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10120110120 杨雨晴

【摘要】:鸳鸯蝴蝶派是上世纪初诞生于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言情小说为主要题材,热衷于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鸳鸯蝴蝶派在上世纪上半叶曾经十分的活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通俗文学流派逐渐走向没落。这是时代决定的,也是它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大多数论及鸳蝴派的文章多注重了它的局限性,然而,在其局限性的反面,也有其进步性。鸳蝴派曾经的辉煌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就鸳蝴派以及鸳蝴派的发展演变和其进步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进步意义

一、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的常用语词,故被用来命名。《礼拜六》是1914年开始办的一种娱乐小仙周刊,前后出满二百期。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故称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该派的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周瘦鹃等。不过一些作家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而不承认自己是鸳蝴派。例如周瘦鹃就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他在《闲话(礼拜六)》里说:“我是编辑过《礼拜六》的,并经常创作小说和散文,也经常翻译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在《礼拜六》上发表的。所以我年轻时和《礼拜六》有血肉不可分开的关系,是个十十足足、不折不扣的礼拜六派。”并说,“至于鸳鸯蝴蝶派和写作四六句的骈俪文章的,那是以《玉梨魂》出名的徐枕亚一派,礼拜六派倒是写不出来的。当然,在二百期的《礼拜六》中,未始捉不出几对鸳鸯几只蝴蝶来,但还不至于满天乱飞遍地皆是吧!”包天笑则在《壬寅杂诗》的《鸳鸯蝴蝶派》一首下注道:“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谈其鸳鸯蝴蝶派,说我是这个派的主流。又说我‘作品体裁多样,长篇、短篇、话剧、诗歌,无不染指’。读之不胜愧悚。最近上海友人又赠我以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一书,厚厚一巨册,当然对我亦无恕词。我虽不愿戴鸳鸯蝴蝶的帽子,然亦无申诉之余地,有许多同文说是‘乱点鸳鸯谱’,我也未免语涉不庄。试想我当时亲老家贫,卖文为活,不免东涂西抹,安足供文学史的资料呢?”

二、鸳蝴派的兴起、发展和结局

二十世纪初,由于上海的通商口岸地位,出版印刷业也逐渐开始兴起,当时沪上的报刊多达数十种。鸳蝴派的作家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批作家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文人的出路由“学而优则仕”转向多样化选择。于是大量的清末文人转向新闻、小说等领域。

另外,由于上海特殊的地位,沪上文学受到很多外来西方文学的影响。例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就是明显模仿了西方的《茶花女》。同时,大量的鸳蝴派作家也身兼翻译之职近代学者王无为在为张静庐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所作之序言中指出: “逊清末叶,林纤以瑰琅之姿,用文言译《茶花女遗事》一书,是为西方小说输入吾国之始,亦启长篇小说用文言之端 ,于是小说界之趋势 ,为之一变。”

清末西方小说的输入 ,确实极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小说的创作。当时文坛上如政治小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社会小说等等的兴起 ,无一不跟外国文学的输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多少具有一些欧洲资产阶级恋爱自由的思想。如《玉梨魂》中的女主人公梨娘 ,本是一位旧式女子 ,可是她在送别情人时,竟然唱起了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诗句。又如苏曼殊,“寄其灵感于小说之中,所为《碎替记》、《焚剑记》诸篇,皆与《茶花女遗事》相仿佛。

除去出版业的兴盛、文人出路的多样化和西方译作的影响,当时市民阶级的娱乐要求也是鸳蝴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洋场的繁盛,滋生了众多的商机, 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谋生机会,因此吸引着四面八方各色人等群趋而来。市民阶层的发达,相应的娱乐要求就产生了。鸳蝴派的作品很好的迎合了市民阶级的口味与兴趣,故而兴盛发达。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阵营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而鸳蝴派“安闲游戏”的为文观显然与之对立,鸳蝴派被迫同新文学相区分,发挥所长去努力争取一般老派市民读者。但也终究在新文学的强大攻势下败下阵来。解放后,鸳鸯蝴蝶派最终销声匿迹,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三、鸳鸯蝴蝶派的进步意义

鸳蝴派曾经的辉煌能肯定地说明它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正所谓“存在即合理”。许多论及鸳蝴派的论文大都重点讨论其局限性,在这里,我想主要讨论一下它的进步意义。

(一)宣扬真善美的积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针砭时弊,紧贴社会现实。例如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大读者。“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鼓励民气”(《弯弓集·序》)。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豪放。《八十一梦》则是张恨水先生抗战胜利后“痛定思痛”之作,享誉海内外。(二)反映社会百态。鸳蝴派小说多以十里洋场为背景,运用大量的描写手法展现社会的各个阶级,不仅令当时的读者感觉贴近生活,而且是后人民俗研究的重要材料。中国现代小说在20世纪初的起步就是"都市文学",表现了新市民进步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他们的那些短篇长篇社会言情小说,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表现上海地区的风土民情、"十里洋场"的世态人情,其深度广度,实际上超出了主要反映知识分子情绪的"新文学"作品。比如在1922年《红杂志》第3期上饭牛写的《海上打油诗》中记下当时的时尚:"海上少年盛行目上戴托力克镜,手中携司的克棒,嘴里衔茄立克香烟,谓为三克党。"这里记下了当时流行的三个外来词,其中"司的克"一词一直用至今,"托力克"一词也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第8期梦鸥的《滑稽问答》中有"问:何以剧院理事,为天文学家?答:以其常发现明星。问:何种树林,为世间所无者?答:阿木林。问;何种账目,为算不清者?答:混账。"从此可见"明星"、"阿木林"的用法在当时已见。像"阿木林"这样一批词语的具体用字也在他们的文章里先形成。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语言扎根在新市民中间,在传统和新潮中游弋,接陈启新。

(三)一定的艺术成就。多数鸳蝴派小说都一改旧式小说的大团圆结尾,以悲剧结尾。这是当时的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成就,悲剧性的结尾提高了小说的艺术性,

也体现了当时人们更高的艺术追求。另外,鸳蝴派小说语言多为华丽香艳的骈文或白话文。其语言虽然华美,但顾虑到读者阶层,又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不能不说是一项高超的艺术成就。拿张恨水的作品来说,他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秦淮世家》是其中的上乘之作。其作品采取章回形式,用白描手法,准确入微地刻画社会生活,惟妙惟肖地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时高墙大宅之中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图像,揭示出旧中国的社会矛盾。文字功底深厚,语言极富个人特色,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开现代白话小说先河。前面提到,许多鸳蝴派的小说家同时也是翻译家,所以鸳蝴派作品多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多采用白话文或者文白结合的方式写就。无论从情节、语言、人物各个方面都与近代西方文学十分相似,而且受众广泛,可以说是开了现代小说的先河,将现代文学最早介绍到大众中间。

【参考文献】

《关于鸳鸯蝴蝶派》王稼旬——《十月》

《鸳蝴派小说与西方文学》袁荻涌——

《百度百科》——张恨水

《"鸳鸯蝴蝶派"杂著中的上海话文化》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导读: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容貌呈现于人们眼前,于是反映这种都市的作品也应运而生。鲁迅说:“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时叫作‘洋场’,…… 有些才子们便跑到上海来。”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上海文艺之一瞥》),并因此得名而成为鸳鸯蝴蝶派。这一派的早期代表作为徐枕亚的《玉梨魂》,是用四六骈俪加上香艳诗词而成的哀情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以“游戏笔墨,备人消闲”为其主要宗旨。它们的期刊、小报曾标榜“本杂志不谈政治,不涉毁誉”,“有口不谈国家……寄情只在风花”。它们的作品也大都以“消闲”、“遣愁”、“排闷”、“除烦”为目的。在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宣言》中曾严正批驳“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工具,就是针对鸳鸯蝴蝶派而言的。茅盾在1922年对这一流派的实质下过中肯的评断:他们的“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他们视作品为商品,为了竭力倾销这些“商品”,自然就不能不随波逐流,以适应洋场的“五方杂处,三教九流”的需求。

作品的内容也不得不随着他们特有的读者层的趣味为转换:有时是言情小说,有时是“黑幕小说”,有时又转换成以“侦探”、“武侠”最为热门。因此,这一流派的作品内容极为驳杂,举其要者大致可分为言情、哀情、社会、黑幕、娼门、家庭、武侠、神怪、军事、侦探、滑稽、历史、宫闱、民间、公案等等类别。早期鸳鸯蝴蝶派仅仅以言情小说为主,后来要将如此庞杂的内容塞进狭义的鸳鸯蝴蝶派的框子中,似乎不大贴切。于是有人以他们早期的最有影响的《礼拜六》杂志名之,统称之为“礼拜六派” 鸳鸯蝴蝶派的全盛时代是在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特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而掀起的复古狂潮,使社会呈现了一派沉滓泛起的颓败局面,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便泛滥充斥于市场。这时,鸳鸯蝴蝶派作者中除了不少“封建才子”和“洋场文豪”之外,又增添了一些不愿在浓重的政治暗夜中继续探索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从反袁斗争中离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辙,投入了鸳鸯蝴蝶派的圈子。五四运动以后,该流派虽然多次受到新文学营垒的冲击和批判,报刊阵地和读者面都有所缩小,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流行。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才在祖国大陆上失却了他们生存的土地。因为这一流派基本上与民国相始终,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曾被称为“民国旧派文学”。鸳鸯蝴蝶派创作的小说《广陵潮》 鸳鸯蝴蝶派从主导倾向而言,是一个消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但

论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一)

论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一) 对于鸳鸯蝴蝶派的研究,近年来有过度拔高的倾向,这应该是对过去全盘否定的一种矫枉过正,或许还有其它什么原因。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进行考察,提出它是晚清社会改革,尤其是废除科举的一个必然结果。循此,进一步研究了鸳鸯蝴蝶派作为一个职业化的社群如何进入口岸城市社会,成为一个结构性的社会共同体,解释了它的兴起的历史必然和经济基础。同时对鸳鸯蝴蝶小说的读者群体,即市民阶层进行了意识形态分析,指出市民文化对鸳鸯蝴蝶派文学价值生成的规约性和局限性。 引言:鸳鸯蝴蝶派的发生之成为问题 围绕“鸳鸯蝴蝶派”,似乎打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笔仗。自从它刚一诞生,就有来自外界很强烈的反应。最早为之总结,并发攻击的应该算1915年梁启超的《告小说家》,1再后来是钱玄同、周作人、鲁迅、郑振铎、沈雁冰等一大批新文学家的猛烈抨击。之后断断续续,对鸳鸯蝴蝶派的声讨仍是不绝于耳。在当时众多的责骂嘲笑声中,鸳鸯蝴蝶派作家们似乎并不为之所动,依然是我行我素:你说我是鸳鸯蝴蝶派,我就接受你的称谓,你骂我是“文丐”,我就用“文丐”的笔名发表文章。2只有到了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鸳鸯蝴蝶派得以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基础才真正完全丧失,在文化上自然没有了立脚之地,作为一个流派便很快风流散。这时的批评更多的来自于文学史的写作。20世纪50、60年代几本通行的文学史几乎不约而同地称鸳鸯蝴蝶派为“小说逆流”、“小说的反动”、“文坛逆流”之类,3似乎要牢牢地把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市场经济地位确定之后,中国文坛便不期然涌现出大量休闲、娱乐、武侠之类的作品,似乎又接续了中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香火,鸳鸯蝴蝶、风花雪月、江湖武侠等等被尘封多年的东西又潮水般涌来。文学研究界对此也并非无动于衷,“超越雅俗”、“鸳鸯蝴蝶派‘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被压抑的现代性”等命题也接踵而至4,纷纷为鸳鸯蝴蝶派争取理论的合法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在思想解放的旗帜下,在追求学术独立的口号下,抑或在追求学术研究的创新和突破的一片呼声中,鸳鸯蝴蝶派连同张爱玲、苏青等人的价值放在新的天平上被重新掂量。于是,在放逐诸神,推翻典范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重造新神,再立经典。所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经过多半个世纪的埋没,鸳鸯蝴蝶派重新被打捞出来,几经打磨,又放光彩。 一个文学流派,乃至一段文学史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遭到贬抑,悄然隐入历史的背景中,而在另一个特定的时期又复被重新发现,得以复活,给它重新赋予意义,这其实是平常的历史现象,古语称之为“借尸还魂”,用当下时尚的语言叫做恢复“文化记忆”,重理“思想资源”。尘封多年的鸳鸯蝴蝶,在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坛和学界又翩翩飞舞,而且愈加色彩斑斓,这其实是人们重新挑剔出一段遭到压抑的历史线索,为当下的某种思想困境寻找突破的一种策略。似乎不必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支撑——这样做倒不是因为其间涉及的线索和面相太过复杂,只是因为如若单纯究诘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内容,往往又会遮蔽掉另一些更重要的认知向度。比如说,你可以指出自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界对鸳鸯蝴蝶派——乃至对整个50、60年代否定或批判过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开展了持续不断地历史面貌的“恢复”工作,其实是配合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所谓“思想解放运动”,不过是文学上的“拨乱反正”,仍然是一种政治行为,只不过这种政治行为与80年代以前的方向恰恰相反而已。你还可以进一步指出鸳鸯蝴蝶派以及张爱玲等海派文学家的重新发掘,他们作品中的通俗性、市民性、娱乐性被给以重新评价,甚至被推至高出另一些新文学作家——比如鲁迅和茅盾——的作品水平的地位,也不过是与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地位的确立有关,因为文学的商品价值、文学运作的市场形式、文学创作的商品取向、文 学价值的货币化评价标准等等这些现今流行的东西,都在鸳鸯蝴蝶派那里,在鸳鸯蝴蝶派发

毕业论文资料--张恨水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

张恨水是由深受鸳鸯蝴蝶派影响的旧派小说向现代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其代表作品《啼笑因缘》描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杭州富家子弟樊家树来北京读书,他与三位女性(侠女关秀姑、贫民女艺人沈凤喜、富家千金何丽娜)的爱情故事。其间穿插底层民众的悲惨境遇、上层社会生活方式的奢靡、官场的明争暗斗……描摹了那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众生相。 《啼笑因缘》道尽樊家树与沈凤喜之间的悲欢离合。沈凤喜,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唱大鼓书的戏子。她是小说中悲悲切切的女主角,与樊家树相遇,两人在交往过程中逐渐互生情愫。而后樊家树资助她上学,使沈凤喜摆脱卖艺为生的飘零生活。“无情最是黄金物,变尽天下儿女心。”在樊家树离开北京返回杭州看望生病的母亲时,沈凤喜被军阀刘德柱看中。“虚荣”这顶桂冠是一片浮云,它看上去夺人眼目,可是转瞬即逝,它其实是过眼的云烟,留不住的风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它迷住你的眼,可等你睁开眼睛,却什么都没有……沈凤喜不敌虚荣心和强权的夹击而乱了分寸。当樊家树从杭州回到北京,依然想挽回失去的爱情。趁刘德柱到天津之机,樊家树偷偷与沈凤喜相约见面,但这次见面樊家树并不能劝服沈凤喜与他再续因缘。此后,沈凤喜被得知此事而气急败坏的刘德柱蹂躏致精神失常。沈凤喜是一个悲剧,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沈凤喜就如曲线,而樊家树就是此线的渐进线,樊家树不断地接近沈凤喜,却永远不能触及她。樊家树与沈凤喜,这一对年青人的恋史,就这么匆促,这么短暂地结束了,就如刚翻开的扉页,封底就匆匆合上……也许这就是:啼笑“非”缘。“…非?缘”即“现实生活”。所谓的“现实生活”,就如张扬作品《第二次握手》中主人公苏冠兰与“小星星”——金星姬关于对爱情和婚姻的对话中,苏冠兰说:“我所说的…现实生活?,就是指阶级社会中的…现实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产生的爱情与婚姻,都要受复杂的阶级关系、政治因素和社会势力的强力支配。以天然的纯性爱为基础的…真正的?爱情,往往并不能导致婚姻;而…真正的?婚姻,则往往不过是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经济地位和习惯势力的综合产物,它的基础并不都是爱情……”苏冠兰与丁洁琼之间那出爱情悲剧,似枪弹嵌入双方的骨骼。肌肤上的伤虽已收拢,隐痛却时时发作,尤其是心灵上的伤痕,影响更是多方面的。此刻,《第二次握手》中主人公苏冠兰与丁洁琼具象征性的“握手”又展现在我们眼前,“握手是人们生活中发生过千千万万次的事情。可是,让两颗心脏一齐振动的撼人肺腑的握手,在苏冠兰和他的琼姐之间,却只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在他们初恋的时节——一九二八年夏天,在古金陵的火车站上。那时的他俩,都还是翩翩少年,他们哪里会想到,人生中会有如此曲折的风云变幻。那时的他俩,怎么会意料到,他们的第二次握手会经过整整三十一年……”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叙述了那个已逝时代的爱情故事。期间揭示的是:爱情与现实所形成巨大的悖拗! 在《啼笑因缘》中刻画了关秀姑两父女侠义形象,侠者“一诺千金,除恶扬善,舍生取义,不畏强权,恩怨分明,睚眦必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啼笑因缘》续集中樊老太太把关秀姑认作膝下的干女儿,关秀姑和樊家树成了兄妹,这是樊家树与关秀姑之间复杂情感的圆满收尾。“平原沉沉地,没有一点声音,越显得樊、何二人的呜咽声,更是酸楚。”《啼笑因缘》的续集结尾渗透着丝丝凄凉,何丽娜与樊家树两人于清明祭奠几位故人——沈凤喜受刘德柱蹂躏致疯后不久便死去,“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关秀姑两父女、李永胜、沈国英四人都为国战死沙场。 千金小姐何丽娜与樊家树之间,是典型“女追男”。“我们谈什么报答。假使你当年不嫌我是个千金小姐,我如今还沉醉在歌舞酒食的场合,哪里知道真正做人的道理!其实还是你成就了我呢。”从这段何丽娜回答樊家树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知这个新潮的女子在追求自己爱情的过程中,逐步缩小了同樊家树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她劝说其父何廉将家产捐出八十万,用于支持革命事业。而后两个年青人充分利用留学德国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何廉的所捐资金,何丽娜建立战地医院,樊家树建立化学军用品制造厂,以行动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精神情感等和谐一致的基础之上,缺乏精神文化共振的爱情必定是飘浮无根的空中楼阁,增加内涵的爱情,因其丰富当可历久常新。“丽娜,人生都是如此,不要把烂漫的春光虚度了。我们至少要学沈国英,有一种最后的振作呀!”《啼笑因缘》续集结尾樊家树的这些话,道出这部小说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悲剧。 难以定论的“爱情”,在《啼笑因缘》都归于“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因缘莫羡人”。正如张爱玲所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说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缘分的天空,因爱而蔚蓝,因相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鲁迅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是()。(1.0分)1.0 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子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1.0分)1.0 分 A、 喜剧大团圆格局 B、 时代感强烈 C、 零度写作 D、 语言风趣幽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分)1.0 分 A、 《祝福》 B、 《狂人日记》 C、 《伤逝》 D、 《风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是()。(1.0分)0.0 分 A、 鲁侍萍 B、 周朴园

C、 繁漪 D、 四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1945年5月,《白毛女》第一次在()公演。(1.0分)1.0 分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1.0分)0.0 分 A、 《小二黑结婚》 B、 《山乡巨变》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生死场》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端木蕻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刘半农 C、 萧红 D、 瞿秋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1.0分)1.0 分 A、 《春蚕》 B、 《九十九度中》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1.0 分 A、 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和控诉 B、 对北京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 C、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D、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描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子夜>与国货年》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鲁迅 C、 瞿秋白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 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 C、 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 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赵树理的小说可以称为()。(1.0分)1.0 分

新论鸳鸯蝴蝶派与张恨水的_金粉世家_

新论鸳鸯蝴蝶派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余雪莲 (湖北教育学院公共课部,武汉 430205) 摘要:“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作为上海这个自开埠以来经济与文化发展最为迅猛,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最 为明显的大都市的社会生活,既为这派文学准备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也为它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关键词:新论鸳鸯蝴蝶派;张恨水;《金粉世家》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4)03-0015-03 作者简介:余雪莲(1974-),女,湖北随洲人,湖北教育学院公共课部,讲师,文艺学硕士。 一 ① 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各式各样的消闲文学。为此,提出文学主张亮出公开而完备的旗号,以主张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帜,集合起一批作家,写出大量作品形成庞大的流派,在旧中国文坛上发生过较大影响的,却是这个名声不佳的“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并非一个有组织的文学派别,最初因一些写言情小说的作家常写“才子”与“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莺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亦即其笔下常写的爱情故事离不开“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范围,故而由读者与评论界公认其名。 从文学继承关系看,“鸳鸯蝴蝶派”孕育并脱胎于晚清文学,与晚清小说有着不可分解的血缘关系。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分析清代小说四派(拟古、讽刺、人 情、侠义)及其未流时,即将“鸳鸯蝴蝶派”发时期清末文坛上的小说,概括为这四派的末流,其中便包含了这派早期的作品。 在主要表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需要,反映旧民主主义要求的晚清进步文学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之间,“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作为上海这个自开埠以来经济与文化发展最为迅猛,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最鲜明的大都市的社会生活,既为这派文学的准备提供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也为它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和发展,也是过渡时代不同文化在冲突与交融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文学选择。时代对文学的选择有多种方式,但在通常情况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部的总体的干预,这种干预决定文学发展的方向;一种是内部的决定文学构建的文化特质与发展形态的自我变异。 到“五四”前夜,“鸳鸯蝴蝶派”便由发展而日渐繁荣。由 于这派文学承袭着我国传统小说中志怪、传奇、讲史、神魔、人情、狎邪、讽刺、谴责、侠义和公案小说的遗风流绪,一些作品继续采取文言及白话章回体形式写作,其中有的作品,曾肆意宣扬封建节烈观、道德观,有一些狎邪和黑幕小说,成了展览恶德秽行、攻讦阴私之作,因而在“五四”之后,受到新文学阵营猛烈的批评。而这一流派最有名的作者当数杰出的“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笑天、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中最有名的是所谓“四大说部”:《玉梨魂》、 《广陵潮》、 《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抗日战争前,“鸳鸯蝴蝶派”的繁盛,不只证明了通俗文学的内在价值不容轻视,更主要的是它的流行趋势,总是提醒文学批评家绝不可忽视文学作品与读者、与文化消费市场、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 “鸳鸯蝴蝶派”之所以走向繁盛,正是由于这派作者懂得,为文化商品市场,即为都市市民读者的欣赏兴趣写作。所以,他们的小说取材十分广泛,尤其注重题材的传奇性、秘闻性。在故事情节架构与审美信息传导上,这派作者大多采取读者的传统形式,偏重于用强化故事悬念的办法,来拓展读者的审美期待心理,并且注重在轻松、热闹、伤感的场面与氛围中,表达读者所关切、所能接受的、不离不违世俗人情与人伦常态的思想感情。这部分通俗小说的共同特点是:在继承鸳鸯蝴蝶风格“重趣味”、 “重娱乐”的基础上,注意吸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某些技巧,多以现代都市市民阶层纷繁多姿的婚恋故事为创作的题材,在哀情、艳情、苦情、悲情或婚姻家庭的情爱故事里,驰才情,弄文彩为生。同时,这类小说中有的也增加了哲理的渗透和人性的解剖、文化的反思的因素,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往往打破了单纯注重情节编造为基础的传统构思,刻意讲究小说技法。因而这一时期不少言情小说,其美感已不 ①收稿日期:2004-02-10 2004年5月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May.2004第21卷第3期 Training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Vol.21 No.3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与当代言情小说的对比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与当代网络言情小说的对比 民初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上承清末小说界革命,下启五四小说新潮。而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类型就是言情小说,这也是它在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遭人诟病的原因。 而近几年来,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首发网站的言情小说数量迅猛增加,小说网站迅速崛起,其点击量与知名度不断提升,本土言情小说作者正在成长并渐成气候,部分作者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文字审美水平的作品。 当下的通俗文学中的言情小说和清末明初的鸳鸯蝴蝶派文学都是传播媒介发展之后追求相应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它们都是作家成为市场的一个输出单位后的产物,二者所处时代所给与的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鸳鸯蝴蝶派虽然已经消亡,但是当代的网络言情小说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的延续,但它们基于的相同文化现象,都不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文化。他们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 一、商业运作方式。作为文学史上“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礼拜六》在当时十分畅销,编者之一周瘦鹃曾回忆说:“民初刊物不多,《礼拜六》曾经风行一时,每逢星期六清早,发行《礼拜六》的中华图书馆门前,就有许多读者在等候着。门一开,就争先恐后地涌进去购买,这情祝倒像清早争一争买大饼油条一样。”《礼拜六》第1期的销量曾达两万份,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客观上看,清末民初出版业的发达和小说期刊的繁荣,使小说能够广泛、迅速地在大众读者群中流播。传播范围的扩大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拉近了文学与接受群体的距离。 《礼拜六》拥有强大的编辑队伍和作家群,这是一个刊物的生命之源,《礼拜六》聚集了当时文坛上几乎全部的通俗文学作家,既有专业作家,又有大量的机关、商行、企事业职员和大中学校学生及社会青年。《礼拜六》所包含的小说类型也十分多,特别是到后期,但是仍以言情小说为主体。这些保证在内容上吸引了读者,也保证了质量。 其次,巧妙的商业化运作也扩大了刊物的影响,增加了销售量。确立稿酬制度,使作家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大大刺激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作家的职业化成为可能,也为刊物的稿源提供了保证。《礼拜六》的编者利用巧妙的宣传、营销策略,策划一个与众不同的刊名,然后围绕刊名做文章,扩大刊物的知名度。《礼拜六》发行之初的若干期,每期必有一篇文字是围绕“礼拜六”这一特定的时间概念而作。《礼拜六》1921年复刊后,打出了一句广告语:“宁可不取小老媳,不可不看《礼拜六》。”这一惊人之语,虽然招致了许多批评,但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这就是现在的炒作,由此也可以看出编者重视刊物宣传的经营理念的先进性。第三,《礼拜六》用低价位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这些运作手段使得《礼拜六》在当时盛况空前。 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言情小说的传播媒介已经多元化了,除了传统的杂志和书,还出现网络这个巨大推手。大部分言情小说都是在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鸳鸯蝴蝶派与其进步意义 10120110120 杨雨晴 【摘要】:鸳鸯蝴蝶派是上世纪初诞生于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以言情小说为主要题材,热衷于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鸳鸯蝴蝶派在上世纪上半叶曾经十分的活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通俗文学流派逐渐走向没落。这是时代决定的,也是它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大多数论及鸳蝴派的文章多注重了它的局限性,然而,在其局限性的反面,也有其进步性。鸳蝴派曾经的辉煌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就鸳蝴派以及鸳蝴派的发展演变和其进步意义展开讨论。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进步意义 一、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的常用语词,故被用来命名。《礼拜六》是1914年开始办的一种娱乐小仙周刊,前后出满二百期。两者合在一起,很能代表这一类文学。故称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该派的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鸥、冯玉奇、周瘦鹃等。不过一些作家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而不承认自己是鸳蝴派。例如周瘦鹃就只承认自己是礼拜六派,他在《闲话(礼拜六)》里说:“我是编辑过《礼拜六》的,并经常创作小说和散文,也经常翻译西方名家的短篇小说,在《礼拜六》上发表的。所以我年轻时和《礼拜六》有血肉不可分开的关系,是个十十足足、不折不扣的礼拜六派。”并说,“至于鸳鸯蝴蝶派和写作四六句的骈俪文章的,那是以《玉梨魂》出名的徐枕亚一派,礼拜六派倒是写不出来的。当然,在二百期的《礼拜六》中,未始捉不出几对鸳鸯几只蝴蝶来,但还不至于满天乱飞遍地皆是吧!”包天笑则在《壬寅杂诗》的《鸳鸯蝴蝶派》一首下注道:“1959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谈其鸳鸯蝴蝶派,说我是这个派的主流。又说我‘作品体裁多样,长篇、短篇、话剧、诗歌,无不染指’。读之不胜愧悚。最近上海友人又赠我以魏绍昌所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一书,厚厚一巨册,当然对我亦无恕词。我虽不愿戴鸳鸯蝴蝶的帽子,然亦无申诉之余地,有许多同文说是‘乱点鸳鸯谱’,我也未免语涉不庄。试想我当时亲老家贫,卖文为活,不免东涂西抹,安足供文学史的资料呢?” 二、鸳蝴派的兴起、发展和结局 二十世纪初,由于上海的通商口岸地位,出版印刷业也逐渐开始兴起,当时沪上的报刊多达数十种。鸳蝴派的作家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 这一批作家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清政府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文人的出路由“学而优则仕”转向多样化选择。于是大量的清末文人转向新闻、小说等领域。 另外,由于上海特殊的地位,沪上文学受到很多外来西方文学的影响。例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就是明显模仿了西方的《茶花女》。同时,大量的鸳蝴派作家也身兼翻译之职近代学者王无为在为张静庐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所作之序言中指出: “逊清末叶,林纤以瑰琅之姿,用文言译《茶花女遗事》一书,是为西方小说输入吾国之始,亦启长篇小说用文言之端 ,于是小说界之趋势 ,为之一变。”

张爱玲爱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比较

张爱玲爱情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比较 ——人性观上对鸳鸯蝴蝶派的超越 2012300000041汪汝文张爱玲对人性悲剧的深刻体验赋予她的文章不同寻常的人性观点。她的人性观抛开了政治、道德的外衣,向读者展现她所直面的人性本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张爱玲相对于鸳鸯蝴蝶派对人性描写的突破来表现她作品中的人性观。张爱玲和鸳鸯蝴蝶派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鸳鸯蝴蝶派是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最初热衷的题材是言情小说,写才子和佳人“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以后的张爱玲在言情的题材取向、女性主题、传统笔法上对其有所传承,但在对人性的描写上,张爱玲以其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人物在情感矛盾中人性的复杂变化,展示出人性的本真。 鸳蝴小说以言情为主,以文学的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为标志。代表人物徐枕亚就曾说“有口不谈家国,任它鹦鹉前头;寄情只在风花,寻我蠹鱼生活”。其背后深藏着的是一个遣愁、排闷的动机, 这类小说没怀多少“济世”抱负, 其叙事的目的在于泄情和消闲。到了《礼拜六》时代,周瘦鹃更是声称, 他叙述的故事“是给看官们时时把玩,给大家快活快活,忘却那许多不快活的事。” 鸳蝴作品中很少有关于具体人性的描写,往往只是从大的方面展示其想要表现的“男女恋爱自由”观念,加之普遍的“缘情顽艳,

触绪缠绵”的情节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忽视了在西方思想和传统礼教冲突下感情中具体的人性变化。 如鸳蝴作家徐枕亚的代表作《玉梨魂》描写了青年何梦霞与寡妇梨娘的凄美哀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最终梨娘殉情而死。这一悲剧性的爱情的描写引触了读者的眼泪,却没有从更深的角度引起读者对人性的进一步思考。尤泣红的《碧梦痕》以《红楼梦》为蓝本,描写了公子文梦书与小姐蓝贞碧坎坷、悲剧性的爱情经历,最后蓝贞碧屈从家庭酿成悲剧。这类故事多采取传统的文化视角来认识现实,局束于殉情或屈从的悲惋结局,使许多作品往往流于表象的揭露而缺少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这些缺点,突出了以后张爱玲小说对人性描写的进步性。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诞生自1917年开始酝酿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时期内的中国新文学,我们称之为中国现代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 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3.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 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潮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又低估了新文化运动废文言崇白话的意义,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1933年,《学衡》停刊。 4.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 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5.《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 《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6.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以革新版 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初探 在中国新文学众多的流派中,几乎没有一个流派是象“鸳鸯蝴蝶派”(以下简称“鸳蝴派”)那样持续了四十余年,拥有大批作家和大量作品、刊物而又声名狼藉的了。从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开始,鸳蝴派一直被当作封建的买办的文学加以否定和批判,这似乎己成了定论。一般的文学史对鸳蝴派也只是一笔带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止才有所松动,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探讨论文,然而,这些文章有的限于介绍,有的重在探讨一些作家创作倾向的转变过程,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对鸳蝴派给予全盘否定或用贴政治标签的办法来处理都是不妥当的,重要的是应该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言情小说的产生及发展 提起鸳蝴派的创作,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该派开山的创作题材——言情小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言情小说的名声很不好。如果说过去人们对鸳蝴派其他题材的小说曾有过一些肯定的话,那么言情小说却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当然,这是不公正的。 鸳蝴派的创作,从言情小说开始,这种以表现男女爱情为中心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传奇。从唐传奇开始,中国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说才多了起来,到了晚清,写情小说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鸳蝴派的言情小说可以说直接受到了晚清写情小说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的影响。 本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经济和军事的侵入,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固有的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些大都市出现了畸型的繁荣,当时的十里洋场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殖民文化侵蚀着这个大都市,于是反映洋场生活的小说也就产生了。鲁迅对这种鸳蝴派小说的产生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这时候,有的才子们跑到上海来------。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青年姑娘聚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已是才子,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1)鲁迅的嘲讽是辛辣的。 鸳蝴派作家范烟桥则认为言情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辛亥革命以

鸳鸯蝴蝶派概述

鸳鸯蝴蝶派概述 在五四新文学的诞生过程中,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雅俗互动”的态势。由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发动和领导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先锋文学”的性质和“纯文学”的特征,代表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派通俗文学,虽然始终被排斥在文学主流之外,但仍然拥有大量的市民读者,并随着新文学读者群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地在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所谓“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派。因其作品中常有“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对蝴蝶可怜虫”的词语而得名。其先导可追溯到1903年孙玉声的《海上繁华梦》,1908年吴研人的《恨海》常常被看作是这派小说开始流行的滥觞,而1912年出版的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们先在《小说时报》(1909)和《小说月报》(1910)上发表作品,1914年《礼拜六》创刊后,成为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的刊物,故又称“礼拜六派”或“鸳鸯蝴蝶-礼拜六派”。又由于其文学生命与“民国历史”相始终,故又有“民国旧派文学”的称谓。 鸳鸯蝴蝶派文学从一开始就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一方面,它本身是中国传统通俗文学发展的结果,直接继承了明清以来笔记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衣钵,同时又遵循着“门当户对”、“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另一方面,它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得益

于科举制度的废除、稿费制度的建立、现代传媒的发达、商业都市的出现、市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西方文化的引进,并表现出倾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如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因此,在1917年新文学出现之前,鸳鸯蝴蝶派一技独秀,是传统旧文学最大的克星。新文学崛起后,鸳鸯蝴蝶派失去了大量青年学生读者,但仍然在市民读者中占有绝对市场。 1921年,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成立,特别是该会对《小说月报》的改革,对鸳鸯蝴蝶派来说,不仅是一个刊物的丢失,更是对整个通俗文学作家士气的打击。为此,在1922年8月,范烟波、顾明道等九人在苏州留园成立了“星社”,虽然没有正式的宣言和严密的组织,社团却不断壮大,到1932年发展为36人,包括周瘦鹃、程小青、严独鹤、徐卓呆等。到抗战爆发前,已达68人,新加入的还有包天笑、姚民哀、陈蝶衣等。直到抗战爆发后才自动解散,是当时坚持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与此相应,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各种类型的创作,都涌现了各自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呈现出竞相繁荣的局面:言情类除徐枕亚的《玉梨魂》外,还有吴双热的《孽冤镜》、李定夷的《霣玉怨》等;社会类有李涵秋的《广陵潮》、海上说梦人(朱瘦菊)的《歇浦潮》、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开“黑幕小说”先河的《留东外史》,以及毕倚虹的《人间地狱》、包天笑的《上海春秋》等;武侠类有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后改编成故事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和《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侦探类有周瘦鹃用文言翻译的《福尔摩斯

现当代文学史

第二章小说(1917-1927) 第一节小说概述 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二、现代小说纷繁多姿的景况 ?1920年代以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为代表,形成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创作现象,先后出现了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 ? 1.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超人》《斯人独憔悴》、叶绍钧《隔膜》《潘先生在难中》、许地山《缀网劳蛛》、卢隐《海滨故人》、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等。问题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并追求哲理色彩,但通常“只问病源,不开药方。”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其审美价值。未形成成熟的文学流派。 ? 2.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许杰《惨雾》、王鲁彦《菊英的出嫁》、许钦文《石宕》、台静农《拜堂》、彭家煌《怂恿》、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艺术成就上高于问题小说。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注重地方风物和风俗的描绘。 ? 3.自叙传抒情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此外还有张资平《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陶晶孙《木犀》(东洋风味浓厚)、叶灵风《女娲氏之遗孽》(擅长两性恋爱)、冯沅君《旅行》《隔绝之后》(创造社推出的唯一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笔名淦女士)及浅草—沉钟社的陈翔鹤《独身者》(小说爱用C君作主人公名字)等。其艺术特点: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个性张扬,学习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追求唯美主义倾向。 ?第二节各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略讲) ?鲁迅(略讲) ?郁达夫(略讲) ?叶绍钧、许地山等(略讲) ?四、旧派文学向通俗小说发展(参考教材朱书P22,钱书第四章)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小说:繁荣于1912年到1917年间。鸳鸯蝴蝶是指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的小说,《礼拜六》则是1914年创办的一种休闲娱乐周刊。共同风格是以言情为主,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和媚俗。鸳鸯蝴蝶派中的代表是“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中张的影响最大。小说品种主要有社会(李涵秋《广陵潮》)、言情(徐枕亚《玉梨魂》)、历史(包天笑《留芳记》)、武侠(向恺然,笔名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侦探(程小青《神农》)诸种。奠定了通俗小说的基本类型。? ?2、批判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鲁迅先生领导下的左翼文联(左联)等新文化阵营,“在批判复古论调的同时,新文学阵营不断地同鸳鸯蝴蝶派展开斗争”。他们认为鸳鸯蝴蝶派“文学”滋生于半殖民地的“十里洋场”,风行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几年间,是在人民开始觉醒的道路上的麻醉药和迷惑汤。虽然有少数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社会黑暗、家庭专制和军阀横暴等等,但其总的倾向却不外乎“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正如鲁迅说的是“新的才子+佳人”,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

●《祝福》收录在(彷徨)。 ●《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 问题、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以上都是 ●《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是忧愤深广。 ●《狂人日记》的作者是鲁迅。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华老栓是《药》里面的主人公。 ●《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风波》。 ●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B、《阿Q正传》。 ●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横截面结构。 ●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有学者认为,《狂人日记》是一篇类诗体、寓言体小说。 ●鲁迅小说的风格是精粹警拔、自然朴实。 ●鲁迅小说完成了语言上的革命,小说的语言是纯粹的白话文。错误 ●《伤逝》收录在彷徨B。 ●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鲁迅塑造的哪一位人物?()A、阿Q ●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人物。 ●《阿Q正传》带有“漫画式”特点。 ●《阿Q正传》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精神上麻木的讽刺和批判。 ●下列作家不属于创造社的是()。D 周作人 ●问题小说的特点是()。B理性化 ●成仿吾、田汉、郁达夫属于创造社,周作人不属于。 ●《超人》、《寄小读者》、《繁星》属于冰心的作品,《雅舍小品》不属于。 ●冰心小说的结构较为单一,但语言非常清丽、婉约。 ●下列不属于叶圣的作品是(B)。A、《多收了三五斗》B、《狗日的粮食》C、《先生在难中》 D、《倪焕之》 ●下列不属于许地山的作品是(D)。A、《命命鸟》B、《辍网劳蛛》C、《商人D、《酒后》●庐隐的代表作是()。B、《海滨故人》 ●与许地山审视现实的写作相比,叶圣的创作深受影响,体现了一种禅悟。错误 ●叶圣的创作理念深受俄国作家契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废名的作品是(A)。A、《竹林的故事》B、《南行记》C、《春桃》D、《酒后》 ●乡土小说代表作家不包括(D)。A、台静农B、许杰C、王鲁彦D、郁达夫 ●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 域风格的农村。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不包括(D)。A、对时代病的描写B、塑造了零余者的形象C、采 取自叙传的形式D、具有复调小说多元视角杂糅的特点 ●郁达夫的代表作是(A)。A、《沉沦》B、《茶馆》C、《尝试集》D、《守岁》 ●鲁迅认为创造社作家都是文学专业出身,才子气过重。错误

鸳鸯蝴蝶派与张恨水戏仿策略

鸳鸯蝴蝶派与张恨水戏仿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鸳鸯蝴蝶派虽经时代风云变幻和新文学群体的批判讨伐,却始终拥有人数众多的读者。对此问题的探究,可从文本策略和阅读共同体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方而探寻作者和出版商采用哪些策略,试图对文本施加预设的阅读效果,也就是文本如何引导被预设的阅读;另一方而关注读者的实际阅读,以及有着相同阅读风格和阐释策略的阅读共同体的建构。 本文选取张恨水《八十一梦》作为典型文本进行分析,意在窥测这一群体的写作策略与运作机制。《八十一梦》是张恨水作品中受关注较多的一部,它表而写的是叙述者我的梦境,实则拿历史与小说中的人物和典故作游戏笔墨,在时空的错乱颠倒中讽刺现实人生。学界将《八十一梦》称之为抗战小说、社会讽刺小说、社会讽刺想象小说或国计民生的忧患情绪凝结成的杰出的书;或视《八十一梦》为张恨水阪依现实主义的标志,完成了他实现章回小说体制现代化的文学使命;或与老舍《猫城记》、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鬼土日记》相提并论而称之为中国现代幻设

型讽刺小说,将幻设的滑稽上升到了现实的讽刺;或名之为奇遇小说,指出这几部小说有强烈的戏谑效果和夸张的闹剧情景。这些评论大多将《八十一梦》视为张恨水全新转变的标志,是其创作的又一高峰。而实际上,《八十一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在张恨水的创作及中国近现代小说中并非独具一格,有论者注意到了《八十一梦》和张恨水早期作品《真假宝玉》的相似,根源来自于对《红楼梦》的继承。有研究者认为《八十一梦》承晚清拟旧小说、鲁迅《故事新编》传统,与上海《万象》《春秋》等报刊上的故事新编体、耿小的《新云山雾沼》等作品一起形成了40年代讽刺小说的繁荣。也有学者指出《八十一梦》应属张恨水小说的游戏笔墨,有辞气浮露等过于露骨的问题,人物类型化的单一倾向造成了小说深度不足等缺陷 无论是将《八十一梦》视为主题、艺术全新变革的成功之作,还是注重发掘其与中国小说传统的继承关系,上述成果大多忽视了《八十一梦》的重要写作策略—戏仿。张恨水对戏仿策略的运用相当纯熟,主要戏仿作品有《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1919),《新斩鬼传》(1926),《八十一梦》(1939)。戏仿贯穿了张恨水创作的各个阶段,《八十一梦》是其集大成之作。综观鸳鸯蝴蝶派群体的写作策略,戏仿一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