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1当代教育学热点问题透视

2016-2017-1当代教育学热点问题透视
2016-2017-1当代教育学热点问题透视

当代教育学热点问题透视

第1讲导论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学内容

一、教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1.教育的本质

2.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

3.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其相互关系

4.教育过程:教与学的关系

5.教育主体:

6.教育制度:学制、义务教育★

7.教育管理

二、教育的系统关系

——教育、社会、人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教育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先行?)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手工时代—文盲

蒸汽机、电气化时代—初等、中等教育

自动化时代—高等教育

知识型—创新创业型

教育结构

?多层次

eg:各级各类学校

各级:学前E;初等E;中等E;高等E

各类:普通E;师范E;职业技术E;成人E

?内部结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措施)外部结构

3.经济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教学内容: 单一多样化

?教学方法:口耳授受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集体教学

?互联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一)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舒尔茨)

?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次要劳动力市场

(二)教育与政治—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决定教育的政治思想方向和为谁服务

2.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

3.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谁、可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教育法律、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

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免

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

4.政治制度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对政治的作用?宣传思想,制造舆论

?合格公民,有用人才

?教育公平——政治民主

?教育救国论;教育万能论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教育的主要资源

2.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理念

中美小学基础教学差异:

?合作与集体教学VS孤立与个体教学

?单科或分班教学VS多科或包班教学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传递、保存

?选择、批判

?文化交流、融合

留学生;访学;学术交流与合作

?文化更新、创造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数量对教育质量、规模、结构的影响

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

热点:随迁儿童异地高考

全面二孩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入学者已有水平(直接)

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对新生一代的影响(间接)

3.人口结构与教育结构、内容

自然结构:年龄、性别

社会结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

(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热点?(现象or问题)

?PISA——国际学生测评项目(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一项面向15岁在校学生的大规模国际性教育评价项目,每三年实施一次评价,以评价年命名。

?评估2000年首次举办,主要分为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3个领域。1、教育改革

?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教育

3、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平等,是对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和对更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

3个方面: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质量(结果)公平

?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

?城乡差别:城市教育水平越来越高,

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越来越低。

Eg.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地区差别:东西部教育差距拉大。

Eg.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录取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重点与非重点

Eg.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

?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

Eg.特殊儿童、女性教育、贫困学生、留守儿童、随迁子女

4、教育结构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

?教育经费;教育公共服务

?高校分类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世界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

5、教育保障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

?特岗教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数字设备和资源覆盖率

第2讲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一、高考招生制度

(一)高考招生制度的组成

?招生政策

?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

?录取方式

?组织机构

证书制:英法德等西欧国家。

考试制:美、日、中。

(二)中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历史回顾

?1952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制度基本形成。

?1966年-1976年:破坏与倒退

?1977年恢复:统一招生,择优录取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二、高考为何成为关注的焦点?

重要性:

?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事关选拔人才的质量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对中小学教育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

对家庭和个人而言,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用人制度,对求职者学历的要求,进一步刺激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三、高考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改革难点

(一)现行高考面临的主要问题?

1.偶然性大:将每年一次的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

2.不利于全面发展:文理文科,导致高中生过早偏科。

3.不利于人才选拔:

考试内容高度统一——不足以为特定学科和专业选拔人才提供充分依据

考试方式高度单一——没有分层分类,无法细分人才。

4.录取公平遭挑战:区域、城乡入学机会不均等;加分政策及操作失控。eg.随迁子女“异

地高考”。

(二)高考改革的难点?

1.高考的现实处境:

?主要矛盾的重要“节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并非一朝一夕。

上大学难上好大学难

?中枢:连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连锁反应。

?敏感:公平。高考改革牵动教育领域内部和外部协同改革。

2.历史包袱过重。

3.受体制所困。

高校招生自主权、办学自主权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

四、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方面

?新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异地高考:指的是户口在流出地、但在流入地高中就读并注册学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录取的一种考试方式。

(二)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1.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科目“3+3”

总成绩=语、数、外+3科

2.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3.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全国统一高考的每科150分的分值不变。

4.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难点)

?如何规范评价的内容、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

?What?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How?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陈述和评语)

?Who?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要求,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5.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6.深化考试命题改革

?命题内容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的省份。

(三)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1.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高考加分的三种取向:

照顾性加分:教育公平、特殊人群

鼓励性加分:素质教育(加负、教育腐败)

政策性加分:推行政策

WT:项目过多、分值过大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若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省属高校在本省招生;

WT:资格造假

?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难点)

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 1.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 2.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 3.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 4.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 5.从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自主招生流程

(1)2月:高校发布招生简章(报名条件、审核办法、考核时间)

(2)3月:考生提交申请资料(学籍、高中在校情况)

(3)4月:高校审核考生材料(专家、倾斜),公示初审通过名单

(4)6月:统一高考——高校组织考核——高考分数出来之前公示资格名单——出分后填报志愿,高校录取(破格录取)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

1.多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2.高校:

?规范招生简章

?强化招生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监督

?建立考试申诉机制

?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4.改进录取方式

?报志愿: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

?录取批次: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招录取批次

?录取模式:平行志愿投档

(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1.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2.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改革试点

?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五、中外考试招生制度对比

美国:考试制

?综合选拔式入学制(代表性)

1、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SAT和ACT SAT:学术能力测试,60%的大学招生参用此成绩。语言+数学+学术内容(私营教育考试机构设计)

ACT:规模较小。考查英语、数学、阅读、科学等方面,学生兴趣、需求、计划、目标等方面。

考生可多次参加SAT/ACT考试,并可从多次成绩中挑最好的一次作为申请大学的凭证。

2、其他入学条件。

高中所学课程及所得学分、中学平均成绩及排名、入学推荐信、面试、特殊才华、社区服务等。

?非选拔式入学制:(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

不经大学入学考试和严格筛选过程,只要符合最低条件就可以自由入学。

英国:证书制(综合性大学和开放性大学)

一般不单独组织大学入学考试。根据申请者参加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普通水平考试和高级水

平考试)。所得成绩,由大学负责录取工作。

1、考试机构独立设置,国家宏观调控:全国性的招生委员会(四个部门:考试部、发展部、研究部、服务部)

2、考试层次、类别多样

大学入学考试和中学毕业考试合二为一,由8个考试委员会独立分区组织)

3、考试设科广泛,学生选择余地较大。

考生参加大学录取条件中所要求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发单科合格证,全国通用。

4、考试、招生、录取分离。

考试:考试委员会

招生:考生、高校中介服务机构、大学招生委员会(协调)

录取:大学

5、录取程序复杂,侧重全面测查。

院系认真查看申请材料:了解学生以往考试成绩、日常表现、教师评语

选拔面试

初审意见:无条件录取、条件录取、不予考虑

组织笔试(名牌高校)

6、技术设备先进:印刷设备、密封设备、远程录取

小结:

?政府----制定考试政策、招生政策,完善监督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考试和招生环境。

?高校----成为自主招生的真正主体,确定适合本校特色和发展目标的录取标准。

?考试机构----组织考试,协调录取,向高校提供考生报考信息。

?中学----提供学生的过程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参考使用。

第3讲择校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择校现象与择校种类

(一)择校现象

(二)择校

择校:家长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主动放弃学区划分的学校而去选择他们认为适合于自己孩子的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相对就近入学政策而言,不是按照招生区域及户口限制入学,而是通过优异表现、择校费或权力关系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入学方式。

(三)择校的分类

1、体制内:公办学校系统内部

体制外:公办学校与私立、民办学校之间

2、区域内:本县市区范围内

跨区域:不同地区之间

3、常规学校

非常规教育机构:课外辅导班、家教

4、按择校途径分

?以分择校:以考试成绩、竞赛成绩、特长等级证书、课外辅导班成绩等择校。

?以权择校:具有一定权力的家长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子女就读学校。

?以钱择校:家长通过交纳一定的择校费、购买学区房、找关系落户来择校。

二、择校问题的成因分析

1、择校的直接原因:城乡、校际间教育资源的差异

2、择校的根本原因: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重点学校制度

?教育经费拨款制度

?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生均投入”只有世界水平的1/25。

重点学校政策:

(1)建国初期:用有限的教育资源重点办好若干所中小学, 培养社会精英。

?《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首先着重办好城市小学、工矿区小学、乡村完全小学和中心小学。

?《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些中学和师范的意见》确定了194 所全国重点中学。

?1962年《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

(2)1978 年《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要求在大中城市的市和区县两级举办重点学校, 择优录取新生, 并对重点校的教育经费、师资条件等大力支持。

(3)形成了国家级、部委级、省市级、地级、县区级的重点学校系列。

(4)20世纪90年代中期, 明确提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与此同时也下达了国家教委关于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高性普通高级中学的通知, 使得重点学校制度名亡实存。

3、优质和特色教育需求膨胀与优质、特色教育供给有限的矛盾

家长为子女及早寻求优质特色教育,以便占领就业的制高点,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择校成为择业的前奏。

独生子背景下,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一定的教育消费能力,教育在筛选社会分层及职业分工中的作用增强。

4、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致使被动择校

社会用人制度——就业竞争激烈——教育的累积效应——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5、社会发展的推动

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适龄儿童在父母的工作或居住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

三、择校的合理性及其矛盾冲突

(一)择校的合理性:

(1)择校是民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体现了家长对孩子行使的监护权。

(2)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内部教育改革的有效机制。

(3)择校让教育从形式上的平等走向实质上的平等。

(二)择校的矛盾冲突

冲突1:学生及其父母面临压力

学生:学习负担、心理问题(奥数热、考证热、兴趣班)

家长:金钱压力、精神压力

冲突2:违背《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原则

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六大原则:普及、强制、免费、免试、就近、公平

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1986年《义务教育法》)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2006年《义务教育法》)

免试入学

要逐步实行初中不进行招生考试,只进行小学毕业考试。(1983《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

1993年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划片招生,就近免试入学

冲突3:破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破坏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明显不公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教育资源占有不公——教育结果差距加剧——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的不均衡发展。冲突4:滋生教育腐败

教育经费收取不合理, 缺乏相应的政策监督, 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育腐败问题。

如何看待择校?

择校是学校优质教育不均衡的产物。

择校是市场经济下家长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结果。

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是择校的手段需要再斟酌。

治理择校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

解决择校的根本途径是办优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方向是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

四、如何破解择校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多校划片破解择校难题?

2016年2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小学初中。先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各片区,确保其大致均衡,然后在入学招生中,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

建议与对策——以均衡化解择校

1、加大对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缩小校际差距。(根本途径)

以扶持、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加快薄弱学

校改造,建立校长、教师定期流动机制。

?2014年7月18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20项

?2014年8月13日《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推动更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5年12月7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

破解择校难题的他国经验

美国的教育券制度:

1、背景:公立学校制度日益僵化和效率低下。

2、教育券(教育凭证,1955年弗里德曼):

美国政府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发给每位学生,学生凭教育券可不受学校性质和学区的限制自行选择就读的学校,从而使学生免受指定学校入学的限制,享有均等的择校权和择校机会,学校则凭所收取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资金以支付办学费用。

3、教育券制度的目的

打破公立学校在生源上的垄断性以及办学经费的无风险性,以促使其努力改善办学质量;

帮助弱势家庭,获得分享优质教育的机会,以体现教育的平等性;

改变学校只听命于上级的指令而不对学校的学生及其家庭积极回应的状况;

还家长以及子女教育事务方面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日本:教育资源均衡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并实施平等教育。

基础教育发达,师资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基本教学设施和教育水平都大体相同。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在校学生多少,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

日本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原因

1、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东京、大阪等地处于领跑位置,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地区、城乡差别并不显著。

2、教育行政管理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可以调剂各地的教育经费,制定整个教育的大政方针,决定教学内容,颁布教学大纲,使得全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保持比较齐整的水平。

3、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在日本属于公务员序列,必须服从国家的调配,全国教师都强制实行轮岗制度。日本公立学校的校长不得连任,连任者需在校际之间轮换。教师在6年内一般都会流动一次。

这种强制的行政制度,让全国学生都受益,特别是对偏僻地区薄弱学校状况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沈阳治理择校的经验

经验1:薄弱学校改造

经验2:民办公助学校回归

经验3:大学区管理

杭州—名校集团化战略

求是教育集团

◆名校+新校

◆名校+民校

◆名校+名企

◆名校+农校

◆名校+弱校

第4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基本内涵

?量的增长指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毛入学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高等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

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二)三个阶段

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1阶段: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注重学术研究,培养少量精英

人才,如培养科学家或者决策型人才;

?第2阶段:大众化阶段,15%<毛入学率<50%。2个特点:

(1)应用性(2)多样化

?第3阶段:普及化,毛入学率>50%

(三)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1.观念:权利

2.功能: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导阶层

3.课程和教学形式:课程趋向模块化,灵活,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

4.学生的学习经历:大部分学生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入学日益容易,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学校类型与规模:典型标志是综合性学校,是由三四万学生和教师所组成的寄宿和走读相结合的“大学城”。

6.学术标准。相对较高的学术标准——学术评价标准趋向多样化——“价值增值”

7.入学和选拔。教育机会均等,受良好教育权利的社会群体和阶层扩大。

8.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校内管理权,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决策的权利,学生参与的形式和程度成为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型时期的主要问题。(四)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积极:

?满足教育需求

?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培养实用性人才

?催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使得高等学校整体布局趋于合理

?学科专业和层次结构更加合理

二、高校的三大功能

?教学

?科研

?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一)招生

? 1.大学招生:“唯分数论”——“三位一体”

?招生是否足够公平公正?

?自主选拔是否沦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招生何时不在成为大学“掐尖”的战场?

?招生选拔是否足够科学,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选拔到在特长、兴趣方面适合学校的人才?

? 2.招生环节是否已经和培养环节有效对接

?优秀大学缺乏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关注

?不同潜质和特长的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方案

? 1.为什么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被批评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思维不够?

?“现在的学生聪明、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会,但科研创新的动力却明显不足。”?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所学是高等教育承担的使命。

? 2.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足够优化,真正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

?一流人才的培养定位?

?未来成长最重要的价值和能力?

(三)教学

1.教学认识

(1)大众化初期高校教学质量会有一个阶段的滑坡

(2)对高校教学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

2.教学内容

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2)搜集资料,分析整理

(3)验证假设,形成解释

(4)组织结论,展示交流

(5)评价结果,反思探究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

批判思维?学术自由?独立思考

4.师生关系——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

(1)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学生

整体状况变化;生活和就业压力大;学习方法陈旧;逃课厌学;网上下载;找人代笔;代课;考试抄袭。

?教师

负担过重;精力有限;评价指标不切合实际

(2)高校师生关系遭遇的挑战

单纯、平等、交流;上下级、命令与服从、强势与弱势

(3)教风对学风的影响

抄袭之风、剽窃之风

(四)评价

1.学生评价单一,不能调动专业学习的主动性

(1)大学是否学会了用“严出”制度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大学究竟该对学生考察什么,知识、素质还是能力?

?南京林业大学陆续对十几名学业无法达到要求的学生做出退学处理——尚未完善的评价和淘汰机制。

?大学阶段中期考核?

?高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不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2.教师评价导向:行政化、表面化、数量化、简单化

?海归博士是否应该成为很多985大学招聘时的硬性杠杆?本土博士是否真的没有出

众的青年才俊?

?除了SSCI、CSSCI和省部级以上课题之外,其他所有的学术表现都是毫无价值的

吗?在高级职务聘任和学术绩效评价时都可以一概不予考虑吗?

?高校行政岗位的工作人员转品学术人员的通道是否应该彻底堵死?是否应该给予部

分具有学术潜力的人员一些转岗机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学术程序?

第5讲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2016年麦可思数据

(二)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就业基本观念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自我认识不足

?就业观念不正,就业心理脆弱

?知识结构单一

?实际能力欠缺

?人文精神缺失

?创业意愿和意志薄弱,创业准备不足

(二)客观原因

1、金融危机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影响

(1)高校扩招速度过快

(2)金融危机的影响

(3)就业岗位缩减,渠道不畅

渠道不畅: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

大学生:关注企业发展潜力、薪金福利。

用人单位:岗位、企业规模、工作地区。薪金福利、公司效益等涉及自身商业机密,不轻易公布。

(4)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5)企业用人制度不合理

(6)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滞后

(7)就业歧视是就业公平的最大障碍

(8)大学生自主创业慎重

教育产业化:

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将教育作为一种服务产品, 需遵循市场供求原理并进行产业化经营。

2、高校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和教育体系不合理,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1)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需求不对称

(2)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市场需求不衔接

(3)高校教学模式陈旧落后,学科结构僵化

3.缺乏系统的就业教育

(1)起点较低,起步较晚

(2)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方法手段单调

(3)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欠缺

(4)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创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5)个性化与社会化程度不够

三、国家就业政策引领

(一)拓宽就业门路,畅通就业渠道

1、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三支一扶计划

?西部志愿者计划

?大学生村官

?农村特岗计划

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1)清理制度性障碍:在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2)取消落户限制。企业、人才市场设立集体户口接收毕业生。

(3)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社会保险补贴,定额税收减免政策,贷款优惠政策。

3、研究生扩招生

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年龄不超过40周岁),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模式改革。

4、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的优惠政策

(1)返学费: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大学期间的学费或助学贷款。

(2)提干: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表现优秀、符合有关规定的,可直接选拔为军队基层干部。

(3)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招生考试,优先录取。

(4)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成绩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可免试读研。

5、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专项资金(2000万:独立学院212.5万)

1000个项目(125个重点,875个一般)

自然科学类:4.5万;1.5万

哲学社会科学类:3万;1万

科技发明制作类:6万、2万

大学生创业的方向:

?方向一:高科技领域

?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手机游戏开发

?方向二:智力服务领域

?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

?方向三:连锁加盟领域

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数码速印站

?方向四:开店

?商机: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的餐厅、咖啡屋、美发屋、文具店、书店

(二)完善就业服务

1、加强职业培训。

2、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社区就业平台。

(三)增加就业投入

方向:用于扶持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

形式: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及贴息等。

(四)实施就业援助

四类困难毕业生:

1、困难家庭毕业生

2、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毕业生

3、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

4、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五)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1、实施就业见习计划。“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外包人才

培养3个文件。

2、实施双证书制度。毕业证+职业技能证书。

第6讲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

是指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儿童(一般指6—16 岁)。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每5个孩子中就有1名农村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总体规模扩大: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

2.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

3.留守儿童的分布:高度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比例也很高。

4.留守儿童监护人:46.74%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其中32.67%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 3.37%的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5.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

母亲外出,单独与父亲一起居住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达

5.12%;

父亲外出,单独与母亲,或与母亲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3.13%和3.11%。

6.监护现状面临诸多挑战

两种监护类型:隔代监护、上代监护

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

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过学。

问题一: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问题二:代沟明显。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代沟明显。

问题三: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力不从心。隔代监护的祖父母,平均年龄为59.2岁,56%的年龄在60岁以下。

上代监护: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

问题一: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问题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问题三: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一)思想教育方面

?家庭:家庭教育的环境缺失;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

?学校:“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德育课落实不到位;德育内容滞后。

?社会: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生活环境的影响;政府没有建立良好的教育管理机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去抓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缺失

(二)心理健康方面

留守儿童常见问题表现: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孤独无靠心理;放任和自暴自弃;怨恨父母心理等。

?家庭:父母关爱严重缺失。缺乏与家人的交流,亲情抚慰不足,心理脆弱,容易导致自卑、自闭、悲观消极和虚荣等,进而会导致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学校:教育导向上的偏差;考试和升学的追求;对优差学生的不同态度。

(三)课程学习方面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

?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学习条件变好、学习时间变少、学习心思变混。

?学习成绩落后。

?留守儿童更容易辍学:“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

(四)社会行为表现方面

校园暴力和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表现为一些反学校或反社会倾向:

?养成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

饮食不规律、饭前不洗手、饭后不漱口、作息时间没有规律、生活用品摆放杂乱、不勤剪指甲洗头发、不勤洗澡。

?反学校、反社会倾向:

打架斗殴、吸烟、酗酒闹事、欺侮弱小学生、讲脏话、上网成瘾,生活上爱攀比、奢侈浪费甚至偷窃或犯罪。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难点和努力

(一)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

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二)政府职责

1.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配套安置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公办学校的学位不足

?公办教师编制不足

2014年度,东莞财政预算支出468.8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18.94亿元,占比达25.36%。其中用于解决非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投入为22.55亿元,中央及省对东莞的教育经费补助仅为4.87亿元。数字显示,在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东莞承担了近80%的经费投入。

2.农村教师支持计划

问题:

数量不足;

队伍不稳定;

老龄化严重;

知识老化、

教育观念之后;

负担重、压力。

措施:

?优秀人才接力支教:输送更多的教师

?鼓励大学生志愿去乡村服务

?出台乡村教师补贴政策(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

?培训乡村教师,从根本上提升乡村教育资源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3.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增加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

规范管理:明确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

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流动儿童给予入园补贴。对于接收流动学龄前儿童多的地区,中央可通过适度的转移支付,帮助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4.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关爱网络

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教师培训(心理健康、生理卫生、安全常识、法律道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管教行为;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

家庭:监护人自身的教育、教养意识。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社区:在留守儿童集中的村、社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提供生活托管、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开展课外活动。

2020年中考生物 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2020年初中生物中考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一、热点信息1地震与环境 2020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的福岛发生9.0级大地震。 1.结合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抗震救灾中对伤员的救援及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______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某伤员李某被救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_____处用止血带止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_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食用少量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的______供给。 (5)在伤者受横梁砖块所压处,血液所输送的______气和_______不能输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所产生的_______等废物不能运出体外,因而会造成组织坏死。 (6)肾衰竭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经肾单位时_______和_______的滤过作用发生严重障碍,导致血液中的废物大量聚集,肾脏无法正常工作。 (7)刚被救出的人一般要立即点滴医用氯化钠,它的浓度是 ,因为这 样的浓度和人体内的液体浓度一致,避免了输液时发生事故。 (8)救援过程中,被困者要尽量少说话,保持平静,这主要是为了降低作用,从而降低体内的分解,保持体能。该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的内进行。 2.2020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A.自然流放到森林中 B.转移到农家保护 C.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 D.移入裸子植物园 3.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重伤员需要输血治疗,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输血时血型不符能造成血液凝固 4.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A.主动脉B.毛细血管 C.静脉 D.动脉 5.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下图。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 离、等措施,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 于。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有了“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才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才有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也带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1)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 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政府公信力。 (2)结合材料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改革成效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多少、项目审批提速多少、群众办事方便多少,而且要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观点的科学性。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成效怎样最终要用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成效最终要看是否符合群众利益;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改革指标要量化,要符合实际。 材料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为国、让利于民,计利当计天下利,以政府减权限权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2020年整理)教育热点现象分析.doc

学海无涯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1、德育教育历来为学校教育所重视: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的言行举止透露出,目前的道德教育收益不大。请结合你的教育实际,谈谈在德育教育问题上,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答: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再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人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思维的训练。 2、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要阵地。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的完善。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工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 二、改进的方法 1、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树立系统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系统工作,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等方面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与社会教育网。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各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运行。 2、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3、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4、创新小学教育工作方法。

2020年中考生物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2020 年初中生物中考社会热点问题透视 一、热点信息1 地震与环境 2020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东北的福岛发生9.0 级大地震。 1.结合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抗震救灾中对伤员的救援及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的畅通,只有该 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伤员李某被救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用止血带止血。 (3)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食用少量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持体内的 _______ 供给。 (5)在伤者受横梁砖块所压处,血液所输送的_____ 气和 _____ 不能输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所产生的______ 等废物不能运出体外,因而会造成组织坏死。 (6)肾衰竭的产生是由于血液流经肾单位时_____ 和______ 的滤过作用发生严重障碍,导致血液中的废物大量聚集,肾脏无法正常工作。 (7)刚被救出的人一般要立即点滴医用氯化钠,它的浓度是,因为这样的浓度和人体内的液体浓度一致,避免了输液时发生事故。 (8)救援过程中,被困者要尽量少说话,保持平静,这主要是为了降低作用,从而降低体内的分解,保持体能。该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的内进行。 2.2020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A.自然流放到森林中 B .转移到农家保护 C.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 D .移入裸子植物园 3.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重伤员需要输血治疗,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一位健康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 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输血时血型不符能造成血液凝固 4.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A .主动脉B.毛细血管 C .静脉 D .动脉 5.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人民日报》于5月18日介绍了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见下图。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图A告诉我们,一旦确诊疫情,应马上按规定采取隔

2016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人民币贬值

2016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人民币贬值 一、人民贬值的原因: 近期,在美国央行加息的预期之下,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美联储最早可能在9月就加息,而美元一旦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资本回流也就是一种必然,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也是必然,8月11日,央行“闪电”出手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三天内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达到4.66%。8月11日至13日,人民币开启暴跌模式,3天之内中间价贬值超过4.66%,创下近20年来人民币汇率的最大一次调整。在即期汇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跌幅也达到2.8%。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历程就此宣告结束。此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始终在低位徘徊。 于此次人民币“主动”贬值的原因,业内人士有不同观点。财经评论人叶檀认为,从2011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已经多次小幅度的对汇率进行了调整。但可以排除因为贸易逆差导致贬值,因为现在我国经常性出口项目仍然是顺差。此番央行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应当看作是央行汇率构成机制变革的重要一步,使得其靠近市场价,是顺应了市场的请求,反映了对市场的尊重。 二、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称,在世界100多种货币中,人民币是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强势货币。现在世界各国货币都在竞相贬值,以刺激出口和生产;中国可以站在美元一边,让它稳定不贬;也可以跟着多数货币快速

贬一下。从长远看,晚贬不如早贬,长痛不如短痛。快贬,一步到位地贬,其实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但是影响预期,影响流动性,最后还是会影响到资产的价格。 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人民币贬值或伴随着A股的下跌。两者有关联的原因是: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地产等相关板块走弱,拖累整体大盘;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将导致热钱流出,A股所处的流动性环境会迅速趋紧。 若人民币贬值,有投资者担心,会有资产撤出房产,尤其是那些早期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多种作用助推国内住房资产价格下跌。 对于留学美国的学子而言,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外汇比以前少。银行人士透露,人民币此轮急跌,也造成一些留学生家长的恐慌,兑换美元的家长也比平时多了近一成。 海外代购市场火热,价格是关键因素之一。从境外海淘的商品价格一般会比在国内专柜购买的便宜30%左右,甚至能便宜一半。不过,人民币若贬值,很多海淘族会感觉“亏了”,因为他们购买的一些境外商品价格会上涨。 按当前人民币的波动收盘价计算,和2014年1月份人民币贬值之前相比,兑换1万美元需要多花人民币约1700元。兑换1万欧元需要多花人民币约3100元,兑换1万英镑需要多花人民币约3000元。出境游的成本面临上涨。 人民币贬值,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有利于出口,一些即时结汇的小型出口企业可能由此获益。而交易量较大的外贸企业,由于事前与银行锁定汇率,可能难以感受到此轮贬值带来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稳步升值,国内企业通过做多人民币来确保稳定的出口收入,更有企业借钱押人民币升值。这样做虽然放大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但也加剧了人民币贬值造成的损失。 一直以来,大量的外资在中国长期游移赚钱。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美国人到中国连吃带喝,走的时候把剩下的钱换成美元,一年等于白吃白喝。若人民币贬值,离岸人民币多头炒家将损失惨重。 三、人民币贬值的走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增长7%,从全球横向比较,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近期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我国也长期保持外贸顺差,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基础。“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民生财富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 四、汇率变化的影响及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汇率的含义:又称为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完整word版)教育热点评析问题八篇(超详细)

《班级管理》教育热点评析问题 班级:13物理 姓名:谢佳文 学号:1332210064

标题:武汉一初三班主任用网络游戏激励学生家长评价不一(节选)9月底,胡奎平老师向全班50位学生发出“英雄招募令”,挑选出十位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作为“盟主”。每位盟主自己组建各队成员,以5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式PK学习。以一个月为单位,进行“英雄联盟”排位赛,授予“最强王者”、“华贵铂金”、“不屈白银”等网络游戏中的称谓排名。 学生侯良椿是盟主之一,他说,联盟组建后,盟队里的学习氛围浓厚,“每天中午我都会抽出半小时给组员讲解语文阅读题或是英语完型填空,放学后根据当日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适当增减小组作业量。” 为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侯良椿也改掉在课堂上“插嘴”的坏习惯,“一定要争取盟队拿到‘最强王者’的称谓”。 ①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展班级活动的成功范例。从中可以看出,该班主任利用大多同学们都知道的游戏“英雄联盟”开启联盟式学习,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新颖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性,使得生生之间“活”了起来,既是教育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教育。 ②小组式的新颖学习模式使得盟队的学习氛围的浓厚,一改以往枯燥式的“各顾各”的学习模式,肯定学习认真努力的同学的同时,也给予“中等生”和“后进生”了一个场所去共同进步,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良好班集体的和谐人际关系使得班级之间的凝聚力在生生之间的互相协助及竞争中日益增长。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影响集体,提高集体的素质。 ③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在这一时期是十分明显的,各种外界的影响要求初中生有着更高的感知能力,因为他们的感受性和观察力很快的发展起来,很明显,该教师的创新学习模式虽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不被个别家长所认可,究其原因,初中生辨别能力并不健全,在教师新颖的“联盟式学习教育”下产生老师对学生玩游戏是持一种认可的态度,再加上大多初中生意识的集中性稳定性较差,可能会去接触“英雄联盟”游戏,从而上瘾。该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否可行还应再从长远性考虑,有待斟酌。

各类教师关心的70个热点教育问题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 ?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词语和教师这个职业。 不要无限夸大,也不要因为挣得少而自我贬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程度要加强。 2.教师子女教育的问题。教出无数的优秀生,送走N届毕业班,身为 一名好老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说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师大多头疼不已。 3.教师职称评定问题。这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在实际 操作中“掉链子”。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优秀教师继续前进的脚步。职称评定的种种弊端反而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呼吁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 4.论文造假。有老师说,论文热空前高涨泛滥,表现在每所学校,每 个期末每人交论文一篇,除了少部分立志于此或者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教师之外,其余大多是消极的、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借用”别人的成果,从网上下载……职称评定中上交的论文也是如此。 5.教师的模范问题。一是模范没有公开规范的标准,二是许多模范指 标,教师根本不知道,模范的威信在教师心中降格。 6.男性教师找对象有些难。女性教师可能会被许多男性列为首选对 象,因为在中国,不管是受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女性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相比来说,男性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性教师谈恋爱找对象还是有些难,这也是造成男性教师逃离小学的一个原因。 7.工资收入。众多老师关心工资的问题,钱多了,生活有保障了,社 会地位提高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但他们问:教师的待遇与付出怎样才能持平?给教师涨工资,可好多次都是“空调”。 8.普高与职高差别大。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往往高于职业高中教师, 同工不同酬。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大,人才外流,师资只出不进。 9.社会保障。教师的医保等保障制度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有的地方 教师没有福利,没有医疗卡,没有住房公积金……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考试答案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解析(2015)》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主要是由于( D )造成的。(单选题3分) o A.欠发达国家 o B.落后国家 o C.发展中国家 o D.发达国家 ? 2.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是( B )。(单选题3分) o A.自然资源紧缺 o B.经济结构发展模式问题 o C.国际形势紧张 o D.生产力水平低 ? 3.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主要问题是( C )。(单选题3分) o A.苏美争夺 o B.东西方对抗 o C.经济问题 o D.军队问题 ? 4.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是( D )的问题。(单选题3分) o A.能否停滞增长 o B.能否超速增长

o C.能否稳步增长 o D.能否保持高速增长 ? 5.我国与周边( D )国家有领土领海资源争议。(单选题3分) o A.1个 o B.2个 o C.4个 o D.6个 ? 6.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 A )。(单选题3分) o A.外交无敌国 o B.少数敌对国 o C.外交多敌国 o D.全部敌对国 ?7.我国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以( A )为中心。(单选题3分) o A.经济建设 o B.文化交流 o C.科技发展 o D.军事发展 ?8.我国总体仍处于可控状态,且处于发展期的( C ),机遇大于挑战。(单选题3分) o A.下降期 o B.平衡期 o C.上升期

o D.不稳定期 ?9.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现是( B )。(单选题3分) o A.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o B.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o C.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爆发 o D.现代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 ?10.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A )。(单选题3分) o A.和平与发展 o B.改革与开发 o C.民主与人权 o D.人口控制与环境保护 ?11.世界发展趋势是()。(多选题4分) o A.经济全球化 o B.政治多极化 o C.文化多样化 o D.社会信息化 ?12.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要加强力度打击(),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多选题4分) o A.犯罪 o B.暴力 o C.恐怖分子 o D.诈骗 ?13.当前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包括()。(多选题4分)

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微专题(第一集)二十五 推进合作共赢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微专题二十五推进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背景材料】 2016年6月5日,第15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闭幕。各国代表与会期间就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诸多涉及区域安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很多代表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中国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5日在闭幕会上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构建顺应各国安全和发展需求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在对待分歧上应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和平谈判增进了解、形成共识,逐步寻求解决矛盾分歧的办法,防止冲突和对抗。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表示,当今世界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国必须寻求具有建设性的流程来推动合作,扩大共识。合作机制是为了增进互信,谋求共同发展,而谈判的目的是达成共同观点并解决分歧。在最后一场主题为“追求共同的安全目标”的全体会议中,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和加拿大国防部长哈尔吉特·萨詹共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在本届对话会上,各国代表还就网络安全和技术共享、朝鲜半岛局势、南海问题等议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香会”议题的变化体现出本区域乃至世界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从最初小规模的会议,到现在几乎涵盖全球各种议题,“香会”随着亚太发展而不断发展。香格里拉对话会正式名称是亚洲安全峰会,是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起、在新加坡政府支持下于2002年开始举办的多边论坛,因其每年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举行而得名。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于3日至5日在新加坡举行。 【考点链接】 一、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积极参加香山论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政府主张亚太各国要做到不冲突、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互利共赢。既有利于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间冲突的根源。中美之间军事合作由来已久,两国在很多国际议题上也有合作潜力,中美在维护亚太和平与安全方面不仅需要相互合作,而且有足够多的合作机制来求同存异。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区域恐怖主义威胁在过去10多年愈演愈烈,各国安全和军事部门必须紧密合作,建立联合应对机制,在情报和侦查方面加强合作,以遏制这场“恐怖风暴”的形成。打击恐怖主义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客观要求。 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中国是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捍卫者和维护者,始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 6.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亚太各国兴衰相伴。目前,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的40%、经济总量占57%、贸易总量占48%,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体现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7.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南海问题上,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坚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8.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军队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致力于同有关国家妥善处理争议,共同管控风险,和平解决争端。为维护共同安全,中国倡导树立新型安全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趋势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保持克制和忍让,以建设性态度负责任地处理南海争端,中国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符合南海的现状和有关国际法准则。

小学教育热点问题透析

小学生减负 一、为什么要减负 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1.教学要求过高,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够 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有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超纲脱纲授课和延长日授课时间;有的学校延长复习时间,利用自习搞突击,提前结束课程进行复习;有的学校到现在还“双休日”排课,让学生到学校上课补习。 2.作业量过大 由于作业量大,学生大都不能按时睡觉,晚上过晚睡觉已不见怪。有些作业学生已经做了多次,并且掌握了,但教师要求非做不可,因而有父母代做的现象。一些学校的实验班作业量比普通班更多。作业量大,学生拼命完成它;有的学生实在完不成,就受到教师的惩罚。 3.考试次数过多 经调查,目前小学考试形式有:单元测验;年级统考、抽考;期中调研;期末考试。有的学校为提高成绩,订购各种模拟试题,以强化训练。 4.复习资料泛滥,练习册成灾 5.追求高升学率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负面影响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超出了小学生的承受能力,产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1.造成学生普遍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够,学生体质下降、视力减退;2.心理压力沉重,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恐惧等症,使学生由怕学、厌学进而上升到逃学、辍学,给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困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3.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影响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形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导致学校、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忽视音体美等学科,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扭曲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最终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不合格人才。 (一)什么是课业负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课业任务,以及对课业任务的心理体验。 (二)课业负担的影响因素 1.教育因素:评价制度、教育改革不彻底、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2.社会因素:苦读文化、唯学历人才观、父母过高期望 (三)国外减负的经验 1. 宽松教育 2.严格控制课时数,使学生更“自由” 3.规定作业时间、丰富作业形式,使作业更有效 四、减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一些学校超课时现象较为严重 河北省某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偏多,语文课每周11节,数学课每周11节,而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周要2到3节,而实际上该学校每周只有1节,其他课时均被语文等占用。 (二)学校越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负担越重 升学率成为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衡量学校、学校衡量老师、老师衡量学生以及家长衡量学校的主要指标。为提高升学率,学校往往千方百计提高学习成绩,就往往不遗余力实施超时、超量的教学。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日益沉重。 (三)家长越重视学习成绩,学生学习负担越重

2020年中考化学时事热点透视 鲁教版

2020年中考化学时事热点透视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不难看出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试题利用时事热点新闻为素材考查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这些试题具有“起点高,落点低”,“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特点。本文就2020年8月至2020年4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热点新闻为背景,编创一些化学试题,以期对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做一展望。 热点一: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奖 ①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20年10月6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表彰他们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开发出更有效的连接碳原子以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的方法。 ②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 编创试题: 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理论有助化学家合成开发出更多复杂的有机物。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醋酸(CH3COOH) B.食盐(NaCl) C.酒精(C2H5OH) D.甲烷 (CH4)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治理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CO和NO在表面发生反应,生成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和参与光合作用的气体。 ⑴.铂钯合金在汽车尾气转换过程中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而铂钯合金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变化,则铂钯合金是一种() A.氧化剂B.吸附剂C.催化剂D.乳化剂 ⑵.写出上述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研制出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等三种有机合成方法,可用于有机小分子在钯催化作用下精确.高效合成大分子,实行废物零排放,则完全符合______________的研究特点。 3.202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十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2019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一、【时政背景】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 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其中,工程总体由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中继星、探测器、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承担,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研制。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4次发射。

2018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

2018高考时政热点大题专项突破---人工智能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但与人工智能头号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在AI人才领域存在明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人工智能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班级:软件1111 学号:2011813013 姓名:杨杰斌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 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式、热点问题与分析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

小学热点问题

期末个人总结 10级初教中文2班喻春林 201012010240 时光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学期就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流逝的时光送走了一个漫长的学期,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刚上这门课的时候对一切似乎都充满新鲜感,于是到处跃跃欲试,结果碰壁较多.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一学期我除了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利用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摆脱现在大学生最流行的"郁闷"日子。这门课特别的有意思,上课方式以其他科不一样,全班分组,找一个小学教育热点问题在课上跟大家进行分享交流,最后有老师进行总结。在这一学期里,受益匪浅,不同的上课方式总能收到好的效果。 我们这个组选择的话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战线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关爱留守儿童更是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教师工作的重点。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关于这个话题,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来说感同身受,虽然我不是留守儿童,但身边总是能见到很多。要解决这问题不是单一方面能完成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或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责任,要努力形成主要依靠这四方力量的教育管理协作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应建立“留守儿童工作绿色通道”,形成自上而下且分工明确的工作网络保障体系。农村中小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力量。家长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关键力量。 我们组在准备这个话题的过程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任务明确。我主要负责的是查阅一些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这个过程是极其枯燥乏味的,费时费力,需要查阅很多的材料进行整理,但是,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我在查阅资料的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以前,我很少关注到这类的问题,也不会太在意,通过查阅过后改变了我的看法。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果只看

浅谈当前教育几热点问题的认识

浅谈当前教育几个热点问题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反复出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我就几个社会议论较多的教育热点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也许更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升入一所好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一种好生活。他们也许不太关心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会盘算孩子教育的投入与收益。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却更加关注现实的利益。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矛盾非常棘手。这也正是我们常常为之苦恼、为之困惑、为之进退两难、为之遭人诟议的问题。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科举制度曾以进步的面貌出现,却以百弊丛生的面貌而废除,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刻教训值得汲取。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局限于高考升学,必然是失望大于希望,风险大于收益。如果我们认同教育的基本目的,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战略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如果我们认同教育具有长周期、迟效性等特点,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只考虑当下,不能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教育发展并非单向度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二)关于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 近几年,在一些地方和中小学校出现的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现象,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国家教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连续两年抓紧专项治理工作,初步遏制了愈演愈烈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各方面、各地区在认识上还不够统一,治理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学校在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具体分析。对腐败现象要坚决克服和惩处。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这方面情况时也要实事求是。有的把教育界说成是暴利行业,这是以偏概全,是炒作和误导,不符合实际。就广大农村学校来说,主要还是投入不足。如果找不到病根,就不能对症下药,达不到治本的目的。研究学校收费问题,首先要计算教育成本;第二是确定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对教育成本的分摊比例;第三是制定收费标准。这样,判断学校收费乱与不乱才有科学依据。转移支付不能光看支了多少,而要看学校实际得到多少。在农村,我们既要减轻农民负担,又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否则,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损害的是农民的长远利益。 应该看到,中小学乱收费、“择校生”高收费问题实质是社会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也还需要一段时间。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与择校现象有一些同源性的原因,虽然这与教育本身的制度缺陷有一定关系,但是,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就业、生存竞争在教育上的反映。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活动,学生应该承担合理的学习负担。任何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这一点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自在、垂手可成的事。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确实较重,一定程度使学生的身心深受其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