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创新林业技术并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18, V ol.38, No.22185试析创新林业技术并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潘君慧

(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林业局,甘肃临夏 731300)

摘 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都对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从林业技术创新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找出林业可持续发展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对林业技术创新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措施;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173

当前林业发展形势下,为实现林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传统技术的优化应用,也要积极引入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成为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对于林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因此应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

1创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

1.1 优化林业结构

当前我国林业种植模式都是对传统林业模式的延续,但是随着科技高速发展,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所以应该对林业种植模式进行创新,以此来顺应时代要求。一些品种繁殖期长、生命强度低、抗病虫能力差的种植品,都需要对其进行改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新型品质不断被研发出来,不仅为我国林业取得更多经济效益,还能够对林业发展环境进行改善,以此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1.2 优化产业人员结构

林业发展离不开林业人才的支持,我国当前林业系统内职工人数约达百万人,不仅能够对社会就业压力起到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解决人员安置问题,既保证林业管理人员充足,也促进就业增长。林业发展长期以传统模式进行,人员众多,且工作量较大。林业相关工作本身差异性不大,因此容易出现重复工作,这一定程度上将阻碍林业发展。

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减少重复工作量,保证工作操作性。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与技术创新,为我国林业行业带来大批技术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为林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以此使得林业产业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1.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制约,比如水腐烂根、传播能力差、出现病虫害、成活率低等。传统管理模式上,很多地方对管理不够精细,未能准确对作物所需的养分、水温、光照等进行严格把控,随着对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化为集约型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管理,能够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化与数字化。在新的管理模式中,能够对林业作物进行实施监督与精化管理,根据作物特征对其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进行分析,使得作物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对策

2.1 完善林业知识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林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想要林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调整。通过对科研机制的不断完善,为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将学科结构与科研成果进行重新部署与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林业环境得以改善,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也使我国荒漠化地带受损土地面积逐渐恢复。我国加强对人工林的培育工作,希望以此能够提高林业成活率与利用率。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林业中,对林业进行创新,能够使林业机制进行转化,从而呈现出多样化、实用化与系统化特征。不仅如此,还应该对林业机制进行创新与转化,这就需要人们立足于当前高速发展的科学与经济,通过建立高级研究基地,使其能够呈现出具有网络化、国际化、社会化为一体的大规模林业体系,从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活力、合作为一体的机制,为我国培养出尊重知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利用林业所具备的优势,与企业、高校进行合作,这样有助于加快研发速度与力度,对我国林业发展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目标等。

2.2 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林业技术的创新,林业发展的根本是需要具备高素质的林业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元素,是当今科技产业竞争的必要条件,而核心技术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为滞后,这就需要我国尽快在生物技术、航空育种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不断进行创新,以此获得研究成果。这样有助于加快我国林业技术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使我国生产出更具有附加值与竞争力的产品。我国应该利用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的方法,培养出大批优秀品种,以此使我国荒漠化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马玉秋.黑龙江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

持续发展研究[D].沈阳:东北林业大学,2015.

[2]谭世明.制度变迁视角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现代林业发展

研究[D].上海:华中农业大学,2009.

[3]江礼家,薛伟.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实现延边森工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J].吉林林业科技,2008(3):34-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