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_降解的环境因素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_降解的环境因素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_降解的环境因素

收稿日期:2009-12-04

作者简介:代凤玲(1971-),女,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降解的环境因素

代凤玲 闫慧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环境监测站,东胜 017000)

摘要: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一大根源。本文介绍了农药在土壤中降解转化的主

要途径及机理,包括微生物降解、水解和光解,分析了土壤中不同环境因素(有机质、湿度、温度、p H 值、根系分泌物和粒径等)对农药降解和转化过程的影响,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治理和修复土壤的农药污染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药;土壤环境;迁移转化生物降解;农药残留;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X 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09)06-0181-04

ENV I RONMENTAL FACTOR THAT THE M I GRAT I ON OF

PESTICI DE TRANSFORM S THE LA W AND I NFLUENCES PESTICI DE TO REMA I N I N THE S O IL ,DDEGRADE I N THE S O IL

DA I Feng li n g YAN H u i q i n

(E r dos city E nvironm entalM onitoring S tation of Inner M ongolia,D ong Sheng 017000)

Abstr ac:t T he pesti c i de resi dues i n the so il are causi ng a g reat o ri g in o f po lluti on to the ag ricu lt u ra l env i ron m ent ,.T his tex t has i n -troduced pestic i de and deg raded m a i n route and m echanis m transfor m ed i n t he so i,l inc l udi ng the little b i odeg radati on ,hydro lysis and pho to -d i ssoc i ation ,have ana lyzed d ifferen t env iron m enta l fac t o rs i n t he so il(O rganic m atter ,hu m i d it y ,temperature ,p H,roo ts secretion and a f oo t -path ,etc).D eg rade and transform t he influence o f t he course on pesti c i de ,has l ooked forward t o t he research d irection i n t he fut u re ,a i m at o ffer i ng basis for f urther contro lli ng and repair i ng the po ll ution by pesti c i des o f the so i.l

Key wor ds :Pesticide ;So il env iron m ent

;M ove and transfo r m b i odeg radati on ;R esidues of pestic i des ;Infl uence factor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导致农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一大根源。据统计,喷施在植株上的农药只有少部分(10%~20%)发挥作用,而大部分(50%~60%)残留于土壤中

[1]

。当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积累

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除了通过挥发、扩散、迁移、转化等途径污染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外,还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最终危及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农药

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规律

[2]

,探讨影响农药在土

壤中残留、降解的环境因素对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和减轻农药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

1.1 吸附

吸附是农药与土壤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它是制约农药在水-土体系中运动和最终归宿的重要

181

因素。农药被土壤吸附后,由于存在形态的改变,其迁移转化能力、生物活性和毒性也随之改变。从这一意义上讲,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就是土壤对有毒污染物的净化和解毒作用,土壤的吸附能力越大,农药在土壤中的有效度越低,净化效果就越好[3],但这种净化作用是相对不稳定的,也是有限的。一旦农药的吸附条件破坏,农药又可释放到土壤溶液中,导致土壤受到农药的再污染。一般来说,土壤吸附是一种平衡过程,吸附速率由两个过程控制:吸附质从溶液到土壤吸附位的运输过程和在吸附位的吸附过程。运输过程包括到吸附位外部的运输和向微孔与毛细管的扩散;吸附过程是通过土壤固体,如有机质胶体和粘土矿物,扩散到溶液达不到的位置。影响吸附行为的土壤性质有: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成分、p H值,土壤的颗粒度等。土壤的p H值会影响对弱酸和弱碱性物质的吸附,但对非离子型化合物的吸附影响不大。土壤的3种基本成分(腐黑物H um i n es,腐殖酸H u m-i cac i d和富里酸Fu l v ic ac i d)之间存在极性差异,这3种成分的比例会影响土壤对疏水性化合物的吸附。研究表明,土壤吸附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除非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一般土壤粘土成分、p H值、颗粒度等对土壤吸附的影响不大。

1.2 迁移

农药的迁移与扩散是指农药从施药区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物理行为。通常在田间喷洒农药时,直接粘附在农作物上的是少部分,而大部分飘落于土壤之中,并不断从施药区向四周扩散,从而导致对水体、大气及生物圈的污染和危害。农药随水、气的流动,是农药迁移扩散的主要方式。农药在土壤中的扩散有2种形式: 由于农药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农药迁移的过程; 由于外力发生的结果[4]。土壤中的农药在流动水或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滤,并在土壤中逐层分布。后一种形式是土壤中农药扩散的主要模式。这个过程与吸附、降解和挥发等过程密切相关。评定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时,农药的不可提取残留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而化合物与土壤表面的共价结合可能是形成这种残留的一个原因。不可提取的残留使部分化合物在土壤中固定下来,当土壤有机质分解时这部分化合物便分离出来,对环境产生污染。

1.3 降解

农药的降解又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2种方式。在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下发生的降解现象为非生物降解;而在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降解作用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在农药降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环境因子。农药进入环境后,会受到一些环境因子的作用,如:温度、湿度、p 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粘度及气候等。一般来说在高温湿润、有机质含量丰富、p H偏碱性的情况下,农药易于被降解,残留低。 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分子结构、农药的使用浓度及农药的用药历史等也影响农药的降解性能[5]。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不同,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 微生物的影响。由于农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响。 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微生物是农药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修复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有毒成分,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2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降解的环境因素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主要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p H、湿度、温度和根系分泌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同时还与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2.1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一般分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物质,其中腐殖物质占有机质总量的85%~ 90%[6]。李彦文、毛应明的研究证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生物活性,增强生物对农药的降解作用。魏沙平通过研究发现,土壤中的腐殖质对于农药的水解反应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他发现不同来源的土壤腐殖酸均使毒死蜱的水解速度增大,水解半衰期缩短[7]。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还可以增强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农药被吸附后活性降低,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8]。由此可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还可以促进土壤中残留农药的降解。

182

2.2 湿度

湿度对于土壤中农药降解的影响通过两方面实现: 影响光解。潮湿的表层土壤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形成大量的自由基,如过氧基、羟基、过氧化物和单重态氧,可以加速农药的光解。另外,水分能增加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有利于农药的光解。岳永德等发现,土壤湿度对于甲基对硫磷、氟乐灵和三唑酮均有加速光解速率的作用[9]。这种影响对于氟乐灵光解最为明显。在15%的湿润土壤条件下,氟乐灵在4种土壤中的光解非常迅速,光解半衰期仅8.5~24h,而在风干土壤中,氟乐灵则表现了很强的光稳定性,在4种土壤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是湿润土壤中的11.2、13.4、20.5和21.2倍。由此可见,水分对一些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确实起着重要作用; 湿度也可以影响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发现,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随着水分含量的增高,恶唑菌酮的降解速度加快。这可能是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相对较高,从而促进了恶唑菌酮降解。当土壤持水量继续增高,特别是超过田间饱和持水量、呈淹水状态后,降解速率迅速放缓。可能是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已不适合微生物生长。因此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土壤含水量来加快农药的降解。尤其是对于保护地栽培,灌溉设施齐备,通风排湿设备良好,易于将湿度控制在所需范围内。

2.3 温度

首先,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三唑酮、恶唑菌酮和地虫硫磷、毒死蜱、倍硫磷等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对温度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在供试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供试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加快。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使有机物粘度降低,挥发性增大,生物可利用性增强,但更主要的可能是随着环境温度逐渐接近于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微生物酶活性大大提高,使农药的降解速率加快。一般来说,适宜微生物活动的温度范围是25~ 35 ,超出这个温度范围,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其次,温度也是影响水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张伟发现,温度能使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速率明显加快,半衰期随溶液温度升高逐渐缩短[10]。但由于农药本身性质不同,温度对其水解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如远铁疆发现提高温度可以使丙烷脒和毒虫畏的水解速率提升,但并不显著[11]。

2.4 p H

土壤p H随土壤类型、组成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是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水解的一个重要因素。p H对土壤空隙中发生的反应有较大影响,其效果取决于反应是碱催化还是酸催化,同时也与农药的酸碱性有关。如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受p H影响极大,因而p H对其水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2,13]。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化合物属弱酸性,与磺酰基相连的N上的H 有一定的酸性,电离后产生的负离子降低了羧基的极性,亲核试剂的进攻减弱,水解反应活化能较高;但是在酸性条件下,H可与羧基的O结合形成盐,然后重新排列成碳正离子,水解反应活化能减少。因此,磺酰脲除草剂这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的水解速率较快,但是在中性环境中较为稳定[14,15]。但有些农药如三唑酮,由于结构中苯氧基中的O原子和三唑基上的N原子上带有较多的负电荷,容易吸附溶液中的H+,导致溶液OH-离子的增多,对降解反应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慢慢增多的降解产物一方面减少了三唑酮母体分子与H的接触机会,另外一方面由于产物本身也带电负性基团从而产生了竞争吸附作用,总体降低三唑酮母体降解反应速率的持续增加。当p H>7时,三唑酮的降解速率大大加快,并且表现为p H越大,其降解速率越快。这是因为亲核基团(水或OH-)进攻三唑酮分子中的苯氧基中的O原子和三哇基上的N原子间的亲电基团。因此,三唑酮的降解速度随p H的升高而加快,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比较缓慢,而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降解较为迅速。但p H并不能影响所有农药的降解,这还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性质。如土壤p H不同,恶唑菌酮的降解率并没有受到显著的影响。

2.5 土壤粒径

土壤粒径不仅影响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也影响农药的降解。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岳永德等研究发现氯氰菊酯等3种农药在0.5~1.0mm粒径范围的土壤中光解速率最快,在0.1~0.25mm粒径范围土壤中的光解速率最慢,在砂质和粘质两种土壤中表现了完全一致的趋势[16]。这些结果说明,一定的土壤团

183

粒结构因其合适的孔隙通气性而有利于农药在土壤中的光解。所以适当改变土壤结构有利于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3 展望

现在关于农药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实验室内条件下完成的,所用土壤一般会经过过筛处理,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壤的物理状态与实际土壤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受到限制。而田间的环境因素复杂,实现指标控制比较困难。所以,如何在田间实现适合土壤中残留农药降解的控制条件有待研究。目前关于农药残留的研究,其检测指标通常集中在农药本身,而对于它的降解产物和中间产物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则考虑很少。对于保护地栽培,环境可控性大,产品附加值高,因此可考虑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条件下,适当改变其生长环境,来降低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参考文献

[1]王进海,张连仲,戴广茂.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 J .环境化学,1989,8(5)

[2]林玉锁,龚瑞忠,朱忠林.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方晓航,仇荣亮.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研究 J .土壤与环境,2002,11(1)

[4]王连生.环境健康化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

[5]杨景辉.土壤污染与防治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6]吴礼树.土壤肥料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17.

[7]魏沙平.腐殖酸对毒死蜱、辛硫磷的水解影响和吸附特征 D .重庆:西南大学,2007:36-42.

[8]刘晋湘.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农药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 D .重庆:西南大学,2007:17-20.

[9]岳永德,汤锋,花日茂.土壤质地和湿度对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影响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22(4):351 -355.

[10]张伟.五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D .重庆:西南 134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40卷

[11]远铁疆.丙烷脒在土壤中吸附、迁移及水解动力学研究 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23.

[12]H e mm a m da S,Cal mon M,C al m on J P.K i netics and hydro l ys i s mechan i s m o f ch l o rsu lf uron and m etsu lf uron-m ethy l J .Pesti c Sc,i1994,40:71-76.

[13]范志金,钱传范,胡继业,等.磺酞脉类除草剂的化学和水解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26(1):69-73.

[14]Sabad i e J.A lcoo lysis and che m ica l hydro l y si s o f ben-s u lfuron m ethy l J .W eed R es,1996,36:441-448.

[15]Sarrnah A K,K ookana R S,Du ffy M J,et a.l H y-drolysis o f triasulf uron,m etsu lf u ron-me t hy l and ch l orsulf uron i n a-l ka li ne so il and aqueous so l utions J .P est M anag Sc,i2000,56: 453-471.

[16]岳永德,花日茂,汤锋,等.土壤粒径对农药在土壤中分布和光解的影响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20(4): 309-314.

184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 农业行业法规: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3478437.html, 2012-9-21 10:36:00 浏览57 次《》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一 名称种类限量(mg/kg)标准号 滴滴涕杀虫剂0.1GB2763-81 六六六杀虫剂0.2 GB2763-81 倍硫磷杀虫剂0.05GB4788-94 甲拌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4788-94 杀螟硫磷杀虫剂0.5GB4788-94 敌敌畏杀虫剂0.2GB5127-1998 对硫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5127-1998 乐果杀虫剂 1.0GB5127-1998 马拉硫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5127-1998 辛硫磷杀虫剂0.05GB14868-94 百菌清杀菌剂 1.0GB14869-94 多菌灵杀菌剂0.5GB14870-94 二氯苯醚菊酯杀虫剂 2.0GB14871-94 乙酰甲胺磷杀虫剂0.5GB14872-94 甲胺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14873-94 地亚农杀虫剂0.5GB14928.1-94 抗蚜威杀虫剂0.5 GB14928.2-94 溴氰菊酯杀虫剂0.11)-0.052) GB14928.4-94 氰戊菊酯杀虫剂0.2 GB14928.5-94 呋喃丹杀虫剂不得检出GB14928.7-94 水胺硫磷杀虫剂0.023)GB14928.8-94 喹硫磷杀虫剂0.052)GB14928.10-9 草甘磷除草剂0.1 GB14968-94 克线丹杀虫剂0.0052)GB14969-94 西维因杀虫剂 2.5GB14971-94 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二 名称种类限量(mg/kg)标准号 粉锈宁杀菌剂0.2GB14972-94 阿波罗杀螨剂1GB15194-94 氟氰戊菊酯杀虫剂0.5GB15194-94 克菌丹杀菌剂15GB15194-94 敌百虫杀虫剂0.1 GB16319-1996 亚胺硫磷杀虫剂0.5 GB16320-1996

土壤中的农药污染

土壤中的农药污染 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空气,对空气很熟悉,我们每天的生活也离不开水,对于水我们同样不太陌生。但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便是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土地。这片土地上适合的地方生长着维持我们生命必须的植物营养,然而人们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恶意破坏着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农药污染就是这厚度为两米左右的土壤的重要危害因素。 土壤中的农药污染及成因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是指人类向土壤环境中投入或排入超过其自净能力的农药,而导致土壤环境质量降低,以至影响土壤生产力和危害环境生物安全的现象。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施用农药的理化性质、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施药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化学农药包括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等。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 大的贡献。有资料表明,世界范围内农药所避免和挽回的农业病、虫、草害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然而长期大量的使用农药其污染及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农药对土壤、大气、水体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已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施用农药的80%-90%最终将进入土壤环境,其行为包括:被土壤胶粒及有机质吸附;被作物及杂草吸收;随地表水径流或向深层土壤淋溶;向大气扩散、光解;被土壤化学降解或微生物降解。其中土壤吸附是导致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污染的主要行为是指在土壤作用力下使农药聚集在土壤胶粒表面,

使土壤颗粒与土壤溶液界面上的农药浓度大于土壤本体中农药浓度 的现象。吸附会降低农药的活性,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时也阻滞了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挥发。土壤的有机污染作为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有毒、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间或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所谓的“化学定时炸弹”。其他土壤有机污染物还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杀虫剂和磺酰脲类除草剂,这些种类的农药毒性较低,但因使用范围扩大,其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亦不容忽视。 土壤中的农药污染危害 (1)土壤农药污染对农作物的潜在影响 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被转运到植物组织或收获的产品中,农药在植物体内残留影响植物的生长,进入收获品中则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2)土壤农药污染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当土壤中的残留农药被植物吸收通过农产品或者随着土壤表层饮用水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土壤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它们是土壤性质及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然而,大多数的农药对土壤生物都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农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种群数量,由于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土壤中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部分初稿)说课材料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土壤 部分初稿)

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及植物吸收方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氮素来源包括:生物固氮、降水、农业灌溉和施肥等,而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下面就从土壤中氮素的主要表现形态和转化过程等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 水溶性速效氮源 < 全氮的5% 包括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等有机氮水解性缓效氮源占50~70% 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98%) 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 包括杂环态氮、缩胺类 离子态土壤溶液中 无机氮吸附态土壤胶体吸附 (1~2%)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 注明:其中无机氮包括:铵态氮(NH4+ — N)、硝态氮(NO3-— N)、亚硝态氮(NO2- — N)三种主要形态。 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存在的主要是有机态氮,占土壤总氮的90~98%。

(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1.有机态氮的转化 土壤中的有机态氮是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程,变为易溶的形态,才能发挥作物营养的功能。它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是包括许多过程在内的复杂过程。 ①水解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②氨化过程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化过程。如: RCH2OH+NH3+CO2+能量—水解—→ RCHNH2COOH+H2O RCHOHCOOH+NH3+能量—氧化—→ RCHNH2COOH+O2 RCOOH+NH3+CO2+能量——还原—→RCHNH2COOH+H2 由此可见,氨化作用可在多种多样条件下进行。无论水田、旱田,只要微生物活动旺盛,氨化作用都可以进行。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目前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生物毒素残留量、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和标签要求、动植物检验检疫制度、食品安全与卫生要求、环境保护及“绿色补贴”等等。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实施了很多限制措施,如美国于2003年12月开始执行食品和农产品注册通报制度;欧盟通过修订关于食品标签的指令、增加对我国出口商品抽验批次;日本通过修改《食品和农产品卫生法》及实施强制检验等,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设置了障碍,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 农产品出口遭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壁垒 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卫生要求越来越多(仅2003年,国外在进口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就新增标准260多项),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所以农产品(食品、水产品、畜禽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问题成为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引发的贸易纠纷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2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1μg/kg,并有可能提高到0.1μg/kg,受此影响,中国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约7614吨,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56%。欧盟不断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指标不断增加,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196项,截止到2004年8月27日,欧盟共出台26个欧盟委员会指令涉及茶叶,从今年8月1日起,欧盟又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些措施使得我国茶叶的出口雪上加霜;据海关人士介绍,今年1-7月广东累计出口茶叶8938吨,价值186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3.9%和26%,其中对欧盟出口茶叶16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88.8%。此外我国出口的水产品中抗生素超标及2002年的台州西兰花出口风波等问题都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农药残留问题 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是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破坏环境,而且影响世界农产品的正常贸易。 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品种虽然丰富,但农业生产力还是比较落后,绿色经济所占比重不高,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既要看到农药的使用在害虫、病菌等有害生物的防治中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的特点及在保证农业稳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 目前,在农业发展中完全禁用化学农药是不现实的,同时在土壤中残留的已经禁用的部分农药对农产品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世界各国农产品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 限制农药残留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在鼓励、扩大出口的同时,以各种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利益。利用发达科学技术,以保护人类、动物和环境为理由,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目前世界上很普遍的一种做法。由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危害,所以将农药最高残留限量作为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

土壤中主要的农药残留及其迁移方式

土 壤 中 主 要 的 农 药 残 留 及 其 迁 移 方 式 系别:XXXXXXXX 专业:XXXX 班级:XXXXXX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XX

土壤中主要的农药残留及其迁移方式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研究发现,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导致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生物危害的根源。土壤已经成为农药的重要“储存库”和“集散地”之一,当土壤中农药残留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对土壤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土壤中的残留农药还可通过挥发、扩散、质流产生转移,污染植物、大气、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并可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使农药的残留浓度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及人体健康。同时也有一部分农药被土壤中的有机颗粒物等吸附,其可提取性和生物有效性降低,暂时退出循环过程,即发生老化现象。 一:土壤中主要的农药残留 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为主要特征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之一,不仅危害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对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安全、区域生态安全、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及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POPs是一组具有毒性、持久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能进行长距离迁移和沉积、对源头附近或远方环境与人体产生损害的有机化合物。在该组有机化合物中OCPs尤其能够通过农产品、水体以及食物链放大效应进入人体而积累在人体内肝、肾、心脏等脂肪较多的组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因此,土壤OCPs残留、迁移和生态风险评价成为当前土壤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作为土壤、大气和水体中POPs的重要来源,OCPs包括氯苯类和氯化脂环类两大类有机化合物。OCPs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它的1、持久性和难降解性 2、生物蓄积性 3、半挥发性 4、高毒特性。 二: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 有机氯农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机合成农药,其最为典型的产品就是滴滴涕和六六六,他们是以苯为原料生产的氯代苯及其衍生物。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主要靠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着。吸着包括了吸附和吸收两个过程。吸附作用是有机污染物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其他过程。农药在土壤中吸附作用通常用吸附等温线表示,常用的有Freundlich、Langmuir 和BET公式,通过拟合Freundlich吸附公式可求得农药在土壤吸附系数(Ka)。 logCs 2log Ka+n/logCe 式中:Cs为农药吸附在土壤中的数量(Ixg.g-1),Ce为达到吸附平衡后溶液中农药的浓度(腭.mld),1/n为关系曲线的斜率。 三: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方式 进入土壤的有机氯农药,将发生被土壤胶粒及有机质吸附、随水分向四周移动(地表径流)或向深层土壤移动(淋溶)、向大气中挥发扩散、被植物吸收、被土壤和土壤微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 (1)挥发扩散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挥发作用是指该物质以分子扩散形式从土壤中逸入大气的现象。挥发作用的大小与有机物的性质及环境条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土壤的影响、污染及防治措施 娄凯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阐述了中国农药生产及使用的现状,经过分析农药的基本情况、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 分析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介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转化规律,概括总结了解决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农田土壤;污染; 防治措施 1949 年—1980 年世界粮食单产由1 000 kg/ hm2 提高到2 499 kg/ hm2 ,平均增长39 kg/ hm2 。其中科技对农业高速发展的贡献率为70 %以上。作为贡献的核心是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建国以来,中国的农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为中国农业的丰产、稳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农药出现了长足的进步。当前中国的农药产量已列世界第二位。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经过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每年可换回粮食损失150 亿公斤。但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1、农药的基本情况 农药,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物质及其制剂。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所注册的1500 多种农药中, 常见的有300多种, 按农药

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醚类、杂环类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按其主要用途可分为杀虫剂(如澳氰菊酷、甲胺磷)、杀蜗剂(如杀瞒特)、杀鼠剂(如磷化锌)、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如波尔多液)、杀线虫剂、除草剂(如除草醚)、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助壮素)等; 按农药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 而生物源农药又可细分为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3类。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 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近年来中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0 余万t( 成药) , 平均每hm2 施用接近15kg,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而且在土壤中的残留农药量一般高达50%~60%。农药这一特殊用途化学物质问世以来, 在直接参与土壤生态环境生命过程中, 它为人类治理病虫害, 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提高农作物的抗劣性能, 改进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但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值得反思和总结。 2、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使用技术落后在农药的使用上存在着农药的品种和数量搭配不科学,使用器械落后等一些问题。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相应的农药使用管理措施。出现了滥用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等现象,从而造成了包括农药对土壤污染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2.2农药使用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的农药使用中,杀虫剂的比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

土壤中的氮素及其转化 1.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和含量 1.1 来源 ①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②动植物残体的归还;③生物固氮; ④雷电降雨带来的NO3—N。 1.2 含量 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2. 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3.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3.1 有机氮的矿化作用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过程:有机氮氨基酸NH4+-N+有机酸 结果:生成NH4+-N(使土壤中有机态的氮有效化)

3.2 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 定义:①吸附固定(土壤胶体吸附):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 ②晶格固定(粘土矿物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过程: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优点?缺点?) 3.3氨的挥发 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 过程: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 3.4硝化作用 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过程: 结果:形成NO3--N 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 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 3.5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植物体或者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 过程: 结果:减缓氮的供应,可减少氮素的损失 3.6反硝化作用

定义: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 过程: 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并污染大气 3.7硝酸盐的淋洗损失 NO3-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过多的硝态氮容易随降水或灌溉水流失。 结果:氮素损失,并污染水体 4. 小结:土壤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 增加途径:①施肥(有机肥、化肥);②氨化作用;③硝化作用(喜硝作物);④生物固氮;⑤雷电降雨 降低途径:①植物吸收带走;②氨的挥发损失;③硝化作用(喜铵作物);④反硝化作用;⑤硝酸盐淋失;⑥生物和吸附固定(暂时)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很多,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常用的氮肥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①铵态氮肥,如氨水、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②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等;③酰胺态氮肥,如尿素。另外还有一类不同于以上的是长效氮肥(缓释/控释氮肥),如合成有机肥料(脲甲醛,脲乙醛等)和包膜肥料等。 1.铵态氮肥 共同性质: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③可发生硝化作用;④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土壤中氮和磷的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存在形态和特点 土壤形态 一、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 (1)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2)代换态养分: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 (3)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 (4)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二、氮的形态与转化 1、氮的形态:(全氮含量0.02%——0.3%) (1)无机态氮: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很大,1—50mg/kg (2)有机态氮:A、腐殖质和核蛋白,大约占全氮的90%,植物不能利用; B、简单的蛋白质,容易发生矿质化过程; C、氨基酸和酰胺类,是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 (3)气态氮: 2、氮的转化: 有机态氮的矿质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铵的固定:包括2:1型的粘土矿物(依利石、蒙脱石等)对铵离子的吸附;和 微生物吸收、同化为有机态氮两种形式。 土壤是作物氮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素包括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其中95%以上为有机态氮,主要包括腐殖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小分 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有机态氮必须经过矿化作用转化为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属于缓效氮。 土壤全氮中无机态氮含量不到 5%,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很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属于速效氮。无机态氮包括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吸附在土壤颗粒上的铵离子,作物都能直接吸收。土壤对硝酸根的吸附很弱,所以硝酸根非常容易随水流失。在还原条件下,硝酸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还原为气态氮而逸出土壤,即反硝化脱氮。部分铵离子可以被粘土矿物固定而难以被作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非常容易以氨的形式挥发掉。土壤腐殖质的合成过程中,也会利用大量无机氮素,由于腐殖质分解很慢,这些氮素的有效性很低。 三、磷的形态与转化 1、形态(土壤全磷0.01%——0.2%) (1)有机态磷:核蛋白、卵磷脂和植酸盐等,占全磷总量的15%——80%; (2)无机磷:(占全磷20%—85%) 根据溶解度分为三类 A、水溶性磷: 一般是碱金属的各种磷酸盐和碱土金属一代磷酸盐,数量仅为0.01—— 1mg/kg。在土壤中不稳定,易被植物吸收或变成难溶态。

4.1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本节内容要点: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氮和磷的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土壤的农药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土壤中温室气体的释放、吸收及传输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即为土壤污染。土壤与水体和大气环境有诸多不同,它在位置上较水体和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易于集聚,故有人认为土壤是污染物的“汇”。 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若进入污染物的量在土壤自净能力范围内,仍可维持正常生态循环。土壤污染与净化是两个相互对立又同时存在的过程。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数量与速度超过净化速度,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持续累积,表现出不良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最终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即发生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别:(1)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2)作物生长是否受到影响。 土壤受到污染后,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同时会影响土壤内部生物群的变化与物质的转化,即产生不良的生态效应。土壤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而进入河、湖,当这种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会污染地表水。例如,土壤中过多的N、P,一些有机磷农药和部分有机氯农药、酚和氰的淋溶迁移常造成地表水污染。因此,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有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次生污染。土壤污染物还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经由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如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土壤污染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典型例子。 1)土壤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土壤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及大气沉降物等。污水灌溉或污泥作为肥料使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任意堆放,引起其中有害物的淋溶、释放,也可导致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例如,六六六、DDT等有机氯杀虫剂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并在生物体内富集;氮、磷等化学肥料,凡未被植物吸收

国家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残留标准

部分国家、地区草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汇总一、中国: (一)中国药典(2010版) 药典对植物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要求( ×10- 6) (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适用范围:药用植物原料及制剂的外经贸行业品质检验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重金属总量≤20.0 mg/kg。 铅(Pb)≤5.0 mg/kg。 镉(Cd)≤0.3 mg/kg。 汞(Hg)≤0.2 mg/kg。 铜(Cu)≤20.0 mg/kg。 砷(As)≤2.0 mg/kg。

农药残留限量: 六六六(BHC) ≤0.1 mg/kg。 DDT ≤0.1 mg/kg。五氯硝基苯(PCNB) ≤0.1 mg/kg。 艾氏剂(Aldrin) ≤0.02 mg/kg。 二、香港:(香港中药材标准第一册) 表1:药材中重金属限度 三、澳门:(技術性指示第02/2003號) 重金属种类上限 砷(无机) 每日1500.00微克 镉(水溶性) 每剂3500.00微克

铅每日179.00微克 汞每日36.00微克 重金属种类上限 砷 5.00 ppm 铜150.00 ppm 铅20.00 ppm 汞0.50 ppm 四、新加坡:(1995年药物决议(禁止销售及供应)(修正案))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铅(Pb)≤20 mg/kg。 汞(Hg)≤0.5 mg/kg。 铜(Cu)≤150 mg/kg。 砷(As)≤5 mg/kg。 镉(Cd)≤5 mg/kg。 五、马来西亚: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铅(Pb)≤10 mg/kg。 汞(Hg)≤0.5 mg/kg。 砷(As)≤5 mg/kg。 六、泰国: 重金属及砷盐限量: 适用范围:草药原料及产品 铅(Pb)≤10 mg/kg。 镉(Cd) ≤0.3 mg/kg。 砷(As)≤ 4 mg/kg。 七、韩国: 重金属限量(药品安全厅公示第2005-62号): 1、植物性生药: 铅(Pb)≤5 mg/kg。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与防治的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 姓名: 马新华 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 环境科学 班级: 环科032班 学号: 034232239 指导教师: 孙霞职称:讲师 2007 年3月13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 作者:马新华指导老师:孙霞 摘要: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使用量和使用年数的增加,农药对土壤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外农药污染土壤的现状, 综述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土壤农药污染的综合修复治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技术。 关键词:农药污染土壤影响修复 Influence and its control of Pesticide Pollution on the soil Author:Ma xinhua Instructor teacher:Sun Xia Abstract:Pesticid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With the increase of using years and application amount,it produse the harmful effect on the soil and people's health. This paper states brief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polluted by pesticide and the impact on soil in China and reviews technologie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polluted by pesticide . including: physical chemical remediation, chemical remediation , bioremediation and phytoremdiation. Key word: Pesticide pollution Soil effect Remediation 前言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每年施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3亿hm2,挽回粮食4300万t、棉花160万t,蔬菜4800万t、水果520万t,总价值5亿元左右。但农药的过量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是一种基本的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壤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产出能力。因此,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充分了解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基础上,及早预防土壤的污染和进一步污染。同时,对已经发生农药污染的土壤及早治理,以免污染进一步扩大到大气、水体或在食

氮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

氮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挤数学模型 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态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集约化种植区由于施用大量氮肥导致的硝酸盐污染更为严重。为控制污染,应掌握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变异规律与分布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明显的趋势效应以及变异性,且含量随地下水深度增加而减少。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与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相关性最高的两个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并作为协克里金(Cokriging)插值方法中的协同因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进行插值。经比较分析,协克里金法比普通克里金法(OrdinaryKriging)的精度高,减少了80%的平均误差。协克里金法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空间分布规律表现在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升高的方向性效应,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潍坊、青岛、烟台种植区,如青岛的平度、莱西,潍坊的寿光等农业较发达的种植区。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空间变异;地统计;协克里金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roundwater nitrate pollution in some regions of China is very serious. Especially,nitrate pollution in intensive cultivation areas is more seriou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eliminary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application geo statistical method to explor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groundwater nitrate pollution in Shandong intensive farming regions in China. Detailed sample data of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were collected in 175 farming sites representing the typical cropping systems in the study area. Semi-variole of the geo-statist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spatial variability based on the 175 sample sites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n obvious variability and trend effect that gradually increasing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For obtain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in the whole study area, cokriging method was utilized to interpolate the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pollution with two synergy factors(e.g.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which were the most obvious relevant with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ordinary cringing method, cokriging method achieved higher precision with a decrease of 80% of the average error. Cokrig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reas with higher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mainly distributed in Weifang, Qingdao, and Yantai intensive farming regions, due to the excessive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n these region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cokrig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w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obtaining the groundwater nitrate nitrogen spatial variability in intensive farming regions.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32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一、 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从土样中提取有机氯农药的方法。 (2) 掌握气象色谱法的定性、定量方法。 (3) 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气象色谱仪的结构及操作技术。 二、 原理 六六六农药有7种顺、反异构体(θηεδγβα、和、、、、、也称甲体、乙体、丙体、丁体、戊体、己体和庚体)。一般只检测前4种异构体。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且具有水溶性低、脂溶性高、在有机溶剂中分配系数大的特点,因此,本法采用的有机溶剂提取,浓硫酸纯化以消除或减少对分析的干扰,然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用标准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定性,用峰高外标法定量。 三、 仪器与试剂 (1) 附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象色谱仪。 (2) 水分快速测定仪。 (3) 250mL 脂肪提取器。 (4) 微量注射器。 (5) 石油醚。沸程为60~90℃,重蒸馏,色谱进样无干扰峰。 (6) 丙酮。重蒸馏,色谱进样无干扰峰。 (7) 无水硫酸钠。300℃烘4h 后,干燥备用。 (8) 2%无水硫酸钠。 (9) 30~80木硅藻土(celite )。 (10) 脱脂棉。用石油醚回流4h 后,干燥备用。 (11) 滤纸筒。适当大小滤纸用石油醚回流4h 后,干燥做成筒状。 (12) -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标准液。将色谱纯-α六六六、 -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用石油醚配制成200mg/L 的储备液,石油醚配制成适当浓度的使用标准液。注意在配制-β六六六标准液时,先用少量苯溶液。 四、 实验步骤 1. 土样的提取 称取经风干过60目筛的土壤20.00g (另取10.00g 测定水分含量)置于小烧杯中,加2mL 水,4g 硅藻土,充分混合后,全部移入滤纸筒内,上部盖一滤纸,移入脂肪提取器中。加入80mL (1:1)石油醚—丙酮混合液浸泡12h 后,加热回流提取4h 。回流结束后,使脂肪提取器上部有积聚的溶剂。待冷却后将提取液移入500mL 分液漏斗中,用脂肪提取器上部溶液分3次冲洗提取器烧杯,将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300mL2%硫酸钠水溶液,振摇2min ,静止分层后,弃去下层丙酮水溶液,上层石油醚提取液供纯化用。 2. 纯化 在盛有石油醚提取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6mL 浓硫酸,开始轻轻振摇,并不断将分液漏斗中因受热释放的气体放出。以防压力太大引起爆炸,然后剧烈振摇1min 。静止分层后弃去下部硫酸层。用硫酸纯化数次,视提取液中杂质多少而定,一般1~3次,然后加入100mL2%硫酸钠水溶液,振摇洗去石油醚中残存的硫酸。静止分层后,弃去下部水相。上层石油醚提取液通过铺有1cm 厚的无水硫酸钠层的漏斗(漏斗下部用脱脂棉支撑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的石油醚收集于50mL 容量瓶中,无水硫酸钠层用少量石油醚洗涤2~3次。洗涤液也收集于上述容量瓶中,加石油醚稀释至刻度,供色谱测定。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 (发布日期:2005-5-24 9:45:20) 我国水果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表一 名称种类限量(mg/kg)标准号 滴滴涕杀虫剂0.1GB2763-81 六六六杀虫剂0.2 GB2763-81 倍硫磷杀虫剂0.05GB4788-94 甲拌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4788-94 杀螟硫磷杀虫剂0.5GB4788-94 敌敌畏杀虫剂0.2GB5127-1998 对硫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5127-1998 乐果杀虫剂 1.0GB5127-1998 马拉硫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5127-1998 辛硫磷杀虫剂0.05GB14868-94 百菌清杀菌剂 1.0GB14869-94 多菌灵杀菌剂0.5GB14870-94 二氯苯醚菊酯杀虫剂 2.0GB14871-94 乙酰甲胺磷杀虫剂0.5GB14872-94 甲胺磷杀虫剂不得检出GB14873-94 地亚农杀虫剂0.5GB14928.1-94 抗蚜威杀虫剂0.5 GB14928.2-94 溴氰菊酯杀虫剂0.11)-0.052) GB14928.4-94 氰戊菊酯杀虫剂0.2 GB14928.5-94 呋喃丹杀虫剂不得检出GB14928.7-94 水胺硫磷杀虫剂0.023)GB14928.8-94 喹硫磷杀虫剂0.052)GB14928.10-9 草甘磷除草剂0.1 GB14968-94 克线丹杀虫剂0.0052)GB14969-94 西维因杀虫剂 2.5GB14971-94 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二 名称种类限量(mg/kg)标准号 粉锈宁杀菌剂0.2GB14972-94 阿波罗杀螨剂1GB15194-94 氟氰戊菊酯杀虫剂0.5GB15194-94 克菌丹杀菌剂15GB15194-94 敌百虫杀虫剂0.1 GB16319-1996 亚胺硫磷杀虫剂0.5 GB16320-1996 苯丁锡杀螨剂 5 4)GB16333-1996 除虫脲杀虫剂14) GB16333-1996 代森锰锌杀菌剂35) 56) GB16333-1996 克螨特杀螨剂54) GB16333-1996 塞螨酮杀螨剂0.54) GB16333-1996

农药残留土壤样品制备方法

农田土壤样品制备及保存方法 一、制样室要求制样室应设在向阳(但严防阳光直射样品)、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易挥发化学物质的房间。为便于晾样,面积最好不小于10平方米。 二、制样所需的工具与容器晾样用白色搪瓷盘;敲样用木棰、压样用木棒;磨样用样品研磨机、玛瑙研磨机或玛瑙研钵、白色搪瓷研钵;过筛用尼龙筛,规格为20-100目;装样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或特制牛皮纸袋(装样量不低于200克);装样用牛角勺;样品标签。三、制样程序1、土样接交:采样人将样品送交管理人员后,样品管理人应进行样品登记,然后填写制样通知单交制样人员,制样人员按下列步骤制样。 2、湿样晾干:在晾干室将湿样放置晾样盘中,摊成2厘米厚的薄层,并间断地用木棰敲碎、翻拌、拣出碎石,砂砾及植物残体等杂质。 3、一个样品准备四个装样瓶(或样品袋),把装样瓶洗净晾干,填好样品标签并贴好(20目二瓶,60目一瓶,100目一瓶),标签均一式二份,瓶外贴一份,瓶内装一份。 4、样品缩分:将晾干敲碎的样品反复混合均匀,然后铺成一圆形,过圆心画十字线将圆分为四等分,取对角线二份(另二份弃去),照此方法继续缩分,最终留500克左右制样。 5、样品粗磨:将风干样于白色搪瓷盘中用木棰、木棒再次压碎样

品,全部过20目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有机玻璃板上混匀。6、样品细磨:取粗磨样品100克,用磨样机或研钵磨至全部过60目尼龙筛;再取粗磨样品100克,用磨样机或研钵磨至全部过100目尼龙筛。 7、样品分装:将过20目、60目和100目样品分别装入相应的样品瓶中(各100克),作为检测样品,剩余的约200克过20目筛样品装入另一个样品瓶中,作为自备库存样备用。过20目筛(孔径0.9毫米)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土壤代换量、土壤速测养分含量、元素有效性含量分析;过60目筛(孔径 0.25毫米)样品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等分析;过100目(孔径0.149毫米)土样,用于土壤重金属和元素全量分析。 8、样品制完后,检查所有样品编号、标签、粒径、标签填写等无误,将库存样和检测样一并交样品保管人,双方签字认可。若样品需外送检测,则将检测样送检测单位,库存样自己保存。 四、制样注意事项晾样时不得将样品铺放在报纸等不洁净的纸张上;样品不得在阳光下直接暴晒;因时间关系需烘干样品时,需在45℃以下温度烘烤;不得在晾样前缩分样品;制样中,采样时的土壤样品标签与土壤样品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每个样品经风干、磨碎、分装后送到实验室的整个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与盛样容器的编号必须始终一致,以免搞错;制样所用工具每制备一份样品后擦洗一次,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3478437.html,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陈刚刘西超王静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0期 摘要介绍了农药的种类及毒害和农药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分析农药的污染,提出防止 农药对土壤污染的措施,以减少农药对土壤和生物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农药;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5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18-01 土壤污染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土壤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三废”、施入农田的农药、化肥以及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废物。引起土壤污染的物质中,有些本来并非有害,而是由于进入土壤的数量多,达到毒性水平,才破坏了土壤内部以及土壤和其他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1]。 1 农药种类及毒害 农药依杀灭的生物对象不同,分为杀虫剂、灭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和除草剂。其中,以杀虫剂、灭菌剂和除草剂使用量最多,最容易引起环境和土壤污染。 1.1 杀虫剂 杀虫剂按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如六六粉、滴滴涕,毒性强、药效长,但不易被生物降解,我国已禁止使用。有机磷杀虫剂一般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它们在土壤中(以及水中)存在较少,但其对人体的毒性比有机氯杀虫剂大,使用要特别谨慎。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并且具有易被生物降解的优点,是目前推荐使用的良好杀虫剂。 1.2 灭菌剂 灭菌剂使用总量比杀虫剂少很多,灭菌剂的种类有含铜、硫的无机灭菌剂、有机磷灭菌剂和有机氯灭菌剂等。它们对土壤影响与杀虫剂基本相同。 1.3 除草剂 多数除草剂可以被微生物降解,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但对鱼类有毒性。 2 农药在土壤中的存在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