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谱写新时代“石油精神”——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谱写

新时代“石油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中国石油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不仅是党中央对于全体党员的总要求,也是中国石油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总要求。

回眸世界大国的发展历史,都有其光荣与梦想,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当代中国也有决胜与追梦,这就是1840 年以来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决胜与追梦”成为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真实写照。所谓决胜与追梦三重奏,就是说它有三重含义: 第一它是名词,规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两个目标及其中间发展阶段; 第二它是动词,决和追,就意味众多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出台,如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和新战略; 第三,它代表了一种气质和精神状态,舍我其谁,众志成城,一鼓作气,直达目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决胜与追梦三重奏,又代表了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经济

的三个特征: 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意味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总体发展目标的牵引。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首先是在2020 年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在2049 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就从总体上决定了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也就是要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出发来实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安排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广度,从而努力使经济发展适合这两个目标发展的要求。比如,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个目标就决定了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是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速度上继续保持在6.5% -7% 区间的增长,把就业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首位,同时把保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结构调整中促进一批与小康社会建设有关的产业发展。还要看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时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就决定了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经济发展要有沿续性、承接性。这个时期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要为向第二个目标的冲刺打好基础。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第一个时期结束的2035 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中国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也相应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特征是系统平衡。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平衡发展的。但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又必须控制这个不平衡发展的程度和时间。十九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充分发展的同时,必须把解决不平衡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十九大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 除了要继续进行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之外,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一个重要途径。所谓现代经济体系,就是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功能齐全的综合体。十九大报告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近年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征日益明显。一批科学技术在经过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走向市场,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挥了特殊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供给与需求匹配不平衡问题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平衡问题中,除了经济和社会政策,努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发展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微观效益,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平衡,提高宏观效益。这个将会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特征是联动开放。这个特征不仅是由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还与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担当有关。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表现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内外联动,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比较优势,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共赢。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充分表现了倡议、战略、项目的“三位一体”联动特点。通过回顾这几年的实践,“一带一路”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从构想到正式提出倡议,再到成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最后又落实于指导各个具体建设项目的发展过程。它来源于实践,上升为理论后又作用于具体实践,既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又遵循了科学的决策规律。它的定义也随之不断丰富。首先,“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倡议。因为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一个提议,需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商量,平等合作达成共识后进行合作建设。在这个过程及未来的合作过程中,国与国之间没有高下之分,没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不管是小国还是大国,都要平等协商,以实现互利共赢。所以它是一个倡议。其次,“一带一路”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战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团体,乃至于个人,

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它是粗线条的,方向性的,但又一定是长时期的、覆盖总体的。“一带一路”就是一个这样的战略。近年来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七一讲话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总纲领来定位和布置,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性质。再次,“一带一路”对企业是国际合作项目。参加合作的各方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签约履约进行项目投资建设,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一带一路”的定义是“三位一体”的,它既是倡议,又是战略,也是项目。三者之间从不同的维度,反映了“一带一路”的特定内容、战略定位和具体作用。“一带一路”对外是和平发展倡议,对内是对外开放战略。那么,又怎么理解“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国际技术合作项目新的定位呢? 实际上这是对项目实施的主体企业来说的。所以需要从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其内在的赢利机制。为什么说“一带一路”提供了历史上没有的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模式? 就在于它的内部存在这个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双赢”的机制,可以给全世界提供发展的“一带一路”红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发展了,不可能也不会去搞200 年前大英帝国的炮舰政策,通过殖民政策去推销产品; 但也不是富得流油,可以到处去“砸钱”,免费提供建设资金。中国自己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还有5000 多万人口要脱贫,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很艰巨。所以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来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合作,其核心就在于我们上面

分析的这个机制。这个模式在理论上是能够走通的。这里主要是进行抽象分析,先把非本质的因素排除掉,只分析最本质的部分。如果能够成立,再把排除掉的因素放进去考虑,看怎样能够解决。如果理论本质上都讲不通,实践也是走不通的。总之,“一带一路”是一个顶层设计的、是由高层推动的、关乎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国家大战略。它具有内在的盈利机制,这个盈利机制就是由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两大效应来决定的。一个是推动当前经济增长,另一个是长期支持经济发展,它们同时产生协同效益。“一带一路”抓住了中国供给基础设施的技术、资金以及外汇储备和劳务能力,而合作国家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个“牛鼻子”,然后进行空间地理上的某一项目的实际合作。经过五年、十年建设,双方各得其所,获得双赢。从更高的层次看,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更要求中国经济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经济。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这三个特征的互相交融和协调配合,成为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在决胜和与追梦过程中的三重奏,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的大合唱而贡献基础性的声部。

当前,我国金融政策稳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此背景下,我国信贷政策正在从总量政策向总量与结构相结合的政策转变。而石化行业与部分工业相似,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

能过剩、民间投资意愿较弱、债务水平上升等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以更好地服务于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工业。如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落实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推动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确定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向,加强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2016年出台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7年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的指导意见》,为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工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上述政策中,与石化行业相关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与产能过剩相关的信贷政策;二是与制造强国相关的信贷政策,特别是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的信贷政策;三是与化工领域中小微企业相关的信贷政策;四是与化工企业绿色发展相关的绿色金融政策;五是与农药化肥相关的农村金融政策。信贷政策之外,还有直接融资的政策,包括债券市场融资,以及利用商品期货和外汇期货进行避险的多种金融工具可以用来支持石化行业发展。

中国石油与新疆携手共进的历史源远流长。新疆“一黑一白“两大支柱产业,就是指石油和棉花。石油石化行业伴随着共和国成长,也伴随着新疆成长。在新疆6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石油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三大油田勘探开发,“石油会战”,大气磅礴,奠定了新疆石油工业的基石。由油及炼,克石

化、独石化和乌石化这炼化“三兄弟”也茁壮成长。南北疆遥呼相应,中国石油在新疆从单一的油田开发,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全产业链石油石化供应体系。“愿做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国石油的在疆企业就像一个梧桐树工程,把全国乃至世界的人才和资本吸引过来,在新疆生根发芽。

中国石油立足新疆,又不局限于新疆,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央企业关系国计民生、任重道远。“长子”二字也意味着担当和奉献。中国石油肩负“三责”:承担“国之根基”的政治责任: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配合国家各发展时期的大战略;参与世界石油石化竞争和全球油气发展进程。承担“国之命脉”的经济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造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与合作伙伴共创共享价值。承担“国之重器”的社会责任:在致力为社会发展奉献能源的同时,更加努力地实现生产与安全、能源与环境、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石油与地方,唇齿相依,携手共赢。石油石化稳,新疆经济才有根基。同样,离开地方的支持,石油石化企业也很难实现健康发展。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对中国石油的发展不可或缺。回望历史,中国石油在新疆的这幅发展画卷,也是企地共建和民族团结的最好见证。中国石油在新疆建设的每一项重点工程都得到自治区党委的大力支持,各地州、县市都成立了支油服务队提供后勤保障,各族群众就像当年支援革命一样支持石油建设。新疆的很多城市都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年年都赋支油颂,工农携手创功烈。”这句诗

是献给石油人的,更是献给巴州和南疆各族人民的。对石油和石油人,新疆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石油人还记得,解放初期,一名叫赛里木巴依的维吾尔族老人,经常在黑油山为石油队伍野外踏勘向导,与发现大油田克拉玛依结下了油缘。石油人还记得,1960年冬天,食品供应特别紧张,在吐鲁番盆地进行勘探工作的部分石油员工身体出现浮肿,有的员工甚至失去了生命。正是当地支援吐鲁番矿务局办了一个“营养食堂”,石油员工虚弱的身体得到营养补充。石油人还记得,1989年塔里木石油会战时,库尔勒市民张开双臂热情欢迎石油人,铁克其乡的居民积极搬迁,让出孔雀河沿岸最好的地划给了石油会战指挥部……石油人铭记深情。地方支持石油,石油支援地方。惠民工程暖人心。乌拉斯台石油渠是石油人默默地回馈,解决了哈拉托别乡2.7万亩耕地的供水难题;泽普石油化工厂也是矗立在南疆的惠民企业,当雪白的化肥送到南疆百姓田头,祖辈靠天种田的农民无法相信,这些像雪花一样的东西会使庄稼长得格外茁壮;“气化南疆”使南疆五地州逐渐告别了砍胡杨、烧红柳的历史,逐步改用清洁的天然气;塔克拉玛干腹地修建的一条长5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和两边的绿色长廊,让海内外无数人惊叹,这条路更是被新疆人称为幸福路;在新疆最艰苦地区和最边远的农牧区,都有中国石油的加油站。有路,没有油,就是死路。中国石油遍布新疆的一千多座加油站,每时每刻都守候着在路上的人们……

企地合作、携手共进。近年来,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国石油在发展新疆各项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油气资源在新疆就地加工的广度和深度,把税收最大程度留在新疆。近年来,有的企业撤离新疆,或缩减规模,本来就薄弱的地方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值此艰难时刻,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一批中央企业,持续加大对新疆的投资,就如雪中送炭一样,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中国石油每一个在疆企业都是由多民族员工组成,各族员工共同工作在生产、管理、技术、操作等各个岗位,在一个锅里吃饭,在一块热土上生活。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之年。60年来,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工作开创了新的征程。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中国石油在新疆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等自治区民生项目建设,让群众感受到了资源开发带来的实惠;务实推进央企和地方企业合作,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见到成果;各驻疆企业在落实集团公司安排部署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党委中心工作,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抓生产、谋发展。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宜林对新疆工作高度重视。要求驻疆石油企业紧紧抓住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突出主业,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精心谋划石油企业稳健

发展和油城建设。他指出,新疆油气企业一定要放到集团公司、新疆和国家整体大局中谋划发展和部署工作。薪火相传一甲子。过去60年,无论是在新中国百废待兴、西部大开发时期,还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石油都积极配合国家各时期的发展战略,服从大局需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支援边疆建设不遗余力。在大工业时期,以油戍边,在最边远、最荒凉、最需要的欠发达地区,凸显着中央企业的存在和价值。

历史给了新疆又一次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对于能源产业,已经确定清晰的发展路径。中国石油12家驻疆企业,已经形成油气生产、炼油化工、石油储备、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四个基地和中亚俄罗斯油气战略通道,将继续为新疆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要把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作为根本性、基础性工程,毫不动摇,常抓不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增强“四种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打造忠诚、有担当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聚焦“四风”问题,正风肃纪,防范风险。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企业贯彻执行;在企业行政班子依法行使决策权时,党组织必须坚决支持,协调各方;在理顺党群、干群关系,化解管理层与员工的矛盾,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上,需要党组织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时代要求。当前,我们的企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创造一种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星移物换,占祖国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大地,从荒凉走向繁荣,从贫瘠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多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在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5年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国家部委、1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援助下,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秉承“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主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努力提升新疆能力、树立新疆形象,国民经济步入增长快、质量好、效益高的历史新阶段。企业党建步入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去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

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