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德育课堂 创建和谐班风

激活德育课堂  创建和谐班风
激活德育课堂  创建和谐班风

激活德育课堂创建和谐班风

宾川县金牛镇第三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与各行各业一样,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地面对若干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无视校纪校规,干扰教师正常教学,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和制约班集体的顺利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借助德育课堂,针对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较为有效且尤为重要。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的:上好德育课,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理想;上好德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上好德育课,促成学生乐观的态度;上好德育课,激励学生充实地生活。

关键词德育课和谐班集体

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与各行各业一样,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地面对若干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无视校纪校规,干扰教师正常教学,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和制约班集体的顺利发展和进步。笔者认为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借助德育课堂,针对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较为有效且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自己班级里的学生,这个老虎屁股摸不得,那个成绩太差;这个跟老师吵个脸红脖子粗,那个打架斗殴……是啊,这等“齐天大圣”让一般的科任老师心急上火,百般无奈,班主任更是时常被搅得焦头烂额,茶饭不思。

可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如何,还是得面对,不得不正视一切困难。既然绕不开,那就只能想方设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转化。多年的教学使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在教学实

践中,我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未雨绸缪,转“堵”为“疏”。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德育课,着眼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深化德育教育内涵,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健康的发展。下面,我将自己利用德育课教学创建和谐班风方面所做的一些粗浅尝试略作说明,真诚期待同行专家的指正。

一、上好德育课,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理想

青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崇高的理想则是奋斗人生的力量源泉,指路的明灯,成功的起跑线。毫无疑问,通过上好德育课为学生铺垫信念的基石,树立各自鲜明的理想,是极为必要的。学生没有理想,只会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班级没有目标就像失去了航向的大船,随风飘摇,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认识到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性后,我每次接新班,都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动态,然后精心设计几节德育课,“把目标写在纸上”、“理想与前途”、“为理想插上翅膀”等,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树立理想,鼓舞斗志。部分德育课用DV摄像,以期对学生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昂扬奋进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大脑清醒,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情绪饱满。同时,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就随之减少。

“你很重要”及“我很重要”是两节连贯的德育课,让学生上讲台交流发言。可赞扬班上任何一个同学,表明无论在班里还是在家里“你都很重要”。既然如此,你必须优秀;任何一个同学,也要结合自身情况,发现自我价值,明白“我太重要了”!

通过鼓励和教育,使得每一个同学都不得不做得好一些,再好一些!至于

那些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的现象,以及与同学相处动辄拳脚相加的行为,引发原因诸多,我们做老师的难以杜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悉心的教育,加以预防和避免,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创建良好班风,使他们在友爱互助、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上好德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的优越和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绝大多数的学生思想健康向上,能够初步认识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国民责任。但少数中学生,对父母缺少孝敬,对师长缺少尊敬,对同学和他人缺少应有的同情心和爱心,不肯以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更有甚者,调皮捣蛋,自私自利,尽干损人利己的事。这部分人尽管为数不多,但他们影响很坏,危害极大,严重干扰班级的有序和谐、积极上进。

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趋于定型的阶段,是青少年大量汲取知识、开发智力潜能、丰富情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完善性格以及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阶段。中学生的健康个性,是成就他们美好未来的钥匙,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希望。因而把握好育人良机,错过了就难纠正了。

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往往伴随着他的行为举止。培养具有健康情感、健全的品格修养、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初中毕业生,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感恩教育又是情感教育的重头戏,为增强感恩意识,学校开展“我给爸爸妈妈洗脚”的具体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再要求学生作一次与此项活动相关的调查:爷爷奶奶那一辈与父母那一辈赡养老人的情况,当学生得出一个简单而实在的结论——“子女多、老人少”被“子女少、老人多”所取代的时候,就会从中明白亲情的纽带更需要紧系。很显然,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必须从小教育,常抓不懈。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敬爱的人,你要

让他爱同学、爱老师,与他人和谐相处,那就是一种空想了。

利用德育课,开展“我与国学同成长”——“我学《弟子规》”、“我读《三字经》”等系列活动。《弟子规》宣扬孝心和爱心,琅琅上口。《三字经》三字一句的形式及简明赅博的内容,语句简洁、抑扬顿挫,易记易诵,短小的篇幅最大限度地涵盖中国的各种传统常识,提挈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通过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重大变化:懂得孝顺,懂得包容,懂得为人处世,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三、上好德育课,促成学生乐观的态度

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大都有为之奋斗的欲望。可是,部分中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幸福快乐的理解简单而肤浅,于是,他们贪玩,他们玩世不恭,他们捣乱其他同学学习,他们干扰老师正常上课。这类学生,如果不及时教育引导,任凭他们消极灰色的处世态度感染蔓延开来,那可不得了!班级要太平,就不可能了!

为了使学生摆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让单调的学生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开展有益的德育课活动是思想教育的必要。

《我与名人交朋友》是一节有意义德育课。同学们通过搜集整理名人健康处世为人的故事,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快乐,更是一种人生的抉择。一个同学讲的一则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林肯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他从来不遮掩自己,当有人笑话他的父亲曾是个鞋匠,林肯笑笑说:“不错,我父亲是个鞋匠,但我希望我治国能像我父亲做鞋那样地娴熟高超。”林肯善于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理。

积极乐观的心态得来不易,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学习,它就像一种熟练的技艺,手到自然心到,很快成为习惯。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积极的心态犹如生命中心灵的天线!因此,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以积极的心态去铸就快乐的人生。

四、上好德育课,激励学生充实地生活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加上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情绪不稳定,认识片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怀总有不满情绪,要摆脱这种不满情绪,使自己生活、学习得充实,不调节还不行。于是,我就充分利用德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在生活。

“我为邻居做点事”是团员组织的志愿者协会在德育课上发起的倡议,我认为很有意义,就给予全力支持和鼓励。他们利用周末时间,为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又可以和谐邻里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证明:收效可喜。

一节德育课“晒一晒自己爱好”,还真叫我大开眼界。最优秀的要算一个女生展示的“静物照相册”,苹果、毛线团、纽扣等简单的物品,摄下的是逼真,是鲜活!有几个女生拿出的是十字绣小作品,还真漂亮!其他同学的作品手工虽然粗糙,但爱好是健康的。等他们展示完毕,我对这些课余爱好的利弊一一将以分析说明,我告诉同学们,课余爱好只能作为增长知识的辅助途径,主要精力应该投入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去,千万不要舍本求末。一堂轻松愉快的德育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健康兴趣爱好,又让他们明辨了是非,分清了主次。

此外,培养读书的兴趣是德育课的主旋律,对此我也极为重视。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身心亢奋,就会主动要求将想法付诸实践。

当然,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付出艰苦的劳动,要用心、用情去获取最佳的教育途径,利用好每周一节的校本课,采取多种方式教育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自我完善。人的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创建和谐就不是一句空话。

塑造灵魂虽然说是一项极不容易的事业,但只要工程师们把它当作一门精雕细琢的学问来钻研,努力再努力,就一定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德育专题讲座-2019年精选范文

德育专题讲座 很荣幸,我参加了由管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的“2019年管城区区培计划——德育专题培训活动”。其间,有幸聆听了韩玲老师所作的《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讲座。受益匪浅。 韩玲老师是北京市平谷区教委教研中心高中教科室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国家新课改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总课组高中学段负责人。全国各地讲座近300场,代表作有《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名校之门向你敞开》。其演讲风格幽默,思想深刻。如:班级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管理班级工作的前题是学生服你。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要打动学生的心。第一次上课要牵引学生的魂。不到万不得已不请家长到校。在学生面前赞扬科任老师。班主任是苦干、巧干干出来的。等等会让我们耳目一新。教师,有人把它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校,有人把它喻为生活中一片净土。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天起,我们就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对自己的选择情有独钟,一如既往。正是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努力实践着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学原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做到教书育人完美统一。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

的“黏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的爱应播撒在集体中,播撒在学生的心坎上。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它不但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一颗慈爱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表现在言语上,更要身体力行的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阳光。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创设优质的管理情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学校有的班,虽然班内学风很浓,凝聚力强,学生都有较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且不屑于做小事。比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教室里灯全亮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宣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理念,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时,我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们成立一个志愿团,定期为学校、社会做好事,以实际行动感化、感染周围的同学。在以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支配集

实施独学、对学、组学、群学,构建“和谐互助”课堂

实施独学、对学、组学、群学,构建“和谐互助”课堂《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及达成策略研究》子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子弟学校课题《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及达成策略研究》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以来,全校教师着眼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在深入调研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年的研究活动,我们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实践上初见成效。教师们教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教学活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局面。现就本学期进行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 通过学习实践山东即墨28中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对高效课堂又有更深的认识。首先高效课堂是和谐课堂。师生、生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感受敏锐,思维灵活,记忆深刻,学习效率提高。其次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下去,在独立学习后进行互助、释疑、交流、合作,让所有学生从人格平等中得到共同进步,在和谐的氛围里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在这样心境下,学习即便是辛苦的事情,其心情也一定是愉悦的。教师要准确定位,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兴趣,才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大部分的课堂内容。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根据新理念,精心设计问题,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真正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 二、对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优势的探讨 学校通过学习即墨28中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探讨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优势,形成共识: 1、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还有全班启发交流。学生问学生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后作出必要的补充、评价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主导地位。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又锻炼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了教学相长。 2、师友合作,亦友亦师。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表达

浅谈如何对技校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技校生进行德育教育 摘要】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人才,更需要他们具备爱岗敬业的 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加强德育教育。各级教育部门 都普遍重视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也缺少相应的具体 考核标准。在对技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密不可分,不 能各自为阵、相互推诿,应该达成默契、形成合力,达到三位一体的效果。 【关键词】技校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新时代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制造企业不 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人才,更需要他们具备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 们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加强德育教育。各级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也缺少相应的具体考核标准。在对技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密不可分,不能各自为阵、相互推诿,应该达成默契、形成合力,达到三位 一体的效果。 一、当前技工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也悄然 发生着变化。由于青少年人格还不成熟,自我管控和抵御诱惑的能力还比较差,西方意识形 态的不断渗透,物欲横流的西化思潮冲击,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直以来, 技校所招收的学生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文化基底大都较差,学生将自己定位在技工上。技校 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品行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自我辨别和抵御的 能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及时跟进,必然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二、对德育教育理解 现阶段技校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许多新事物、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学校德育 的基础教育已经抵挡不住社会的负面影响的冲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又要培养出品德修养高尚的全面素质人才。这就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新时代应如 何做好技校生的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技工学校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 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技工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 的首要位置。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 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看重 15-19 岁这个 年龄段。 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性格具备很强的可塑性,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可以说技校 生的德育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个阶段除了 让学生充分地吸收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把 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新时代技工院校应加强德育教育的方法 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班主任,我深刻地体会到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塑造中起 到决定性作用。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更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教学工作,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工作的特点与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教育内涵,切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德育的内涵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授课时才能融知识传授,思想教育于一体。 二、精心设计教学,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 德育教育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进行,因材施教。德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把握住时机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育氛围。寓德育教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不能因为思想教育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敷衍了事,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德育教育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目的。 三、把握学科特点,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 把握本学科性质和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如:①语文课富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评价,应当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创造性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构建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有学者指出,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传统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事实上,学生的品德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所以,德育评价应逐步趋于多样化: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量化评价;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总结评价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绝不能把德育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例如,几年前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四班,在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既有和学校常规管理相一致的“班级管理评价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评价,又采用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所推广的《德育》读本和《成长册》进行系统性评价,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随时性评价,还有期末“你、我大展示”的终结性评价。特别是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性教育与评价,更是受到低年级儿童的喜欢。 二、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德育评价内容而言,德育多元化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品德教育的过程。这种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就评价主体而言,德育评价的多元化要求进行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家庭评价就是通过电话访谈、家访、家长会和 “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学生生活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客观评价,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提供依据;社会评价是指学校通过向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倾向、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的内容;学校评价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自我评价可通过谈话、成长日记和书面自我鉴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公正、公开、客观地评价自己,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目的。这个环节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完善。这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建和谐课堂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建和谐课堂 发表时间:2017-12-01T11:36:02.7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作者:肖勇霞[导读] 和谐的英语课堂对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教育局330800 摘要:和谐的英语课堂对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影响和谐课堂的因素和创建和谐课堂的途径提出个人粗浅的认识。要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师兼顾英语学科特点,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实施愉快教学,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谐创建一、和谐英语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各方面快速向国际化发展,学好英语也就成为必然。而初中英语课由于某些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及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致使英语课在初中学生心中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课,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谈英语色变”,学习英语的兴趣被深深的恐惧感所淹没。 二、影响和谐英语课堂的因素 1.腐朽的教育观。“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一些教师中依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传统的教育体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影响下,教师不考虑英语学科特点,一味要成绩,进行题海战术、考试以及残酷的成绩排名,让学生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使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 3.新形势下的教学对象。一方面,国家教育部从2001年春季起就要求各地小学从三年级起陆续开设英语课,事实上,各地小学英语开设参差不差,造成刚升入初中学生就有差距而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为活跃。因此,把学生的活跃与英语的交际运用结合起来,就必须构建新型的和谐英语课堂。 三、创建和谐英语课堂的途径 1.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同时,也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1)增加课外活动内容。《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搜集英语名言、谚语、格言,观察与汉语的区别;组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英文歌曲比赛等活动,感受英语语感;并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练习写小短文等,这样一来教师就改进、丰富了教学内容。(2)增加背景资料,介绍有关的人文景观,以增强吸引力。中学生一般思维比较活跃,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往往对国外的东西感到好奇,介绍背景资料、有关的人文景观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同时这些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从而增强英语课教学的吸引力。(3)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初中《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英语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问题,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为英语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种语言,理解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教师就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2.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英语课堂的基础。新课程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1)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不但是按照认知规律传播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互相吸收、互相包容,水乳交融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用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2)实施快乐教学。热爱、喜欢、愉快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快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并使他们体验到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在课堂上用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跟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合,一定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情知交融、思想活跃的乐学场面。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为重视学生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全面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付出辛勤的劳动。其次,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英语殿堂的金钥匙。最后,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要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教育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参考文献 [1]崔晓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 [2]鲁爽丽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1。 [3]张家军马吉宏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建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1。 [4]李成飞现代师生关系观的诠释[J].职教论坛,2001,12。 [5]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科学出版社,1999。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中职学校教师要力求实现德育课的功能,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达到德育课的实效。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可缺少的公共课之一,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现德育课的双重功能。因此,务必加强德育课教学的探讨、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方法,提高质量。下面就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浅谈体会。 一、德育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素质不高 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簿,必然出现照本宣料、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二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对时变化不够敏感。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青年学生非常关心,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必然造成“理论空调”,学生漠不关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创造性劳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由于一些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一直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三)德育课程不受重视 事实上,德育课在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是中职学校教育重专业课,轻普通课;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轻视德育课现象,是造成德育课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二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探究较差。他们既不象高中政治教师,也不象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可以有很多培训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教师很少参加课改培训,校内也很少组织教研、教改活动,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本人自己去摸索。

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很多学生就是依据这个计划,开始了他们的读书练字学习的。 最后,把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各方面的缺点,如自私、自卑、自暴自弃等。并且,他们看似成熟,其实还是离不开一些小道理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注意挖掘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如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讲解社交口语“说话和听话”这个内容时,有篇课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我在给学生上“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一直爬在桌子上。这是一篇学习社交口语对话的课文,表现的是一个大陆留学生和一个台湾留学生维护祖国主权统一的爱国故事,说到爱国,学生都感觉很空洞,学生听课的热情不是很高,这时我突然大声说:我给你们讲三个大家熟悉的名人爱国的故事,想不想听。我看学生都精神了,第一个是姚明,姚明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球场上的姚明,他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提高球技;球场外,他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善待他人。日本丰田公司给姚明开出了他做广告的最高价,一年1.6亿元要他做丰田车的广告,姚明给的回答是:日本的产品不做,没有任何理由。第二个是刘翔,国际田联要求比赛要穿日本赞助的比赛服,他没办发,临赛前他问教练要来胶布,把日本商标帖上,并粘上我们的国旗,还有一个是香港的一个节目主持人,他在颁布亚洲最佳男演员奖时,领奖的是个日本男演员,这个主持人用不太大的声音,对这个日本男演员说了一句让所有中国人都舒服的话,说到这里,我故意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全体学生大声说:想,我说,他说的是:回去告诉你们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说到这里,我发现,睡觉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这样就从课文很自然的引到了爱国,爱校,爱班,爱同学的话题上,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说话,听话,和我们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讲“记录、日志”。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多观察,要学会思考,对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正确的判断,把感受和看法记下来,这就是个人积累经验,增加阅历的最好方法。学习做记录,在班里现场开会,提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怎样上网,怎样学会拒绝等学生常遇到的问题,边开会讨论,边学习会议记录的写法,教学效果不错,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明辨是非。教学中我

中学德育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心爱心专心 1

英语“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初探

英语‘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初探 高密五中王继红 以往上课都是在一个严肃的环境下进行,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十双眼睛凝望着黑板,学生像木偶似的看着老师的精彩表演。老师的提问时有针对性的,优生极少得到表现机会,因为他们都会了,后进生也因为不会而被放弃,多数被提问的是中等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现在我们老师施行了“自主、合作、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把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备课: 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课后不使学生进入大量的“题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堂教学: 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0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 ④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二、学生活动方式 1、小组的构成 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学习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各小组自己制定规则,以优带差、以优促差是所有小组共同的规定;一般地,组长带最差的,副组长带稍差的,遇到有全班展示的机会,组长和副组长都是先让给帮扶对象,然后自己再补充。小组规则中还包括:组长实行招聘制、任期制;小组定期对内部组员和小组自身进行评价,自学、讨论、反馈矫正的方式由组长带领组员协商确定;组长可以自行决定召开总结会、反思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会、经验交流会,开展各类活动,确定帮扶对象,研究帮扶措施,实施帮扶行动等。“平等参与”、“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我们的行动准则,体现了我们对个性发展和民主管理的要求。小组制定的规则涉及到文明守纪、课堂表现、纪律、创新成果等多个方面,还确定了个性化的组名,如“动车组”、“后起之秀”、“超新星”、“鸿鹄组”、

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探究

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探究 本文阐述了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标签: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 一、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特点 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弱,不能有效地自我约束,意志力薄弱,加之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容易被人为打上“坏孩子”“差孩子”的标签,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弱势群体。 1.文化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意识不强 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知识起点低,日常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德育知识匮乏,导致他们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形中增加了“发现式”教学法在德育课实施的难度。同时,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信心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2.逆反心理造成课堂干扰 技校学生年龄阶段正处青春期,逆反心理强,行为比较偏执,纪律意识薄弱,课堂违纪行为频繁发生。甚至个别学生以违反课堂纪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作为标榜自己“强大”和“成功”的标志。在德育课堂仍然不乏一些与教师出现言语冲突,甚至对峙,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 二、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这些自身特点,特提出以下方法。 1.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把德育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以雅文化引领 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以雅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德育体系 辛店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囿于城郊结合部一个狭小的平民居住区,外来人员混杂,流动频繁,周边文化浮躁。辛店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推行《以雅文化引领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发展策略,创设良好的管理文化,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对区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优化育人环境确立核心理念引领师生发展 学校文化与学校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2008年以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50余万元,完成了两草地三球场的建设,建设了以雅文化为主调的文化小广场,把德育阵地建设从教师延伸到了校园,丰富了德育教育途径。 学校确定了以“创办品牌学校,培育优秀人才,享受读书人生”为办学宗旨,以“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育文雅学生,做儒雅教师,创高雅校园”为育人目标,确定了学校的校训“雅”,致力于打造“文雅、儒雅、高雅”的校风。 在学生管理文化中,追求“勤学、善学、乐学,做文雅学生”的育人效果。学校扎实有效地推动德育序列化工作,强化三自(自立、自主、自强)、三爱(爱班、爱校、爱国)、三雅(文雅、儒雅、高雅)主题教育,充分调动社区、家长的参与,在全区打造德育品牌 二、明确德育目标丰富活动形式落实德育评价 学校本着德育工作从整体入手、从部分深入的科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社会经验等规律,按年级、年龄分层次制定不同年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低年级(1-2年级)爱班、守纪、自立,中年级(3年级)爱校、自律、平等,高年级(4-5年级)爱国、合作、自强,全方位构建“三自”德育体系,系统设计各年级每个主题活动月的参考活动题目。 学校德育没有停留在口头上空洞的说教,与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结合,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学校德育。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抓好每个月的主题教育。一学年共有十个月,确定了每个月的教育主题:九月--养成教育活动月;十月--爱国教育活动月;十一月--心理健康教育月;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月;二月——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月;三月——学雷锋互助活动月;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感恩教育月;六月——生命安全教育月。 学校要求班主任教师根据每月教育主题确定每周班队会要点,并要求各班将这些要求认认真真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言行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学校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 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 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 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7-04-26T14:27:08.69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3月总第114期作者:张艳华 [导读]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山东省栖霞市藏家庄中学265300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学校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所以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一、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 二、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 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 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

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