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方法1

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方法1
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方法1

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出口粮食、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定量测定。

2.原理

将提取、浓缩后的样液与标准黄曲霉毒素同时经连续薄层层析分离后,对标准点和样液点进行荧光强度的扫描测定。

3.主要试剂和仪器

3.1.主要试剂

三氯甲烷;甲醇;正已烷或石油醚:沸程30~60℃;苯;乙腈;无水乙醚或乙醚:经无水硫酸钠脱水;丙酮;异丙醇;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除乙腈外均需重蒸;苯-乙腈混合液:98+2;甲醇-水:55+45。

展开剂:丙酮-三氯甲烷混合液:1+9;丙酮-三氯甲烷混合液:7+93;异丙酮-丙酮-三氯甲烷:5+10+85;苯-乙醇-水:46+35+19;硅胶G:薄层色谱用;三氟乙酸;无水硫酸钠;黄曲霉毒素B1、B2、G1、G2标准溶液:10 μg/ml黄曲霉毒素单一标准溶液:精密称取黄曲霉毒素B1、G1 1~1.2mg,黄曲霉毒素B2、G2 0.5~0.6mg,先加入2ml乙腈溶解后,再用苯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于低温冰箱内;标准溶液浓度及纯度的测定参照GB 5009.22-85《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中2.14条;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使用液:用标定过的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配制成B1、G1浓度为0.2μg/ml,B2、G2浓度为0.1μg/ml的混合标准溶液或单一标准溶液。

去毒液:次氯酸钠溶液:取100g漂白粉,加入500ml水,搅拌均匀,另将80g工业用碳酸钠(Na2CO3·10H2O)溶于500ml温水中,再将两液混合、搅拌,澄清后过滤。此滤液含次氯酸钠浓度为2.5%。若用漂粉精制备,则碳酸钠的量可以加倍,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5%。污染的玻璃仪器用1%次氯酸钠浸泡半天或用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片刻后,即可达到去毒效果;10%重铬酸钾-硫酸洗液:浸泡被污染玻璃仪器片刻即可去毒。

3.2.仪器

薄层扫描仪:备有荧光检测器;薄层凝涂布器;连续薄层层析展开仪;展开槽;展开缸;紫外光灯:100~125W,带有波长365nm滤光片;玻璃板5 cm×20cm、10cm×20cm、20cm×20cm;全玻璃浓缩器;电动振荡器;小型粉碎机;微量注射器。

4.试样抽取

按各类出口粮食及油类取样规定,取代表性样品,经粉碎与连续多次用四分法缩分,最后缩分至0.5~1 kg。粮食需全部粉碎过20目筛,花生样品需脱壳后粉碎过10目筛,混匀。5.实验步骤

5.1.提取

花生、玉米等粮食类:称取20g粉碎过筛样品(面粉不需粉碎)。置于250ml具塞锥形中,加30ml正已烷或石油醚和100ml甲醇-水溶液,润湿瓶塞,盖紧颜漏,振摇30min,静置分层,以叠成折叠式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于带刻度的125ml分液漏斗中,待下层甲醇-水溶液分清后,放出20ml甲醇-水溶液于第二个125ml分液漏斗内,并加入20ml三氯甲烷,振摇2min。静置分层,如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少许甲醇促使分层,将三氯甲烷层通过装有约10g无水硫酸钠玻璃漏斗后,流入全玻璃浓缩瓶中,然后用数毫升三氯甲烷洗涤无水硫酸钠层,一并收集于浓缩瓶内,在60~70℃水浴中减压浓缩至干后,用苯-乙腈混合液定容至1.0ml,即为分析样液。

花生油、香油、菜油等:称取4 g油样于小烧杯中,用20ml正已烷或石油醚将油样全部转至125ml刻度分液漏斗中,再用20ml甲醇-水分次洗烧杯,洗液一并转至上述分液漏斗内,

振摇2min,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甲醇-水放入第二个125ml刻度分液漏斗中,在原分液漏斗中再加5ml甲醇-水溶液重复提取一次,提取液一并移入第二个分液漏斗中,并在第二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三氯甲烷,以下按“花生、玉米等粮食类”自“振摇2min,静置分层”起依法操作。

5.2.薄层层析

5.2.1.薄层板的制备:称取约14g硅胶G加36~40ml水,在研钵中研成糊状后立即倒入涂布器内,可涂成厚度约0.25mm的5 cm×20cm玻璃板8块,或10cm×20cm玻璃板4块,或20cm×20cm玻璃板2块,室温干燥约15min后,置105~110℃烘箱内活化1 h,取出,放于干燥器内备用,放置时间超过一周时,需重新活化后再用。

5.2.2.初步层析与确证

5.2.2.1.衍生物法:黄曲霉毒素B1和G1能与二氟乙酸反应产生衍生物(其比移值B1>G1)。B2、G2不起反应。于一块5 cm×20cm的薄层板上,以距薄层板下端3 cm为基线,自左端约1 cm起沿基线1 cm等距点四个点,第一点为2μl标准混合使用液;第二点为20μl样液;于以上两点各加三氟乙酸1小滴,反应5min后,用低于40℃热风吹2min,冷却后,再依次点第三点为2μl混合标准使用液;第四点为20μl样液;吹干。将薄层板放入装有10ml乙醚的展开槽内,展至13cm处,取出吹干后,再用10ml丙酮-三氯甲烷(1+9)展开剂再展一遍,取出吹干后,在紫外光下观察样液是否产生与黄曲霉毒素B1、G1标准点相同的衍生物,未加三氟乙酸的三、四两点,可依次作为样液与标准的衍生物空白对照。

5.2.2.2.黄曲霉毒素G1和G2的确证:可用苯-乙醇-水(46+35+19)展开,若标准点与样液点出现重叠,即可确定。

5.2.2.3.在展开的薄层板上喷以硫酸(1+3),吹干后,则黄曲霉毒素B1、B2、G1、G2都变为黄色荧光。

5.2.3.定量测定:经确证的阳性样品进行薄层分离和定量测定。

5.2.3.1.连续层析法

5.2.3.1.1.点板:将10cm×20cm的薄层硅胶板用橡皮刮塞刮去左右两边硅胶层各1 cm,以距底边1.5cm处为基线。自左1 cm开始,以1 cm间距依次滴加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使用液1,3,5,7,10μl,依次相当于B1、G1 0.2,0.6,1.0,1.4,2.0ng;B2、G2 0.1,0.3,0.5,0.7,1.0 ng和样液点。滴加样液体积依样品含黄曲霉毒素含量而定。

5.2.3.1.2.展开:室温20℃,相对湿度约70%条件下,按以下条件进行连续层析分离。

乙醚饱和:7min;

预展:10min;

丙酮-三氯甲烷(7+93)饱和:10min;

展开:15min后,取出吹干。

5.2.3.1.3.观察:于紫外光下,在标准点和与标准比移值相同的样液点下方,用针尖轻刺标记,以确定各点的扫描起点,然后进行扫描测定。

5.2.3.2.双向展开法

5.2.3.2.1.点板:于20cm×20cm薄板上,按下图点板。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413954707.html,/biotech/exp/bioexp/2010/q82064643.html

为什么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配制好后不应马上滴定?

最佳答案

Na2S2O3.5H2O 一般都含有少量杂质, 如S、Na2SO3、Na2SO4、Na2CO3及NaCl等

所以不能直接作为标准液,需要滴定。

并且要在溶液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发生完,稳定,不再发生变化后(比如酸度影响使得大苏打分解出硫等等)滴定。

因此不能马上滴定,否则会有误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