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名师点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名师点评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方雷李明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 摘要]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绩效水平的有效工具,发达国家的绩效管理实践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是有益的启示,要在中国地方政府中引入绩效管理就要考核中国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区别,从而为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提供依据。

[ 关键词]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行政生态;制度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了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中心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运动。这场改革因其深度和广度被称为“政府的革命”。改革为发达国家政府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建立了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发达国家借此完成了政府的现代化转型。

根据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任何行政制度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行政生态背景,任何

制度也只有在一定的行政生态中才能有效的确立和发挥作用。发达国家推行绩效管理的制度

环境与中国显著不同,政府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是有效的,但是,绩效管理在发达国家的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制度条件。在制度安排上,发达国家的政府享有中国地方政府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如果不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环境,不探索这些制度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那么研究成果是不能运用到实践中的。所以,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环境,以期在制度方面为地方政府推行绩效管理提供改进的建议。

一、中国推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阻碍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中国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开展起来,比如,2001 年南京市政府开展的连续数年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2000 年厦门市政府推行的机关效能建设;厦门思明区历经四年时间开发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等等。从总体上看,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实践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政府管理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运动化、形式化特征和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阻碍了绩效管理向更深层次发展。这是因为就制度环境来说,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行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上负责的层级结构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首要障碍

中国的地方政府一般面对两个主体:一个是官僚制度下层层的上级政府,一个是它治理区域内的广大民众。由于普遍的直接选举的缺乏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完善造成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是“对上负责”的,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是上级政府。中国的地方政府往往不能做到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独立性,正如里格斯所言,绕射型社会的特点就是各种职能的纠缠不清,中国地方和中央的关系还不能达到一种“在市场的基础上的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①。对上负责的层级制造成地方政府服务意识的淡漠,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事务,政府绩效管理停留在政府内部的编制、流程的修补。这种“绩效管理”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这种停留于表面的“效率”不仅难以持久,更与绩效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中国的社会变革是由政府推动的,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政府主导了社会的发展变革。在而在政府内部,一般来讲,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最先感受到变革的需要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由上而下的推行之,地方政府往往是受命于上一级政府,推行上一级政府的政策方针,较少自觉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前进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上级。虽然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中央政府在不断的给予地方种种自主性权力,但是

在整个社会过渡期内,中央政府的权威仍需要维持,对于地方的控制不能过分削弱。这就决定了至少在社会的转型期间,这种对上负责的层级机制现在是不会改变的,由此造成的对绩效管理的负面影响短期内也不会消失。

2. 政府、政党和人大之间的权力界限不清造成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外部监督的缺失

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政党是现代转型过程中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的政党不仅仅

要在制度化的环境中争取执政权力,而且主导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所有的制度设计和推行,由此也使得“党政不分”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虽然政府一直强调党政分开,指出党的领导是间接领导、是政治思想与方针政策的领导。但时至今日,党政分开仍然是中国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政党权力的过分扩张还影响到了权力机关,政党习惯性的把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政党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工具。权力机关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同时,由于行政国家的发展,行政力量膨胀,愈发挤占了权力机构的空间,使得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其独立性和职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人大一度成为“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政党与政府权力的过分扩张造成了中国的政府绩效管理必须由政党自上而下的推动,绩效管理的集权性、内部推动性特征明显。这样的推动方式一方面可以造成绩效管理依靠政党的力量迅速的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是更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在没有外力监督的情况下迅速走向形式化和运动化。

3. 中国地方政府独特的官僚化不足造成绩效管理推行的基础缺失

理性官僚制度是由韦伯提出的,韦伯认为理性官僚制是建立在法理性权威基础上的最有

效的组织形式,是“最纯粹的”组织形式。理性官僚制度在设计之初被认为是最完美的——“精确、迅速、明确、精通档案、持续性、保密、统一性、严格的服从、减少摩擦、节约物资费用和人力,在由训练有素的具体官员进行严格官僚体制的、特别是集权体制的行政管理时,比起所有合议的或者名誉职务的和兼任职务的形式来,能达到最佳的效果。”②但是到了上世纪70 年代,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开始了对理性官僚制口诛笔伐,新公共管理理论甚至认为,政府管理所有的低效率的根源就在于理性官僚制。这实在是对理性官僚制的误解与苛求。理性官僚制在解决组织内部效率的问题上还是颇具成效的;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也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当今的工商组织和政府部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仍然是理性官僚制;官僚制所提倡的科学、法制和理性精神在当今时代也是必须的。新公共管理学派的偏颇在于把理性官僚制的过度发展等同于理性官僚制本身,把官僚主义和理性官僚制一同否定了。当然,也不是说理性官僚制毫无缺陷,理性官僚制所要保证的是一种工具性效率,“政治”层面的人性关切并不为理性官僚制所涉及。所以,当理性官僚制过度发展的时候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为了追求效率而导致无效率。政府绩效管理就是承袭了理性官僚制科学化、法制化的精神并运用市场化和民主化的力量对其进行修正,使政府部门更具有回应性、灵活性。发达国家不是摒弃了官僚制而是在官僚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僚制其实就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传统农业社会的“人治”是不可能获得长久的高效率的,理性官僚制就是为了解决“人治”的低效率而设计的。理性官僚制的基础和核心在于法治化,崇尚法的权威取代传统和个人的权威,但在中国的地方政府中,往往存在着个人权威取代法的权威,法律不受尊重,即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学者提出一个“非制度化生存”③的概念,就是我们虽然有完整的法律制度可以规范日常行为并进行个人权利的自我保护,但是这些制度是脆弱的,并没有落实到现实生活之中。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的诸多问题不是依赖于正式的规章制度,而是传统和习惯。这是因为我们由于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还没有完成个人权威向法理性权威的转化和机构功能的分化。领导者个人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很强的人治传统,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不是官僚制过度发展而是官僚制的相对不足。

4. 精英政治下的官僚队伍导致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人员准备不足

从传统政治制度开始,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就是典型的精英政治,官僚作为政治精英,主宰了政治制度设计、行政实施、社会利益协调甚至是社会道德共识的实现等等任务。相应的,这套

政治制度对于官僚的执政水平、道德水准要求非常高,官僚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政治远见和娴熟的行政技能,在道德上更是要臻于完美无缺。总之,是社会的典范,是“贤者”。在这种贤人政治中,官僚如父母,人民如子女。人民一般很少主动参与行政,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转依靠高素质的官僚对于民情的体察,即所谓“为民做主”。这样,在官僚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政治清明的情况下,整个行政机构就会比较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民福利;在官僚队伍整体腐败,道德水准降低的情况下,官僚机构蜕变为奴役人民的工具,导致行政无效率或负效率。长期以来,新中国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种精英政治模式,秉承“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理论前提,官僚队伍获得了精英身份,并在以阶级斗争为社会主题的时代中维持了精英地位。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依靠战争和革命建立的精英身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政治精英普遍面临着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和社会服务建设经验的缺乏的尴尬,政治精英内部的腐败现象又进一步动摇了精英的纯洁性。与此同时,现代的文官制度虽然开始推行,但是由此产生官僚队伍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并占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所有管理岗位。鉴于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政府推动特征,绩效管理在地方政府的推行就变得十分困难,原因很简单绩效管理的推动者们本身就不掌握绩效管理所要求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对于政府绩效管理来说,制定合乎需要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尤为重要,但是,官僚队伍中往往缺乏这方面专门人才。“政府组织通常不能很好的找出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现有的资源水平和预算水平与他们期望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关系”。④导致政府并不了解通过何种措施才能改善政府的绩效。由于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行政层级越低,地区经济越落后,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越低。所以,尽管绩效管理可能获得较高层级政府的认可,相关技术的缺乏和绩效管理立法的缺位却使得地方政府官僚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倾向于绕开绩效管理方法而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官僚队伍的低素质还造成官僚对绩效管理改革本身的抵制,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机构调整、人员精简和加强预算控制,我们知道,政府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地方政府官僚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地方政府的官僚可能会本能地反对在本区域内推行政府绩效管理。

二、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优势

里格斯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行政生态按照社会的专业化程度大致分为三类:农业行政生

态或称融合型公共行政生态,过渡社会的行政生态也叫棱柱行政生态,最后是工业社会的行政生态,亦称绕射型的行政生态。这些不同的行政生态下催生的行政制度是根本不同的,所以在引入一项新的制度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行政生态的特点,审慎进行。“在一个绕射的社会中,必然有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或者组织来担负起公共行政的任务”⑤在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中进行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可以享受到诸多先天的优越条件——“工业型的社会具有普遍而成形的规范、高度的社会流动、平等的阶级制度和发展良好的职业制度”,⑥具体来说,就是地方自治制度、公民参与机制和社会和政府行为的高度法治。

1. 发达国家自治的地方制度有利于绩效管理的开展

与中国的地方政府显著不同,发达国家的地方制度很有特点,以美国为例,除了联邦政府和联邦成员政府(州)之外,所有的政府都是地方政府,一般都实行直接选举。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一般没有十分明显的层级,一个很大的市和一个很小的镇可能同样都是同一级别的地方政府都直接隶属于州政府,而不是相互统属。城市或者市镇的形成不是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而是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因素。比如,“同样是地方政府,波士顿市有60 万人,剑桥市有10 万人,

塞勒姆市不足5 万人,艾莫斯特镇只有3.5 万人,与艾莫斯特相邻的Pelham、Shtesbury 和Leverete 等地方都是人口不超过2000 的小镇,也是地方政府。”⑦,地方政府在地方事务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是通过财政和预算制度,很少直接插手地方的具体事务。也就是说,与中国金字塔式的任命制不同,发达国家的地方是自治的,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的权力来自于公民的让与,上一级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下级政府的让与。在宪法的范围之内,地方的大多数事务都由公民自主,地方拥有广泛的权利。发达国家地方自治机构,可以使地方政

府直接面对州政府和区域内的公民,对公民负责。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比较少的行政层级,由州政府到地方政府之间政令传递迅速而较少失真。其次,由于实行直接选举,地方政府较少面对上级政府的压力,而是直接对区域内的民众负责,更能够保证地方政府的公共行为是符合区域内的公民的利益,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能够符合需要。再次,地方自治制度保障了公民对于决策过程和公共服务的民主参与,最大限度的保证行政的效率。

2.发达国家政府的科学管理减少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阻力

发达国家绩效管理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管理主义的继续和深化发展,无论是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的设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是将理性追求转化为法律制度等的设计,都体现了科学管理主义的传统。自从将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泰罗时代开始,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精细、科学追求就从未停止过,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理性官僚制度实际上也是科学管理的继续。在保证机械效率的层面上,理性官僚制无疑是成功的,它也是科学管理主义发展的产物。正是由于“管理主义的思想一直潜藏在政府活动中”⑧,管理主义的基本观点——“公共与私营部门在管理上无本质区别;私营部门的管理更优越”⑨促成了企业管理的方法在公共部门的大规模使用。

对于政府绩效管理来说,科学管理主义一方面有利于政府直接方便的采用工商企业的管

理方法,推动政府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其次,还可以保证制度的创立和被尊重。虽然最初发达国家的绩效管理改革是由行政命令推动的,但是在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达国家都及时地推出了绩效管理的法律,从而把绩效管理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发达国家的科学管理传统为政府绩效管理奠定了基础,使得政府绩效管理可以较为顺利地实现与原有政府制度机制的衔接,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3. 社会和政府行为的高度法治化为政府绩效管理走向深入提供保障

发达国家的法治程度相对比较高,这种高度法治不仅仅体现在法律制度制订本身,更体

现在法律被遵从的程度。汉密尔顿认为“政府是必要的邪恶”,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都是为了制政府的无限扩张,以免造成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伤害。“不信任是每个立法者首要的任务,法律不是针对善,而是针对恶制订的。”⑩政府的行为都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在绩效管理运动广泛开展的时候,绩效管理立法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于1993 年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overnment performanceand result act,简称GPRA)GPRA 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绩效管理的立法,其后,美国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政府典范法》、荷兰的《市政管理法》等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政府的绩效管理制度。对政府绩效管理的战略规划、绩效报告制度、审计和财政监督制度、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等做出了规定。建立在良好的法治基础之上,这些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规范在转变政府管理观念,提高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最终把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固定下来并推动了绩效管理运动向深远的层次发展。

三、构建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良性制度环境

1. 利用现行制度中绩效管理的有利因素

鉴于整个中国改革的渐进性质,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不仅仅要着眼于未来,设计理想的

制度蓝图,也要着眼于现在,利用现有制度中的有利因素,探索绩效管理和中国地方政府改革的良性互动机制。

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设计中虽然有许多不利于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推行的制度阻碍,但同

时也蕴含着绩效管理的有利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改革地方政府制度中的不利方面而把有利的因素发挥出来。第一,虽然是相对的,在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仍然有部分地区如

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地方和较大的城市享有部分立法权力。而且,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政府在不断的进行着权力的下放。所以,中国的地方政府还是享有部分地方事务的自治权力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权力不是滞留在政府内部而是为区域内的公民所享有。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至少从理论上保障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和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如果能够真正发挥人大的立法和监督作用,必然能够有力的推动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第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民

主党派在中国政府中有参政的功能,可以向地方政府提出绩效管理的建议并充当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测评的“第三方力量”。第四,基层自治制度的广泛铺开对整个地方政府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基层自治制度改变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对农村的过度控制局面,通过农村自治制度,村民获得部分农村事务的自主权力,以往仅仅贯彻上级政府意志的乡镇政府转变成为农村和上级政府的纽带,在其政策和管理活动必然更多的考虑农民的利益要求。虽然,中国目前的自治制度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城市中的居委会。但是,这毕竟打破了中国地方政府过度集权的坚冰,对于整个地方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渗透作用。

2. 持续扩大地方自治权力,完善地方民主制度

发达国家的绩效管理运动是在市场化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持续地扩大公民政治、行政权利。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行有赖于其良好的地方自治制度和民主机制。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民主化。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定一种适合中国地方政府特色的民主模式,而且,地方民主制度的构建还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关系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不疑的,就是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地方政府绩效管理需要扩大地方权力但是也需要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力,也就是说地方民主制度的建构上是需要两个维度的,一是中央权力的不断“下放”一个是政府权力的“外放”,真正把政府权力转变为公民权利。以往历次中央对地方的权力下放,其实只是中央与地方在政府内部的权力切割。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长远的动力不在于政府自身而在政府之外。推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必须把扩大地方自治权力和完善地方民主制度结合起来,不断的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和渠道。无论什么样的地方民主制度,必须要保证公民在以下三个层面的政治参与:一是通过选举决定地方的最高领导和重要部门负责人,二是对具体公共事务处理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三是对行政部门的绩效监督。

3. 重塑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之中,官僚化不足成为困扰政府效率

提高的重要问题,所以许多学者主张建立以效率为目标的理性管理制。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正在极力的批判官僚制,新公共管理、善治理论等都提出要重新构建新型的政府行政范式。而且,官僚体制过度发展的弊端也在中国局部的地区显现出来。因此,在建立地方政府理性官僚制度的同时,必须用新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对理性官僚制进行重塑,使之更加适合中国地方政府需要,更有时代的特征。

第一、构建地方政府理性官僚制度基础,这是重塑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第一步。理性、科学和法治是官僚制的根本要义,也是效率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在地方政府中推行职位分

类管理,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责、权、利进行清晰的界定,严格定岗定编。其次,要在地方政府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和《行政程序法》以及其他法律制度,严格执法,不能迁就行政中的违法行为。真正使法律成为公共行政的最高准则。最后,健全公务员制度。

第二、用新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重塑理性官僚制。首先,将理性官僚制的效率追求和公

平正义理念结合起来,上文说过,理性官僚制只能保证官僚机构的内部效率,而政治层面的民主、公平理念并不为理性官僚制度涉及,一味追求机械效率的结果是整个行政的最终无效率。所以,要把理性官僚制度和新公共管理的公平正义观念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构建服务型政府。其次,将官僚制层级机制与新公共管理的责任性要求结合起来,官僚制的典型特征在于金字塔型的层级机制,强调上级的权威,而对上负责的层机制是推行绩效管理的重要阻碍之一,所以,在保证政府权威基础上,必须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强调对民众负责,建立责任政

府。

最后,将理性官僚制的专业管理和民众参与结合,也就是上文说的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和内容,建立以公示制度、听证制度、评议制度为核心阳光行政。

注释:

①金太军:《中央与地方关系建构与调谐》,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165 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第296 页。

③孟宪平:《论非制度化生存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大连大学学报,2007 年第4 期

④(美)凯瑟琳·纽科默:《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34 页。

⑤⑥彭文贤:《行政生态学》,台湾三民书局,1988 年版第67 页。

⑦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治理案例调查与制度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3 页。

⑧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年版,第76 页。

⑨孟华:《政府绩效评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58 页。

⑩(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版,第2 页。

⑩胡德平:《善治语境下中国政府再造的路径选择》,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1 期。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彭文贤.行政生态学[M].台湾三民书局,1988.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最新]绩效管理的十大困扰之六[精品]

绩效管理的十大困扰 作者:行夭人力资源管理曹子祥第六大困扰,绩效管理的考评标准难制定; 绩效管理的考评标准难制定,这也是我们企业一大困扰。给大家讲一些案例: 一个是我的一个客户,做清洁公司的,可别小看这清洁公司,它也可以做到上亿元的产值,也可以做到五六千人的规模,前几年他们业务发展迅速,到现在这么大的规模,老板一 个人评不过来,便提出要做绩效管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叫我过来看,提提建议。我一看他们的考核方案,别的不说,有一点,指标太多,而且设得非常高。老板说,就得定得高,这样员工才觉得有压力。 后来了解到,如此高的指标,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干了一年,最后还要把自己的工 资往里面贴钱,很多员工工作与指标相比都是凑合。那你们现在还在实施?我问。现在已经 停了。老板答。的确,像这样的绩效考核不可能兑现。真要敢兑现,劳动法还要修理你呢!当然,考虑到这家企业老板,女性,高中学历,能做到这么多已经是不错了,指标设定上失误尚且情由可原。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家案例,一家百年老店,上市企业,市值有100多个亿,全公司40 几个分公司,老板也是女的,非常精明能干,也很有个人魅力,她的几个直接下属都是大男 人,对她都非常的佩服。 我们是她的管理顾问,有一次,她说,哎,曹博士我请你吃饭。一听吃饭我就知道有事。她的下属曾跟我讲,我们老板啊,实在太厉害了。经常上午在我们深圳这边吃午餐了, 下午就飞到北京去了,吃饭的时候谈笑风生,但同时也给各个部门都安排好了任务,并定好了指标。每次老板一讲话,哎呀,员工个个热血沸腾,老板一走,上级就将指标一个一个往下压。后来,48个部门,只有6个部门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任务,老板便问我们原因。我们想,应该是我们的问题,总是对下达的任务完成不了。 果然,这次吃饭这位女老板问我下属完不成任务怎么办。 我说,你太强了,你把你的下属都当成你了,以为他们都像你这样不吃饭不睡觉,像你这样聪明,过目不忘。但他们不是你,还没达到你这么高的水平.因此你的指标要合理,大部分员工能够努力一点就达得到的,这样做很简单,指标设定前,你可以先统计一下,对于 某项任务,大概15%--20%的员工能够超额完成;60% — 70%的员工能够完成,另外总是有个5%-10%的员工完不成。根据这样的难度设定指标就差不多了。 同时,对于这些超额完成的员工,要实行奖励;对于老完不成任务的员工,你得有处罚措施, 该奖的奖,该罚的罚。 “有道理,好,后面就这样开始做。”老板边说边点头。 还有我的一个亲身经历,约是十七八年前,我刚下海时在一家高科技公司承包了一个事业部。老板给我定指标,那时的指标很简单,根据工作完成任务和利润度来定,销售额在100万以内,10%提成;销售额在100万-150万之间,20%提成。这时,老板就想了,你无 论如何,超过不了150万。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以石城公司为例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至战略高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绩效考核系统对实现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的匹配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长远持续健康发展。 案例中石城公司面临的问题在众多民营企业经历二次创业阶段十分普遍,所以分析其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案例中石城公司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公司绩效考核问题。 一、绩效考核现状 石城公司绩效考核系统问题众多且复杂。 1. 绩效考核目标定位错误。 绩效考核目标定位错误是石城公司绩效考核系统的根本问题。企业绩效考核服务于整个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组织绩效,提升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竞争力。石城公司仅仅将绩效考核的结果用于薪酬奖励的方法,没有将其应用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环节之中,限制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也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最终意图。 2. 绩效评价主体不合理 在企业绩效评价主体选的问题与评价内容具有极大地关联性。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绩效评价主体必须对绩效评价对象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信息可以获知,最后,绩效评价必须有助于实现绩效管理。石城公司中绩效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总经理承担主要的绩效评价责任,不利于对评价对象的工作绩效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 3. 绩效考核程序不合理 石城公司绩效考核遵循“员工自评——主管打分——人力资源部统计——奖金发放”的程序,违背了绩效考评“考”、“评”的原则,员工自评在绩效考评中占据基础地位,不利于实现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4. 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不合理 绩效指标设定是否科学合理对绩效考评实施是否成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绩效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 案例分析 1、单选题:绩效管理的( D )阶段与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A实施B考评C准备D应用与开发 分析: 绩效管理的总流程可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和应用开发阶段。应用开发阶段是绩效管理的终点,又是一个新的绩效管理工作循环的始点,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项。 2、多选题:绩效管理实施的前提有(ABDE ) A有可操作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B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对岗位要求是清楚的 C组织成员对自己下级工作目标有清晰的把握D岗位责任说明书对于各岗位职责有明确的描述E组织结构图对各层次岗位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界定 分析: 在建立和实施企业业绩效管理体系之前,必须具备四个前提条件:有可操作的发展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图对各层次岗位相互关系的准确界定;客户对岗位有清楚的要求;岗位责任说明书对各岗位职责的明确描述。而“组织成员对下级工作目标的清晰把握”属于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在绩效管理实施的前提中,因此,此题的C项不选。 3、案例 请阅读下面一个关于情境模拟实验的描述,如图1所示:在一具窄口烧杯里,放有三个直径比杯口稍小一些的乒乓球,每个球上都穿着一根线,现在,有两个三人小组参加实验,要求参加者每人提取一根线,将乒乓球从烧杯中提出。 实验主持人告诉甲组的成员,比赛是个人竞赛,奖励第一个将乒乓球提出的成员。 实验主持人告诉乙组的成员,比赛是团体竞赛,甲组和乙组竞争,奖励最先将所有的乒乓球提出的小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小组可能先将所有的乒乓球提出烧杯?为什么? (2)、实验结果对于处理管理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何启发意义? 分析: 在奖励应采用个人竞争方式,还是团体竞争方式好呢?此题考查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题中实验主持人告诉甲组成员,比赛是个人竞赛,奖励个人。甲组为团体内竞争组,强调的是个人;题中实验主持人告诉乙组的成员,比赛是团体竞赛,甲组和乙组竞争,奖励团体。乙组为团体间竞争组,强调的是“团体”。同样是奖励,强调个人与强调团体会有着不同的结果。一般说来,强调“团体”的团体间竞争组比强调“个人”的团体内竞争组会取得更好成绩,团体内成员互相合作加强有助有增强组织凝聚力,在实践中,应倡导团体竞争。 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一直是矛盾的综合体,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团体内的个人竞争是必要的,但团体内成员间的紧密互动和合作,团队精神的倡导,可提高团体工作的效益和效价。而以个人工作为主要特点和形式的工作,可以强调个人竞争。 理解和把握了上述内容,明确了考题方向,此题中的两个问题,也就不难作答。 评分标准: (1)团体竞争组最可能取得胜利,因为团体的目标导向统一的目标,避免了内耗。(2)对于解决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有启发意义。 A、在团体内,个体竞争是必须的,但过分强调个体竞争,会使团体的气氛变得压抑、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合作行为减少。在企业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要鼓励团体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体工作的效益。 B、团体合作并不是万能的,这要看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对于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团队合作的氛围更利于提高相互配合的效率,而以个人工作为主要形式的工作,则更要强调个人竞争。 C、在面对利益分配问题时,管理者自己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争取多做贡献,努力倡导团队精神,做出表率。 4、改错题:以下列列举的是某公司设置的一些业绩考核指标 (1)及时收回货款 (2)有效地使用时间 (3)产品A一季度的销售量达到13000件 (4)每两周更新一次市场数据 (5)节约部门的开支 (6)将部门的办公用品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下 (7)扩大市场占有率 (8)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请指出不符合量化考核标准的指标,并加以改正 (1) (2) (3) (4)

绩效管理十大案例

绩效管理十大案例 今天,在企业管理当中出现者种种的问题,方方面面的,挤压着我们,如何从中突围?如何轻松面对职场,应对管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何从之前的企业案例中得到启发,著名领导力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了绩效管理十大案例: 1.摩托罗拉 实际上,摩托罗拉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而设计,并参照美国国家质量标准来制定。每年年初,摩托罗拉都会把公司总的战略目标、部门的业务目标、以及个人与职业发展目标三者相结合来制定绩效目标。制定目标时通常都强调SMART(聪明)原则:"S"(specific)是指目标要具体;"M"(measurable)是指目标要能够衡量,并要求定出完成目标达到的级别;"A"(attainable),是指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不能定得太高而最后实现不了;"R"(relevant),是指目标要跟公司的绩效和战略相关联;"T"(Time),是指完成目标要有具体时间期限。 每个员工制定的工作目标具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战略方向,包括长远的战略和优先考虑的目标;另一方面是绩效,它可能会包括员工在财务、客户关系、员工关系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一些作为,也包括员工的领导能力、战略计划、客户关注程度、信息和分析能力、人力发展、过程管理法。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邢林举自己为例,她要根据公司的战略方向和人力资源部的业务范围,明确制定出自己的本年度目标以及业务评估标准。具体项目不仅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策略和目标,还涉及财务指标、客户和市场的要求等。她当年所有的工作都要与此紧密联系地进行。 2.桂林伐木装饰公司 桂林伐木装饰公司是桂林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了使员工准时上班,实行打卡制度,每天打卡三次,早上八点半之前打卡一次,中午12 点至1:30 之间打卡一次,下午5:30 之后打卡一次,早上8:30 至9:00 之间打卡为迟到,前三次迟到不扣工资,之后依次累加,中午到了而忘记打卡,前三次每次扣 5 元,之后从30 元依次累加,肖某为本公司员工,由于忘记打卡而导致扣掉工资,但实际情况是肖某当天仍在工作岗位工作,却被扣去工资,经调查公司有很多员工都因为忘记打卡而被扣工资,引起了员工的不满。案例分析:此案例中的问题是,员工实际进行了当天的工作,但仅因为忘记打卡而扣掉其工资,造成了员工的不满,公司实行员工打卡制度的本质目的是希望员工准时上下班,而不是扣员工的工资,虽然每个月有三次的迟到机会,而前三次忘记打卡扣得工资也比较少,但是这种打卡制度会给员工一种被约束,不被信任的感觉,综上所述,我认为要解决此问题,公司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度,早上八点半以后到晚上八点,只要员工在岗时间达到八个小时即可,同时取消中午打卡的程序,最大程度的给员工以自由,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可以有效的避免迟到问题,取消中午打卡可以让员工感到被公司所信任,那么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员工对于当前制度的不满,而公司也会达到管理目的。 3.桂林伐木装饰公司 李某是桂林伐木装饰公司销售部门主管,该部门有10 多名员工,其中既有销售人员又有管理人员。该部门采用的考评方法是排队法,每年对员工考评一次。具体做法是: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给其打分,每个员工最高分为100 分,上级打分占比例30%,同事打分占比例70%。在考评时,多个人互相打分,以此确定员工的位置。李某平时很少与员工就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只是到了年度奖金分配时,才对所属员工进行打分排序。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1: 为了激励员工,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决定在公司内部实施绩效管理。该公司总经理决定采用很多企业广泛使用的“月度绩效考核”方法。 三个月后,员工积极性未见提高,反而原先表现积极的员工也不积极了。每个部门上交的考核结果也日趋平均,甚至有的部门给每个员工打了相同的分数。整个公司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有些微妙,没有以前和谐了,同时员工的离职率也开始攀升。 公司的总经理觉得很困惑:不是说绩效管理好吗?为什么我的“月度绩效考核”取不到一个好的效果,反而产生那么多负面影响?

解析 其实,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对前期工作总结和结果进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 有的企业企图用绩效考核绑住员工,当成控制下属的杀手锏,并与员工每个月的月度奖金挂钩,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定能上去。一些管理者也认为手上有了“考核权”,下属就好管了。但事实上,很多企业进行频繁的绩效考核,非但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而且加剧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没有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这样必然要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反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另外,从考核结果看,由于有些工作的评估难以量化,因此上级给下级做业绩评估时,难免带有主观喜好,导致评估结果无法做到公正。从公平理论的角度来看,员工喜欢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也喜欢将自己的投入所得与周围其他员工进行比较。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比较过程中只要出现不平衡,就会滋生不公平感。因此积极性受挫,心生不满,甚至离职。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月度绩效考核事实上是绩

效管理的一个误区。这也与我们有些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有关,没有真正地去研究绩效管理的原理,而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这种观念不转变,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机率难以提高。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十大困扰

绩效考核的十大困扰 许多企业均于实施绩效管理,希望以此让企业取得更好的绩效。可是,实施下来多数均比较失望,因为他们深切体会到,要想让绩效管理获得成功实于不易! 我们曾对超过5000人的职业经理人做过调查(80%是人力资源干部,20%的是其它管理人员)。当时采用的是开放式的调查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困扰,最难做的工作,几乎均是“绩效考评”,而紧接其后的是“制定激励性薪酬方案”。 另外仍有壹个针对美国的1320名的高层管理者的调查:仅只有15%的管理者确信,他们企业的业绩评估体系很好的帮他们实现了运营目标。尽管美国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比中国高,但从这个比例见出,也不是说所有的美国企业管理均好。且且,调查结果仍显示,有多达43%的管理者认为,他们的评估体系运作不良,成效不佳。 所以,我们说,不仅是咱中国企业觉得绩效管理难,美国企业也同样觉得难。那么,绩效管理为什么难?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的绩效管理搞不好?又是什么东西于困扰着我们? 根据多年企业管理顾问和管理培训经验,我们总结出绩

效管理的十大困扰。也正是这十大困扰导致绩效管理的失败。 第壹大困扰: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 绩效考核到底应该考核什么东西?我这里有壹个案例讲给大家听听: 景兴达电子公司是我的壹个客户,半年前,决定实施绩效考评,且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他们整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岗位分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三大类。三类人员分别使用三张不同的绩效考评表,每壹张绩效考评表均包含三大方面的指标: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每月考评壹次。于第壹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由于指标无法客观衡量,很多人均不知道如何打分,考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于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基本上是走形式,后来,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几个月的绩效考评最终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变成了壹场风波而结束。公司章总和人力资源部杨帆经理均于反思,知道考评有问题,可是,不知道问题出于哪里。 那么,问题到底出于哪里呢?问题就出于考评指标上!设想壹下,全公司这么多不同的岗位,仅仅使用三套考评指标来分别考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能行吗?以“管理人员”为例,试问大家,什么叫“管理人员”?公司的老总是不是管理人员?壹个部门主管算不算管理人员?事实上,每壹位管理人员,其工作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也是

绩效管理6个经典案例

绩效管理6个经典案例 案例一:唐僧师徒的故事 唐僧团队是一个知名的团队,经常在讲课的时候都被作为典范来讲,但是这个团队的绩效管理似乎做得并不好。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绩效管理的故事。话说,唐僧团队乘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出现故障,需要跳伞,不巧的是,四个人只有三把降落伞,为了做到公平,师傅唐僧对各个徒弟进行了考核,考核过关就可以得到一把降落伞,考核失败,就自由落体,自己跳下去。于是,师傅问孙悟空,“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悟空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师傅说,“好,答对了,给你一把伞。”接着又问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沙僧答道“一个。”师傅说,“好,也对了,给你一把伞。”八戒一看,心理暗喜:啊哈,这么简单,我也行。”于是,摩拳擦掌,等待师傅出题,师傅的题目出来,八戒却跳下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师傅带的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八戒当时就傻掉了,直接就跳下去了。这是第一次旅游。过了些日子,师徒四人又乘坐飞机旅游,结果途中,飞机又出现了故障,同样只有三把伞,师傅如法炮制,再次出题靠大家,先问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悟空答道:“1949年10月1日。”师傅说:“好,给你一把。”又问沙僧,“中国的人口有多少亿?”沙僧说是13亿,师傅说,“好的,答对了。”沙僧也得到了一把伞,轮到八戒,师傅的问题是,13亿人口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八戒当时晕倒,又一次以自由落体结束履行。第三次旅游的时候,飞机再一次出现故障,这时候八戒说,“师傅,你别问了,我跳。”然后纵身一跳,师傅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殊不知这次有四把伞。” 点评:这个故事说明绩效考核指标值的设定要在员工的能力范围之内,员工跳一跳可以够的着,如果员工一直跳,却永远也够不着,那么员工的信心就丧失了,考核指标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喜欢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这个设计的假设是如果指标值设定的不够高的话,员工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另外,用一个很高的指标值考核员工,即便员工没有完成100%,而只是完成了80%,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了。这种逻辑是强盗逻辑,表现出了管理者的无能和无助,只知道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殊不知,指标背后的行动计划才是真正帮助员工达成目标的手段,而指标值本身不是。其实,设定一个员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值,然后,帮助员工制定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并帮助员工去实现,才是经理的价值所在,经理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实现了帮助员工成长的目标,才真正体现了经理的价值! 案例二:制度的力量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谋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和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

企业绩效管理中面临的九大问题

企业绩效管理中面临的九大问题 绩效管理是战略与目标管理的综合工具,听起来似乎是很美好的东西。几乎每个企业都在重视绩效,但是在绩效管理的实际实行过程中,却可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了绩效管理真正作用的发挥。来自权威的统计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中只有30%的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比较理想。 绩效管理遭遇的典型问题有以下一些: 1、概念不清晰 听到绩效两个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绩效考核。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绩效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人们往往忽视绩效管理的大系统,将绩效考核单独地分裂出来进行。没有绩效计划,也没有进行沟通,考核完后考核表一放,也没有下文了。这样的情况下,绩效管理的结果当然不会很理想。所以,在企业中推行绩效管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步是对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进行“洗脑”,要使他们明白,脱离了绩效管理的其它环节,单纯拿出绩效考核来进行,是不会有太理想的结果的。 2、定位不明确 绩效管理的应用可以满足许多目的,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在实行管理时应该有自己的目标重点。比如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完善的大型企业,可以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执行的高度,将其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工具。对于小企业来说,进行战略管理是不现实的,就可以先把绩效管理当成调薪工具,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实际上,当问到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企业究竟为什么实行绩效管理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出准确回答。实行绩效管理,需要同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3、观念难更新

在变化日益剧烈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绩效管理的理论也是层出不穷。企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探索新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但是,很多人无法跟上这种步伐。在绩效管理已经进入战略与目标绩效管理时代的时候,很多人依然停留在所谓“德能勤绩”的时代。拿“德”来说,它是隐藏在人们内心中的东西,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只能根据对方的行为来推断。但是,人类是善于伪装的,根据行为推断出来的和实际的情况经常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周公恐惧流言日,正是王莽礼贤下士时,倘若周公在流言传播时死去,王莽在篡位前已经身死,二人孰忠孰奸,谁又可知道? 4、太追求完美 人们在设计绩效制度的时候,总是力图设计得全面、完美,或者追求流行的绩效考核方法。根据80/20法则,80%的工作产出是由20%的关键工作做出来的。考核需要关注的是这20%的关键工作。如果考核得太全面,突不出重点,考核项目太多,难以确定对绩效起作用的关键行为,从而无法对员工的行为改进提供指导。此外,企业力图将考核表设计得完美,同时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过于追求考核的方法,比如有的公司很推崇360度反馈,但是却不想一下自己的企业是否具备了实施这种绩效考核方法的文化背景。 5、民主化陷阱 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应该是由员工和主管共同商定绩效目标。但是由于人类的自私心理,除非是那种喜欢追求成就感和挑战的人,一般人都会给自己定的绩效目标尽可能少一点,考核标准也要定的宽松一点。民主是必要的,但过分民主是不行的。员工的意见要征求,但不能一味迁就,不合理的也听。民主不是纵容,在制定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以及标准的时候,既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又要断然拒绝他们不合理的想法。 6、指标难确定

案例: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在第三季度的绩效考评中,某民营集团下属核心产品工厂F厂长又一次只获得“基本称职”,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三次了。该集团对下属业务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评分为“出色”、“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五档。一个负责核心产品生产的中层经理仅能获得“基本称职”的绩效,这不能不引起集团Z总的关注。在向Z总提交绩效报告前,人力资源部经理简单回顾了F厂长的绩效问题。 F厂长的绩效问题一是不能按时完成生产计划,二是培养基层主管效果差。其实,第一季度绩效考评后,针对F厂长的绩效问题,集团从第二季度起已有意识安排F厂长参加了生产组织、沟通技巧、授权艺术等方面的短期委外培训。为塑造车间积极进取妁文化氛围,集团在车间预算外还特批了5万元文化建设经费,规定用于购置图书供员工借阅,组织员工培训等。甚至,集团Z总还亲任导师开展相关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然而,事情不但没有朝着集团所期望的那样逐步改善,反而还有恶化趋势。 五年前,F厂长从一名技术工人干起,由生产线组长晋升到车间主任,凭借敢想敢干的工作作风以及卓有成效的业绩,确保了市场快速扩张的供货需求,三年前升任现职。从情感上,集团并不想解聘F厂长。然而,如果不解聘F厂长,那么如何看待F厂长的绩效问题,怎样才能彻底解决他的绩效问题? 此外,在向集团2总提交报告前,人力资源部部经理隐约感觉到自己还必须思考另一个问题:公司为帮助F厂长改善绩效所提供的培训为什么收效甚微? 二、案例情景扩展 作为人力资源部管理者,面对此情此景,您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类似的情景,您是否也屡见不鲜:销售经理为促进销售人员间分享信息,想加强销售人员队伍的团队合作意识,

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讲师

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讲师 (一)余世维 余世维是著名管理培训专家,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 士、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 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被称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在引进国际企业培训理念和方法、职业经理资格认证、关注改变 行为的学习方式上,都对中国管理培训有着重要贡献。研究领域 包括领导力、绩效管理、中层管理培训及企业学习及发展咨询。 擅长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从企业战略制定到方针目标的量化展开,均有其独到之处,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度身定制的内训课程,更是企业确立新观念、解决存在问题的高效处方。 个人博客: (二)李洪亮 李洪亮,中小微企业上市第一通道二八〇〇创始人、著 名电视栏目《前沿讲座》创始人,他曾一手助推国有中小型 企业改制,为中国民营经济持续20年高速增长做出卓越贡 献。他创办的电视栏目《前沿讲座》,10年占据数百家电视 台黄金时段,让企业家足不出户便可享有和全球同步的新思 想、新理念、新知识。今天,他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建通道,做媒体,铺网络,打造全新的O2O商业生态模式,致力于帮助中国5万家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6个月内,他已帮助近200家企业成功挂牌,助推草根企业一跃成为行业标杆,实现了企业过去从不敢想的上市梦!他一手打造的“前沿在线商学院”成功挂牌上市,并成为上股交1200多家上市公司指定网上大学。 个人博客: (三)苑国辉 苑国辉,中国著名企业家,企业改革创 新专家,风险投资家,互联网技术营销专家, 首誉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美国管理协 会常任理事会员(Academy of Management),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 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中国著名大学客座教 授,MBA总裁班客座教授,专注研究:基于 潜意识概念的管理体系建设与金融策略支 持。其所属的深圳首誉控股集团,旗下设有

绩效管理5个经典案例

绩效管理5个经典案例 第一个故事:唐僧师徒的故事 唐僧团队是一个知名的团队,经常在讲课的时候都被作为典范来讲,但是这个团队的绩效管理似乎做得并不好。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绩效管理的故事。 话说,唐僧团队乘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出现故障,需要跳伞,不巧的是,四个人只有三把降落伞,为了做到公平,师傅唐僧对各个徒弟进行了考核,考核过关就可以得到一把降落伞,考核失败,就自由落体,自己跳下去。 于是,师傅问孙悟空,“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悟空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师傅说,“好,答对了,给你一把伞。”接着又问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沙僧答道:“一个。”师傅说,“好,也对了,给你一把伞。”八戒一看,心理暗喜:“啊哈,这么简单,我也行。”于是,摩拳擦掌,等待师傅出题,师傅的题目出来,八戒却跳下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师傅带的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八戒当时就傻掉了,直接就跳下去了。这是第一次旅游。 过了些日子,师徒四人又乘坐飞机旅游,结果途中,飞机又出现了故障,同样只有三把伞,师傅如法炮制,再次出题靠大家,先问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悟空答道:“1949年10月1日。”师傅说:“好,给你一把。”又问沙僧,“中国的人口有多少亿?”沙僧说是13亿,师傅说,“好的,答对了。”沙僧也得到了一把伞,轮到八戒,师傅的问题是,13亿人口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八戒当时晕倒,又一次以自由落体结束履行。 第三次旅游的时候,飞机再一次出现故障,这时候八戒说,“师傅,你别问了,我跳。”然后纵身一跳,师傅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殊不知这次有四把伞。” 点评:这个故事说明绩效考核指标值的设定要在员工的能力范围之内,员工跳一跳可以够的着,如果员工一直跳,却永远也够不着,那么员工的信心就丧失了,考核指标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喜欢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这个设计的假设是如果指标值设定的不够高的话,员工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另外,用一个很高的指标值考核员工,即便员工没有完成100%,而只是完成了80%,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了。这种逻辑是强盗逻辑,表现出了管理者的无能和无助,只知道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殊不知,指标背后的行动计划才是真正帮助员工达成目标的手段,而指标值

管理者在绩效评估中犯的十大错误

在企业中,没有什么讨论比绩效评估更能让老板如此恐惧和担忧,让员工如此愤怒和不满的了。 上周,我和某全球性金融机构的一位资深员工一起喝了几杯。几周前,他刚刚做了自己的年终绩效评估。谈到绩效评估的经历时,他极其愤慨。“我受够了那些家伙了。****他们对我过去三年所做的工作一点都不在乎。我现在做的工作,是2008年以前四个人的工作量,他们不感激也就算了,还想让我做更多。我打算辞职不干了。” “等等,”我说道,“在如今这种世道下?因为这种事辞职?” “那当然。下个月我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绩效评估都会引发不满?以下十种方法,保证你的绩效报告成为伤人伤己的重磅炸弹: 1. 太含糊。有些老板,在人力资源部门三番五次地催促骚扰后,才开始进行绩效评估,就只用10分钟,且通常是在每年的最后一周。绩效评估会议通常全凭管理者的心血来潮:“嘿,萨莉,你能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吗?”他们的绩效评估尽可能地简短,对于员工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也不提出具体反馈。通常老板会在谈话中说“做得不错”和“注意保持”。但是,这怎么能算是反馈,员工又怎么依此在第二年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呢?管理者应该具体指出,员工的表现中,你满意和不喜欢的地方。 2.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出问题了,你被解雇。这个原因常常紧随第一种情况。多年来,我听到过很多投诉和埋怨,一些被解雇的员工从来没想到自己会被炒鱿鱼,由于他们看上去无法再完成工作,公司就把他们丢在一边,这令人苦涩不已。他们每年的绩效评估都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老板就把他们叫进办公室,让他们走人。如果是因为公司突然面临危机,而这危机并非员工自己的问题,那么被解雇也通常不会令人心生怨恨,不过通常并非这种情况。真正让人恼火的是,老板显然是对员工的某些表现不满意,但是却又从来都不说,直到员工被解雇之时。“给点小意见就很好,这样我就可以努力在这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如此表示,他(她)就有过这种经历。 3. 近因效应。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也就是说,当我们分析过去一整年的工作表现时,会过于关注最近发生的事情。因此,如果你最近犯了什么错误,即便你这一年其他时候都做得很好,这些错误还是会成为你绩效评估的主题,你也就成为了近因效应的受害者。一些老板就好像没有记忆一样,他们只是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以及他人的意见,来形成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此外,当今世界,电子邮件和微博更新源源不断,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 4. 没有准备工作。有些老板喜欢在匆忙中进行年终绩效评估会议。我认识一个老板,他会和公司的人员驱车出游,坐在副驾驶位上向人员表达反馈。这种方式最坏的一点是,它通常意味着,老板丝毫没有思考员工去年的工作如何,以及他们需要怎样的提高和改进。更糟的是,有的老板直接把去年的绩效评估表复制粘贴,今年继续使用,就算有所改动,也是极其微小。这种做法给员工的感觉就是:“我很重要,我很忙。我没有时间跟你说我对你的工作有什么看法。” 5. “手下人都知道我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我和这类懒老板都不知道聊过多少回了,他们总会说:“哦,我手下的人都知道,我这是开放政策,无论什么事情,他们都可以随时来跟我谈。”我敢说,80%的情况下,如果我问这些员工并且他们诚实地回答,他们会说,自己通常不会去找老板,因为他(她)总是在通话或者看起来很忙。而且,他们通常从不接受老板“大门敞开”的邀请。不去计划员工绩效评估的老板,通常也无法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如果管理团队连最简单的会议都计划不了,那么他们往往也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其它问题。 6. 不表扬,不鼓励。鼓励和表扬员工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但是,面对工作出色的员工,许多老板都不会去表扬他们。现如今,人人都很忙,大多数人都在超负荷工作,却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识。不过,我一直都很惊讶,只要一个人偶尔因自己的辛勤工作而获得一些赞许,那么即使是最恶劣的老板和最差的工作环境,他(她)也能忍受下去。也许这只是惯性,抑或是害怕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再去找工作,但是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想要留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也许是因为孩子就在附近上幼儿园。也许是因为上下班很方便。无论什么原因,人们都能忍受很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一、关于兰州牛肉面 二、关于绩效 绩效的概念: 绩效指的是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和结果;是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愿景和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决定组织竞争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绩效的层次: 按照被衡量行为主体的多样性,绩效可以从组织架构层次角度划分为 组织绩效、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三个层次绩效关系密切。组织绩效、 群体绩效是通过个人绩效实现的,离开个人绩效,也就无所谓组织绩 效和群体绩效。从绩效评价的角度看,脱离了组织绩效和群体绩效的 个人绩效评价是毫无意义的,个人绩效需要通过组织绩效和群体绩效 来体现。因此,组织绩效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 绩效的性质: (一)多因性。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很多,绩效的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优 劣并不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受组织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影 响绩效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家法规政策以及 同行业其他组织的发展情况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战略、组织文 化、组织构架、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者的领导风格等。在分析绩效差距

时,只有充分研究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抓住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更有效地堆绩效进行管理,促进绩效水平的持续改进。 (二)多维性。绩效的多为性指的是评价主体需要多维度、多角度地去分析和评价绩效。对于组织绩效,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和变革性。有效性是指达成预期目的的程度;效率指组织使用资源的投入产出状况;而变革性则指组织应付将来变革的准备程度。这三个方面相互结合,最终决定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工作态度,可以通过全局意识、纪律意识、服从意识以及协作精神等评价指标来衡量。 (三)动态性。员工的绩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原来较差的绩效有可能好转,而原来较好的绩效也可能变差。因此,在确定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周期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绩效的动态性特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恰当的绩效周期,保证组织能够根据评价的目的即是、充分地掌握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此外,在不同的环境下,组织对绩效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侧重于效率,有的侧重于效果,有的则统筹兼顾多个方面。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以系统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绩效。

会导致企业绩效管理失败的十大困扰

第一大困扰: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 很多企业所谓的绩效考评,根本就没有考评绩效。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企业都存在,只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例如:有的企业实施的所谓的绩效考评,全公司所有的人统统使用一张考评表,考评项目当然都是一样的“德、勤、能、绩”四大方面。为什么在绩效考评中考评这些东西?绩效考评就应该考评绩效,干嘛非要把“德、勤、能”也搅在里面?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德、勤、能”、而是不要把这四样东西放到一起考评,应该放到“员工招聘/干部晋升/任用/岗位调整”等等的考评上。 所谓的绩效,就是该岗位的职责履行得如何,对任务完成得如何?该干的活,干得如何?这才是绩效。其余别的东西都不是绩效,就不应该放在绩效考核中。所以,应该是员工做什么就考什么,没干的事情根本不要考评!由此,考评之前必须要做一件事,就是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如果各个岗位的职责、任务都不清晰,不知道各个岗位该干什么,那么凭什么说人家干的如何呢? 并且,有些内容根本不要考评。例如,“工作态度”。你说我“态度不好”,你态度还不好呢!凭什么啊?结果是吵架。 “你重视什么就考评什么,员工会做好你所考评的,而不是做好你心里所希望的事”,让员工做好你希望事情的方法就是,把希望做好的事,纳入考评指标。 总结一下,三句话:第一:干什么就考评什么。第二:公司重视什么就考评什么。第三:不要把“德、勤、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这些内容纳入绩效考评,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绩效”。 第二大困扰,总经理不参与绩效考核 总经理不参与绩效考评,这个非常麻烦。绩效考评、绩效管理应该由谁来做? 第一,考评是大家的事而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各位老总是主角。 如果总经理是旁观者,光来看人力资源部来计划,这不行。如果老总们不懂得绩效管理是谁的责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工具,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来推进,绩效管理就根本搞不好。所以我们讲,“总经理是第一人力资源总监”。 没有总经理直接参与,人力资源部门往往无法有效调度其他部门的总监/经理,特别是一些强势部门(例如销售 /市场/ 营销部门)经理。导致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各个部门经理的全情参与,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往往不完善。 总经理不参与,各级干部以及广大员工在实施绩效考评时,往往敷衍了事,导致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总经理不参与,各个部门经理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由谁来定?人力资源部门定不出来,各个部门自己也无法给自己定指标。必须是总经理才能定出各个部门的指标! 第二,总经理之外的其他人都有人考评,而总经理不被考评,也是不对的。 绩效考核指标有三个层次:总经理的考核指标;部门经理的考核指标;各个岗位的考核指标。各个岗位的指标由部门经理的指标分解而来,部门经理指标是总经理的指标分解出来。总经理的指标承载了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关键所在。 第三大困扰,各级经理的抗拒 一些部门经理,他们觉得,“人力资源管理是我额外的事,这怎么是我干的活?” 不少经理,徒有虚名,并不具备经理人的素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经理。管理者不管理,还把自己当成一个超级销售员,把自己当成一个高级工程师。其实,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不是一个超级销售员或高级研发、技术人员,而是一个管理者。你要给下属们要分配任务;你要能够识别、辨别谁干得如何;你要评价他们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贡献度。你还要激励你的下属,学习他们,让他们更高效的工作。管理者必须要管理。 “我还忙着呢?”不少经理人用这样的托词。但,该你干的事你不干,你忙什么忙?越是处于高的岗位,你的精力就越是应该更多地放在管理你的下属上。光你一个人,即使是吕布再世,又能够杀几个敌? 第四大困扰,人力资源部越俎代疱

十大绩效考评工具(完整版)

十大绩效考评工具原理介绍与应用指南 目录 一、360度绩效考核 (2) 二、KPI绩效考核 (6) 三、BSC(BalanceScoreCard,平衡计分卡) (10) 四、排序法 (14) 五、强制正态分布法 (16) 六、要素评价法 (21) 七、目标管理法 (22) 八、关键事件法 (25) 九、行为锚定评分法 (29) 十、对偶比较法 (30) 几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31)

一、360度绩效考核 360度反馈(360°Feedback),又称”360度绩效考核法”或”全方位考核法”,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360度绩效反馈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360度反馈绩效评价主体与客体 ①自己 自我评价,是指让经理人针对自己在工作期间的绩效表现,或根据绩效表现评估其能力和并据此设定未来的目标。当员工对自己做评估时,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愿意加强、补充自己尚待开发或不足之处。 ②同事 同事的评价,是指由同事互评绩效的方式,来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对一些工作而言,有时上级与下属相处的时间与沟通机会,反而没有下属彼此之间多。在这种上级与下属接触的时间不多,彼此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少的情况下,上级要对部属做绩效评估也就非常困难。但相反的,下属彼此间工作在一起的时间很长,所以他们相互间的了解反而会比上级与部属更多。此时,他们之间的互评,反而能比较客观。而且,部属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彼此知道自己在人际沟通这方面的能力。 ③下属 由部属来评价上司,这个观念对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而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让员工评估其上级主管的绩效,此过程称为向上反馈。而这种绩效评估的方式对上级主管发展潜能上的开发,特别有价值。管理者可以通过下属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管理能力有什么地方需要加强。若自己对自己的了解与部属的评价之间有太大的落差,则主管亦可针对这个落差,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因此,一些专家认为,下属对上级主管的评估,会对其管理才能的发展有很大的裨益。 ④主管 主管的评价是绩效评估中最常见的方式,即绩效评估的工作是由主管来执行。因此身为主管必须熟悉评估方法,并善用绩效评估的结果做为指导部属,发展部属潜能的重要武器。 随着企业的调整,一些公司常常会推动一些跨部门的合作方案,因此一些员工可能同时会与很多主管一起共事。所以在绩效评估的系统建立上,亦可将多主管、矩阵式的绩效评估方式纳入绩效评估系统之中。 操作过程 ①准备阶段: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它影响着评估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所有评估者与受评者,以及所有可能接触或利用评估结果的管理人员,正确理解企业实施360度评估的目的和作用,进而建立起对该评估方法的信任。

绩效管理:走出绩效考核的困境

绩效管理: 走出绩效考核的困境 一、绩效考核困境: 局限与不足 绩效,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 它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利益, 更牵涉到整个组织命运。绩效考核, 作为检验绩效运行结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从19世纪初开始在工业组织中得到推广和发展, 历久弥新。如今绩效考核已成我国各级组织例行管理的重要部分, 然而, 随着绩效考核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其局限和不足日益凸显。据某机构对国内500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查反馈, 在“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十大困扰”中,“绩效考核”排在第一位。国内至少有80%以上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绩效考核的结果持否定态度, 认为如果取消绩效考核制度不会影响工作效率。美国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对美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一项调查显示, 对本组织的绩效考核感到不满的接近60%。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 绩效考核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和不足。从大量的调研结果和现实状况分析, 这些局限与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 理念错位: 考核功能单一化 首先, 绩效概念认知的狭隘化。认为绩效考核就是对结果进行考核。事实上, 绩效包含行为和结 果两个方面的范畴, 行为是达到绩效结果的条件之一。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 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 行为本身也是结果, 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 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 其次, 考核目的简单化。从理论上说, 绩效考核的目的应该是多元的, 主要体现在行政、控制和发展三个方面。因此, 考核结果不仅是薪酬奖金、职务晋升的可靠依据, 更应成为雇员发展的指导标杆。然而, 绩效考核实际上却常流于评定及判断, 而少于改进。组织中经常可见的现象是考核完了还是“一人一把号, 各吹各的调”。更有不少组织把绩效考核的目的和用途简单化。造成绩效考核目的错位, 绩管理提倡考核的公平性, 提倡考核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 激发员工的士气, 但是, 这样的考核手段却使得员工的士气不断在衰竭。 2. 指标固化: 考核导向偏离发展目标 做过绩效考核的人大多有一个感触, 那就是考核方案的设计最后都聚焦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如何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成了整个考核方案的重心工作。然而,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 面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