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院团实现升级须深化改革

文艺院团实现升级须深化改革
文艺院团实现升级须深化改革

文艺院团实现升级须深化改革

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国有文艺院团进入了崭新的改革发展阶段。在这个新节点上,九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指明了转制院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方向,给广大转制院团深化改革吃了一颗“定心丸”。

根据转制院团的改革发展现状,《意见》将“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规范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通过强化转制院团内部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创新,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的经营者选用机制,努力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切实增强转制院团发展内生动力。这一要求抓准了转制院团进入改革新阶段的问题核心,为转制院团下一步深化改革确立了中心环节。

促进转制院团科学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演艺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政府之手”不可或缺。目前,大部分转制院团底子薄、包袱重、赢利能力弱,亟待政府“扶上马、送一程”。此外,我国演艺市场尚不成熟、演艺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许多问题的破解,远远超出了演艺业自身能力范围。此时此刻,“政府之手”必须与“市场之手”积极配合,共扶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步入新境界。

政府如何恰当出手?关键在于转变职能,就是要由过去的直接办院团,向落实和强化对转制院团的政策扶持、促进转制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加强转制院团改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的方向转变。《意见》中提出的加大演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资本投资演艺业、积极发展中介组织等举措,就是厘清政府在演艺领域新职能的重要尝试。

只要坚持深化改革,激发转制院团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转制院团科学发展,就一定能锻造国有文化院团发展的“升级版”。

附录

2013年5月中下旬后已经陆续公布笔试成绩、笔试合格分数线和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及面试公告相关信息,后续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想必是近段时间广大山东2013年公务员考试考生所关注的热点,因此附录特提供山东公务员考试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鉴于篇幅,这里仅列出部分省、市或单位的2013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最后阶段的面试信息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资料,大家可以查看2013山东公务员信息及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汇总(https://www.360docs.net/doc/3811404413.html,,国家公务员及山东公务员考试网站)。

2013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报名人员调剂通知

根据2013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的有关规定,部分公开遴选职位因未达到

规定的开考比例予以取消。上述职位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员,可以改报其他符合资格条件要求的职位。

有调剂要求的报名人员,请于6月15日8:00至12:00,通过报名时网上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811404413.html,/gklxtj进行调剂。请报名人员在原经任免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审核盖章的《2013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报名推荐表》备注栏注明调剂职位,传真到拟报考部门,并通过报名咨询电话与拟报考部门联系。过期视为自动放弃调剂。

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报名人员调剂工作,于6月16日8:00至12:00进行,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组织实施。

宁夏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后发展现状研究

宁夏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后发展现状研究 201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开启了各省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序幕。同年5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将8家国有文艺院团合并组建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演艺集团”),基本实现了宁夏国有文艺院团的全部转企改制。本文通过对宁夏演艺集团的基础设施、财务和资产状况、人员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较新的结论与建议。 标签: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现状调查 宁夏演艺集团下设6个子公司,分别是歌舞剧院、秦腔剧院、京剧院、话剧艺术发展、演出和杂技团有限公司。通过对宁夏演艺集团各改制院团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转企改制后的宁夏国有文艺院团对政府补贴资金和下乡演出补贴资金的依赖性很高,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化生存能力不强,商业演出经营困难等问题,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1.固定资产状况 经过对6家改制院团的评价统计,转企改制后均存在资产额偏少,资本总额偏小的现状,有些改制院团的排练厅、剧场和设备陈旧,已不能满足院团排练和演出的需要,有些院团排练厅和剧场的资产归属问题至今未解决。截至目前,改制后的6家院团均没有新建和改建的计划。 2.演出场次和收入 2.1根据转企改制前后的对照,在2011年改制前,6家院团平均每年的演出场次是96场,改制后平均每年的演出场次是251场,增长比为161%;转企改制前,平均每年的商业演出场次是46场,改制后平均每年的商业演出场次是89场,增长比为93%。 2.2改制前6家院团平均每年的总收入为526万元,改制后平均每年的总收入为823万元,增长比为56%。 由此可见,转企改制后的院团演出场次和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人员状况 转企改制后的6家院团,平均每家院团56%的专业人才退休或辞职,每个院团每年根据需要招聘一部分人员,但由于新招聘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对院团

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标准指标解释

附件2 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标准指标解释 1.国有文艺院团:指由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主办或实行行业管理(经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审批并领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专门从事舞台表演艺术创作演出等活动的各类国有艺术表演团体。 2.创作:指国有文艺院团以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把特定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年度创作情况主要考核国有文艺院团在考核年度内原创、改编、复排、移植或引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3.创作机制:指国有文艺院团艺术创作论证把关机制,包括艺术委员会等内容审核部门的建立、艺术总监等负责艺术质量的岗位设立、主要演职人员的使用、相关议事规则制定等情况。 4.年度作品:指国有文艺院团在考核年度内已完成的原创、改编、复排、移植或引进剧(节)目。年度作品的考核参照年度计划创作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年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原创作品的占比及完成情况。年度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可跨年度。 5.创作荣誉:指获得国内外重要奖项、参加重大艺术活动等情况。

6.演出:指国有文艺院团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艺术表演的情况,不包括彩排和内部观摩等过程性、非公开的表演活动。 7.演出总场次:指国有文艺院团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艺术表演的次数,包括售票、包场等有演出收入的场次,政府采购的公益性演出场次,以及参加汇演、调演等无演出收入的公开演出场次,流动舞台车演出场次,不包括彩排和内部观摩等场次。场数的计算,以售票、发票一次(或在其他地点进行一次艺术表演活动相当于剧场演出一场的时间)为一场。按时收费的,按日场、晚场或早场等一般习惯(约1至2小时)计算。评弹等曲艺演出计算场数,可按演出1至2小时为一场的原则进行折算。独幕剧或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节目组成专场演出时,不论包括几个独幕剧或节目,一律按一场计算。 8.公益性演出:指政府采购或有演出场次补贴的完全免费或低票价演出。 9.基层演出:指到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开展的演出活动。 10.观众人次:指实际观看演出时间超过演出总时间2/3的观众人数。在剧场或场馆演出的观众人数应包括购票和赠票观众数量,室外场所(如露天公益演出)的观众人数应为同时间段参与观看演出的人数。 11.观看满意度:指观众从个人经验和感受角度出发,从演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角度对演出质量水平作

湖南省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对策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1404413.html, 湖南省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对策探析 作者:林云 来源:《艺术殿堂》2016年第21期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描绘了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未来的宏伟蓝图。湖南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从2006年开始试点、摸索前进,2008年开始逐步铺开、由点到面,2011年全面推进、深入改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向改革“深水区”和“攻坚区”挺进。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改革发展的共识 过去,国有文艺院团是一潭池水中的大鱼,不屑与小鱼竞争,现在,当转制改企完成后,小鱼迅速成长并与大鱼争地盘,大鱼也开始活跃起来。对于我们已经习惯自称为“事业单位”的文艺院团来说,我们的院团领导和全体演职员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第一,我们要清醒认识政府的态度。转企改制不是国家甩包袱,而是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下将我们“扶上马,送一程”。由“养人头”变为“养作品”,由编制拨款变为采购作品,激发创作动力。 第二,我们要清醒认识身份的置换。文艺院团的演员,好多都是十几岁进团,对自己的职业感情深、期望高。但转企改制就必须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实行全员聘用制,完完全全由“事业人”变成“企业人”。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文化事业单位的出路所在。这份工作虽不再是“铁饭碗”,但更多的成功先例表明,它有可能成为“银饭碗”甚至“金饭碗”。 第三,我们要清醒认识市场的规律。我们文艺院团要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纵观全国率先组建的几家大型演艺集团公司,都是通过对本地优势资源的整合,推动演艺行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新剧目的策划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营销能力。 2、盘活机制,不断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目前,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争取把文化体制改革彻底落到实处是当前第一要务,只有加快改革,我们的文艺院团才能做大做强。 改革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落实。各院团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统筹协调,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保障作用,以政策的落实推动改革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增强文化队伍活力。要着重转变部分院团“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文化队伍不死不活”的现状,积极探索文化活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

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文艺院团体制改革 文化部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2011年11月15日,文化部下发《关于做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厅(局)要加大组织领导和督查工作力度,细化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时间进度和责任人,建立调度、协调、检查等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文政法发…2011?22号文件规定,规范推进院团改革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建立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协调机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落实扶持转制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有关政策。 简评 由于多种娱乐方式的崛起抢夺了戏剧的受众,中国戏剧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陷入危机;还有人发明了“斗室文娱”这个新词,声称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戏剧的时代。确实,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戏剧丧失了以前在娱乐业的霸主地位,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化部一直希望能启动剧团体制改革,90年代中期又开始一轮剧团体制改革的努力。然后二十年以后回头再看,虽然经过有关部门多年努力,戏剧体制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而言之,就在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在进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前提下的市场化改造的同时,中国的戏剧表演团体的国有化程度却逆向而行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点。

国家化的体制往往不是剧团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它主要是通过一些次生效应对剧团产生影响的,比如它导致剧团在面对主流意识形态与市场需求的冲突时很容易倾向于选择前者,或者在人才的配臵上很难严格地按照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实施等等,它很容易诱发这样一些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弊端,导致剧团在艺术生产上渐渐背离市场,以及因人事的纷争而直接影响到剧团的创作、演出甚至生存。正是由于戏剧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改革方面不仅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反而还在后退,才导致了丛生的危机。

河北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

河北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文旅政法发〔2019〕13号),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国有文艺院团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坚持立足河北实际,遵循舞台艺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引导国有文艺院团践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第三条本办法的评价考核对象是专门从事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活动的国有文艺院团(包括事业法人国有文艺院团和企业法人国有文艺院团)。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国有文艺院团通过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生产、演出传播、普及培训等活动,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拓展中外优秀文化艺术交流、提高升华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艺术鉴赏审美水平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效果。 第五条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国有文艺院团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2.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地区、各门类、各层级国有文艺院团的实际,兼顾国有文艺院团的共性与个性,兼顾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制定反映艺术创作演出传播内在规律的评价考核办法。 3.强化精品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鼓励国有文艺院团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努力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展现源远流长的燕赵文化、以西柏坡精神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

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解读 2009-07-29 15:34 ■推动国有院团以多种形式探索转企改制 ■各省今年将至少完成一家省级院团转制 ■政府将着力培育综合性演艺集团公司 ■将为转制院团配备相对固定的演出场所 ■加快推动“同城合并”和“同城重组” ■部分“非遗”剧团将实行“馆团合一” 中宣部、文化部日前下发《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意见》共分6个部分,20条,系统阐述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指明了国有院团体制改革在宏观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意见》提出,除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2009年底前都要至少完成一家院团整体转制。2010年后,将国有院团转制工作向面上推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2010年前选择一至两个试点县,推动县级院团转企改制,探索政府采购公益性演出服务的方式,积极开发农村演艺市场。

亮点一:重点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国有院团转制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批国有院团转制前后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增长明显,充分彰显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江苏演艺集团公司年演出场次从2003年的1736场增至2008年的5119场;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的100场和77万元的演出收入,增至2008年的666场和7560万元;安徽芜湖艺术剧院有限公司2006年的演出总场次只有30余场,在2008年达到186场,实际完成总收入200余万元。宁波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演出场次从2003年的年均70场增至2008年的年均120余场,演出收入从改革前的年均100余万元增至2008年的1506万元,公司可支配的纯收入超过600万元,固定资产增加800余万元。 国有院团体制改革虽然在过去的6年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体而言,还处于“盆景”和“试验田”阶段,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百花园”和“丰收田”。针对当前演艺领域的实际情况,《意见》提出,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以多种形式探索转企改制,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转企改制的途径,《意见》规定了三种方式,一是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院团率先进行整体转制;二是鼓励兴办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步推进转企和股份制改造;三是暂时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可组建项目公司,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 为推进转企改制工作步伐,《意见》明确提出了院团转制的时间表:对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歌舞、杂技、曲艺、话剧、地方戏曲等方面的国有院团,要确定转企改制工作进度,加大改革力度。除新疆、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2009年底前都要至少完成一家直属院团整体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现阶段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展开;2010年后,将国有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向面上推开。 为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演艺企业,《意见》提出,鼓励转制院团整合优质资源,与演出中介机构、演出场所等组建综合性演艺集团公司,

关于文艺院团改革取得进展分析_0

关于文艺院团改革取得进展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昨日上午,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歌仔戏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挂牌仪式,在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这标志着我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副市长臧同志在仪式上致辞,并为两家公司授牌。臧同志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作为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民间舞团、歌舞剧院和市歌仔戏剧团在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将按照中央有关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精神,加大对转制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形成长期资助机制,并且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投入。据介绍,是我

省惟一的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在基本完成文化体制综合改革其他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又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明确相关配套政策,为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歌仔戏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就是为了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演艺资源的整合,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改制后新成立的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歌仔戏有限责任公司将认真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经营的文化市场主体;继续以艺术创作、演出为主,积极开拓和发展演出市场,创新艺术创作生产和经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我市艺术事业和产业的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1年5月31日阅读7648次淑媛专栏【字体:大中小】上一篇<<>>下一篇 国有文艺院团是文化战线的生力军,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生存状态、创作观念、发展前景也将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走向和成效。 文艺产品是非物质产品,具有精神产品、公共物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多重属性,而且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生产方式、服务对象、市场生存能力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同时,我国的文艺院团长期按照事业单位的模式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必然要涉及到资产管理、人事调整、财务税收等配套制度。文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运作模式决定了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将是涉及文化系统诸多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我国文艺院团的发展历程 (一)50年代,在企业化的原则下,采取公营、公私合营或私营公助的方式,建立示性的剧团。 原有民营、私营的剧团逐渐合并、改制为国营院团是这个阶段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1 952年,为了进一步发展文艺事业,文化部又下发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加强国营剧团”的工作方针: 第一、建立正常的剧目上演制度。 第二、国营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此外,国营剧团每年应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到工厂、农村或部队巡回演出。 第三、国营剧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能逐步达到自给。 (二)80年代,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双轨制改革,文艺院团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从这个时期开始,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借鉴农村经济改革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院团改革,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这一阶段,我国文艺院团在实践中也进行了承包责任制的尝试,同时实行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扩大了文艺院团在经营上自主权。同时,在“双轨制”政策的指引下,也产生了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和社办院团,改变了艺术表演团体由政府单一投资的体制。 (三)90年代,文艺院团改革的重点是深化部的运行机制,“文化产业”的概念浮出水面。 党的十四大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改革剧团体制,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的要求。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承认和对其地位的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和地位的承认,丰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容,指明了改革方向和目标。 这一阶段的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尤其是省级和中央艺术表演团体为改革重点。在落实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布局结构、规演出市场秩序和建立文化经济

歌舞团体制改革工作报告

歌舞团体制改革工作报告 -、县歌舞团基木情况县歌舞团前身为县文艺宣传队,成立于1962年,1965年改称XX思想文艺宣传队,2978年改称县民族文工团,XX年再改称为自治县歌舞团。原属事业编制、差额拨款单位,编制34人。县歌舞团有过辉煌的光荣历史:xx年曾代表省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演出的舞蹈《舂米舞》、《鼻箫恋》、《钱铃双刀舞》荣获优秀奖;XX年代表省赴参加全国第三届艺术节,演出的《长寿舞》荣获三等奖;XX年再次代表省赴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艺术节,演岀的《打柴舞》. 《踏脚舞》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XX年县歌舞团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集体”,XX年被省文 体厅授予“全省文化下乡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而,昨H的辉煌己经消逝,影响县歌舞团发展的瓶颈问题己经摆在我们的而前,并且达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是演职人员年龄老化。据统计,目前县歌舞团50-56岁演员有4 A; 45-49岁演员有4人;40-44岁演员有6人;30—39岁演员有9人;20—29岁演员有9人;18—19岁演员有1人。全团平均年龄 二是创作人员匮乏。目前该团己没有创作人员,编排不出高质量的节目,只靠现成的曲子和模仿现成舞蹈来演岀,因而节目质量低、难以 吸引观众。 三是演职员工资低。目前县歌舞团总人数有33人,全年县财政拨给该团 的差额包干经费有448299元。由于我县营业性演出较少,几乎没有商业 演出收入,所以人均每月实领不到1500元。演员生活困难、经济拮据, 跟不上消费形势。 四是演员文化素质低。全团33人,仅有2人函授大专、5人函授中专、19

人高中毕业、7人初中毕业。 三、县歌舞团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和中宣部、文化部 《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和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卬发省市县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从xx年开始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县歌舞团改革:一是根据县歌舞团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自治县歌舞团改革方案》,并上报县委、县政府;二是改革方案己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阅并原则同意,并报省市县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三是xx年5月2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歌舞团改革方案,并成立县歌舞团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四是xx年7月24日委托厚积会计师事务所对县歌舞团进行清产核资,现清产核资己完成;五是xx年10月15日,县编办同意核销县歌舞团的事业单位编制;六是xx年12月4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七是xx年12月4日联合人社、社保部门对县歌舞团职工身份、工资和拖欠的社保费进行确认。 四、下一步改革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做好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完成县歌舞团体制改革的后续任务。我局建议XX年开展以下改革工作: (一)县歌舞团现有办公、排练、宿舍等土地面积为3212.57平方米划拨土地使用权及地上1716.2平方米房屋建筑物己在xx年X月12 日被县财政局委托省成信拍卖有限公司(琼成信拍[xx]009号)己经拍卖,拍卖金额为460万元人民币。恳请县政府规划县歌舞团新办公、排练场地并解决干部

文艺院团改制关于文艺院团改制,人事工作的思考

文艺院团改制关于文艺院团改制,人事工作的思考 秦腔是北方梆子剧的鼻祖。从xx年四团合一组建西安秦腔剧院,到xx年整建制移交曲江新区,再到xx年完成转企改制,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 改制后的西安秦腔剧院贯彻坚持“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发展思路,艺术成就和经营管理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精心创排的《柳河湾的新娘》《秦腔》《大明宫》《七步诗》等大型剧目屡获国家级大奖,受到观众热捧,连续两届梅花奖榜上有名,公司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xx年又荣膺曲江文化领军企业。 在改制初期,西安秦腔剧院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干部职工思想认 识不到位,改革内在动力不足;改革政策不配套,具体操作难把握;分配制度不活,激励机制缺乏等诸多具体问题。xx年7月,《中宣 部文化部关于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出台,曲江新区更是针对改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资源配置、资金筹集、人员安置方面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xx年6月,西安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城市,曲江新区作为西安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担当起市属文化院团改革的艰巨任务。xx年5月,曲江新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制定了《西安秦腔剧院事转企改制方案》和《西安秦腔剧院有限

责任公司薪酬方案》,全面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公司仅用短短18天,全面完成了事转企改制工作。 短短几年,西安秦腔剧院已经从一个难管理、难经营的传统院团,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成长性良好的现代企业。回顾西安秦腔剧院转企改制和市属8个文化企业整体移交曲江新区的具体工作实践,对于改制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不成熟想法逐渐浮出水面,希望能抛砖引玉,交流研讨。 一、充分认识转企改制中存在的思想观念问题 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过程中,体制的转变、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演职员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不适应、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诱发各种不稳定因素。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润滑油和催化剂的作用,减轻改革带来的阵痛,缩短转型期的不适应,确保改革稳定、和谐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课题。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其经济体制、组织结构、各种机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演职员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现状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1.理解不深。有些职工对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目的和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我们现在不是挺好吗?改什么呀?有些演职员安

文艺院团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文艺院团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文艺院团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今天,绝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已转制为企业,开始按照市场主体的要求和机制展开运营,但大部分依然是变相地依赖财政资金维持生存,仍旧徘徊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主体之间,打不开自我发展之门。究其原因,当然存在改革路径的问题,如“转企改制”并非一转就灵,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当前绝大多数转制院团尚缺乏真正的内生动力,内牛动力足文艺院团企业能够走上自我发展道路的内因。 一、转制院团:一类特殊的文化企业 导致国有文艺院团逐渐脱离市场、脱离群众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建国后的文艺管理体制,但是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文化企业内生动力问题,远非仅凭体制改革就能解决。经过上世纪50~70年代的“国有化”、“戏改”和意识形态的控制与指令性计划生产机制,国有文艺院团已经完全成为“去市场化”、完全依赖财政、完全受各级政府支配的文化事业单位,其干部已长期习惯于与政府机关对应的级别和职务,其演员长期习惯于专业技术级别、荣誉或获奖多少等评价方式,其工作方式长期习惯于主管部门调演、展演、派演等指令性演出等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中,国有文艺院团自我发展能力已经萎缩到最低限度。因此,如想重新启动这一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促使其离开财政的怀抱,依靠市场来生存发展,那么,这就绝非是“转企改制”所能一劳永逸解决的问题。“转企改制”可以强力转变国有文艺院团的运行体制,但转制院团企业能否实现自我发展,关键在于其能否自己找到内生发展动力。没有内生发展动力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没有内生发展动力的转制院团,要么行之不远而倒闭,要么重回依赖财政生存的状态,再无他路。

我认为,这是目前转制院团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或瓶颈。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转制院团是一类特殊的文化企业。舞台表演艺术行业是一个“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不可分离的行业,从而具有人力资源成本高、不可复制、规模化生产难度大等特殊性。在国家统包统管的事业体制下,舞台表演艺术产品的商品属性不被重视,不问投入产出效益,不关心成本回收及是否赢利,因而这一特殊性被遮蔽在“半饥半饱”的财政投入与“半事半企”的经营创收之中。而在新体制下,转制院团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作为市场主体来独立运营时,舞台表演艺术产品的商品属性被突出出来,创作、排练、演出、营销等环节的费用都要折合成企业成本来独立核算。这时候,由舞台表演艺术特殊性所决定的单位生产成本高于整体经济生产成本的特征开始凸显出来。因此,转制院团不再是原来国有文艺院团的“升级版”,而是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诞生的新生事物。这一新生事物的特征在于,偏偏在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演艺企业的时候,鲍莫尔定律所言的表演艺术行业的“财政困境”才会凸显,从而使积极的“转企改制”策略衍生出院团企业发展的新问题,即无论如何按照市场主体规范运营,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绕不过因生产成本过高带来“亏损”这一基本规律。

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为繁荣演艺产业奠定体制基础

进展,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满足文化需求、体现人文关怀,越来越成为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文艺院团作为演艺业繁荣发展的主力军,在总体文化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它的生机与活力关系到文化发展的全局。 长期以来,旧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国有文艺院团底子薄、包袱重、实力弱、生存能力低下,导致演艺业基础差、规模小、活力不足,节目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其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院团要发展壮大,必须形成面向市场、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因此,改革绝不是政府“卸包袱、推责任”,也不是财政“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改革,把演艺产业发展的主体培育好、结构调整好、环境营造好、体制机制建设好。如果不通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彻底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提升演艺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就难以实现我国演艺业又好又快发展,难以发挥文化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加快改革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二、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先行探索 在旧体制下,大部分国有文艺院团都是文化事业单位,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印发,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经验也可以为全面的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是体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对文化建设规律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 欧阳坚

新时期文艺院团发展对策

新时期文艺院团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对文艺院团的冲击很大,如何不断壮大发展,前提是院团管理者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夹缝中求得发展。 一、改变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变人员管理为项目管理 目前院团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对人员、职称(职务)进行管理,这种机制带来的是人浮于事,吃“大锅饭”,凭资历来说事,挫伤了演职员的积极性,应借鉴电影、电视制作项目制的经验,对院团创作实行项目制,按剧本和导演要求选拔主角,由制作人牵头,按岗位定薪酬,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戏曲院团这样做的难度很大,可分为两步走,先对人员进行调整,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开。 二、改变拨款模式,变拨款为招标采购 拨款模式的弊端,一是撒芝麻盐,办不成事;二是人情关难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三是效益难考评。我个人认为除基本事业费是正常拨付外,购买剧本应由艺术委员会组织进行招标,防止剧本质量不高,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量身打造”。对公益性惠民演出也进行采购,年初发布任务量,由各单位采购,年底考评,完成任务奖,完不成任务第二年压低投标场次,并予以处罚。 三、改变囤积人才的模式,对特殊人才实行签约制 院团最缺的是编、导及舞美、唱腔设计等人才。就目前的情况下,要全部把编导、舞美、唱腔设计等养起来。一是资金不允

许,二是石家庄在京津的包围之下,也很难网罗到一流人才。我认为可以不养这些人,但要与这类人才(尤其是京津的这类人才)签约,每年付一些基本费,一旦我们要用,必须先保证使用,且费用与市场价要优惠。 四、改变院校单一培养模式,加强对接班人的培养 文艺院校培养是基本培养模式,需要长期坚持,目前的问题:一是有的剧种未列入院校培养对象,二是院校培养过程实际登台表演能力弱一些。可采取两个办法来弥补。一个是院团和艺校联合办班,随团学习。我们经过试验,效果很好。二是组织赛事,像星光大道一样,从业余文艺工作者中进行选拔。 五、改变自我经营的模式,建立院线联盟制 目前院团和剧场都是在单打独斗,很难再市场大潮中站住脚,会逐步被边缘化,逐步走向灭亡。应学习电影院线,建立院团联盟和剧场联盟,整合演出资源,扩大交流范围和区域,这样院团会有更多演出的机会,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剧场也会接到更多的演出,更多高质量、不同类型的演出。 六、改变院团自我定位思维,变完成任务型为“量身打造”型 院团的普遍认识是我们就是搞演出的,这完全正确。新媒体出现后,不能单一思维了。戏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需要传承保护,这是民族的根。目前的演出市场萎缩严重,观众急剧减少,所以,一是戏剧院团要把精力放在传承保护,使这个血脉永远保护下来。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精品剧目演出,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