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专题复习之六大专题破解策略大国崛起风起云涌.doc

2017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专题复习之六大专题破解策略大国崛起风起云涌.doc
2017初中历史广西专版专题复习之六大专题破解策略大国崛起风起云涌.doc

专题破解策略:(三) 大国崛起 风起云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文艺复兴 英国→近代崛起的英国→两次世界大战后的

英国

思想 启蒙运动 →促进社会进步 法国→崛起→衰落→二战后走向联合 美国→建国统一→崛起→两次世界大战后的

美国

大国 日本→近代崛起→二战→战后发展 崛起 新航路开辟 促进了资本→

物质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俄国→近代崛起→衰落→社会主义探索 “三角贸易”

英国

美国

法国

俄国(沙俄、苏联、俄罗斯)

日本

(1)以主要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为主题来命题,其主要考点有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革命、日本明治维新、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等。

(2)以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为主题来命题,主要考点有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和西欧二战后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原因。

(3)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主线,考查主要国家在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经济发展特征,尤其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命题最频繁。

(4)以与中国的相似、相关点为切入命题,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的南北战争与中国的统一问题。

注意纵横结合,构建起对美、英、日等国历史发展的知识网络。纵向理清美、英、日等国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突出革命、改革、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横向提升比较分

析能力,例如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异同点,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可根据复习的需要制作一些比较归纳表。

1.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

A.法国B.英国

C.美国D.中国

2.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1783年12月,华盛顿在辞职讲话中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华盛顿完成的使命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

C.颁布《权利法案》

D.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4.拿破仑在他《给儿子的遗训》中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A.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率军远征俄罗斯

5.(2015·江西)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

1863年,林肯政府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他们”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农奴制度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

D.改革教育,学习西方文化

7.(2015·泰州)“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革命性进展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B.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C.人类社会由此跨入“电气时代”

D.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8.(2015·乌鲁木齐)近两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词句。如果在1921年的苏俄有“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十月革命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成立D.“一五计划”

9.(2015·盐城)“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大国崛起》这段解说词评论的是() A.“科技立国”政策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

10.(2015·成都)对以下“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解

读错误

..的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B.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居各国之首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D.联邦德国经济发展速度低于美国

11.“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

A.美国的崛起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合D.苏联的兴替

12.(2015·资阳)美国是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途径感知美国历史,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影视学史】

影视纪录片能生动地再现特定的历史。《大国崛起》在讲述“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时出现了右图所示的精彩镜头。

(1)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诞生的文件名称和“这个国家”诞生的历史意义。

【名言析史】

名言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1858年6月林肯

(2)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子裂开”问题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

【图表证史】

图表数据是历史现象的有力佐证。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3)在以上图表中找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时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相同原因。

【以史为鉴】

(4)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专题复习(三)大国崛起风起云涌

1.B 2.D 3.B 4.C 5.A 6.B7.D8.B9.B10.D11.D

12.(1)《独立宣言》。意义:国内: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推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2)奴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或两种制度的矛盾)。方式:战争。(3)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或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相同原因:稳定的社会环境;制定适时的经济政策;重视科技;积极拓展世界市场;等等。(答出三点即可)(4)建议:坚定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任意两条即可)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初次带特尖班,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是谈不上的,只是就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的一些感悟和做法进行交流反思,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把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骨架,那么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习的灵魂,所以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培育,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史料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的思维,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作为特尖班学生,学习主动较强,基础知识背诵熟练,但由于文科综合考试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迁移,缺乏细致思维特的考生就很容易混淆历史题与政治题的界线,造成历史题缺乏史实论证,所以高分成绩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历史思维的差距。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教师:以讲为主,要讲时序、讲概念、讲拓展、讲方法、讲运用。学生:以练为主,要梳理知识、要记忆要点、要阅读理解材料、要学会迁移知识。 学生题型解题思维的训练:选择题:关注逻辑推理和词语辨析,材料解析题:提取信息和理解表达能力,素养创新题:“论证类、比较类、修正类”三大题型的答题训练。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夯实双基。 作为文科特尖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少学生的双基交集很少,因而他们的双基需求的差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那些遗忘的、容易的、重点的内容。所以不管是一轮的夯基础,还是二轮、三轮的查漏补缺,我们都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并鼓励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轮复习要做到“点要透、面要全、线要明、”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重视历史名词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分析特征,オ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オ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阶段特征比较明显的重要单元,我都会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制度、发展阶段等进行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以训练为主线,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高考历史题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2个方面训练学生: 1.以培养理解能力为核心 学生真正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题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理解,学生都非常欠缺,这是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迁移知识、信息和答非所问或不知答什么的结症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平时的双基落实和训练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这一点不放,抓住根本,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方面我们可以向语文学科学习。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让学生集体读题,提炼关键词;对不同句式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的侧重点和作者的真正意图;句子比较长的要用笔画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做题速度。 2.注重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及建议

初中历史总复习策略及建议复习教学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复习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如知识掌握不牢、遗忘率高,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内容多而时间少等困惑。要化解这些困惑,就必须使复习教学变得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找准区位。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一、挖掘试题内涵,探寻命题特征 总复习应该有新任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冷饭重炒”。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中考导向,是必做的事。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X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 试题类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具有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课改精神等特点。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严格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进行命题。考查的能力要求,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而运用能力也占——定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改的推进而逐步加强了。如试题渗透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想的考查,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考查,重视科技史和改革史的考查,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而发展又是普遍联系的和多样的,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有积极的作用,改革创新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试题还反映出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关于慕尼黑阴谋及“二战”的爆发等就是例证。 另外,试题覆盖面广,涵盖了思想文化史、军事科技史、改革史、外交史、战争史、经济史、政治史、XX史等内容,体现时代性,加强了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的开放性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对初中历史教学朝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多元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综观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以上特征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这就要求总复习要有相应的策略,应该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落实知识与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一、答题步骤: 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墨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一一《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回扣课本)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 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 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第三种问题是文综考试以来的新问法,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就需要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第四种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就对学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了。 当然,有些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按部就班的答题,但对于复杂的材料分析题来说,按照以上四步答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专题复习五大国崛起

一、英国 ㈠崛起 1、过程:①16世纪末建立海上霸权(世界史上P19); ②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史上P31); ③19世纪中期英国掌握工业霸权(世界工厂);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世界史上P66) 2、原因:①对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 ②通过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㈡世界霸主地位的逐步丧失 1、过程: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失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世界史上P107); ②一战后民放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帝国动摇; ③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④二战后英唯美国马首是瞻(世界史下P55),殖民体系瓦解。 二战后,英国加入北约,50~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并加入欧共体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速度放缓; ②美、德、日的崛起; ③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 ④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体系崩溃。 国土相对较小,资源有限。 (三)法国的盛衰演变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殖民扩张、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有发展。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1789~1794年大革命的胜利,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对外通过战争一再打

败普、奥、俄、西等国,1810年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但帝国很快崩溃,莱比锡之战,法国失败,帝国开始瓦解;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帝国覆灭原因是:①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困难。②后期的侵略战争使欧洲各国人民萌发了民族主义。③秩序稳定之后,军事独裁成为过时的体制。 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但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因下列因素受到阻碍:①中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②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市场不景气。③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到19世纪晚期,法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降到第四位。其原因有:①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狭窄。②小企业长期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③普法战争失败,割地、赔款。④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一战中,法国损失惨重,实力削弱。法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但却成为欧洲大陆上军事最强的国家。法国政府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才逐渐恢复;对外则竭力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其霸主地位恢复的原因有:凡尔赛和约体现了法国严厉削弱德国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而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利益,推行绥靖政策,欧洲霸主地位逐渐丧失。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法国败亡。二战后,法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靠美国的援助恢复经济,参加了北约和欧共体。 (五)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㈠过程: ⒈独立战争的影响(世界史上P53) ⒉美国内战的影响(世界史上P83) ⒊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世界史上P65)(世界史上P105)P105、(世界史下P106——111) ⒋一战和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世界史下P18) 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世界史下P28-29) ⒍二战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世界史下P56) ⒎美苏争霸——超级大国 ⒏多极化趋势——唯一超级大国(世界史下P95) ㈡原因: ⒈民族独立 ⒉国家统一 ⒊民主政治(制度创新) 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六)俄国、苏联的盛衰演变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188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极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到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有:①农奴制的废除,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保证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国内市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②俄国强占了大片殖民地,通过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李志针对新老高三学年的对接交流,还有教务处的要求,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去介绍。 高三一年复习备考的得失,去市一中听课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一点感悟。 首先,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颇多的感悟。 一、以考纲为依据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准绳,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高考“宪法”。要想让考纲真正成为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全面思考,渗透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学情为考量 高三复习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清楚哪些东西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可能还不能掌握,这样老师才能够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进行判断,往往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在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两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每单元发放一个调查表或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展示新授课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 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三轮: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

九年级历史复习策略

九年级历史复习策略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五中学365100 摘要:中考复习任务重,时间短,在有效时间内采取恰当的复习策略是摆在九年级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想提高复习实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要在历史中考复习工作中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采取有效的办法,做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九年级教学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迎接中考,中考既是毕业考试又是升学考试,对每个同学都至关重要。2017年以来福建省中考开始实行闭卷考试,2019年福建省中考又有改革,历史学科的分值由10分提到了40分,而且福建省高考实行大文大理,历史是大文必考科目,由此可见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历史学科都越来越重要了。因此作为九年级历史科任只有统筹规划好中考复习策略才能有效应对中考,让自己的学生在中考中获得优势。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规划好中考复习策略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要在历史中考复习工作中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采取有效的办法,做到事半功倍。 一、做好学生的工作。 (一)发挥班主任作用 九年级历史复习策略,第一个策略在班主任,利用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前提。那就是要取得学生的信任,亲其师,信其师,学生才会肯学,愿意学,努力学。如果学生没有动起来,我们再怎么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无济于事。九年级学生的特征就是两极分化,真正学习的有一半左右,还有一半学生存在得过且过的学习心理,少数学生厌学,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尤其是后进生,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后进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全心全意投入到中考复习。而且要利用好每周的班会课这个阵地,每一次班会课都要准备好教案,制定好每周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介绍每科的复习策略,当然包括历史学科的复习策略,让学生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二)提优补差 学生有好中差之分,中等生和后进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主要对象。这就要提优补差,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辅导。每个星期辅导中等生两次,辅导的内容包括个人情况的了解、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盲点的扫除、答题技巧的解答、每次考试情况的分析等等。后进生的作业面批面改,当面做出简短的书面评语,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进入复习阶段开始就要坚持不

历史学考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1页共1页 历史学考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阅读方法:倒着读 先读问题,次读出处,最后读材料。这样做有下列好处,第一,根据要回答的问题,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马上联想到该问题的基本答案,实际就成为一个小的简答题。即使在教材中没有完全合适的答案,那么,在阅读材料时,也会有针对性,容易发现材料中对回答问题有利的内容。如10年“清朝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及11年“陈平有田三十亩而家贫”。第二,可以根据出处来推测时间。有的史料题有时间出处,如09年的宋代职官。但有的没有时间,这时只读材料,不读出处,就很难对号入座。如11年《史记》。 二、阅读程度:读两遍 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出中心后,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08的“九品中正制”一题在这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有时,答案就在材料中,这时仔细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11年史料题。 三、与教材联系,迁移教材知识 根据史料所述内容和后面的问题,联系教材中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一般说来,材料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再现,或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延伸,或者是教材没有提到的新情景。尽管材料有可能是新的,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11年的史料题第三问即是教材内容的体现,不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单凭史料本身,是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的。 四、回答 ①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又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②精炼语言,准确作答。材料题和简答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论述题要根据史实展开,分析作答,所以,一般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而材料题要求文字高度精炼,只需针对问题明确作答即可,无须展开,答案要言简意赅。做个形象的比喻,两种答案字数的区别,就类似于写信与发电报之区别。我们可以看一下问题较多的07年史料题答案:(1)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比:三年一次的乡试。进士出身:殿试后由皇帝钦定的二甲进士。传胪:进士中的二甲与三甲第一名。一甲被称为进士及第,三甲被称为同进士出身。(2)与唐宋比较,明代的科举考试,一是考试内容变化,即从四书五经中选取考试题目;二是将八股文确定为考试文体。(3)戊戌变法期间下令改革考试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外国政治制度及技艺等内容;1905年废止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推广新式教育。 五、句读 句读是一个基本功的训练,平常多读一些史料外,可以增加语感,史料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有感觉在何处断句。除此而外,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但是,在技术处理上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漏断要扣分,所以,凡是感觉可断可不断之处,均要断开。当然,前提是不能将资料断碎。

俄国史复习专题

俄国史复习专题 主备:李剑审核:邢芳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俄国的历史进程。俄国的历史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近年中考热点。 视角一、【知识梳理】 一、名称的演变 沙俄苏俄苏联Array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二、俄国史 1、沙俄时期(1547--1917年)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性质、内容、作用。 (2)俄国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2、苏俄时期(1917—1922年) (1)“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 意义: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年) (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二战”: 1942年签署了的《联合国家宣言》,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初步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4)美苏冷战:“二战”后,形成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 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改革没有成功。 (6)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结束。 4、俄罗斯时期 “一超多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 5、俄国典型事例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标志着十月革命开始。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921年开始,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 (4)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一流工业强国。 (5)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在“二战”中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6)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三、中俄(中苏)关系

高三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在反思中起航,驶向成功彼岸 ----2014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交流、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的备考策略,我感到既荣幸又紧张。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是研究高中英语教学的专家,所以我今天也就是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交流教学经验,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顾我校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各位2014年高考备考有些许借鉴和帮助,有待改进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给予及时的批评和指正。 高考听力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软肋,但在2013高考中,英语组顶住了压力,相较之前,取得较大进步。听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大家集中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高考听力的特点,探讨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高考听力词汇覆盖面广,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多,有些对话还涉及了英美国家的习惯和风俗。每个英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目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一改以往听力只是放录音的做法,认真备课,进而激发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听力练习。 听力训练从高一高二抓起,脚踏实地,以听带动读和写,以读写促听。从高一开始,每周一次,进行全年级集体听力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向学生反馈练习情况。分析听力材料中的难点并在次日的早读课上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鼓励学生将听力中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来。同时,有选择性的处理课本中的听力材料。删除过难的部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听的能力,还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汇,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升。 团结一致,在高三集中突破。进入高三,听力天天听。利用好百朗英语听力风暴,对听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让学生熟知常见语境下可能出现的相关词汇。组织学生间的听力经验交流。在训练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并不突出,但听力却取得高分数;相反,有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强听力却薄弱。让学生相互取经,回顾自己做听力时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在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此外,在临考前十天,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听力的集中强化训练。高三英语教师集体在充分考虑语音尤其是语速的前提下,精心挑选听力材料,统一时间进行高三年级的模拟高考听力训练,使用机读卡,及时反馈成绩,张榜听力成绩优秀人员名单。每次听力考试后,及时发放听力原材料,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将听和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07T10:03:40.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杜继红[导读] 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杜继红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中学266738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愈发提高。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历史教学,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改进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枯燥兴趣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科目在初中教学中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历史属于常识课,是“副课”,在中考考试范围中并未列入,致使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甚至是教师本身,都不重视。现行的教育制度,部分省市学校会在初二阶段对此类“副课”进行会考,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历史课成为了会考开卷科目,更是没什么难度,学生意识中的历史课就单纯成为了划书,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都未认识到。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2.历史教学枯燥无味,故事性不强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对课程内容不事先备课,更谈不上思索如何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学生历史课就是休息时间,上课时似听非听,要么就压着主课的课本,偷偷做起作业,更有甚者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者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方我们在讲述《鸦片战争》这篇课文前,可以先问学生:“什么是鸦片?鸦片有什么坏处?”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理解的鸦片以及鸦片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影响。等学生解答完,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在备课时所找的鸦片和罂粟花图案,告诉大家鸦片的由来,并找出一些因为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的案例,告诉学生鸦片的危害。讲完这些,我会引出课文内容:“既然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鸦片的故事,而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鸦片战争,为什么这个战争会有此名字呢?它和鸦片有关系吗?”学生带着该疑问,开始阅读课文,从中寻求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而学生也因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其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说课前要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过程中,对认为的重难点应勾画出来,关于疑问,最好旁批,在上课的过程中如若未能得到解答,也可直接向教师提问。在阅读课的课文中,不能走马光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子要重点标明,并鼓励学生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很多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我们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普及,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为社会服务。比方在讲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里面有关于各个朝代和亲的历史,有些和亲的公主嫁入边疆地区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将自己皇朝的先进技术延传下去,帮助其发展。我会让学生假设自己也是一位和亲的公主,你会如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学生就会众说纷坛,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不断地创新。 4.联系当今时事讲述历史 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我们可以先以最近发射成功的神舟九号导入,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的飞行乘组。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有女航天员执行该任务。那么我国历史上到底成功发射了几颗卫星呢?什么时候发射的?除了这些科学技术外,我国还有哪些技术成就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课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参考文献 [1]马晓宁宋小菊素质教育观念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J]. 西北职教,2007。 [2]石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陈荣胜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初中版),2007。

【精品】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9.专题九 大国崛起及大国关系

【精品】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第二部分热点专题突破 专题九大国崛起及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1. (202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宫廷政变”是什么?并指出“政治体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弃旧图新”的原因,并指出其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归纳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崛起的历程对中国的崛起有何借鉴?(2分) 2. (2020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历史答题技巧

做好三步,历史材料题准能得高分 历史材料题是不少同学学习历史的拦路虎,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 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 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 如何才能的高分呢?下面的这篇文章理论性较强,但是读懂了,你的成绩将会突飞猛进。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 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

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简单说,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

【精品】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二轮次复习策略,第一、二轮复习原则上在2016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目标 (一)全市总目标:80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30人。 (二)学科平均分:560分(原始分50分左右),各校集训班达到700分以上、重点班达到650分以上。 (三)目标分解:

三、学情分析 全市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

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四、复习目标 通过二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保上线的目标,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五、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六、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2015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七、复习措施--教学进度的大体安排(见附表“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研读考试说明,确立科组会诊制

浅谈初三历史一轮复习的几种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2674748.html, 浅谈初三历史一轮复习的几种策略 作者:张娟 来源:《文理导航》2013年第17期 历史学科从2007年加入南通中考行列已有五个年头,回顾五年历史中考历程,感慨颇多,过去总认为历史学科列入中考只是为学生中考总分上做一些加法,但没想到近几年南通中考试题难的不是数理化,而是政史这两个小科目,中考中政史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初三学生能否进入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学习。因此我们作为初三的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策略,尤其在一轮复习中要提高有效性,讲究科学性,做到精耕细作、扎实有序,下面就初三历史一轮复习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对照考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三个年级的基础知识,现进入一轮复习后有必要系统地再熟悉一下,根据手中的考试大纲,哪些该是识记的,哪些该是应用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必须进一步吃透教材,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拉网式地对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一幢房子,如果基础不牢,那么就算再华丽,也会倒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就算掌握再多的解题技巧,如果对于基础知识不能牢固掌握,最终也是没有用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第一步就必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考纲,在心中从“原因、时间、人物、经过、结果、性质、意义”等方面去回顾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注意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等。复习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各课的引言、插图、表格、注释以及文献资料等,这些可能会成为考题的史料来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对教材中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进行优化整合,对知识点的把握教师可编制填充题,学生通过翻书、手写加深记忆。通过这些做法使学生基础得到夯实,这就为后面提升能力、构建体系打下了基础。 二、突破双基,提升能力,构建体系 历史学科有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南通中考试卷其实也体现了这样的趋势:选择题部分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材料题检阅学生的能力情况。因而在一轮复习时在帮助学生夯实知识的基础上要突破双基,提升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配以一定量的练习,对知识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例如复习完中国历史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100多年来中 国经历了求索与奋斗,你对中国百年的沧桑历史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这些试题在课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必须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全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修改后的教案)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专题复习 资市中学左军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掠夺。 (2)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 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4)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5)回顾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发展崛起带给我们的经验。 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其周边环境稳定,少受战争之苦;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不断的制度创新为其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国土辽阔,国内市场潜力较大,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 (6)近代德国和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德国和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共同原因。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因失败而解体,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共同原因: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的改革不彻底,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以武力手段直接争夺霸权。 苏联崛起失败的内因:主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使其国民经济失去活力和竞争力;长期推行霸权政策,拖垮了苏联。 (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崛起,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支持这一主题的理由。 如:机遇与国家崛起——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和平与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美国建国以来 国内形势稳定,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开放与国家崛起——英国、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民族文化与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受人文思想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