以内,即0.95

图1理想ADC转换与实际ADC转换

2.2 影响分析

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中,对象数据的采集一般包含两种基本物理量:模拟量和数字量。对于数字量计算机可以直接读取,而对于模拟量只有通过转换成数字量才能被计算机所接受,因此要实现对模拟量准确的采集及处理,模数转换的精度和准确率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由于F2812的ADC具有一定增益误差的偏移误差,所以很容易造成系统的误操作。下面分析两种误差对线性电压输入及A/D

转换结果的影响。

F2812用户手册提供的ADC模块输入模拟电压为0~3 V,而实际使用中由于存在增益误差和偏移误差,其线性输入被减小。

下面以y=x×1.05+80为例介绍各项值的计算。当输入为0时,输出为80,由于ADC的最大输出值为4095,则由式y=x×1.05+80求得输入最大电压值为2.8013。因此,交流输入电压范围为1.4007±1.4007,此时有效位数

N=ln4015/ln2=11.971,mV/计数位=2.8013/4015=0 6977,其余项计算同上。表1中的最后一行显示了ADC操作的安全参数,其有效位数减少为11.865位,mV/计数位从0.7326增加为0.7345,这将会使转换结果减少0.2%。

在实际应用中,所采集的信号经常为双极型信号,因此信号在送至ADC之前需要添加转换电路,将双极型信号转化为单极型信号。典型的转换电路如图2所示。对于ADC模块,考虑到增益误差和失调误差对输入范围的影响,转换电路需要调整为如图3所示的电路。在图3中,输入增益误差的参考范围已经改变。

图2理想情况下的电压转换电路

图3校正后的电压转换电路

对于双极性输入,其0 V输入的增益误差对应单极性输入的1.4315V的增益误差,因此,原有ADC的增益误差和失调误差被增大了。例如,如果ADC 的增益误差为5%,失调误差为2%,则其双极性的增益误差计算如下:双极性输入x′= 0.0000 V,单极性的ADC输入电压x = 1.4315 V,其理想的转换值为ye=1.4315×4095/3=1954,而由ya=1954×1.05+80计算得实际转换值,则双极性增益误差为ya-ye=2132-1954=178(9.1%误差)。通过计算可以看出,ADC的

误差大大增加,因此要使用ADC进行数据采集,就必须对ADC进行校正,提高其转换精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F2812的ADC转换精度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增益误差和失调误差,因此要提高转换精度就必须对两种误差进行补偿。

3.ADC校正措施

3.1.硬件角度

(1)硬件滤波,滤除干扰信号;

(2)电路板布线时需要注意不要让ADCINxx引脚运行在靠近数字信号通路的地方,这样能使耦合到ADC输入端的数字信号开关噪声大大降低;

(3)采用适当的隔离技术,将ADC模块电源引脚和数字电源隔离;(4)如果采样电路部分是经过多路开关切换的,可以在多路开关输出上接下拉电阻到地;

(5)采样通道上的电容效应也可能会导致AD采样误差,因为采样通道上的等效电容可能还在保持有上一个采样数据的数值的时候,就对当前数据进行采样,会造成当前数据不准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每次转化完成后现将输入切换到参考地,然后在对信号进行下一次采样。

2.软件角度

(1)多次采样取平均值算法,最为简单;

(2)数字滤波算法,例如采用中值滤波法,具体方法为:连续采样

20个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之后,去掉最小的5个和最大的5个,然后取中间10个采样数据的平均值。

(3)软件校正算法。F2812的ADC转换精度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增益误差(Gain Error)和偏置误差(Offset Error),要提高转换精度就必须对两种误差进行补偿,下面将具体介绍这种实用的补偿方法。

理想的12位ADC应该是没有增益误差和偏置误差的,因此其转换的计算公式为:

Y=x*mi

其中,x=input count=inputvoltage*4095/3.0V

Y=output count

Mi=ideal gain=1

但是,实际上F2812的AD是存在增益误差和偏置误差的,其转换的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Y=x*ma+mb

其中,ma=actual gain

B=actualoffset

(与输入为0时相关)

实际的和理想的转换计算曲线如图2所示:

在校正的时候,首先选用ADC的任意两个通道(例如A1,A2)作为参考输入通道,并分别输入已知的直流参考电压,通过读取相应的结果寄存器获取转换值,利用两组输出值便可求得ADC模块得校正增益和校正偏置,然后利用这两个值对其他通道转换数据进行补偿。首先,计算两个通道得参考电压转换后得理想结果。在讲述算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如下:

y = x * ma + b

ma = (yH – yL)/(xH – xL)

b = yL – xL*ma

CalGain = (xH – xL)/(yH – yL)

CalOffset = yL * CalGain – xL

x = y * CalGain – CalOffset

给A1通道加2.5V,给A2通道加0.5V。

A1input=VHigh=2.5V,则2.5*4095/3.0=3413(理想值)

A2input=VLow=0.5V,则0.5*4095/3.0=683(理想值)

校正C语言的算法如下:

#defineHIGH_IDEAL_COUNT 3413//理想高值

#defineLOW_IDEAL_COUNT 683//理想低值

#define SAMPLES20//采样次数

//定义所需的各个变量

Uint16Avg_HighActualCount;

Uint16Avg_LowActualCount;

Uint16Sum_HighActualCount;

Uint16Sum_LowActualCount;

Uint16 CalGain;

Uint16CalOffset;

Uint16HighActualCount[SAMPLES];

Uint16LowActualCount[SAMPLES];

//变量初始化

Voidinitvar (void)

{

Avg_HighActualCount=0;

Avg_LowActualCount=0;

Sum_HighActualCount=0;

Sum_LowActualCount=0;

CalGain=0;

CalOffset=0;

Uint16 I;

For(i=0;i

{

HighActualCount[I]=0;

LowActualCount=0;

}

}

//计算增益和偏置的函数

Voidcalerror (void)

{

Static Unit16 i;//采样计数

Uint16k;

HighActualCount=AdcRegs.AdcResult1>>4;//读采样数据

LowActualCount=AdcRegs.AdcResult2>>4;

If(i>=SAMPLES)//采样满规定次数

{

i=0;

for(k=0;k

{

Sum_HighActualCount+= HighActualCount;

Sum_LowActualCount+=LowActualCount;

}

Ave_HighActualCount= Sum_HighActualCount/SAMPLES;//多次采样取平均值Ave_LowActualCount= Sum_LowActualCount/SAMPLES;

CalGain = (HIGH_IDEAL_COUNT - LOW_IDEAL_COUNT)//计算增益系数 / (Avg_HighActualCount - Avg_LowActualCount);

CalOffset =Avg_LowActualCount*CalGain - LOW_IDEAL_COUNT; //计算偏置 } I++; }

//在ADC_ISR 中,对各个通道进行校正: Interrupt

Adc_Isr (void) { 。。。。。。。。。。

newResult n= AdcRegs.ADCRESULTn*CalGain - CalOffset; 。。。。。。。。。。 }

4. 实际的ADC 基准电路图设计

假设实际增益为ma,实际偏移量为b ,则模拟量输入与数字量输出Y 之间的关系为:

b X m Y a +?=

在这个式子里,很明显,ma 和b 是个未知量。假如我们知道了ma 和b ,那么通过采样结果显示的数据Y ,我们就能够知道实际输入的电压X 。也就是说关键是如何来求出ma 和b 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对于二元一次方程,如果下面两条方程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话,其中(X1,Y1)和(X2,Y2)已知的话,ma 和b 就可以得到了

???+?=+?=b X m Y b X m Y a a 22

11 我们可以通过两路精准电源,提供给ADC 的任意两个输入通道,例如

ADCINA7和ADCINB7,精准电源的输 电压是很容易确定的,也就是X1和X2,我们可以通过读取ADCINA7和ADCINB7的转换结果来获得Y1和Y2,这样,我们根据式5,就可以得到转换过程中的实际增益ma 和实际的偏移量b 了,如式6所示:

??????

?

--=--=121

2211212X X X Y X Y m X X Y Y m a a

这样,只要知道数字量转换结果Y ,我们就可以得到实际的输入量X 了。

a m

b Y X -=

此方法需要我们在设计硬件AD 采样电路时设计两路精准电源,其原理就是将这两路精准电源提供给AD 的任意两个通道,通过采集已知的信号来求出2812的AD 采样过程中本身存在的增益系数和偏移量,再利用这两个系数去校正其他AD 采样通道。试验表明,经过校正后的AD 采样精度基本可以到达千分之一,这对于在实际应用中足够了。硬件校准时芯片的选择和基本思路如下:先选择一电压基准,一般实际考虑成本我们选择的时候TL431,如下图所示:

2

2

12R R R V V in out +?

=如果Vout=3V ,Vin=5V,那么可以根据R1和R2的比值计算出电阻值(电阻一般取K 级的)。电压基准已经出来,如果我们要用两路已知的基准信号其校正其他14路AD 采样,我们一般是将这个3V 信号经过运放生成两路子电压,进行采样。假设我们需要进入AD 采样的两路电压分别是0.5V 和2.5V 那么我们先要在一路基准的情况下,生成两路,这是我们可以选择运放, TL084,LM324这些是首选,一路子信号生成电路如下:

已知输入是3V 信号,输出分别是0.5V 和2.5V ,根据最基本的模拟电路知识,就能求出相对应的各个电阻的值。我们在这里用ADINA7和ADINB7两采样端

口进行校准。

AD校正算法:

t1=0;//每次采样校准之后将t1清零,确保每次转换的正确性RefHighActualCount=0;//将实际采样2.5v寄存器清零。RefLowActualCount=0;//将实际采样0.5v寄存器清零。RefHighActualCount=AdcRegs.RESULT4>>4;//2.5v实际采样值放寄存器4中。

RefLowActualCount=AdcRegs.RESULT3>>4;//0.5v实际采样值放寄存器3中。

If(SampleCount>SAMPLES)

{SampleCount=SAMPLES;}

Avg_RefHighActualCount=(Avg_RefHighActualCount*SampleCount+Ref HighActualCount)/(SampleCount+1);//2.5V采样软件滤波。

Avg_RefLowActualCount=(Avg_RefLowActualCount*SampleCount+RefL owActualCount)/(SampleCount+1); //0.5V采样软件滤波。

T2=2730.0;

//t2=RefHighActualCount-RefLowActualCount=3413-683=2730.0

//实际2.5与0.5v采样值放寄存器后的差值。

t1= Avg_RefHighActualCount - Avg_RefLowActualCount;

CalGain=t2/t1;//增益误差系数。

CalOffset=RefLowActualCount/CalGain-REF_LOW_IDEAL_COUNT;

//失调误差系数。

//滤波次数。

SampleCount++;

通过计算出的CalGain和CalOffset,我们就能得到校正后其他通道的输入电压了。在AD软件校正方面,我们还可以加入滤波算法,这种方法一般在采样直流信号中,考虑到成本时用到,一般是把采样值取N个点存储在数组a[ ] 中,在作处理时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取N个点的均值,或者将N个采样点的值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之后,取中间的N/2个值进行求和取平均值。为了使得AD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精度,在我们PCB布线时就需要注意,下面这段话引自于TI 的手册,以供大家参考:“对ADCINxx引脚最主要的限制是不要运行在靠近数字通路的地方,这会使耦合到ADC输入端的数字信号线上的开关噪声减到最小。此外,可以采用适当的隔离技术,将ADC模块电源引脚和数字电源隔离。”

5. 实际的ADC采样电路图

我们在项目实际研发过程中采用的AD采样的硬件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1为电流信号检测与调理电路,电压信号的检测与调理电路与此相类似。从电流传感器输出的信号CT1首先经过了由R1、C1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干扰信号,然后通过U1构成的电压跟随器,实现了电路前后两级的隔离。由于2812的I/O口输入电平必须低于3.3V,因此在芯片引脚的输入前端加了一个稳压管Z1,使AD口输入的电压幅值不超过3V。

6. 232

7. 2323

8. 232

9. 2323

10. 232

11. 32

12. sgfdg

13. 实例一:

2.1.1 AD采样

F2812的ADC模块是一个12位的模/数转换器。对于16路的AD输入单元,本实验平台为其中的8路AD输入通道确定了功能,配置了相关的单元电路,包括:两路温度信号采集、交流信号采集、温度给定、鼓风机调速给定、力应变片电桥输出信号采集、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采集以及流量计输出信号采集。

如图 2.1所示:温度给定和鼓风机调速给定是对电位器上直流电压的采样(图a),比较简单不作过多介绍;力应变片电桥输出信号采集、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采集(图c)以及流量计输出信号采集(图b)是接口部分,分别与传感器动态试验部分(第四章)和流量仪表部分(第三章)连接。这里着重介绍温度信号采集和交流信号采集。

图2. 1 AD2~AD6的接口电路

2.1.1.1 温度信号采集

两路温度信号分别通过F2812的AD0 、AD1通道来采集。由于两个通道完全一样,这里只介绍一路温度信号(AD0)的采集。

(1)硬件原理

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NS 公司生产的LM35[5],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它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线性成比例,且无需外部校准或微调,可以提供±1/4℃的常用的室温精度。LM35的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的线形关系可用下面公式(2.1)表示,0℃时输出为0 V ,每升高1℃,输出电压增加10 mV 。

()T T V O U T ?=10 (2. 1)

式中,输出电压OUT V 单位为mV ,温度T 单位为℃。

其电源供应模式有单电源与正负双电源两种。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测量,单电源模式在25℃下电流约为50 mA ,非常省电。本系统采用的是单电源模式,可测温度范围0~150℃。

温度传感器电路将测量到的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到信号放大电路,与温度值对应的电压信号经放大后输出至A/D转换电路。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量后DSP根据显示需要对数字量进行处理,再送数码管进行显示。关于数码管显示部分的设计在后面“2.2 输出单元”中介绍。

由于温度传感器LM35输出的电压范围为0~1.5V,虽然该电压范围在A/D转换器的输入允许电压范围内,但该电压信号较弱,如果不进行放大直接进行A/D转换则会导致转换成的数字量太小、精度低。系统中选用低漂移放大器OPA2335对LM35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幅度放大,电压放大倍数为2倍,电路图如图2.2所示。

图2. 2 温度测量硬件原理图

(2)软件设计

通过定时器在中断中实现AD采样。采用多次采样求平均值的方法使得最后计算出的温度值更准确。主程序实现DSP、ADC、定时器的初始化,并在数码管上显示温度值。软件流程图如图2.3所示。

图2. 3 温度测量单元软件流程图

(3)实验结果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ADC的转换结果误差较大,如果直接将此转换结果用于控制回路,必然会降低控制精度,最大的转换误差可以达到10%。为减小误差,除了采用上面所述的多次采样取平均值算法,还采用了软件校正算法。通过多次计算、对比,对F2812的ADC存在的偏置误差(Offset Error)作了补偿。

多次测试表明该测温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响应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

2.1.1.2 交流信号采集

(1)硬件原理

由于F2812自带的AD转换器是单极性的,即输入电压只能为0~3.3V。因此对于采样交流信号,首先需要将该电压值的中点(0电平点)提升至AD输入量程的中点,然后再进行AD采样[6]。将3.3V电压经R231、R38分压得到1.6V中点电压。双二极管BAT54S保证输入AD7通道的电压在0~3.3V之间。硬件原理图如图2.4所示。

R23210K

D13

BAT54S

V

图2. 4 交流采样电路硬件原理图

(2)软件设计

AD 采样在中断中实现,由定时器1来软件触发中断,定时器周期设为0.1ms 。每0.1ms 采样一次,在AD 中断服务程序中,把采样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去。软件流程如图2.5所示。

图2. 5 交流采样电路软件流程图

(3)实验结果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幅度小于3V ,频率为1000Hz 的正弦波作为AD7的输入。运行程序,利用DSP 的开发软件CCS 自带的图形绘制功能可得到A/D 的采样结果如图2. 6所示。

图2. 6 图形窗口中显示的A/D采样结果14. sf

环境空气和废气 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布点与烟尘烟气采样监测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T5468-1991、GB/T16157-1996) 一、点检烟气分析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道气分析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水收集器及采样探针中是否有冷凝水; 2.5粉尘过滤器是否清洁; 2.6仪器充电电池的电量是否充足; 2.7整个抽气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二、点检烟尘采样仪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前烟尘采样仪的点检工作。 2、点检项目与基准: 2.1电源能否接通; 2.2面板按键接触是否良好; 2.3抽气泵是否正常; 2.4皮托管及采样嘴是否完好; 2.5干燥器中硅胶是否失效;

2.6洗气瓶中双氧水是否混浊; 2.7打印机是否正常; 2.8整个采样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3、点检记录: 点检的时间、内容与结果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 4、问题与纠正: 点检人员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采样负责人报告。 三、样品交接(滤筒、样品瓶)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现场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与实验室内分析人员的样品交接。 2、操作步骤: 2.1 采样人员在现场监测结束回到实验室后应立即与样品分析人员进行样品交接。 2.2 在样品交接后,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应共同、完整、正确地填写样品交接单上各栏内容。 2.3 采样人员与分析人员必须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 3、注意事项: 样品交接单应随测试报告归档。 四、样品分析(滤筒、重量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前后滤筒的称重。 2、一般事项: 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的有关规定。 3、器具与材料: 3.1器具 (1)分析天平精度0.1mg (2)烘箱0-300℃

抽样技术期末试卷

抽样技术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资料 C .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 与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比较,样本设计效果系数Deff >1表明( ) A.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 B.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高 C.所考虑的抽样设计与简单随机抽样效率相同 D.以上皆对 4.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 A.无偏性、充分性和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C. 无误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D. 无误差

性、无偏性和有效性 4.某乡欲估计今年的小麦总产量进行调查,已知去年的总产量为12820吨,全县共123个村,抽取13个村调查今年的产量,得到63.118=y 吨,这些村去年的产量平均为21.104=x 吨。试采用比率估计方法估计今年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 A.12820.63 B.14593.96 C.12817.83 D.14591.49 6.抽样标准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 .样本容量 B .抽样方式、方法 C .概率保证程度 D .估计量 7.当β为某一特定常数时,比率估计量可看成是比率估计量的特例,此时该常数值为( ) A.1 B.0 C.x y D.x 8.抽样标准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 A.θ θ )?(SE = ? B. )?(θ tSE =? C. θ θ )?(tSE = ? D. t SE )?(θ = ? 9.应用比率估计量能使估计精度有较大改进的前提条件是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大致成

抽样技术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1、 分层抽样的特点是() A 、层内差异小,层间差异大 B 、层间差异小,层内差异大 C 、层间差异小 D 、层内差异大 2、下面的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 、∑=1h f B 、∑=n n h C 、∑=1h W D 、∑=1h N 3、各省电脑体育彩票中奖号码的产生属于() A 、随意抽样 B 、判断抽样 C 、随机抽样 D 、定额抽样 4、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指标 C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5、最优分配(opt V )、比例分配(prop V )的分层随机抽样与相同样本量的简单随 机抽样(srs V )的精度之间的关系式为() A 、srs prop opt V V V ≤≤ B 、srs opt prop V V V ≤≤ C 、srs opt prop V V V ≥≥ D 、opt prop srs V V V ≤≤ 6、我们想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准备抽取若干学校若干班级的学生进行测试, 则() A 、抽样单位是每一名学生 B 、调查单位一定是每一名学生 C 、调查单位可以是班级 D 、调查单位是学校 7、在分层抽样中,当样本容量n 固定时,能够使得估计量的方差)(st y V 达到最 小的分配方式是() A 、比例分配 B 、等额分配 C 、随机分配 D 、Neyman 分配 8、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A 、是否能确保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 、是否能确保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 、是否能减少调查性误差 D 、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9、在抽样的总误差中,属于一致性的误差有() A 、变量误差与估计量偏差 B 、估计量偏差与抽样误差 C 、变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D 、非抽样误差与估计量偏差 10、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按比例分配的分层抽样三者之间的共同点是() A 、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 B 、每个个体单元被抽到的可能性都相等 C 、一旦选定了第一个样本单元,则其余所有样本单元即可完全确定 D 、三者没有共同点 11、下面哪种样本量分配方式属于比例分配?() A 、N n N n h h = B 、h L h h h h h h h c S N c S N n n ∑==1 C 、∑==L h h h h h h S N S N n n 1 D 、∑==L h h h h h h S W S W n n 1 12、整群抽样中的群的划分标准为() A 、群的划分尽可能使群间的差异小,群内的差异大 B 、群的划分尽可能使群间的差异大,群内的差异小 C 、群的划分尽可能使群间的差异大,群内的差异大 D 、群的划分尽可能使群间的差异小,群内的差异小 13、群规模大小相等时,总体均值 的简单估计量为() A.∑∑===n i M j ij y nM Y 111?

数据采集技术规范V1.2-0811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河北省电网GIS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项目概述 (1) 2、现有资料分析 (1) 2.1 基础控制资料 (1) 2.2 已有资料 (1) 3、项目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业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平面及高程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分幅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数据取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硬件和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2) 1、精度要求 (2) 2、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内容 (2) 2.1 公共设施数据采集 (2) 2.2 发电数据采集 (3) 2.3 输电数据采集 (4) 2.4 变电数据采集 (6) 2.5 配电数据采集 (7) 2.6 用电数据采集 (9) 3、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方案 (10) 3.1 资料准备 (10) 3.2 作业方法及流程 (10)

应用抽样技术期末复习题

抽样调查 一、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C )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资料 C .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B )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 与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比较,样本设计效果系数Deff >1表明( A ) A.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 B.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高 C.所考虑的抽样设计与简单随机抽样效率相同 D.以上皆对 4.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 B ) A.无偏性、充分性和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C. 无误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D. 无误差性、无偏性和有效性 5.某乡欲估计今年的小麦总产量进行调查,已知去年的总产量为12820吨,全县共123个村,抽取13个村调查今年的产量,得到63.118=y 吨,这些村去年的产量平均为21.104=x 吨。试采用比率估计方法估计今年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B ) 抽样标准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C ) A .样本容量 B .抽样方式、方法 C .概率保证程度 D .估计量 7.抽样标准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B ) A.θ θ )?(SE = ? B.)?(θtSE =? C.θθ)?(tSE =? D.t SE )?(θ=? 8.应用比率估计量能使估计精度有较大改进的前提条件是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 之间大致成( A )关系 A.正比例 B.反比例 C.负相关 D.以上皆是 9.能使)2(1)(2 22YX X Y lr S S S n f y V ββ-+-=达到极小值的β值为( B ) A.YX X Y S S S ? B.2X YX S S C.2Y YX S S D.X YX S S 2 10.( B ) 是总体里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元。 A.抽样单元 B.基本单元 C.初级单元 D.次级单元 11. 下面哪种抽样方法是最简单的概率抽样方法(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12. 下面关于各种抽样方法的设计效应,表述错误的是( B )。 A.简单随机抽样的deff=1 B.分层随机抽样的deff ﹥1 C.整群随机抽样的deff ﹥1 D.机械随机抽样的deff ≈1 13. 假设考虑了有效回答率之外所有其他因素后的初始样本量为400,而预计有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讲解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热工过程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名称: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热能动力姓名:范永学学号:03013409 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5.12.15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八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Simulink 的使用; 2.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香农定理和零阶保持器ZOH 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3. 研究开环增益K 和采样周期T 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 采样定理 图2-1为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方框图,图中X(t)是t 的连续信号,经采样开关采样后,变为离散信号)(*t x 。 图2-1 连续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香农采样定理证明要使被采样后的离散信号X *(t)能不失真地恢复原有的连续信号X(t),其充分条件为: max 2ωω≥S 式中S ω为采样的角频率,max ω为连续信号的最高角频率。由于T S πω2= ,因而式可为 m ax ωπ≤ T T 为采样周期。 2. 采样控制系统性能的研究 图2-2为二阶采样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2-2 采样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位于Z 平面上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且这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均只与采样周期T 有关。 由图2-2所示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2 5.05.01[)1(25])2(2[)1(25])15.0()1(25[)(21212++--=+-=+-==---S S S Z Z S S Z Z S S e Z z G S T ]5.015.0)1([)1(25221T e Z Z Z Z Z TZ Z Z ---+----=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采样位置 5.1.1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1.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 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 5m/s 以上。 5.1.3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 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 5.1.4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 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 5.1.2 选取。 5.1.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 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5m2,并设有 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cm 的脚部挡 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m~1.3m。 采样孔 5.2.1 采样孔 单位 为毫 米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 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 c)带有管帽的采样孔图 1 几 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 5.2.1.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孔管长 应不大于 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图 1)。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 40mm。 5.2.1.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图 2) 图2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抽样技术简答题及答案

抽样技术各类简答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 1.请列举一些你所了解的以及被接受的抽样调查。 略 2. 抽样调查基础理论及其意义; 答: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误差分布理论,概率理论。 大数定律是统计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也给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提供了理论和数学方面的依据;中心极限定理说明,用样本平均值产生的概率来代替从总体中直接抽出来的样本计算的抽取样本的概率,为抽样推断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认识抽样误差及其分布的目的是希望所设计的抽样方案所取得的绝大部分的估计量能较好的集中在总体指标的附近,通过计算抽样误差的极限是抽样误差处于被控制的状态;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而引进统计学中,是统计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抽样调查的特点。 答:1)随机抽样;2)以部分推断总体;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计算,控制;4)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费用低;5)抽样技术灵活多样;6)应用广泛。 4.样本可能数目及其意义; 答:样本可能数目是在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所有可能被抽中的不同样本的个数,用A表示。 意义:正确理解样本可能数目的概念,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抽样调查误差的计算,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答: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时的误差,它属于一种代表性误差,在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并且可以被控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影响 抽样误差的因素:1)有样本量大小,抽样误差通常会随着样本量的大小而增减,在某 些情形下,抽样误差与样本量大小的平方根成反比关系;2)所研究现象总体变异程度 的大小,一般而言,总体变异程度越大则抽样误差可能越大;3)抽样的方式方法, 如放回抽样的误差大于不放回抽样,各种不同的抽样组织方式也常会有不同的抽样误 差。 在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和抽样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总体变异程度虽不可以 控制,但却可通过设计一些复杂的抽样技术而将其影响加以控制。 习题二 三简答题 1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区别 答: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单元时,每个总体单元有一个非零的入样概率,并且样本单元的抽取应遵循一定的随机化程序。 2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答:普查是对总体的所有单元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仅对总体中的部分单元进行调查。 3何谓抽样效率,如何评价设计效果? 答:两个抽样方案的抽样方差之比为抽样效率。当某个估计量的方差比另一估计量的方差小时,则称方差小的估计量效率比较高,因方差的大小与样本容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比

试验取样规范要点

建筑材料取样及制样常识 一、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及制作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的规定,结构实体检验用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等。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不宜少于10组,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4、当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所谓等效养护龄期,就是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且龄期宜取14d~60d。一般情况,温度取当天的平均温度。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14902-94)规定取样。

应用抽样技术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资料 C .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 与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比较,样本设计效果系数Deff >1表明( ) A.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 B.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高 C.所考虑的抽样设计与简单随机抽样效率相同 D.以上皆对 4.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 ) A.无偏性、充分性和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C. 无误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D. 无误差性、无偏性和有效性 5.某乡欲估计今年的小麦总产量进行调查,已知去年的总产量为12820吨,全县共123个村,抽取13个村调查今年的产量,得到63.118=y 吨,这些村去年的产量平均为21.104=x 吨。试采用比率估计方法估计今年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 A.12820.63 B.14593.96 C.12817.83 D.14591.49 6.抽样标准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 .样本容量 B .抽样方式、方法 C .概率保证程度 D .估计量 7.当β为某一特定常数时,比率估计量可看成是比率估计量的特例,此时该常数值为( ) A.1 B.0 C. x y D.x 8.抽样标准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 A.θ θ )?(SE = ? B.)?(θtSE =? C.θθ)?(tSE =? D.t SE )?(θ=?

【自控原理实验】实验九 采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九采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分析的混合仿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仿真方法研究采样控制系统。 2.深入理解和掌握采样控制的基本理论。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并实现已知被控对象为典型二阶连续环节的采样控制混合仿真系统。 2.改变数字控制器的采样控制周期和放大系数,研究参数变化对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采样控制系统的混合仿真研究方法 (1)参阅本实验附录1(1)以及图9.1.1和图9.1.2,利用实验箱上的电模拟单元电路U9和U11,设计并连接已知传递函数的连续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 (2)将实验箱上的数据处理单元U3模拟量输出端“O1”与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的输入端(对应图9.1.2的r(t)端)相连,同时将该数据处理单元U3的模拟量输入端口“I1”与被控对象的模拟电路的输出端(对应图9.1.2的c(t)端)相连。再将运放的锁零端“G”与电源单元U1的“-15V”相连。注意,实验中运放没有锁零,而模拟电路中包含“电容”,故每次实验启动前,必须对电容短接放电,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接线完成,经检查USB通讯线是否接好,再给实验箱上电后,启动上位机程序,进入主界面。界面上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通道接线设置”:将环节的输出端Uo接到U3单元的A/D输入端I1,U3单元的D/A信号发生端接到环节的输入端Ui。 ②硬件按上述接线完后,检查USB通讯连线是否接好和检查实验箱电源是否正常后,点击LabVIEW上位机界面程序中的“RUN”按钮运行实验界面,如果有问题则请求指导教师帮助。 ③进入实验界面后,先对实验类别进行设置(选择实验九或实验十),通过对界面下边开关来选择,点击开关向上(对应紫色信号灯亮)即选择采样控制混合仿真研究(即实验九);点击开关向下(对应绿色信号灯亮)即选择采样控制系统串联校正混合研究(即实验十)。选择“采样时间”为“200Hz/5ms”。 ④完成实验类别设置,然后设置“测试信号设置”框内的参数项,设置“信号幅值”为“1”(根据实验曲线调整大小),设置“采样时间”为“200Hz/5ms”,“采样开关T”为“1 ms”,然后选择“采样控制系统混合仿真研究”,此时数字控制器是一比例放大器,可先设置Kp=1。 注意允许的采样周期最小值为1ms。小于此值即不能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⑤以上设置完成后,按“启动/暂停”键启动实验或暂停实验,动态波形得到显示,如上述参数设置合理就可以在主界面中间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

资源大数据采集技术方案要点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公司名称 2011年7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 1 部分概述 (3) 1.1 项目概况 (3) 1.2 系统建设目标 (3) 1.3 建设的原则 (3) 1.3.1 建设原则 (3) 1.4 参考资料和标准 (5) 第 2 部分系统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5) 2.1 系统应用架构 (5) 2.2 系统层次架构 (6) 2.3 关键技术与路线 (6) 第 3 部分系统设计规范 (9) 第 4 部分系统详细设计 (9)

第 1 部分概述 1.1 项目概况 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站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越来越多地依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Internet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桥梁。网络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查找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成为了我们今后建设在线预订类旅游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及时性。而Web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依据用户兴趣,自动搜取网上特定种类的信息,去除无关数据和垃圾数据,筛选虚假数据和迟滞数据,过滤重复数据。直接将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呈现给用户。可以大大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 1.2 系统建设目标 在线预订类旅游网是在线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商品为主,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资讯信息、全方位的旅行信息和预订服务的网站。 如果用户要搜集这一类网站的相关数据,通常的做法是人工浏览网站,查看最近更新的信息。然后再将之复制粘贴到Excel文档或已有资源系统中。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遗漏,数据转移的过程中会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在线预订类旅游网信息自动采集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1.3 建设的原则 1.3.1 建设原则 由于在线预订类旅游网的数据采集涉及的方面多、数据量大、采集源数据结构多样化的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在环境调查判定污染物种类和初步探明污染程度、范围阶段,一般在3m深度以内时,每个样品的采样分层间隔为. 3、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4、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方法

应用抽样技术期末复习题

抽样调查 一、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根本功能是( C ) A. 获取样本资料 B. 计算样本资料 C .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D. 节约费用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根本区别是( B ) A.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完全相同的概率被抽中 B.是否能保证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事先已知或可以计算的非零概率被抽中 C.是否能减少调查误差 D.是否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3. 与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比较,样本设计效果系数Deff >1表明( A ) A.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低 B.所考虑的抽样设计比简单随机抽样效率高 C.所考虑的抽样设计与简单随机抽样效率相同 D.以上皆对 4.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 B ) A.无偏性、充分性和一致性 B.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C. 无误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D. 无误差性、无偏性和有效性 5.某乡欲估计今年的小麦总产量进行调查,已知去年的总产量为12820吨,全县共123个村,抽取13个村调查今年的产量,得到63.118=y 吨,这些村去年的产量平均为21.104=x 吨。试采用比率估计方法估计今年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B ) A.12820.63 B.14593.96 C.12817.83 D.14591.49 6.抽样标准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C ) A .样本容量 B .抽样方式、方法 C .概率保证程度 D .估计量 7.抽样标准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之间的关系是( B ) A.θθ )?(SE =? B.)?(θtSE =? C.θθ)?(tSE =? D.t SE )?(θ=? 8.应用比率估计量能使估计精度有较大改进的前提条件是调查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大致成( A )关系 A.正比例 B.反比例 C.负相关 D.以上皆是 9.能使)2(1)(222YX X Y lr S S S n f y V ββ-+-=达到极小值的β值为( B ) A.YX X Y S S S ? B.2X YX S S C.2Y YX S S D.X YX S S 2 10.( B ) 是总体里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单元。 A.抽样单元 B.基本单元 C.初级单元 D.次级单元 11. 下面哪种抽样方法是最简单的概率抽样方法(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12. 下面关于各种抽样方法的设计效应,表述错误的是( B )。 A.简单随机抽样的deff=1 B.分层随机抽样的deff ﹥1 C.整群随机抽样的deff ﹥1 D.机械随机抽样的deff ≈1

采样控制系统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采样控制系统分析 学院:自动化专业:物流工程姓名:学号: 同组人姓名:学号: 班级:成绩: 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8日

完成报告日期:2014年12月21日 实验5 采样控制系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判断采样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充要条件。 2. 掌握采样周期T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及临界值的计算。 3. 观察和分析采样控制系统在不同采样周期T时的瞬态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闭环采样系统构成电路如图5-1所示。掌握采样周期T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及临界值的计算,观察和分析采样控制系统在不同采样周期T 时的瞬态响应曲线,填入表中。 2. 改变采样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计算和测量系统的临界稳定采样周期T,填入表中。 图5-1 闭环采样系统构成电路 [a].闭环采样系统实验构成电路如图5-1所示,其中被控对象的各环节 参数: 积分环节(A3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Ti=R2*C2=0.2S, 惯性环节(A5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T=R1*C1=0.5S,增益K=R1/R3=5。 实验步骤:注:(B5)单元的‘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1)用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方波输出作为系统振荡器的采样周期信号。 (D1)单元选择“方波”,(B5)“方波输出”孔输出方波。调节“设定电位器1”控制相应的输出频率。

(2 ) 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R(t): B1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下(0/+5V 阶跃)。阶跃信号输出(B1单元的Y测孔)调整为2.5V(调节方法:调节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Y测孔)。 (3)构造模拟电路:按图5-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4)运行、观察、记录: 三、数据处理(现象分析) ①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自动控制菜单下的采样系统分析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②调节“设定电位器1”,D1单元显示方波频率,将采样周期T(B5方波输出)依次调整为15ms(66.6Hz) 、30ms(33.3Hz)和90ms(11.1Hz),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0→+2.5V阶跃),使用虚拟示波器CH1观察A6单元输出点OUT(C)的波形。观察相应实验现象,记录波形,并判断其稳定性,填入表5-1。 T=66.6Hz

《抽样技术》第四版习题答案

第2章 2.1 解:()1 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 为1~64的这些单元中每一个单元被抽到的概率都是 1100 。 ()2这种抽样方法不是等概率的。利用这种方法,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 的编号为1~35以及编号为64的这36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2 100 ,而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36~63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1100 。 ()3这种抽样方法是等概率的。在每次抽取样本单元时,尚未被抽中的编号为20 000~ 21 000中的每个单元的入样概率都是 1 1000 ,所以这种抽样是等概率的。 2.3 解:首先估计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的置信区间。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在大 _ y E y y -= 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_ Y 的195%α-=的置信区 间为y z y z y y α α??-+=-+? ?。

而()2 1f V y S n -= 中总体的方差2S 是未知的,用样本方差2s 来代替,置信区间 为,y y ?? -+???? 。 由题意知道,_ 2 9.5,206y s ==,而且样本量为300,50000n N ==,代入可以求得 _ 21130050000 ()2060.6825300 f v y s n --= =?=。将它们代入上面的式子可得该市居民日用电量的95%置信区间为7.8808,11.1192????。 下一步计算样本量。绝对误差限d 和相对误差限r 的关系为_ d rY =。 根据置信区间的求解方法可知 _ ___ 11P y Y r Y P αα? ???-≤≥-?≤≥-???? 根据正态分布的分位数可以知道1P Z αα??? ≤≥-???? ,所以()2_2rY V y z α?? ?= ??? 。也就是2 _2 _2 22 /221111r Y r Y S n N z S n N z αα?? ?????? ????? ???-=?=+ ? ????? ?? ???? 。 把_ 2 9.5,206,10%,50000y s r N ====代入上式可得,861.75862n =≈。所以样本量至少为862。 2.4 解:总体中参加培训班的比例为P ,那么这次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P 的估计值p 的方差()()111f N V p P P n N -= --, 在大样本的条件下近 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在本题中,样本量足够大,从而可得P 的195%α- =的置信区间为 2p z p z αα?-+?。 而这里的()V p 是未知的,我们使用它的估计值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一、范围 本导则在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本导则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二、采样 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SO2采样: 空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采样的普通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用于24h连续采样的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计时、自动控制仪器开关的功能。流量范围0.2-0.3L/min,采样器均应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吸收器的阻力和吸收效率应满足技术要求。 1.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内装10ml 吸收液的U形多孔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采样。采样吸收液温度的最佳范围在23-29℃,采样时间为45min—1h。 2.24小时连续采样:用内装50ml的吸收液的多孔吸收管,以0.2—0.3L/min的流量连续采样18—24h。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的范围。 NO2、NO X 1.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采气流量为

0.4L/min,误差小于±5%。 2.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采样流量为0.2L/min,误差小于±5%。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 3.短时间采样(1h以内):内置10ml吸收液,用0.4L/min流量采气6-24L。 4.长时间采样:内置25ml或50ml吸收液,吸收温度保持在20±4℃采样18—24h,采气的流量为0.2L/min。 TSP: 大流量后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 精度优于±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 三、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 1. 气密性检查: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2.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5% 。 采样器流量校准:在采样器正常使用状态下,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器流量计的刻度,校准 5 个点,绘制流量标准曲线。记录校准时的大气压力和温度。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第二,系统性;第三;第四,实证性;第五。 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人口和;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主要是个人、、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有和。 5、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和_____。 6、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选择测量指标、。 7、根据抽取对象的具体方式,抽样可以归纳为与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调查研究 2、因果关系 3、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4、概率抽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概念间的相关关系? 3、抽样的特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26分) 1、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10分) 2、如何制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总体方案?(10分)

3、怎样检验测量的信度?(6分)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问卷调查方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问卷调查的关键工作是____________。 3、一般访谈是指访谈时要有一套完整的____________,访谈人只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即可,无须探讨式的相互商洽。 4、深度访谈是希望通过访谈发现一些____________,此类访谈主要适用于____________研究。 5、社会观察是指有目的地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搜集人们各种行为数据资料的方法。 6、文献法的显著特点有:、、。 7、实验法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变量与;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前测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献法 2、问卷法 3、深度访谈法 4、结构式观察法

空气采样技术规范-施工

3、采样管的安装要求: 1、主采样管采用外径?25毫米,内径小于?21毫米,防阻燃U-PVC管,系统将 采用四路使用,每路尽量保持一样的长度。 2、管与管之间连接的直通外套内径在?25毫米,并配内壁卡塞。 3、采样管固定卡,采用双月牙形固定卡如下图,将螺杆采用焊接的方法固定在 房梁上,螺杆长度不底于20公分,每个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在1.5~2米之间保证PVC管不下垂不变形。 4、采样管固定卡,也可采用厂家配套的管卡,采用较紧的管卡防止时间过长管路固定不紧造成脱落现象。不出现变形如下图: 5、严格按图这上的孔径和位置打孔

采样孔在地面上打好注意打孔时需要锥形倒角,并在采样孔处粘贴红色采样孔标签,如下图 此标签为无偿提供 6、采样管拐弯处采用半径不底于20公分的弯管器弯成半圆如下图所示,减少气流阻力 7、空气采样管连接处直接套管使用方法如下:此处连接采用直接套管内螺纹和镀锌铁管外螺纹绞和,绞和处采用生料带和乳胶组合密封保证绝对不能漏气(此时注意采样孔向下,由于采样管已打好采样孔无法进行打压测漏,故此处密封应特别注意。) 8、采样管的末端为采样末端堵头,此末端堵上开孔除采样功能外还兼有气流平 衡的功能,末端盖帽采用PVC材质。 9、整个采样管路安装前应首先做好一台主机所用的管路进行主机试抽气以保证 未瑞放烟,机器报警的时间不超过120秒。

10、主机所处位置便于人工操作,便于将来换过滤器盒按照JB 50166-2007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此设备需要对采样管道进行定期吹洗,最长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年,吹洗时从机器跟前对采样管加入高压气流反吹即 可,同时更换过滤器。 十一、施工要求 1.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的相关规定。在施工安装时,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导线的种 类、电压等级进行检验。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166的相关规定,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系统所采用 的信号线,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当额定工作电压不 超过50V时,选用导线的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450V。 2.电源:由消防报警系统提供DC24V电源,每台电流小于500MA;共需提供 24V,20A电源。 3.模块:通过模块接入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提供每台吸气式烟雾 探测器1个输出3个输入点。 4.系统的采样管及其配件如:采样管、弯头、采样管连接件、三通、末端 冒、采样支管等材料,选用难燃的PVC或ABS塑料管。 5.采样主管的外径应为25mm;手杖式采样管的外径应为16mm;毛细采样管 的内径应为5mm。最大长度不应超过4m。采样管网为空气采样式感烟火 灾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格,强度,质量将影响系统的探测效 果,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遵守。 6.采样孔的孔径不应小于2.5mm,最大不应超过 7.5mm,每个采样孔应有明 显的标识(有特殊要求的场所除外),采样孔的孔径规格应由吸气式烟 雾探测器生产厂商提供。 7.吸气式烟雾探测系统的采样管末端不得开孔,确保采样、分析的气体是 真正需要探测和保护区域的气体。 8.采样孔的制作必须保证边缘光滑无毛刺,采样孔不应设在采样管的连接 部位。本条款对采样孔的加工工艺作了简单的要求,目的在于避免由于 加工过程当中产生的毛刺、不光滑的管道内壁会附着灰尘及空气中的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