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在墨西哥湾、东南亚等地区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要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

2005年年初,优尼科挂牌出售。雪佛龙、意大利埃尼公司等均表示了收购兴趣。3月,中海油递交初步收购方案,每股报价在59-----62美元。优尼科当时的市值还不到百亿美元,但很快,国际原油价格飙升,优尼科股价迅速上涨,中海油内部对这一收购看法出现分歧。4月,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宣布以160亿美元加股票的形式收购优尼科。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了雪佛龙的收购计划6月22日,中海油正式向优尼科正式提出收购要约,要约价为185亿美元,每股67美元。7月19日,雪佛龙提高报价。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的报价。中海油认为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比雪佛龙高出近10亿美元,仍然具有竞争力,为了维护股东利益,无意提高原报价。8月2日,中海油宣布正式放弃对优尼科的收购。8月10日,优尼科和雪佛龙合并协议获批准。

尽管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了,但中海油却给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中海油在纽交所的股价,在2005年6月份是50多美元,到8月份正式退出时,已经达到70多美元。在整个竞购过程中,中海油的表现可圈可点,处处彰显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尊重,对国际规则的把握,以及在中国企业中少有的透明和开放性;即使受挫,中海油仍是最受外国投资者看重的中国企业之一。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展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无心插柳,带来了自身市值的提高。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案例分析---三年成就世界第八大券商仅三年多的时间,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增长近十倍,速度之快令同业望尘莫及。截至9月26日,中信证券市值达到407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老牌投行雷曼兄弟,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八的券商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市值成为上市公司实力的综合体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市值管理动作明显增多,市值管理成功案例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巧妙运用市值管理的各种策略,提高了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业绩增长强劲;改善了公司价值在市场的表现,市值增幅可观;增强了价值创造和市场表现之间的关联度,市值反映公司价值合理、充分;保护了投资者利益,股东回报喜人。

这些上市公司通过对市值管理策略的运用进入了业绩提升——市值增长——投资者权益增加的良性循环,也带动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反周期策略成就“世界第八”

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成功案例中,中信证券可谓典范,不仅市值管理意识的觉醒更加超前,而且对市值管理策略的运用更加巧妙和娴熟,尤其是对反周期策略的运用,为其行业龙头地位的确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市值管理已经成为中信证券的综合战略工程,在持续的市值管理的过程中,中信证券的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市值不断增长。截至今年9月26日,中信证券市值已经超过美国老牌投行雷曼兄弟,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八的券商。

中信证券对反周期理论的运用体现在“低吸”和“高抛”,即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吸纳股权,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扩张股权。

2001年以后,中国股市步入长达五年多的漫漫熊途。上证综指从2001年6月14日的最高点2245点一路跌至2005年6月6日的最低点998点。股指不断下滑,证券行业惨淡经营,正是在这个时期,中信证券的反周期收购不断高涨。

2003年10月,中信证券以1亿元收购万通证券30.78%的股权。之后,中信证券几次增持,至2004年底,中信证券已持有万通证券73.64%的股权。

2004年9月,中信证券展开要约收购广发证券的计划。一个月后,这场股权争夺战以中信证券失利告终。但是,中信证券步步为营的收购行动并没有终止。

2005年8月,中信证券联手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出资16.2亿元持有新公司60%的股权。

2005年9月,中信证券启动收购金通证券的计划。一年之后,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正式成立。

借助一系列的收购行动,中信证券一举确立了其行业龙头地位,营业部数量从当初的45家增加到165家,总资产从2003年底的118.1亿元增加到2006年底的636.3亿元。

而在此期间,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意识仍未觉醒,市值管理处在无意识、被动和片面的状态。但中信证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和对市值管理策略的运用显然更具前瞻性和超前性。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股市由熊转牛。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策略也发生了转变。上证综指从2006年8月初1500点附近一路上扬,至今年5月底,上证综指达到历史最高点4335.96点。这段时期,中信证券开始连续融资。

2006年,中信证券定向增发5亿股。

2007年8月,中信证券二次增发3.34亿股,募集资金总量约为250亿元,

增发价格为每股74.91元。据统计,中信证券此次的增发价格刷新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最高发行价,融资额也创下了公开增发融资额的新纪录。两次再融资,中信证券用较少的股份获得了更多的资本。

同时,中信证券计划最快于今年年底赴香港上市,集资规模将达234亿港元。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中信证券将成为首个在海外发行上市的券商,也是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券商。

正是通过对反周期理论的反复运用,采取“低买”和“高卖”的策略,中信证券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内在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大幅度提高。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已从2003年底的194亿元提升至2006年底的816亿元。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进入千亿市值上市公司的行列,仅三年多的时间,中信证券的总市值增长近十倍,速度之快令同业望尘莫及。

仅2007年初至今,中信证券股价强劲增长近3倍,市值膨胀了294亿美元。按彭博社的统计,截至9月26日,中信证券市值达到407亿美元(美元对人民币汇价按7.5计算),已经超过美国老牌投行雷曼兄弟,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排名第八的券商。中信证券市值比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高出88.4亿美元,超过贝尔斯登244亿美元。

中信奇迹的启示

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在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具有示范效应,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其他上市公司借鉴。

首先,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案例证明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学者认为,市值等于股本乘股价,市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股价,但是股价是市场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市值可以不管、没必要管、也没有办法管。但是,中信证券的案例说明上市公司有必要进行市值管理,管与不管大不一样。

第二,上市公司有没有真正意识到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是“真管”还是“假管”。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不是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地执行。

“真管”是上市公司根据市场环境、公司现状和发展战略,确立市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经营班子、公司治理、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统一认识,进行组织建设和资源配置。”真管”还体现在上市公司长期持续地进行市值管理。

“假管”则是形式上的市值管理,或者只是喊口号,根本没有实际行动,或者只是一时兴起,短时间的管理,或者形式上有市值管理的制度,但是没有执行。

第三,市值管理需要上市公司积极、主动的管理。市值管理不等于危机公关,

不等于灭火,有事才管,没事就不管。

最近,某上市公司欲增发股票,但是市场近期出现了调整,其公司股价也跌破了之前预期的增发价,使其增发行动不能顺利进行。这时,公司管理层才想到向专业人士咨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被动管的典型。如果这家公司具有主动的市值管理意识,并从制度上进行保障,就能对增发价的预期有更为准确的判断。

“主动管”可以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而“被动管”则是临时抱佛脚,属于亡羊补牢,即使能补救,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与消防异曲同工。如果事先具备充分的消防意识,从制度、人员、装置等方面建立了消防体系,就可以更好地预防火灾的发生。即使有火灾发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更低的成本将损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最后,市值管理要重科学、轻感觉。市值的背后是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管理团队、治理结构、投资者关系等影响公司价值的多个因素和环节。因此,市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战略工程。

市值管理的科学性还体现在,从技术层面,市值管理讲究策略、时机、对象、方式和机制。因此,如果不讲究策略、不突出对象、不选择时机、规章制度不规范,就属于伪科学的市值管理,市值管理的效果肯定不好,市值管理的目标肯定达不到。

中信证券对市值管理策略的运用,是其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市值管理需要上市公司具有对行业发展周期准确的判断能力。其次,果断的决策能力也是市值管理目标得已实现的必要条件。在准确判断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决策层要敢于拍板。如果没有果断的决策。最后,决策要能迅速、有效地落实到行动上。否则,决策就是空中楼阁。

市值管理:既要科学,也要艺术

市值管理不仅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更不能局限在信息披露的层面。它是涵盖公司经营战略、团队建设、治理结构的改善、规章制度的健全等多个层面的。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的案例说明,市值管理不仅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但是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和市场规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艺术。只有在正确和有效运用基础上的市值管理,才能称其为艺术。

因此,科学的市值管理应基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达到市场表现最大化的目的,不能滥施财技,盲目追求市值最大化,做出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一个市值管理水平高的上市公司,不仅会努力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同时其内在价值也能被市场充分地反映。即使在弱有效市场,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出现背离,上市公司也会选择正确的策略增强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对于投资者来

说,这些上市公司就是品质的保证,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白马”。

那些在市值管理方面欠缺艺术,甚至没有市值管理意识的上市公司,可能具有较好的价值创造能力,但是不注重其价值实现,对于内在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计的状况采取漠视的态度。作为一家公众公司,这是对股东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这部分上市公司应增强市值管理意识,提高市值管理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上市公司可谓“黑马”,具有相对较大的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运用财技进行市值管理的能力较强,但市场表现远远超出其内在价值,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这部分上市公司应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同时谨慎运用市值管理技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相对较小,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

只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才能迅速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为此,中国资本市场才能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建立起新的股东利益至上的股权文化。

三一重工市值管理探秘:依托价值提升市值

内容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的春天从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三一重工热心公益事业,提高了品牌的美誉度,为市值管理大厦的成功构建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正是价值创造和价值经营双轮驱动的市值管理,使得三一重工实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破解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错位的难题。

“中国资本市场的春天从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开始。”这是上海资深股民徐勤芳5年前在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股东大会上的预言。

这位当年抛掉手头的4只股票买入1万股三一重工股票的老人,对三一仍然情有独钟。他透露,投资三一获利丰厚。

这是一个缩影。在当下全流通的时代,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共同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

中国证券市场已历时20年,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起步较晚,萌生于股权分置改革。“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由此成为了中国第一家践行市值管理的A股上市公司。

著名经济学家吴晓求认为,上市公司的市值是衡量其实力大小的综合性指标,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现在经营能力的好坏,而且反映了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期,还反映了企业与股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市值的魅力

三一重工董事、高级副总裁赵想章先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我们很早就从思想上认识了市值管理的重要性,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关心公司的股价。在公司高层参加的每周经营环境讨论会上,三一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说,亲历公司的发展,公司有不少普通员工买了公司股票。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员工在享受薪资的增长外,还从资本市场获取了三一股票升值所带来的收益,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赵想章回忆道:2000年,我刚来三一重工的那一年,公司的销售收入只有3.9亿,而今年有望接近300亿。如果公司没有上市,没有市值管理,不可能实现如此跨越式发展。

上市后,三一重工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平均以50%以上的年增长率向前推进,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三一重工的市值也从2003年7月3日上市初始的37亿元跃升为2009年年末的540余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其市值也名列前茅。

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对此评价说,这就是市值的魅力所在,它给后起之秀的崛起搭建了一个快速超越的平台,它通过投资者用真金实银搭砌的可随时变现的财富彰显了企业的实力。

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关键

上市7年来,三一重工从单纯的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转变为全面综合的工程机械生产商,其混凝土机械、履带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成为国内领先品牌――这是三一重工被投资者长期看好的主要原因。

步入发展高轨的三一重工通过资本创新手段,相继启动和完成了一系列大股东三一集团优质资产向三一重工的注入。今年2月,三一重工获注三一重机的挖掘机资产。今年4月,公司启动对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全部资产及业务的收购。

这既履行了大股东的承诺避免同业竞争,也使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高度急速提升。

随着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三一重工将目光放眼全球,有效的利用国际资源实现缓解国内产能压力和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双重战略目标。目前,印度工业园、德国工业园、巴西工业园均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主业是上市公司的立足之本,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和精髓,归根到底还是要依托、提升公司价值来提高公司市值,否则就会陷入操纵股价的泥潭。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产品市场反射到资本市场的映像有时会失真,因此市值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就是价值经营。价值经营能有效的还原产品市场的真实画面,消除资本市场相对于产品市场的滞后性。

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的关键。三一重工在价值经营上主要体现在对宏观政策的准确理解、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对品牌形象的苦心经营、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信息披露的及时公正准确、跟投资者的良好沟通等方面。

当公司股价低估时,通过增持、锁定等多种形式提振市场信心,而当股价高得离谱时,给投资者善意的警示。

三一重工已与股东形成了和谐的互动关系。许多散户投资三一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回报,非常关注三一的产品和市场。而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再融资的支持者。每逢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投资者济济一堂建言献策。产品市场的扩大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资本市场的运转又为产品市场输送资金,实现了良性循环。

每当历史的重要关头

都可以见到三一的身影

2008年6月,由于投资者对大小非套现的担忧,股市低迷。6月18日,三一重工的大股东三一集团承诺将5.18亿已解禁流通的股份锁定2年,而其余股份股价两年内不翻倍不减持。

三一大股东自愿锁定的承诺便是市值管理的一个成功案例,在低潮期提振了整个市场的信心,一举扭转了股市“十连阴”的困境。

三一重工在市值管理上另一个案例是广为称道的“梁稳根1元年薪”之事。2009年初,在金融海啸席卷之际,董事长梁稳根以身作则,主动做出2009年只领1元年薪的承诺,公司全体董事也主动提出减免90%年薪的要求,其他高管也随之响应要求减免50%年薪,而减下来的薪酬全部转为利润回报给投资者。这表明三一重工将与投资者关系的处理放在市值管理的核心位置。

三一重工热心公益事业,提高了品牌的美誉度,为市值管理大厦的成功构建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今年4月30日,三一重工出资1500万元发起设立国内首个“中国三一灾后孤儿救助基金会”,探索企业灾后长效救助机制。在2008年湖南冰灾、四川汶川地震,以及2009年重庆五龙矿难等国家特大灾难发生后,三一重工救灾服务队和三一的救援机械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湖北省一位副省长在访问三一重工时感叹:“每当历史的重要关头,都可以见到三一的身影。”

正是价值创造和价值经营双轮驱动的市值管理,使得三一重工实现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破解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错位的难题。

案例:市值管理的践行者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具体该怎样执行?S公司创造的市值管理模式或可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样板

市值管理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而且其理念呈现深度扩散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各方或不明所以,无从下手;或视若畏途,首鼠两端;或轻率冒进,忙中出错。皆不得要领。现将S公司市值管理案例作简要分析,以资各方借鉴。

主业庞杂前途迷茫

S公司为股票市场上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其上市渊源是,地方政府为解决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问题,主导几家地方企业合并重组,形成了S公司。历经几年的发展,原先以农业为主的业务组合后继乏力,公司业绩日渐下滑,股价更是长期低迷,且呈下降趋势。

2003年,中国某传媒公司收购并控股S公司,注入电子通信业务,同时抓住商机进军区域房地产项目。至此,S公司所辖业务增加至七大块:白酒、啤酒、通信、农药、农业、房地产、其他杂业。

S公司重组后,电子通信业务蓬勃发展,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位列国内行业前三甲,公司整体业绩也有所改善。尽管公司业绩有了长足进步,公司管理层的困惑却似乎更多了:新业务的增长趋势走好是惊鸿一现,还是公司的战略机会?成熟业务虽增长乏力,但是否只是暂时现象?公司将来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及业务结构?应该退出、进入、强化哪些产业?

S公司面对的市场现状是:业绩的增长没有丝毫改变股价的低迷,股价长期在3元左右波动,接近公司净资产。股价偏低给S公司的增发融资造成了很大困难,限制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

致使S公司市值低估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公司该如何充分利用股市融资平台?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公司应选择怎样的成长路径?如何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效融合?S公司管理层充满了困惑。

问题重重根深蒂固

S公司决定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帮助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咨询师对S公司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

S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业务状况:电子通信业务高速发展,但发展模式陈旧,面临行业竞争压力;白酒和啤酒业务微利,竞争激烈,大军压境,不知如何是好;农药业务亏损,无发展前途;农业没有可接受的盈利水平,看上去很好,但前途渺茫;其他杂业可有可无。

财务状况:公司存量资金丰裕,负债率低,银行信誉好,债务融资能力强。

资本市场表现:大部分投资者把S公司定位于农业板块,公司电子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没能促进市值增长却反而带来负面效应。股价长期维持在3~4元,接近公司净资产,股市增发融资受阻。

造成S公司目前窘境根本原因在于

公司战略定位不清晰,业务结构冗杂,公司价值创造的主体不够明确,投资者难以对公司的内在价值作出准确判断。

公司管理层资本经营思维有欠缺,对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值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对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的良性互动缺乏系统思考。

公司没有专门的市值管理部门,与资本市场对接的任务大都由董秘承担。由于缺乏组织效能,效率低下,董秘不堪重负,难以将公司的价值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投资者。

拨云见日破茧重生

咨询机构建议S公司进行四个方面改进:

明确公司战略定位

公司定位:未来数码产品的连锁经营商业公司。

成长路线:第一步,立足于渠道掌控、信息增值和物流配送,上游锁定厂商,下游整合终端,全面重构数码产品流通体系,最终掌控数码产品的行业价值链。第二步,以新经济思维和盈利模式开发基于手机流量的所有商业空间,成为3G 时代的流媒体终端服务商。

竞争要害:数码产品终端领域的散、乱、差、弱格局是产业整合的重大契机和发力点。资本是核心竞争优势。以上市地位和资本优势取得“制空权”——统筹利用账期、垫资、囤货、提供买方信贷、收购、换股、合资、吸收合并、让利、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投资等手段,确立竞争强势。

同时,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保留某传媒公司的控股股东地位,对股东结构进行优化,实施股权激励,引进战略投资者,设法吸引摩根、BESTBUY、中国移动、诺基亚等公司成为公司股东,优化公司资源。

建立市值管理组织机制

建立市值管理的组织机制,包括市值管理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及其职位说明、业务流程、应急反应机制、危机处理机制等。

设计和建立市值管理的工作内容体系、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等。

建立市值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市值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绩效考核、薪酬体系、职业生涯、职务晋升、团队建设、培训和学习等。

设计和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特点、行之有效的市值管理策略体系。

常态性地进行企业现行做法与市值最大化要求之间的一致性检验,并弱化其

中的不一致做法,强化其中的一致性因素。

深刻理解市值利用和市值转化的商业机理和操作逻辑,建立起市值利用的常态模式和机制。

制订一年行动计划

选择适当时间,进行公司更名,突出电子通信业务。

进行业务重组。退出啤酒业,将其出售给某大型啤酒集团套现;剥离售出农药及农业;白酒产业通过迁厂实现地产增值,然后实现区域垄断,高溢价沽出,实现资本增值,提供利润和报表效果;房地产业作为财务性投资,调节利润,维持报表。所有的业务调整完成后,聚焦电子通信业务,做强做大主业。

选择合适的时机召开投资者见面会

S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位决定了其应该是3G概念的公司,而不是属于农业板块。其理想的股东背景,灵活的运营机制、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完全能够做到掌控终端,进而影响整个价值链。因此,S公司必须抓住3G热点,及时与投资者进行沟通,把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真实情况主动传达给投资者:强调公司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和现金回流能力。

阐明3G产业未来的竞争要害和公司进行数码产品商业终端整合的可行性。

展示公司立即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决心。

引导投资者从实物期权的角度判断公司内在价值,而不是依据一般证券研究员基于现金流预测和市盈率的估值。

S公司实施市值管理后的几个月内,投资者完全改变了对S公司的认识,其股价从3元左右涨到15元左右。目前S公司正拟增发1亿股,初步估算,融资额达20亿元左右。接下来,S公司将把所融资金投入到渠道重构和终端整合。相信在未来2~3年,S公司将异军突起,成为中国通信产业举足轻重的力量。点评:

正确理解市值管理从S公司的案例不难发现,市值管理的要害在于,必须着眼于企业内在价值的重构及创造,只有打造内在价值的组织机制,才能令企业真正具有竞争力,保证其价值在资本市场的合理反映。离开企业内在价值创造,市值管理将劳而无功,甚至被带上危险航道。

仅有内在价值还不够,必须进行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与良性互动。它包含了投资者关系、监管者关系、媒体关系、研究机构关系的系统沟通和反馈机制。

只有以上两个方面的有效提升和结合,市值管理才能表现出真正效果。

万科:什么样的激励是最好的

在万科股权激励方案的成形背后,恰恰隐含着市值管理的要义

“我们的团队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富裕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满足过。”万科总经理郁亮这样形容股权激励对管理层团队的激励作用。

“和投资者沟通就是市值管理吗?那要看你的目的。为什么愿意沟通?为了多拿钱?那就是忽悠了。”郁亮对《中国企业家》说。

今年市值高峰时超过美国前四大房地产公司市值总和的万科,是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也是对市值管理运筹最久的企业。所以,当郁亮面对“市值能否管理”这个问题,没有一般企业的避之不及(他们总是慌手慌脚地说“我们不操作股价”),也没有资本新贵的得意忘形,他说:“市值管理不是战术问题。高市值增发、保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期权激励,本身不是目的,最终还是对公司长期、健康、持续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为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股市的“非理性”高烧持续不退,也有市值管理专家提醒上市公司应当给投资者“敲警钟”。但郁亮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跳出来说“请大家当心”。“高估低估万科都是合理的。我没有资格代替投资者做判断。”

但他也会实事求是地说:“我并不赞成高市值再融资。如果市值管理是建立在长期的基础上,增发价格就不会是一个公司的管理层所关注的。价格高反而压力很大。万科31.53元的发行价是规则所迫,如果我自由定价,我会定20块钱左右,老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事实上,国内很少有公司能够达到万科管理市值的水平。和投资者保持良好紧密的关系、资本市场高位增发、股权分置后推动股权激励计划……万科总是做得最早、收到的负面评价最少。这些可能都是万科“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本文要讲的,并不是万科股权激励方案的条款,而是影响这些方案最终被推出、通过的因素。市值管理的要义,可能恰恰是隐含在这些细节当中。

同甘共苦的方案

2006年被投资者反复讨论的“万科股权激励计划”,其实已经是万科在股权激励上的第二次尝试。1993年万科发行B股的时候,郁亮已经在负责股权激励计划项目:计划从1993年做到2001年,长达9年,以3年为单位分成三个阶段,并在当时获得了主管部门(深圳人民银行)的批准。计划万科员工以约定的价格全员持股,三年后交钱拿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但是,这个计划在第一期发完之后,证监会成立明令叫停。一停就是13年。

“做股权分置方案的时候,大家已经知道股权分置方案的首批获批者也将获得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机会。所以,万科在做股权分置方案的时候,同时做股权激励计划。”郁亮不愿意重蹈13年前的覆辙,他明确告诉方案的工作小组,“股权激励计划的核心不是‘能拿到多少’,而是‘能获得通过’。”

让投资者支持你很重要,因为“股权激励”是股东奖励你。所以,我们做这个方案的时候,第一要考虑的是股东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股东当然要求公司增长。那管理层就要从增长里面分,不要从原来基数里面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股东会担心管理层乱圈钱摊薄利润,所以股东关心定向回报率。这个指标不能定低了,定行业平均标准7%-8%就是没追求的标准,万科平均是10.5%-11%,最高一次超过12%,那这个指标就定12%。另外,股东会关心每股盈利,我们保证每股盈利每年增长10%以上。这样,我们定了三个基本指标,作为管理层获得股权激励的条件。

在这三个要求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最高的要求:第二年的股票均价比上年高才可以得到股权。有些投资者都觉得这么做不合理,比如大盘下挫严重,万科只是小跌,那也是不错的成绩了。但我不这么想。股票均价比上一年低,说明投资者套牢了。那凭什么我们可以欢乐过年呢?我们凭什么旱涝保收呢?在现在中国投资者对价格还特别敏感的时候,管理层应该表现出和投资者同甘共苦的决心。

你说,这个方案怎么能不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呢?万科的股权激励计划没有被模仿,主要因为这一条,别人不敢对自己这么狠。

股权激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但是我不赞成高市值做,低市值不做。因为我们的管理层--得到激励的对象,要对公司的资产知冷知热,不能光热的时候知道,冷的时候不知道了,那怎么行呢?那叫分蛋糕。我们就要求跟投资者共进退,好的时候要做,坏的时候也要做。

“发小”式投资者关系

在股权激励方案的指定过程中,郁亮带着工作小组做了两次大规模的投资者走访。像这样的投资者关系维护,在万科被视作高管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很多人做市值管理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利益,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通过市值管理跟投资者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更好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才是关键问题。”郁亮说。

从1993年开始,万科坚持每年两次对境外B股开投资者推介会,期间经历过“中国热”的爆满和最惨时的“台上三个人,台下两个人”。就万科一家公司坚持这样做,董事长王石和总经理郁亮还至少有一人出席。因为“投资者关系是一个长期工作。”

在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时,万科的态度曾经有些微妙。2000年之前,万科“有点儿清高”,惟恐落下了“配合炒作”的口实,对投资者“躲得远远的”。 2000年后,万科想清楚“自己错了”,“市场里面是有短期投资者,你不能说,我不为他服务,你把他赶走,他是我老板,我凭什么把他赶走?”

万科心态的变化来自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00年之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的日渐有效引领市值管理时代的到

来。郁亮说,“2000年万科开始改变资本战略,要做更符合投资者利益的事情。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行业会进入资本时代,万科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者支持。”

2000年开始,国内的投资者见面会也是一年两次。国内投资者更多是研究走访。2000年机构投资者还没几家,就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他们还没成气侯的时候,就开始跟他们有接触、有沟通,配合他们做研究,持续发展到今天,关系比较容易建立。就好像为什么我们和自己发小的关系都比较好,因为是一起一路走过来的,彼此了解容易产生谅解。

1999年,万科计划定向增发给华润。当时我就觉得这事儿不容易。宁高宁不理解,觉得我们来支持你们的发展,投资者怎么会有意见呢?结果是,万科和华润两方面的老总分别去北京、上海和深圳,都被机构投资者的小年轻指着鼻子骂:你们大股东想渔利,出价太低等等。

我们最后决定,停止这项定向增发。对于万科,就损失了20亿元。这相当于现在的200亿元。我们失去了提前加速发展的机会,换到的就是和投资者的关系。2000年,我们推出新配股方案就很成功,A股、B股全额认购了,拿到6亿多元。

现在万科和投资者的关系确实相当融洽,不然今年100亿的增发也不会这么顺利。那将来还有什么可以再做的呢?仅仅是维持吗?不是。资本市场规则经常变,投资者偏好经常变,房地产行业也在变,所以一定是要在变的格局里面,建立起新的优势来。

慧聪网业绩不佳市值缩水寻解救之路

在港股中主打中国电子商务概念的慧聪网,其股价已经有两个多月没上过1港元了,持续着“仙股”的低迷姿态。慧聪网市值“缩水”,亟需探索新盈利模式实现收益多元化。

业绩是上市公司头上的一把利刃

3月20日,慧聪网股价以0.445港元收盘,跌幅达36.43%。直到3月26日收盘时,在香港上市的同行们“一片涨声”的背景下,慧聪网股价却降至0.37港元,这次的降幅又达到11.9%,按这个股价计算,慧聪网市值已经不到2亿美元。

慧聪网2003年底就在香港上市,它的主营业务是为企业间网上贸易提供服务,但这只充满电子商务气息的股票却成为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中唯一的“仙股”——其价格已经低于1港元,要用“cent 仙”来计算,在香港市场上属于绝对要谨慎对待的股票类型。

实际上,慧聪网在3月20日的巨大跌幅,已经被看成是对其财报的直接反

映。3月20日晚,慧聪网公布了截至2007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总营收为2.79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同期下降4.1%,此外还有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亏损。当晚,慧聪网董事局主席李建光辞职,由该公司CEO郭凡生接任。

业绩不佳是创新不足还是竞争压力大?

资本市场与B2B全面对接一方面能提升各界对电子商务的关注,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将会为B2B企业提供有力的“输血管”。

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上市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业绩压力。一直致力于B2B 市场的慧聪网,虽然不是市场的老大,但也算是该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根本上来说,B2B网站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网络营销方案,而B2B网站自身服务的专业性和产品的完备性是实现这种价值的基矗国内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产品间的竞争。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程度的加深,B2B网站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自从2004年慧聪网推出了拳头产品“买卖通”之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其领先地位已经无可厚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慧聪更是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以买家带动卖家,卖家吸引买家”的运作模式。那么慧聪网外在的架势做足了,它的内功到底练得怎么样?

虽然,在现有服务供应商当中,慧聪网大概是最可能提供完整服务的企业。毕竟慧聪当年也是国内咨询行业的开创企业之一,他们的行业经验使其具备为企业用户提供辅导的能力,这相对于一直缺乏对企业进行指导、对海量资讯进行挖掘处理能力的阿里巴巴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优势。不过我们也发现,慧聪网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仍有待加强。

目前,在电子商务发展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这个市场并非遍地都是黄金,面对成功,慧聪的做法是否有些激进呢?不能否认,慧聪之前的发展策略在推动慧聪自身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赶超,慧聪已经铺开一个大摊子,虽然外部构建已经非常完整,但要成形仍需要好的产品来填充。一个产品从构思、研发、调试到最终面向客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慧聪的产品能否跟上其发展步调,这不能不叫人担心。

从2003年至今,慧聪网的实力和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稳居B2B竞争的第一军团。相对于阿里巴巴,慧聪的发展道路似乎显得更加务实,也许是想趁着红火的发展势头迅速占领更高的竞争位置,也许是想凭借旺盛的企业活力扩大市场份额,总之,慧聪近期的一系列动作让人目不暇接。不过,在大多数人眼中,慧聪与阿里巴巴比较,一个是绕指柔,一个是精钢钻,类似阿里巴巴这种疯狂扩张的发展策略并不适合慧聪。

练好内功是关键

有创新才能发展,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尤其是对于B2B这个从来不拒绝标新立异的领域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据权威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1.7万亿,在年均50%的增长速度下,2008年我国电子商务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各大B2B网站市场份额的大小取决于自身的服务,谁确实能帮助中小企业节省成本、获得利润,谁就将成为赢家。

随着B2B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对透明化消费机制、操作难度、诚信评估、人性化服务、多语言平台转换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B2B网站努力完善产品功能就显得更加迫切,从本质上帮助企业发展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青睐。所以,面对竞争,B2B网站要懂得放慢脚步,给自己喘息的空间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毕竟好产品才是B2B平台得以发展的根本。

目前,B2B行业内各大企业做得最多的是探索产业发展的方向,比如:电子商务领域纵深化发展趋势、行业专业化、区域化、国际化挑战的应对等等。但是一直少有人正视现有B2B客户的现状、B2B客户对现有产品的满意度。

今年慧聪网竖起的产品大旗是:“全面完善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产品使用效果,让更多中小企业客户受惠于电子商务。”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让企业影响范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也使得B2B业务成为电子商务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分支。剥茧抽丝,最终只有紧紧围绕为企业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这个核心才能抢占先机, 2008年我们共同瞩目慧聪网的蝶变。

信息化助海南航空腾飞案例

海航集团简介

海航集团是一家以航空运输业为主体,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而成的集航空运输、酒店旅游、机场管理及其他相关产业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截止2004年12月,集团资产总值约441亿元人民币,员工19000余人。作为一家地方性航空公司,海南航空通过十二年的快速发展,成为继国航、南航、东航之后第四大航空集团。

海航集团是中国成长最快的民航企业之一,也是航空业最具信息化远见的领袖企业,已经将信息化逐步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海航集团还在不断展开并购活动,以更快的成长速度应对加入WTO后中国民航业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

海航集团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走在了中国民航业的前列。海航集团曾在2004年度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排名第40位),并获得最佳办公自动化(OA)应用奖;2005年海航集团在"2005年中国IT治理年会"中被推选为

"2004-2005年中国IT管理标杆企业".

海航集团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行"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的原则,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开发、实施及维护工作均由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信息公司")负责。海航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技术层次严谨,系统功能完备,规划并初步形成了以集团人、财、物及办公管理、产业集团专业业务支持和产业链资源整合为三条主线的应用平台架构,充分满足集团业务开展和集中管理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海航集团的大型广域网络以海口、北京、上海、西安为核心,已覆盖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集团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70多个,服务器数量超过200台,入网终端达7200多台,用户数量达11000多人。

海航信息化的挑战与期望

海航集团高层长期重视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从2002年开始,海航已经卓有远见地把信息化提到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面对加入WTO 后中国航空业面临的全球化竞争,海航将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与运营效率,实现IT与业务发展的快速同步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策略。

海航信息公司作为海航集团下属的信息系统服务子公司,负责海航集团的IT系统运营任务,保障海航IT系统的有效运营与维护。海航信息公司于2002年建立了IT运维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前台客户服务、后台运行保障的运维模式。近几年来,海航集团在IT系统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集团E网、运行网、市场销售网等IT系统的应用给海航集团的生产运营和管理带来了根本的变革,使集团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提高了集团整体管理效率。

但是随着海航集团高速发展,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把握业务和客户需求,实现IT与业务战略有效整合,从而形成IT战略,最大化IT投资回报;如何把IT战略转化为有计划的IT服务;如何开发和测试服务并依据服务设计标准实施服务;如何让这些IT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IT服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事实上,随着海航集团IT系统不断的投入使用,集团IT 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域分散、多厂商、多平台、多系统的复杂IT环境,IT系统运营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运营架构及运营流程已经无法满足集团业务对服务效率和成本的要求。

例如,为了更好地实现飞行管理与运行签派及机务维修的有效整合,保证飞机的安全、正点飞行,海航信息公司协助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一套"海南航空运行网"系统,实现了运行、飞行、机务及服务信息资源共享,最终运行网成为一个汇总海航重要生产数据的信息平台。运行网成为信息汇总的枢纽,意味着运行网需要每天24小时实时地与FOC系统、航行情报、气象系统等近二十

个业务系统交换数据,如果二十个接口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将导致生产一线部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接口的稳定性成为海航一线生产单位和海航信息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类似于运行网的情况还有很多,海航信息公司已经意识到:原有被动地等着用户打电话保障、技术工程师四处救火的被动工作方式已经难以适应IT服务的需要, IT服务应该向更高层次的主动服务发展,甚至能够做到先知先觉,预测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能提前将问题消灭于未燃,而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IT服务管理工具的支持,同时更需要一个完善的IT服务管理体系的支撑。

惠普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助海航信息化升级

作为业界最早提出并成功实施IT服务管理的厂商之一,惠普在IT服务管理领域拥有业内领先的资深顾问团队、完整的方法论、丰富的实践,以及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服务的成功经验。面对海航集团发展中面临的信息化挑战和期望,惠普的"动成长"企业战略及其实施方法和经验,帮助海航建立了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加速海航向企业动成长方向坚实迈进。中国惠普为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成功实施了ITIL咨询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技术支持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管理服务。惠普按照ITIL管理体系为海航信息建立管理制度和流程,设计相应人员职责角色,并将相关流程落实到工具中,通过人员(People)、技术/工具(Technology)和流程(Process)的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上述各管理流程,并集成为一个整体的IT运营管理体系,从而实现IT运维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提高IT运营的整体水平。

在历时4个多月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惠普为海航信息公司提供了IT服务管理现状评估、流程设计与咨询、流程电子化实施和全面培训等服务。针对海航集团IT管理存在的问题,惠普项目团队重新定义了服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设计了合理、清晰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改进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等关键流程,重新设计了配置管理流程,建立了流程监督机制,重新设计了OVSD电子化平台和流程KPI报表系统。针对海航信息要随时掌握客户满意度的需求,项目团队还专门设计了用户提交请求的Web页面,设计了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

在筹建海航IT服务管理体系之初,惠普专门分批为海航信息公司的全体员工培训了"惠普公司ITSM理论",通过培训和互动交流,海航员工加深了对体系理论的理解,也认识到自身与ITIL的差距,为下一步开展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之后,惠普和客户形成的项目组结合ITIL理论以及海航集团IT运维工作的实践经验,花了2个多月时间进行体系流程的构建工作,并定期邀请IT服务各岗位的一线员工参与体系的评审,再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完善,最终成功完成了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海航信息公司借鉴世界先进的ITIL服务管理理念、结合海航集团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了IT服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设计并采用了三层服务支持的模式:其中一线为统一特服号的IT服务热线和现场工程师,负责受理并处理终端用户的软硬件故障和服务请求、机房设备巡检、监控等任务;二线为运维管理人员,除日常负责维护海航信息应用系统、网络等系统外,还分别针对各类不同的集团用户,设计并对系统架构进行统一的规划、部署,同时还解决由一线上升过来的突发事件;三线为技术专家组成员,负责IT服务项目的管理工作,并负责解决由二线上升过来的问题。

为了保证体系流程正常运行,惠普为海航引入了IT服务管理平台软件(HPOpenview ServiceDesk)。此管理软件可实现帮助台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等多个功能。此集成方式采用统一的支持模式及流程工作流,实现了面向业务和服务的高效管理,并使得IT服务各岗位之间能够共同工作、分享信息,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服务级别管理。

客户效益

海航集团IT服务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符合海航集团倡导的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要效益的工作思路,是一次管理的创新,不仅提高了集团IT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集团IT长期服务成本,而且也为集团外部客户提供了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了内外部客户双赢的大好局面。IT服务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不仅对集团IT系统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集团业务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的改善。以海航集团的美兰机场航班离港系统、运行网和海航集团E网(OA系统)为例,截止目前,美兰机场航班离港系统可用性指标从03年同期的99.6%提高到了99.99%以上,运行网系统可用性指标从03年同期的99%提高到了 99.73%以上,海航集团E网系统可用性指标从03年的99.18%提高到了99.8%以上。2005年年终客户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海航信息公司IT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已由03年的68.9%提高到95%以上。

通过体系中组织架构的重整和岗位职责的标准化以及技能要求的明确,建立了人员绩效的量化管理以及员工职业升级的通道,改善了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比如,热线工程师的年度考评分数将依据系统中该工程师的客户满意度、年客户有效投诉数量、一线解决率及Call量等指标,这些指标依据权重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评分标准。考评分数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酬汇报与职级的升迁。员工对岗位的要求以及日常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极大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绩效与管理效率。

总体上讲,通过此项目实施带来的收益包括:

建立了规范化的服务模式和组织架构,为海航集团IT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IT服务管理流程监督机制,确保IT服务管理的持续提高和改进

建立了配置管理数据库,存放了公司的IT基础架构中配置元素,包括服务器,软件,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通过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分析事件的影响和变更的风险评估

通过实时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使得员工始终将用户满意度放在第一位,极大的提高了服务质量

为信息公司管理层提供具体和有实际价值的统计报告

为科学合理的衡量员工工作量提供了依据

客户评价:

项目的成功实施优化了IT服务模式和组织架构,建立了IT服务流程监督机制和客户满意度调查机制,通过实际应用获得各业务部门的好评,有效解决了海航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系统稳定性及适应性的需求。新的体系还为海航信息管理层实时提供流程KPI管理报表,及其它具体而有实际价值的统计报告,从而能及时了解整体IT服务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并为员工的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IT运营由被动而主动,保障了海航信息化稳定、高效、灵活的发展。

春兰股价十年缩水十倍

从1998年的最高价64.3元到今天的不足6元,整整十年,春兰的股价缩水了十倍。如今,已经面临着退市窘境的春兰,让市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家曾经辉煌的企业,而其,也牵动着一代国人对民族品牌的感慨与关注。

春节前夕,ST春兰(600854)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07年全年将发生重大亏损。同时鉴于2005年、2006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至年报披露日的今年4月26日,春兰将连续三年亏损,上海证券交易所从此日起将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待交易所作出决定后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东边日出西边雨,与春兰截然不同的是,国内另两大空调巨头美的和格力,先后发布公告,均预告2007年净利润大增100%以上。相比之下,经历过2005、2006空调业悲怆之年的压力后,在2007年中国空调业已全面回暖之时,春兰却提交了这份不尽人意的业绩答卷。

春兰的退市与否,不仅是市场对一家曾经辉煌企业的重新审视,更重要的是牵动着一代国人对中国民族品牌的感慨与关注。这个曾经支撑国人走向世界制造业大国梦想的企业,这个曾经拥有着中国最大空调生产基地与世界空调七强之一

荣誉光环的空调帝国,却在近几年的市场大浪淘沙中,逐步失去了主角的身份。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它以往的地位,而面对退市危机,它的选择又将何去何从?

市场运作中的窘境

在前不久的公告中,春兰公司提及了其亏损原因。其一,由于应收账款未按预期收回,导致财务坏账减值准备的计提大幅度增加;同时,春兰2007年对售后服务系统进行重新整合以及公司在大卖场的营业费用和返利上升,导致2007年第四季度销售费用大幅上升。最后是因为春兰从2007年9月开始,将空调销售方式由经销制改为代理制,洽谈周期较长,严重影响四季度销售,也对业绩造成拖累。

关于过去一年春兰空调产品的销售以及顾客满意度的情况,记者电话采访了国美电器北京一分店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在2007年的空调销售中,春兰空调的销量情况一般,海尔空调在那是卖的最好的,它的客服也做的不错。在他看来,影响他们销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春兰的售后服务、产品的外观和基层销售人员的培训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跟进和加强。

在春兰的经销制与代理制经营方式转换的问题上,负责人解释道:“春兰以前销售空调的时候是一步到位将空调放给经销商,然而这样他们对市场的价格不好控制。现在改成市场代理制,代理商拿货的时候政策就会有所改变,包括费用结算上。这样春兰控制代理商的市场价格会比较容易。”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春兰仿造格力模式找代理商去做捆绑式的销售公司,可能对今后的销售方面可能会有正面的影响。应该来说企业在改变发展现状上,还是在进行不断地努力。

红孩子徐沛欣:市值管理始于上市之前

“如果你把公司价格定的过高,公司的经营者是非常累的。你定这么高,说明你对估值是有承诺的。达不到估值,投资者是无情的。”

“必须在上市之前就考虑市值管理,否则有可能上不了市,甚至有可能在长大之前就被干掉了。”徐沛欣并无B2C网站大牛马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嗜好,他说这是他的“大实话”。

成立于2004年6月的北京红孩子科技(本刊2007年21星),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5月连续进行了三轮融资,现在,这个“网加刊”的垂直销售商正在备战2008年的上市。公司CEO徐沛欣手中这个三岁多的“红孩子”,在资本市场打滚历练的经验,可能对很多刚刚起步目标远大的公司,会有很大帮助。

三轮融资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pdf

风险管理十大案例 案例1: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 年1 月18 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 亿欧元,约合71 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 产品。早在2005 年 6 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 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 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 万欧元。”2007 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 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 年12 月31 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 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 的总盈利不过是55 亿欧元。从2008 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然 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 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 的震动。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 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 年历史、总投 资59 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 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 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巴林银行在1994 年底税前利 润仍为1.5 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 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中航油(新加坡) 公司在破产的6 个月前,其CEO 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 个月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风险控制案例讲座 主讲:王士俊先生 一、风险概述 风险是关乎金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什么是风险呢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看不清就是风险。而时间是检验风险的最严格的审判官,风险管理必须要经历得起时间和经济周期的考验。 王行长主管过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银行部门,认为银行在两项工作上不能高调。一是资产质量。这十几年来,我们的银行尚未真正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即便08年的金融危机也因为我们的有限开放而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资产质量的问题还远未经受考验。比如在周正毅案件中,当时王行长所在的上海分行表现出色,招行总行欲进行表彰,王行长却要求只陈述事实而不介绍经验,保持低调。二是安全保卫。我们只能说尚未发现安全事故,却不能说能够杜绝它的发生。比如93年交行分行长会议上,北京分行介绍安保的成功经验,可不久便发生大案,分行长心急如焚,突然去世。所以说: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风险。 在本世纪初,花旗银行曾开发了一套风险组合管理工具,似乎可以取代人的管理和判断,但实践证明,再先进的模型和工具也不能取代人的作用,特别是审贷。花旗历史上也经历过数次差点倒闭的危机。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石油开采进入高峰期,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石油资本,资金需要出路,于是投向华尔街。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设计了无数的金融工具,并把这些资金投向拉美等地区。当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后,美国银行业遭遇巨大打击。又

如,美国在80年代以前推行(存贷)固定利率,当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上升而原来固定的长期的低息贷款却不能调整,很多银行因此倒闭,花旗的股价也降低到十美分一股。包括08年的次贷危机中,若不是政府出资救助,花旗也可能倒下。所以说,银行的风险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经历突发事件中才能看出平时的理念和实践如何。 因此,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家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万丰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大同小异,通过经营风险获取收益,但融资租赁公司经营成本更高,客户质量不如银行好,期限相对更长,风险肯定比银行高,所以在风险管理上要比银行更努力、更审慎、做的更好。 王行长有四句话希望和大家共勉。一是对公司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二是对未来负责,做金融不能追求短期行为,如民生银行的高发展、高压力、高激励和业务私有化很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而出问题,于是他们通过采取授信独立审批、支行会计主管由分行派驻不受支行约束等措施,有效保证了不出和少出大问题;三是对员工负责,这是一名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要对得起员工的家庭和个人;四是对自己负责,重视自己的声誉,长期坚持自律,打造个人品牌。 风控的最高境界是问心无愧。公司评审部员工在风控岗责任大,业务部和评审部要相互配合,做好业务和风险的平衡。评审部要充分理解业务部门市场开拓的不容易,业务部门也要在拓展业务项目时认真识别风险,让项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二、案例分析 王行长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案例,来揭示项目在实际运作中的风险。

五个著名企业风险管理案例.doc

2006年五个著名企业风险管理案例1 2006年五个著名企业风险管理案例 1.芝华士风波:一场传媒与品牌的博弈 2.芬达美年达致癌风波:权威验证,化险为夷 3.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出招缓慢,自食其果 4.博士伦眼药水风波:虽有瑕疵,值得尊敬 5.欧典地板风波:媒体与公众的狂欢 2005年度的中国市场对于众多知名商业品牌可谓多事之秋,肯德基、宝洁、强生、雀巢、高露洁、哈根达斯、光明……一个个叱刹风云的国际著名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到空前的企业危机冲击。企业危机的类型也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安全和企业形象方面:芝华士12年份门风波、丰田锐志漏油事件、博士伦护理液引发眼疾、欧典地板宣传欺诈…… 当然,不同企业对待危机事件的策略和技巧、对消费者的态度差异,直接决定了其危机公关的成败。我们也同时看到,包括国际著名品牌在内,很少有哪家企业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风波中做到完美应对进而转危为机。危机管理,对所有企业组织和管理者们仍然任重而道远。聪明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学会让别人吃一堑,让自己长一智。 有鉴于此,我们选取了2006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危机案例进行回顾和剖析。 芝华士风波:一场传媒与品牌的博弈

——2006年上半年著名企业危机案例回顾系列之一 2006年1月20日,距离农历中国新年只有9天时间,在全球华人最重要的春节前夕,全国消费能力被空前放大,市场的繁荣和火爆令辛勤打拼一年的商家们露出难得的笑容。《国际金融报》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却掀开了狗年中国洋酒市场第一场品牌信任危机-“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事件回放 《国际金融报》在异常醒目的头版位置刊登出这篇火药味道十足的曝光文章,文中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所了解的在华销售的国际知名酒类产品芝华士12的成本信 息,向欧盟最大的酒类公司保乐力加集团在华经销商-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发出四项质疑:芝华士12成本:“25元”缔造“亿元神话”?在华产品销售:大陆市场没有真正的12年酒?全体员工赴英旅游:暴利下的奢侈?品牌价值:“变了味道的水”? 一连串的极具挑战性的发问,将远离普通消费群体的洋酒奢侈品芝华士拉下神坛,一时间,芝华士成本谎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迅速传播扩散至全国。“芝华士风波”与其说成是新闻曝光,更不如视为传媒向洋酒品牌发起的挑战宣言,2006年度第一场国际品牌在华信任危机在狗年春节到来前爆发。 案例点评: 回顾保乐力加公司对芝华士产品危机的应对,其整体危机管理可以概括为:“亮点颇多,败笔不少”。 亮点一:迅速行动,快速反应。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您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您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就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就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就是否属于上乘,只瞧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她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就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就是她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您着手建立合作与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就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就是:您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就是:您的瞧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就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就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不妨试试; 2、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就是您在场时的情况,而就是您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您的,那么当您不在身边时她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凡就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oc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一、案例背景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 司,公司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 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环保项目、 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2008 年 10 月 20 日 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 而巨亏 155 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 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 和 147 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2008 年 10 月 21 日 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 6.47 港元,跌幅超过 55.4%,当日收报于 6.52 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 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 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 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 别增持 100 万股及 200 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9 年 3 月26日 中信泰富公布08 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 亿港元,董事会 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二、案例分析 目的: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 生了 155 亿港元的巨额亏损。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 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着长达 14 年的牢狱之灾。从 30 余年商战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分析:原因 1.少数人统治:群体决策缺陷。由于现代投资市 场的高风险以及决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国际上许多大 型金融企业都实行群体决策制度,如董事会制、委员会制等。但是,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果高层管理者中存在一个特殊人物,群体决策就会陷入少数人统治的境地。 泰富有着非同常人的“钳控力” ,如身上有着极具分量的标签——即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同时还是中信泰富的缔造 者,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和支配决策集团中其他决策成员的 思想与态度;另一方面,中信泰富高层存在着明显的“内聚力”现象,其中以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公司副董事总经 理荣明杰、公司董事兼财务部部长荣明方三人与荣智健的关 系最具代表性。范鸿龄与荣智健一起打下了中信泰富的江 山,并追随荣智健20 多年,形成了对荣的特殊情感,而后 者分别作为荣智健的长子与爱女更是对父亲遵从有三。显 然,两种力量都最终可能导致对荣智健个人决策权监督的失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1.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17日晚间,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幸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继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1.分析提示: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可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多方实施,为了多方利益的一个过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存在重大盲点或漏洞,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境况。形同虚设的检测程序只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通道,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久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真正为企业、为更多利益相关者带来真实的益处。 (2)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双汇拥有18道安检程序,却没有对瘦肉精的检验,让其内部控制程序形同虚设。这说明从企业管理层内部就有漏洞和弊端,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严格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防范企业经营活动偏离企业目标的一切可能性。正是在安检这个最重要的风险防范点上出现了问题,才造成双汇成为了众矢之的。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任何的差错都会得到很好的监控,更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和损失。 (4)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在整个瘦肉精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还是社会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2)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3)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的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的进程。 (3)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过l/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8.2%左右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节省33.7%左右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5.4%左右。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4)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12年9月,借款人金某向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1笔,借款金额1200万元,期限为1年期,借款用途为其所任职的地暖管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日常经营购进生产原材料,借款人在该公司任总经理职务。为确保该笔贷款的顺利申请,借款人金某提供其个人担任法人的商贸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厂房及用地,作为该笔贷款的抵押物,向银行提供担保。抵押物位于大兴区物流包装基地,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房屋及土地的总评估价值为2400万元,目前带有10年以上的租约,年租金约为260万元,承租方为汉拿山餐饮集团。由于该厂房需要作为该笔贷款的抵押物,因此借款人出具了承租方签署的放弃第一顺位回购权的承诺函,承诺若该厂房因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况,银行需要处置该抵押物时,放弃优先收购该厂房的权利。 二、案例经过: 在经过现场调查及相关审批后,银行原则上同意发放该笔贷款,但是要求在厂房抵押的基础上,追加某担保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在接到担保公司的担保函后才能发放该笔贷款。担保公司接到该笔担保申请后,经过现场调查后,基本认可了该笔贷款的用途及抵押物情况,准备与借款申请人签订相关委托担保合同后,向中信银行出具贷款担保函,协助银行完成后续放款手续。 但是在与借款人面签担保合同时,担保公司业务人员发现该借款人所携带的用款企业A公司的公章,与之前预留印鉴不符,经过相关部门鉴定核实后确认为私刻的假公章。经过询问借款人得知,因A公司法人为外籍人士,长期不在本市,公章随身携带。为了方便开展业务、配合银行早日发放贷款,才私刻公章,并无骗贷意图。但是这种信用风险已经引起了担保公司方面的重视,随即提高了反担保措施的等级,要求在抵押物的基础上,将借款人所属B公司的99%股权,暂时转让到担保人名下,在发生借款人违约的情况下,能以最快速度处置抵押物,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借款期限内借款人未出现违约情况,则贷款到期后,再将股权转回至借款人的B公司名下。

企业风险管理和评估案例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和评估案例分析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风险管理成为各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都必须实行的内容。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之内,这样就能够确保企业的整体保证利益不受损失。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北京思鹏瑞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客户做的企业风险管理: 案例一,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2007年,客户聘请国外咨询机构为其设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几年的运行,因为体系复杂,而让日常运行维护困难。后经过北京思鹏瑞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实际调研,精简公司指标,从300多个介绍到100多个,虽然指标减少,但是整体简洁,而且非常具有科学性。 案例二:内部体系运行评价 客户选择某咨询公司为其建设内控体系,为保证项目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协助客户对咨询机构设计的内控体系进行了合规

性和合理性评审,在项目验收阶段,我们又协助客户对内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测试和评审。通过上述评审,帮助客户规避了内控体系与企业实际运行两层皮的风险。 案例三:定量风险评估 北京思鹏瑞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某集团公司在物流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量化评估方面提供专项服务,协助其建立风险准则,建立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的机制和流程,同时固化一些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为其日后科学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风险管理有效地对各种风险进行管理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活动目标,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Spring(思鹏瑞)是一家风险管理咨询和培训专业服务机构。Spring从多方位、多层面为企业客户提供: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与评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评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评审、内部控制优化、专项风险评估与专项风险治理等服务,旨在帮助客户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素养、统御、沟通、协调、指导、组织、培养、选拔、任用、激励的经典理论定理。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人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篇1: 某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300万吨/年,计划于2011年6月30日机械竣工;二期600万吨/年,计划于2011年12月30日机械竣工。主要包括:原油中心处理站、电站、气处理装置、注水站、水源站、外输管线、单井、计量站、集输管线、输电线路等工程。由于该项目规模较大,产生的项目文档种类和数量繁多,因此在文控执行模式方面,项目部根据项目特点,将文档控制小组归至控制部,与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等项目

控制职能划在一起,对项目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同时,在设计部、采购部、施工部分别设置文档控制工程师,文档控制工程师与上述职能部门专业工程师相互协作配合,从而有效的加强了该项目文档控制各工作界面之间的相互联系。随着设计、采购、施工等项目工作的陆续全面展开,以及项目部由国内动迁到了国外,文控人员配置也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设置了两名文档控制工程师负责项目前期文档的相关工作; 第二阶段:随着设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增加了两名文档控制工程师负责国内项目部的文档控制

工作,同时增加了一名文档控制工程师负责国外项目部的文档控制工作; 第三阶段:随着采购和施工工作的全面开展,增加了四名文档控制工程师负责国外项目部的文档控制工作; 第四阶段:随着项目工作的逐步完成,文档控制工程师将工作重心调整为项目交工资料整理,并最终实现项目文件交付。 从上述四个主要阶段来看,对于规模庞大、地点分散的该项目而言,其控制部文档控制小组的人员配置相对来说较为精简,要实现项目文档控制工作的良好执行,是离不开项目部主要职能部门的文档控制工程师和专业工程师的配合和协作的。项目部虽然将文档控制小组归至

物业管理风险十大典型案例

物业管理风险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一、“广告牌”的特殊侵权问题 (2) 案例二、物业管理公众责任险案例 (4) 案例三、小区内交通安全案例 (6) 案例四、小孩小区爆炸死亡物业公司判赔近7万 (8) 案例五游泳池安全管理(体育健身设施责任) (10) 案例六小区化粪池炸伤人案 (12) 案例七5 岁独生子女命丧小区窨井案 (14) 案例八都是“李子”惹的祸(高空抛物责任) (15) 案例九、车场大树砸坏小轿车 (17) 案例十、楼梯积水湿滑住户摔成骨折物管赔偿2万多 (19)

案例一、“广告牌”的特殊侵权问题 某管理处在大厦入口外墙安装了一块广告宣传栏,宣传栏宽1米,长1.5米,重约8公斤。某天,气象台预报有台风,该市为台风预计登陆点,风力可能会超过10级,最高达12级左右。该天中午,台风登陆将宣传栏刮起,砸毁20米开外的奔驰车玻璃和窗户,经修理花费将近2万元,要求物业公司赔偿……… 经查,该宣传栏系事发3年前安装,原固定宣传栏的4个螺丝,其中两个已经锈蚀、滑牙,经台风长时间吹刮断裂,酿成大祸。 分析: 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例中,台风信息已经提前准确预告,物业公司作为专业公司应该预见到台风登陆所造成的影响,提前做好防灾工作,宣传栏被刮起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所以此案例中“不可抗力”并不能成为物业公司免责的理由。 2、对于建筑物等致人损害,作为特殊侵权行为,国家相关法律通过专门条款予以了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也就是说,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除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以外,均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此案例中,物业公司作为广告宣传栏的所有者,对宣传栏疏于检查,致使原固定宣传栏的4个螺丝,其中两个已经锈蚀、滑牙;并且在已经知道台风将至时未做任何检查和预防措施,所以应该承担责任。 3 、此案例也提示我们:在物业管理日常工作中,应该忠于职守,做好设施设备巡查维修保养等常规工作,保证设施设备处于正常工作

经典十大管理理论和管理定律

经典十大管理理论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这种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具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务。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的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风险管理沃尔玛案例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机构,进入中国几年来,沃尔玛似乎一直没有扑向它的核心猎物,而是悄悄地迂回于中国的海岸线上,它在熟悉环境和等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现在,它的时机已渐成熟,这只猛虎发起了进攻。留心的人士会注意到,去年沃尔玛在中国公司新增的店铺数几乎是过去5年所开店数的总和。我们有必要了解沃尔玛。 天天低价的背后 沃尔玛的“女裤理论”是对“薄利多销”策略的最好解释:女裤的进价8美元,售价12美元,每条毛利4美元,一天卖10条,毛利为40美元。如果售价降到10美元,每条毛利2美元,但一天能卖30条,则毛利为60美元。 那么如何做到“天天低价、薄利多销”呢? 规模效应沃尔玛要求,供应商的报价必须是给其他商家的最低价,否则免谈。在此基础上,沃尔玛以进货量巨大、帮助供应商进入世界市场、现金结算等三个理由,要求供应商降价25%。巨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沃尔玛在谈判桌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巨大的规模也使沃尔玛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在极大程度上被分摊。 分析: 进货量巨大、现金结算、帮助供应商进入世界市场都表现出沃尔玛以购买者身份的强大的议价能力。 正所谓“财大气粗”,巨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沃尔玛在谈判桌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也给予给沃尔玛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和独特能力。 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生产量越大,单位成本也就越低。巨大的规模分摊了沃尔玛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使其单位成本较低,从而为其“天天平价”提供了后盾。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 控制成本首先是厉行节约。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大家看到的是狭窄的过道和没有任何装修、素面朝天的办公大厅。在大厅内,随处可见“打17909,长话可省钱”的提示;而沃尔玛国际公司总经理约翰·门泽尔和他的下属们至今还挤在一起办公,他的那间办公室小得可怜。其次对商品优胜劣汰。每家店都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人文环境,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选择销售不同的产品。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让货架上的商品永远都是适销的商品。第三是降低仓储成本。沃尔玛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降低成本的办法,就是它的分店总是一个镇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县地渐次建立,这样可降低运输成本和广告费用,因为新店总是在上一个沃尔玛店附近建立,往往并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分析: 从总部的装修还是降低仓储成本,沃尔玛的战略是对成本不断的缩减缩减再缩减,这样能够为其带来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进行“天天平价,薄利多销”,进而达到最大的利润。这就反映出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应该按照成本最小化或者产品差异化的战略来分配资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于合俊集团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 香港玩具协会主席陈永麟曾说过,由于在内地设厂的成本不断上升,不排除有数百间小型玩具厂,可能会结业收场,更有相关人士大胆预测,09年到明年,将有一半以上的香港玩具商在内地的工厂面临关门。“许多港企完全依赖海外订单,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但是如果一旦产品出口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公司的经营困难。”不幸的是,这些预言正在变成现实。甚至像合俊这样拥有数千名工人规模的工厂都难逃厄运,更多的中小型代工企业就更是难以幸免了。业内人士认为,合俊是金融风暴袭向制造业的一个样本。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Mining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MiningCorporation 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

十大创新型商业模式经典案例

在互联网思维被赋予多重定义的时代,商业模式和传统的商业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再是关于成本和规模的讨论,而是关于重新定义客户价值的讨论。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可见,客户价值以及客户价值主张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现在正处于万众创业年,众多创业企业爆发,各种各样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出现在市场 中。 下面让行知优才来盘点一下十大创新商业模式代表案例,梳理2017年各行各业的创业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商业模式案例,供创业者们参考。 1.人人车——“九死一生”的C2C坚挺的活了下来 企业介绍:人人车是用C2C的方式来卖二手车,为个人车主和买家提供诚信、专业、便捷、 有保障的优质二手车交 易。 创新性:它首创了二手车 C2C虚拟寄售模式,直接对接个人车主和买家,砍掉中间环节。 该平台仅上线车龄为六年且在10万公里内的无事故个人二手车,卖家可以将爱车卖到公道价,买家可以买到经专业评估师检测的真实车况的放心 车。 点评:C2C虚拟寄售的模式被描述为“九死一生”,是因为:第一,二手车属非标品; 第 二,卖车人和买车人两端需求是对立的;第三,国内一直缺乏第三方中立的车辆评 估,鱼龙 混杂。因此二手车C2C 交易困难重重、想法大胆又天真。人人车不被看好却能逃过 “C轮 死”的魔咒,是因为其省去所有中间环节,将利润返还与消费 者。创始人李健说:“如果我能成功,B2C都要失业了。” 2.滴滴巴士——定制公共交通 企业介绍:20xx年7月15日,继快车、顺风车之后,滴滴快的旗下巴士业务“滴滴巴士” 也正式上线。目前滴滴巴士已经在北京和深圳拥有700多辆大巴、1000多个班次。 创新性:滴滴巴士是第一个尝试将巴士进行多场景应用的定制巴士。滴滴巴士是关于定制化出行的城市通勤定制服务。它根据大数据测算并推出城市出行新线路。滴滴巴士还将巴士进

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风险控制案例讲座 主讲:王士俊先生 一、风险概述 风险是关乎金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什么是风险呢?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看不清就是风险。而时间是检验风险的最严格的审判官,风险管理必须要经历得起时间和经济周期的考验。 王行长主管过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多个银行部门,认为银行在两项工作上不能高调。一是资产质量。这十几年来,我们的银行尚未真正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即便08年的金融危机也因为我们的有限开放而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资产质量的问题还远未经受考验。比如在周正毅案件中,当时王行长所在的上海分行表现出色,招行总行欲进行表彰,王行长却要求只陈述事实而不介绍经验,保持低调。二是安全保卫。我们只能说尚未发现安全事故,却不能说能够杜绝它的发生。比如93年交行分行长会议上,北京分行介绍安保的成功经验,可不久便发生大案,分行长心急如焚,突然去世。所以说:没有发现,不等于没有风险。 在本世纪初,花旗银行曾开发了一套风险组合管理工具,似乎可以取代人的管理和判断,但实践证明,再先进的模型和工具也不能取代人的作用,特别是审贷。花旗历史上也经历过数次差点倒闭的危机。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石油开采进入高峰期,石油输出国积累了大量的石油资本,资金需要出路,于是投向华尔街。华尔街的银行家

们设计了无数的金融工具,并把这些资金投向拉美等地区。当拉美爆发债务危机后,美国银行业遭遇巨大打击。又如,美国在80年代以前推行(存贷)固定利率,当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上升而原来固定的长期的低息贷款却不能调整,很多银行因此倒闭,花旗的股价也降低到十美分一股。包括08年的次贷危机中,若不是政府出资救助,花旗也可能倒下。所以说,银行的风险平时看不出来,只有在经历突发事件中才能看出平时的理念和实践如何。 因此,风险管理能力是一家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万丰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大同小异,通过经营风险获取收益,但融资租赁公司经营成本更高,客户质量不如银行好,期限相对更长,风险肯定比银行高,所以在风险管理上要比银行更努力、更审慎、做的更好。 王行长有四句话希望和大家共勉。一是对公司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二是对未来负责,做金融不能追求短期行为,如民生银行的高发展、高压力、高激励和业务私有化很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而出问题,于是他们通过采取授信独立审批、支行会计主管由分行派驻不受支行约束等措施,有效保证了不出和少出大问题;三是对员工负责,这是一名管理者的职责和义务,要对得起员工的家庭和个人;四是对自己负责,重视自己的声誉,长期坚持自律,打造个人品牌。 风控的最高境界是问心无愧。公司评审部员工在风控岗责任大,业务部和评审部要相互配合,做好业务和风险的平衡。评审部要充分

风险管理成功案例(1)

没有人可以绝对把握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懂得风险管理的人,一定不会遇事惊慌失措,因为一切都在其预料之中。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险管理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成功案例1: 首先是风险识别准确及时。国家总局在飞行检查中捕捉到个别药品生产企业违规购进银杏叶提取物投料生产银杏叶片和银杏叶胶囊,生产管理混乱,伪造物料购进台账及银杏叶提取物的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低价销售银杏叶药品的信息后,没有当作单一的违反药品GMP个案或者价格问题去对待,而是从相关企业相关产品的横向比较中捕捉到低价银杏叶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的信息,顺藤摸瓜,挖出了该企业改变银杏叶提取生产工艺的严重问题。 其次是风险分析科学全面。在初步固定证据之后,国家总局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通过全面分析,判断这绝非简单个案,是在较大范围、较多品种、不少企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将个别银杏叶产品质量问题的偶然风险果断研判为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发出通告,启动了涵盖广西、湖南两个重灾区在内的二十几个食药监部门及近30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全国性统一行动。 再次是风险控制严格有序。在初步查清涉案银杏叶产品的基本事实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控制问题药品,防止药害事件发生;怎样在已经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查清案件事实,防止证据灭失;如何做好药品自检和抽检,在更大范围防止同类问题漏网;怎样做好舆论宣传,防止社会恐慌等问题,考验着国家总局的领导能力和集体智慧。 对此,国家总局通过以下措施严控银杏叶事件:

一是要求各地采取了发现一批、控制一批的方法,防止问题药品流向患者。 二是要求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一律严格自检,并将企业自检和食药监部门抽检结合起来,让守法企业放心生产经营,给非法企业以严厉制裁。其中,《关于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银杏叶片自检结果与监督抽验结果不一致调查情况的 通告》可谓精彩一笔,让那些自作聪明、弄虚作假,企图逃脱制裁的企业自食其果。 三是通过国家总局牵头公安部门配合查办、各有关省市全力协办的方式,在最短时间固定了证据,控制了有关人员,查封了有关设施设备,扣押了问题产品,确保了这起横跨全国的食品药品大案的成功处理。 四是及时研究发布补充检验方法,保证了通过技术监督发现问题银杏叶产品,防止漏网之鱼。 五是发出了《关于对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的通告》,将问题产品从药品一路追查到保健食品,防止了食品问题的发生。 六是将此次事件的全过程通过发布公告、召开记者会、在大众媒体发布消息、请有关专家介绍专业知识等方式,让全社会对银杏叶事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有效防止了社会恐慌情绪出现,也使得造谣者没有了时间和机会,给从容应对“银杏叶事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七是有效防止了虎头蛇尾和地方保护,召开了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案件查处工作协调会,对案件的定性查处法律适用做了分析讨论,发出了《关于切实

企业危机处理十大经典案例

企业危机处理十大经典案例 企业危机解决方案推荐: 在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不应该将企业危机简单理解为利益上的冲突,价值观、情感方面的迥异及对抗都可能是引发企业重大危机的根源。在网络时代,便捷的网络传播环境为集结、扩散、煽动公众对企业或品牌的敌对情绪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这对企业而言,危机管理的重点或许就应该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同时,认真倾听、追踪公众舆论,并及时对舆论情绪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将危机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或许就是十大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企业危机处理案例一:新奥燃气政府公关泄密事件 1、企业危机经过: 2009年1月7日,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中发表题为《山东聊城一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的帖子,聊城新奥燃气公司拟维护的官员名字、职务以及费用款项一目了然。 这篇题为《山东聊城一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的帖子热透了网站,舆论一片哗然。 2、企业危机处理方法: 在泄密事件发生之后,新奥燃气进行紧急危机管理: 一是在1月8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新奥从未做过此计划,指责事件由竞争对手所策划,称已报警,并警告其他媒体不要盲目报道,否则将被追究责任。 二是紧急开展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删帖处理。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已大部分被删除。 三对事件更多内幕闭口不谈,所以对外信息披露均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称此事乃对手策划所致。 3、事件启示: 新奥燃气所采取否认策略虽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却是正确的。因为无论这份公共关系维护方案是如何被曝光的,企业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跨越了企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所以否认策略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苍白无力的否认尽管会到质疑与批判,但起码将事件框定在企业道德层面。如果承认则使事件升级至法律层面,既使媒体不再炮轰,聊城官员也会让新奥燃气吃不了兜着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