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精选四首

鲁迅诗精选四首

鲁迅诗精选四首

七绝·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七绝·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七律·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子牛。”

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注:作于1931年。这首诗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

鲁迅诗词集

鲁迅诗词集 《别诸弟三首》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祭书神文》 上章困敦之岁,贾子祭诗之夕,会稽戛剑生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絪缊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 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 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惙惙以心忧。宁招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购异籍以相酬。 《惜花四律》 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金屋何时贮阿娇?微雨欲来勤插棘,薰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且踏春阳过板桥。只恐新秋归塞雁,兰艭载酒橹轻摇。 细雨轻寒二月时,不缘红豆始相思。堕裀印屐增惆怅,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撩人蓝尾酒盈卮。奈何无赖春风至,深院荼[艹縻]已满枝。 繁英绕甸竞呈妍,叶底闲看蛱蝶眠。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秀野欣逢红欲然。戏仿唐宫护佳种,金铃轻绾赤阑边。 《别诸弟三首》 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夜半倚床忆诸弟,残灯如豆月明时。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篱绕屋树交加。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春风容易送韶年,一棹烟波夜驶船。何事脊令偏傲我,时随帆顶过长天。 仲弟次予去春留别元韵三章,即以送别,并索和。予每把笔,辄黯然而止。越十余日,客窗偶暇,潦草成句,即邮寄之。嗟乎!登楼陨涕,英雄未必忘家;执手消魂,兄弟竟居异地!深秋明月,照游子而更明;寒夜怨笳,遇羁人而增怨。此情此景,盖未有不悄然以悲者矣!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哀范君三章》

《偶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

《偶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偶成。《偶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虽然写了作者对自己的艰难处境。对动荡的时局的感慨。但并不低沉。一扫中国古人在写这类怀忧伤时的诗作时所表现的那种哀叹忧愁之绪。作者在他的感怀中灌注了一种愤慨激越的情绪以激励自己和友人。全诗意境含蓄。抒情较浓。 作品名称,偶成。创作年代,1932年。作品出处,《鲁迅全集》。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鲁迅。 所恨芳林寥落甚3。春兰秋菊不同时4。 注释译文。文章如同尘土。我还能

做什么呢?举目遥望。 又引起我无穷的思念。我痛恨祖国的文艺园林一片寂寞荒凉。什么时候啊。春兰秋菊才能相继开放。 创作背景。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 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抗击日寇的进攻。但是。国民党消极抗日派却百般阻挠。破坏;对于中国人民风起云涌的抗日热潮。更进行镇压。“一·二八”事变发生。鲁迅因寓所受到炮火威胁。于1月30日避居内山书。2月6日又移居英租界内山书店支店。直到3月19日。才全家回寓。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回寓后3月31日所写。是赠给沈松泉的。 作品鉴赏。这是一首缘事抒怀的诗作。实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激烈斗争实况的形象记录。 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文坛百花凋残。众芳零落的荒芜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含

蓄地表达了诗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惧强权。决心同其战斗到底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从而。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时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爱国深情。这首诗。是鲁迅久积悲愤。偶成愤涌而出的结果。因而。 在无限悲愤之中蕴藏着呐喊的豪情。在凝炼精短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与其战斗的韧劲。诗意婉转。而又义正词严。比喻浅豁。却又含而不露。用典质朴。但又朴而见雅。全诗层层递进。不枝不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思想的高度与艺术的精度。首句直揭黑暗的现实。险恶的环境。为下面诗情的展开作了铺垫。次句暗述朋友的规劝。一个“惹”字。既牵动了作者重返“旧游之地”的“梦思”。又倾吐了作者“如处荆棘”的恶劣环境的愤慨。 第三句中的一个“恨”字。寓托深刻。既含有作者对国民党摧残文坛罪行的无

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特色

试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特色 姓名:准考证号: 【摘要】:鲁迅小说“讽刺艺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讽刺艺术”有所承传和突破,同时也广泛地借鉴西方小说的“讽刺艺术”特点的,从现实批判的高度,对社会时弊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讽刺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讽刺传统世界思想手法价值 鲁迅不仅无愧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套话少说,要着重从鲁迅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的小说成就的角度来开头,以引起下文的论述。)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世界文学的借鉴,是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在他宽广而深邃的艺术殿堂中,小说讽刺艺术的娴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至高无上的地步,是我们写作提供了范本。 一 鲁迅从小读的是旧书,具有深潜的古文基础,耳闻目染,就必然影响到自己的文学好尚和创作体式上来,其中受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作品影响很大,嵇康的“帅心使气”、“慷慨激昂”,孔融的“讥嘲笔调”,都曾得到鲁迅的赞许并为之效仿。在鲁迅幼年时代,曾接触了《目莲救母》之类的乡间的野台子戏,即鲁迅所谓的“社戏”。引起浓厚的欣赏兴趣,在十余岁时就满怀欣喜地充当了目莲大戏中的“业余演员”。实地体验了戏剧艺术的操作,从此在幼小的心灵构建起一座人而鬼、鬼而人、情而理、理而情的刚毅瑰丽的艺术世界,培养起对艺术与虚构的深挚感情。《故事新编》中的“油滑”讽刺手法正是我国传统戏曲中“二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油滑”出现在虚构的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是对生活中类似戏剧舞台上“二花脸”一样“势利小人”的灵魂发现,又是一种激愤与悲悯相交织的情感的真实流露,冷言相讥又怒目不争是其基调。这种戏剧中继承来的“油滑”成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手法之一,在“插科打诨”和新奇的艺术氛围中多了些智巧、尖刻、嬉笑怒骂、婉而多讽。《故事新编》中穿插性的喜剧人物的写法是鲁迅吸取戏曲的历史经验而作出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创造,除了能对现实发生讽刺和批评的作用外,并没有使小说整体蒙受损害,反而使作者所要着重写出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活’了。鲁迅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既有批判又有继承,在《狂人日记》、《孔已己》、《阿Q正传》的小说中,通过讽刺手法极为尖锐而又深刻地批判了等级专制制度的儒家旧礼教,体现了现代的人道精神和自由平等的观念。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对群体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是鲁迅人生选择的指导原则。道家文化中的许多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鲁迅,例如道家对权势名利的蔑视,对“仁义道德”的讽刺,对庸俗市侩的嘲笑,追求自我内心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从否定中进行肯定的思维方式,真和美相统一的审美规范,那种汪洋恣肆的浪漫情怀都能从鲁迅小说中找到烙印。鲁迅七岁开始诵读《鉴略》,少年时代喜欢《山海经》,后来又特别推荐《儒林外史》,称赞它“蹙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笔锋委婉风趣,“词微而显,旨博而深”,鲁迅的小说正是这样。传统文化给了鲁迅深厚的艺术功底。“五四”时期。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鲁迅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空前剧烈的震荡。在西方思想文化界中,他对叔本华、尼采、易卜生等情有独钟,因为这一派“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鲁迅早期接受尼采哲学作为人生观。贬视庸俗,抨击传统,勇猛入世,呼唤超人,是鲁迅一生不断揭露和痛斥国民性麻木的思想武器。《狂人日记》,鲁迅这篇反传统小说受过尼采的影响最明显,鲁迅曾译过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狂人日记》所展示的真理有两层。明显的一层是揭示传统中国文化的吃人主义,较深的一层是谈人的进化的真正性质。在这里“救救孩子”的呼声是一位中国进化论者对未来一代应更好些的“寓意”的祈求,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借鉴尼采的更多的是精神、思想方面的。这篇小说又借鉴了安德列夫的《红笑》,但也有区别。

鲁迅诗精选十二首

鲁迅诗选 七绝·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许寿裳《怀旧》:“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七绝·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鲁迅日记》1932年1月23日:“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云:(略)。”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夫人。 ①《后汉书·王霸传》:“疾风知劲草。” ②1932年1月,广州和南京合组的政府成立,蒋介石回奉化,汪精卫托病到上海,行政院长孙科主政,事事棘手,被迫下台。

七律·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按,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兄郁华,请鲁迅作陪。诗中“破”作“旧”,“漏”作“破”。后来鲁迅为日本杉本勇乘题此诗于扇面,“对”作“看”。 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儒子牛。”

鲁迅《自嘲》赏析

鲁迅《自嘲》赏析 自嘲①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 ①《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 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同席还有柳亚子。 〔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 〔打油〕自己谦称是打油诗。 〔偷得半联〕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借此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回答他。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么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是指第一句。 ②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霉运。 ③漏船句,《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④千夫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非常疼爱他这个儿子,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小孩子不慎跌倒,扯掉了景公的牙齿。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贴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或以为条幅所说“偷得半联”,指此。 ⑤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⑥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气候有怎样变化。 【译文】 交了倒霉运怎么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身都不敢翻一下却把头碰到了墙上。所以,上街都要低低地压下破帽沿把脸遮住,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就像酒装在漏船里,

鲁迅的诗句

鲁迅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鲁迅的诗句 1、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4、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6、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7、纠缠如毒蛇,执着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8、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9、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10、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1、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12、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

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13、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14、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5、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16、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7、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1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0、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2、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3、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4、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5、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26、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怎样看待“五四”及其反传统

回望五?四 怎样看待“五四”及其反传统 反传统的内在根源、双重悖论与新文化的中西合璧 ■高旭东 高旭东 就是那些救国救民意识略微淡薄的文人,或者埋头于各自专业而较少关注民族兴亡的知识分子,基本上很少激烈地批判中国的文化传统;越是那 些恨不得中国立刻摆脱贫弱愚昧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人,在“五四”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反叛往往也最是激烈。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在文化上自我确认的过程,中国文化会逐渐地更具有世界意义。而且随着中国在社会发展上由现代走向后现代,也必然会对现代性的缺憾进行更多的反思。 当代否定“五四”的思潮在中国内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兴起的“寻根文学”思潮,其中有“寻根文学”作家指责“五四”切断了我们与传统的“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在现实中受挫时,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热”也隐隐约约地将矛头对准“五四”,似乎是“五四”切断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而在新潮学人那里,其热衷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对自由主体与人道主义的颠覆,也往往将矛头指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中有学人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武器,指责“五四”的西化倾向是数典忘祖的“鹦鹉学舌”。其实,一些具有新儒家倾向的海外华裔学者,早就开始清算“五四”的文化遗产,

认为是“五四”的激进反传统主义导致了“文化大革命”。我们不得不反思:“五四”的反传统是对传统的“断裂”吗?“五四”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文化遗产?在肯定传统文化价值的时候,“五四”就该被否定吗?“文革”是“五四”的结果吗?因此,在纪念“五四”90周年的今天,怎样全面深入地把握“五四”的文化精神并且予以历史的评价,就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学术课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确是一场激进的反传统运动,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人从各自不同的知识视景,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激烈的否定与批判反省。问题就在于,虽然西方从达尔文、马克思到尼采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动摇与颠覆也是“五四”反传统的精神源泉,然而,“五四”反传统之根本的精神内驱力与内在根源,却是来自于中国文化传统中那种不以信仰为重的实用理性精神,以及家国社稷的兴亡是第一位的文化传统。事实上,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人为了富国强兵就开始了学习西方的历程,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利炮坚船与科技工艺,到维新派与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从维新派学习西方的虚君共和,到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可以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五四”之前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学习西方的大潮,到新文化运动达到了西化的高峰———就是不但在物质文化和体制层面,而且在伦理道德与审美艺术的精神层面,全面向西方文化学习,并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彻底的批判反省。这里的理论逻辑是,既然我们的文化在竞争中没有优势,那么我们就学习你们的文化,学习部分不行,我们就学习你们文化的全体。 然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因为战败以及国家陷入生存危机而放弃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并不多见,也许同属于儒家文明圈而率先“脱亚入欧”的日本是个例外,而“五四”激进的反传统斗士也大都留学日本。在其他文明中却多是相反的例证,譬如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从西元前281年开始,耶路撒冷先后被推行希腊文化的塞琉古帝国和罗马所占领,但是以色列人并没有全盘接受来自希腊与罗马的“先进文化”,而是坚信自己的神,仅仅在罗马统治时期,300万以色列人为了争取信仰自由和民族独立就被屠杀了大约150万,而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基督教,却反过来在精神上征服了疲惫不堪的罗马帝国。在国破人亡之后,散居在基督教世界的犹太人也不放弃自己的犹太教信仰。一些基督徒认为信仰一神教的阿拉伯人容易改宗同是一神教的基督教,但是,尽管十字军东征使无数穆斯林流血牺牲,尽管基督徒利用各种手段诱使穆斯林改变信仰,但是他们的结论是“穆斯林根本不可能改宗”。而中国文化的灵活性使之从来没有这样执着于信仰,而是靠务实的经验与实践来验证理论与信仰的有效性,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将儒家最高的道德追求“仁”,送给了不知“礼”的管仲,因为管仲给国家社稷带来了实际利益,使人民免于走向野蛮状态,这也就是“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识时务者为俊杰”……正如五四时期鲁迅在《热风·三十五》这篇随感录中所说的,“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这与后来邓小平的“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如出一辙,都是中国文化那种不以信仰为重的实用理性精神的表现。反传统的内在文化根源来自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这是“五四”反传统的第一个悖论。 如果对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进行深层的分析,会发现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救国救民意识略微淡薄的文人,或者埋头于各自专业而较少关注民族兴亡的知识分子,基本上很少激烈地批判中国的文化传统;越是那些恨不得中国立刻摆脱贫弱愚昧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人,在“五四”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反叛往往也最是激烈。其中缘由,也需到传统中寻根。儒家对于老百

鲁迅诗词研究汇总.

鲁迅诗词研究汇总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有《呐喊》,《彷徨》,《热风》,《野草》,《朝花夕拾》,《坟》,《华盖集》等。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品赏析 作于:(1903年) 许寿裳《怀旧》:“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 赠我。”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 二月十六日也。”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 余之衷情兮。” 2《无题》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作品赏析 作于:(1933年) 十二月 《鲁迅日记》1933年12月30日:“又为黄振球书一幅云:(略)。” ①《太平御览·百卉部七》引《通语》:“诸葛亮见殷礼而叹曰:‘东吴菰芦中乃 有奇伟如此人。’ 3《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作品赏析 作于:(1931年) 《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昙,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这首是写给松藻的。松藻姓片山,为内山完造的弟媳。 ①汉朝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悦)秦穆公而觐之,饷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赐)用此土,而剪诸鹑首。”醇首指二十八宿中的井宿到柳宿,代指秦国境土。 ②越吟: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典出《史记·陈轸传》。 4《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作品赏析 作于:(1932年) 一月 《鲁迅日记》1932年1月23日:“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云:(略)。”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夫人。 ①《后汉书·王霸传》:“疾风知劲草。”

鲁迅

主要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16 《热风》五四时对旧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五四后对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而已集》大革命失败后抗击国民党对革命青年的杀戮。 《南腔北调集》对“第三种人”、论语派等的诘难。 《三闲集》 20年代末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二心集》30年代初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与新月派的论辩。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 对30年代上海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及儒道各家的审视。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抗议国民党法西斯专政,反击中共左倾路线。 《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上篇 一、《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狂人日记》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视角 1、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2、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 《药》华家的精神愚昧。《故乡》闰土的心灵麻木。《祝 福》祥林嫂的恐惧。 《明天》单四嫂子的孤独空虚。《在酒楼上》吕纬甫像苍蝇飞回原地的颓唐消沉。 《孤独者》魏连躬行先前所反对的一切,看似胜利实则失败的“复仇”。 《伤逝》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失去附丽后回到旧家庭中。 ——对灵魂的拷问,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二)格式的特别——结构模式与形式手法的创新 1、情节结构模式 ○1看/被看 《示众》系列:表现麻木愚昧的国民性弱点,及对启蒙的质疑批评。 《狂人》《孔》《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祝福》《长明灯》《铸剑》《理》《采薇》 ○2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故乡》幻景与现实的剥离,由希望而绝望,再度远走。 《祝福》注定要离开的漂泊者,对家乡现实所提出的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无可附着的漂泊感。 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 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关于鲁迅知识的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讲 五四“文学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新青年》与北大:一校一刊的联袂 ? 1.上海《青年杂志》试图扩大声势 ? 2.蔡元培执掌北大,四处招兵买马、改革北大,力邀陈独秀北上,物色了一批新旧派的知识分子(胡适、李大钊、辜鸿铭,北大“浙籍”人士势力壮大,如马裕藻、钱玄同、周氏兄弟、沈兼士等) ?马幼渔(1878-1945),名裕藻,字幼渔,浙江鄞县人,音韵学家、文字学家。马氏兄弟之一,排行老二,马衡之兄。1903-1910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曾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音韵学。1911年任浙江教育司视学,1913-1937任北京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1913年与许寿裳、鲁迅、钱稻孙、陈睿共同具名朱希祖起草的“注音字母方案”。1919年11月朱希祖、马幼渔、胡适、周作人、刘复、钱玄同六人上书教育部,提出“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议案于次年二月通过并实施。 ?钱玄同(1887一1939) 浙江吴兴人。又号疑古、逸谷,笔名浑然。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 ?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师范,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 1908年,始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1910年回国后曾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大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新青年》标榜“人权、平等、自由”,提出请进“德先生”、“赛先生”,掀起“头脑风暴”。 ?激烈反传统,批判文化专制和旧式伦理道德,“打倒孔家店”,反对传统伦理纲常,重新认识宗教、劳工、妇女、教育、文学、贞操等。 ?(鲁迅《坚壁清野主义》,提及北京禁止男女学生逛公园,另有许多文章记载四川等地对女性裙裾长度的限制。) ? 2.主动拥抱和迎接世界,广泛引进和运用西方文化,如进化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 ?三、“文学革命”三虎将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

《自嘲》(鲁迅)诗词解析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1、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2、破帽:原作“旧帽”。 3、漏船载酒:用《晋书·毕卓传》中的典故:“得酒满数百斛(hú)……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漏船:原作“破船”。 4、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5、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6、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译文】 交了倒霉运,还能有什么顺心的需求;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却还是碰了头。上街时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横祸;好像坐在装酒的漏船上,在江心打转,时有没顶之险——逃不脱的晦气啊!面对敌人的指斥,詈骂,诅咒,我偏偏横眉冷对,我行我素;面对群众,我却宁愿像头老牛,任他牵着跑,我都心甘情愿。不过躲进小楼,就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爱写什么,谁管得了;外面的世态炎凉且由它去,雨雪风霜也由它去,全与我不相干!

松开的记忆,飘落的莫名的尘埃,像起伏的微风,拂过脑海,留下一份情愁。一条街,没有那些人,那些身影,却能来回徘徊穿梭。街,行走时,纵然漫长,漫长,有时只为听一颗流动的心的呓语。沉默,倔强,回望,忘记,记住,一切像断了的弦,有时希望生活简单就好,有时却又莫名的颓废其中。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去经历。粗读加缪、萨特的存在主义,它告诉我,人就是非理性的存在。光秃秃的枝桠、清寂的清晨、流动的阳光,飘落于心,或快意,或寂寥,映照心境,然而,有时却只属于那一刻。总之,一切只是心情。 人生的画面一幅幅地剪辑,最后拼凑出的是一张五彩斑斓的水彩画,有艳丽的火红色,凝重的墨黑以及一抹忧郁的天蓝色。人的记忆很奇特,那些曾经的过往,就像一幅幅的背景图,只有一个瞬间,却没有以前或以后。比如,只能记得某个瞬间的微笑,只能在记忆的痕迹寻觅某时刻骑着单车穿过路口拐角的瞬间,却都不知晓为何微笑,为何穿过街角。 一切,有时荒诞得像一场莫名情景剧。然而,这就是生活。 曾经的梦,曾经的痛,曾经的歌,曾经的热情相拥,曾经的璀璨星空。 也许,多年以后,再也见不到的那些人,和着记忆的碎片飘荡而来,曾经伴着我们走过春华秋实。天空蔚蓝,杜鹃纷飞,飞过季节,曾经萍水相逢,欢聚一堂,蓦然回首,唯歌声飘留。让人忆起《米拉波桥》里的诗句:夜幕降临,钟声悠悠,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鲁迅的名人名言

鲁迅的名人名言 鲁迅经典语录 鲁迅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名言赏析: 1、(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普及指数:★★★★深刻指数:★★★★★★ 千百年来,无数的的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穷尽一生苦苦探索人类历史的规律,答案可以说五花八门。然而鲁迅独辟蹊径,指出了人类历史其实只存在三个时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没有奴隶的时代。而过去的中国实际上只有前面两个时代,第三样时代则需要现代的青年去努力奋斗。鲁迅对历史的这一概括,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明了的天才创造。那么今天,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呢?我们青年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凭借超出五星级的深刻指数,位列榜首。 2、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普及指数:★★★★★沉痛指数:★★★★★ 《狂人日记》揭示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凡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记得这样一个情节:狂人在翻开历史的时候,见到每页都写满“仁义道德”几个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到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中国人从一出生时起就要接受所谓的“仁义道德”的教育的,其实,不过是在教授着如何吃人罢了。然而,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鲁迅通过狂人的嘴巴喊出了: “救救孩子!”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普及指数:★★★★★悲壮指数:★★★★★

鲁迅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鲁迅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它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 社会环境 辛亥革命之后不久,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并企图复辟帝制,但很快便被人推翻。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于外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压榨,于内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鲁迅对生命和人性、对中国的制度和出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创作出了许多直指人心,对人性进行拷问的作品。 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不断涌进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思考怎样对待这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思想,是排斥,是接受,是融合还是创新。这一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和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与批判,提倡民主与科学,“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提倡白话文,对人的理解也有了变化。他们大多在接受过先进的西方教育,同时又心系祖国,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鲁迅便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在这种复杂的文化环境下,鲁迅对中国的制度和出路、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鲁迅少年时期,家境日渐衰败,父亲卧病在床,几次请大夫给父亲看病的经历,使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从此鲁迅才开始拿起笔来战斗。鲁迅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非常关心和照顾青年学生,与儿子海婴的相处,更体现出了他柔情的一面。 作品中看人文精神 (一)敬畏生命 在鲁迅的意识里,生命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我们面对生命时要怀着最大的敬意,在生命面前,我们要有所畏惧。而中国人向来是漠视人的生命的,更何况是动物的生命。孔乙己、

鲁迅的诗句

鲁迅的诗句 导读:诗句大全鲁迅的诗句 1、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4、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7、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8、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9、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10、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

话。 11、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13、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14、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15、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6、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7、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1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0、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1、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22、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3、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2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25、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6、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7、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8、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2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

孔子、鲁迅、传统与反传统

孔子\鲁迅\传统与反传统 字数:3680 字号:大中小 一九三七年十月,毛泽东在纪念鲁迅逝世周年的大会上做演讲,说到中国有两位“圣人”。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但到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圣人”就不再是圣人了。 几十年来,对鲁迅我们一直维持“三个家”的正面评价。九十年代,一批自诩为“自由主义”的学者将各种恶谥加在鲁迅头上,大张挞伐,以至于把他的作品清扫出教科书之外。几乎与此同时,“国学”大热,孔子再度成摩登圣人。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不少地方举行祭孔的盛大礼仪,“孔子学院”多达四五百座,遍布世界各地。 古今两“圣人”在当代思想场域中的升沉变化,隐约透出某些历史的玄机。但是孔子和鲁迅的阐释者,大抵埋首于个案研究,并不曾把他们的思想言论置于更廓大的历史语境下进行比较,居间将玄机说破。在比较思想史的意义上,王得后先生新近出版的《鲁迅与孔子》,可以说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 王先生承了“五四”精神的余绪,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著作建立在“为人生”的基础上。它既是学术性的,又是启蒙性的。王先生认为,孔子和鲁迅都是为人生的,而且都是为了改良这人生,但接着指出:鲁迅与孔子的思想的全部差异,仅仅在于改良之道的不同。按照鲁迅关于我们“当务之急”的意见,王先生把人生分解为“生存、温饱、发展”三个根本问题,其中又参考了孔子“三纲”中的男女、父子、君臣三项,构成全书的基本框架。作者从《论语》和《鲁迅全集》中找出相关的思想断片,《论语》还配了四家译文,以利于青年阅读;然后逐个梳理、阐述、比较、批判和总结。问题意识在这里是支配性的。由问题构成不同章节,每章结构大体相同,有如俄罗斯套娃,层层叠加,从多个方面凸显作为中国新旧文化代表人物的分歧所在。 孔子和鲁迅处于中国封建专制历史的首尾两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转型时期。孔子挽狂澜于既倒,维护一种封闭的、僵死的专制等级制度,鲁迅却在极力促使据说是“天经地义”的既成的秩序趋于瓦解。孔子培养奴隶道德,鼓吹苟活,抹杀个性,甚至灭绝人性;鲁迅对民族的奴隶根性深恶痛绝,终其一生,争取自由、平等,人的解放。孔子求“仁”,实际上是辩护“王道”的合法性;但无论对于“王道”还是“霸道”,鲁迅的抨击同样不遗余力,他主张“立人”,

鲁迅的诗句

鲁迅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鲁迅的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3、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4、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5、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7、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8、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9、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0、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11、从来如此,便对吗? 12、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

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1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4、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5、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16、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7、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18、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19、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3、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4、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25、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26、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2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29、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鲁迅对传统文化既有批判又有继承. 鲁迅是五四启蒙主义思想文化运动中最激烈最深刻的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广的文化批判,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这座丰碑上镌刻着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对现代民主与科学的呼唤与渴望。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呐喊》和《彷徨》等著作是新文化运动的扛鼎之作。他对旧文化礼教的批判和对国人民族性的剖析,无论从深刻、精确方面来说,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 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的清醒和深刻使他的作品“像匕首,像投枪”,直指反动阵营的要害;而他的彻底和不妥协,则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以克服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妥协意识。鲁迅先生对旧文化旧礼教中那些反动腐朽没落方面的批判的彻底性与深刻性,从《狂人日记》就可以看出。此外如《我之节烈观》、《灯下漫笔》、《祝福》等作品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的黑暗面的猛烈抨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鲁迅对孔子以及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的批判是极为猛烈的。这当然是因为孔子及其儒学也是有它的局限性,可是更为根本的是在于孔子及其儒学从汉代董仲舒以后就被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从他们的目的出发改造利用,经常地变成了卫护封建统治和愚弄人民的工具。鲁迅抨击的是那些尊孔派手中经过历代统治者改造之后代表着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作为“敲门砖”和统治工具的“孔子”和“儒学”。当然在这个批判中对原始的孔子和儒学也有所连带。而这个连带也正是孔子和儒学中所包含的缺陷,即主要是“开不出民主与科学”。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鲁迅的文化思想和创作道路是本着改造国民性、挽救民族危亡,创造民族新文化这样的目的进行的。本着这样的目的,他不管是对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凡是合于以上目的的,就“拿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对形成鲁迅先 生的精神、品格、才具、胆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鲁迅生平所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坚忍不拔、威武不屈、勇于自新、大智大勇、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诸多优秀品格无一不是受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优良文化传统的陶冶熏染所致。鲁迅先生对孔子本人的人格和他所创立的真正代表他的儒学精神是给予了十分明确的肯定和赞扬的。鲁迅反那些残暴腐朽的统治阶级愚弄统治人民的礼教,反那些被残暴腐朽的统治阶级乔装改造过的愚弄统治人民的所谓的“周孔”。鲁迅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这种敢于直面残酷现实勇于牺牲改造社会、改造国民性的战斗精神,才有大勇和大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