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大师霍尔格-马提斯作品鉴赏

海报设计大师霍尔格-马提斯作品鉴赏

海报设计大师霍尔格-马提斯作品鉴赏

霍尔格-马提斯作品(来源:素材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f5543028.html,)

大师的作品虽风格各有不同,但从海报设计的角度来看,它们都符合海报设计的各种原则和规律。形象和色彩简单明了,无论是色彩还是所设计的形象,都简单明了,给人简单自然地感觉。从一致性原则来看,图形和色彩的运用和谐统一,给人清晰协调的感觉。大师的作品总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因此,这幅作品也非常具有创新性,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独特。此外,在这幅作品中,文字和图片的运用也非常到位,文字的编排以及图片的位置选择都很合适,给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及分析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编排元素组成,图文编排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海报设计语言、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产业的革新,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大师,设计出了经典传世佳作,并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我们运用感性的对称、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编排设计原理或理性网格编排设计原理,对大师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来感悟海报编排设计的规律。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属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与革新,人们已将文字与插图混合排版并运用于印刷媒体,它不仅对德国的出版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同时对工业化发达的欧洲及其出版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大批精通印刷术的平面设计家。 ■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 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 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为“无饰线”字体,他为德国电气 公司所设计的海报运用简洁无装饰字体和几何形体对称的组合,通过视觉 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现了德国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 现代设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后,1919年沃尔特·格多佩斯 在德国的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 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 上是在包豪斯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国、日本 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德国在二战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的设计师,贡特尔·基泽,皮埃尔·门德尔,格特·冯德利希,冈特·兰博都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 ■ 贡特尔·基泽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丰富的想 象力与激扬的创造力,讲究比例和尺寸、 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关系,具有超现实主 义风格特征。《和平运动》海报(图2) 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强调方向的版式 编排,使版式中的文字与图形形成运动 感。 ■ 皮埃尔·门德尔用理性的哲学思 想处理图形、表现主题。慕尼黑巴伐利 亚国家剧院戏剧海报(图3)以简洁的图形、文字、色彩来表现主题思想,以中 轴线为依据,对称的版式结构,给人庄严、稳重、典雅之感,在 文字编排上增加了一定的不对称因素,既庄重又活泼。黑色与高 纯度色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格特·冯德利希的海报设计几乎全部由文字元素组成。这 与他早年从事字体设计以及长期以来研究字体与版式的视觉语言分不开。他善于发现字母形式美的 感染力,强调大与小,细与粗的强烈对比,在字母与版式的组合上寻找游戏般的快乐,他的海报充图1 图 2 图3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创意设计大师

--==设计人物——冈特·兰堡作品专集欣赏==-- 来源:5D多媒体 | 时间:2005-5-12 | 人气: 文章关键字:设计,欣赏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毕业后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他的几幅作品作为永久藏品珍藏。 土豆文化 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兰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在兰堡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 兰堡的风格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 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 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 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设计行业大师陈幼坚经典设计作品赏析

设计行业大师陈幼坚经典设计作品赏析 【摘要】艺术作品赏析,设计作品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 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一个好的设计创意,必有其打动人和耐人寻味之处。除了创意 之外,一个作品还受它的实用功能,工艺技术,材料,艺术品位,社会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创意;作品分析;识别 一、艺术设计概述 1、设计作品鉴赏 艺术作品赏析,设计作品鉴赏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设计的基 本知识,观摩中外设计行业大师的经典设计作品,掌握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思维方法, 开阔眼界,加深理解,从而增强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作为一名艺术设计的学生需要有能 够感受设计之美的眼睛和理解设计美的大脑。 许多人对一件作品的态度仅停留在欣赏的角度,而鉴赏对于欣赏是更深一个层次,多 在欣赏之后还有继续深入识别、分析、判断甚至批判的意思。可以说鉴赏是欣赏的一种升华,当然,当深入对一件作品的欣赏,则需要对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 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很广。二维的有平面广告,书籍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三维的有的手工艺产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另还有三维空间环境设计,四维多媒体设计 与制作等等。虽然每个领域看似千差万别,但相互关联。这也是一个设计师即有可能进行 建筑设计,同时也有产品设计。如何评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优与劣。但每个人都会因 为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生活经验,物质或精神需求水准等方面的因素而有不同的标准,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设计界的名人 谈到设计界的名人,二维平面设计的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陈幼坚等。 服装设计的有可可夏奈尔、克里斯汀?迪奥、三宅一生等;建筑设计的有弗兰克?劳埃德 ?赖特、勒?柯布西耶、贝聿铭等。他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创意。 二、设计师陈幼坚及作品简介 以二维平面设计师陈幼坚为例,陈幼坚生于1950年,在香港长大,中学理科毕业后,只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其公司在1998 年japen typography association 所举办的比赛中,一连夺得九个奖项,当中包括一个最杰出作品奖。他于1989年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设计家年奖”。其公司在1996年被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作业——大师作品分析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简介 Georg Hargeaves,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哈格里夫斯有着近程式的自然观。通过对史密森作品的学习而开创了一种开放式景观设计新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各种元素诸如水,风和重力都可以进入并且中影响到景观,”展现出他对自然因素独到的感受。烛台角文化公园“风之门”,麦斯比公园“大地之门”。 作品充满诗意。哈格里夫斯的作品被誉为“诗意的景观”,他的作品总给人意象不到的感受,这与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分不开的。 作品分析 简介 广场公园(Plaza Park)位于圣·何塞市市中心,占地3.5英亩(约1.4hm2)。建于1986-1989年。投资额190万美元。这里既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也是节日举行庆祝集会和演出活动的舞台,公园的周边为艺术博物馆、旅馆、会议中心和商务办公楼。设计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一个新公园覆盖在原来的老公园上。设计保留了场地上所有成熟的树木,运用各种隐喻的手法,使用地域性的,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语言,使这个公园以一种地域性的风格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圣·何塞市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久远。最早是由印第安人在此挖出了自流井,从而发展农业,最终形成了城市。

道路分析 场地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不仅是一个大的交通岛,而且是周围艺术博物馆会议中心旅馆等一些重要建筑的环绕中心。道路的布置看似随意,以斜交的直线道路系统为框架,实际上是周围主要建筑物的人流线路。道路是沿着人们在公园两侧的公共建筑间穿越的路线来设置一条宽阔的园路构成公园东西方向的长轴,沿路边设置了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灯柱和木质座椅,这些旧式的灯具和座椅隐喻着城市300年的历史。 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条从端点开始就斜交的直线道路,从公园的一端延伸到公园的另一端,为了避免直线单调,在道路中部使用道路高差和铺装加以变化。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产品设计及作品赏析课程感想

年级专业:11级物流管理专业 产品设计及作品赏析课程感想 一眨眼间,都大三了。产品设计及作品赏析这门课是大学的最后一门公选课。当时选这门课时还有点小小的犹豫,看课程名称,这是一门有关艺术类的课程,于我这种不懂得欣赏美的人又有何干。最终,还是好奇心促使我选定了这门课。 自从上这门课的第一节起,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没有错。老师专业的态度着实让我感动。当看到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件件的创意家居产品时,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十分注重生活品质的人,懂得如何让生活增添乐趣,这让我对老师油然而生一种敬慕之情。生活是人生的一个大课题,我相信,学习完这门课程,我将收获的绝不仅仅限于产品设计这一小范围,在生活上,或许我的个人的品味也将大大提升。这成为支撑着我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动力。 这门课程是关于产品设计类的,从课程中,我知道了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设计的产品需符合人的需求,让人使用方便的产品,它的设计才能算较为成功。虽然学习这门课程半个学期了,但若要说已经习得了这门课的精髓或是有了产品设计的冲动或和灵感,这样的高度却是还没有达到。可能真正收获的只是产品设计这门课程的一点皮毛。概况来说,有以下几点: 1、了解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产品设计需遵循人机性、实用性、环保性、艺术性等原则。很多的产品都是遵循人机性而设计的。比如说开门的手柄的高度设计、凳子的高度与桌面的高度需适宜等; 2、知道了产品设计的一些方法,如联想法、替代法、逆向思维法、组合法、模仿法、移植法、扩加法以及缩减法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方法还是要数模仿法里的仿生法以及逆向思维法了。现当代人类世界中的许多产品都是根据生物界中的一些生物的习性或是外表所设计而来的。雷达的设计灵感就是来源于蝙蝠、锯齿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某些植物边沿的锯齿状、而飞机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天空飞翔的小鸟;逆向思维法让我惊叹原来反向思维可以产生如此多的神奇,例如破洞的伞,按常规思维,伞本来的作用是遮阳和挡雨的,破洞不就会破坏其功能了吗?可如果伞面撑开是可折叠的呢?这样不但没破坏原有功能,更可以让风穿过,解决了因风大伞被吹走的问题。逆向思维的运用,对方案再加以完善,可能创意产品就要诞生了; 3、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了解到世界之美。在产品设计这门课上,我们欣赏了很多创意产品以及创意广告,其中的奇思妙想真是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创意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表

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编排元素组成,图文编排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海报设计语言、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产业的革新,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大师,设计出了经典传世佳作,并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我们运用感性的对称、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编排设计原理或理性网格编排设计原理,对大师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来感悟海报编排设计的规律。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属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与革新,人们已将文字与插图混合排版并运用于印刷媒体 ■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为“无饰线”字体,他为德国电气公司所设计的海报运用简洁无装饰字体和几何形体对称的组合,通过视觉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现了德国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 现代设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后,1919年沃尔特格多佩斯在德国的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了 自己的体系。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国、日本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德国在二战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师, 贡特尔基泽,皮埃尔门德尔,格特冯德利希,冈特兰博都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 ■ 贡特尔基泽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激扬的创造力,讲 究比例和尺寸、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关系,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和平运动》海报(图2)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强调方向的版式编排,使版式中的文字与图形形成运动感。 ■ 皮埃尔门德尔用理性的哲学思想处理图形、表现主题。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剧院戏剧海报(图3)以简洁的图形、文字、色彩来表现主题思想,以中轴线为依据,对称的版式结构, 给人庄严、稳重、典雅之感,在文字编排上增加了一定的不对称因素,既庄重又活泼。黑色与高纯度色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格特冯德利希的海报设计几乎全部由文字元素组成。这与他早年从事字体设计以及长期 以来研究字体与版式的视觉语言分不开。他善于发现字母形式美的感染力,强调大与小,细与粗的强烈对比,在字母与版式的组合上寻找游戏般的快乐,他的海报充满力量,主体明确,构图严谨,成为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ZHANGLEI 张磊 建筑师——————梁井宇 梁井宇,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曾工作于国营设计单位,及与人合作创办设计工作室。1996年到加拿大留学和工作,学习了电脑图形学与电脑动画,并对游戏设计产生兴趣,还曾经工作于游戏公司电子艺界,是一名电子游戏场景设计师。2003年回国,先到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首席设计师,2006年,与九源三星事务所场域建筑事务所,任主持设计师。梁井宇,是个追求原创性的建筑师,他既不重复自己的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总想做新东西。创新性的事务所,始终是他的追求。 在加拿大时,梁井宇曾浸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中的完全自由化和无拘无束的想象,让当时的他找到了新的倚靠与追求。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梁井宇体会到游戏空间的幻觉与美好,而游戏中对于空间无设限的形体扭曲与创造及无局限的变化法则。在现实中受局限的真实空间所无法表达的,这也勾起了他从虚拟到真实之间的转换与尝试。可是,梁井宇后来似乎也厌倦了这样的追求,因为毕竟在虚拟世界里很难像实际建筑一样,可以表达一种真实的力量。所以,之后他有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去追求真实的、可以实现的建筑。 真实到虚拟,是梁井宇从国内到国外的设计转换;而虚拟到现实,又是他从国外到国内设计转换,当梁井宇回到建筑领域后,他是从以后对软件虚拟与精神化的游戏场景操作,转向一个对硬件现实和物质化的建筑操作,所以,他对曲面形体的的兴趣,似乎想将虚拟世界中的3D曲面转化到现实世界中实现,这展现在中联环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空间中的一道曲面墙体设计中。他将一道墙面处理成柔性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运用在墙体上。因为在设计操作中,这是必须经过电脑运算而得出的曲面比例和组织构成,这样对空间的图像变大更加直观,也能探索新形态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另外,他也关注到材料的细部与构成,比如在办公空间中有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局部氧化的钢材、线管的裸露、墙上细部收分处理等,从曲面形体与材料构成,到建筑中的小物件与小细部,这是他受到艺术家的启发,对真实世界、真实材料再现的一种渴望、一种补偿,他希望作品中能暴露材料的真实质感,合理运用及贴切表达材料的物理属性,对抗重力并反映材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曲面的墙体,即可以观赏,又可以是功能性的考量。座椅,似乎也带有点表皮造型的设计倾向,它就是在既有墙体上生成的新形态,而这样的办公空间,有整体也有局部,除了室内设计以外,也偏向于家具设计与工业设计,横跨的方式似乎也暗示着梁井宇后期朝向多方面发展的设计趋势,尝试一种跨界的模式。 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项目中,梁井宇把虚拟世界中的曲面想象转化成更实际的建筑外墙,他用红砖来形塑出一个新形态的弧形墙,在保留原有墙面上增加一道新的皮层,犹如在旧系统,以不破坏、不瓦解的方式植入与附加一道新的皮层,并同时串联与组织,而新皮层与旧墙面之间就成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新界面,它同时有了深度和容积,创造出新的形态空间。所以,这个项目强调一种新皮与旧皮之间的扣合关系,新旧之间的差异性所衍生出的冲突感及材料与构造之间的对话。红砖的运用,是个偶然的,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有地域性的存在,反而带有一种工业性和艺术性,正因为是作品所身处的环境——北京798艺术区的原因。在这个项目中,梁井宇一方面专注与尝试转运用的可能性,一方面试图摆脱与改变以前对于奉行至高无上的现代主义建筑信条的信守,将数个分散的个体,用一道连续的墙整成一组完整的建筑。 皮层的运用,在梁井宇的作品中依稀可见,但是材料各异。如中联环建文建筑的欧松板的变形,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砖运用的可能性,而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运用灰色金属网,也成为了一道新的皮层。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设计意图类似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同样反映出新旧之间的衔接与统一。梁井宇使用灰色金属网,完全是他对上海的感觉。一个是工业时代颓废面貌的上海,一个是时尚且光鲜透明的上海,灰色金属网便是这两种感觉并存的材料运用。而这样对于上海的思考,其实是偏向于一种地域性的思考,思考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梁井宇并不认同他的建筑只有表皮,他觉得应该要冲破现代主义理论形成的思考框架,去理解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对建筑的影响,就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他们对于当代建筑的贡献就是重新把建筑纳入当代艺术体系,当很多东西被建筑师认为是不屑一顾的,或者说对建筑而言是无意义的东西,在当代艺术领域可以找到它的而为之,且有不可替代性。 原创,是梁井宇始终追求的境界,他既不重复自己的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总是想做新东西。所以,坚持原创,而且可能他会从一种独特的出发点切入设计,带有一种颠覆性颠覆建筑学所约定俗称的事件,颠覆原先的设

大师海报版式的设计分析

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栏目主持: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朴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编排元素组成,图文编排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海报设计语 言、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产业的革新,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大师,设计出了经典传世佳作, 并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我们运用感性的对称、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编排设计原理或理性网格编排设计原理,对大师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来感悟海报编排设计的规律。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属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与革新,人们已将文字与插图混合排版并运用于印刷媒体,它不仅对德国的出版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同时对工业化发达的欧洲及其出版业也产生了

■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为“无饰线”字体,他为德国电气公司所设计的海报运用简洁无装饰字体和几何形体对称的组合,通过视觉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现了德国 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 现代设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后,1919年沃尔特格多佩斯在德国的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国、日本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德国在二战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师,贡特尔基泽,皮埃尔门德 ■ 贡特尔基泽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激扬的创造力,讲究比例和尺寸、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关系,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和平运动》海报(图2)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

大师作品分析小结

大师作品分析小结 这次的大师作品分析作业,我们小组四人分析的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萨伏依别墅。从查找资料到画草图到做模型绘制A1,整整五周中,我们对萨伏依别墅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了解到一个建筑的很多非表面性的东西,让我们感触颇深。 最初是查找资料并绘制草图的阶段,我们收集了有关萨伏依别墅的许多资料跟文献。在查找过程中,这样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那一天小雨,当我们推开院门穿过绿篱,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楼便静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绕过架空的门廊,走进宜人的门厅,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间在流动,视线在流动;别致的楼梯,多变的隔断,浴室的躺衣,厨房的壁柜,室外的条案,室内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蓝色、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质朴、简单,一切又都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不要说70年前,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逊色,这才是大师!”一句话讲萨伏伊的特点尽显。 对萨伏伊别墅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开始找绘制草图所需要的想要的数据,想要找到准确的数据并非简单的事。我们分头查找,两个上图书馆找资料,我跟另一个同学则从身边已经买的书籍上和网上来找。最后,利用有用的数据,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因为萨伏依别墅有底层的独立支柱的特点,所以根据底层的柱网结构,绘制出了底层,再这样结合二层找到的资料绘制出二层,再是顶层。在绘制过程中,对萨伏伊别墅这个建筑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收集资料的过程培养了我们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理解建筑图纸的能力。 在绘制草图的同时,我们制作了一个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才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曲面怎么做,萨伏伊别墅底层的弧形墙怎样才能与其他墙体连接牢固等。我们边想边做,初步完成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制作正式模型了。 在做之前,因为时间不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尽量做的最好。我们小组一起讨论了各自的时间表,因为课时有些不同,所以时间未必能凑到一起,讨论下来,只要同时有两个人有空变来做。 制作的模型该如何拆解才能使拆解方式与状态更准确。在我们的讨论之下,别墅车库的设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特殊的组织交通流线的方法,使得车库和建筑完美的结合,使汽车易于停放而又不会使车流和人流交叉,所以我们选择的剖切位置主要是把别墅中间的坡道展示出来,来展示萨伏伊特殊的交通流线。在决定完如何剖切之后我们便开始模型的制作了。 在开始时我们碰到的问题,就是老是忘记做门,草模没有做门所以当时并没有发现。于是我们马上查找萨伏伊的实景照跟其他一些能够现实别墅内部交通流线的图,这才解决了问题。一路紧赶慢赶,光做底层就花费了我们很久的时间,想要把模型做的细致,就必须要把每块割下的模型板进行打磨,以致使板跟板之间能够很好的贴合。在做弧形墙体的时候,我们把厚四毫米的纸板划穿一半,然后就形成了可以折成弧形的纸板了,然而弧形有一定的韧性,很难将其与其他墙体连接紧密。我们一起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以两层卡纸的外墙一层和一层互相交错黏贴的方式将其固定,实施后发现很成功。 在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的过程中,我们终于一起将正式模型做完,每个人都尽着自己的最大的力,看着从自己手里再现的萨伏伊别墅,别提有多激动了。 最后是绘制图纸,绘制过程要注意的是图纸的排版,整个版面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自己在不同排版中比较,来获得不同的感受,再去选择最后出来的效果。图纸中包含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小大人] 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最著名的吻] 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撤退] 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

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张朴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编排元素组成,图文编排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海报设计语言、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产业的革新,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大师,设计出了经典传世佳作,并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我们运用感性的对称、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编排设计原理或理性网格编排设计原理,对大师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来感悟海报编排设计的规律。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属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与革新,人们已将文字与插图混合排版并运用于印刷媒体,它不仅对德国的出版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同时对工业化发达的欧洲及其出版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大批精通印刷术的平面设计家。 ■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 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 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为“无饰线”字体,他为德国电气 公司所设计的海报运用简洁无装饰字体和几何形体对称的组合,通过视觉 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现了德国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 现代设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后,1919年沃尔特·格多佩斯 在德国的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 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 上是在包豪斯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国、日本 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德国在二战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的设计师,贡特尔·基泽,皮埃尔·门德尔,格特·冯德利希,冈特·兰博都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 ■ 贡特尔·基泽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丰富的想 象力与激扬的创造力,讲究比例和尺寸、 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关系,具有超现实主 义风格特征。《和平运动》海报(图2) 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强调方向的版式 编排,使版式中的文字与图形形成运动 感。 ■ 皮埃尔·门德尔用理性的哲学思 想处理图形、表现主题。慕尼黑巴伐利 亚国家剧院戏剧海报(图3)以简洁的图形、文字、色彩来表现主题思想,以中 轴线为依据,对称的版式结构,给人庄严、稳重、典雅之感,在 文字编排上增加了一定的不对称因素,既庄重又活泼。黑色与高 纯度色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格特·冯德利希的海报设计几乎全部由文字元素组成。这 与他早年从事字体设计以及长期以来研究字体与版式的视觉语言分不开。他善于发现字母形式美的图1 图 2 图3

著名绘画赏析

绘画在视觉语言中的作用 当前,设计创作领域取得了较好发展,弄清绘画和设计创作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今后的作品创作中将绘画技巧发挥得更好,也能够为他们的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出更有灵气的作品。绘画对设计的作用:(一)赋予设计语言丰富的表现手法绘画和设计创作是艺术家自身情感的外化表现,绘画相对于设计创作而言,更能清晰反映作者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相对于设计的实用性和商业性,绘画语言更加贴近于创作者的内心感受而更富有美感。专业的设计通常都把绘画活动中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运用到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这样就使得设计拥有了更多丰富的表现手法。一般情况下,设计的理念和创作语言都较为单一和注重实用性,这样就导致不少设计师的设计创作缺少了艺术美感,而要是他们能够合理的将绘画中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多变的表现形式融入到设计中,那么作品不仅具有了实用性,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作品中携带的商业气息,在一定层面上也拥有了更多的可欣赏的艺术价值。(二)使设计作品更符合美学原理绘画和设计共同属于视觉语言,是客观物质在眼中成像的产物,设计师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还需要注重将自身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符合美学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遵循绘画中形式美的原则,可以进一步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大多数形式美的规则都是从绘画中衍生出来的,例如:在绘图活动中追求整体画像的对称匀称和统筹协调;而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遵循这一原则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灵感,设计师通过观察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绘画作品和设计作品,也可以为他们以后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启发意义。(三)培养设计师的基础能力绘画能力对设计有着关键影响,要是设计师的绘图能力不高,那么他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设计创作语言。基于这种情况,大部分设计行业都会设计师的绘画能力有一定要求。设计相对来说能够选择的绘图工具更多,但是要想创作出更精致的作品,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用笔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资料及作品欣赏

知名平面、广告设计大师详细资料及作品欣赏 关键词:广告平面大师详细资料作品 ?作品用途描述: 知名设计大师作品设计师作品 靳埭强(中国香港) 平面设计大师 靳埭强,男,1942年生于广东省番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1957年定居香港。先为学徒,后做裁缝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设计课程,1967年从事设计工作,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中国数一数二的平面设计专才,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 靳埭强曾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数百项;其中包括数十项纽约创作历年展优异奖;于1991及1994年亚洲广告奖之最佳企业形象设计;美国洛杉矶国际艺术创作展金奖;多项美国纽约CLIO大奖总决赛状;日本字体设计年刊之最佳作品;纽约水银金奖;多项美国《传递艺术》奖;波兰第1届国际电脑艺术双年展冠军。 在香港,靳氏于1979年成为首位入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设计师;1984年更是唯一的设计师给颁赠市政局设计大奖;又于1991年获香港艺术家年奖之设计师年奖,1992年被选为90年代风云男士之一;1998年再获杰出成就奖。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

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 靳埭强的设计观: 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是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是香港一流的设计公司,为无数企业进行过包装设计。靳在8 0年代初设计的中国银行的行徽至今仍然被视为典范。 企业就是品牌 靳埭强认为,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企业本身是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基础,作为企业,应该有真的形象、真的体质,应该有清晰完善的理想和目标,以及美的内在和外在。而作为设计师,则必须了解企业的这些特点,了解企业的本质,确定企业的文化,塑造企业的真形象。 同时他认为,设计不单是企业促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塑造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设计一方面发挥其商业功能,达到应有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又能蕴涵比较深厚的文化素质,为企业建立一个正面的视觉形象。靳在给企业设计的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的。 设计要了解市场 靳埭强特别强调设计师的专业精神,他认为漂亮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最好的设计是那些适合企业、适合产品的设计。靳埭强设计的猛龙牛仔就是这一宗旨下的传神之作。" 因为美国以出产优质的牛仔裤而闻名,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为猛龙牛仔的形象增加了美国色彩。同时在其外包装上增加了充满节日气氛朱古力形象,使得这个包装有了浓郁的人情味。" 新的包装推出来后,猛龙牛仔的市场迅速打开,现在猛龙牛仔已是香港人过节送礼的佳品。 靳埭强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应该掌握现代的设计语言,还应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对市场有敏锐的触觉,为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这样才能创造出出类拔萃的品牌形象。 融合中西的设计理念 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靳强调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简洁流畅,极富时代感,标志内又包含了中国古钱,暗合天圆地方之意。中间一个巧妙的" 中"字凸现

丹克雷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米勒花园 班级:景观学11-1班 学号:20114175 姓名:聂敏江 指导老师:严敏 摘要:通过对丹·凯利的作品---米勒花园的分析,从作品概况,场地状况,案例分析,案 例启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丹·凯利大师介绍 丹·凯利是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1912 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普通人家。他是“哈佛革命”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 1912年9月,丹.凯利出生于波士顿。 1936年进入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园林设计。 1997年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是美国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最经典作品—米勒花园。 2004年2月21日,丹.凯利因病去世,终年91岁。 丹·凯利大师生平 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进入哈佛研究生院,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 1945年二战结束后---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 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 50-60年代---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勒庄园的设计,这是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大师的地位。 (二)米勒花园场地状况 米勒花园作品概况 谈到丹·凯利的作品,就不能不谈米勒庄园,1955 年在印第安那州哥伦布市的米勒花园, 是他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作品, 是丹·凯利的第一个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也是现代景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米勒庄园中,凯利首次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对话,他把在勒·诺特那里学到的古典主义元素———方格网、几何构图、比例关系等与现代主义的开放、无止境、动态、简洁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米勒花园作品背景 建造背景米勒家族在二战后的哥伦布市对工业、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是现代社会少有的那种纯粹的艺术赞助人,在他们的资助下,哥伦布市邀请了一些当时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为城市设计了一系列公共建筑。因而当他们请沙里宁设计自己的住宅时,显然要将这座住宅作为整个城市现代建筑运动的一部分。 建造背景米勒住宅及花园位于哥伦布市华盛顿节和Flatrock河之间的一块地上(图1)。有沙里宁和洛奇设计的住宅位于有常春藤覆盖的方形基座上,住宅位于比Flatrock河冲击平原高约15英尺(约4.5米)的平坦方正的高地上。建筑周围是一块长方形的约10英亩的相对平坦的基地(图2)。刚从欧洲归来不久的凯利在米勒花园中试图用古典主义造园元素来表达空间感,希望这种园林能够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