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合信息化概述

煤矿综合信息化概述
煤矿综合信息化概述

煤矿综合信息化概述

日期:2010-7-12 9:03:00

一、煤炭行业信息化现状及经营特点

1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

设计和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

业在技术发展和自身竞争需求的推动下,迅速由生产过程自动化向企业信息化转变,对扩

大经营规模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

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中,企业信息化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

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创造了条件,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并有效

控制经营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企

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

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部分企业建成了计算机网络,但大多数也只是空网,没有充分

发挥其效用,即使有部分应用也是各自独立,各子系统之间没有共享数据。目前,很少有

煤矿企业建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不到10%的企业初步实现了基本的应用系统集成,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雏形。

2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

1) 煤炭产品的同行差异化不大,因此其企业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

2) 原煤产品本身没有直接材料消耗,但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生产材料,

其成本费用约占原煤产品成本的1/4。

3) 安全生产是企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保证。

4) 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

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

5) 生产过程复杂,存在多种辅助生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系

统,也有以人工管理劳动为主的系统,信息源多、信息形态多样、信息关系复杂,

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依赖于对大量复杂信息的综合处理。

6) 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复合性人才匮乏,

企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基础薄弱。

二、格润特煤矿行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1总体目标

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安全生产为龙头,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双闭环控制,构建数字化煤矿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运作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具体目标:

a) 以资源优化配置理念为指导,以信息集成为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

术、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整个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工作流的和谐运作,

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P(生产率Productivity)、

Q(质量Quality)、C(成本Cost)、S(安全Safety)、E(环境Environment)

特性。

b) 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优势,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以提高其信息效能

为目的,设计覆盖整个管理经营全过程的信息系统。

c) 建立信息处理与交换中心,形成快速、安全、科学的信息处理与交换体

系,实现管控一体化。

d) 以信息融合、过程集成为核心,强调信息共享,同时利用技术实现保证

系统的柔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动态重组的需要。

2总体架构

三个层次: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层、企业经营管理层、生产现场管理层。

三个应用分系统:企业信息门户与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分系统、现场生产管理分系统。

两个支撑环境: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数据中心管理环境。

一个统一数据处理中心:主要功能是为整个煤矿提供ASP服务,将三个层次,三个应用分系统,两个支撑环境统一在一个数据平台上,实现不同数据格式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同时,在保证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安全管理。

3系统组成

格润特煤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的子系统:智能办公平台、运销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和CIP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系统。系统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4管理控制体系

引入资源优化配置的先进管理思想实现以企业原煤生产计划拉动相关业务的管理模式,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战略目标确定年度生产计划,并以此为标准并依据企业管理标准、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利润、市场价格等指标分解生成物资需求计划、年度成本计划、年度运销计划、年度维简工程计划、年度资金计划、年度设备接替计划、年度人力计划等,经审核生效后作为考核和差异分析依据,并指导业务层,进行资金流、物流及现场工程项目作业,通过业务管理系统反馈的实时数据与成本资金计划进行差异分析,优化业务流程、控制关键环节,修订企业

管理标准、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利润、市场价格等,使得计划、考核、作业、控制、反馈和优化形成闭环,实现物流(备件、设备、耗材、煤)与资金流的双闭环控制。

5多层次应用架构

整个系统结构必须采用一个多级递阶结构,形成从集团--矿--部门--区队的信息动态管理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多核算组织、多厂矿、多地点的应用,能够适应业务分散处理与集中控制管理的模式。

6系统特点

先进的管理体系

将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理念与煤炭企业设备管理的科学原理相融合,通过系统的应用为煤矿企业建立持续优化的管理体系,带动煤炭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化。

系统实用性

“管理需要基础、效益在于应用”。系统从业务模型、功能设置、人机界面等方面充分体现对国内煤炭企业有针对性的高实用性。

技术适用性

本产品采用先进的基于框架(Framework)的构件化软件技术开发,应用B/S结构,具有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充分适用于煤炭企业地域广、应用分散的特点,为煤炭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快速发展提供长期支撑,实现远程管理。

运行经济性

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集成度,同时降低了由于分散管理带来的人员、设备和维护的成本,降低了实施的难度,节省了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投入。统一规划的总体原则保证了企业的投资“步步为赢”,经济性的投入有效地支撑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投资之间的平衡。

信息效益性

信息定义和收集标准化

建立离散信息的关联性

信息流动的及时性,避免贻误和疏漏……

灵活、快速的信息查询

多角度的信息统计与分析

全面的信息流管理,优化的信息模型,实现信息对管理优化的充分支撑。

可靠性与安全性

入侵检测、防火墙、防病毒、VPN等网络安全技术的全面运用;良好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方案,操作系统的及时更新;以上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扩展性

C/S和B/S两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支持Internet访问,同时为以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奠定了技术和理论平台。

?基于角色权限管理

标准的权限设置和角色的结合,利用限制到某个按钮操作的权限控制对象,通过角色进行权限的细分和组合,进行立体化的权限设置与管理,提高了权限控制的灵活性开发环境与应用

环境

煤矿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 融安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处于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境内。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5′27″~104°56′18″;北纬27°25′06″~27°26′33″。煤矿距镇雄县城7.0km,距贵州毕节市69km,距内昆铁路彝良大寨站210km、威宁站180km,有镇雄至贵州毕节市的省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范围 根据2007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为融安煤矿更换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720402,有效期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为2.3965km2,开采标高为+1880~+1360m。 3、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 井田内主要有两层可采煤层,即C5b及C6a煤层,结构较简单。C5b 平均厚2.2m, C6a平均1.41m,均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现开采每层为C5b煤层。 水文地质属矿床充水以顶板裂隙含水层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工程地质类型为以层状结构岩层为主,地形有利排水、岩性单一,构造简单、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故本区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类型。 根据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及本次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涌出量

测定结果,融安煤矿为高瓦斯矿井。 据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监测站2011年6月的检测报告,C5b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融安煤矿井田范围内共有工业储量1276万t,设计可采储量为786.1万t,按30万t/a设计生产能力扩建,矿井服务年限17.5a。 二、矿井信息化建设情况 回采工艺由原来的炮采变更为高档普采机械化采煤。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同时也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推进基本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一是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为副组长以及各相关科室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共同完成、协调、解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和相关的煤矿管理条例,制定了《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规划》、《融安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等具体文件。 (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 一是信息化建设稳步落实。 融安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及设计要求,安装了一套KJ90N监控系统,双机热备,备用主机能在5min内正常启动。中心站设置在监测监控室,监控中心配置主、辅监控主机系统各一套,并配置监控终端。同时根据需要接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上传,便于

XXXX煤业公司信息化建设

[矿山信息化建设规划书] [XXXX煤业公司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现状及存在地问题 我国很多矿井建成并使用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许多矿井还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点.能用计

算机进行控制地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多个煤矿生产作业中得到比较普遍应用,个别已能通过网络在地面进行监视监控.在管理信息化上也已建成了多个应用系统,如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销售等多个子系统且目前运行良好,取得了很好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生产、管理地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各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地共享和利用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煤矿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 1、信息化缺乏规划 矿井地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企业地决策者对企业地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地规划.一个整体地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地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地下一步地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 2、主要领导对信息化认知程度和重视力度还不够 认识是第一位地,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地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地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地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有些条件较好地矿井满足于眼前地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

建设,矿井照样能搞好,因此,对矿井地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层领导在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地继续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信息化地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对信息化技术不够了解,不知道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更不清楚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保证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地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地煤矿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基层区队没有网络,大部分区队没有一台电脑,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有管理及文书工作完全靠手工进行.有地煤矿几千人、上百台电脑和一些应用系统,却没有一个专职地计算机技术人员,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地应用和推广. 3、在信息化建设地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有地煤矿耗资上百万,网络搭建起来了,个人计算机也配置 不少,但是网络上没有运行什么应用系统,结果很多电脑成了职 工娱乐、上网聊天地工具,甚至因此影响了工作.有地煤矿也建了一些应用系统,但因为一些原因,有些软件开发验收过后很长一 段时间没人使用、或者是在应用地过程中一遇到障碍就退却了;

信息化管理平台施工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 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 行全面整合,促进“公司→区总公司”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 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 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 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 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煤矿信息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煤矿信息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根据《矾石沟煤矿调研需求说明》内列出的各项功能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准确表达出用户的需求。并且不拘泥与矾石沟煤矿,对大多数煤矿企业具有适应性。本文档是为了确切地表达出系统的每项需求,并做为设计的基础,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并为软件的功能测试提供测试依据。 1.2.读者对象 本《系统需求说明书》的预期读者是: 部门经理 技术部经理 项目组所有人员 测试组人员 1.3.术语和缩写 名词解释 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4.参考资料 序号文档名 称 标识号/出版号备注 1、 《矾石沟煤矿调研需求说明》 2.应用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设计和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

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发展和自身竞争需求的推动下,迅速由生产过程自动化向企业信息化转变,对扩大经营规模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中,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创造了条件,为企业扩大经营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任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部分企业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但大多数也只是空网,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即使有部分应用也是各自独立,各子系统之间没有共享数据。目前,很少有煤炭企业建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少数企业初步实现了基本的应用系统集成,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雏形。 3.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3.1.组织机构 3.1.1.部门管理 部门基础信息注册,树形结构维护。

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近十年煤炭产业持续利好,网络技术、PLC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煤矿的应用逐步趋于成熟,煤矿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结合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员提效、加强生产监控,实现安全化、规范化管理,真正的为企业创造效益。 标签:煤炭行业信息化减员提效 中国是世界煤炭储量、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国家,煤炭行业作为国家能源的传统行业,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房地产等行业的火爆,电煤、焦化煤价格持续走高,煤炭行业汇集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信息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也逐步成熟,煤炭行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信息化的感知矿山成为了热门的议题。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对煤矿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浅见。 首先,是网络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煤矿网络信息系统大都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即自动化监控系统(设备层)、自动化监控网络系统(监控层)、信息应用系统(信息层)。工业以太环网的是建设三层网络结构的基础,建设工业以太环网对煤矿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煤矿工业以太环网从物理上划分,由地面部分及井下部分两部分组成,地面网络建设主要用于实现办公自动化,建立公司的内部局域网络,并与外部互联网络对 接。 井下环网建设是通过布设光纤通信双环路网络,在环路中的通信节点安装防爆交换机,连接到终端的监测设备和控制设备,从而实现井上调度指挥中心,根据井下传递上的瓦斯、水位等监测信号及视频信号,实现对割煤机、掘进机、风机、水泵、皮带等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因煤矿井下的生产环境比较特殊,所以采用环形网络结构,虽然加大了投入成本,但却有效的提高信号传递的安全性。我矿是有百年历史的老矿,井深巷远,从投入资金和安全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后,共布设波长为1310的光缆约有1万1千米左右,主干光缆48芯从四号井井口进入,在10水平滚笼处出分两条24芯光缆覆盖主要生产的10水平和11水平,主要节点上安装防爆交换机7台,在10水平和11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分别形成物理环路。 现在公司在环网中主要接入的有:人员定位系统、生产和视频监测系统、井下扩播系统、顶板压力监测系统、瓦斯监测系统等。其中人员定位系统是六大系统之一,主要设备有:定位分站、电源、人员定位识别卡,我矿的定位分站布设在上下井口,主要巷道及人员经过的主要地点和工作面的石门口等人员工作的密集区域。用光缆或485信号线将定位分站接入到以太环网中,当携带定位卡的人员经过分站布设区域时,扫描人员信息来对下井人员行走路线、工作区域人员分布、井下人员数量的进行跟踪掌握。视频监测系统是在上下井口、物料运输巷道、

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

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 武器装备是军队的工具,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有武器装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导致高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初步形成。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其对现代作战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具有以下特点: (一)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信息化武器采用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相应软件,使武器部分具有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能利用自身的信号探测和处理装置,自主地分析、识别和攻击目标。现代化的导弹,与传统武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部分地具有了人的思维功能。导弹敏感部件测定自身运动参数和外部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判断分形状态和位置偏差,进行修正后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以往武器打击力、机动力的提高,都不过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只有信息化武器才开始对人的脑力加以延伸。 (二)网络化 所谓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将单件武器装备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互连互通操作能力的大系统。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由电缆、光纤和无线电台、卫星等各种电子设备构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信息公路”,密布于陆上和地下、海上和海下、天空和太空等各种空间,这些“信息公路”链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部署于陆、海、空、天的所有武器系统和指挥体系连接在一起,将各种武器系统综合集成为作战大系统。无论坦克、飞机、舰艇和卫星怎样分散部署,无论这些武器身在何处,只要想用它来打仗,随时调用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实施精确打击。 (三)一体化 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过去由几件装备遂行的作战职能,现在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把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联为一体,使各种作战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整体作战。必如,C4ISR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之大成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种类 (一)信息战装备

煤矿信息化建设

个人信息管理包括:日程安排、名片管理、个人文档、备忘录;对信息进行新增、修改、复制、删除、查看、查询、过滤、排序、打印等。 λ 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包括:收文登记、收文管理、收文查询、发文登记、发文管理、发文查询。对于繁杂的办公事宜,可自设实时提醒功能,随时提醒您收到的新邮件、需要您处理的事务等; λ 办公流程管理 λ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维护、档案查询、档案组卷、案卷查询、档案借阅、借阅规则、档案归还、档案催还。 λ 公共信息: 公共信息包括:新闻、公告栏、大众服务、电话号码簿、航班时刻表、列车时刻表、邮编区号、推荐网站、论坛、人员外出、人员来访。 λ 会议管理: 对会议进行安排、通知、查看、查询等。 λ 综合管理: 具有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党团群办公、学习交流、安全培训考试、新闻、通知等日常管理功能; λ 电子邮件:

此邮件为内部邮件, 只能在内部使用,可以进行新邮件的发送、接收邮件, 对邮件进行综合 管理。 系统实现与手机短信功能的紧密结合, 保证管理人员有任务到达或邮件到达时自动通 过手机短信提醒; 3 、生产调度信息化建设 生产调度管理是对煤矿生产过程、调度决策、统计分析及调度台帐的系统化管理,包括调度值班情况、 调度汇报、 多种通知、 多种记录、 生产计划、 生产日报、 主副井提升情况、 材料消耗、 事故处理统计、煤炭外运、地销等生产调度信息的集中管理。通过收集煤矿生产 过程中的主要调度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评估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 据,以保证生产经营计划的贯彻落实。 λ 煤矿基础数据管理 构建全矿生产指标、队组生产任务完成、采面衔接等基础数据管理。 λ 矿井档案管理 对矿井的基础档案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查询。 λ

煤矿信息化管理制度汇编

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打造现代化数字矿山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息化建设是指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或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对已经上线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所进行的变更、改进完善项目以及运行中的运维管理。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符合xx煤矿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xx煤矿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第五条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由矿长牵头,总工负责,调度室信息中心实施建设,其他相关单位全力协助配合信息中心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实施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xx煤矿信息化建设方案、年度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考核。 (二)负责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矿井安

全生产监控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 (三)了解、研究、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新发展、新应用、新技术,为xx煤矿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对xx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技术把关负责。 (四)全面负责xx煤矿信息应用系统的整合、建设、管理及运行服务。 (五)负责和集团公司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络工作,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业务指导。 (六)负责xx煤矿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资产的管理工作。 (七)制定和修订xx煤矿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制度和各应用系统的管理办法。 第七条各科室连队是信息化建设使用的基层主体。主要职责是: (一)积极参加各类新技术、新建应用的培训,结合xx煤矿实际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熟练掌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操作,按要求上报系统应用报告。 (三)属于本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要制定部门内管理制度,并按规定考核。 第八条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三章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第九条计算机网络系统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煤矿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

贵州德佳投资有限公司水城县志鸿煤矿 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 编制人:刘红平 2018年3月21日

第二章志鸿矿信息化管理体系 (3) 第三章网络维护管理办 (4) 第四章计算机操作守则 (7) 第五章计算机维修养护制 (7) 第六章计算机管理人员职责(兼职) (8) 第七章机房管理制 (8) 一、机房人员日常行为则 (8) 二、机房保安制 (9) 三、机房用电安全制度 (9) 四、机房消防安全制 (10) 五、机房用水制度 (11) 六、机房硬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11) 七、软件安全使用制度 (12) 八、机房资料、文档和数据安全制 (12) 九、机房财产登记和保护制度 (13) 十、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 (13) 第八章设备定期维护制度 (13) 一、季度维护 (14) 二、换季维护 (14) 三、针对重大任务的设备维 (14) 第九章管理员值班制度 (14) 第十章调度通信系统维护理 (15) 第十一章工业电视系统维护管理规 (16) 第十二章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 (16) 第十三章综合自动化运行管理规定.................................................................................. . (17)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强本矿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充分发挥信息自动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根据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该制度。 二、本制度是主要针对分布在各科(室)、队的计算机及与工业以上级及公司网相连接的各系统相关设备作出统一、全面的管理,并以此作为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的工作制度。通风、安全监测、工业电视、自动化控制、等系统机房除遵守本制度外还因遵守本行业相关标准。如两者有出入以行业标准为主。 三、机电科作为全矿信息自动化使用的管理机构,对各系统的使用状况起业务指导和工作监督的作用。 四、机电队信息化小组负责全矿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五、全矿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制度,以保证本矿的信息化系统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六、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将按规定处以警告、暂停网络、通报批评、罚款(100元-1000元)等处罚。对相关责任部门处以罚款(500元-3000元) 第二章志鸿矿信息化平台管理体系 1、成立信息化平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煤矿信息化平台管理工作。 组长:路西龙(矿长) 副组长:赵文浩(总工程师) 成员:黄照欢(安全副矿长)穆少云(生产副矿长) 陈金贵(机电副矿长)卯正忠(通风副矿长) 吴高豪(通风工程师)邹德运(采掘工程师) 李明勇(安全科长)田兴刚(调度室主任) 段明东(通风科长)刘红平(通风技术员) 牛武秋(防突技术员)张昌(采掘技术员) 李全胜(机电队队长)安全员、瓦检员等。 2、成立机电信息化小组,具体进行信息化平台作业、管理和日常维

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市场当前现状分析了煤矿行业的重要性,并对煤矿行业的信息智能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具体方向,同时浅层面的分析了存在于当前煤矿行业信息化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基本建议,在煤矿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煤炭行业;信息化;信息平台;资源开发 1 引言 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同时产量和用量巨大,早在唐朝,煤炭就已经作为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取暖材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煤炭才真正大规模开采,在我国,煤炭行业是国家能源的主力行业,与水利能源,风力能源并称为国家能源的支柱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行业信息化也成了当前能源生产的主要课题。 2 煤矿产业信息化的概念 首先,什么是煤矿产业信息化?顾名思义,是将所要发展的事务与计算机等高科技相结合,从而得到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将整个事务规范化、具体化。同时以计算机为主,培养与发展一套新兴的生产力,并用这套生产力完成其企业规划目标。信息化可以称之为是一项技术,它可以根据实施方案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获得所要调查的各项事务的数据,同时将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 3 具体实施方案 我国煤矿产业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太过注重办公室系统化从而忽略了在矿井建设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即煤矿产业基层生产问题。因为我国煤矿产业以前走的是“粗、重、笨”的建设老路,所以为了避免出现以前的煤矿基层问题,便在办公室系统化建设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只停留在“煤矿建设就是服务器连接宽带网,监控探头”等片面的物理设备,而没有认识到只局限于这些设备却不更新管理思路也会让企业止步不前。想更新煤矿信息化建设,只是单一的发展网络建设不足以做成完整的煤矿信息化理论,因为网络建设只承担了一个物理基础平台的角色,并没有将作为核心发展的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由于我国目前在煤矿信息化建设中没有合理并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而过度注重网络平台的建设,所以形成了煤矿产业信息化停滞不前的现状。不能合理利用这些信息数据资源,就相当于没有火车行驶的铁路,只有单一的线路,得不到任何发展。所以,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合理并有效地利用预设好的“铁轨”是完善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3.1 构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煤矿产业智能信息化系统 立足于专业层面分析,煤矿信息化建设应是一个集成系统,而这个集成系统

煤矿安全信息化发展的规划

煤矿安全信息化发展的前瞻规划 内容提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建设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打造煤矿“科技兴安”的管理氛围,实现矿井安全发展、安全管理,全面的抓好矿井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经调研论证,我们决定把计算机辅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发和使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探索中逐步扩展延伸,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安全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更进一步地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同时也实现了“信息考核的全面化、隐患管理的闭合化、数据统计的自动化、图表分析的清晰化、“下情上达”的动态化”的要求。为隐患的分析和“三违”的查处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界定标准。 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全国煤矿安全生产自80年代以来,逐步的显现出了好转的趋势。但是,由于许多方面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所致煤矿事故较多,故此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安全管理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也日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分析及结合我们自身经验的总结。得出的结论是要想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管理思路,

能够把隐患信息自动采集归纳,并得到有效的分析。把薄弱环节做到重点关注,并且能够形成对比,能够把“三违”积分自动临界考核化较清晰的显示出来,牢牢把握三违的动态走向和教育培训情况。 随着煤矿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发展,安全管理的形式、数据和内容的不断延伸。同时,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建设,看到了计算机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探索调研,信息技术被迅速地应用到了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在不断加强,同业各单位也在进行数字化矿井的建设和改造,分析得出通过计算机的辅助管理能够及时地把隐患的源头杜绝,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原有的安全隐患闭合卡因手工记录、保管不当、数据失真、计算效率和对比效能不高等因素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以及安全隐患类别划分不清,难以把握。故此只有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向利用计算机进行隐患信息采集、检索、编目、查找统计、分析的方向发展,才能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效益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并传递隐患和三违信息,共享和闭合三违事件的落实情况,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更好服务于“基层”、辅助于“生产”,从而打造我矿“科技兴安”的管理氛围,故此我们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9.11.27 来源:CIO时代网 作者:CIO时代网 作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 井悦 1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建设重点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其中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投入共计6.83亿元,比2006年增长0.95亿元。 大型设备的监控系统装备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系统、束管检测系统在大型煤矿中基本采用,也实现了系统装备的国产化。神华集团大柳塔煤矿采用3层网络结构(信息层、自动化与控制层、设备层),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信道,实现了全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信息化管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许多煤矿安装了工业电视,用

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场所;一些现代化矿井采用了卫星定位系统,对井下人员数量和运动位置实施跟踪;调度室的装备实现了数字化。1000M工业以太网开始在井下得到应用,可以做到数字、语言和视频在同一网络上传播。 1.1 煤矿安全监控监测 据调查,至2007年10月末,全国已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装备的低瓦斯矿井12882处,安装率为83.0%。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已安装537处,安装率为98.2%;国有地方煤矿已安装1181处,安装率为86.5%;乡镇煤矿已安装11164处,安装率为82.0%。目前绝大多数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装备了监控系统。起步较早的黑龙江省以及山西,安徽、河南、吉林、河北、重庆、江苏、新疆9个省区市,已经实现了省内或者产煤市县范围内的联网。 1.2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目前,国内常见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有以下几种。一是KJ4监测系统,已在70多个矿井推广使用了100多套,覆盖面积较广,二是KJ95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三是TF200频分复用型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能集中、连续、远距离监

关于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关于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分析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行各业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纷纷进行了改革。其中也包括着煤矿行业。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煤矿产业也在不断的加大着深化体制的进程。信息技术在煤矿产业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各个部门及领导的广泛关注。我国煤矿产业的趋势必然是煤炭信息化。文章通过对煤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建设;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煤炭行业和信息化也在不断的加强和融合,不断的朝着精细化的管理前进。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井下机电设备进行自动化的控制,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搜集煤炭的信息。这就是煤炭信息化。实现煤炭信息化,能够有效的对综合煤炭产业进行有效的监管。 1.我国煤炭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1.1我国煤炭信息化的现状 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是我国传统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也不能使煤炭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传统模式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高,对且专业人才是严重缺乏的。种种原因导致,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够成功的

转型。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的进步,信息化的进程不断的加深,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煤炭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也不断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大规 模的投入。建设信息化的意识也在逐渐的增强,逐渐的信息化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当前,信息化在我国的煤炭产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进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煤炭产业信息化的水平依旧是不高的。在工人进行作业的时候,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在进行井下监控。由于安全体系并不完善,也阻碍了煤炭企业安全持久的发展。媒体信息化的系统工程的基础是工业组态软件,它是一个综合信息的集成平台。主要是通过将原先比较零散的信息以及独立的系统,综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之上。对煤矿产业实行初步的综合性管理。 1.2我国煤炭信息化出现的问题 尽管在近年来,我国的煤矿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和国际社会相比的话。我国信息化水平在煤炭方面的建设依旧是较低的。并且在信息化的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在我国煤炭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一种建设方式,是不均衡的。一些受到国家重点帮助和扶持的大中型的煤矿企业拥有良好的信息化水平,然而对于那些,信息化水平不高的

关于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22580176.html, 关于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作者:高强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17期 摘要: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快建设的进程中,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包括煤矿产业。随着我国煤矿产业不断加深体制改革,信息技术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也不断深入,煤矿信息化受到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煤矿信息化是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将针对我国煤矿信息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煤矿信息化的发展进行预测与探讨。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D67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快经济体制转轨,企业不断向着集约型管理形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煤矿产业的信息化将是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而煤矿行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也正在不断的加深,为了向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迈进,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煤矿产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以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进步、煤矿资源消费的剧增和开采作业难度的加大共同促进了矿产行业走向信息化的道路。 煤矿信息化具体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井下的机电设备实施自动化控制,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集聚所有的煤矿信息,包括环境安全信息、设备运作信息等,可以对开采作业现场进行实时调控,以网络为核心构建体系结构,形成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综合煤矿监控和管理系统[1]。 1 我国煤矿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煤矿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煤矿企业传统的管理形式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对于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有着严重的限制。近年来,煤矿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不断加大投入,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煤矿产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于产业信息化程度也相应的加深,但是我国目前煤矿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经常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不断暴露出煤矿产业信息手段上的落后,特别是井下监控和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煤矿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早期是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考勤定位远程管理系统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零散信息化系

信息化基础知识题库1-1-8

信息化基础知识题库 1-1-8

问题: [判断题]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不允许商业银行动用的。 A.正确 B.错误 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允许商业银行动用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动用

问题: [单选]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原则不适当的是() A.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B.应该自上而下地规划和实现 C.应该支持企业各个管理层的需求 D.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支持整个企业需求的信息系统规模都比较大,这样大的系统应该是自上而下地规划,和自下而上地分步实现。这样,信息系统就可以按部就班地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建设,并照顾到企业的重点部门和资金投入的能力。

问题: [单选]关于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比较,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办公手段不同 B.与公众沟通方式存在差异 C.业务流程一致 D.电子政务是政务活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办公,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原有的职能和业务流程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由于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难度大大降低,使得政府在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优化重组成为现实。所以电子政务是一项重要的政府创新,是政务活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导致政府结构的调整以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传统的政务办公以纸质文件或传统媒体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而电子政务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协同办公系统、Internet网站等交换、发布信息,办公手段和其与公众沟通的手段有了重大的变化,变得交互性更强、效率更高。 (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22580176.html,)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

厂家直供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全国销售热线1326-007-2458 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 系统概述 根据现代化矿井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提升矿井现代化装备及管理水平,增强矿井科技创新能力,沈阳研究院结合现代矿井实际,适时研制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矿井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技术的KJ333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能将矿井各类监控子系统集成到综合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中,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将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进行分析处理、统计、优化、发布,从而实现矿井“管、控、监”一体化及减员增效的目标。 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地面调度中心大屏幕、控制器、各类监控主机、数据服务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接入网关、自动化平台软件、防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本安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井下各种监控分站、井下光缆配线器、光缆接线分线器、传输光缆及通讯线等组成。 系统特点: 1)产品全部采用工业级产品,采用多种硬件、软件安全措施,确保了整个自动化系统长期连续可靠地运行。2)主干网采用单模光纤,传输速率100 M / 1000 M。传输介质支持光纤多模、单模、超五类双绞线和普通通讯线,满足煤矿井巷安装特点,铺设方便灵活。 3)工作时整个网络成链状结构,环网冗余,可快速建立连接及连接恢复,恢复时间<300 ms。 4)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且控制层采用工业以太环网、设备层采用现场总线,保证了现场子系统的实时性。5)采用开放式的TCP/IP协议,提供了多种符合国际主流标准的支持COM/DCOM组件、NETDDE、ActiveX 控件、OPC、VBA、ODBC、FTTP等技术,兼容能力强,并支持CAN/RS485总线等多种信号接入及转换,可方便接入矿井各种监控子系统。 6)软件采用B/S结构,基于IE浏览,便于特殊功能的开发和第三方软件的集成,客户端零配置。 7)具有强大的网管功能,如:VLAN划分、IP地址设置、优先级控制、电源管理及端口状态监视、流量控制等。 8)系统节点容量大大增加,克服了现有煤矿监控系统所支持的节点最大容量的限制。 9)较强的信息集成能力,通过合理实用的分级控制模式,在充分保留各子系统功能特点的基础上,可有效的整合国内现有各子系统。 10)强大的数据综合及后台处理功能支撑,为整个矿山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提供数据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管控一体化。 系统功能 综合自动化功能 l 高效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平台 用于传输和管理矿山安全生产的多源异质的海量信息系统,能实时采集存储生产过程的重要信息,以实现设备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提供毫秒级的数据采集检测速度,采用高效的数据压缩算法可以大大节约存储空间。 l 综合自动化控制 可靠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对相应控制系统发送控制命令,主要包括采掘、运输、提升、供排水、压风、注浆、通风防尘等自动化系统。集中控制煤矿生产设备,实现对采煤机、破碎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可伸缩式皮带机的顺序启停控制,能实现手动、就地集控的切换。能实现对各电机包括电流、电压、温度、绝缘等的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安装)。能实现采煤机运行、停止状态的监测。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完全实现无人值守。 l 供电系统可视化实时监控 能实现变电所主变运行方式及各参数的监测,能实现变电所各高压开关柜运行、停止状态的监测,能实现各种矿井用电量、电气参数及故障情况的报表生成、存储、打印及显示。能实现变电所视频监视,系统模拟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实时、动态显示现场设备的真实运行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