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电影艺术新领域 精品

中国电影艺术新领域

陆川的《南京!南京!》是一部超越自我,也超越中国战争电影叙事模式的影片。

从《可可西里》到《寻枪》再到《南京!南京!》,无论是题材还是表达的形式,陆川都在寻找一条具有突破性的道路,拓宽影像表达空间,挖掘电影的意义深度,扩大艺术和市场的疆界。

欣喜的是,《南京!南京!》达到了导演预期的目标将艺术性和商业性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追求电影的观赏效果,感动了绝大多数观影人群,满足了人们影像消费、情感消费、意义消费的欲望。

影片顺应全球化、和平、和谐的世界潮流,抛弃敌人—朋友的意识形态二元对立、对抗的传统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在不忘历史、苦难、罪恶的前提下,面向未来、淡化仇恨,将电影的主人公和焦点放在尚存良知和人性的日本士兵角川身上。

在人物的刻画上,用对比的方法,将同样是日本兵的伊田作为角川的参照物,以多元的视角、立体关照的原则取代片面化、平面化、脸谱化、类型化、概念化、妖魔化的原则,恰当地处理了敌方人物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塑造了比较可信的、丰满的角川的形象当然由于片长的限制,导演在多侧面地展示角川上还做得不够,对角川有过于美化之嫌。

电影的前面部分展现的是南京陷落后少数国民党军人抵抗和民众任人宰割的状态,具有文化批判的意味;电影的后面是对角川的着力刻画,导演试图在非对抗意识形态的观念下还原历史真实和人性的真实。

一、文化批判———对民族文化及人格的反省《南京!南京!》的前面部分以日本人攻陷南京为背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沦陷区军民的软弱。

影片中,小孩和妇女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战争没有什么比得上小孩、妇女、老人都卷入了战争更能表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的了,到处是挑着小孩逃难的人群,随处可见无辜的民众被枪杀。

小豆子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儿童时就被迫参加了这场民族保卫战。

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宋希濂部的将领们已经逃离南京,绝大多数士兵也因此要求放弃抵抗。

而以陆剑雄刘烨饰为代表的国民党战士还在率领残部和小豆子这样的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