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短新闻两篇

作者简介

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署名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通讯名作100篇》(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闻的创作者。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罗森塔尔(1922—2006),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

(一)背景链接

1.《别了,“不列颠尼亚”》

屈辱的历史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香港和九龙被迫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历经150年的沧桑曲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一天。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篇佳作。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由于有数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千米,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1947年7月2日,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

(二)常识整理

文体知识

新闻:新闻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简明、用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图片和电视新闻等。

消息: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具有及时、简明、真实的特征。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开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六部分。

这六部分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纲挈领,浓缩文意,因此,新闻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富有吸引力。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作出内容提要等。导语放在开头,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导语的写作一般遵循5W+1H原则,即导语一般包括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结果(How)六要素。

(三)博览悦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体现出的新闻实录性

第一,清晰的可视性。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如文中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