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老人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老人院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金秋家园颐养中心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工程概况:

金秋家园颐养中心所在用地位于泉州市洛江双阳朝阳片区,东临其它企业用地,西侧,北侧均为山坡地,南面临朝阳二路。一二期总用地面积约68656.4平方米(合102.9亩), 本项目用地远离繁华闹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规划将建成老年人养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颐养天年的理想休养场所,为入住老年人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一二期总建筑面积8.9万余平方米,其中一期共有综合楼一栋(5层),特殊护理楼一幢(8层),公寓楼7幢(5-6层),食堂一幢(3层)。二期有公寓楼2幢(7层),会所一幢(3-5层)及职工宿舍楼一幢(5层),高档型公寓20幢。

2、设计依据:

(1)、泉州市建设规划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图

(2)、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及任务书

(3)、国家及地方有关的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的有关规范

民用建筑的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2-99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40-2003

3、设计指导思想:

(1)、结合周边环境及基地现状,考虑老年人建筑的特点和要求,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尽量满足相关设计条件,强调园区的整体性,使园区因地制宜,合理舒适。

(2)、顺应地形、地貌、结合总体布局,塑造优美宜人的园区绿色景观,强调环境的均好性,体现环境的地方韵味,重视环境的协调感,努力营造社区的“家园感”和“归属感”。

(3)、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景观、空间、户型等多方面提高居住生活质量,力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创造出有个性特点,有一定品位的现代化新型老年社区。

二、建筑设计:

1、设计思路与总体布局

(1)、整体规划,突出轴线

将整个园区当一个大家庭来考虑,公共空间相对集中开放,私密空间相对环绕分散.各功能空间相对独立,整体建筑群通过连廊联系,使用便捷。

本案从地块整体入手,将主入口设置在南面的朝阳二路上,另两个次入口同样设置在南面的朝阳二路上。整个园区内部以步行为主,以3600平方米左右人工湖为中心,建筑围绕其分散布置。本地块内的环境与景观是建筑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总体规划的设计上特别注重环境与建筑的浑然一体。这一系列环境设计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如远景,对景,借景等,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序列,同时又把各种景观元素,如水景、树木、小品等统一在同一尺度的网格中,运用传统手法以现代风格将建筑与环境和谐地结合成整体。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社区环境,从景观、空间、户型等多方面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基地内外

各种资源,塑造出一个人性化老人社区。

运用建筑空间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园内主要道路以柔和的曲线组成,园区主要水面及活动广场与各组团的中心绿地、小品相呼应,达到园区精华与周边绿色资源共生共享,园区的条状绿化带显现园区的脉络,同时产生步移景异的观景线。

(3)、交通组织

道路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住结构的骨架,编排空间的秩序,塑造空间的个性。设计中着重体现道路交通的丰富内涵,充分挖掘三大功能:交通功能、交往功能、景观功能。

作为整个老年园区骨架,其园区的道路组织结构和整体规划相一致,以一条南北向的主要道路组织整个园区的交通线路,通过放射形的支路和整合有序的宅前路相联系来构成整个交通系统。主要道路宽7M,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前提下,通过采取线形的弧度,有利于合理限制车速,同时丰富了空间层次,达到了步移景异的效果。次要道路宽为4M,方便小车到达各单体入口,做到通畅完善。设计以精致取胜,形成良好的场所氛围,同时结合中心人工湖、绿化、广场构筑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是老年人休憩、交往、娱乐的理想场所。

(4)、景观设计

人性化设计,与自然对话,体现本地文化传统和泉州地方韵味,重视环境和建筑的互相渗透,互相映衬。设计中绿化系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沿主要轴线及中心绿化集中布置,内有人工湖、步行道、小品、硬地,同时各单体建筑周围也有各自集中的绿地,是老人理想的休闲、观景和交往的场所,各幢楼之间的散状绿地突出了环境的均好性。

绿地设计手法丰富多变,自然起伏的休闲草地,亲切温馨的青石小径,精致的中心广场以及各种庭院景点塑造了鲜明的空间性格,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园区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体能和心态特征,空气新鲜、场地洁净的环境有益于老人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设置小品如亭台、乔木、青石小径,形成社区的主要景色。绿化系统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渗透于居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地制宜布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将健身养生的生活概念融入居住空间,并使绿化系统得到高效的使用。

(5)、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遵循“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经济合理”原则,尽量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减少土方开挖,使各项用地在平面和空间上避免相互冲突,解决好用地与建筑、道路、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局部与整体的矛盾,以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空间丰富、景观优美的效果。

(6)、无障碍设计

园区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让老年人能从园区入口开始安全、舒适地到达公寓。所有人行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单元入口均有残疾人专用坡道,主要景观设施有台阶部分均考虑残疾人坡道。园区人行道考虑设置人行盲道标志,公寓入户门口设置触摸板标志和导盲栏杆。

(7)、环保设计

小区垃圾收集采用分类袋装,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措施。即由住户自行装袋分类,放入每幢楼内指定隐蔽垃圾分类收集点集中。再由物业每天定时收集,到垃圾压缩站处理。

(8)、安防

小区四周考虑通透围墙,围墙立柱暗藏红外被动式报警系统。小区主要人行和车形通道设置微光摄像机监视人流活动。小区沿路设置电子

巡更系统。每幢楼设置闭路电视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公寓内还设置安防智能报警系统和紧急求助系统。

(9)、建筑节能设计

1)、每幢及楼梯间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

2)、屋面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

3)、采用传热系数较小的墙体填充材料

4)、控制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

5)、外窗采用传热系数小,本身遮阳系数高的玻璃和外框型材。

(10)、建筑消防设计

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园区内设有消防通道,道路转弯半径为13米,满足消防车扑救灭火的要求,另在室外设有消防栓。其中1-7#公寓、综合楼以及食堂为多层建筑,建筑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幢均设有两部及以上的疏散楼梯进行疏散,疏散距离满足消防防火要求。特殊护理楼为二类高层建筑,设有两部防烟楼梯间进行疏散, 疏散距离满足消防防火要求。

(11)、人防设计

本工程人防地下室设在二期,人防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左右,分为两个防护单元。

2、建筑单体设计

(1)、公寓部分

针对本园区作为老年公寓的开发特点,根据业主任务书的要求,布置有1-7#公寓,公寓设计着重考虑了户型平面配置的合理性,公寓层数多为五至六层,且每幢设有电梯,充分考虑老年人行动不便的需求。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用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便于总体布局和空间形态的多样化,所有公寓具有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体能心态的需求。平面配置合理,交通流畅,有较好的起居、卫生、活动空间,而且每幢公寓均有考虑设置一个晒台,房间住宅日照间距充足,采光通风良好。

本设计户型款式多样,根据使用要求分为——自理型居家公寓、自理型会员公寓、特护型老年公寓和高档型老年公寓

a、自理型居家公寓,此公寓为生活能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设计,采用一室一厅组合方式,建筑层数以四到五层为主,设电梯一到二部。

B、自理型会员公寓,此公寓以会员形式入住,

公寓又分为两种不同户型,有大家庭型和酒店套房式公寓,可以满足多种不同老年人的需要。

c、特护型老年公寓,此公寓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设计,园区共有一幢特护型老年公寓,充分考虑到了病床数的要求,建筑层数八层,设电梯四部。

d、自理型高档公寓二期项目,此公寓为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设计,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在此公寓中可以感受山景的四季变换,美不胜收。

(2)、公建部分

本工程一期设有有综合楼一幢,综合楼的底层设置老人医院,为社区老人服务。食堂一幢,满足老年人用餐及活动需要。另外二期设置有会所一幢。

(3)、立面设计

本工程大多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体,另设有二类高层一幢(特殊护理楼),立面采用简欧设计手法,简洁大方,结合地方韵味和时代背

景,融时代感和地域文化为一体,建筑底座采用深褐色板材贴面,上部采用米黄色陶瓷马赛克贴面。建筑群体错落有致,立面造型丰富新颖,在总体风格一致的基础上追求区域特色,注重各区域的个性表现。三、经济技术指标:

一期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二、工程概况与设计要求

本工程位于泉州市洛江双阳朝阳片区。总建筑面积8.9万余平方米。一期共有综合楼一幢(5层),特殊护理楼一幢(8层),公寓楼7幢(5-6层),食堂(3层)。二期有公寓楼2幢(7层),会所一幢(3-5层)及职工宿舍楼一幢(5层),高档型公寓20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三、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抗震设计等级为三级,基本风压0.6KN/㎡,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性等级为二级。

四、结构形式

基础根据地质资料及单柱设计值进一步确定。

五、钢筋混凝土

钢筋:框架梁柱受力钢筋采HRB335级钢,箍筋、板筋、构造筋采用HRB235级钢。混凝土:强度等级待进一步确定。

六、计算及绘图

本工程采用PKPM系列软件进行计算及绘图。

第三章给水排水专业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45-95(2001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甲方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建筑红线内的室外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2、室内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三.给水

1、室外给水

1.1水源:市政水源;由四周道路的市政给水环网引入,作为本工程

生活及消防的给水水源。

1.2水压:室外给水系统与市政管网接口处的常年最低水压为

0.30MPa。

2、室内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280 m3/d,

本工程最大时用水量:29 m3/h

3、供水方式:一层给水直接由市政水压供水,二层以上生活给水由

屋顶水箱供水。四.室内排水

1、排水量:排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计,即1056m3。

2、排水系统: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

3、通气管系统: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系统。

五.雨水

建筑雨水主要汇集于屋面上,设计重现期为3年,降雨强度为4.0L/S.100m2。屋面排水采用外排水形式,雨水经雨水管排至建筑外雨水暗沟,与地面雨水口等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井。

六.室外排水

采用雨污分流系统,污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七.管材、管道敷设及连接方式

1、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给水塑料管,同质热熔连接。

2、消火栓系统采用镀锌钢管,丝扣或卡箍连接。

3、室内雨、污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承插连接。

消防专篇(给排水专业)

一.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规程,本院专业技术统一措施。

2、业主所提供的有关市政给水、污水、雨水管网资料。

3、本院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管网、室外消火栓及各系统消防水泵接合器等。

2、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系统等。

三、设计防火类别:

特殊护理楼按二类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其余按多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四、消防给水:

1、消防水源

本工程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小区给水管接自市政给水管、设DN150引入管接入小区消防环状管网,小区环状管网上设有室外消火栓。

地下消防贮水池容积为540 m3.小区景观水池做为消防贮水池消防贮水池设取水口。

1、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每层消火栓布置均能满足火灾时

任何部位有二股充实水柱到达。景观水池内设有二台潜水式消火栓泵.

2、消火栓箱均采用SG24B65Z型。

3、消防电梯井底设有2.5m3的排水井和11.3L/S流量的排污潜水泵。

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本工程火灾危险等级按中危险Ⅰ级设计,作用面积160平方米,

喷水强度6.0L /min·m2。喷头工作压力大于0.10Mpa,自动喷水

灭火用水量为30L/S。

2.喷头设置场所: 除了不宜用水灭火的场所外,均设置喷头。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有自动巡检功能,景观水池内设有二台潜水

式自动喷洒给水泵,一用一备。上部管网压力不足,设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补压气压罐一套和补压泵二台(一用一备)。

七、灭火器设置

火灾类型为A类, 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中危险级。

灭火器设于专用箱内.专用箱设在消火栓下面.箱内设手提式磷酸铵盐MFA4二具。

八、环保设计专篇

1、污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系统。

2、减振处理,内容详给排水设计说明。

3、卫生洁具排水管采用高水封配件。

九、节能设计专篇

通风设备均选用高效率、节能型产品。各卫生洁具均采用节能型卫生洁具。

第四章电气设计专篇

(强电部分)

一、设计依据:

1、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建筑,结构,水,暖,弱电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初步设计开工报告

二、设计范围:

1、建筑单体电力、照明及0.4/0.23kV配电系统

2、建筑物防雷及接地

3、通风、水泵类电力及控制

4、变配电室部分由业主委托供电部门做专项设计。本初步设计

仅估算电气负荷情况。

三、供电电源及负荷等级:

本工程消防用电设备(如:消防泵、消防电梯等用电设备)应急照明以及重要通讯报警设备属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其中两路为10KV高压电源由城区开闭所引至,另设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做备用电源,容量为150KW);其余负荷等级为三级,根据业主及供电部门提供的条件,各单体建筑的电源由设在小区的变电站采用电缆埋地引来,电源电压为380/220伏,三相四线制。

四、电力设计:

1、负荷计算:公寓按80W/m2估算,综合楼按150W/m2估算,其它按总用电量的5%,估算,则小区总用电容量Pe=5906KW;Kc取值0.35,则计算容量为2067kW。

2、根据负荷等级及负荷计算结果,由供电局在小区内设置3台800KVA的干式变压器作为本工程的工作电源。(供供电部门参考)消防设备(如消防泵)及电梯等重要负荷由双电源切换箱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3、公寓楼以每个单元为一个供电单位,采用380/220伏三相四线电缆供电,单元每层设电度表箱;住户内设用户箱,采用单相220V 供电。

4、公寓楼,分层在公用部位设暗表箱或在电气竖井内明装或沿墙暗装;住宅楼电梯及公灯电量在大楼底层配电间PLM1柜内计量。

5、卧室、起居室设单相二极加三极组合插座三~四只,单相三极空调插座一只;卫生间设防溅式组合插座两只,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一只;厨房设组合插座三只,单相三极带开关插座一只;所有插座回路均加漏电保护器。

6、配电干线采用电缆敷设,敷设于电气竖井内,由竖井内的明装接线箱分向各户。或沿墙暗埋,户内分支线均采用BV型铜芯导线穿PVC管在楼板内,墙内暗敷。

7、其余商业建筑和一般公用建筑以单体建筑为供电计量单位,采用低压电缆分别引至建筑物内总配电箱供电。

五、照明设计:

1、照明电源电压采用220V,每单相回路开关为16A。

2、公寓照明选用以节能灯、节能荧光灯为主的光源,起居室考虑多功能要求,除设置一般照明外,尚留有插座供装饰台灯及落地灯使用,厨房灯具选用洁净的玻璃或搪瓷灯罩配用防潮灯口,其光源显色性与餐厅的光源的显色性一致或相近,阳台设人工照明。

3、公寓楼梯间设人工照明,并选用声光控节能自熄开关。电梯厅及应急照明采用消防时可强切的措施。

4、整个园区设暖色调路灯照明,景点艺术灯照明。

六、防雷与接地:

1、本工程各单体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建筑物屋顶女儿墙等处设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避雷带(网);利用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其间距不大于18m; 利用基础梁内接地主筋焊成的闭合回路作接地装置;本工程中电气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弱电接地及防雷接地采用共享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低压保护接地系统采用TN-C-S线制或TN-S线制,由基础接地极引出一条专用保护接地干线至室内接地线箱,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在入户处均需与联合接地极连接。建筑物做总等电位联结,卫生

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确保人身安全。

3、住宅楼单体建筑做总体等电位联结,采用接地均压网格均衡电位,网格间距不大于24m×24m;卫生间、淋浴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确保人身安全。

(弱电部分)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

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GB50200-94);

4、建筑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及业主的要求。

二、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弱电设计仅包括各单体内的系统管线设计,园区内电话光缆进线室及各弱电系统的网络设计不属于本设计范围,由业主委托电信部门及承包商负责设计施工。

1、综合布线系统;

2、有线电视系统;

3、安全防范系统;

4、信息管理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

在本园区设一个弱电机房(局域网网络机房),可向住户提供传统的话音通信及计算机上网服务。数据传输干线采用光缆,采用光缆到楼栋,楼内垂直布线采用大对数五类线沿弱电竖井走桥架,水平布线采用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穿PVC管暗敷,在各户设三只信息插座,本系统支持语言、数据及图像信号的传输,可方便与社会信息网络实现联网。局域网采用以太网络,为园区提供与网络匹配的基础传输平台,及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并支持住宅小区内的社区服务网和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经估算本园区电话安装容量约为3000门,需设置一台4000对的交接箱。

四、有线电视系统:

采用860MH双向网络系统传输,以适应宽带视频设备接入。各栋住宅有线电视干线采用SYKV-75-9同轴电缆在弱电竖井内明敷设,有线电视支线采用SYKV-75-7同轴电缆穿PVC管在本层地板内敷设,各户起居室及主卧室设二只双孔电视插座,用户端输出电平为68dB。用户分支分配器箱均为嵌墙安装。有线电视系统应由有线电视部门进行安装调试。

五、安全防范系统:

1、访客可视对讲、公寓安全防范报警系统:

(1)本工程各单元分别设可视防盗对讲系统,防盗对讲主机及电控锁的安装与防盗门安装相配合,对讲主机设在一层,每户设可视对讲机,并在服务用房管理中心设管理机。电控门锁可由小区一卡通的智能卡开锁。防盗对讲总线在弱电竖井内明敷引至各层分线盒,分支线穿PVC硬管在本层地板内敷设引至各户分机,各单元主机通过总线与小区报警管理中心连接。

(2)各单元住宅底层一、二层均设门磁、窗磁报警探测器,小区各户均设紧急求助报警按钮,实施小区联网。

2、园区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本工程在园区周界围墙上设置对射式红外线报警探测器,号送至小区物业管理中心主机,管理中心能随时显示报警路段,报警时间等信息。

3、园区巡更系统:

本工程在园区各区域内相应重要部位设置保安人员无线巡更站点,供保安巡更人员携带巡更记录机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记录,以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

六、信息管理系统:

1、三表远程抄表系统:

本工程在各住户单元内设置三表远程抄表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器及传感器,将三表的数据传送至园区物业管理中心进行录入、统计及计费,并可随时查询。系统采用网络总线结构,网络服务器设于物业管理中心。系统传输介质采用普通屏蔽双绞线,单元楼内为穿管暗敷。

2、智能卡管理系统:

在园区主入口处及服务用房设置读卡器,通过对住户身份的识别来对其汽车进行出入控制、管理、记费,并在服务用房中进行各种活动。

电气消防专业:

1.本工程的消防用电设备(如:水泵房消防泵、消防控制中心等用电设备)等采用二级负荷,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其中一路为市政电源,另设一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做备用电源,容量为150KW);其余负荷等级为三级,在本工程地下室层设置柴油发电机房。

2.根据JGJ16-2008规范及GB50045-95规范的规定,在下列部位设置火灾探测器: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公寓楼及其它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探测器的场所等。

3.对泵房、防排烟风机、事故照明、电梯机房、屋面加压泵等消防设备均采用两回路末端自动切换。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回路均采用阻燃电缆在电缆井内敷设或沿防火桥架敷设或采用阻燃导线穿焊接钢管暗敷。

4、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变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泵房等处设有事故照明。在疏散梯门口上方、会所出入口、前室出入口上方0.1M处和疏散走道及转角处距地1.0M以下墙面上设有疏散诱导照明标志,应急照明时间不少于90分钟。

5、消防控制室具有如下功能:1)对感烟、感温、煤气探测器的火警、故障信号进行监视;2)对手动报警按钮进行监视;3)对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①消火栓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②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③消火栓按钮动作直接启动消火栓泵。4)对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①监视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②喷洒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5)对正压风机的监视和控制:①正压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②正压送风阀的开启、状态显示。6)对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①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②排烟阀的开启、状态显示。7)其他:①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机,动作信号显示;②防火卷帘的控制;动作信号显示;③电梯的控制;动作信号显示;④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⑤接通火灾应急广播;8)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设手动直接控制。

6、公寓楼设置漏电火灾监视报警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具有下列功能

(1)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

(2) 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

(3)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

(4)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7、各个室内消火栓箱内设置加压泵启动按钮。

电气环保节能设计专篇

1、为合理有效地节能源,减少线路损耗,变配电室低压侧采取电容补偿的措施,将功率因数补偿至0.9以上。

2、变压器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变压器。

本工程所有电气设备用户均置于首层靠外墙的独立房间。采用干式变压器、干式电容补偿柜、真空开关。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3、柴油发电机房按规范要求设置减振降噪措施,废气高空排放、热风隐蔽处排放。

4、本工程主要场所的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频闪和噪音。灯具采用节能型,在满足照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功率密度。电气工程各方面均能满足环保的要求。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XXXXXXXX) XXXXXXX 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法定代表人:签名: 技术总负责人:签名: 项目总负责人:签名: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 2.1 设计依据 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 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 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2)人行流线: 项目人行流线结合中心景观绿化、入户小径形成一条相对安全的人行路线及休憩空间,考虑步行者的视觉感受,在植物、建筑的布局上营造步移景异的效果。(3)本项目为高层建筑群,小区内部沿高层建筑设置消防道路及回车场,消防车道宽≥4米,满足消防要求。 6.环境与绿化 小区景观系统延续了总平规划中心花园式结合绿化系统,结合建筑周边绿化布置,营造整体中心花园式内庭院景观,让每个组团的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7.公共配套服务 本项目规划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为小区服务的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是沿街独立店面、超市、商业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公共活动用房、物业管理等,满足小区配套服务设置要求。 8.人防设置 人防工程按相关人防要求设置在本项目的1号地下室范围内,并满足本项目的人防需求。 建筑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0763-201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地下室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2008) 甲方的意见 2.建筑物使用功能: 1#楼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裙楼为两层商业用房;2#~5#楼均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裙楼为两层商业用房;6#楼一梯四户一类塔式高层住宅楼,首层为小区配套活动用房。地下室分为两个,1#楼底盘辐射范围区域为1层地下室,设置设备用房;2#~6#楼底盘辐射范围区域,主要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非机动车车库、人防、局部设置设备用房。 3.建筑的功能分区及平面布局: (1)地下室共分为五个防火分区,其中四个作为机动车停车库,一个作为非机动车停车库。地下室区域战时设置人员掩蔽所。 (2)1#~5#楼均设计为一梯四户一类单元式高层住宅楼,竖向交通设计采用两部电梯(其中一部按担架电梯设计)加剪刀梯形式,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竖向交通形式及现代居住人群多元化的居住需求,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结构形式采用框

建筑设计-暖通方案设计说明

暖通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厂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6.《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58-88) 7.建设单位提供的批准文件资料及要求 8.土建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 二.设计气象参数 1.大气压力:冬季Pd=1020.9hPa 夏季Px=1002.5hPa 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冬季通风温度:twf=5.0℃ 冬季空调温度:twk=-2℃ 夏季空调温度:twk=32.0℃ 夏季通风温度twf=30.0℃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tws=27.7℃ 夏季计算日较差:dt=6.0℃ 3.室外风速: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Vx=3.2m/s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d=3.7m/s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24853m2,除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及仓储用房外,均设置舒适性中央空调系统。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多种节能技术措施,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目标。 通风系统按照使用要求设置,保证室内空气品质与卫生程度,满足环保、人防等要求。 消防系统均按照一类高层建筑设防,执行《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消防排烟系统与通风系统相结合设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功能转换,以降低工程投资并减少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四.空调系统设计: 1.本工程剧院与影城空调系统分别独立设置。 2.剧院部分空调系统冷负荷估算为2570kw,空调热负荷估算为1350kw。冷热源系统根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平方米(约164.7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平方米(约145.68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三、总体定位及规划 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 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四、功能分区与平面组成 总平面布局围绕轴线、广场、街市展开,以提升广场的商业价值及营造良好的空

某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370-200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12、其它相关专业提供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资料。 二、设计范围 室外给排水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三、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 以市政给水管为水源,从周边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引到地下室泵房和一层给水点,以满足本建筑物的生活消防用水要求。 2、用水量 根据国家给水工程规范标准与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本建筑物的用水量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 办公 50L/人.d 绿化灌溉 2L/m2.d 车库冲洗 2L/m2.次 四、室外排水 1、污水

按环保要求,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 设计重现期取2年,降雨历时10分钟。道路雨水由雨水篦子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处由雨水沟截流雨水,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五.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市政水压供水范围内楼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超出市政供水范围的楼层采用变频加压机组供水。 地下室设生活水箱,变频加压机组。水压超过0.35MPa的楼层设置支管减压阀。 六.室内排水系统 1、污水 室内污水直接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室污水由潜污泵提升排出。含油废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室外污水管。 2、雨水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屋面雨水排水采用重力雨水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10分钟。 七.消防系统 1、设计范围 本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室内外消防系统。 2、消防用水量 a、室外消防用水量: Q=25L/s×3.6×2(h)=180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b、室内消防用水量: Q=15L/s×3.6×2(h)=108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c、喷淋用水量 Q=35L/s×3.6×1(h)=126m3,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院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2019年12月3日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建筑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结构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给排水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电气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暖通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暖通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第八章防火设计专篇 第九章人防设计专篇 第十章环保设计专篇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环卫设计 第十四章安全防卫 第十五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六章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设计依据: 1. 公司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方案设计要求。 2.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 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局部设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共有13栋18层住宅,2栋11层住宅,19栋9层住宅,沿街设一层店面,区内结合住宅底层配有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诊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实际用地面积:121890平方米 计容积率面积:287600平方米 其中:住宅:275794.5平方米 商店:8300平方米 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架空停车(2.5米以上):3505.8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37723.8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7505.6平方米 建筑密度:22.6% 容积率: 2.36 绿地率:30.16% 户数:2382户 机动车位1088部其中:地下机动车位:861部 地上机动车位:227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0.6=703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0.3=363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0.2/100=17部 公共停车位:100部 非机动车位:4090部 其中:地下非机动车位:2080部 地上架空非机动车位:1090部 地面非机动车位:920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1=1172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2=2420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6/100=498部 五、设计概念: 1.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高尚住宅小区,力求营造一个居住舒适,风格独特的生态型亲水社区。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案例)

柘城?万洋城方案设计说明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版) 一建筑设计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柘城?万洋城 选址: 项目位于柘城县,南面为学苑路,东面为九华山北路,西面为太行山路,北面为玄武湖路。整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9809.2 平方米(约164.7 亩),实际用地面积97122.99 平方米(约145.68 亩)。 使用性质:商业用地 建设规模:建筑实际面积约为110840.39 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 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现状图(含道路红线等规划要求) 2. 《总图制图标准》(GB 50103-2010 )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763-2012 三、总体定位及规划空间设计的新特点: 1.商业空间步行化 为减少机动车交通对购物活动产生的干扰,商业空间步行化,即将一定范围的商业空间辟为步行空间,禁止机动车通行,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2.商业空间室内化商业空间室内化是利用屋顶的覆盖功能,将步行商业活动引入室内,并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减少不良自然条件对步行活动的影响,从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 3 公共空间社会化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公共空间中加入更多的社会活动,可以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整体打造双首层商业,通过东西轴线、南北轴线、中心广场、及区域广场的整体设计。整个市场流线四通八达、有场有市,更利于专业市场业态需求,形成柘城新的城市中心,商业地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基地周边资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结构特征,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为投资商、消费者等提供亲切宜人的空间感受。 通过对周边已形成的城市资源的研究,抓住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切入点,是本设计规划结构的基础。交通、景观资源等元素的叠加、重组,构成了该设计的基本格局。人车分流,建立通畅安全的步行空间。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BJT 15-83-2017示范文本)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 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9.《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 20.《建筑幕墙》GB21086 21.《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15-133 2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 2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 24.《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建筑类型:建筑功能: 项目用地面积:㎡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 建筑高度: m;建筑层数:,其中地上:层,地下:层 三、绿色建筑设计自评表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1、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参评分合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湿地的保护)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对场地内部潜在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结果及避让措施)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避免场地内存在排放超标污染源的措施) 4.1.4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已经批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措施,以及是否对周边住宅、幼儿园、学校、老人、医 院、疗养院建筑的日照产生影响) 4.1.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场地无障碍设计情况) 4.1.6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共㎡,人均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用地面积m2,居住人数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项目容积 率。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绿地面积m2,绿地率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公共建筑的 绿地对公共开放(说明开放管理措施)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m2。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公共建筑地下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例 ,地下一层面积总用地面积 比例。 4.2.4-1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控制。(4.2.4条拆分为2个子项, 本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是/否)玻璃幕墙建筑,玻璃幕墙反射比。 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属于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噪声值 和夜间噪声值。 噪声测试或预测报告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场地内冬季人行区风速m/s,放大系数 ;建筑迎风背风面风压差 Pa; 过渡季、夏季活动区(是/否)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的比例为 %。 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采取的遮阳措施包括,遮荫面积m2,遮荫比例 % ;超 过 %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共 m2,达到用地面积的 %。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m,轨道交通站的距离 m;场地出入口800m 范围内设有条线路的公交通站;(是/否)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4.2.9场地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对外开放策略。) 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公共建筑说明功能类型、共享及对外开放策略。)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 技术措施说明:(说明场地生态保护、生态补偿措施) 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1.本项目共种植乔木株,平均每100m2种植乔木 株或榕树株(居住填写);采用 垂直绿化比例为,屋顶绿化比例为(公建填写)。2.项目(是/否)采用复层绿化,(说明选用的绿化 植物及其绿化方式,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的形式及其配比)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 技术措施说明:1.本项目绿地面积共m2,有调蓄雨水功能绿地和水体面积共 m2,占绿地面积的 比例为;2.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3.(说明如何衔接和引导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采取 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证明材料:□场地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场地超过 10万m2时)或综合利用方案专项说明;□设计图纸(专业、 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方式是:(说明控制雨水外排总量控制方式) 证明材料:□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4.2.4-2避免产生光污染——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控制。(4.2.4条拆分为2个子项,本条 技术措施说明:(说明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光污染限制规定。)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设计参评分合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详节能设计说明部分 证明材料:□节能设计文件 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1.3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集中热水等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1.4 采用区域供冷、集中供热的建筑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5.1.5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照明系统采用高效光源、附件及控制系统,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 5.1.6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不超出当地用电规划要求,并符合本省及本城市的相关规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用电指标的设计值,用电指标(负荷)规划要求等)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幕墙透明部分开启面积比例(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 幅度。 5.2.4采取措施增强建筑通风、隔热效果。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采取屋顶绿化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 %;东西外墙绿化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 积% ;住宅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 % ; %以 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公共建筑非空调公共空间占公共空间面积的 % ;主要功能空间(是/否)采 用电风扇;建筑东、西面外窗和幕墙(是/否)均采取外遮阳措施;玻璃幕墙、采光顶采用遮 阳措施。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2.5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标 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是/否)设计空调采暖系统;相对于能效限值提高(降低)幅度为。 5.2.6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 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规定值低20%。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BJ/T 15-83-2017示范文本)附件3

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700 地面积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造成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 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用地沿徐淮路布置办公楼、展示厅、门卫处,内部合理布置了科技木工厂房、干燥整理房、多层板房、科技木精品房、蒸煮房、锅炉房、成品库、锯木房、刨切房、旋切房、保温房、五金 库、机修房、宿舍、餐厅、厕所等。 四、整体规划布局 景观绿化系统。 3.厂房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厂房布置上综合地形与南北向的因素,采取较为丰富的布局形态,使整个厂房的整体感更加明确。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点与线的结合,既强化了厂区内部空间的丰富、动感与流畅,又丰富了社区空间的轮廓与城市肌理。 4.配套公建布局

公寓房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百江镇是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辖镇。百江镇位于桐庐县西南部,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20134人,05省道穿境过,是千岛湖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镇人民政府驻地百江村。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20111人。 百江镇以发展规模效益农业而著称,板栗、茶叶、菜竹、杨梅已成为该镇 百江镇板栗四大龙头产业,特别是板栗面积已达15326亩,年产板栗744吨,产值689万元,已成为该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授予“省级板栗之乡”称号;工业经济主要有制笔、木业、纺织、铸造等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3。5亿元,农业总产值68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51元。 2.项目地块状况 百江镇百江村农民公寓房位于百江镇西南面。用地面积3215.0平方米,基地地势平整规则,地块由东面临滨江路、西临罗溪,整个规划地块紧邻百江一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内容 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住宅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公寓、商业、广场的规划设计。 3.市场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产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业、住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建筑设计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6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7.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百江镇百江村现状,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住宅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活环境。 2.注重品质———追求“新建筑主义”的主题风格 充分满足居民的舒适感。全方位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妥善处理建筑与景观、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让建筑融于环境,使景观衬托建筑,满足人们的可参与性的要求。 3.环保健康———以创造安全、健康厂房为目的 以前期策划、地块选择、规划设计、建设设施、管理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过程、多环节、多方面的科学开发、以创造出新世纪的健康居住建筑。 4.人文融合———体现“融合自然生命、倾注人文关怀”的开发理念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水环境的融合,并充分考虑考虑城市的社区的示范性建筑,使此地的人们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建设出具有优雅环境、文化内涵、有品位的社区新亮点。 5.经济节能———体现“合理利用资源、地势、节约资源”的理念 本项目地块内地势平坦,在设计中结合场地原有的地势再创造,减少开发建设的前期工程量,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5版本)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9.《建筑幕墙》GB21086-2007 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1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项目总分50.57分。 其中:①节地与室外技术:8.61分;②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10.77分; 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13.72分;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03分; ⑤室内环境质量技术:10.44分;⑥提高与创新:0分。 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751.51m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50971.93m2,地下15410.9m2,建筑层数32层;建筑高度99.85m。 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住建筑□ 5.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措施 规划专业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切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估计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用地现状为一块开阔地,经核实,项目不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无自然水系和有价值的生态植物,室外的面设计了大量生态绿地,有效增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补给地下水含氧量。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备用发电机尾气通过专用管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较小,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显著;垃圾收集房封闭处理,降低垃圾收集房恶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同时在垃圾收集房附近种植高大的灌木和乔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利用绿化掩蔽部分恶臭气体,进一步减少恶臭对附近居民住户产生的影响。项目餐饮业油烟废气采用静电法对油烟进行处理,预留油烟排放口,商业建筑餐饮业饮食抽油烟经过上述措施防治后,对周围环境及周围住户影响不大。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各户型的日照时间均能满足大寒日日照3小时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规划专业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地用地。(得2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绿地面积为6787.2m2,用地面积为15751.51m2,绿地率43.1%。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得6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设计了地下室,用于人防、停车库、设备房;地下建筑面积15410.9m2,地上建筑面积50971.93m2,比率为0.302。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得5分) 技术措施说明: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过度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50%以上建筑的可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与0.5Pa。 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得3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实际了轮椅坡道,方便残疾人的进出。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得6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合理,且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了遮阳防雨和安全防盗措施;设计了地下室停车库,同时也设计了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和活动场所。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得3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设计了商铺;商业部分和文化活动站集中设置并向中变居民开放;场地1000米范围内有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社区服务等五类公共服务设施。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演艺中心

演艺中心 结构设计说明 青岛海泉湾度假城演艺中心,由主舞台、侧舞台、后舞台、带伸缩座椅的观众厅和其他附属功能房间及局部地下室组成。主体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观众厅部分平面布置呈圆形,最大跨度近40m,其屋面拟采用钢网架结构;主舞台部分平面布置呈矩形,其屋面拟采用钢桁架或钢网架结构;其他功能性房间围绕舞台及观众厅呈圆形布置,共三层,以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局部剪力墙形成主体结构。基础做法参照温泉中心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采用桩基础。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 给水系统: 本剧场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最高日用水量为7.5 m3 /d。 (二) 排水系统: 1、污水排水: 生活污水采用单立管伸顶通气的排水方式,地下室污水采用潜水泵提升排出, 最高日污水量为6.75 m3 /d。 2、雨水排水: 屋面雨水采用内排水方式。 (三) 室内消火栓系统: 1、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Q=15L/S,火灾延续时间t=2h,总水量为108m3。 2、采用临时高压系统,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及消防水箱均设于临近酒店内。 (四) 室外消火栓系统: 1、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t=2h,总水量为216 m3。2、室外消防用水量存于临近酒店消防水池内,室外消防泵设于消防泵房内,在室外设室外消火栓。 (五) 雨淋系统: 1. 在剧场舞台的葡萄架下部设置雨淋系统。 (1)、火灾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Ⅱ级,喷水强度为16L/min·㎡,作用面积为260㎡,系统流量为Q=91L/S,火灾延续时间为t=1h,总水量为328 m3。(2)、储存雨淋系统用水的消防水池、雨淋泵、储存火灾初期用水的消防水箱均设于本剧场内。 2.观众厅座位缩回后为400人宴会厅,设雨淋系统。 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Ⅰ级,喷水强度6L/min·㎡,作用面积160㎡,系统流量Q=30L/S,火灾延续时间t=1h。 (六) 气溶胶灭火系统: 本剧场内的柴油发电机房、高压配电室均设置S型气溶胶灭火系统,灭火设计密度140g/ m3,灭火时间<180S。 (七)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本剧场舞台及后台部位为严重危险级A类火灾,配电房间为中危险级带电火灾,其余部分为中危险级A类火灾,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暖通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之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图及总平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立面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立面设计包括主要材料如幕墙、石材、涂料等示意 和注明,本文介绍建筑立面方案设计,为大家说明。 建筑立面设计的影响因素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 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 同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 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任何建筑都必定坐落在一定的基地环境之中,要处理得协调统一,与环境融合一体,就必须和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方位、朝向、形状、大 小、道路、绿化以及原有建筑群的关系等,都对建筑外部形象有极大影响。 建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品,它必须运用大量的材料并通 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等手段才能建成。因此建筑体型及立 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材料和施工的特点。 建筑体型和立面构图中的美学原则,就是指建筑构图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均衡与稳定,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等。要综合利用这些美学基本原 则来创造完美的建筑形象。 知识点 1.主从与重点

2.均衡与稳定 3.对比与微差 4.节奏与韵律 5.比例与尺度 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体有时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两 个方面,所以也自然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建筑的外部形象设计应尽量反映室内空间的要求,并充分表现建筑物的不同性格特征,达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在表现建筑性格特征时,也可以运用象征手法来表现艺 术构思,并以此突出建筑的性格特征。 应对策略实用功能 依附于建筑主体的建筑细部大多都是建筑的功能性构 件,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主要表 现在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噪等诸方面。墙体、屋盖——围护作用 大门——出入、室内外空间渗透 窗户——采光通风 阳台——接近自然 楼梯——垂直交通 审美价值 任何细部都体现形式的美感。 建筑细部参与和深化了建筑的造型过程,强化了建筑的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完整)

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的立项文件 2.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座标及现状地形图 3.杭州市规划局批复的建设项目意见书和勘设红线图 4.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设计招标任务书 5.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书面意见 6.杭州市现行的《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5版)、《杭州市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及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 二、概述及现状分析 为响应杭州市政府要求三年建设三百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的目标,根据统一规划,分批实施,确定一批,实施一批的思路,拆迁的居民需要更快更好的被安置已成为急待解决的大事,打铁关地块拆迁安置用房规划设计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展开的。 本地块位于杭州市下城区打铁关,东至建国北路,南至规划二号路,西至规划中学,北至市电力局110KV东新变电所,现状地址即东新路与绍兴路交叉口西南角。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完善,文化气息浓郁,商业发展成熟,这充分体现出市政府对拆迁市民的人文关怀。 本地块交通便捷,紧临两条双向八车道的市级道路,远期还将有地铁一号线艮山门出站口在地块东侧。周边配套完善,地块北侧为易初莲花、和平家私等商业中心,西北侧为朝晖现代城等成熟社区,根据详规,地块西侧将建设为中学和幼儿园,南侧将建设配套公建和农贸市场。四周自然环境优美,东西南侧均有河流分布。总用地面积22698m2,根据总体规划要求进行设计,该区块以小高层与高层相结合,辅以沿街商业用房及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库,容积率为1.94,绿化率为43%,建筑密度为23.2%,区块总建筑面积为5323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970 m2,地下建筑面积9265m2。 三、设计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即以公众需要为本 人本主义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建设准则。体现一切以公众需要为本的原则,突出人文关怀的规划设计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努力创造一个经济适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的现代化小区。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 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 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绿色建筑目标 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 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