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是最成功的“科普大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326648.html,

五月天是最成功的“科普大师”?

作者: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16期

很多科普平台集结了许多喜欢科学,也愿意谈论科学的人,但是凭心而论,除了这些科普平台,你生活周遭的这种“科宅(台湾词语,类似Geek)”多吗?以台湾科学教育用考试领导

教学让人倒胃口的程度,日常生活中碰到更多的是这样的情况吧:“DNA”,啥?“量子力学”,啥?“夸克”,啥?“纳米”,应该跟池上米很像吗?

科学得跟日常生活有交流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谈科学

科学普及或推广的工作如果要能够在普通民众生活中生根,并进而开启各种社会世界间的对话,是很困难的一项工作。很久以前就有科学教育学者提出,真正的“学习科学”其实就是在学习“谈科学”。也就是不管在读、写、推理、解题、生活中,都可以用科学的语言来进行沟通或表达。能谈就代表科学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谈得顺不顺、好不好、对不对;如果不能谈,科学就不过是你生命中的过客,生不带来死不去,哪怕你在考试中拿了高分。

有个著名的意大利科学传播学者布奇(Bucchi)就曾谈过一个概念叫做“边界对象(boundary object)”,这东西就像是在不同的语意世界中所共同拥有的一些“资产”,也许不同语意世界的人对这“资产”的界定有差异,对它建构出自己的意义,但同时它还能作为与其他世界沟通的基础。例如“基因”这个科学边界对象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它是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用语,但是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却可能各自具有很不同的意义。比方在生物科学实验室、新闻媒体、商业组织、一般民众生活等,大家都可以用“基因”这个词来描述一些事物,意义或许有些不同,但却开启了大家与科学世界沟通的可能。如果可以在文化中多渗透一些好的科学“边界对象”,那或许会有许多实现的可能。

五月天用音乐营销了科学

以台湾流行音乐团体五月天为例,2012年他们在北京鸟巢体育馆举行的“五月天2012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创下单日进场10万人次的纪录。即使在台湾,2008年12月在台湾中山足球场举办的“十万人出头天”演唱会,进场人数也有6.5万人左右。当乐团主唱阿信狂放地唱着《DNA》这首歌时,其实已经成功地营销了“DNA”这个科学的边界对象。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歌迷会自己去定义出这些词汇对于自己的意义,不论它符不符合科学理论中的精确界定,民众可以开始亲近它、谈论它、诠释它。或许对于许多“科宅”而言,这根本是微不足道的科学接触(而且五月天科学概念还不一定正确……),但是对于许多民众而言,这却是他们参与科学的第一步(很多人可能连这一步都没有,课本就被丢进垃圾桶了)。从这个角度看,五月天对于科学传播工作的贡献,可能不亚于任何一场科普演讲中的科学大师(作者吐槽:哪个科学大师能有10万人的现场听众?)。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特别地吹捧五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