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中西经济区形成原因及如何缩小差异

我国东中西经济区形成原因及如何缩小差异
我国东中西经济区形成原因及如何缩小差异

作者:梁书宇

1、简述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如何减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

世界历史发展表明,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有一批领先于其他地区的一般发展水平的发达地区出现。邓小平曾指出,必须由先富带动后富,最后才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改革发展之中,而且我国地域面积广大但资源却有限,所以东、中、西部经济区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也符合我国的发展国情。

①地形原因

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地理环境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开发的难易,进而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大小、高低,久而久之又影响着区域整体开发水平,开发条件的差异。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从宏观上与我国三大地形梯度有某种联系。我们不难看出,东部沿海属一级地形,中部则在一、二级地形阶梯之间,西部则完全属二、三级地形阶梯范围。即以长江流域来说,长江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上游以山地特别是中高山为主。这在开发难度上,显然就有巨大差异,明显之点是影响交通建设的快慢。我国西部地区,大多没有河流航运之便,山区铁路建设、公路建设、通讯建设、城镇建设等的单位投资量和建设周期往往是平原地区的几倍。因此,我们不能不承认在我国目前发展水平条件下,对现代产业(包括交通、通讯、城镇建设、企业建设、居民点建设等)和社会发展较有利、方便、省钱、高效益的区域地理条件,发展就较快;反之,就较慢。因此,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从平原到山区的梯度变化是一致的。

②历史原因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形成无疑与我国工业化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的侵略,首先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商埠的开辟,土地的割让或租借,主要都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现代工业可以说也是从东部沿海登陆的。19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的入侵,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始在我国发展有工业社会生产性质的工矿业。其工业布局主要集中于交通方

便、农业基础较好、对外通商较方便,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显然,在工业的历史发展上,我国东部最先开启工业的大门,然后不断向中部延伸。虽然,当时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各种产业都很落后,但大工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新方向,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我国东部地区作为现代工业的登陆区,其发展自然占有中西部没有的优势;而中部地区,受工业化影响虽然较之东部沿海为慢,且较弱,但较之西部地区仍然较早。这就逐步演化成为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历史基础。

③政策原因

从投资政策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选择了优先开发东部沿海地区并逐步向西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投资的主要重点先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然后再不断向中部和西部延伸,这就决定了我国东、中、西部在经济上的发展差异,也就逐步演化成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形成的基础。

④外资原因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增大,沿海和内陆的差异进一步扩大。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接近或易于与经济发达区(太平洋经济发达圈)的辐射源联结,因而吸引外资多,产业较易与国际接轨,投资效益较高;对发展新产业、高技术产业、金融、商贸、信息等产业较有利。而随着向中西部延伸,这种有利条件逐步减弱,造成东中西部对外开放不均等的势差和投资量的巨差,再加上80年代以来对沿海采取的特殊政策,就更加扩大东、中、西部开放程度和投资后果等的差异,促进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建立。

(2)如何减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

加强国家关于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立法和实施工作。根据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经验,不难发现,他们所实施的区域经济政策,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各地区则必须按照法规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区域的实情来进行调整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法规,在近两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就明确了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也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基础产业的企业,给予了税务优惠。

有效利用中央财政拨款、外资和自筹资金。要发展西部地区,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应该主要集中精力抓有效的利用资金上,集中在教育、电力、道路和通讯等大而且重要的基本硬件设施上,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据统计,我国民间所拥有的金融资本有10万亿元,在国际上也有多达数万亿美元的游离资本,比起我国在1999年,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投资总共1478.8亿元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这些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将会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注重人才资本的储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以及贫富差距的决定因素”。在西部地区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也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这些都使得人才向东部和沿海城市转移,给本来就需要大量人才的西部雪上加霜。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量是流入量的两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近几年仅西北地区调往沿海及内地的科技人员就超过.35万人,多为中高级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通过东、中、西部的企业合作和外资的引进,实现人才的区域间流动;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尊重知识,实施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

除对大型项目的资助外,应注意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从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GDP中非农业比重这个指标来看,西部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如道路、通讯、水利等这些所必须由政府牵头投资的重大项目之外,还可以利用政府资金来依据本地区的优势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从宏观上带动地区的发展。但面对西部地区的实情,其大型企业是少之又少,而且拉动力很有限。相反,中小企业在其GDP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它们又面临着很现实的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那就是融资极为困难。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某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投资,营造好的经济投资环境,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西部地区引资困难的原因除了基础设施落后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也是其经济体制的制约。具体来讲就是,东部和沿海地区能吸引大量外资,除了独特的自然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之外,还得益于其良好的市场机制,就是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当地就可以进行直接销售获得利益,

免除了运输所带来的成本费用和时间差价值。而在西部地区的市场就比较欠缺,所生产的商品在当地的市场潜力很小,这是外资和东部沿海资金难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能完善西部地区的市场机制,提高产品本地消化的能力,再凭借其比东部地区便宜近一倍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大量的资本流人将不再是难题。

2017最新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

第3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 17 昼夜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 1、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观察,分析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3个小朋友坐在山坡上看日落,波波:太阳落山了,天又要黑了。彬彬: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贝贝:这是为什么?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原因,通过这一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 2、活动1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假设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 (3)在实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简练的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更逻辑地表达出来。 3、网上学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借助网上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区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

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4、活动三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想学生介绍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的典型的动植物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是有影响的。 (2)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容易观察的动植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对哪些动植物生活,活动有影响。 18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蜡烛、实验记录表、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我们丽水有很多迷人的风景。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张,请看——(分别出示分别为白天和黑夜的紫荆大桥的照片)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观察力最好!(白天与黑夜) 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板(昼夜)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认定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⒈知识识记: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⒉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对外友好往来,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⒊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使学生为自己的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预习检测】 1.唐都()——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唐朝的中()西行——中国与天竺的文化交流 外文化交流()东渡——中日文化交流 日本()——中日文化交流 2.长安城内分为和。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为繁荣的。 3.唐长安不仅是全国的,还是 是当时、的城市之一。 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他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 5.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至第六次才成功。被尊称为,他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 6.唐朝时候,日本先后10多次派到中国来学习交流。 【合作探究】 1.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2.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拓展练习】 1.唐朝时期的天竺是指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2.下列对唐都长安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B.其中的皇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C.规划严整、宫殿雄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 D.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3.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几项() ①清晨,去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下午观看马球比赛④上午,去东市选购茶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唐代名僧是() A.阿倍仲麻侣 B.鉴真C.晁衡 D.玄奘 5.被日本人民称为天平之甍的是() A.唐太宗 B.怀素和尚 C.鉴真和尚 D.玄奘 6.曾先后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交流的是()A.日本 B.韩国 C.印度 D.泰国 7.阅读下列材料: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 ①诗中的“舍己为人传道义”指的是谁? ②“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什么? ③诗中表现了一个人物的什么精神

5课时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册 第5课时地球与宇宙 1.[2011·金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D) 图5-1 【解析】八月十五的月相是满月。 2.[2011·义乌]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3.[2011·绍兴]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计划2012年实施落月探测。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下列各项中,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C) A.刻度尺测长度 B.电子停表测时间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手电筒照明 【解析】月球无磁场,不能与指南针发生磁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的是(C)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②发生日食现象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④地球两极的极光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小 B.人工降雨时,往云层中撒播干冰,可以增加云层的湿度,促使降雨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少 D.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色球层 6.[2012·宁波]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月相”,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A) 图5-2 A.甲B.乙 C.丙D.丁 7.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气体中存在的固体部分 B.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气体温度最高的部分 C.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不会散发出能量的部分 D.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显得较暗的部分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恩题考查的是有关唐朝的外交往来情况,更确切地说是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整体上是什么情况。第一问考查认识能力,是对本课内容的宏观认识考查;第二问则是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即为什么唐朝有那么活跃的对外交往,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问题旨在考查归纳概括知识是否全面细致。 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原因:①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亚洲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②唐朝国内交通发达使对外交往成为可能。 ③唐政府对外政策开明,既鼓励唐朝商人去外国经商,又鼓励各国商人来中国贸易,使对外交往成为现实。

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知识点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④表面温度约6000 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 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4、太阳活动 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 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 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5、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 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 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 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 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 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10、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

第一册5、6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教案

第一册5、6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 第六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材分析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 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 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 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 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 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 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 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 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 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 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

历史: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华东师大七年级下)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新课程标准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 3、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基本史实。 难点:牢记鉴真、玄奘的历史功绩。 ⊙解析与点拨 例1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解析: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时期,唐朝又是对外交往发达的时期,其中与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交往尤为密切。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某些文化、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由此可见。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答案:①中日之间的来往: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等。②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仿唐制进行改革;依照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文字。在建筑式样上模仿唐朝的风格;保留着唐朝的风俗习惯。③在文化交流方面: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④经济交流:唐朝和日本贸易频繁。 例2 唐都长安的特点 解析:长安城虽然规模宏大,经济繁荣,能“海纳百川”,但它仍然是个典型的传统古典都市。居民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坊”中间,商业只是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可以开店铺。市由官吏管辖,日中击鼓开市,日落鸣钲闭市,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在街上逗留。总之,唐长安还是个限制很多的城市,不仅与现代的城市不同,与后来宋、元、明、清的城市也不同。 例3 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各国使臣、商贾、学者、僧人往来甚多,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话来形容非常确切,你知道是哪两句吗?仔细想想并讨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

浙江省地理选考一轮复习: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课时练及答案解析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课时练 一、选择题 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图1为地月系示意图,图2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读图,回答1~2题: 1.图2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解析:1.B 2.D第1题,读图可知,图2中金星、木星及火星均出现在夜空,说明此时为月球的夜晚,且金星位于西方的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傍晚时分。图中①处月球远离地球一端,为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火星及金星等行星不会有如此明亮,A错。此时金星位于西侧月平线上,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刻,②位置随着月球公转将进入黑夜,为日落时刻,B 对。③位置月球远离地球一端看不到金星在夜空中,C错。④为日出时刻,此时金星应位于东方天空,D错。第2题,恒星光线为平行光,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A错。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与

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不会有流星现象,B错。由于月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所以太阳也是东升西落,C错。“嫦娥四号”位于月背,有可能看到水星与金星、太阳同时出现在星空中,D对。 图1为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某学生当日看到的局部星空。读图,回答3~4题: 3.该时刻肉眼在() A.火星天空中可以看见月球 B.月球上可见火星嵌在日面 C.火星上可见地球遮住月球 D.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 4.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此时为() A.清晨 B.正午 C.黄昏 D.子夜 解析:3.D 4.D第3题,从图1可以看出,此时月球暗面正对火星,因此在火星天空中不能看见月球,A错误。火星和太阳位于月球的两侧,在月球上不能看到火星嵌在日面,B错误。地球、月球均为暗面正对火星,因此在火星上看不到地球和月球,C错误。火星亮面正对月球暗面,因此在月球上可见火星悬在星空,D正确。第4题,该学生面朝月球站立,其左侧为正东,说明此时月球位于正南天空。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地球上刚好能看到月球的完整的昼半球,即满月。满月时太阳和月球

2018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学习目标】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 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新罗强胜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流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知识点四玄奘西行 1、目的地:天竺 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 玄奘像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3、经历 (1)出发: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学习: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经在佛学最高学院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时太阳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5课时太阳系 一、填空题。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________。 3.围绕太阳运转的八大行星,按照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将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一颗“除名”,至此太阳系中被认为只有八大行星。被“除名”的行星是________。 5.在太阳系中还有一些小天体,它们闯入到地球的大气层中,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而发光,形成如下图所示的流星。有的流星体燃烧不尽就降落到地面形成________。 二、判断题。 6.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自身都能发出可见光,所以在黑暗的宇宙中能看清楚它们的面目。 7.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8.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9.公转一周是指行星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三、选择题。 10.在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 A. 火星 B. 地球 C. 木星 11.太阳系里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是( )。 A. 太阳 B. 月球 C. 火星 12.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A. 月球 B. 火星 C. 太阳 13.读太阳系模型图,将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中。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14.连线题。 把下列星球与它相对应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15.天文学家对八大行星进行观测,得到以下一些数据。 如果我们把火星比作为一个直径1厘米的球体,据此,可以换算出其他行星的相对直径。根据这个相对直径,给各颗行星找到大小相应的近似球形物体。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 精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活动周期是11年。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10、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1、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引力只有地球的1/6。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为什么月亮跟太阳看起来差不多大?(由于地月间的平均距离约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因此,人在地球上看月球时就感觉它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 12、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地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13、月球上没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环形山,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些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 14、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一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 15、引力只有地球的1/6,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16、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站,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实现人类登月壮举,中国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和“嫦娥”系列卫星并致力于研究开发月球资源。 第二节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24小时,即通常所说的1天,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

2020年(春秋版)教科版科学小升初备考专项训练:专题11《地球与宇宙科学》(三)B卷

2020年(春秋版)教科版科学小升初备考专项训练:专题11《地球与宇宙科学》(三) 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天气预报说降雨概率在70%以上,说明()。 A.下雨的可能性很小B.下雨的可能性很大C.一定会下雨 2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24小时内,雨量不超过10毫米的是小雨 B.在24小时内,雨量在5-17毫米的为小到中雨 C.在24小时内,雨量在25~50毫米的为暴雨 3 . 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适合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4 . 昨天一天一夜下了40毫米的雨水,根据降水量等级表,我们知道它是()。 A.暴雨B.大雨C.中雨 5 . 下列哪项不是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 A.占地过多B.污染空气。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6 .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的时候气温最高。 A.上午八点B.下午两点C.傍晚六点 7 .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无车日”是每年的()

A.9月22日B.6月21日C.3月10日D.12月12日 8 . 如果持续遭受暴雨,那么房屋在()受到的影响最小。 A.山坡处B.山脚处C.山下平缓地带 9 . 吴兴区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以来,许多居民近距离出行时更乐意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从环保角度看,这种出行方式有利于减少城市的()。 A.土壤污染B.水污染C.大气污染 10 . 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 A.修建公园B.建筑房屋C.种植庄稼 二、填空题 11 .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___,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___。 12 .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中药用的雄黄,做铅笔芯的___________(石墨石英),用作建筑材料的____________(大理石钻石)等。 13 . 玉米生长在_________。 14 . 太阳是一颗________。 15 .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6 . 天气总是在不断(_____)着,它影响着人类的(_____)与(_____)。 17 . (________)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18 . 该天气符号表示的是________。 19 . 流星是太空中的尘粒和固体块,当它闯入地球大气层时未燃烧尽,落到地面后就称为(________)。 20 . 气象预报通常以5℃~11℃这样的形式预报一天的气温,其中5℃是指一天(24小时)内的_______气温,11℃是指_______气温。 三、判断题

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地球与宇宙知识点 地球概貌与地球物质 [地球的概貌]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梨形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第二次飞跃认识到地球是个椭球体;第三次飞跃认识到地球是个梨形体。 3、地球从地表到地心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4、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看,蓝色的部分是海洋、白色的地方是大气、黄色的地方是陆地。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岩石、沙、土壤] 1、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有的岩石由一种矿物构成,有的岩石由几种矿物构成; 可以从颜色、构造、软硬等方面对岩石进行鉴别。 常见岩石有: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 页岩:红褐色或灰色,薄层状结构,较软; 砂岩:黄褐色、灰色或绿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差不多,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构成。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很硬。 石灰岩:青灰色或褐色,颗粒很细,较硬,遇稀盐酸会冒泡。 大理岩: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遇西盐酸会冒泡。 2、以软硬、岩石的构造等标准可以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土壤是由水、空气、砂、黏土和腐殖质构成的。含砂多的土壤为砂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为黏质土。 [水和空气] 1、像高锰酸钾、食盐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像砂那样颗粒在水中没有消失,不均匀分散的现象叫不溶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味精、砂糖、食盐容易在水中溶解;土、砂、面粉不容易在水中溶解。 2、能够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如将粉笔放入水中,发现从粉笔中冒出许多小气泡,说明粉笔中有空气;如用扇子扇一扇,感觉到空气流动了;如用塑料袋在空中一兜,就装了一塑料袋的空气等等。 3、人类对空气性质有广泛利用:如在汽车轮胎内充气既应用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性质又应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如海上航行的帆船,转动的风车利用空气可以流动的性质;上升的热气球利用热空气上升的性质;下降的降落伞利用空气的阻力缓缓下降;喷气式飞机利用空气的反推动力向前行进等。 4、知道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及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人类活动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日 地 月 ·a 第四章 地球与宇宙测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 ( ) 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 2.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4.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举步维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放风筝轻松一下。 D.他们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5.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大。 C. 太阳风的强弱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22年 6.太阳大气层结构由里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7.有关木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和木星临近的行星是地球和土星 B.木星上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激烈喷发的岩浆 C.木星上没有大气,却有光环 D.木星的体积是太阳系中居于第一位的行星 8.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时,通常采用下列那个单位( ) A.厘米 B.米 C.千米 D.光年 9.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牛郎星和织女星分别位于( ) A、大熊星座和天鹅星座 B、天鹰星座和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和小熊星座 D、猎户星座和天琴星座 11.神舟载人飞船胜利升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图所示时,在a 点的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与月相类)( ) A .上弦地 B .满地 C .下弦地 D .新地 12.引起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 .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C .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13.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 A .ABC B .AD C C .EBF D .EDF 14.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主要原因是( ) A 、能发光 B 、能发热 C 、质量大 D 、温度高 15.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向不同 B .公转和自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C .都是围绕太阳转 D .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16.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 .23.50 N ——夏至日 B .23.50 S ——夏至日 C .23.50 N ——冬至日 D .23.50 S ——冬至日 17.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ABCD 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 18.计算我国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如果为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见到阳光, 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什么时候的楼影计算?(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19.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方向变化是( ). A .向南移 B .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 .向北移 D .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20.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 ) 21.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依次发生在( ) A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22.月球表面环行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月球表面隆起 (B )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C )雨水冲刷形成 (D )河流不断冲刷侵蚀而形成 (第13题图)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涉及的知识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涉及的知识 1、地球概貌与物质组成 (1)地球概貌 u 地球的形状 球体及其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这类天体都具有较大的质量和自引力,在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都有一个融熔过程和不停地自转运动等一些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 原始认识---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只是简单地以直觉来定论,可是却丝毫经不起推敲。 第一次飞跃---地球是球体:地平线的形状呈圆形(站得高看得远);行近的物体从地平线之下逐渐升现,远离的物体从地平线之上逐渐隐没;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边缘呈圆弧形。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第二次飞跃---地球是椭球体的:赤道半径为6378.2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两者相差约21.4千米。 第三次飞跃---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赤道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近似椭圆形;赤道面也不是地球的对称面。赤道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相差265米,若与标准椭球体相比,北极凸出14米,南极凹进24米,南纬45o附近有隆起,北纬45o附近又有凹陷。 从宏观上看,地球仍是一个近似球形的球体。 u 地球的大小、质量和密度 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出色地完成了测量地球大小的工作。他巧妙地利用太阳光线作参照,测出亚历山大港与阿斯旺两地间的地面弧距,再测出这两地间的地面距离。他利用这两个数据算出地球的周长大约为39816千米,与目前测算的结果相当接近。 现代的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在地面上用三角测量法对地球作精密的测算,而且还可以利用人造卫星在空中对地球进行精确测量,由此得出了地球大小的精确值。地球赤道的周长为40066.449千米,子午线的周长为39999.305千米.地球表面的总面积为510067860平方千米。地球的体积估计为1082513039000立方千米。地球上被水覆盖的面积估计为36208.2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9%。海洋的平均深度估计为3553.97米,地球

第4课_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 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分析: 本课虽然说的是中外交流,实际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是与日本、朝鲜和天竺的关系,涉及到日本派遣的遣唐使、朝鲜半岛新罗王朝和玄奘西行。容简单,分类清晰,便于教学和认知。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始终贯穿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因此,如何吸引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工作的中心,本课容简单,更适合采取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关系、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 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知道对外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日本与遂让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了解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唐朝政府所起的作用,总结处唐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唐代的枪声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 的友好使节,其贡献值得后人称赞。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重点: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课堂练习题 教学方法: 学生答题法、讲述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唐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国力大增,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同时开明的民族政策等综合因素,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吸引不少外国使节和商人到唐朝开展各种活动,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学习中国的原因 日本于661年趁百济叛乱发兵朝鲜,663年8月28日白江口之战中日本一百济联军被唐一新罗联军击溃。 白江口之战的失败,使日本统治阶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从信心百倍与唐王朝抗衡的亢奋心态,一下子堕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也促使以日本天皇为首的统治集团进行了深刻地反省。他们认识到,当时的唐王朝,是东亚和世界强国,日本想要和唐朝抗衡,必须不断向中国学习。因此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华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实现国富民强的目的。事实表明,此后的三十八年间,日本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日本受中国影响的表现 日本的建筑风格颇具唐风汉气,讲究中国的风水及阴阳学,并且保留至今的不比大陆少。大量引用汉字,为以后日本自创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文字打下牢固的基础。服饰上学习唐朝服饰,后经过改造形成具日本特色的和服,成为日本人喜爱的传统服装。饮食上发扬中国的茶艺,在此基础上创出茶道。经济上日本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日本是与大唐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国家之一,民间交往也空间高涨。由于中国在经济上对日本强大的影响,所以以至于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还依然保留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中国是唯一还与日本保持联系的亚洲国家。政治上仿效中国制度。日本效仿中国最大的政治举措是实行“大化革新” 3.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