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96 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96  平面几何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96  平面几何

微专题96 平面几何

一、基础知识: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 三个角:若两个三角形对应角都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注: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可知,三角形只需两个内角对应相等即可

② 两边及一夹角: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且所夹的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 三边:若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④(直角三角形)若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性质:若两个三角形相似,这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即相似比(主要体现出“对应”两字),例如:若'''

ABC A B C ,则有:

''',,,A A B B C C ∠=∠∠=∠∠=∠

''''''

A B A C

B C

A B A C B C ==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如图:已知123l l l ∥∥,且直线,m n 与平行线交于,,,,,A B C D E F ,则以下线段成比例:

(1)

AB DE

BC EF = (上比下) (2)AB DE

AC DF =(上比全) (3)BC EF

AC DF

=(下比全) 3、常见线段比例模型:

(1)“A ”字形:在ABC 中,平行BC 的直线交三角形另两边于,D E ,即形成一个“A ”字,在“A ”字形中,可得ABC ADE ,进而有以下线段成比例:

AD AE

DB EC = ② DB CE

AB AC

= ③ AD AE DE

AB AC BC

== (2)“8”字形:已知AB CD ∥,连结,AD BC 相交于O ,即形成一个“8”字,在“8”字

形中,有:

AOB DOC ,从而

AO BO AB

OD CO CD

== 4、圆的几何性质:

(1)与角相关的性质 ①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② 弦切角与其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③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④ 圆内接四边形,其外角等于内对角 (2)与线段相关的性质: ① 等弧所对的弦长相等

② 过圆心作圆上一条弦的垂线,则直线垂直平分该弦 ③ 若一条直线与圆相切,则圆心与切点的连线与该直线垂直 5、与圆相关的定理

(1)切割线定理:设PA 是O 的切线,PBC 为割线,则有:2

PA PB PC =?

(2)相交弦定理:设,AB CD 是圆内的两条弦,且,AB CD 相交于P ,则有AP BP CP DP ?=?

(3)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P 可作圆的两条切线,且这两条切线的长度相等

6、射影定理: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CA ∠=

,CD 为斜边AB 上的高(双垂直特点),则以下等式成立:

2BC BD BA =? 2A C A D A B =? 2C D B D A D =?

注:射影定理结合勾股定理,以及等面积法。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的边,,,,AC BC BD DA CD 这五条线段中,可做到已知两条边的长度,即可求出所有边的长度 7、平面几何中线段长度的求法:

(1)观察所求线段是否是某个定理的一部分,从而凑齐该定理的其他条件即可求出该线段 (2)考虑所求线段是否与其它线段存在比例关系

C

(3)可将此线段放入三角形中,考虑是否能通过正余弦定理解决

(4)若不易找到题目中各线段与所求线段的联系,可考虑将所求线段设为x ,通过方程进行求解。 二、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PA 切O 于A 点,割线PCD 与弦AB 相交于E 点,且PA PE BE ==,若4,21PC CD ==,则AE 的长为___________

思路:由PA 是切线,PCD 是割线联想到切割线定理,所以有:

()2100PA PC PD PC PC CD =?=?+=,解得10PA =,从而

10PE BE ==,求AE 可联想到相交弦定理:AE BE CE DE ?=?,

即CE DE

AE BE ?=

,其中6CE PE PC =-=,15DE CD CE =-=,代入可得:615910

AE ?==

答案:9

例2: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O ,DE 与圆O 相切于点D ,AC BD F ?=,F 为AC 的中点,O BD ∈

,CD =5BC =,则DE = . 思路:由DE 与圆O 相切可想到切割线定理:即2

DE EA EB =?,因为BD 是直径,且F 为AC 的中点,所以BD 垂直平分AC ,且

BAD 和BCD

为对称的直角三角形。所以AD CD ==,

5AB BC ==

,所以BD =EDF 中,

由切线可知ED BD ⊥,且,AD BE

⊥,所以由射影定理可知22

7BD BD BA BE BE BA

=??==,则2AE BE AB =-=

,进而DE ==

例3:如图,PA 与圆O 相切于A ,PCB 为圆O 的割线,并且不过圆心O ,已知30BPA ∠=?

PA =1PC =,则圆O 的半径等于__________.

思路:由PA 与圆O 相切于A 可知2

PA PC PB =?,可得

2

12PA PB PC

==,从而11BC PB PC =-=,在PAD 中,

可由30BPA ∠=?

,PA =2,4DA PD ==,从而3,5CD BD ==,观察圆内的弦,延长AO 交圆于E ,从而有AD DE CD DB ?=?,与半径进行联系可得:

()2AD R AD CD DB ?-=?,代入数值可得7R =

答案:7R =

例4:如图,P 是半圆O 的直径BC 延长线上一点,PT 切半

圆于点T ,TH BC ⊥于H ,若1,2PT PB PC a =+=,则PH =( ) A.

2a B. 1a C. 2a D. 3

a

思路:因为PT 切半圆于点T ,所以考虑连结圆心与切点,可得:OT PT ⊥,在Rt PTO 中

具有双垂直的特点,所以只需已知两条边即可求出PH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2

PT PC PB =?

,21PB PC a PC a PB PC PB a ?+==-??????=?=+??

BC PC PB =-=

r

,从而OT r PO PC r a ===+=,

由射影定理可得:22

1

PT PT PH PO PH PO a

=??=

= 答案:B

例5:如图,PB 为ABC 外接圆O 的切线,BD 平分PBC ∠,交圆O 于D ,,,C D P 共线.若,,1AB BD PC PB PD ⊥⊥=,则圆O 的半径是 .

思路:由AB BD ⊥可知AD 为圆O 的直径,由弦切角性质可

B

B

BAD DBP ∠=∠,且在圆中BAD BCD ∠=∠(对同弧 BD ),由BD 平

PBC

∠可得

D B P ∠=∠,

进而

BAD BCD DBC DBP ∠=∠=∠=∠,在R t B P D 中,可知:

3090

BCD DBC DBP BCD DBC DBP BCD DBC DBP ∠=∠=∠??∠=∠=∠=?∠+∠+∠=?

,所以由1PD =可得:22BD PD ==,在R

t A B D 中,30BAD ∠=

,可得24AD BD ==,

从而1

22

r AD =

= 答案:2

例6:如图,ABC ?内接于⊙O ,过BC 中点D 作平行于AC 的直线l ,l 交AB 于点E ,交

⊙O 于G 、F ,交⊙O 在点A 切线于点P ,若

3,2,3===EF ED PE ,则PA 的长为 .

思路:由PA 为切线可想到切割线定理,所以2

PA PG PF =?,

8PF PE ED EF =++=,只需求出PG 即可。因为PA 为切线,所以

弦切角PAE C ∠=∠,因为PF AC ∥,所以BDE C ∠=∠,从而BDE PAE ∠=∠,进而可证PE AE

PAE BDE AE BE PE DE BE DE

?

=??=? ,由相交弦定理可知:AE BE GE EF ?=?,所以2P E D E

P E

D E G E E F G E EF

??=??==,所以

1P G P E

G E =

-=,代入2PA PG PF =?可得:PA =

例7:如图,已知AB 和AC 是圆的两条弦,过点B 作圆的切线

与AC 的延长线相交于D ,过点C 作BD 的平行线与圆交于点

E ,与AB 相交于点

F ,6=AF ,2=FB ,3=EF ,则线段

CD 的长为_________

思路:由BD 是切线且DCA 是割线可想到切割线定理,所以

2

CD AD BD ?=①,分别计算各线段长度。由6=AF ,2=FB ,3=EF 可使用相交弦定理

得:4AF FB CF EF ?=

=,再由CF BD ∥可得:34CF AF BD BF ==,所以16

3

BD =,同时

44AD AB AD CD CD FB ==?=,代入①可得:2218

423

CD BD CD BD =?== 答案:83

例8:如图,已知PA 与O 相切,A 为切点,过点P 的割线交O 于,B C 两点,弦//CD AP ,

,AD BC 相交于点E ,点F 为CE 上一点,且P EDF ∠=∠,若:3:2CE BE =,3DE =,

2EF =,则PA = .

思路:由PA 与O 相切可想到切割线定理,即

2PA PB PC =?,只需求出,PB PC 即可。从题目条件中很难

直接求出这两个量,考虑寻找题目中的相似三角形。由

P EDF

AEP FED

∠=∠??

∠=∠?可得:AEP FED ,所以AE EP

AE ED EP EF FE ED

=??=?①。由切割线定理可知A E E D B E E C ?=?②。因为//CD AP ,所以C P ∠=∠,进而C EDF ∠=∠,所以C EDF

CED DEF CED CED

∠=∠???∠=∠? ,

2CE DE DE CE EF ED EF =?=?,代入3DE =,2EF =可得9

2CE =,所以233B E C E =?=,由①可算得274EP =,所以154BP EP BE =-=,454

PC PE CE =+=。

则4

PA ==

答案:

4

例9:如图,PA 切圆O 于点A ,割线PBC 经过圆心O ,若1PB OB ==,OD 平分AOC ∠交圆O 于点D ,连结PD 交圆O 于点E ,则PE 的长等于__________ 思路:由图可知若要求得PE ,可想到切割线定理模型2

PE PD PA ?=,只需求得,PA PD 即可。由

割线PBC 与切线PA 可想到切割线定理,从而可

计算出PA =

PD ,可将其放入

DOP 中计算,已知的边有1,2OD OP ==,需

C

要求解DOP ∠,在Rt AOP 中,通过边的关系可判定3

AOP π

∠=,进而23

AOC π

∠=

,由角平分线可知3

AOD π

∠=

,所以23

DOP π

∠=

。从而可用余弦定理计算出PD ,即可算出PE 解:PA 切圆O 于点A

2PA PB PC ∴=? 由1PB OB ==可得:1r = 123PC PB BC ∴=+=+=

PA ∴==

在AOP

中,, 1.2,OA AP OA OP AP ⊥===

3AOP π

∴∠=

23

AOC π∴∠=

OD 平分AOC ∠ 123AOD AOC π

∴∠=∠=

23POD AOD AOP π

∴∠=∠+∠=

∴在PO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7DP OP OD OP OD POD =+-?=

DP ∴=

由切割线定理可得:2

PE PD PA ?=

27PA PE PD ∴===

答案:

7

例10:如图,,AB CD 是圆O 的两条平行弦,AF ∥BD 交

CD 于点E ,交圆O 于点F ,过B 点的切线交CD 延长线于

点P ,

若1,P D C E P B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

思路:由切割线定理可得2

2

5PB PB PD PC PC PD

=??== 从而3DE PC PD CE =--=,由两组平行关系可得四边形ABDE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

AE BD =,由AF BD ∥可得:

14CM CE CB CD ==,若设BC 为x ,则13

,44

CM x BM x ==,可想到相交弦定理,AM FM CM BM ?=?①,所以只需用x 表示出,AM FM 即可得到关于

x 的方程。因为BP 与圆相切,所以C DBP ∠=∠,结合P ∠可得:BCP DBP ,所以

BC CP BD DB BP ==?=,

即AE x =,结合比例可知

:3,4AM AE EM =

==,

CE ED AE EF CE ED EF AE x

??=??== ,代入①可得

13

44x x x ?+=??,解得:x

=

答案:BC = 三、历年好题精选

1、(2015,天津)如图,在圆O 中,,M N 是弦AB 的三等分点,弦,CD CE 分别经过点,M N ,若2,4,3CM MD CN ===,则线段NE 的长为( ) A. 83 B. 3 C. 103 D. 5

2

2、(2015,广东)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4AB =,EC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

,1C BC =,过圆心O 作BC 的平行线,分别交,EC AC 于点

D 和点P ,则OD =______

3、(2014,重庆)过圆外一点P 作圆的切线PA (A 为切点),再作割线PBC 依次交圆于,B C ,若6,8,9PA AC BC ===,则

AB =________

图1

4、(2015,新课标II )如图,

O 为等腰三角形ABC 内一点,O 与ABC 的底边BC 交于,M N 两点,与底边上的高AD 交于点G ,且与,AB AC 分别相切于,E F 两点

(1)证明:EF BC ∥

(2)若AG 等于O

的半径,且AE MN ==边形EBCF 的面积

5、(2014,湖北)如图,P 为O 外一点,过P 点作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过PA 的中点Q 作割线交O 于

,C D 两点,若1,3QC CD ==,则PB =_______

6、(2014,新课标全国卷I )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B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CB CE = (1)证明:D E ∠=∠

(2)设AD 不是O 的直径,AD 的中点为M ,且MB MC =,

7、(2014,新课标II )如图,P 是O 外一点,PA 是切线,A 为切点,割线PBC 与O 相交于点,,2B C PC PA =,D 是PC 的中点,AD 的延长线交O 于点E ,证明: (1)BE EC = (2)2

2AD DE PB ?=

B

8、(2014,天津)如图所示:ABC 是圆的内接三角形,BAC ∠的平分线交圆于点D ,交BC 于点E ,过点B 的圆的切线与AD 的延长线交于点F ,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 BD 平分CBF ∠;②2FB FD FA =?;③AE CE BE DE ?=?; ④AF BD AB BF ?=?,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9、如图,在ABC 中,3,4,5AB BC CA ===,点D 是BC 的中点,BE AC ⊥于E ,BE 的延长线交DEC 的外接圆于点F ,则EF 的长为__________

10、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延长BC 到D 使CD BC =,过C 作圆O 的切线交AD 于E .若8=AB ,4=DC ,则DE = .

习题答案: 1、答案:A

解析:由,M N 三等分AB ,不妨设AM MN NB x ===,则由

切割线定理可得:2

224AM MB CM DM x ?=??=?,解得

2x =,再由切割线定理可得:AN NB CN NE ?=?,所以

42833

AN NB NE CN ??===

2、答案:8

解析:连结OC ,由24AB r ==可得2OC r ==,因为EC

且圆O 于C ,所以OC EC ⊥;另一方面,由AB 是直径可得

BC AC ⊥,所以CB 的平行线OP AC ⊥,且由O 是AB 中

点可得OP 为ABC 的一条中位线,所以11

22

OP BC =

=,则在OCD 中,由双垂直(,OP AC OC CD ⊥⊥)可用射影定理2

OC OP OD =?,从而

2

8OC OD OP

==

3、答案:4

解析:设PB x =,则由切割线定理()2PA PB PC PB PB BC =?=?+可得:

()269x x =+,解得:3x =,12PC =,因为PA 是切线,所以C PAB ∠=∠,再利用公共角P ∠可得:PAB PCA ,所以

PA PC AB AC =,即68

412

PA AC AB PC ??=== 4、解析:(1)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AD BC ⊥

AD ∴是CAB ∠的平分线

,AE AF 为O 的切线 AE AF ∴=,AD EF ⊥ EF BC ∴∥

(2)由(1)可知AD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又因为EF 是O

的弦

O ∴在AD 上

连结,OE OM ,则由AE 是切线可得OE AE ⊥

图1

设O 的半径为r ,则AG r =

22AO r OE ∴==

∴可得:3060EAO EAF ∠=?∠=

AE AF =

,ABC AEF ∴ 均为等边三角形

AE = 4,2A O O E r

∴=== 1

2,2

OM r DM MN ∴===

=

1OD ∴=,从而5AD AO OD =+= AB =

(2

211

22ABC AEF

EBCF S S S ∴=-=?-?=?? 四边形 5、答案:4

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可知:()2

4QA QC QD QC QC CD =?=?+=,

从而4QA =,由Q 是PA

中点可得24PA QA ==,再由切线长相等可得4PB PA ==

6、解析:(1)证明:,,,A B C D 四点共圆

D CB

E ∴∠=∠ C B C E = CBE E ∴∠=∠ D E ∴∠=∠

(2)证明:设BC 中点为N ,连结MN

MB MC = M N B C ∴⊥ O ∴在直线MN 上

M 为AD 中点,且AD 不是O 的直径

OM AD ∴⊥即MN AD ⊥ AD BC ∴∥ A CBE ∴∠=∠

A E ∴∠=∠,由(1)得D E ∠=∠

ADE ∴ 为等边三角形

7、证明:(1)连结,AB AC

D 是PC 中点,且2PC PA =

PA AD ∴= PAD PDA ∴∠=∠

,PDA DAC DCA PAD BAD PAB ∠=∠+∠∠=∠+∠ ,且DCA PAB ∠=∠

DAC BAD ∴∠=∠ B E E C ∴=

BE EC ∴=

(2)由切割线定理可得:2PA PB PC =?

1

2

PA PD DC PC ===

2,PD DC PB BD PB ∴===

由相交弦定理可得:222AD DE BD DC PB PB PB ?=?=?= 8、答案:D

解析:①因为BF 为切线,所以DBF BAE ∠=∠,由AD 平分BAC ∠可得

BAE CAE ∠=∠,又因为CAE DBC ∠=∠,所以DBF BAE ∠=∠CAE DBC =∠=∠,

即BD 平分CBF ∠,①正确

② 由切割线定理即可得到2FB FD FA =?,②正确

③ 涉及的相似三角形为:AEB CED ,则有

AE CE

BE ED

=,则有AE DE BE CE ?=?,结论③与之不符,③错误

④ 涉及的相似三角形为:,ABF BDF ,由FBD BAF

F F

∠=∠??∠=∠?即可判定

ABF BDF ,所以

AB BD

AF BF

=,即AF BD AB BF ?=?,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为①②④

9、答案:

14

15

解析:连结,DE FC ,可得:BDE BFC

BD BE

BF BC

=,由3,4,5AB BC CA ===可知AB BC ⊥ BE AC ⊥

所以由射影定理可知:

22

916

,

55 AB BC

AE CE

AC AC

====

12

5

BE

∴==2

BD=

10

3

BD BC

BF

BE

?

∴==

14

15

EF BF BE

∴=-=

10、答案:2

解:连结OC CE

为圆的切线

OC CE

∴⊥,

B C C D B O O A

==

OC

∴为ADB

的中位线O C A D

∴∥

CE AD

∴⊥

AB

是直径A C B D

∴⊥

∴在Rt ACD

中,根据射影定理可得:

2

2

CD

CD DE DA DE

AD

=??=

因为,

AC BD BC CD

⊥=ABD

∴ 为等腰三角形

8

AD AB

∴==

22

4

2

8

CD

DE

AD

∴===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76 存在性问题

微专题76 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一、基础知识 1、在处理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时,通常先假定所求的要素(点,线,图形或是参数)存在,并用代数形式进行表示。再结合题目条件进行分析,若能求出相应的要素,则假设成立;否则即判定不存在 2、存在性问题常见要素的代数形式:未知要素用字母代替 (1)点:坐标()00,x y (2)直线:斜截式或点斜式(通常以斜率为未知量) (3)曲线:含有未知参数的曲线标准方程 3、解决存在性问题的一些技巧: (1)特殊值(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可通过其中的特殊情况,解得所求要素的必要条件,然后再证明求得的要素也使得其它情况均成立。 (2)核心变量的选取:因为解决存在性问题的核心在于求出未知要素,所以通常以该要素作为核心变量,其余变量作为辅助变量,必要的时候消去。 (3)核心变量的求法: ①直接法:利用条件与辅助变量直接表示出所求要素,并进行求解 ②间接法:若无法直接求出要素,则可将核心变量参与到条件中,列出关于该变量与辅助变量的方程(组),运用方程思想求解。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3,过右焦点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 ,A B 两点,当l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 到l 的距离为 2 2 。 (1)求,a b 的值 (2)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l 绕F 旋转到某一位置时,有OP OA OB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 的坐标和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3 ::323 c e a b c a = =?=

则,a b = =,依题意可得:(),0F c ,当l 的斜率为1时 :0l y x c x y c =-?--= 2 O l d -∴= = 解得:1c = a b ∴== 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 (2)设()00,P x y ,()()1122,,,A x y B x y 当l 斜率存在时,设():1l y k x =- OP OA OB =+ 012 012 x x x y y y =+?∴?=+?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1236 y k x x y =-???+=?? 消去y 可得:()222 2316x k x +-=,整理可得: ()2 222326360k x k x k +-+-= 2122632k x x k ∴+=+ ()312122264223232 k k y y k x x k k k k +=+-=-=-++ 22264,3232k k P k k ?? ∴- ?++?? 因为P 在椭圆上 2 2 2 22 642363232k k k k ????∴?+-= ? ?++???? ()()()2 2 42222272486322432632k k k k k k ∴+=+?+=+ ( )2224632k k k ∴=+?= 当k = 时,):1l y x =- ,3,2 2P ?- ?? 当k = ):1l y x =- ,3,22P ? ?? 当斜率不存在时,可知:1l x = ,1, ,1,33A B ??? - ???? ?,则()2,0P 不在椭圆上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平面解析几何 一、直线与圆 1.斜率公式 2121 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112121 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 ①11112222 ||A B C l l A B C ? =≠; < ②1212120l l A A B B ⊥?+=; 4.点到直线的距离 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5.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圆心??? ??--2,2E D ,半径r=2 422F E D -+. 6.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与圆2 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相离r d ; 0=???=相切r d ; 0>???<相交r d . 其中22B A C Bb Aa d +++=. 8.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 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知识点基础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常见模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值相等,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比值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图所示,若AM平分∠BAC,则 该命题有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某个点与这条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 条边的对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该点与对角顶点的连

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 外角平分线定理: 三角形任一外角平分线外分对边成两线段,这两条线段和夹相应的内角的两边成比例。 如图所示,AD平分△ABC的外角∠CAE,则 其逆定理也成立:若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满足,则AD是∠A的外角的平分线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相结合: 如图所示,AD平分∠BAC,AE平分∠BAC的外角 ∠CAE,则 3、射影定理 在Rt△ABC中,∠ABC=90°,BD是斜边AC上的高,则有射 影定理如下: BD2=AD·CD AB2=AC·AD BC2=CD·AC 对于一般三角形: 在△ABC中,设∠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 a=bcosC+ccosB b=ccosA+acosC c=acosB+bcosA 4、旋转相似 当一对相似三角形有公共定点且其边不重合时,则会产生另 一对相似三角形,寻找方法:连接对应点,找对应点连线和 一组对应边所成的三角形,可以得到一组角相等和一组对应 边成比例,如图中若△ABC∽△AED,则△ACD∽△ABE 5、张角定理 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则 sin∠BAD/AC+sin∠CAD/AB=sin∠BAC/AD 6、圆内有关角度的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圆周角定理指的是一条弧所对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练习题及部分标准答案汇编

立体几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AB//PQ,BC//QR,则∠PQP等于() A 030 B 030 C 0 150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2.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1)有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1 B 2 C 3 D 4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相交 C 在平面内 D 平行或在平面内 4.已知直线m//平面α,直线n在α内,则m与n的关系为() A 平行 B 相交 C 平行或异面 D 相交或异面 5.经过平面α外一点,作与α平行的平面,则这样的平面可作() A 1个或2个 B 0个或1个 C 1个 D 0个 6.如图,如果MC⊥菱形ABCD所在平面,那么MA与BD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垂直相交 C 异面 D 相交但不垂直 7.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平面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

8.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 A 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B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 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 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9.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αβ,使αβ⊥成立的一个条件是( ) A //,,m n n m βα⊥? B //,,m n n m βα⊥⊥ C ,,m n m n αβα⊥=?I D ,//,//m n m n αβ⊥ 10 .已知四棱锥,则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以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1.已知?ABC 的两边AC,BC 分别交平面α于点M,N ,设直线AB 与平面α交于点O ,则点O 与直线MN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 12.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个,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_条 13.一块西瓜切3刀最多能切_________块 14.将边长是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得折起后BD 得长为a,则三棱锥D-ABC 的体积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10分)如图,已知E,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A B C D -的棱AA 和棱CC 上的点,且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80 排列组合中的常见模型

微专题80 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一、基础知识: (一)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思路: 1、特殊优先:对于题目中有特殊要求的元素,在考虑步骤时优先安排,然后再去处理无要求的元素。 例如:用0,1,2,3,4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五位数意味着首位不能是0,所以先处理首位,共有4种选择,而其余数位没有要求,只 需将剩下的元素全排列即可,所以排法总数为44496N A =?=种 2、寻找对立事件:如果一件事从正面入手,考虑的情况较多,则可以考虑该事的对立面,再用全部可能的总数减去对立面的个数即可。 例如:在10件产品中,有7件合格品,3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意抽出3件,至少有一件次品的情况有多少种 解:如果从正面考虑,则“至少1件次品”包含1件,2件,3件次品的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如果从对立面想,则只需用所有抽取情况减去全是正品的情况即可,列式较为简单。 3310785N C C =-=(种) 3、先取再排(先分组再排列):排列数m n A 是指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再将这m 个元素进行排列。但有时会出现所需排列的元素并非前一步选出的元素,所以此时就要将过程拆分成两个阶段,可先将所需元素取出,然后再进行排列。 例如: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3人,分别从事3项不同的工作,若这3人中只有一名女生,则选派方案有多少种。 解:本题由于需要先确定人数的选取,再能进行分配(排列),所以将方案分为两步,第一步: 确定选哪些学生,共有2143C C 种可能,然后将选出的三个人进行排列:33A 。所以共有 213433108C C A =种方案 (二)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 1、捆绑法(整体法):当题目中有“相邻元素”时,则可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之间的顺序即可。 例如:5个人排队,其中甲乙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点梳理

平面解析几何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 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αtan ),(211 212=≠--=k x x x x y y k .(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 21121x x x x y y y y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直线. (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B C x B A y -- =,即,直线的斜率: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0x x =.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 212121,//b b k k l l ≠=?; ② 12121l l k k ⊥?=-. (2)若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有 ① 1221122121//C A C A B A B A l l ≠=?且.② 0212121=+?⊥B B A A l l . 5.平面两点距离公式: (111(,)P x y 、222(,)P x y ),22122121)()(y y x x P P -+-=.x 轴上两点间距离:A B x x AB -=. 线段21P P 的中点是),(00y x M ,则??? ????+=+=2221 0210y y y x x x .

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讲义

第1讲 空间几何体 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一)例题选讲: 例1.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球心在CD 上,且CD =2,AB =3,在外接球面上两点A 、B 间的球面距离是( ) A . 6π B .3 π C .32π D .65π 例2.如果圆台的母线与底面成60°角,那么这个圆台的侧面积与轴截面面积的比为( ) A .π2 B .π2 3 C .π332 D .π2 1 例3.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BC 1与侧面ACC 1A 1所成的角 是 . 例4.如图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AB =66,高CD =3,点B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P-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 (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 (二)基础训练: 1.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设地球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045东经0120,乙地位于南纬度0 75东经0120,则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 (A )3R (B) 6 R π (C) 56 R π (D) 23R π ①正方形 ②圆锥 ③三棱台 ④正四棱锥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中的几个重要定理

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及其证明 一、 塞瓦定理 1.塞瓦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在?ABC 内一点P ,该点与?ABC 的三个顶点相连所在的三条直线分别交?ABC 三边AB 、BC 、CA 于点D 、E 、F ,且D 、E 、F 三 点均不是?ABC 的顶点,则有 1AD BE CF DB EC FA ??=. 证明:运用面积比可得 ADC ADP BDP BDC S S AD DB S S ????== . 根据等比定理有 ADC ADC ADP APC ADP BDP BDC BDC BDP BPC S S S S S S S S S S ??????????-=== -, 所以APC BPC S AD DB S ??=.同理可得APB APC S BE EC S ??=,BPC APB S CF FA S ??=. 三式相乘得 1AD BE CF DB EC FA ??=. 注:在运用三角形的面积比时,要把握住两个三角形是“等高”还是“等底”,这样就可以产生出“边之比”. 2.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在?ABC 三边AB 、BC 、CA 上各有一点D 、E 、F ,且D 、E 、F 均不是? ABC 的顶点,若 1AD BE CF DB EC FA ??=,那么直线CD 、AE 、BF 三线共点. A B C D F P

证明:设直线AE 与直线BF 交于点P ,直线CP 交 AB 于点D /,则据塞瓦定理有 // 1AD BE CF D B EC FA ??=. 因为 1AD BE CF DB EC FA ??=,所以有/ /AD AD DB D B =.由于点D 、D /都在线段AB 上,所以点D 与D /重合.即得D 、E 、F 三点共线. 注:利用唯一性,采用同一法,用上塞瓦定理使命题顺利获证. 二、 梅涅劳斯定理 A B C D E F P D /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线面角典型例题求法总结

线面角的求法 1.直接法 :平面的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常是解由斜线段,垂线段,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起到联系各线段的作用。 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B M H S C A 解:(1) ∵SC ⊥SB,SC ⊥SA, 图1 ∴SC ⊥平面SAB 故 SB 是斜线B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SBC 是直线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60°。 (2) 连结SM,CM ,则SM ⊥AB, 又∵SC ⊥AB,∴AB ⊥平面SCM, ∴面ABC ⊥面SCM 过S 作SH ⊥CM 于H, 则SH ⊥平面ABC ∴CH 即为 SC 在面ABC 内的射影。 ∠SCH 为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sin ∠SCH=SH /SC ∴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7/7 (“垂线”是相对的,SC 是面 SAB 的垂线,又是面 ABC 的斜线. 作面的垂线常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其思路是:先找出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然后一面内找出或作出交线的垂线,则得面的垂线。) 2. 利用公式sin θ=h /ι 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h 是 垂线段的长,ι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用三棱锥的体积自等来求垂线段的长。 例2 ( 如图2) 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 , AB=3 ,BC=2, A 1A= 4 ,求AB 与面 AB 1C 1D 所成的角。 A 1 C 1 D 1 H 4 C B 1 23 B A D 解:设点 B 到AB 1C 1D 的距离为h ,∵V B ﹣AB 1C 1 =V A ﹣BB 1C 1 ∴1/3 S △AB 1C 1 ·h= 1/3 S △BB 1C 1 ·AB,易得h=12/5 ,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98 含新信息问题的求解

微专题98 含新信息问题的求解 一、基础知识: 所谓“新信息背景问题”,是指题目中会介绍一个“课本外的知识”,并说明它的规则,然后按照这个规则去解决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接受并运用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有时提供的信息比较抽象,并且能否读懂并应用“新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本文中主要介绍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读取“新信息”的步骤 (1)若题目中含有变量,则要先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2)确定新信息所涉及的知识背景,寻找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3)注意信息中的细节描述,如果是新的运算要注意确定该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 (4)把对“新信息”的理解应用到具体问题中,进行套用与分析。 2、理解“新信息”的技巧与方法 (1)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具体的简单的应用,从而加深对新信息的理解 (2)可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新信息”所表达的内容,如果能够清晰描述,那么说明对此信息理解的较为透彻。 (3)发现新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并从描述中体会信息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4)如果“新信息”是书本知识上某个概念的推广,则要关注此信息与原概念的不同之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原概念。 二、典型例题 例1:设,P 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21Q x x =-<,则P Q -等于( ) A. {}|01x x << B. {}|01x x <≤ C. {}|12x x ≤< D. {}|23x x ≤< 思路:依{}|P Q x x P x Q -=∈?且可知该集合为在P 中且不属于Q 中的元素组成,或者可以理解为P 集合去掉P Q 的元素后剩下的集合。先解出,P Q 中的不等式。:P 2log 102x x

高中数学竞赛_立体几何【讲义】

第十二章立体几何 一、基础知识 公理1 一条直线。上如果有两个不同的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记作:a?a. 公理2 两个平面如果有一个公共点,则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即若P∈α∩β,则存在唯一的直线m,使得α∩β=m,且P∈m。 公理3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即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l 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2 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3 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4 在空间内,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义 1 异面直线及成角: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中,不超过900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成角.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定义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直线在平面内和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相交和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平面平行)统称直线在平面外. 定义3 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定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理2 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3 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也和这个平面垂直. 定理 4 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若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上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叫做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定义 5 一条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的直线叫做平面的斜线.由斜线上每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个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有这样的射影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斜线与它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结论1 斜线与平面成角是斜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成角中最小的角. 定理4 (三垂线定理)若d为平面。的一条斜线,b为它在平面a内的射影,c为平面a内的一条直线,若c⊥b,则c⊥a.逆定理:若c⊥a,则c⊥b. 定理5 直线d是平面a外一条直线,若它与平面内一条直线b平行,则它与平面a平行 定理6 若直线。与平面α平行,平面β经过直线a且与平面a交于直线6,则a//b. 结论2 若直线。与平面α和平面β都平行,且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b,则a//b. 定理7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则两个角相等. 定义6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或相交.没有公共点即平行,否则即相交. 定理8 平面a内有两条相交直线a,b都与平面β平行,则α//β. 定理9 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平面γ∩α=a,γ∩β=b,则a//b. 定义7 (二面角),经过同一条直线m的两个半平面α,β(包括直线m,称为二面角的棱)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记作α—m—β,也可记为A—m一B,α—AB—β等.过棱上任意一点P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棱的垂线AP,BP,则∠APB(≤900)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它的取值范围是[0,π]. 特别地,若∠APB=900,则称为直二面角,此时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称为垂直,即α⊥β. 定理10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定理11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作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在第一个平面内. 定理12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过第一个子面内的一点作交线的垂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定义8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而其余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公共边(称为侧棱)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平面几何

平面几何 一、常用定理(仅给出定理,证明请读者完成) 梅涅劳斯定理 设',','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C B A 三点共线,则 .1''''''=??B C AC A B CB C A BA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 条件同上,若.1''''''=??B C AC A B CB C A BA 则',','C B A 三点共线。 塞瓦定理 设',','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CC BB AA 三线平行或共点,则.1''''''=??B C AC A B CB C A BA 塞瓦定理的逆定理 设',','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1''''''=??B C AC A B CB C A BA 则',','CC BB AA 三线共点或互相平行。 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 ',','C B A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所在直线上的点,则',','CC BB AA 平行或共点的充要条件是.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BA B CBB CB C ACC AC A BAA 广义托勒密定理 设ABC D 为任意凸四边形,则AB ?CD+BC ?AD ≥AC ?BD ,当且仅当A ,B ,C ,D 四点共圆时取等号。 斯特瓦特定理 设P 为ΔABC 的边BC 上任意一点,P 不同于B ,C ,则有 AP 2=AB 2?BC PC +AC 2?BC BP -BP ?PC. 西姆松定理 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 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 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该点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九点圆定理 三角形三条高的垂足、三边的中点以及垂心与顶点的三条连线段的中点,这九点共圆。 蒙日定理 三条根轴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到两圆的幂(即切线长)相等的点构成集合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称根轴) 欧拉定理 ΔABC 的外心O ,垂心H ,重心G 三点共线,且.2 1GH OG = 二、方法与例题 1.同一法。即不直接去证明,而是作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或点,然后证明它与已知图形或点重合。 例1 在ΔABC 中,∠ABC=700,∠ACB=300,P ,Q 为ΔABC 内部两点,∠QBC=∠QCB=100,∠ PBQ=∠PCB=200,求证:A ,P ,Q 三点共线。 [证明] 设直线CP 交AQ 于P 1,直线BP 交AQ 于P 2,因为∠ACP=∠PCQ=100,所以 CQ AC QP AP =1 ,①在ΔABP ,ΔBPQ ,ΔABC 中由正弦定理有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40 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微专题40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高中阶段解不等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不等式性质直接解出解集(如二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指对数不等式等);一类是利用函数的性质,尤其是函数的单调性进行运算。相比而言后者往往需要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条件能力,难度较大。本章节以一些典型例题来说明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路。 一、基础知识: (一)构造函数解不等式 1、函数单调性的作用:()f x 在[],a b 单调递增,则 []()()121212,,,x x a b x x f x f x ?∈ (单调性与零点配合可确定零点左右点的函数值的符号) 3、导数运算法则: (1)()()() ()()()()' '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2)()()()()()()()' ''2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4、构造函数解不等式的技巧: (1)此类问题往往条件比较零散,不易寻找入手点。所以处理这类问题要将条件与结论结合着分析。在草稿纸上列出条件能够提供什么,也列出要得出结论需要什么。两者对接通常可以确定入手点 (2)在构造函数时要根据条件的特点进行猜想,例如出现轮流求导便猜有可能是具备乘除关系的函数。在构造时多进行试验与项的调整 (3)此类问题处理的核心要素是单调性与零点,对称性与图像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如果能够确定构造函数的单调性,猜出函数的零点。那么问题便易于解决了。 (二)利用函数性质与图像解不等式: 1、轴对称与单调性:此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自变量与轴距离大小与其函数值大小的等价关系。通常可作草图帮助观察。例如:()f x 的对称轴为1x =,且在()1,+∞但增。则可以作出草图

高中数学常用平面几何名定理

高中数学常用平面几何名定理 定理1 Ptolemy定理托勒密(Ptolemy)定理 四边形的两对边乘积之和等于其对角线乘积的充要条件是该四边形内接于一圆。 定理2 Ceva定理 定理3 Menelaus定理 定理4 蝴蝶定理定理 内容: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定理5 张角定理 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连结AD。张角定理指出:sin∠BAD/AC+sin∠CAD/AB=sin∠BAC/AD 定理6 Simon line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 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充要条件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定理7 Eular line: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定理8 到三角形三定点值和最小的点——费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 的费尔马点。 定理9 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是三角形的重心 定理10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是三角形的重心 在几何里,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是无大小的,是不可度量的,是无厚度的,通常画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 0、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是平面几何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国外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1、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2、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条高线的垂足.垂心与各顶点连线的中点,这9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平面几何题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平面几何题 1.(2000)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的BC 边上有两点E 、F ,满足∠BAE =∠CAF ,作FM ⊥AB ,FN ⊥AC (M 、N 是垂足),延长AE 交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于D .证明:四边形AMDN 与三角形ABC 的面积相等. 2. (2001) 如图,△ABC 中,O 为外心,三条高AD 、BE 、CF 交于点H ,直线ED 和AB 交于点M ,FD 和AC 交于点N . 求证:(1) OB ⊥DF ,OC ⊥DE ; (2) OH ⊥MN . 3.(2002) 4.(2003) 过圆外一点P 作圆的两条切线和一条割线,切点为A ,B 所作割线交圆于C ,D 两点,C 在P ,D 之间,在弦CD 上取一点Q ,使∠DAQ =∠PBC .求证:∠DBQ =∠PAC . A B C D E F M N

5.(200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 上的高CE 与AC 上的高BD 相交于点H ,以DE 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B 、AC 于F 、G 两点,FG 与AH 相交于点K 。已知BC=25,BD=20,BE=7,求AK 的长。 6.(2005) 7.(2006)以B 0和B 1为焦点的椭圆与△AB 0B 1的边AB i 交于点 C i (i =0,1). 在AB 0的延长线上任取点P 0,以B 0为圆心,B 0P 0 为半径作圆弧P 0Q 0⌒ 交C 1B 0的延长线于Q 0;以C 1为圆心,C 1Q 0 为半径作圆弧Q 0P 1⌒ 交B 1A 的延长线于点P 1;以B 1为圆心,B 1P 1 为半径作圆弧P 1Q 1⌒ 交B 1C 0的延长线于Q 1;以C 0为圆心,C 0Q 1 为半径作圆弧Q 1P 0'⌒ ,交AB 0的延长线于P 0'. 试证: ⑴ 点P 0'与点P 0重合,且圆弧P 0Q 0⌒与P 0Q 1⌒ 相切于点P 0; ⑵ 四点P 0,Q 0,Q 1,P 1共圆. P B 1 B 0 C 1P 1 P 0 Q 1Q 0 A C 0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55 数列中的不等关系

第55炼 数列中的不等关系 一、基础知识: 1、在数列中涉及到的不等关系通常与数列的最值有关,而要求的数列中的最值项,要依靠数列的单调性,所以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往往是此类问题的入手点 2、如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1)函数角度:从通项公式入手,将其视为关于n 的函数,然后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数列的单调性。由于n N * ∈ ,所以如果需要用到导数,首先要构造一个与通项公式形式相同,但定义域为()0,+∞ 的函数,得到函数的单调性后再结合n N * ∈得到数列的单调性 (2)相邻项比较:在通项公式不便于直接分析单调性时,可考虑进行相邻项的比较得出数列的单调性,通常的手段就是作差(与0比较,从而转化为判断符号问题)或作商(与1比较,但要求是正项数列) 3、用数列的眼光去看待有特征的一列数:在解数列题目时,不要狭隘的认为只有题目中的 {}{},n n a b 是数列,实质上只要是有规律的一排数,都可以视为数列,都可以运用数列的知识 来进行处理。比如:含n 的表达式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某数列的前n 项和n S 也可看做数列{}12:,,,n n S S S S L 等等。 4、对于某数列的前n 项和{}12:,,,n n S S S S L ,在判断其单调性时可以考虑从解析式出发,用函数的观点解决。也可以考虑相邻项比较。在相邻项比较的过程中可发现:1n n n a S S -=-,所以{}n S 的增减由所加项n a 的符号确定。进而把问题转化成为判断n a 的符号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1,1n a a =,前n 项和n S 满足()130n n nS n S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n n n n c a λ?? =- ??? ,若数列{}n c 是单调递减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解:(1)()113 30n n n n S n nS n S S n +++-+=?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数学立体几何 一空间几何体 ㈠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㈡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 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分类 棱柱的性质 ⑴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⑵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⑶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⑷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的对角面是矩形。 长方体的性质 ⑴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 条棱的平方和:AC12 = AB2 + AC2 + AA12 ⑵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1与过定点A的三条棱所成图1-2 长方体

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 cos2α + cos2β + cos2γ = 1 sin2α + sin2β + sin2γ = 2 ⑶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1与过定点A的相邻三个面所组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 cos2α + cos2β + cos2γ = 2 sin2α + sin2β + sin2γ = 1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正n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为邻边的矩形。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直棱柱侧面 = c·h (c为底面周长,h为棱柱的高) S直棱柱全 = c·h+ 2S底 V棱柱 = S底·h 2 圆柱的结构特征 2-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 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 的几何体叫圆柱。 图1-3 圆柱 2-2 圆柱的性质 ⑴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 ⑵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2-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2-4 圆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圆柱侧面= 2π·r·h (r为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 S圆柱全= 2π r h + 2π r2 V圆柱 = S底h = πr2h 3 棱锥的结构特征 3-1 棱锥的定义 ⑴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 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 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讲座(非常详细)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利用这些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连结DA. 在△DBP =∠AQC 中,显然∠DBP =∠AQC ,∠DPB =∠C. 由BP =CQ,可知△DBP ≌△AQC.有DP =AC ,∠BDP =∠QAC. 于是,DA ∥BP ,∠BAP =∠BDP.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所以AB =AC.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求证:∠EBA =∠ADE.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连PE. 由AB CD,易知△PBA ≌△ECD.有PA =ED,PB =EC. 显然,四边形PBCE 、PADE 均为平行四边形.有 ∠BCE =∠BPE ,∠APE =∠ADE.由∠BAF =∠BCE,可知 ∠BAF =∠BPE.有P 、B 、A 、E 四点共圆.于是,∠EBA =∠APE.所以,∠EBA =∠ADE.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使已知与未知中的四个角通过P 、B 、A 、E 四点共圆,紧密联系起来.∠APE 成为∠EBA 与∠ADE 相等的媒介,证法很巧妙. 2、欲“送”线段到当处 利用“平行线间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这两条,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线段“送”到恰当位置,以证题. 例3、在△ABC 中,BD 、CE 为角平分线,P 为ED 上任意一点.过P 分别作AC 、AB 、BC 的垂 线,M 、N 、Q 为垂足.求证:PM +PN =PQ. 证明:如图3,过点P 作AB 的平行线交BD 于F,过点F 作BC 的 平行线分别交PQ 、AC 于K 、G,连PG. 由BD 平行∠ABC,可知点F 到AB 、BC 两边距离相等.有KQ =PN. 显然,PD EP =FD EF =GD CG ,可知PG ∥EC. 由CE 平分∠BCA,知GP 平分∠FGA.有PK =PM.于是,PM +PN =PK +KQ =PQ. 这里,通过添加平行线,将PQ “掐开”成两段,证得PM =PK,就有PM +PN =PQ.证法非常简捷. 3 、为了线段比的转化 由于“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在一些问题中,可以通过添加平行线,实现某些线段比的良性转化.这在平面几何证题中是会经常遇到的. ∥=A D B P Q C 图1 P E D G A B F C 图2A N E B Q K G C D M F P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