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强切原理

广播强切原理
广播强切原理

广播强切原理

区域用户利用音控器把该区域音量调节到很小甚至关闭,当有紧急通知时,就不能及时地利用广播系统来通知该区域的人员。在这种情况底下,就引入了强行切换的概念简称“强切”。强切的基本原理是: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机房通过强切设备发出一个紧急控制信号到区域音控器上,强迫音控器直接接入广播,不受区域用户控制,强行切换到广播音频上。强切音控器直接接入广播音频上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三线强切法

从三线强音控接线图中可见,三线强切法是通过传送三条信号线(N、R、COM)到音控器上。在一般情况下,R线与COM 线相连接。区域用户可以自行调节本区域音量。在紧急情况下,R线与N线相连接,把音控器内部的变压器头尾短接。取消音控器的音量控制功能,强迫音控器直接接入广播音频上,实现强切功能。由此可见,三线强切法只能适用于变压器分压式的三线强切音控器。

2.四线强切法

从四线强切音控接线图可见,四线强切法是通过传送一组音频线和一组 DC 24V 直流电压控制线到音控器上。利用 DC 24V 直流电去控制音控器内部的继电器,取消音控器的音量控制功能,强迫音控器直接接入广播音频上,实现强切功能。由此可见,四线强切法不受音量控制方式限制,既适用于电阻式分压的音控器,也适用于变压器分压式的四线强切音控器。

【摘要】总结了广播系统的各种消防强切方法,结合原理图说明各自的适用情况及敷设方式。

广播系统的消防强切,有多种方式,业主的需求不同、建筑的具体情况不同,都是我们设计智能化系统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智能建筑一般都会设计背景音乐兼应急广播系统,也就是公共广播与消防系统共用末端扬声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公共广播,一旦发生火灾,由消防设备提供的强切信号进行强切,改为播放紧急广播。所谓强切,就是当消防有信号时,需要将消防广播的信号传输至相应分区的喇叭。广播分区的数量依据防火分区确定,不能多于防火分区的数量。

强切信号由消防提供,如果提供到楼层,那么在楼层做强切箱,音源由消防系统提供,平时开关在背景音乐的音源上,紧急广播的时候,楼层强切箱将开关打到紧急广播音源。如果强切信号提供到我们智能化系统的广播主机,那么最后用于强切的信号应该由主机的控制输出来提供,音源也由我们的主机输出。音源的提供也有多种方式:广播主机自身通过呼叫站或者程序设定的音源,或者由消防系统提供的音源。

在楼层强切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现在很多工程都是由弱电集成公司统一实施,因此我们主要讨论音源和强切都是通过我们的广播主机来控制,接下来的重点问题在于强切的线制问题(主要是对音控器而言)。

音控器如下图:

音量控制器主要是用来控制当地区域在广播放音时的声压。其控制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电阻或变压器分压形式来实现。这种简易的接线办法,接线图如下:

音量控制器对应其控制的喇叭,对于不需要音量控制的喇叭,应绕过音量控制器,所以设计或施工的时候要注意,如果一个分区既有需要音控的喇叭,又有不需要音控的喇叭,分区共用的音源线必须在接入音控器之前并接到下一组喇叭,否则会引起前面的音控器对后面的喇叭和其他音控器造成控制混乱的问题,后面我们会以详细的图释说明,现在先讨论强切的方法。

强切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1.三线强切法

2.四线强切法

1.三线强切法

从三线强音控接线图中可见,三线强切法是通过传送三条信号线(N、R、COM,基本上每种产品的端口标识或者叫法不一样,原理大致一样)到音控器上。在一般情况下,主机控制输出使得N线R线断开,N 与COM线相连接,区域用户可以自行调节本区域音量,R线此时不带电。在紧急情况下,主机控制输出使得R线与N线相连接,由于R线在音控器内部是绕过变压器的,所以紧急广播时候,相当于取消了音控器的音量控制功能,强迫音控器直接接入广播音频,实现强切功能。

由此可见,三线强切法只能适用于变压器分压式的三线强切音控器。

此三线制不同于我们常规理解的(100V)+(N,共地)+(+24VDC)方式,

其接线方法如下:

2.四线强切法

从四线强切音控接线图可见,四线强切法是通过传送一组音频线和一组DC24V直流电压控制线到音控器上。利用DC24V直流电去控制音控器内部的继电器,取消音控器的音量控制功能,强迫音控器直接接入广播音频上,实现强切功能。由此可见,四线强切法不受音量控制方式限制,既适用于电阻式分压的音控器,也适用于变压器分压式的四线强切音控器。其接线方法如下:

对于同一个分区如果既有需要音控器的,又有普通的不需音控的地方,在设计和施工时要注意,因为四线强切法工程中最为常见,下面我们以四线强切法为例详加说明:

上图中,所有喇叭的音源来自相同功放,属于同一防火分区,喇叭1不需要音控,喇叭2及喇叭3由音控器1控制,喇叭4由音控器2控制,因此喇叭2与喇叭3之间需要两根广播音频线,其中一根音频线连接喇叭2与喇叭3,另外一根其实是绕过了喇叭3,并接至喇叭4,只是因为路径相同,可以敷设在同一管子或线槽内,但接线时一定要注意。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能共管共线槽敷设,所以DC24V广播强切线和广播音频线必须分开敷设。此外,在计算前端混合功放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所有的带音源选择分区的功率,计算这些分区的功率总和作为每个混合功放的最小设计功率。还有关键的一点,由于是公共广播与消防系统共用末端扬声器,所以采用的线型、管材及敷设方式等均要符合消防规范,详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综上所述,广播系统的消防强切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设计时要根据业主需求、建筑情况、与消防专业的沟通配合等确定不同措施,施工时就要注意不同的敷设方式和接线原理。

参考文献

1、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4、GB 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世界广播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短波电台通信原理 (2)

短波电台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由于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地波的传播途径如图1.1所示。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 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如果天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线要求尽量高架。 天波传播 天波是由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传播主要用于短波远距离通信。 散射传播 散射传播是由天线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投射到低空大气层或电离层中不均匀介质时产生散射,其中一部份到达接收点。散射传播距离远,但是效率低,不易操作,使用并不广泛。 1.2电离层的作用 电离层对短波通信起着主要作用,因此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最新全国最全广电网络组织结构

全国最全广电网络组织结构 2016-04-25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各自定位越来越清晰,分工越来越明确。 各地的广电网络公司已经推行了转企改制,身份的转变之后,大部分都完成了股份改造,形成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创新、颠覆以及跨界,对传统公司的战略以及组织形态的变化正在产生深远影响。 在战略方面,过去企业制订长期发展战略的模式已经变得滑稽,因为世界变化太快,公司战略最长在1年内有效,处于不断动态调整和变化之中。 在组织形态方面,扁平化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旋律,大公司正在被拆分,变得小型化,机构正在小微化。 1、为什么扁平化组织结构被热衷? 2、组织结构的定义、组成、模式有哪些?工业时代下的组织结构与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结构有哪些不同?

3、如何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扁平化组织才有生产力? 4、什么时间点或时机下可以进行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变革? 5、怎么看待互联网公司的结构与广电网络结构的差异?广电网络的组织结构多长时间进行变革一次呢? 一、需要知道的前提 1)广电网络经过多年发展,从几十人,小的省网发展到1-2K人,多的省网到1-2W人,也是一个庞大的机构。这么些人,除了少部分以事业身份到企业任职的老同志(随着组织要求,这种情况逐步杜绝)之外,绝大部分都已经是企业身份。 2)广电网络的实际控制人一般都要么是台/集团,要么是局,主要是在整合过程中,有行政整合,划拨,也有市场兼并或购买,或是资本注入方式等多种形态。 3)广电网络具体的考核单位一般都是当地的国资单位(也有文资办、文改办等); 4)广电网络开展相关业务所需要的各种资质,新闻广电相关资质要找新闻出版广电局,宽带等相关资质的要找通管局,集成等资质要找经信委;(概括就是婆婆比较多)

卫星电视广播的工作原理

卫星电视广播的工作原理 电视节目由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发射站,用定向天线向太空中的卫星发射电视信号(上行频率为f1),卫星转发器接收来自地面的电视信号,经过放大、变换等一系列处理,再用下行频率f2向地面服务区转发电视信号。这样,服务区内众多的地面卫星接收站便可接收到电视台发出的电视节目。通常一颗卫星上装有24个以上转发器,每个转发器可以转发一套模拟电视节目或4~8套经数字视频压缩的电视节目。 目前世界各国卫星电视广播普遍采用C频段(3.7~4.2GHz)和Ku频段(11.7~12.75GHz)。由于C频段是和地面通信业务共用的,所以为了避免卫星电视信号对地面通信业务的干扰,卫星发射到地面的功率通量密度受到限制(一般EIRP=36dBW)左右。为保证接收图像质量,通常采用口径为1.8~3.0m的接收天线。Ku频段的特点是频率高、频率范围宽、信道容量大,是卫星电视广播的优选频段。卫星发射Ku频段到地面,其功率通量密度不受限制(一般EIRP=50dBW)。加上信号波长短,同样口径天线的增益要比C频段高,因而采用较小口径的天线(0.5~1.2m)就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这是世界各国卫星电视广播的发展方向。 为了充分利用频段内的无线电频率,防止相互干扰,又将每个频段内分成若干频道。如果不采用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由于每两个相邻频道之间的频率间隔均为19.18MHz,而卫星下行的电视信号带宽一般都大于20MHz,这样相邻频道间的信号频带就相互重叠,形成相互干扰。因此,邻国或相邻地区之间,常采用不同频道和不同极化方式进行卫星电视广播。通常是将相邻两个频道号的单、双号分别按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或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方式工作,以削弱相邻频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数字频带压缩技术 通常,卫星上一个转发器只能传送一套模拟电视节目,而租用一个卫星转发器的年租金约为150~200万美元。如果采用数字频带压缩技术,则一个转发器便可同时传送多套电视节目(例如4套),无疑将大大节省每套节目所需的费用,而且由于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还将大大提高电视图像的质量。此外,对数字电视加扰加密也比较简单易行,从而可以实现收费电视业务。 电视广播中心制作好的中央电视台第3、5、6、7频道的4路PAL制电视节目和一个辅助数字通道分别送到码率压缩编码器,再送入四相移调制器(QPSK),输出70MHz中频(IF)信号,光缆、微波传送到中国电视广播地球上行站,经上变频、高功放(HPA),由天线发往卫星。我国于1996年8月1日利用亚洲2号卫星Ku频段正式开始了经数字视频压缩的节目传送任务。在接收站只要以相反过程进行接收、解调、解码、D/A变换等视频处理,就可以在电视机上显示出原有的电视图像了。 卫星电视广播的地面接收 由于卫星转发器的体积和质量都受到严格限制,转发器的发射功率一般在几十瓦到160多瓦。经过3.6万千米传输到达地面,信号能量受到很大衰减,同时混入了各种噪声。为了接收如此微弱的信号,卫星地面接收站必须采用方向性极强的天线来收集信号能量,并通过低噪声微波放大器的放大、变换,然后输入卫星电视接收机,观众才可以收看(听)到电视图像和声音。 最近几年,卫星电视直播产业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已得到迅速发展,这类向家庭直播的卫视接收天线口径一般在0.45m左右。我国的卫星电视广播主要面向城市地区,为提

广播电视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原理

基于互联网的广播电视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原理 [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通过互联网建立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远程综合监控系统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对广电行业远程监控推广、应用和实现的有很好参考价值。 [ 关键词] 互联网广播电视监控系统原理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的影响已深入全国城乡,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所以如何保证安全播出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国内广电行业大部分的机房采用人工定时巡检、定时手工抄表的形式进行日常管理维护;有的机房采用无人值守的方式不定期巡检的方式管理。 以上传统管理方式至今已沿袭了几十年,缺乏智能化监控管理,台站之间无智能化、网络化、规模化监管;由于机器分散不集中,对设备参数的采集有一定的困难,值班人员的强度显得比较大,经常会出现少抄、漏抄数据的现象;设备资料数据的保存也不科学、查询很不方便,而且久而久之会出现掉失;对发现机器故障不及时,难以分析设备的渐变趋势。为了避免人为操作误差,保证播出的安全进行,对发射及其播出系统设备实现计算机监控并智能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我国互联网通讯技术特别是3G网络的发展和成熟,互联网已覆盖绝大部分地区,阻碍发射机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的数据传输通道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利用互联网地域覆盖广、信号传输稳定等特点,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可能。 二、系统硬件组成 (一)前端采集单元

1.发射机监控系统 ?组成:主要由一台发射系统采控器组成。每个频率一套。 ?功能: (1)采集发射系统的运行参数,如:卫星信号、激励器频率、功放功率等; (2)可接受系统命令,改变发射设备参数和控制开关机等。 2. 电源监控系统 ?组成:由电源采控器组成。每个频率一套。 ?功能: (1)实现主要发射设备电源的开启、关闭和同轴开关控制; (2)具有本地/遥控强制切换稳压、市电或断电工作模式; (3)稳压电源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市电工作; (4)具备设备自身断电直通功能。 3. 环境监控系统 ?组成:由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空调控制器、入侵检测装置和机房环境采控器组成。 每个机房一套。 ?功能: (1)监测机房温度、湿度、烟感、空调运行和入侵等信息; (2)接受系统命令,控制空调开、关。 4. 音频监控系统 ?组成:由收音头、音频分配器、音频切换器和网络音视频处理器等组成。每个机房一套。 ?功能: (1)监听卫星接收机、光端机输出的信号源和无线接收信号,并可实现左右声道和立体声音频信号的切换监听; (2)本地/远程切换信号源。 5. 视频监控系统 ?组成:由摄像头(红外变焦云台控制)和网络音视频处理器(内含硬盘录像机)等组成。 每个机房一套。 ?功能: (1)实时监控机房动态; (2)具有定时录像和事件触发录像功能,录像自动存储,可随时调看。 6. UPS电源系统 ?组成:由一台APC2200V A UPS电源组成。每个机房一套。 ?功能:为监控设备提供一定时间(2小时)不间断续电保证,以保障数据传送、报警和应急处理。

通信原理知识点汇编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第一章 1、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噪声源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3、数字通信的特点 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 (2) 传输差错可控 (3 )便于处理、变换、存储 (4 )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5 )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 (6)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 更多精品文档 (1)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2) 对同步要求高 4、 通信系统的分类 模拟信息源 * 调制器 信 道编码 数 字 调 制 信 道 译 码 信 源 译 码 受信者

(1)按通信业务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像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3 )调制传输系统又分为多种调制,详见书中表1-1 (4)按信号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6)按工作波段分类: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 (7 )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 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可题。 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1 )模拟通信系统: 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 可靠性:可用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2 )数字通信系统: 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可靠性: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码元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 信息传输速率R b :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 6、通信的目的: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7、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8、信息量是对信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一个二讲制码元含1b的信息量;一个 M进制码元含有log z M比特的信息量。等概率发送时,信息源的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精品文档

网络广播电台工作原理

一个威斯康星州的大学生听一位身在牙买加的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演奏最新的卡里普索说唱音乐。一个儿童保护组织通过个人广播联系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成员。一位广播听众在听到一则关于计算机打印机的广告后,马上通过播出广告的媒体下了一份订单。随着网络广播这一无线电广播技术的最新变革,所有这些设想都可以得到实现。而无线电广播则是在20世 纪20年代早期就已经出现了。 网络广播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末期。传统的无线电广播公司已经在使用互联网同步播出自己的节目。然而,眼下网络广播正掀起一场空前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使广播不仅出现在台式计算机上,而且还可以不受时空约束出现在各种广播形式中;此外,广播节目的制作也将从传统的广播公司扩展到任何个人、组织和政府机构。 本文将从设备、传输、节目制作和听众/广播员之间的关系转变等方面来探讨网络广播的变 革。 无线电广播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但直到1954年晶体管收音机投入使用才出现了可移动收听广播的设备。互联网无线电广播亦是如此。直到21世纪,也还只能通过个人计算机在网上收听广播节目。但这一情况将会很快得到改善。随着无线连接成为可能,人们将能够使用车载收音机、掌上型电脑和手机通过互联网收听广播节目。下一代无线设备将能使互联网 广播的覆盖范围更广,收听更为方便。 使用和优势 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播出受到如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电台发射机的功率(覆盖范围一般仅为160公里) 可用的广播波段(你所在的当地可能会有几十个广播电台) 网络广播则不受地域的限制,因此您可以在美国的堪萨斯州通过互联网收听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广播节目。网络广播和网络本身潜力巨大(例如Live365可提供3万多个互联网无线电广 播节目)。 与传统的无线电相比,网络广播不再限于音频。它的节目可伴随照片或图片、文本和链接,甚至可以提供类似消息公告板和聊天室的交互功能。这些改进使得听众可以边收听节目边做其他事情。在文章开头的示例中,一位听众在收听到一则计算机打印机广告后,通过网络广播节目网站的相关链接订购了打印机。网络广播节目能使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并且更具互动性。这种扩展的媒体能力还可以得到其他方面的运用,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广播进行培训或教育,通过相关链接获取文件、选择付款方式,还可以与培训人员或教学人员进行交流,并能从网络广播节目网站上获取其他信息。 网络广播节目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广播节目类型,尤其是音乐节目的类型。广播节目现在正在逐渐集中到少数的大型传媒集团(例如Cox、Jefferson-Pilot和Bonneville)手中。由于电台经常为了向广告客户收取尽可能高的广告费而尽力争取到最多的听众,这使得广播节目更加大众化。另一方面,网络广播为扩展不同类型的广播节目创造了机会。网络广播公司播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短波电台通信原理

尽管当前新型无线电通信系统不断涌现,短波这一古老和传统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视,不仅没有被淘太,还在快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网络枢钮和有源中继体制约的远程通信手段,一但发生战争或灾害,各种通信网络都可能受到破坏,卫星也可能受到攻击。无论哪种通信方式,其抗毁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与短波无可相比;? 二、在山区、戈壁、海洋等地区,超短波覆盖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与卫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话费,运行成本低。? 近年来,短波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技术成果理应被中国这样的短波通信大国所用。用现代化的短波设备改造和充实我国各个重要领域的无线通信网,使之更加先进和有效,满足新时代各项工作的需要,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里简要介绍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优化短波通信的经验,以及一些热门的新技术。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卫星、雷达等都依靠无线电波的传播来实现。? 无线电波一般指波长由100,000米到0.75毫米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又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若干波段,其中:超长波的波长为100,000米~10,000米,频率3~30千赫;长波的波长为10,000米~1,000米,频率30~300千赫;中波的波长为1,000米~100米,频率300千赫~1.6兆赫;短波的波长为100米~10米,频率为1.6~30兆赫;超短波的波长为10米~1毫米,频率为30~300,000兆赫(注:波长在1 米以下的超短波又称为微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光速/波长。?

通信原理复习资料(1)

第一章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取值个数是否连续变化。 2、信息源 →发送设备→信 道→接收设备→受信者 (发送端) ↑ (接收端) 噪声源 图1-1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3、模拟信息源→调制器→信 道→解调器→受信者 ↑ 噪声源 图1-4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4、信息源→信源编码→加密→信道编码→数字解调→信道→数字解调→信道译码→解密→信源译码→受信者 ↑ 噪声源 图1-5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①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方向与时间关系来分) 单工:广播、遥测、遥控、无线寻呼。 5、通信方式 半双工:同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BB 机),问询和检索。 (P 8-9) 全双工:电话,计算机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 ②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在数据通信中,按数据代码排列方式不同来分) 6、信息量和平均信息量的公式(P10-11)(例题参见习题1-1和1-2) 信息量:①一般式 I=L a ) (1 x P = - Log a P(x) ②常用式 I=Log 2 ) (1 x P = - Log 2 P(x) 传送等概率的二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1b ,传送等概率的四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2b ,此时,一个四进制波形需要用两个二进制脉冲表示,同理,传送等概率的八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3b ,这时至少需要三个二进制脉冲。 综上,传送M 进制波形之一的信息量为:I=Log 2P 1= Log 2M /11 =Log 2M 若M 是2的整幂次,比如M=2k (k=1,2,3222) 则: I= - Log 22k =k 也就是说,传送每一个M (2k M )进制波形的信息量就等于用二进制脉冲表示该波 形所需的脉冲数目k.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共2页)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共2页)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百集 视团 上上上通 海第第海网海 文一一看络广 财财看电广电科经经牛影视技电广视技视 (视播网术制 集制制络发作 团作作传有展)中中播有限 有心心有限公 限限 责司 公公任司司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职能管理与运营保障部门广播新闻中心电 视新闻中心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1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购物有限公司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社)上海第一财经报业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杂志制作中心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东方卫视中 心广告经营中

心上海新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星尚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影视剧中心大型活动中心艺术人文中心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上 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 海上腾娱乐有限公司上海东方之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永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江 苏东方电 视购 物有 限公司甘肃东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成 都每 日电视购 物有 限公司湖 北广通东 方购物有 限公司广东南方家庭购物有限公司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上海 炫动投资有 限公司广州炫动卡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炫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哈哈恒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广播电视台职 能管理与运

营保障部门广 播新闻中心电视新闻中心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2职能管理与运营保障部门重大题材创作办公室外语中心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真实传媒有限公司上 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上海正大综艺电视制作有限公司上 海今夜娱乐文化演出影视有限公司上海有线电视实业有限公司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第1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引言 1.1 学习指导 1.1.1 要点 本章的要点有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信息及其度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信系统是指传递消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含信道)的总和。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1)一般模型 以图1-1所示的功能框图来表示。 图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息源。信源所产生的信息可以是声音、图像或文本。信息源一般包含变换器,将信源的输出变换成电信号。例如,用作变换器的话筒,可以将语音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而摄像机则将图像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这些设备输出的信号一般称为基带信号。在接收端,使用类似的变换器就可以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变换成适合用户的形式,如声音信号、图像等。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将原始基带电信号变换成适合物理信道或其他传输介质传输的形式。例如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中,通信部门规定了各发射台的频率范围,因此,发射机必须将待发送的信息信号转换到适合的频率范围来发送,以便与分配给此发射机的频率相匹配。这样,由多个无线电台发送的信号就不会彼此干扰。又如果信道是光纤组成的,那么发送设备就要将处理好的基带信号转换光波信号再发送。因此发送设备涵盖的内容很多,可能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过程。对于多路传输系统,发送设备中还包括多路复用器。 信道。信道用于将来自发送设备的信号发送到接收端的物理介质。信道可以分为两大类: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和海水。有线信道有双绞电话线、同轴电缆及光纤等。信道对不同种类的信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但都会对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产生衰减,信道中的噪声和由不理想接收机引入的噪声会引起接收信号的失真 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的功能是恢复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消息信号。使用和发送端相

转 公共广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转公共广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公共广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公共广播系统属于扩声音响系统中的一个分支,而扩声音响系统又称专业音响系统涉及电声、建声和乐声三种学科的边缘科学。所以公共广播系统最终效果涉及合理、正确的电声系统设计和调试,良好的声音传播环境(建声条件)和精确的现场调音三者最佳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公共广播作为一个系统问题,在系统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在选择性能良的电声设备基础上,通过周密的系统设计,仔细的系统调试和良好的建声条件上,达致电声悦耳、自然的音响效果。 广播系统分类: 广义的广播系统包含扩声系统和放声系统两大类: 1、扩声系统:扬声器与话筒处于同一声场内,存在声反馈和房间共振引起的啸叫,失真和振荡现象。要保证系统稳定和正常运行,最高可用的系统增益比发生声反馈自激的临界增益低6dB。 2、放声系统:系统中只有磁带机,光盘机等声源,没有话筒,不存在声反馈可能,声反馈系数为0,是广播系统一个特例。 公共广播系统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室外广播系统 室外广播系统主要用于体育场、车站、公园、艺术广场、音乐喷泉等。它的特点是服务区域面积大,空间宽广。背景噪声大;声音传播以直达声为主;要求的声压级高,如果周围有高楼大厦等反射物体,扬声器布局又不尽合理,声波经多次反射而形成超过50ms以上的延迟,会引起双重声或多重声,严重时

会出现回声等问题,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声像定位。室外系统的音响效果还受 气候条件、风向和环境干扰等影响。 2)室内广播系统 室内广播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包括各类影剧院、体育场、歌舞厅等。它的专业性很强,既能非语言扩声、又能供各类文艺演出使用,对音质的要求 很高,系统设计不仅要考虑电声技术问题,还要涉及建筑声学问题。房间的体 形等因素对音质有较大影响。 3)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为宾馆、商厦、港口、机场、地铁、学校提供背景音乐和广 播节目。近几年来,公共广播系统还兼做紧急广播,可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 公共广播系统的控制功能较多。如选区广播与全呼广播功能、强制功换功能和 优先广播权功能等。扬声器负载多而分散、传输线路长。为减少传输线路损耗,一般都采用70V或100V定电压高阻抗输送。声压要求不高,音质以中音和中高音为主。 4)会议系统 随着国内、国际交流的增多,近年来电话会议,电视会议和数字化会议系 统(DCN)发展很快。会议系统广泛用于会议中心、宾馆、集团和政府机关。会议系统包括会议讨论系统、表决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和电视会议系统。要求音、 视频(图像)系统同步,全部采用电脑控制和储存会议资料。 (二)、背景音乐广播系统的特点 背景音乐简称BGM,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它的主要作用是掩盖 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听的人若不专心听,就不能辨别其声源位置,音量较小,是一种创造轻松愉快环境气氛的音乐。因此,背景音乐的效果有两个,一是心理上掩盖环境噪声,二是创造与室内环境相适应的气氛,它在宾馆、酒店、餐厅、商场、医院、办公楼等广泛的应用。 (三)、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

CTTB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简介 概述: 国家标准委于2006年8月18日,批准标准号为GB 20600-2006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该标准于2007年08月01日正式实施。 2008年1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在北京开播,转播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综合频道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6套标清频道,这标志着我国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正式启动。5月5日,北京电视台奥运高清频道开播。奥运会期间,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奥运城市以及广州、深圳播出了地面数字电视,转播了中央电视台的高清频道,推动了高清电视一体机发展。2008年,总局共组织制订了13项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其中有9项已颁布实施。 2009年,将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建设。广电总局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计划是2009年,准备覆盖100个城市;将在这些城市开通两个数字电视频道,一个播高清,一个播标清,标清主要播中央和地方现有的节目,用于模拟和数字的同播,在其余的地级城市是开通一个数字电视频道,就播标清节目。 我国将投入25亿元财政资金,争取在3~5年在全国全面覆盖地面数字电视(333个地级市和2861个县,覆盖90%以上的人口)。“第一个阶段在37个大中城市转播中央电视台高清节目,同时有标清频道同播节目。” 中国2015年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 地面数字电视标准英文标识为CTTB(中国地面电视广播) 一、原理 CTTB(中国地面电视广播)使用新的纠错编码技术——LDPC,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进行了支持互联网的扩展设计,以适应未来信息的数字化、多样化和多媒体扩展。 设计灵活的接口,支持国际通用的MPEG2-TS流数据格式,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视频压缩和数据格式,如MPEG2,MPEG4等。 此外,还采用了与自然时间同步的分层复帧结构,来支持单频网。单频网不但能够更好的支持移动数字电视服务,而且能够解决由当个发射台无法覆盖的盲区问题。 DMB-TH地面数字传输系统的射频带宽8MHz(有效带宽7.56MHz),可提供20种数据率的选择(从4.8Mbps—32.4Mbps)。 二、单频网 定义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

电视原理与电视系统 第二版 课后答案

电视原理第一章 1.1 什么是逐行扫描?什么是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相比,隔行扫描有什么优点? 答:在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称为逐行扫描。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为奇场和偶场。隔行扫描优点:节省带宽,减少闪烁感;缺点:离电视近时仍有闪烁感 1.5 全电视信号中包括哪些信号?哪些出现正在正程?哪些出现逆程?试述各信号各自的参数值及作用。 答:全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行同步信号,场同步信号,行消隐信号,场消隐信号,槽脉冲和均衡脉冲。其中图像信号出现在正程,其余信号出现在逆程。复合同步信号是用来分别控制接收机中行、场扫描锯齿波的周期和相位。复合消隐 作用是分别用来消除行、场逆程回归线。槽脉冲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在场同步脉冲期间可以检测出行同步脉冲。均衡脉冲的作用是使无论奇场还是偶场送到场积分电路去的波形是完全相同的。图像信号的基本参数是亮度、灰度和对比度。 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9 我国电视规定的行频、场频和帧频各是什么?行同步脉冲、场同步脉冲、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的宽度各是多少?行、场消隐脉冲的宽度又是什么? 答:我国电视行频:15625Hz;场频:50Hz;帧频:25Hz;行同步:4.7us;场同步:160us;槽脉冲:4.7us;均衡脉冲:2.35us;行消隐脉冲:12us;场消隐脉冲:1612us; 1.10 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多少?它有何特点? 答:全电视信号的频带宽度是0~6MHz.特点:1.以行频及其谐波为中心,组成梳齿状的离散频谱。2,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3,无论是静止或活动图像,围绕行频线分布的场频谐波次数不大于20。 1.11 彩色光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答:彩色光三要素是指彩色光可由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三个物理量来描述。亮度是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一起的明暗程度的感觉。色调是指彩色光的颜色类别。饱和度是指颜色的深浅程度。 1.12 什么是三基色原理?彩色相加混色有哪几种实现方法? 三基色原理:只要选取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色彩。具体如下:1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 2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3三个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度和饱和度,4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构成该混合色的各个基色的亮度之和。混色方法:空间混色法,时间混色法,生理混色法。 电视原理第二章 2.1 彩色电视为什么要和黑白电视兼容?兼容制的彩色电视应具有什么特点?简述如何才能使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实现兼容? 答:1.为了把三基色信号由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最简单的办法用是三个通道分别地把红、绿、蓝三种基色电信号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再分别用R,G,B三个电信号去控制红、绿、蓝三个电子束,从而在彩色荧光屏上得到重现的彩色图像,这种传输方式从原理上看很简单,但对占用的设备及带宽来说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也没有实用价值,从而采用彩色电视和黑白电视兼容的方式。 2.要实现彩色与黑白电视兼容,彩色电视应满足: A.所传送的电视信号中应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两部分。 B.彩色电视信号通道的频率特性

广播的发展历程

广播 1、广播的发展历程 广播的出现是好些国家科技人员长期研究、实验的结果。其间大致经历了这些过程:(1)无线电波的发现。早在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提出了放射性电波可以无线传送的论断。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依照马克斯威尔的理论从事实验,终于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并发明了测量电磁波波长的科学方法。 (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进行无线电传送信号的试验,获得了同样的成功。1896年马可尼在英国取得了专利,并且组建公司从事无线电报器材的生产。1899年他成功地拍发了英国至法国的无线电报,1901年完成了越洋电报的收发,从此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在无线电通信的基础上,人们研究并逐步解决了运用电波负载声波的种种技术问题。1906年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制成了电子三极管,在传送声音方面取得进展。同年圣诞前夕,匹兹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实验室里作了简短的节目广播,效果良好。以后不少人做了类似的实验广播。 (4)电台广播的诞生。正式的电台广播开始于1920年的美国。当年11月2日西屋电气公司办于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诞生。 2、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事业问世以后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20年代,是它的初创阶段。这时期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广播电台。1922年苏俄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法国国营电台、英国广播公司先后开始播音。1923年德国、1924年意大利、1925年日本也建立了电台。至20年代末,北美和欧洲各国大多有了自己的广播,亚洲和拉丁美洲也有一些电台出现。 (2)20世纪30一40年代,是它的大发展阶段。随着第二次大战的迫近和爆发,广播电台传播新闻、进行宣传的功能突出起来,各国朝野对它倍加重视,公众也把它作为获得国内外信息的重要途径。于是欧美、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广播事业蓬勃发展,亚洲、非洲不发达国家也的电台也在增多。 (3)第二次大战以后,广播事业在全世界趋于普及。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兴办广播,为巩固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服务。发达国家和拉美地区的广播事业继续发展,一方面向城乡各个角落普及,一方面电台又分门别类日趋专门化。从技术上看,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广泛兴起,80年代以后卫星传送技术逐步推广,接收设备在不断优化、简化、多样化,广播传送的质量、效率、距离都有了空前的进步。 (4)20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开始了新的飞跃。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模拟广播正在向数字音频广播过渡。1995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率先进行全国性的数字音频广播,随后瑞典、丹麦、法国、德国、荷兰、瑞士、美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办数字广播。与此同时,传统的无线广播正在同互联网络相结合、向网上广播发展。1998年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电台在网上建立了网站,凭借互联网络传送各种节目,使传统的地面和卫星传送方式同网络传播结合起来。这一过程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若干年后必将给广播事业带来全新的面貌和革命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