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籍贯考辨

曾巩籍贯考辨
曾巩籍贯考辨

曾巩籍贯考辨

〃龚重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其籍贯因自谓“巩世家南丰”,[1] 《宋史·曾巩传》、《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辞海》及《曾南丰先生年谱》[2] 均定他是“南丰”人。这样,曾巩为南丰籍似成定论,无容再有异议。然而未必,早在清康熙年间,临川进士李绂曾撰有《曾文定居临川考》[3],明确提出:“是文定之祖虽占南丰籍,而家则恒在临川也。至于文定兄弟则生于临川,长于临川,终身居临川。----- 实为临川人耳。”然而李绂这一说法未见附和者,仅见反对声。黄焕镳作曾巩年谱时,便以“巩世家南丰”为绝对依据,断然予以否定,并讥讽说:“绂徒以临川人,遂谓公生平未尝一居南丰,殊失情实。”到底是李绂“殊失情实”还是黄焕镳自己盲目附和,笔者不揣管窥蠡测,试作考辨。

籍贯者,一个人祖居或出生的地方是也。据此,判断一个人的籍贯便不能完全以其自谓和后人对其称谓如何,而应注重考察其祖居和出生地属而定。对曾巩的祖居,我认为李绂在文中论述甚详。他在查阅了《曾氏族谱》后论述说:“按曾氏族谱,自文定以上九世祖,略为抚州节制使即居抚州,子孙散处临川、南成,皆属抚地,而抚城南隅之后湖田及南源二地尤多。”从曾巩世家来看,其祖居本来就在临川,只是到了“其五世祖弘立,始为南丰人”。

[4]然而,弘立虽占籍南丰,而家则仍安在临川。南丰实是其为官寓居之地。大凡祖居之地,必有田园房舍作根基,而曾巩却在〈〈上齐工部书〉〉中明言“无屋庐田园于南丰也”。那么曾巩的“屋庐田园”在哪里呢?在临川。李绂在文中指出:“文定置义田二庄,一在后湖;一在南原。”这两地均在临川(今抚州市)城南隅,有实地可考。他的庐舍便在临川城(今抚州市)香南峰下,虽屋庐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抚州城男女老幼无不知道这里叫“曾家园”。其地基范围,为今中共抚州地委宿舍区,可见当初曾巩屋庐规模不小。他的讲学书院(兴鲁书院,清代重修)的残存部分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今抚州市第六中校园内。另外,《临川县志》(卷十四)也有曾巩故居与兴鲁书院的位置记载:“晏元献(殊)、王荆公(安石)、曾文肃(即曾巩弟曾布)三相国故居并在清风门内。荆国文公坊在盐埠岭前,曾氏兴鲁坊在盐埠岭西,文献旧学坊在文公、兴鲁二坊之间。”

至于曾巩的出生,则当在临川。曾巩父,名易占,字不疑。王安石《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云:“少以荫补太庙斋郎,为抚州、宜黄二县尉,举三司法(都转运副使不得掌财赋及谷物转运等事务官)。”天圣二年(1024)中进士,时为临川尉任内。曾巩生于天禧三年(1019),为易占中进士后的第五年,时为临川尉任,家住临川,故曾巩当出生于临川。

不仅曾巩生于临川,就是曾巩父易占也是生于临川的。据黄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云:“祖致尧,字正臣,李氏有江南,抚州上公进士第一,不就,太平兴国八年(983),乃举进士。”所谓李氏,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抚州为当时领治临川等县的地方行政区域。这里说的是,当南唐后主李煜在江南称帝时,抚州荐举考进士生员中,致尧的名字摆在第一,但他自己不去,到太平兴国八年才考中进士。在宋初,南丰县时而属抚州军领治,时而又属建昌军(初为建武军)领治,当李煜称帝江南时,南丰正属抚州军领治。据《正德建昌府志》载:“南唐取吴置抚州,开宝二年(969)李煜以南城县置建武军。宋艺祖开宝八年(975)率师下江南得郡十九置抚州军,而南丰在所领治。太平兴国三年(983)改建武军为建昌军。淳化元年(990),南丰复为建昌领治。”这一记载,对“李氏有江南,抚州上公进士第一”作了最好的注释。这就是说,李煜称帝江南时,设南成为建武军,南丰为建武军领治。开宝八年(975),宋太祖赵匡胤率兵下江南取得十九郡之地,设置抚州军,南丰为抚州军领属。太平兴国三年(983),南城改建武军为建昌军以后,于淳化元年(990)南丰又重归建昌军领治。据此,即使不断曾致尧为临川籍,至少可断其居临川久矣。若不,曾志尧何以能为抚

州这行政区域所荐举的生员呢?曾巩也曾自言:“祖母九十余,诸姑之归人者多在临川,故祖母乐居临川,居临川者久矣。”由此可知,曾巩父易占生于临川无疑。查《中国人名大辞典》,标南丰籍的只有曾致尧,而易占和曾巩父子均未见文字。一个人的籍贯往往会随其世家居地变迁而发生变化。此可举隅:如清末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本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九世孙。谁都知道,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但宁王在永乐初封南昌,朱权这一支就成了世居南昌的一世祖,朱耷是朱权的第九代,他的籍贯早已是江西南昌,不再有人说是安徽凤阳了。

那么对曾巩自谓“巩世家南丰”和学者称其“南丰先生”应作何理解呢?显然,所谓“世家”本意为世代相续的家族,此指远祖旧籍而言,即其五世祖曾弘立的籍贯,犹如八大山人朱耷的老祖宗朱元璋为安徽凤阳籍一样。就自称而言,唐之韩愈,自称“昌黎”,后学均称其为“韩昌黎”,但并不表示韩就是“昌黎”人。韩是无可争议的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可他自称“昌黎”(今之辽宁义县),是因此地曾为韩氏望族,韩以此为荣罢了。

我还注意到,曾巩虽自谓“世家南丰”却从没有自谓“巩南丰人”。而曾巩在为晏殊《类要》一书作的序文中,到明言:“余与公仕不同时,皆临川也”,这不是比“巩世家南丰”更清楚明白说明他的籍贯归属么。更何况曾巩在景祐二年(1035)前后,当其父亲被罢官后,即正式奉亲归入临川籍。史料已表明,曾巩明言自己为“临川”人,后世临川人一直尊奉曾巩为临川乡贤,《临川县志》所载府学乡贤祠祀晏殊、王安石以下116人中有曾巩、曾肇兄弟俩,县学乡贤祠祀晏殊、王安石82人中也有曾巩和曾肇。

综上所述,曾巩九世祖以上即居临川,到五世祖弘立才为南丰人,但家则仍在临川,在南丰并无田园房舍。曾巩与其父均出生临川,临川城(今抚州市)有曾巩的田园和房舍。曾巩也明言自己为临川人。临川人一直将曾巩尊为乡贤进行祭祀。曾巩的籍贯归属应拂去历史的尘封,恢复其本来的面目。清代进士李绂,不被“南丰”之称所迷惑,就曾巩的籍贯归属作出了据实有力的论考。李绂的意见值得曾巩研究者们的重视。

1983年11月14日初稿于抚州

2002年8月9日整理于海口

————————————

[参考文献]

[1] 曾巩《曾巩集〃上齐工部书》,中华书局,1984年

[2] 南通黄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图书季刊》新4卷3、4期,1943年9月

[3] 李绂,号穆堂,临川人,康熙戊子举江西乡试第一,翌年中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穆堂

类稿、续稿、别稿》等。《曾文定居临川考》见自《穆堂别稿》。

[4]韩维《南阳集〃南丰神道碑》

大学生个人成就励志小故事

大学生个人成就励志小故事 [朱升发自述]生命之弦为未来绷紧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我觉得,你只要多想想将来的事,现在这根弦就放松不了啦。看着同学们开开心心满不在乎的面容,我挺羡慕,但每天早上从睡梦中懒懒地睁开眼睛,透过窗帘缝 隙中的阳光,我好像总能看到有一个未来在远方轻轻地向我挥手。 我一个鲤鱼打挺就跳下了床,一个人有了未来感,生命之弦就只能绷紧。 每一天都在赶路,每一天都在收获 校园很大,有用的东西会很多。我又开始东张西望,寻找机会和突破。同学们说,我每天来去匆匆,不知在赶啥?我也说不清楚,我 只觉得,应该让每一天都有点收获。 当上帝向你关了所有的门,还会给你留下一扇窗 很快就到了三年级,班上洋溢着浓浓的毕业气氛,我们专业学习气氛本来就不浓,此时更是一幅歌舞升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景象。很多同学都有了女朋友,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他们抓紧着毕业前的 分分秒秒畅游爱河,我有时候把视线从书本上收回来,眺望窗外, 一丝或淡或浓的孤独也会浮上心头,也很想轻轻松松地享受一下Romantic的校园生活。但一想到毕业,我的心马上就收回来了,我 可不甘心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家去。 我照旧天天上自习,天天泡图书馆。到考研复习的时候我又跑到武大去听课,有时候去晚了,就站在教室的后面,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目光越过人头攒动的人群,看着那块写满各种字迹的黑板,我 的心很沉静。

学校有专科升本科的规定,我跑去问,教务处说我们这个专业没有本科,因此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升本科。我有些失望,但放弃不 合我的性格,我径直敲开了学校管教学的副校长的办公室,把自己 所有的成绩单递给了他。当他抬起头来,我看到他脸上有一丝微笑,他说:“如果你找到能够接受你的本科专业,我批准你升为本科生。”可我到哪里去找接受我的专业呢?走出校长办公室,我顺着学校稔熟 不过的道路慢慢地走着,走到行政学院的大楼时,我突然发现心中 有一扇窗悄悄地打开了,凉爽的风儿长驱直人,直达心田。 60万对我更多不是物质上的意义 那一年暑假,我愉快地回家了,这是上学三年来我第一次回家。家乡变化很大,什么都让我感到新鲜。和以前的老同学聚会,听他 们神侃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我轻轻松松的心又惦记上事儿了。我发 现这三年我沉迷于课本,对社会的了解却又落后了。社会也是一本 大书,这一课我也得赶紧补上。 回学校不久,我就找到武汉一家机械所打工。工作很简单,但却和学校生活完全不一样,我经常要从机械所送图纸到武钢,每次都 看到武钢里面用过的轴承堆成一堆堆的,没人管。我就问师傅 们:“师傅,这些铁还有什么用?”他们一挥手:“没用了!” 我从图书馆抱回来一大堆有关联轴器的资料,像个耐心的淘金者每天扑在里面。我想,能不能将滚珠联轴器改为滚柱式的呢?当我终 于把自己的想法在图纸上一点点绘出来以后,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 就是:这是我的成果,我得去申请专利。 拿到专利以后,我想,得把它变成产品生产出来,不然,图纸是死的,有什么用?研究所的老师们此时都喜欢上了我的穷鼓捣劲儿, 他们给我介绍了浙江一家机械厂生产。当时许多厂家都不敢生产我 这样一个未出校门的毛头小孩子的产品,但这位厂长却对我身上的 这股劲很感兴趣,他当即拍板:“我不需要专家鉴定,所谓专家鉴定,不过是请专家吃饭,说说好话就走人。我认为这种产品有价值,生 产!”我佩服像这位厂长一样性格的人。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唐论 曾巩 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效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效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舍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已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遏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府: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后世称他为“王右军”。少学卫夫人,后改从叔父王庚学习。20岁后崇尚钟繇的正书、行书,草书效法张芝,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 王羲之的书作用“内撅”笔法,使笔画犹如光洁秀劲的折钗股,骨肉调和;结体平正安稳,左右揖让,似斜反正。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不激不厉的风格。楷书作品具有浓厚的隶意,纵向笔画短促,横向笔画张扬,字态欹侧,呈横张之势。行书作品中锋、侧锋并用,而归于中锋,点画之间的顾盼、使转翻折、牵丝引带等都十分丰富;结体欹斜反正;章法突破隶书体系的横式,而吸收草书的章法,以连贯的气势形成纵势,表现出行书的节奏美。草书作品结体开合自由,牵丝连贯,俯仰相应,不少字连成一组,笔画流畅,有强烈的节奏感。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

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天下第一行书的介绍《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据说,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重,

成就故事

成就故事 往事如烟,随着岁月的流逝,事无巨细,或逐渐被遗忘,或化作一颗种子,埋藏在心田;回忆像风,吹来一幕幕的往事,或大或小,将记忆的种子唤醒、萌芽、长大。纵观我二十年的人生历程,成功总是伴随着一次次心酸的失败,有的失败让我沮丧,有的则让我成长,所幸我在每次失败后总是顽强的站了起来,用胜利者的微笑回报自己的努力。以下就是过去生活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成就故事,我希望更能看到的是这些成功背后的付出。 成就故事一:学会走路 这事大概发生在我两岁的时候。当然,于此我并没有完整的记忆,而是我后来遇到困难时妈妈讲给我听的。由于我出生后体质较弱加之缺钙严重,能站起来的时间比正常的小孩要晚一年左右,学走路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妈妈是老师,对于教育,她有自己的坚持。每次我因为腿没有力气而控制不住摔倒时,她从不把我扶起来,而是让我自己爬起来。我从小脾气就倔,也不会因走不好路而放弃尝试站起来,摔疼了掉几滴眼泪接着尝试。“看着你的小短腿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并迈出第一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是对的。”妈妈如是说。终于在经历无数次摔倒后,我终于学会了走路。我不知道那时自己会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反倒现在想起来挺佩服自己的。相比于孩提时代,我如今反倒少了那些韧性,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技能分析: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积极学习,独立尝试。 成就故事二:作文获奖 从没想过自己能在文学上有什么太高的造诣,因为我觉得除了应付考试,作文就基本上没什么大用处,所以对这项在语文考试中占大比例的一项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直到我遇到我写作的启蒙老师——牛老师。他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读书笔记,并时不时的将一些名家名段介绍给我们,让我们背诵、记忆、模仿。开始我并没有当成一回事,能偷懒就偷懒。但后来我逐渐发现自己的作文成绩不断提高,尝到甜头的我开始自己找东西背诵、体会。也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知道了“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知道了流浪四方的三毛。终于,当我的作文在市里的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消息传来时,作为本校唯一的三年级获奖者,我真心的感谢牛老师,感谢他及时地的出现让我免于误入歧途,这也为我在初一时获得作文一等奖打下基础。从此,我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在文学的林荫道下漫步,享受着写作带给我的乐趣。 技能分析:认识自我,勇于突破,写作 成就故事三:数学由不及格到满分 小学时代,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九十五分以上,但上了初中以后,我忽然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方法了,每天都很迷茫。在第一次月考中,我的数学竟然是破天荒的不及格,这让我很受打击,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毕竟这是从天堂到地狱般的落差。这时,我小时候学走路的韧劲又体现出来了,我不甘心让自己如此难堪。我买了两本参考书,每天除了做题还是做题,遇到不懂的就去问老师、问同学。那段时期的日子很单调、很枯燥,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期中考试中我的数学得了满分,我感到很欣慰。而过了这个难槛儿,我的初中生活也基本上就顺风顺水了。现在回忆起那段埋头学数学的时光,一股让我难以抑制的豪情还是油然而生,如今很难再那么全心全意的投入一件事了。 技能分析:不折不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积极交流 成就故事四:第一次感受集体生活 第一次体验集体生活发生在初二的寒假里,那时我十二岁。集体生活对我来说一直都是相当陌生的,因为家里学校较近,就没有住过校。我那有先见之明的妈妈以提前锻炼之名把我送到北京新东方学习新概念英语。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但对于从没有离开过家的我来说是一种煎熬。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就离开了,我从不喜欢在家人面前掉眼泪,即使面对离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 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 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 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 行义⑤, 不减扬雄⑥, 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 何吝也?”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 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 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 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2、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 值得我们学习。(4 分) 参考答案: 10.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1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12.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 有担当、 公正、 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考点分析】 10、考察的是对文言文课内字词迁移理解,包括诗词 和虚词。
1/5

11、考察的是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重点实词(吝)的把握。 12、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5

3/5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家族背景 王羲之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同时,王氏家族还是名门望族,素来重视对家族成员文化素养的培植。王羲之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然不外其例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旷(约274年-328年)时,两晋(266年-316年),发生“八王之乱”(290年-306年),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于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人物生平 袒腹东床 主词条: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

兰亭集序作者介绍—王羲之

兰亭集序作者介绍—王羲之 导读:兰亭集序作者介绍—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卫铄(王羲之的姨妈)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个人成就小故事

(一)、奥数竞赛,名列前茅 俗话说得好:“一封耕耘,一封收获”。真是怀念上初三的那段日子,为了能够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我每天都挑灯夜战,虽然很累,但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强项,所以初三那年在全国初中生奥林匹克竞赛的时候报了名,当时虽说自己数学还不错,但在全校来说还有很多同学要比我强,我报名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拿到什么名次,只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奥林匹克竞赛考场的那种气氛,但是真正把名报定的时候,一宗莫名的压力让我很压抑,我想我应该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买了套全国初中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试题,每天晚上都在奥数题海中度过,一个月过去了,试题也被我踏踏实实做了两遍,但心里还是没底。就这样,我走进了奥数的考场,当我看到试卷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因为那些题都是我似曾相识的。考试结束了,我对自己的答卷还算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取得了全国初中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在中考的时候,因为这个荣誉,我被多加了10分,中考很顺利,一直以来曾获得过许多奖,唯独那次,让我倍感欣慰。作为学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取得优异的成绩了。我想这也算是自己学业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就吧! (二)、假期打工,受益非浅 走出高考的考场,感觉轻松多了,因为高考压抑了许多的心情,终于可以释怀了。面对长长的假期,不免有些惆怅,因为一下子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走出来还真有点不习惯,所以我必须给自己找点事

做。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提及农村我很自豪,因为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让我的肩膀很快的坚硬起来,因为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让我的意志很快的坚定起来。所以我无畏地走进了建筑工地的大门,开始了自己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在建筑工地,我相当于走进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我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也会干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起来。记得在建筑工地打工有那么一个晚上需要加班,我的工作是在楼顶上接电灯和振动器,为别人打混泥土而做准备,可是事情很不顺利,振动器被烧坏了需要修理,我只能背着振动器到楼下,更糟糕的是楼梯被堵无法走人,所以我背着沉重的振动器只能爬着钢管架子从六楼到一楼,试想一下,白天那样攀登都很危险的事,更何况是晚上呢!没有光亮只能摸索着往下爬。之前我的胆子很小,可那天因为工作需求,我干了一件既危险又有挑战性的工作,让我彻头彻尾改变了自己,那样的工作干了60多天,在结工资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那是我第一笔通过自己艰辛劳动换来的钱,那份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加坚强。毕竟在那个假期我挑战了自己!我想这也算一点点小小的成就吧! (三)、走进大学,竞选班干部 因为从我开始上学那天起,我就担任学生干部,直到高中毕业,所以当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我就想着能不能再当一次学生干部,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在军训期间正巧中秋佳节,所以班主任为了考验我的能力,便让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一次中秋晚会,而给我准备的时间只有一天,我虽然在高中组织过许多活动,可面对一位位

曾巩绝弊阅读答案

曾巩绝弊阅读答案 《曾巩绝弊》 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解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巩绝弊阅 读答案 ,欢迎参考阅读!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 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 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 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 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 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 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 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 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 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 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 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附, 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 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 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 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 岁鬻园蔬收其直, 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日: “太 守与民争利, 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 亳、 沧三州。 巩负才名, 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 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 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韵-项是(3 分)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 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也 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斟酌:仔细地比较。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我的成就故事(职业生涯规划)

成就故事一:考上大学 进入大学是我从初中至高中的梦想,那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为家人争光,我们省人数最大,升学的压力特别大,特别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人就更少了,现在我做到了,心里真的很满足。也证明了我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成就故事二:做家教 我是一个很腼腆和内向的一个人,而且很怕见陌生人,去年暑假,我尝试着在省城做了一次兼职老师,并且维持近一个月,这也让我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接触这么久,也证明了我其实可以和别人很好的交流。 成就故事三:义务支教 这是班级组织的一个活动,目的是帮助山区孩子学习。我很荣幸的参与了这次活动。出发前还有同学说我面善,不适合做这种活动,但我并未因此放弃,因为这是我一直向参与的事。结果证明我做的很出色,我和我都学生相处的很融洽,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放的很开,聊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最后分开时,我们还合了张影。这让我发现了自己在社会交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成就故事四:组织老乡会 大二时,我负责了组织了我们市的老乡会。我们市的人很多,特别是还要联系大一的新同学,其次需要联系好地点和大家的公共时间,而且还要对可能的费用进行预算,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在我们快聚会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些紧急情况要处理。但最后我们还是顺利地组织完了这次活动。大家都还是比较高兴的。这次经历锻炼了我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成就故事五:演讲 培养自己的口才是我大学里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是在人多的教室里,大一下学期的思修课上,我们接受了一个做报告的任务。这也是我大胆接受的一个挑战,我和其他几位同学组成了一组,有的负责收

集资料,有的做稿件,而我负责了这次报告的演讲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一个大教室里,众多人前面做报告,让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让我,明白了口才是练出来的。

王羲之的故事介绍

王羲之的故事介绍 王羲之的故事介绍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

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着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长书法的人济济一堂,父辈王导、王旷、王异等都是高手,这对他的书法学习的帮助也是极为显着的。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三希帖》之首。

成就小故事

成就小故事 篇一:个人成就小故事 (一)、奥数竞赛,名列前茅 俗话说得好:“一封耕耘,一封收获”。真是怀念上初三的那段日子,为了能够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我每天都挑灯夜战,虽然很累,但日子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强项,所以初三那年在全国初中生奥林匹克竞赛的时候报了名,当时虽说自己数学还不错,但在全校来说还有很多同学要比我强,我报名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拿到什么名次,只是想亲身体验一下奥林匹克竞赛考场的那种气氛,但是真正把名报定的时候,一宗莫名的压力让我很压抑,我想我应该可以成功的,所以我买了套全国初中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试题,每天晚上都在奥数题海中度过,一个月过去了,试题也被我踏踏实实做了两遍,但心里还是没底。就这样,我走进了奥数的考场,当我看到试卷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因为那些题都是我似曾相识的。考试结束了,我对自己的答卷还算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取得了全国初中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在中考的时候,因为这个荣誉,我被多加了10分,中考很顺利,一直以来曾获得过许多奖,唯独那次,让我倍感欣慰。作为学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取得优异的成绩了。我想这也算是自己学业生涯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就吧!

(二)、假期打工,受益非浅 走出高考的考场,感觉轻松多了,因为高考压抑了许多的心情,终于可以释怀了。面对长长的假期,不免有些惆怅,因为一下子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走出来还真有点不习惯,所以我必须给自己找点事 做。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提及农村我很自豪,因为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让我的肩膀很快的坚硬起来,因为农村这个特殊的环境,让我的意志很快的坚定起来。所以我无畏地走进了建筑工地的大门,开始了自己有意义的假期生活,在建筑工地,我相当于走进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我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也会干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起来。记得在建筑工地打工有那么一个晚上需要加班,我的工作是在楼顶上接电灯和振动器,为别人打混泥土而做准备,可是事情很不顺利,振动器被烧坏了需要修理,我只能背着振动器到楼下,更糟糕的是楼梯被堵无法走人,所以我背着沉重的振动器只能爬着钢管架子从六楼到一楼,试想一下,白天那样攀登都很危险的事,更何况是晚上呢!没有光亮只能摸索着往下爬。之前我的胆子很小,可那天因为工作需求,我干了一件既危险又有挑战性的工作,让我彻头彻尾改变了自己,那样的工作干了60多天,在结工资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那是我第一笔通过自己艰辛劳动换来的钱,那份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加坚强。毕竟在那个假期我挑战了自己!我想这也算一点点小小的成就吧! (三)、走进大学,竞选班干部 因为从我开始上学那天起,我就担任学生干部,直到高中毕业,所以

曾巩《咏柳》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曾巩《咏柳》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①倚:仗恃,倚靠。②狂:猖狂。③解把:解得,懂得。④飞花:柳絮。 【译文】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不要只看 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把飞花蒙日月”中的“飞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柳絮) (2)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讽刺得势而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最终没有好下场。) (3)第四句的“天地”如果改为“秋后”也通顺。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为 什么? (“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秋后”与“清霜”语意 上重复。) (4)用现代散文 的语言表达后两句的含义。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啊!) 试题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 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 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2 分) (3)分析诗中“倚”字的艺术效果。

【阅读答案 】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 有立体感, 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3)“倚”字有“依仗、 依靠”之意,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的狂放之态,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讽刺了仗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注释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 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 ③这两句的意思是: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 遮天蔽日, 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 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赏析: 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 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 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 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 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 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 使这首诗 不是炖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王羲之的字体介绍

王羲之的字体介绍 王羲之的字体介绍《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据说,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所以我们至今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最逼真的是冯承素摹本,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各半之印,故又称为“神龙本”。郭天赐谓“神龙本”“笔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序》

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王羲之的书法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成就故事

自己买东西是很轻巧的事情,它对许多人来说,甚至都不算个事。我把它当作我的第一个成就,或许看起来有小题大做的嫌疑,但我觉得我鼓起勇气第一次去自己买东西,是我突破自己的一个巨大进步。 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内向的人,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我不敢自己一个人去买东西,好多次我鼓起勇气来到商店门口,一想到待会要和老板交谈我就莫名感到恐惧,于是转头就跑。我这种表现让许多人包括父母都觉得难以理解、莫名其妙,他们还时常拿别人家的小孩以及姐姐的表现来“激将”我,说他们落落大方、拿得出手什么的,但我就是不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害怕,要说我胆小,我也不胆小,很多别人不敢干的事情我都敢干,可是我就是不敢自己去买东西,他们越说我我越不敢。 所以当我第一次自己去买回东西后,自己都不敢相信,困扰我那么久的事情,就这样轻轻巧巧地完成了,虽然它本身就是一件很轻巧的事情。 我想,很多事情本身其实并不难完成,阻挡我们去完成的往往不是那件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是我们人为地把它困难化了,很多事情,当我们过了自己那一关后,事情本身就不在话下了。想到这,我又想到,这个感悟不仅适用于好的事情,那些坏的事情,其实也是如此,比如偷东西,最大的难关是克服罪恶感,一旦不顾这些原则问题,其实偷东西本身是很简单的,悄悄把东西往兜里一揣,就完成了,所以说,有些阻碍我们的东西其实不见得是坏事,就像这些阻碍我们干坏事的原则问题。 最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不要被自己幻想的困难所打倒了,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但同时不能少了敬畏之心,什么都敢做、无所顾忌。 成就故事二学会骑单车 现在看到那些骑着单车行去如风的小朋友们,就会想起我小时候学会骑单车后的意气风发。第一次直观地接触自行车,是姐姐升入初中后。初中学校离家里有一段距离,姐姐读通学,所以妈妈带姐姐去商店里买单车以便姐姐上下学,我也跟着去了。记得那是一辆天蓝色的单车,前面有个铝制的篮子。姐姐一脚跨上单车便骑了起来,看到姐姐轻盈地踩着单车一下就只能看到背影,别提我有多羡慕了。 那时节,我们一群小孩子喜欢到处乱窜,尤爱骑着单车到处瞎逛,那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基本都有单车,不管新的旧的,只要能开,都从家里推了出来,记得有两个小伙伴骑的是不知道多久以前的单车了,全身锈迹斑斑,看不出本来面目,而且骑起来嘎吱嘎吱响,小伙伴们戏称为“老爷车”。那时候我既没有单车,也不会骑单车,所以一直都是坐在后座,跟着小伙伴们迎风前行,一路欢歌笑语。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真是快乐啊。 后来央求妈妈给我买单车,妈妈的条件便是我学会骑单车才行,于是第二天等着姐姐回来,我便拿姐姐的单车练,记得是晚上七八点的样子,在我家和大奶奶家的前坪里,我在前面,妈妈抓着后面,磕磕绊绊地学着,也许是见过太多次“猪跑”了,过了没多久,不用妈妈抓着,我就能自己小心翼翼地骑了起来。 虽然勉强能骑,但仍然不太熟练,印象里,之后有次姐姐骑着单车让我坐在后座带我去她同学家玩,姐姐去到同学屋里,我就骑单车玩。屋外的路是一个缓坡,我骑上单车一下便窜到了坡顶,然后冲下长长的坡,我在风里面呼喊,那一刻真是自豪骄傲的紧,遇到熟人打招呼,我都是带着满满的自豪回答,对方还以为我遇到多大喜事了呢。 后来妈妈便给我买了自己的第一辆单车,考虑到我当时的身高,买了辆比较小巧的单车,好像还是粉红色的,哈哈,前面是塑料的蓝色篮子,这个篮子在一次骑单车疯玩的时候摔倒后被摔坏了,当时真是伤心死了。

【最新】王羲之的性格特点有什么特征-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羲之的性格特点有什么特征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性格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王羲之的个性特点 风霜高洁、幽雅清高、才智不凡、胸怀鸿鹄之志 王羲之人物生平 入木三分 主词条:入木三分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袒腹东床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

成就故事之一

成就故事之一 ——学骑车 可能看到这个题目有人会笑,会骑车也算是成就,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名5岁的孩子来说的确算是一件大事了。 5岁那年,父亲给我买了一辆“好孩子”牌的自行车,当时的我个子不算高,上自行车都很吃力,更别说骑了,一开始在父亲的帮助下才能坐在上面,尽管后面还有两个小轮子但是就是不敢骑,于是我就坐在后货架上骑。看着和自己一起买车回来的小伙伴们都骑的很轻松,我为什么就不能骑好自行车,害怕其他小伙伴们笑话,于是我就每天晚上8点之后到楼下练习,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来,一个星期之后终于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驰骋了。 感悟: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成就故事之二 ——当领导 1996年9月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就读于当地的第二小学。开学伊始并没有选举班级干部,但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每天的出操,老师选我担任了班级的体育委员,每天负责出操整队。 有一天自习课老师出去开会了,我们在教师上自习,由于当时小、天真、活泼,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于是在老师离开没多久大家就开始玩了起来,由于当时班级只有我一名班级干部,我看当时的情况不太好,于是就在黑板上写了几行字“把第二课的生字写三遍并组词”,这也是老师当时经常让我们的写的。也算是给大家留了作业了吧,很多同学都认真的写了起来,当老师回来的时候,教室内从未有过的安静,老师当时非常高兴,就问黑板上的字是谁写的,我当时有点害怕了,战战兢兢的说:“是我写的”。老师什么都没说,到了第二天老师选了班级干部,我成功当选为班长。我的领导生涯开始了。 感悟:领导是一门艺术,不同的领导方式会给下属带来不同的感受,会从不同的角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常结果会更完美! 成就故事之三

曾巩《王平甫文集序》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曾巩《王平甫文集序》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平甫文集序 曾巩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 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汉兴,文学 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余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余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 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 难得如此。 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 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 掩也。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于诗不 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 诗见之,故诗尤多也。 平甫居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腹心,不为毫发疑碍。与人交, 于恩意尤笃也。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闻而哀之。其州里、世次、历官、 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葬者,故不著于此云。元丰元年。(选自曾巩《元丰类稿》) 6.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 敏:聪慧 B.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 侔:相等 C.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 一:全、都 D.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