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版北师大版二上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表格式彩图

2013年新版北师大版二上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表格式彩图
2013年新版北师大版二上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表格式彩图

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分糖果

表格记录

生1 生2 生3 生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和同伴一起看算式讲故事。

真观察,数一数,并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介绍图中的小动物。

(1)画一画,填一填。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测试卷(二)及答案-北师大版数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单元测 试卷(二) 一、填空题 30÷6○6 28÷4○9 35÷5○7 5○20÷4 18÷6○2 16÷4○4×2 2.算一算,填一填。 3×□=27 □×8=40 6×□=42 □×7=42 2×□=18 5×□=35 4×5=□ 6×□=54 二、解答题 (1)的个数是的几倍? □○□=□ (2)的个数是的3倍,有多少个? □○□=□() 5.妈妈4个星期要上几天班? 6.爸爸今年多少岁?爷爷比小明大多少岁? 7.一共有27根胡萝卜,灰兔每次运走的是白兔的几倍? 8.小华折的千纸鹤是奶奶折的多少倍?

三、计算题 12÷4= 10÷5= 18÷2= 30÷5= 18÷3= 20÷5= 42÷6= 12÷3= 24÷6= 45÷9= 21÷3= 28÷4=

参数答案1.<;<;= =;>;< 【解析】1. 略 2.748895826 【解析】2. 最后两空答案不唯一 3.9;5;7;6 9;7;20;9 【解析】3. 略 4.(1)20÷5=4 (2)5×3=15(个) 【解析】4. 略 5.20天 【解析】5. 5×4=20(天)或4×5=20(天) 答:妈妈4个星期要上20天班。 6.35岁; 53岁 【解析】6.7×5=35(岁) 60-7=53(岁) 答:爸爸今年35岁,爷爷比小明大53岁。 7.2倍 【解析】7. 6÷3=2 答:灰兔每次运走的是白兔的2倍。 8.3倍 【解析】8. 27÷9=3 答:小华折的千纸鹤是奶奶折的3倍。9.3;2;9;6 6;4;7;4 4;5;7;7 【解析】9. 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与除法 1教案 沪教版

分一分与除法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31、3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除法的实质是重复取走。 2. 通过等量划分(装袋)、度量、平均分来理解除法。 3. 将划分、度量、平均分三种行为用除式来表示。 能力目标: 1. 初步理解探究“0”的除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 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除法的实质,会根据情景列出除法算式,培养、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难点: 理解除法的实质。 教学准备: 1. 教具:盘子、袋子、教学卡片、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每组准备6只苹果,12块饼干,18粒糖。 3. 认知的准备: (1)知道一个数等于几个另一个数的乘积。 (2)初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一、等量划分(装袋)。 1. 动手操作:

(1)师出示:把盘中的6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请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分组进行操作,老师做适当巡视指导。(出示课题分一分) (2)组织学生汇报(操作与描述相结合)。 教师板书:6里有()个2。 6=()×2 2. 组织学生看书(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并把自己看懂的和不懂的做一下交流: 12个胡柚,4个装一袋,…… 装一袋:12-4=8 装二袋:12- - =4 装三袋:12- - - =0 12里面有()个4。 12=()×4 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强调:重复取走的数量相同,几次取完,就是12里有几个4。 二、度量(量绳)。 1. 大胆猜测: (1)教师出示:用3米长的卷尺,去量一根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 请学生分组探究,大胆猜测需要量几次。 (2)交流汇报:交流猜测结果并说出理由、依据。 2. 看书验证,请学生观察图上告诉我们什么,再验证自己的猜测。出示31页图,适当提问。 重点:每次量的都是3米。 板书:18里有()个3。 18=()×3 三、平均分(分饼干)。 1. 任意分: 出示:6个人把桌上的12块饼干分一分。 组织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操作,再交流怎么分的及分的结果。 2. 组织学生看书32页分饼干图,请一同学看图说说故事情节。 引出“平均分”。板书:每人分到的数量相同,叫做平均分。 3. 平均分: 如果有的小组每人分的不一样。要是要学生也像小胖他们一样每人分的一样多,(把上题补充成)把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单元分析

分一分与除法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一系列的分物活动,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分物经验。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意义,能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学习除法。理解除法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是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内容中较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之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创设了3次分物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积累分物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分物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实物操作、画图、运用口诀求商等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本单元基本思路和知识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三个“分一分”的具体活动,逐步丰富、加深对平均分的体验

第一次“分物游戏”,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第二次“分苹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物的不同分法及最后结果的特点;第三次“分糖果”,是让学生体验把大数目物体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性。教科书通过上述“分一分”的系列活动,为进一步数学化、为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2.引导学生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日常平均分东西时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知道要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第二种,知道要分的总数和每一份的数,求平均分的份数。这两种分法表面上看上去不同,新课程之前,小学数学教育界通常称前者是“平均分”,后者是“包含除”。其实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若干相同的部分,这个“部分”就是“一份数”,而这里的“若干”就是“份数”,这其中的数量关系就是“总体”与“一份数”和“份数”的关系。类比“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看出,所谓“平均分”与“包含除”的不同,其实仅仅是“知道路程和速度求时间”还是“知道路程和时间求速度”而已。这么看来,就可以回答为什么十多年前我们就在强烈呼吁要淡化“平均分”与“包含除”的区别,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情境下具有的数学本质属性,就是“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这样作为后续除法的引入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积累丰富的现实素材和活动经验。 在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各种活动的基础上,教科书通过“分香蕉”的实例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并且使学生体验到:只要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并成一个整体就是做加法,从一个整体中拿掉一部分就是做减法,把若干个相同的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就是做乘法,而把一个整体分成了若干相同的部分就是做除法。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在这里,“倍”不作为科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教科书中没有对“倍”给出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 “倍的认识”实际上是除法意义的拓展,就像“比多少”是减法意义的拓展一样。建立除法与倍的意义的联系,使得除法不仅能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倍的认识”可以结合乘法进行学习,也可以结合除法进行学习。教科书把“倍的认识”安排在“除法单元”,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学生此时已经积累了更多的计算乘、除法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境,知道将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安排了“分一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生一旦明白除法算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除法的意义. 2.学习内容上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3. “倍”不作为数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1.落实“分一分”的具体活动,逐步丰富、加深对平均分的体验. 2.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数学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4.用乘除法混编的情境,培养分析问题与选择算法的能力. 1 分物游戏1课时 2 分苹果1课时 3 分糖果1课时 4 分香蕉1课时 5 练习五1课时 6 小熊开店1课时 7 快乐的动物1课时 8 花园1课时 9 练习六1课时 分物游戏.(教材第58、59页)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重点:体验平均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天气预报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现在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1)、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2)、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点;(3)、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4)、-2,-5,-20等可以表示零下温度;(5)、城市的温度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2、分类:大屏幕上这些表示温度的数,每个小组桌面上的信封里也都有一套。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数分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讲述:第一类,像5,13,20,32,…都是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13,+20,+32;第二类,像-2,-,-20,…都是负数;0该归哪一类?你有什么问题?板书:负数分界点正数5、13、+20、+32……-2、-、-20…… 0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小数,读一读:+7.6,-3.4,你们说该归哪一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负数”。(板书课题)3、谁知道正负数是哪个国家的人们最早使用的?我们来听听小博士是怎么说的:(放录音)二、联系图示,感受负数。好,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温度这样的现象,下面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还有哪些量需要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呢?小组汇报,配合实物演示,如存折等。随机出示书中习题:1、世界上最高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对于这道题,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高”和“低”是相对的,说明正负数也是……?谁还会说?非常

《分一分与除法》习题1

《分一分与除法》习题 1、有16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如果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2、有12颗小珠子,每4颗穿一串手链,可以穿几串?如果每3颗穿1串,可以穿多少串? 3、 幼儿园有15支上面的铅笔,打算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每人分多少支? 4、如果一个青蛙可以吃4只害虫,现在有20只害虫,请问够几只青蛙吃的? 5、 (1)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2)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3)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4)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6、有40个玩具,打算分给8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玩具? 7、某地现在有18串葡萄,如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多少串呢?如果分成3份,则每份有多少串葡萄? 8、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9、有40个玩具,打算分给8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玩具? 10、有20朵小花,分给4个小朋友,一人分几朵?如果分给5个小朋友呢,一人几朵? 11、看图解决问题。 菜地里有36个萝卜。

12、解答题。 同学们布置晚会现场,需要8张桌子,16把椅子,一次搬完,需要多少个同学? 13、选择题。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12÷4=3 ②12÷3=4 (1)12个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里,每个盘里有(3)个苹果,除法算式:。(2)12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能放(4)盘,除法算式:。 (3)12里面有(3)个4,除法算式:。 (4) 除法算式:。 14、摆式子并计算出结果。 (1)有30个笔记本,每6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 (2)一条绳子长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 15、应用题。

最新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知道它们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地应用。 教学难点:比、分数除法它们三者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百分数二的内容(学生边说,师边板书在黑板的最右边。) ⑴、甲是乙的几分之几,(我们怎么列式?) ⑵、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又怎么列式?) ⑶、乙比甲少几分之几呢? 2、复习比、分数与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了比,分数,除法,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能用一个关系式表达式出来吗?(学生回答之后师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它们的关系式)。 ⑴、学生讨论交流比、分数与除法的应用题中哪种题是最难做的。 师:我们学习了比的应用题,也学习了分数就应用题,还学习了除法应用题,同学们互相说一说,你在做哪种应用题时是最难做的,做哪种应用题又 是最容易做的呢? 生:A、我喜欢做比的应用题, B、我不喜欢做分数应用题,因为它比很难理解。 (学生的意见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提出把它们灵活地转化) ⑵、找到难理解的一句话。 师:你们说做分数应用题时,难做是其中的哪一句话最难理解呢?请把难理解的话说出来听一听。 生:(举例说明:如甲比乙多二分之一,或者是甲比乙少四分之一,或者是甲是乙的1.5倍等等。) 师:有的学生说分数应用题难做,也有的说比的应用题难做,也有的说除法

应用题难做,当然也有的说,做比的应用题比较容易,所以我们今天这 节课就想把平进你认为难做的题中难理解的一句话展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复习课:板书课题-----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用做好的卡纸帖在黑板上) 二、比、分数与除法三者关系的应用。 看图说话:甲: 乙: 出示这幅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对学生说的话,师有意思地按次序排列出来,做好事先做好的每一 句话的卡纸,同时展示课件,这样学生看得特别清楚。) 1、甲与乙的比是2:3 2、乙与甲的比是几比几?(3比2) 3、甲是乙的几分之几?(三分之二) 4、乙是甲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三) 5、甲是甲乙和的几分之几?(五分之二) 6、乙是甲乙和的几分之几?(五分之三) 7、甲比乙少几分之几?(三分之一) 8、乙比甲多几分之几?(二分之一) (同时师把同样的课件打开,方更学生看清楚) 1、师:同学们看一看这几句话中,哪句话你是最难理解的? (师有意思地引出这两句话来,如:甲比乙少几分之几?乙比甲多几分之 几?) (有意引出画图帮肋理解,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 指名学生上黑板来画一画图。 (师规定学生在黑板上画的地方,便与黑板的排版的整齐有序) 2、让学生看图再来说一说每句话,(让学生完全明白,画图对我们的帮 肋很大,我们学生也要养成画图的习惯。)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毕业水平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高分段不多,低分段密集。在学习态度上,想方设法激发与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适当做笔记,课后复习,有问题应有勇于提问,作业要当天做、独立做、及时改正等。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数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措施: ⑴、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⑵、增强上课技能,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并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⑶、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⑷、狠抓作业。要求学生自觉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扼杀。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应及时、认真,分析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⑸、做好培优、托中、补差的工作,注意分层教学,要优秀生保持优秀,中等生成绩易波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多注意中等生的情况,多鼓励其学习,肯定和表扬他们,争取成绩提高一个档次。对学困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具体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测试题2(衡中内参)2021年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单元测试七 B卷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1.飞鸽送信。(12分) 2.填一填。(29分)

3.判断对错。(10分) (1)这是平均分。()(2)9个香蕉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3个。() (3)10÷5读作“10除5”。() (4)1÷1=1,被除数、除数和商都相等。() (5)把8个梨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列式为:8÷2=4。()4.开火车。(8分)

5.画一画,并列式计算。(7分) 6.选一选。(10分) (1)12个杯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 3个。列式为()。 A.12÷3=4 B.12÷4=3 C.12-4=8 (2)18个萝卜,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3份。列式为()。 A.18÷6=3 B.18÷3=6 C.6×3=18 (3)有10个苹果,吃了5个,还有几个?列式为()。 A.10÷3 B.10÷5 C.10-5

(4)商是7的算式是()。 A.14÷2 B.14÷7 C.7÷7 (5)除数是6的算式是()。 A.6÷3 B.12÷6 C.2×3 7.解决问题。(24分) (1)两个小朋友玩一个,一共需要几个? (2)座位分组。

(3) 教学反思 1 、要主动学习、虚心请教,不得偷懒。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经验,扎扎实实搞教研。 2 、要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扬长避短。记录的过程是个学习积累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 、要突破创新、富有个性,倾心投入。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正确处理好模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2)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第三册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第 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1. 引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的过程,加深学生的数学意识。 2. 使学生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初步体验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义。 4. 使学生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了解惩罚和除法的关系。 5.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13~17课时 教材32~33页 使学生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成就感。 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材34 ~35页 使学生进一步会等分的含义 1. 让学生看懂图意 2. 明确两次苹果的不同要求。一是把几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 果;2是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3.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在经历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挂图、20个圆片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材36~37页

1. 在具体环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 2. 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 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 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 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快 小棒,图片,每组一杯黄豆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材38页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鱼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每人20根小棒 小组合作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教案2013

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二年级分一分与除法练习题

二年级2014-12-6 姓名: 教学内容:分一分与除法 知识点:初步感知平均分与包含除。 例题精讲: 例1:一辆玩具小汽车5元,20元可以买几辆? 例2:(1)有18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盆子里,毎盆放几个?(2)有18个苹果,毎盆放9个,需要几个盘子? 例3:有25个同学去坐碰碰车,每4个人一辆,一共要租多少辆碰碰车? 基本练习: 一、口算: 5×6= 4×3= 12÷4= 5×4= 32÷4= 4×9= 3×9= 4÷4= 30÷6= 36÷4= 7×4= 10÷5=

二、填空: (1)看图列式: ( )÷()=()( )÷()=()( )÷()=()( )÷()=() (2)☆☆☆☆☆☆☆☆☆☆☆☆☆☆☆☆☆☆ 图中是把()颗星星,每( )颗分成一组,可分()组。 □○□=□ 如果把20颗星星,每3颗星星分成一组,可分()组,还剩()颗。 □○□=□ (3)我种了3棵树,淘气种的是我的4倍,淘气种了多少棵树?□○□=□ (4)24 ÷ 4 = 6 ::: ()()() 技能题: 一、填一填

(1)有18只青蛙 ①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②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③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④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 ⑤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还剩□只。□○□=□ ⑥每□只青蛙编成1组,可以编成□组。还剩□只。□○□=□ 二、解决问题。 1.画一画,并列式 1、○的个数是☆的3倍,请你画出○的个数。 ☆☆☆ 列式: 2、●的个数是▲的2倍,请你画出▲的个数。 ●●●●●●●● 列式: 2.⑴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一辆面包车的几倍? ⑵ 5辆面包车可做多少人?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 国土面积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国土面积 一、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自主探索、自主总结。 2、精讲精练,使学生巩固提高。 3、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4、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孩子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10页——国土面积。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大小比较和以“万”“亿”为单位的数的改写。 2、本课时分三个内容:一是数的大小比较;二是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三是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通过各省国土面积的比较,得出“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的结论;通过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让学生发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去掉4个0,加上“万”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去掉8个0,加上“亿”字;最后教材还设计了试一试,练一练。 3、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发现去掉4个0或8个0,实际上就是把这个数缩小1000倍或100000000倍,为今后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及不是整万整亿数的改写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抽象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教学难点: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大数的方法。 六、教学关键: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点拨。 七、教学准备:地图、图片、课件、地球仪。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看世界上陆地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哪5个国家?同时教师给出数据:俄罗斯(17075000平方千米),加拿大(9971000平方千米),中国(9600000平方千米),美国(9364000平方千米),巴西(8547000平方千米),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二、引入新课: 1、看中国地图,找出黑龙江、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把这几个地区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与除法 1教案 沪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 1教案沪教版 31、3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除法的实质是重复取走。 2、通过等量划分(装袋)、度量、平均分来理解除法。 3、将划分、度量、平均分三种行为用除式来表示。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探究“0”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1、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除法的实质,会根据情景列出除法算式,培养、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难点:理解除法的实质。教学准备: 1、教具:盘子、袋子、教学卡片、实物投影仪。 2、学具:每组准备6只苹果,12块饼干,18粒糖。 3、认知的准备:(1)知道一个数等于几个另一个数的乘积。(2)初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课前游戏。 一、等量划分(装袋)。 1、动手操作:

(1)师出示:把盘中的6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请学生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分组进行操作,老师做适当巡视指导。(出示课题分一分)(2)组织学生汇报 (操作与描述相结合)。教师板书:6里有()个2。6=() 22、组织学生看书(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并把自己看懂的和不懂的做一下交流:12个胡柚,4个装一袋,……装一袋:12-4=8装二袋:12- =012里面有()个4。12=()4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重点强调:重复取走的数量相同,几次取完,就是12里有几个4。 二、度量(量绳)。 1、大胆猜测:(1)教师出示:用3米长的卷尺,去量一根18米长的彩绳,需要量几次?请学生分组探究,大胆猜测需要量几次。(2)交流汇报 XXXXX:交流猜测结果并说出理由、依据。 2、看书验证,请学生观察图上告诉我们什么,再验证自己的猜测。出示31页图,适当提问。重点:每次量的都是3米。板书:18里有()个3。18=()3 三、平均分(分饼干)。 1、任意分:出示:6个人把桌上的12块饼干分一分。组织学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操作,再交流怎么分的及分的结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物游戏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物游戏教案北师大版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分不同物体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 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4个桃子,回来后,开始 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4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 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4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 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兔分萝卜”,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每只小兔子分到(4)个萝卜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08七 分一分与除法-07花园-教案07

花园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内容,练习六第5~8题。 教学分析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倍”的知识及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意义。 2.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倍”的知识和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 正确理解和解答有关“倍”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课本第73页的情景图。 师:这是一幅春天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有关倍的问题: 蜻蜓有12只,蝴蝶有4只,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小鸟有9只,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蜜蜂有几只?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最后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提示: 1.根据除法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2.求几个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所以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可以用12÷4=3。 求蜜蜂有几只,可以用9×3=27(只)。 3.教师强调:求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结果后面不写“倍”。求蜜蜂有几只,结果后面要写单位“只”。 4.画一画,并举例说一说什么是“2倍”。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 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 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 (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内容特点 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 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 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 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 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 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 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 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 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 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 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 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