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_立意(老师)

学会提炼

——材料作文怎样立意过程性指导

【教学设想】

材料作文近两年来开始登陆于中考作文的舞台上, 但又突破了以往高考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引用材料, 必须写成议论文的局限性, 所以不少人名之“新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因其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提炼能力, 还加上不易套作的优势, 受到了命题老师的青睐。

材料作文在初中的作文训练中基本上还是一个盲区, 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一块未开垦的草地。既为了让学生结识到各种题型的写作, 又为了与高考作文进行对接, 所以极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写作与其它作文题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必须从材料里提炼出写作的中心。提炼得不得当, 符不符合题意, 直接关系作文的成败。所以, 对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要把重心放在如何进行提炼上。在指导提炼的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要斟酌辨析, 要相互切磋, 要把想教的写作知识在研讨中引导学生悟出来, 而不是讲出去。我称这种方法为“过程性指导”, 即写作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教学准备】

给学生准备上课用的资料, 主要是本课中引用到的材料作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有哪些题型?

2、了解材料作文的题型。

示例: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为之感动, 为之震撼, 为之鼓舞, 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请你自拟题目, 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 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 写一篇500 字以上的文章。

学生思考:这就是一篇材料作文, 如果我们要写这篇文章, 需要重点关注哪两句话呢? (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

教师总结:抓得很准。老师认为这篇材料作文对写作的方向指示十分明确, 内容提示得

也很充分。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材料作文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有什么特点? 与其他的题型有什么不同?

[ 这是本课的引入阶段, 让学生说作文的题型是为了引出材料作文, 出示中考题是为了

让学生引起重视, 并引出下面对材料作文特点的辨析]

3、学生阅读作文题并区分题型。

(一)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有喜悦, 有愤怒, 有忧伤, 有快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 有多少事、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 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宇宙的

思虑。请以“心事”为话题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戏剧外, 文体不限;

②文章不少于600 字。

(二)从前乡下有些地方设有凉亭, 供路人休息。有些好心人常常煮桶茶放在那儿, 让过路人解渴。有一位老人怕赶路的人喝水急而呛着, 于是在茶水里撒了一点点谷皮, 这样喝水的人就必须把谷皮

吹开, 然后慢慢地喝。

要求: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自定中心, 自选文体,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全文不少于600 字。

4、学生思考并讨论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前面一段材料的作用。

5、教师小结: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内容,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中心的来源。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供学生在考场上打开思路的一些例子,作为考生我可以选这些角度中的一个去写, 也可以不选, 材料对作文不起决定作用。但是材料作文就不同了, 是不能离开材料的, 而且写作的中心必须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6、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作文与其他作文题型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写作的中心,这就是材料作文的独特之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材料作文的特点, 把有材料的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辨析,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作文的重要特点, 然后就顺利地引出下面的主题“提炼”。严格地

说, 这一环节同样是引]

二、学习新知——学会提炼

1、明确提炼方向。

提炼的四个方向:

一是不必拘泥于一个角度, 要从多个角度去发现。

二是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去提炼。

三是所提炼的中心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即要有现实针对性。

四是观点要从材料中明确得出, 而不能脱离材料, 这才叫符合题意。

2、学习操练第一则材料。

第一步:学生阅读材料。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

第二步:学生提炼中心。

①凡事要量力而行(乌鸦)

②清楚自己的角色, 不要模仿他人(乌鸦)

③人要认清自己, 不要夜郎自大(乌鸦)

④做自己最美(乌鸦)

⑤经历就是财富, 失败了也是英雄(小孩)

⑥梦想要建立在现实的泥土里(老鹰和乌鸦)

⑦人不要迷失自己, 要认清自己(牧羊人)

⑧要让自己更强大, 才能经受生活的磨炼(羊)

⑨人要善于学习(乌鸦)

第三步:立意角度点拨

①从乌鸦的角度: 思考它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得出: 盲目模仿别人, 难免遭致失败。如东施效颦。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打造自己。

②从牧羊人的角度: 可以批判不自量力,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要学会认清自己。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③从小孩子的角度: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 它要超越, 它敢于挑战, 勇气可嘉! 得出: 要大胆追求、尝试和创新, 勇气是前行的力量。勇气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质。

④大人小孩的态度比较: 大人看问题太世故, 小孩子看问题比较天真。人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世故, 保持一颗童心更能欣赏生活中的美。

第四步:教师小结

正是这样, 正是因为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 所以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 这也就是同是一篇材料然而写出来的文章的立意却千差万别的原因。有了差别, 才会千姿百态。这就叫———多角度提炼。用一句诗来说就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角度提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则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提炼的着力点在“多角度”上, 即让学生明白, 从多个角度去看, 会有不同的发现, 只要是符合题意的, 便是合适的立意]

3、学习操练第二则材料。

拳王阿里33 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在进行到第十四回合时, 阿里已精疲力竭, 几乎无力迎战第十五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 因为他心里知道, 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 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 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 双目如电, 令弗雷泽不寒而栗, 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 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 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 更加顽强地坚持着, 果然在关键时刻, 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 便眼前一黑, 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 如遭雷击, 并为此抱憾终生。

第一步:学生阅读材料。

第二步:学生提炼中心。

①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弗雷泽)

②从精神上战胜对手, 才有取胜的可能清(阿里)

③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弗雷泽)

④坚持就是胜利(阿里)

⑤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阿里的教练)

第三步:立意角度点拨

①从阿里的角度: 坚持就是胜利; 在精神上压倒对手, 就有取胜的可能; 人要勇于挑战极限。

②从弗雷泽的角度: 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③从两者关系( 胜与败) 的角度: 胜利还是失败, 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第四步:教师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上面提到的有一些大家还没有看到, 可以记在你们的资料本上。从弗雷泽的角度看, 放弃有时就意味着失败, 所以要永不言弃。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发现和老师的发现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在这些立意中, 我们最容易发现、也最容易写成作文的是哪一个立意?(坚持就是胜利!)

是啊, 这个立意一眼就被大家看出来了。那么, 如果大家都写这个立意,你的作文还有优势吗?为什么呢? 谁来谈一下? 这启示我们要怎样做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教师归纳总结:是的, 你们把读者的心态把握得很准, 都是这个立意就没有个性了。所以, 对于我们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同学, 要尽量从材料中挖掘一般同学体会不到而自己能把握的立意, 虽然这需要苦心孤诣地思考, 但是却往往能因为独到而出类拔萃。这就叫——个性化提炼: 千淘万沥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则材料引导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提炼时除了多角度发现外, 还要关注“个性化”, 即学生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要能找到角度独特的立意]

4、学习操练第三则材料。

①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相比较。

②记住, 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同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

③凡遇失败, 切莫自责自己。

④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

第一步:学生默读材料。

第二步:学生思考并交流:哪一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 能不能从中提炼出一个写作的中心呢?

第三步:立意角度点拨。

①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长处。

②每一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 让自己的个性与别人的个性共存。

③一味自责是没有出路的, 要从失败中冷静地寻找原因与突破口。

④与朋友交往中要给对方积极的影响。

第四步:教师小结:理性化选择:——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这一则材料中引用的是几个警句,引导的着力点在于让学生发现这几条警句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要进行理性、智慧的选择, 不可冒险]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

面对一个材料, 如何从多个角度去看, 如何突破共性发现个性化的中心,如何在考场上进行理性的选择, 这是我本节课跟大家探讨的三个核心内容, 希望能对同学们从材料中提炼中心有所帮助。

最后, 给大家布置一个思考题,今天回家后大家把发给你们的资料上最后一个材料读几遍, 然后从中提炼出一个你认为可以写作的中心。

车轮对方向盘说: “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 不给我自由? ”

方向盘说: “如果我不控制你, 你会走上斜路。”

请从车轮和方向盘的对话中提炼中心,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这是本课的收束, 让学生谈一谈收获, 把本课所引导的几个点进行归结, 回扣主题]

四、美文助读。

中考材料作文欣赏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怀化地处湘西,经济比较落后,农村很多年轻夫妇抛下儿女外出打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我们无处撒娇;面对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需要承担家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没有父母关心;面对多彩的世界(如网络游戏)的诱惑,我们缺少父母的监管……

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也许你有过类似(如父母出差)的经历,用心写出我们独处的经历和感受,就是动人的篇章。

要求:根据材料,自拟题目。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构思导引

这是一道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生活实际的好题,显示出命题专家对当今生活热点事件的关注,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能够极大地引导考生思考如何理解父母,如何在多彩的世界里抵制那些不良诱惑,谨慎独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分析材料中的相关句子,我们或许能够提取出自己的写作角度,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我们无处撒娇”“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没有父母关心”——离开了父母,内心自然会有着孤独与寂寞之感,我们可以将这种感受写出来。缺少父母的关怀和爱,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变得不爱和人交流,封闭偏激。这时我们该怎么办?父母处出打拼,为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父母的辛苦?

“面对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需要承担家务”——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一方面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幼小的心灵备受压力。

“面对多彩的世界(如网络游戏)的诱惑,我们缺少父母的监管”——远离了父母的视线,孩子开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隔辈人更多的溺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面对外来的一些诱惑,孩子们很容易就会误入歧途。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呢?

除以下两篇例文提供的角度外,还有如下角度可以考虑:

陪伴她成长的照片

那是一个小女孩,自从她有记忆开始,身边便只有白发苍苍的奶奶和拿着水烟袋的爷爷,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伴随着她。

小女孩一直在想:我的爸爸妈妈在哪儿?他们长得什么样子?想着想着,她从口袋里取出那张皱巴巴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婴儿,笑得很开心。小女孩想,那个时候她也应该很幸福吧!嘴角便露出一丝甜甜的微笑。

小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有一天下午,大雨滂沱,小女孩站在校门口,看见别的小孩都有爸爸妈妈来接,唯独她孤零零地站在那儿。邻居也来接小孩,顺便递给她一把小伞,说道:“你奶奶叫你和我一起回家,你爸爸妈妈今天回来了,暂时没有时间来接你。”

小女孩听到爸爸妈妈回家的消息,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顾不上拿伞,冒着雨,踏着泥泞的山路往家里飞奔。在路上跑的时候,她心里想,待会儿到家了,一定要用自己最甜美的声

音叫一声“妈妈”。此时小女孩觉得幸福像潮水般向她涌来,平时很短的回家路此时却显得特别特别的长。

回到家,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此前她想好的话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面对这“熟悉的陌生人”,小女孩茫然了,用手捏了捏手中的照片,便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夜深了,小女孩还没有睡觉,也没有一点儿睡意,那个“陌生的”妈妈走进了小女孩的房间。小女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梦中曾经无数次出现过与爸爸妈妈见面的场景,如今真的见到爸爸妈妈却是这般情景。那个晚上,小女孩和妈妈说了许多话。小女孩很开心,后来在妈妈的怀抱中睡着了。妈妈的怀抱和奶奶的就是不一样,妈妈的怀抱温馨而甜蜜,比奶奶的更温暖,更让小女孩有幸福感。因为那是她想念了八年的怀抱,那晚小女孩睡得很香很甜。

第二天一大早,小女孩便早早地起床,给爸爸妈妈做好了早餐。她一直想有这么一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早餐。下午,小女孩放学回家后,她藏起了那张泛黄的旧照片,因为爸爸妈妈回来了,她有爸爸妈妈了,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每天光看照片想念爸爸妈妈了。可是第三天,小女孩醒来的时候,家里又只剩下她和奶奶两个人了……为了生活,爸爸妈妈凌晨四点多钟,在小女孩还熟睡的时候,背着行囊又向远方出发了。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而代替那张老照片的则是一张漂亮的彩色照片,放在相册里。看着照片,她又想起了爸爸妈妈,不过思念程度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强烈了。因为她长大了,她理解了爸爸妈妈,理解了他们的苦衷。

从泛黄的黑白照片到现在的彩色照片,它们一直陪伴她长大,陪伴她走向成熟。是那两张照片,让她学会生活,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那两张不起眼的照片,让她学会理解人、宽容人,让她进一步认识了什么叫生活。

满分解密:

这篇考场作文之所以获得满分,是由于下面几个优点:

1.叙事角度小巧。作者选取两张不起眼的照片来作为写作角度,正是这两张照片,一直伴随着小女孩慢慢长大。尤其是那张小时候的泛黄的照片,让小女孩印象深刻,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2.重点突出明了。小作者成功运用第三人称的写法,重点叙述那张泛黄的照片的故事,通过照片来表现小女孩渴望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渴望父母之爱的心理。全文重点突出,结构明了。

3.感情真挚动人。作者在平淡的叙事中流露出真实细腻的情感,那张照片带给我们的故事,情真意切,动人心弦。(荐评/瞿宏红)

我不再装哥哥

我是一个恋家的孩子,特别是依恋妈妈。但我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我竟要面对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和弟弟单独相处,我还要像爸爸妈妈那样“伺候”小弟弟。

在爸爸外出打工不久,妈妈也跟着去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弟弟。

妈妈走的那天,时间过得特别快,只觉得还没从睡梦中醒来,就已到了晚上。

我像往常一样,飞快地冲回家,但很不幸,迎接我的是铁将军。望着冷冰冰的门锁,我才明白妈妈再也不会像往常一样在门口接我和弟弟了。

无力地打开门锁,望着厨房里冷冰冰的炊具,我的泪不觉溢出了眼眶,心里默默念道:妈妈,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没有你,我该怎么办呢?我们这个家还算个家吗?

“祥子,妈不在家的时候,你就是一家之主了,你可要让着弟弟!”妈妈临走的那天晚上生怕我再欺负弟弟,再三地嘱咐我。想想也是,弟弟从小对妈妈就特别依赖,都上三年级了每天晚上还得让妈妈搂着睡。而我从小也特依恋妈妈,每每看到弟弟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我就馋得牙根痒痒。可妈妈说弟弟小,我是哥哥,得像哥哥的样子,处处照顾弟弟,事事要让着,不能和弟弟争。现在想想,我都有好长时间没能在妈妈怀里撒娇了。哼,我这哥哥装得也太难了点吧,这次我终于可以报这么长时间以来“忍辱负重”之仇了!

想到这儿,我擦干眼泪,拿出书本,专等弟弟回家。

“妈,我回来了!”看来弟弟也把妈妈外出的事给忘干净了。他一阵风一样地冲进屋把书包甩到沙发上,就一头冲进厨房。

“哥,妈不在家,你给我做饭吧,我饿了!”这家伙,脑子转得挺快嘛,一下就记起妈妈不在家了。

“我不饿,要吃,自己做!”我把头一扭,装出专心读书的样子。

弟弟失落地坐在沙发上,可怜地望着我,希望我能站起来去给他做饭。我才不动手呢,谁让你平日里老是告我的状。

“哥,我饿死了,你就给我做点饭吧!”弟弟见我不动,就过来拉我。“一边去,没看我忙着吗?”我没好气地冲他吼,心里快乐开了花:今天你求着我了吧?不好好折腾你一下,你还知道我这个哥哥的好呀!

弟弟不再说什么,又坐回了沙发。哈哈,现在知道我的重要了吧?我暗自得意,转身给了他个背影。

“当!”厨房里是什么声音?我起身寻找。原来是弟弟不小心把锅盖弄掉在地,见我来,弟弟紧张地辩解:“哥,我不是有意的,我只是想做饭。”

我忙接过弟弟手中的锅盖:“快去写作业,饭马上就好!”

虽然我做的饭远比不上妈妈做得好吃,但弟弟依然吃得津津有味。看着弟弟狼吞虎咽的样子,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装哥哥了,得做哥哥了。

晚上,我和弟弟相偎在一张床上。

“哥,我想妈了!”弟弟的声音有点哭腔,惹得我鼻子一酸。但我又想起了妈妈嘱咐我的话,故意开心地逗着弟弟:“想妈妈干什么呀?她在家老是不准你做这个,不准你做那个。现在我们多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看,妈不在家,我可以在床上翻跟头!”说着,我就在床上翻起了跟头。

弟弟被我逗乐了,也笑了起来。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里,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手足。现在,我依然是个恋家的孩子,恋自己为家庭承担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