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人员理论考试

岗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测定是酸雨调查最重要的项目。

2.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分为、。

3.用原料气配制低浓度标准气的方法有、。

4.在一条采样垂线上,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米时,只在水面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5.水体的真色是指除去后水的颜色。

6.优级纯试剂标签的颜色为。

7.一般分析中的误差是指。

8.地下水的水质比较稳定,一般采集水样,即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9.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是。

10.由于底质(沉淀物)比较稳定,一般每年在期采样1次。

11.当河流断面宽度在100~1000米时,监测断面上应设条采样垂线。

12.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其污染物分布量和残留量最多的部位是。

13.水质监测可分为、两种。

14.一条理想的标准曲线,对其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的要求

是。

15.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变化范围是。

16.溶剂萃取法是基于物质在不同的溶剂相中不同,而达到组分的富集与分离。

17.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渗漏可能造成带状污染,此时地下水样的采集宜用设置监测井。

二.选择题

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

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2.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A、进行定性分析

B、进行定量分析

C、分离混合物

D、分离混合物并分析测定

3.在下列液体中滴加酚酞指示剂,溶液显红色的是()。

A、普通电热蒸馏水

B、全玻二次蒸馏水

C、已被固定的测氰废水

D、已被固定的测氨氮废水

4.大气采样时,多孔筛板吸收管气样入口应是()。

A、球形上部的导管口

B、球形旁边的长导管口

C、上述两个导管口都可以

D、随便哪一个导管口

5.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

A、24小时

B、48小时

C、72小时

D、96小时

6.采集金属污染的土壤样品,其采样工具应为()。

A、铁制

B、铅制

C、不锈钢制

D、塑料制

7.NO2测定结果计算公式中要除以转换系数,其值为()。

A、0.72

B、0.74

C、0.76

D、0.78

8.采集溶解氧水样应在现场固定,固定方法是()。

A、加入MnSO4溶液

B、加入碱性KI溶液

C、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

D、只要塞紧瓶塞

9.为便于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布点方法是()。

A、同心圆法B网格法C、扇形法D、功能区法

10.在水质监测中,所测河段的对照断面一般设几个()。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准确度:

2.仲裁分析:

3.优先污染物:

4.地表水:

5.采样效率:

四、判断及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在括号中注明“√”或“×”,并在题后横线上将错误之处加以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种酸的酸性愈弱,其pKa愈小。

()2.高电位电对的氧化态易氧化低电位电对的还原态。

()3.某噪声的响度为10宋,则其响度级为76.2方。

()4.测定BOD5的培养液,规定其培养时间为5天,培养温度为室温。

()5.根据《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图图式规定,图式“ ”表示噪声监测点。

五、简答题(共20分):

1. 简述大气颗粒物采样的仪器组成(4分)。

2.监测江河某段水质时,应设几种断面,各断面的个数和位置如何确定(6分)?

3.小王测得水样中锌的含量为0.45mg.L-1,而测得的空白值为0.40mg.L-1,试评述小王的分析结果(6分)。

4.简述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件(4分)。

六、计算题(共25分):

1. 有0.1035mol.L-1 NaOH标准溶液500ml,欲使其浓度恰好为0.1000mol.L-1,问需加纯水多少毫升(5分)?

2.计算5.0×10-3mol.L-1,酒石酸氢钾溶液的pH,已知Ka1=9.1×10-4,Ka2=4.3×10-5(5分)。

2.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取100mL水样,经过一系列反应,最后耗用0.025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5.00mL,滴定至蓝色消失,试计算该水样中DO的含量(7分)。

4.采用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某采样点大气中的SO2时,用装有5mL吸收液的筛板式吸收管采样,采样体积18 L,采样点温度5℃,大气压力100KPa,采样后吸取1.00mL,进行样品溶液测定,从标准曲线查得1.00mL样品中含SO2为0.25μg,求气体样中SO2的含量(8分)。

答案

一、填空题:

1. pH;

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3.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

4.0.3—0.5;

5.悬浮物;

6.绿;

7.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8.瞬时;9. ;10.枯水;11.左、中、右三;12.根;13.环境水体监测、水污染源监测;14. ;15. ;16.分配系数;17.网状布点法。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B C D C C D A

三、名词解释:

1.是指测定值与真实之间接近的程度,两者差值越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其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2.因不同的单位对同一试样分析得出不同的测定结果,并由此发生争议时,要求权威机构用公认的标准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仲裁分析中,对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

3.对进入环境的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选出潜在危害性大(难以降解、有一这的残留水平,具有生物累积性,三致物质,毒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这一筛选过程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4.是指流过、汇集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沟渠等中的水都称为地表水。

5.一个采样方法或一种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下(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四、判断改错题:

1.×,pKa愈大;

2.√;

3.×,73.2方;

4.×,培养温度为(20±1)℃;

5.×,大气采样点。

五、简答题:

1.答:大气颗粒物采样的仪器装置由采样夹(固定滤膜)、流量计、抽气泵、定时器等组成。

2.答:1、三种断面:①对照断面:位于监测河段第一个排污口上游100~500m处,即不受本地区污染的影响处,设一个断面;②控制断面:设在重要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根据实际情况设1至数个。③削减断面:位于本测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以外处,设一个断面。

3.答:小王的分析结果没有实际意义,样品的分析结果不可靠。空白值太高,扣除空白值(系统误差)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小王分析测试中空白值和样品测定值接近,在同一数量级,只有空白值至少比测定值低一个数量级时,分析结果才有意义。

4.答: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和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

六、计算题

1.V水=17.50mL

2.pH=

3.75

设酒石酸为H2B,酒石酸氢钾为KHB:

KHB = K(+)+ HB(-), 完全电离;

HB(-) == H(+) + B(2-),

[B(2-)] =[H+] = x mol/L

[HB(-)] =[ 5.0*10^(-3) -x] mol/L

Ka2 = x^2 / 5.0*10^(-3) -x] = 4.3*10^(-5)

x^2 + 4.3*10^(-5)*x - 4.3*10^(-5)*5.0*10^(-3) = 0

x^2 + Ka2*x - CKa2 = 0

x= [-Ka2 + (Ka2^2 + 4CKa2)开平方〕/2

求解得x =0.000443mol/L

pH = -log[H+] = 3.35

3.DO(mg.L-1)=10

4.SO2(mg.m-3)=0.072

1.00mL样品中含SO2为0.25μg,5mL吸收液含SO2为0.25μg*5 =1.25μg 当前状况:采样管体积18 L,温度20℃,大气压力101.325KPa,

采样点状况:设采样体积V1 L,采样点温度5℃,大气压力100KPa,

所采样中SO2的摩尔数不变,根据pV=nRT,可以求出在采样点的采样体积V:V=(nR)*(T/p)

V1/V2 = (T1*p2)/(T2*p1)

V1 = (278*101.325)/(293/100)*18 = 17.3 L

气体样中SO2的含量= 1.25μg / 17.3L = 1.25/17.3 mg/m-3 =0.072 mg/m-3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环境监测定义:(旧书)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的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新书)是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①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全面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⑤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分类(按监测目的):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4环境监测原则:遵循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5优先污染物:指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品(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具有较强毒害性)。 6环境监测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7环境保护标准的两个级别: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 8环境保护标准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0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的标准级别代号:GB(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标准).11地方及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地方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2地方级标准与国家级标准的关系:地方级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严于国家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国家标准。 12水污染监测的基本程序:①制定监测方案②现场测定和样品采集③水样的运输和保存。④水样的预处理和项目测定⑤数据处理和填写报表。 13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①监测对象和目的②主要监测项目③采样点设置④采样的时间和频率。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顺序:①首先选用强制性标准中引用的方法②当项目有多个A类方法时,按照监测方法选择原则进行选择③当无A类方法时选B 类方法④当监测项目无A B类方法时,可用C类分析法,若用于执法监测,则需上级批准。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保在线监测

一、概述 环保在线监测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环保在线监测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 二、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监测点监测终端设备、各种监测仪器(水质监测仪器、烟气监测仪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等)。 三、组网通信方式: 监测点与监控中心之间采用GPRS通信方式。 四、系统功能: ◆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测:以图标、表格、图形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实时展现各排污口 设备的运行状况、污染物排放浓度、流量、排放量等信息,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报警与预警:以声音、图标颜色变化、表格中数值的颜色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报 警功能。精确地描述超标数值,超标时间,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为强化环境监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故障报警:当在线监测仪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统计与分析: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类汇总与 统计分析,充分满足各种统计要求。 ◆强化企业排放口的管理,以多种方式对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 质量、监控设备停运时间等重要指标进行统计,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

◆实现对受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为总量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五、系统特点: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支持任何类型、任何厂家的监测仪表,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六、监测点设备及连接示意图: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7753375.html,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贾延波 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24期 摘要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环境监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成就、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以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97-01 0引言 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而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指的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是环保局下设置的一个支柱性部门,并且是环境管理和规划等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几乎每个省市县(区)都有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推广和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我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平台,主要体现在管理、利用、发布环保数据,不仅提高了环保工作效率,而且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就 环境监测可谓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千里眼”,很多时候要依托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为了用好这个“千里眼”,环保局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环境监测现代化的体现之一就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环境监测。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成就显著,主要表现在:1)目前环保局下设的各个环境监测都开发了相应的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指导下的业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并且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更好的配置,为环境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环境;2)将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供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实现了数据共享,促进了业务交流和沟通;3)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的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连续采样、大型仪器自动分析、远程监控、电子报表等信息技术都运用到环境监测,促进了环保政务和业务工作的开展;4)环境监测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国家提供政策标准,培养了一支专业专门的信息人才队伍,保障了环境信息化的良性循环发展;5)我国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给予制度上的支持。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已经持续发布了《环境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环境信息管理办法》(暂行)、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 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五毒有害元素: , , , , .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 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 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与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与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与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环境监测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监测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周卫强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现在环境监测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主要有大气和水方面的环境监测技术。 关键词:在线监测;环境监测 1引言 在线检测是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线监测保持传统理化监测快速精确的特点的同时,自动在线无量程不分档任意测量,解决了一般理化仪器对未知污染物样品或污染物浓度变化很大的排污水体或气体难以直接测定的局限。对污染源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环保部门对废水、废气治污设施运行在线监控,真实有效地“录像”每个瞬间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即连续监测系统。它为环境监理执法所必须的监督,即监测数据为环境监理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2正文 2.1 pH值在线检测及控制系统 2.1.2 工作原理 系统核心部件是pH值信号采集装置和信号处理控制装置。系统根据pH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pH值信号,将输出检测信号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经信号处理单元和运算单元后,实现仪表显示实际pH值,并与设定的pH值进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自动向槽中加减中和液,并采用循环泵对槽内液体迅速循环,确保其均匀性,使织物达到所设定的pH值。 2.1.3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pH值在线检测传感器的研究和选用; (2)、对pH值算法的分析和研究; (3)、对pH值检测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 (4)、温度对pH值影响需进行温度补偿技术处理; (5)、对自动化控制仪表的开发: (6)、仪表采用单片机智能化设计,具有自动稳零、数字显示、超限报警、变送输出、电流调节输出或时间比例输出、RS485通讯等功能系统测量精确、稳定、

运行可靠; (7)、对检测和执行机构的研究和开发;【1】 2.2 PTR-MS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2.2.1 PTR-MS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2】 利用质谱对VOCs进行测量前必须把VOCs分子离子化PTR-MS采用的是软电离技术即利用母体离子与VOCs反应把VOCs分子转换成离子H3O+利用的母体离子是H3O+离子之所以用H2O是因为一方面H2O的质子亲合势为7.22eV 而大多数VOCs的质子亲合势在7~9eV之间因此H3O+分子可以和大多数的VOCs 除了CH4和C2H4等少数有机物分子发生质子转移反应另一方面空气中主要成分N2和O2等的质子亲合势都小于H2O的质子亲合势因此它们不会与H3O+发生质子转移反应所以在测量空气中的痕量VOCs时,H3O是最合适的母体离子.【3】 2.3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排出气体中CO2浓度在线检测 摘要根据闭式循环柴油机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cCDAIP)排出气体中C02浓度在线检测的实际需求,结合ccDAIP排出气体测试的具体每件,研究了co:浓度在线检测装置的系统构成特点,计算确定了气水分离器等重要部件的结构参数,设计了c02浓度在线检测流程,在国内首次研制出AIP排出气体成份在线检测装置。经CCDAIP排出气体吸收试验,表明CO。在线检测装置设计合理,测量精度等性能指标满足工程要求,解决了AIP排出气体CO。浓度在线检测技术关键。 【4】 2.4 基于UV 法水质COD在线检测 作为综合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化学需氧量(COD)在线检测仪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及市场前景。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市场上所使用的COD 检测仪种类繁多,检测原理也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采用物理法即基于UV 法水质COD 检测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尽管国外产品的技术成熟,但其成本较高,不利于我国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因而研发一种检测技术先进,成本较低,适用性强的水质COD 在线检测仪已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工作的重点。【5】2.5 基于红外光谱和GPRS的大气有害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 GPRS 无线网络技术和气体浓度红外检测技术的运用基于红外检测技术、GPRS 无线网络和ARM 技术,构建有害气体监控系统的方案。通过对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充分论证之后,设计了气体浓度测试的红外传感器;开发了以32 位处理器S3C44B0 为核心,包括A/D 转换模块、LED/LCD 液晶显示模块、GPRS 模块以及键盘模块在内的ARM 中央硬件处理平台;完成了各电路模块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和分步调试;在ARM 集成开发环境ADS1.2 下完成了系统的启动代码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和上位机监控软件的编写;并结合硬件电路完成了整个系统的调试;最后在实验室完成了测试系统的标定实验。本系统的优点在于利用了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8-12-02T12:24:57.0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陈顺平孙向东谢辉王亚东刘星 [导读] 摘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进行工作技术的结合,明确环境监测的质量规范和效率水平,不断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发展状态的分析,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综合管控水平。 四川炯测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进行工作技术的结合,明确环境监测的质量规范和效率水平,不断对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发展状态的分析,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发生和发展,合理的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综合管控水平。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 1信息化技术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1.1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信息化技术,它在环境检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整理等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检测对象周围区域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后,将监测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登记审核,最终形成一份规范的检测报告,进而移交给相关环境管理机构。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在线实时查询环境中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水污染情况的统计数据,并将相关采集信息及时分享给相关的监测站以及科研机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传统人工检测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监测点的在线实时监测及检测数据的精准化,极大推动了我国环境检测工作的发展进程。 1.2生物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实现生物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审核分析,明确远程办公标准原则。按照协助移动的方式,对监测现场进行数据判断分析,采用合理的现场采样方式,控制坐标采集情况。通过检测照片、视频的传输,对环境监测情况进行判断,确定大概监测标准和方式。借助移动信息,提升生物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土壤、水源、微生物的准确监测,及时分析周围环境情况。 2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信息采集的处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要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现在工业化造成了很多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和废料,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采集要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处理。找到偷排的工厂对这些没有进行净化装置的工厂进行严厉的处罚。把全国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都进行统一的监测,这些信息要数字化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可以让各个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共享。获得地信息需要进行分析才能得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部门使用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分析方式为辅助的分析方式。在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后,初步形成了一套有系统有效的分析模式。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是以时间为基础,将各个不同时段的的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利用回归统计的方法等专业统计方法来对环境的质量进行分析。 2.2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中,环境监测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因各自系统不同,信息转化存在困难,这严重的影响信息系统的配套处理,造成沟通障碍,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管理,导致整个工作的信息化沟通效果下降。 3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3.1环境监测部门信息化从细节做起 在环境监测信息化时很多的信息都是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自主生成,这样就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同时要注重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加强对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作。除了计算机的自主生成还有很多信息是通过监测人员的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庞大而又杂乱,要严格的进行处理分类再输入进入电脑,用大数据的新的技术来帮助统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监测的信息化要在这些细节上多注意。 3.2建立有效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管理,对各类信息设备、技术操作方式进行统一培训,提升信息化技术操作的统一性,根据计算机网络、环境监测水平进行结合,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水平和质量管控标准,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之间的有效资源共享。 3.3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各个领域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行业之间的竞争,说白了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也不例外。随着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对技术性人才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相关部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首先,应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大量招收高端技术性人才。通过引进高质量人才,发挥其应有的技术优势,来提升现有工作队伍技术水平;其次,还应该重视对现有工作队伍的培训教育。要结合现阶段信息化建设进程实际情况,为本部门技术人员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保证本部门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并了解环境监测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应该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政策,通过对技术人员一系列业务水平进行科学考核评价,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惩处,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4建设环境监测的网络规划方案 我国监测数据和网络覆盖上存在一定的盲点问题,区域划分标准不合理,不适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的判断监测位置,明确实际经济、自然、社会发展的情况变化,分析采集数据的综合规模,盲点交叉问题,从而保证综合数据的有效互通,完善数据的管理建设体系水平。 3.5改变传统观念,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科技水平在不断进步,思想观念也应当随之不断进步。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接收新的技术理念和思想观念,学习成功的经验,将所见所学融入到实践当中,避免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例如使用在线监测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手工监测来监测污染源,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已经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使用信息系统平台对污染排放量进行检测,节约了人力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在线环境监测系统SOP

标准操作程序 S.O.P 部门:质控部题目:洁净室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共页NO:SOP-QA-055-A 版本号: A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中心 起草人及日期:审核人及日期:审核人及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执行日期: 分发单位:质控部、冻干粉针车间、设备科 1.目的:建立一个洁净室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 2.范围:冻干粉针车间洁净室环境在线监测系统 3.责任人: 4.操作程序: 1.1 WINCC系统启动 1.1.1 手动启动 ①WINDOWS系统启动; ②桌面→所有程序→SIMATIC→WINCC→WINCC Explorer;

③打开Wincc Explorer后点击按钮,系统会自动启动,等待2分钟左右会出现登录界面; ④弹出登录界面后输入正确用户名密码后,登录成功,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可进行相关的操作。 1.1.2 自动启动 ①WINDOWS系统启动; ②桌面→所有程序→SIMATIC→WINCC→Tools→Autostart; ③按照如下设置,然后重新启动WINDOWS后,系统会自动启动;

④弹出登录界面后输入正确用户名密码后,登录成功,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可进行相关的操作。 1.2 用户登录 1.2.1 操作员站OS1用户组及用户列表 用户名设置为4-10个英文字母和/或阿拉伯数字的组合,密码设置为不少于6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组合,如下表: 人机界面安全组成员用户ID 密码 OS1 管理员Admin1 admin1工程师Eng1 eng111 操作员Oper1 oper11

操作员站OS1用户组权限列表: 访问权限管理员工程师操作员 浏览安全数据是否否 改变自己的密码是否否 改变自己期望的密码是否否 编辑用户数据组是否否 编辑用户组访问权限是否否 编辑安全设置是否否 趋势是是是 报警确认是是是 复位报警是是是 开关的手自动是否否 停止系统是是是 日期和时间是否否 手动控制数字、模拟输出是否否 参数输入是否否 审计表浏览是是是 画面浏览是是是 1.2.2 用户登录操作 ①WINCC运行系统已经启动,步骤参见WINCC系统启动; ②弹出登录界面后输入正确用户名密码后,登录成功,根据登录用户的权限可进行相关的操作。 1.2.3 用户注销及更改密码操作 ①WINCC运行系统会在用户停止操作鼠标和键盘半小时后自动注销登录用户; ②当用户想立即退出登录的话可点击WINCC界面功能区按钮,会弹出登录窗口后点击下图注销按钮即可; ③点击更改密码可更改当前用户密码。

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复习进程

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传感器设计实验论文 题目:家庭环境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 班级: 13级电信二班 指导教师:陆清茹 2016年10月 25日

目录 一、绪论 (5) 1.1前言 (5) 1.2 选题背景 (5) 1.3 国内外发展状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粉尘测量方法 (5) 1.3.2 粉尘检测仪的性能与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研究的意义 (6) 1.4 本文主要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PM2.5粉尘浓度测试仪系统设计方案 (8) 2.1 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 (8) 2.2 工作原理 (8) 2.2.1 粉尘检测原理 (8) 2.2.2 系统工作原理 (12) 2.3程序框图和流程图 (12) 2.3.1 程序框图设计 (12) 2.3.2 粉尘检测仪程序主流程图设计 (13) 三 PM2.5粉尘测试仪系统硬件设计 (15) 3.1单片机部分 (15) 3.1.1 系统CPU 器件选择 (15) 3.2 信号采集电路 (18) 3.3 LED1602液晶显示设计电路 (19) 3.4 声光报警提示电路及LED灯电路 (20) 3.5换风系统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按键电路 (20) 四 PM2.5粉尘测试仪系统软件设计 (22) 4.1系统程序流程 (22) 4.2 浓度参考值的键盘设定程序设计 (23) 4.2.1 键盘扫描的设计 (23) 4.3 信号采集部分的程序设计 (24)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建设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部分正文预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围绕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核心,拓展了在环境监理方面的功能,使得本系统同时也是一套环境监理信息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功能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 1 - 1 引言------------------------------------------------------------------------------------------------ - 1 - 1.1设计思想 -------------------------------------------------------------------------------------1- 1.2设计背景 -------------------------------------------------------------------------------------1- 1.3参考文献 -------------------------------------------------------------------------------------2- 2 系统概述 ----------------------------------------------------------------------------------------- - 2 - 2.1系统设计原则 -------------------------------------------------------------------------------2-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3- 2.3需求分析 -------------------------------------------------------------------------------------4- 3 系统总体设计----------------------------------------------------------------------------------- - 6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7 - 3.1.1 系统流程图 --------------------------------------------------------------------------------- - 7 - 3.1.2 技术要求 ----------------------------------------------------------------------------- - 9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0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0-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0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0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17-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17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17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18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18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18 - 3.3.6 其它功能 ---------------------------------------------------------------------------- - 19 - 3.4软件结构图 ----------------------------------------------------------------------------------- - 20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0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1 - 4 开发过程--------------------------------------------------------------------------------------- - 22 - 4.1系统开发环境----------------------------------------------------------------------------- -22- 4.2总体进度计划 ----------------------------------------------------------------------------- -22- 4.3经费预算 ----------------------------------------------------------------------------------- -23-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3 - 5.1 用户界面-------------------------------------------------------------------------------------- - 23 - 5.2 硬件接口-------------------------------------------------------------------------------------- - 24 - 5.3系统架构 ----------------------------------------------------------------------------------- -24- 5.3.1 B/S/D架构的优势 ---------------------------------------------------------------- - 25 -

小议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小议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信息技术为当今社会各个 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工具,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信息技 术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并对环境监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提升环 境监测质量,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掌握环境现状以及污染未来的发展趋势,因 此对于及时采取有有效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这种 情况下,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入手,对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 用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监测;应用现状;改进措施 1、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完成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它对环境保护和人群健 康意义非凡。将现在的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来对环境质量的 情况进行评价。在测定污染物时,污染源查找可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判断,在进行监督时要与相关部门合作,科学性的控制污染;如对某一地区的环境监测 数据资料进行累积分析,可为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控制,制定出管理目标, 为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保护环境是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自然资源的配置要合理,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状态良好,在社会效应上,若有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部门可进行应急监测,将污染物的走向及 其危害程度了解清楚,將动态监测数据及时的提供到污染控制工作中,为生产经 营单位,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提供服务性监测。另外,还可以通过环境 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验收环境污染的质量工作并将其应用到科学研究中。 2、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过程中,全面展开了土壤治理工作,这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展开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我 国环保部门明确感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2015年11月8日,相关部门还积极向 人民群众征求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试行)》相关意见。并在落实《环境保护法》的过程中,重点指出,新时期, 我国必须及时加强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为防止污染灾害奠定良好 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环境同农产品的安全行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安全性是分不 开的。加大环境监测力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在陆地的生态 系统中,离不开陆地这一基础。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力度,有助于人类在进行环境 保护的过程中,提升针对性,并加深对土壤污染含量的了解,最终为土壤环境污 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现阶段,我国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以下 缺陷: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给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供了更 加优质的条件,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国 内外环境监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收效,通过计算机,环境监测单 位可以熟练应用数据库技术和遥测遥控技术,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环境实际情 况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对调查、分析的资料进行有 效的储存,工作人员要想对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进行充分掌握,只需要搜索对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