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秀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52679673.html,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秀拉》

作者:蒋萧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4年第05期

《秀拉》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深刻地描述了身处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求取自我解放的艰辛历程。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身份认同这一主题,论述了族裔女性由于长期遭受来自美国主流社会的多重压迫与歧视而面临的自我文化身份的危机与文化身份的建构,旨在探索族裔女性在美国主流文化与父权社会的双重压迫下寻求和构建自我的艰难历程。

后殖民《秀拉》黑人女性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族裔女性作家之一,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并在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生于俄亥俄州钢城洛里恩,父亲是蓝领工人,母亲在白人家当佣人。194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专为黑人开设

的霍华德大学,攻读英语和古典文学,独特的黑人女性身份和视角,使莫里森逐渐意识到美国白人社会和父权社会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无法找到自己的声音。那个时期,黑人所处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严重不平等,大大加重了黑人女性的艰难处境,令黑人女性饱受心灵的摧残和扭曲。莫里森的诸多作品都深刻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构建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她的小说《秀拉》,通过黑人女性秀拉一系列反传统的追求独立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特定历史背景下黑人女性的新形象。《秀拉》以20世纪初的美国为大背景,向我们展示了女主人公不顾世俗偏见,用她独特的不被人们所理解的方式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部小说建构了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理论,并向传统的白人神话和男权神话提出了有力的抗议。本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莫里森的小说《秀拉》中的主人公秀拉这一黑人女性形象。

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致力于寻求建立一种适应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妇女文本的理论模式和阐释策略,这为解读《秀拉》这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后殖民女性主义揭露父权制和殖民主义话语,把第三世界妇女建构为它者,使她们在历史上受到双重的压制。斯皮瓦克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在国际框架里的法国女性主义》成为了后殖民女性主义这一理论的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西方学者们已经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开拓出一个新的理论空间,借用霍米?芭芭的术语:一个“第三度空间”。后殖民主

义与女性主义对话的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第三世界妇女的再认识和再发现。在很长时间里,第三世界妇女都是理论话语中的一个盲区和误区。西方女性主义者关注的主要是白人女性,第三世界妇女的独特身分和特征,则被无例外地忽略了。她们即使在活语中偶尔得到呈现,也是一种歧视扭曲的呈现。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这两种理论的成功结合,由于“在妇女与第三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相似性,与白人男性所占据的中心和主宰的地位相比她们都处于边缘的,从属的位置都被看作是异己的…他者?,正是这一种相似性使本世纪后半叶蓬勃兴起的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有了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文学文化阐释的空间,把人们的关注引向后殖民主义时期第三世界妇女的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