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妈妈的育儿路(1)

一个普通妈妈的育儿路

伴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不用考试、不用发证,我自动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怎样做个有教养的孩子、怎样和朋友和亲人一起分享,怎样表达出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不知不觉中担当者着教育者的身份。可每每看到怀里的这个小人,就像老工匠师傅们看到手里的一块璞玉,想象着要怎样雕琢才能不辜负了这上天的恩赐,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一、加强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俗话说第一个孩子照书养,我也不能免俗,在孩子出生前后,我搜罗了一些育儿书,到现在这个书单还在不断的变长。其中不乏一些我不认同的育儿理念,但更多的是在育儿路上一路解除我的困惑、帮助我成长的好书。比如说日本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涵盖孩子各年龄段在育儿时遇到的各方面问题,甚至编创了婴儿体操,给我这个新手妈妈吃了个定心丸,遇到各类问题都能从容面对;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理论让我懂得不惩罚、不娇纵,温柔而坚定的对待宝宝,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育儿道路上给了我很多指导,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应对宝宝打针的问题,我就是应用尹老师的方法,在宝宝每次打预防针或者抽血体检的时候,都提前告诉宝宝:“打针有一点点疼,宝宝可以试着忍忍,如果忍不住,哭也没问题,每个人因为太疼了,都可能会哭......”,应用这个方法,宝宝没有害怕过打针,也没有哭过。但是后来由于摔了一跤,需要打破伤风,因为孩子小,一支破伤风药,要分三次打,每次

间隔20分钟,在40分钟内连续打了三针,从此后,宝宝开始害怕打针,每次打针都要哭上一场,但我没有责怪,只是一如从前的提前告诉她事实,在她哭得时候告诉她妈妈理解她,知道她有疼,现在,宝贝又不再害怕打针了;而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在育儿路上不再焦躁,而是静待花开,其《亲爱的安德烈》让我有了努力提升自己的迫切感,希望在孩子长大后,也能与孩子有这么有质量的交流和对话。.....通过向各类专业人士的学习,让我在育儿路上走得更加从容。

二、充分尊重孩子

所谓“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的生命旅程,必须靠自己独立行走,没有人能够代替和包办。孩子和我们一样,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开创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个人认为要做到尊重孩子,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信任”,一个是“放手”。

信任孩子,就是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怀着一颗向上的心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对力所能及甚至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都会努力完成好。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拖地,小家伙也争着要拖,我索性把拖把给她,自己做到沙发上休息,并说“宝贝,有你真好,因为你帮妈妈拖地,妈妈觉得轻松多了,还能坐下来休息,真是太谢谢你了”。看得出,宝宝很有成就感,那次不止拖了客厅,还拖了房间,自己还主动要求拖了两遍。可以说,在宝宝提出要帮忙的时候,我不会说什么“你太小了”“这个你做不了”,也不会因为

赶时间怕她耽误时间而阻止,总是找出她能帮忙的部分,请她帮忙,并衷心的表示感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鞋子穿反了,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完这些事呢?我作为一个普通妈妈,虽然也会忍不住扮演一个提醒者的角色,但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就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的,我的任何经验都只是我自己的,她需要拥有她自己的经验,体验她自己的人生。同时我也会告诉孩子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尝试、不断练习都会做好的,有一次她跟她爸爸说“爸爸我想吃板栗排骨汤”,爸爸说“我不会做”,她马上说“不试下怎么知道呢”。听到她这么说,我感觉很欣慰,至少她知道了努力尝试的重要性。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我和孩子的爸爸努力经营着我们的小家庭,希望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体会到生命的美丽。然而家庭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没有冲突,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团和气。

我和孩子他爸有时也会有冲突,但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避开宝宝,在两人之间尽快把问题解决了。实在避不开,也会尽量克制自己,至少不让争吵吓着宝宝,即便争吵,也是速战速决,绝不拖到第二天,不让压抑的气氛长时间地笼罩在

我们的家庭里。争吵过后,会向宝宝解释,这只是爸爸妈妈意见看法不一致,问题已经解决了,争吵和宝宝没有关系。同时告诉她,人与人之间有些矛盾是正常的,看法、想法不一致也很正常,我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存在,但这不影响我们相亲相爱。

四、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

作为一名在职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质量的陪伴孩子,我通常会让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尽量空出来,这腾出来的时间就是陪伴我的孩子。通过这几年的育儿学习和实践,我觉得有质量的陪伴必须要做到下面两点:

首先,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改变对方的能量本身,就会让对方抗拒。有时候在家里陪孩子用颜料画画的时候,孩子难免会把颜料弄在身上、地板上,但我从来不会阻止她,甚至连让她小心点的话都不会说,更不会说她画的不像、色涂得不好之类的,我们两个就尽情的玩,对她的涂鸦作品总能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我想这就是真正的陪伴:关注,但不打扰。

其次,是看见对方。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孩子喜欢打篮球,有一次打完篮球身体畅快淋漓,带着这份满足和快乐,他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和爸爸分享,刚说没两句,爸爸立刻接过话鼓励孩子:打篮球,这个爱好很好阿,锻炼

身体,培养意志力,你要好好坚持下去,打好篮球! 听完这句话,孩子感觉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全被憋回来,淤堵在心中,愤怒却又无从发泄,因为爸爸没有说错任何话。这个例子最本质的含义就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父母能否看到孩子本身的存在,决定孩子的心能否直接感受到爱。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孩子也许头脑上承认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承认父母很爱自己,但心知道那份恒久的孤寂。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加强学习,科学教子,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同成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