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瞻前顾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011505848.html,

语文教学要“瞻前顾后”

作者:蓝天

来源:《湖南教育·中》2012年第07期

为了开展课题研究,听了两堂有关“以读促写”的语文教学研究课。两堂课都设计得很好,有读的环节,也有写的环节,两位老师讲得也很精彩。

A老师的课,在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仿写余光中的《乡愁》,且当堂抽出一些写得好的诗句念给大家听,学生情绪高涨,气氛异常热烈。显然,这堂课是成功的。B老师在课的最后也有一个写的环节,要求学生以“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习作,写作时间放在课后。几天过后,B老师选出几篇好文章,录成电子稿,保存起来。我想,这既是这堂课的成果,又是“以读促写”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以后可以展示,可以发表,可以随时调用。相比之下,A老师却没有收集学生的诗歌,课结束,作用也随之结束。由此,我想到一个词语,“瞻前顾后”。意思是,语文教学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上课”——上课之前要“瞻”,上课之后还

要“顾”。做到了“瞻前顾后”,就能一环扣一环,成为一个教学链,产生连动效应。

有的教师上课是上班制,上完就了事,学生负责听,听后无着落。这样的课上得再好,再闪光,充其量也只是珍珠,上得再多,也只是一堆珍珠。一堆珍珠,不利保存,易于丢失,如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如果教师把这些课用一根线穿起来,成为一串珍珠,学生就便于收藏了。怎样把上得好的课穿起来成为珍珠链?要用线!这线(方法)就是“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是指上课前的准备。近瞻看自己,远瞻看历史。上课前,看看自己过去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值得沿用,这是近瞻;上课前,看看教学史,甚至教育史,借鉴前人成功的教育经验,这是远瞻。有没有前瞻,设计的课是不一样的。由于前瞻,B老师设计的一堂作文课,既体现她的教育观,又体现她的语文教学观,还体现她的作文教学观。因而她的课是三维的、立体的,有高度、有深度,也有厚度。这样厚实的课,让人感到沉甸甸的。

经常注意“瞻前”的教师,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就会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品味自然提升,能力自然增强,教学效果自然显著。他设计的课,不是孤立的一堂课,而是一张网上的一个结点,一部机器中的一个配件。

所谓“顾后”,指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教师经常注意“顾后”,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自然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是布置学生写作,一个当堂写,这本来是极好的,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但是课后就不管了,学生刚刚燃起的火苗又熄灭了,很可能导致教学功亏一篑;一个课后写作,有督促,有检查,有鼓励,学生的文章一篇篇写出来了,老师再选择,修改,打印,表彰,取得的效果就非同寻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