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课后知能检测13 沪科版选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课后知能检测13 沪科版选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课后知能检测13 沪科版选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课后知能检测

13 沪科版选修3-1

1.关于三个公式P =UI ,P =I 2

R ,P =U 2

R

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公式普遍适用于求电功率,后两式普遍适用于求热功率

B .在纯电阻电路中,三个公式既可适用于求电功率,又可适用于求热功率

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第一个公式可适用于求电功率,第二个公式可用于求热功率,第三个公式没有意义

D .由U =IR 可知,三个公式没有任何区别,它们表达相同的意义,所求P 即是电功率,也是热功率

【解析】 首先要明确,欧姆定律U =I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因此三个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没有区别,但在非纯电阻电路中它们互不相同.其次,P =UI 表示电功率,而P =I 2

R 表示热功率.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UI =I 2

R ,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 >I 2

R ,即消耗的电能只有部分转化为内能.

【答案】 BC

2.(2012·潍坊高二检测)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均相同的电风扇、电烙铁和日光灯,各自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了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结果是( )

A .电风扇最多

B .电烙铁最多

C .日光灯最多

D .一样多

【解析】 在三种用电器中,只有电烙铁是纯电阻用电器.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B 选项正确.

【答案】 B

3.(2012·哈尔滨高二检测)用E 表示电源电动势,U 表示路端电压,U r 表示内电压,R 表示外电路总电阻,r 表示电源内电阻,I 表示干路电流,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U r =IR

B .U r =E -U

C .U =E +Ir

D .U =

RE R +r

【解析】 因为不知道外电阻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所以I =

E R +r

不一定成

立,U r =E -U 一定成立,故D 错误、B 正确;U r =Ir ,A 错误;U =E -Ir ,C 错误.

【答案】 B

4.(2012·南京高二检测)如图4-4-7所示,有一内电阻为4.4 Ω的电解槽和一盏标有“110 V、60 W”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 V的直流电路两端,灯泡正常发光,则( )

图4-4-7

A.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120 W

B.电解槽的发热功率为60 W

C.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60 W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0 W

【解析】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电解槽和灯泡均分得110 V电压,且干路电流I=I

灯=60

110

A,则电解槽消耗的功率P=P灯=60 W,C对、A错;电解槽的发热功率P热=I2R内

=1.3 W,B错;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总=220×60

110

W=120 W,D错.

【答案】 C

5.在如图4-4-8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r,闭合电键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4-4-8

A.灯泡L变亮

B.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小

C.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少

D.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

【解析】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R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灯泡变暗,A选项错误;路端电压变大,电阻R两端电压变大,电容器C两端电压变大,电容器C上电荷量增加,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的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灯泡L的电阻大于电源的内阻r,则外电路电阻比r大得越多,输出功率越小,

B 选项正确.

【答案】 BD

6.(2012·古田一中高三检测)如图4-4-9所示,电源电动势E =3.2 V ,电阻R =30 Ω,小灯泡L 的额定电压U L =3.0 V ,额定功率P L =4.5 W .当开关S 接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3

V ,则当开关S 接2时,灯泡发光的情况是( )

图4-4-9

A .很暗,甚至不亮

B .正常发光

C .比正常发光略亮

D .有可能被烧坏

【解析】 设电源的内电阻为r ,S 接1时,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为:

I 1=E R +r ,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阻R 两端的电压,即U 1=I 1R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r =2 Ω.

灯泡的电阻为:R L =U 2L

P L =2 Ω,S 接2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2=E R L +r =3.22+2

A =0.8 A ,灯

泡两端的电压为:U ′L =I 2R L =0.8×2 V=1.6 V ,比灯泡的额定电压小得多,灯泡很暗,甚至不亮,正确选项为A.

【答案】 A

7.如图4-4-10是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甲、乙两根电阻丝的I -R 图像.现将甲、乙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则( )

图4-4-10

A .甲电阻丝两端的电压比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小

B .甲电阻丝的电阻率比乙电阻丝的电阻率小

C .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乙电阻丝产生的焦耳热少

D .甲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比乙电阻丝消耗的电功率小

【解析】 若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中,由于通过两电阻丝的电流相同,由图像可知,此时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所以甲电阻丝两端的电压比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大,A 错误;

由于两电阻丝的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故甲电阻丝的电阻率比乙电阻丝的电阻率大,B 错误;由Q =I 2

Rt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乙电阻丝产生的焦耳热少,C 正确;由P =

I 2R 可知D 错误.

【答案】 C

8.(2012·南平一中高二检测)如图4-4-11所示,一台电动机提着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匀速上升.已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 ,电源电动势为E ,通过电源的电流为I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一切阻力及导线电阻,则( )

图4-4-11

A .电源内阻r =E I

-R B .电源内阻r =E I -

mgv

I 2

-R C .如果电动机转轴被卡住而停止转动,较短时间内电源消耗的功率将变大 D .如果电动机转轴被卡住而停止转动,较短时间内电源消耗的功率将变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功和电热的区别,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电功率及焦耳定律的应用.由于电动机是非纯电阻元件,欧姆定律不再适用,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 1=UI ,热功率P 2=I 2

R ,输出功率P 3=mgv ,P 1=P 2+P 3,可解得:U =IR +

mgv I ,又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U +Ir ,解得:r =E I -mgv

I

2-R ;当电动机被卡住时,电动机变成纯电阻元件,总电流I 总=E R +r

,电流增大,故电源消耗的功率P 增大,所以选

项B 、C 正确.

【答案】 BC

9.汽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如图4-4-12所示,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10 A ,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58 A ,若电源电动势为12.5 V ,内阻为0.05 Ω.电流表内阻不计,则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降低了( )

图4-4-12

A .35.8 W

B .43.2 W

C .48.2 W

D .76.8 W

【解析】 电动机未启动时,U 灯=E -I 1r =(12.5-10×0.05) V=12 V ,电灯功率P 灯

=U

I 1=120 W .电动机启动时,U 灯′=E -I 2r =(12.5-58×0.05) V=9.6 V ,设电灯阻

值不变,由P =U 2R ,可得P ′=(U 灯′U 灯)2×P 灯=(9.612

)2

×120 W=76.8 W ,电功率的减少量ΔP

=P -P ′=(120-76.8) W =43.2 W.

【答案】 B

10.三个电阻分别标有“100 Ω、4 W”,“200 Ω、2 W”,“50 Ω、8 W”,若将它们并联起来,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解析】 三个电阻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

U 1=P 1R 1=20 V U 2=P 2R 2=20 V U 3=P 3R 3=20 V

当三者并联时应接在20 V 的电源上,此时三者均正常工作,故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

P 总=4 W +2 W +8 W =14 W.

【答案】 14 W

11.如图4-4-13所示,电源电动势E =10 V ,电阻r =0.5 Ω,标有“8 V、16 W”

的灯泡L 恰好能正常发光,电动机○M

绕线的电阻R 0=1 Ω,求:

图4-4-13

(1)电源的总功率;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解析】 (1)L 正常发光,路端电压等于灯泡额定电压8 V. 内电压U 内=(10-8) V =2 V , 则总电流I =

U 内

r

=4 A , 电源总功率为P 电=IE =4×10 W=40 W. (2)流经电动机的电流I M =I -P U

=2 A.

输入电动机的总功率P 电动机=U ·I M =8×2 W=16 W. 电动机内阻消耗功率P 内=I 2

M R 0=4×1 W=4 W. 故电动机输出功率P 出=(16-4) W =12 W.

【答案】 (1)40 W (2)12 W

12.(2013·海口一中高二期末)如图4-4-14所示的电路中,电炉电阻R =10 Ω,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1 Ω,电路两端电压U =100 V ,电流表的示数为30 A ,问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为多少?通电一分钟,电动机做的有用功为多少?

图4-4-14

【解析】 题图中的两个支路分别为纯电阻电路(电炉)和非纯电阻电路(电动机).在纯电阻电路中可运用欧姆定律I =U

R

直接求出电流强度,而非纯电阻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只能运用干路和支路中电流强度的关系求出.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大于电热,两者的差值才是

有用功.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炉的电流强度为I 1=U R =100

10

A =10 A.

根据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则通过电动机的电流强度为I 2=30 A -I 1=20 A.

电动机的总功率为P =UI 2=100×20 W=2×103

W. 因发热而损耗的功率为P ′=I 2

2·r =0.4×103 W

电动机的有用功率(机械功率)为P ″=P -P ′=1.6×103

W ,电动机通电1 min 做的有用功为W =P ″t =1.6×103

×60 J=9.6×104

J.

【答案】 20 A 9.6×104

J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 =-0.44 m ,x B =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 .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 ,位移大小是100 m 。 (2)路程是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 (2)需要时间为16 15 4.010 4.29.510?=?年 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 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 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 3.(1)24.9 m/s ,(2)36.6 m/s ,(3) 第 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 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 ,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 ,则加速度为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 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3.57 v a cm s t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16 15 4.010 4.2 9.510 ?= ? 年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 3) 第 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 t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0.63 m/s2,a B=0.083 m/s2,a C=-0.25 m/s2 a A、a B与速度方向相同,a 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 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 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 3.57 v a cm s t ?- ==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 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8 10 1910 6.25101.610 n --==??,与B 失 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B 分开 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A 球 与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 291222152 (1.610)9.010230.4(10)q q e F k k N N r r --?===??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 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 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2 c q q =;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 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 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 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 a ,所以2122q F F k a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 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 2 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 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所 以 , 85.310q C -===? 第三节 1. 答:A 、B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1A B F E q nF E n q ==。A 、C 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 C F E q n F E nq ==。 2. 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19 9 112 112 1.6109.010/ 5.110/(5.310)e E k N C N C r --?==??=??, 3 q 1 3

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 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人教版高中物理Ⅱ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 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图6-12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 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图如图6-13所示。 图6-13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 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图6-14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 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图略),即: 6.4/v m s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 θ=,θ=°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 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图6-16 4. 答:如图6-17所示。 图6-17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 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12 gt 经 历时间0.55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22m >20m 所以摩托车 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 向的速度为v y =gt =×s=s 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 /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tan θ=vx /v y ==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 竖直方向位移为y ==212 gt 经历时间 0.71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s =s =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3.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 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 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4)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4y ; (5)让小球从斜面上同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6)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 2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2; (7)比较x 1、x 2,若2x 1=x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改变墙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测量落点与抛出点之间的竖直距离y ,若2x 1=x 2,有4y 1=y 2,则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5节 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doc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 1 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 “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 ”是说时、 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 “太阳东升西落 ”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 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 船不动。 3、 x A =-0.44 m , x B =0.36 m 第 2 节:时间和位移 1. A .8 点 42 分指时刻, 8 分钟指一段时间。 B . “早 ”指时刻, “等了很久 ”指一段时间。 C .“前 3 秒钟 ”、“最后 3 秒钟 ”、“第 3 秒钟 ”指一段时间, “3秒末 ”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 1)路程是 100 m ,位移大小是 100 m 。 ( 2)路程是 800 m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 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0 5 m -8 m -3 m 05 m -3 m 5 m -8 m -3 m 第 3 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 1)1 光年 =365 ×24×3600 ×3.0 ×10 8 m =9.5 ×10 15 m 。 ( 2)需要时间为 4.0 10 16 年 9.5 1015 4.2 2.( 1)前 1 s 平均速度 v 1=9 m/s 前 2 s 平均速度 v 2=8 m/s 前 3 s 平均速度 v 3=7 m/s 前 4 s 平均速度 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 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 小 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 2) 1 m/s , 0 3.( 1) 24.9 m/s ,( 2) 36.6 m/s ,( 3) 0 第 4 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 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 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 A 点和右方 邻近一点的距离 x=7. 0×10-3 m ,时间 t=0.02 s , Δt 很小,可以认为 A 点速度 v= x =0.35 m/s t 3.解( 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 为 0。 (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 5 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 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 50 m/s ,速度变化 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 2 min ,则加速 度为 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 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 a C =-0.25 m/s 2 a A 、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 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 1 3.0 cm / s 10cm / s 0.29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 2 3.0 cm / s 27cm / s 0.11 滑块加速度 a v 27 10 cm / s 2 t 3.57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 1 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1) 15, 16, 18, 19, 21, 23, 24; ( 2)如图所示;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 第4章 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 1.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等. 2.电路是闭合的.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 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1.(1)不产生感应电流(2)不产生感应电流(3)产生感应电流 2.答:由于弹簧线圈收缩时,面积减小,磁通量减小,所以产生感应电流. 3.答:在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由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所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在线圈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由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所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当个线圈都在磁场中时,由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所以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4.答:当线圈远离导线移动时,由于线圈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断减弱,所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断减小,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当导线中的电流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也逐渐增大或减小,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也随之逐渐增大或减小,所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5.答:如果使铜环沿匀强磁场的方向移动,由于穿过铜环的磁

通量不发生变化,所以,铜环中没有感应电流;如果使铜环在不均匀磁场中移动,由于穿过铜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所以,铜环中有感应电流. 6.答:乙、丙、丁三种情况下,可以在线圈B中观察到感应电流.因为甲所表示的电流是稳恒电流,那么,由这个电流产生的磁场就是不变的.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不变,不产生感应电 7.流.乙、丙、丁三种情况所表示的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那么,由这样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也是变化的,穿过线圈B的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第3节楞次定律 1.答:在条形磁铁移入线圈的过程中,有向左的磁感线穿过线圈,而且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应该向右,再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即从左侧看,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 2.答:当闭合开关时,导线AB中电流由左向右,它在上面的闭合线框中引起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闭合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它的增加,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在闭合线框内的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再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D向C.当断开开关时,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减少.根据楞次定律,闭合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要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减少,所以感应电流的磁场在闭合线框内的方向是垂直纸面内外,再根据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C向D.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第一章 第一节 1. 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 电荷。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 答:由于A 、B 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 带上的是负电荷, 这是电子由B 移动到A 的结果。其中,A 得到的电子数为 8101910 6.25101.610 n --==??,与B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 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 中 的一部分自由受A 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 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 对B 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 、B 之间产生吸引力。 4. 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 、 B 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 、B 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 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 A 球与 B 球接触,此时,B 球带电 2q ;再把B 球与C 球接触,则B 、C 球分别带电4 q ;最后,B 球再次与A 球接触,B 球带电3()2248 B q q q q =+÷=。 2. 答:192291222152 (1.610)9.010230.4(10) q q e F k k N N r r --?===??=(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292 1.410/m s ?的加速度!) 3. 答:设 A 、B 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 、q -,距离 为r ,则22kq F r =-。当用C 接触A 时,A 的电荷量变为2 A q q =,C 的电荷量也是 2 c q q = ;C 再与接触后,B 的电荷量变为224 B q q q q -+ ==-;此时,A 、B 间的静电力变为:2222112288A B q q q q q F k k k F r r r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 、B 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2 11232F F F "='= 。 4. 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 1-6所示。4q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 1234q q q q q ====,相互间距离分别为a 、 、a ,所以2 122q F F k a ==, 2 222q F k a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 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 是 21222cos 45q F F F a =?+=。由于对称性, 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 外。 5. 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 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tan F mg θ= 5tan 12 θ==,又,2 2tan q F k mg r θ==, 3 q 1 3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2.答:由于A、B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电子由B移动到A的结果。其中,A得到的电子数为,与B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导体B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A对B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B之间产生吸引力。 4.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在把A、B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B之间的静电力做功。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 1.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所以,先把A球与B球接触,此时,B球带电;再把B球与C球接触,则B、C球分别带电;最后,B球再次与A球接触,B球带电。 2.答:(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的加速度!)3.答:设A、B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距 离 为,则。当用C接触A时,A的电荷量变为,C的电荷量也是;C再与接触后,B的电荷量变为;此时,A、B间的静电力变为:。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B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4.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1-6所示。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相互间距离分别为、、,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由于对称性,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静电斥力,又,,所以, 第三节 1.答:A、B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A、C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 2.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外。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方向沿着半径指向质子。 3.答:重力场的场强强度等于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即,单位是牛顿每千克,方向竖直向下。 4.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如图1-9所示,有一带电粒子以平行于金属板的初速度射入电场,它沿电场线的方向做匀加速运动,而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也就是说,它的运动轨迹与电场线不重合。 5.(1)因为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的强弱,所以,B点的电场最强,C 点的电场最弱。 (2)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如图1-10所示。 (3)负电荷在A、B、C三点时的受力方向如图1-10所示。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第1节 曲线运动 1. 答:如图6-12所示,在A 、C 位置头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同;在B 、D 位置头 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 方向相反。 2. 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每行驶10s ,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意 图如图6-13所示。 3. 答:如图6-14所示,AB 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 段是曲线运动。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 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 =800×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是v y = 800×sin60°=692m/s 。如图6-15。 2. 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 2,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 1,落地速 度v 为v 2、v 1的合速度,如图6-15 所示, 6.4/v m s == =,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38.7° 3. 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 1,击中目 标的速度v 是v 1与炮弹射出速度v 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 2应该偏西一些。 4. 答:如图6-17所示。 第3节 抛体运动的规律 1. 解:(1)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1.5m =2 12 gt 经 历时间0.55t s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40×0.55m =22m >20m 所以摩托车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 先着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 =9.8×0.55m/s =5.39m/s 摩托车落地时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 =v =40m/s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 度 /40.36/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θ,tanθ=vx /v y =405.39=7.42 2. 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 =2.45m =2 12 gt 经历时间 0.71t s = == ,在水平方向位移x =v t =13.3m ,零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x /t =13.3/0.71m/s =18.7m/s =67.4km/h >60km/h 所以该车已经超速。 答:(1)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桌子边沿的水平距离x ;测量小球在地面上的落点P 与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球心的竖直距离y 。小球 离开桌面的初速度为v = 第4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 答: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实验步骤: (1)调节木板高度,使木板上表面与小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球心的距离为某一确定值y ; (2)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A 无初速释放; (3 )测量小球在木板上的落点P1与重垂线之间的距离x 1; 2 2 v 1 v B v x 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16 15 4.010 4.2 9.510 ?= ? 年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 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 x t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课后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0 5 m -8 m -3 m 0 5 m -3 m 5 m -8 m -3 m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16 15 4.010 4.2 9.510 ?= ? 年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 t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0.63 m/s2,a B=0.083 m/s2,a C=-0.25 m/s2 a A、a B与速度方向相同,a 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 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 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 3.57 v a cm s t ?- ==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选修3-5课后习题答案及解释

冲量与动量 1. 答案:0 详解:4*20 - 5*16,减号是因为两个冲量反向。 2. 答案:A详解: 因为二者动量都是正,于是速度方向相同,要保证二者相碰,左边那个要去追右边的,于是左球速度大,因为B质量大,于是B速度小,于是右球是 B. 碰后A动量是2 kg?m/s据动量守恒,B动量是10 kg?m/s.动量除以质量得到速度比。 3. 答案:B详解: 因为A在B后方嘛,碰后A会减速,B会加速,于是A动量必然减小,根据动量守恒,C不可能,B才对。 4. 答案: BD 详解: 冲量大小肯定是一样的。因为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然而人质量小,于是速度改变量大,于是人走得快。 D说得很明确了,就是因为动量守恒,船必停。

5. 答案:3588N 详解: 先算落地速度,从 1."28米高度落地,根据自由落体公式,速度是 5."0m/s (g取 9."8)然后落地速度减为0,根据Ft = m△v,F = 3000N。然后加上重力588N 即可 6. 答案:D详解: 冲量表征的是动量变化量。D就是按定义判断的。 A错,冲量和速度没什么关系。B错,力作用时间未知。C错,力作用时间和物体质量都未知。 7. 答案:D详解: 重物动量改变量不少,但是动量改变的时间大大延长了。不拉皮筋,动量瞬间变为0,有了皮筋,动量要过一会儿才减为 0."动量改变量不少,也就是受到的冲量不变。这么看,只有D对。 8. 答案: BD 详解:

二者位移一样,然而上升过程阻力和重力都同向,下降过程阻力和重力反向,于是上升过程加速度大,时间短,重力冲量小。比较速度改变量,因为回到抛出点速度必然小于初速度,于是上升过程改变量大,上升过程合外力冲量大。C项,重力方向不变,重力冲量方向也不变,都是竖直向下。D项空气阻力反向,于是冲量方向也是反向。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 答案: 2."9m/s 详解,由系统动量守恒得: MV0 - m v′= mv于是V0可以算出是 2."9m/s 2. 答案:D详解: 机械能必然不守恒,因为子弹和木块之间的作用摩擦生热。动量也不守恒,因为水平方向系统是受到墙壁的作用力的。 3. 答案: ABD 详解: AB严格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C不行,因为系统水平方向受到墙的作用力。D可以,爆炸瞬间作用力极大,这一瞬间可以忽略其他比较小的力(比如重力),动量爆炸瞬间动量守恒。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ok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答案包括: 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课后习题答案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课后习题答案 (12) 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答案 (28) 高中物理选修3-2课后习题答案 (48) 高中物理选修3-3课后习题答案 (58) 高中物理选修3-4课本习题答案 (69) 高中物理选修3-5课本习题答案 (8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课后习题答案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 154.010 4.29.510 ?=?年 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 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 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 3.(1)24.9 m/s ,(2)36.6 m/s ,(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0.02 s ,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 .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 ,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 ,则加速度为0.42 m/s 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 、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 .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 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 =0.63 m/s 2,a B =0.083 m/s 2,a C =-0.25 m/s 2 a A 、a B 与速度方向相同,a C 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1 3.0/10/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2 3.0/27/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3.57 v a cm s t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Ⅱ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1节曲线运动 1.答:如图6-12所示,在A、C位置头部的速 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同;在B、D位置头 部的速度与入水时速度v方向相反。 图6-12 2.答:汽车行驶半周速度方向改变180°。汽车 每行驶10s,速度方向改变30°,速度矢量示 意图如图6-13所示。 图6-13 3.答:如图6-14所示,AB段是曲线运动、BC 段是直线运动、CD段是曲线运动。 图6-14 第2节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1.解:炮弹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是v x=800× cos60°=400m/s;炮弹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 是v y=800×sin60°=692m/s。如图6-15。 图6-15 2.解:根据题意,无风时跳伞员着地的速度为v2, 风的作用使他获得向东的速度v1,落地速度v 为v2、v1的合速度(图略),即: 6.4/ v m s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tanθ=0.8,θ= 38.7° 3.答:应该偏西一些。如图6-16所示,因为炮 弹有与船相同的由西向东的速度v1,击中目标的速度v是v1与炮弹射出速度v2的合速度,所以炮弹射出速度v2应该偏西一些。 4.答:如图6-17所示。 图6-17 第3节抛体运动的规律 1.解:(1 )摩托车能越过壕沟。摩托车做平抛运 动,在竖直方向位移为y=1.5m=2 1 2 gt经历 时间0.55 t s ==在水平方向位 移x=v t=40×0.55m=22m>20m所以摩托车 能越过壕沟。一般情况下,摩托车在空中飞行 时,总是前轮高于后轮,在着地时,后轮先着 地。(2)摩托车落地时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gt=9.8×0.55m/s=5.39m/s摩托车落地时 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v x=v=40m/s摩托车落 地时的速度: /40.36/ v s m s === 摩托车落地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tanθ=vx/v y=405.39=7.42 2.解:该车已经超速。零件做平抛运动,在竖直 方向位移为y=2.45m=2 1 2 gt经历时间B D 1 v D y v x v v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