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川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19045492.html,

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川思考

作者:陈国阶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3年第09期

成渝经济区是跨省域的经济区,他的建立是中央政府的决策。四川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即四川盆地大部分都纳入成渝经济区之内,对提升四川在全国的整体战略地位和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渝经济区内成与渝,川与渝的竞争会大于协作,成渝经济区的产业一体化为期尚早,更多的是川内与渝内各自的发展安排。就四川而言,也只能是在自己管辖区内的调控与运作。因此,处理好、发展好成渝经济区内的四川区域,是当务之急,是现实的选择。

川内成渝区发展的思考

就川内成渝经济区本身而言,他包括一个广阔的区域,几乎覆盖川中丘陵区和成都平原,某种意义上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集中区。该区域内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包括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空间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环境条件等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标志着经济区的发育程度还较差,内部的薄弱区域还较大,甚至还包括部分相对贫困的市县,这既说明川内成渝区与发达区还存在巨大差距,也说明经济高速增长还有空间和潜力。

结合川内成渝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其战略选择建议如下:

坚持不均衡的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发展史,是经济、产业、人口聚焦的历史而不是分散、均布的历史。这是由经济、资源、劳动力、市场、技术、社会组织形态、产品、效益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市场发育的必然;政府虽可调控,但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聚集会带来环境污染集中与交通拥堵问题,但现代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交通拥堵在立体交通网形成后也是可以缓解的。而聚集带来节约土地、节约资源、水源、能源、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提升教育、科技发展和民众文化享受的功效等却是无法替代的。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大都市区不断出现,GDP的区域集中不断提高的原因。成渝经济

区的战略,不能回避这种产业极化、集中化的选择。

进一步强化以成都经济区为核心的增长极

从成都经济区的发展空间、经济基础和国际影响上看,使成都经济区成为成渝经济区中与重庆城区相对应的两极对称是发展的选择,最佳的态势和目标是建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密集区。成都市及德阳—眉山—资阳连接区,将可形成人口达3000万左右的都市连绵区。当前的切入点是天府新区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