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题

本文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注音:

篁.竹卷.石摇缀.俶.尔参差

..佁.然悄怆

..幽邃.翕.忽珮.环坻.嵁.心乐.之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世称,家之一。

解词译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

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9、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

1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默写:

1、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2、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3、岸上树蔓的句子

4、岸势特点的句子

5、溪流曲折的句子

6、作者感受的句子

7、正面写水清的句子

8、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问答: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小石潭什么特点?

2、作者对小石潭整体感受是什么?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研读第二段,找出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5、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

6、请根据文章内容,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则简介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教师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顺序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 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第二课时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

第课时《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实词,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2、会翻译重点句子。 3、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复习重点:字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章主要思想内容。 复习难点:虚词的辨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复习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作者,之一。唐宋八大家有、 、、、、、。 2、《岳阳楼记》选自《》,作者是。 3、《醉翁亭记》作者,字,号,晚年又号。代文学家。本文选自《》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4、潭中鱼可.百许头 5、佁.()然. 6、俶.()尔.远逝 7、翕.()忽. 8、斗.折蛇形 9、悄怆 ..() 10、以.其境过清. 三、翻译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问答: 1、课文按顺序写的。 ()-()-()-() 2、本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这与作者被贬的身世有关。

《岳阳楼记》 一、整理通假字。 通通 二、解字。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百废具.兴 4、增.其旧制. 5、属.予作文以记之 6、胜状 .. ../大观 7、横.无际涯 8、朝晖.夕阴 9、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指 10、然则 11、南极.潇湘 12、迁客 13、骚人 14、若夫:至若: 15、淫雨 16、霏霏 17、连月不开. 18、日星隐曜. 19、山岳潜形 20、墙.倾辑.摧 21、薄.暮冥冥 22、去国 ..怀乡 23、忧谗.畏讥. 24、春和景.明 25、波澜不惊. 26、沙鸥翔集. 27、锦鳞游泳 28、而或.长烟一.空 29、浮.光跃.金 30、“静影沉璧”是写,“浮光跃金”是写 31、此乐何极. 32、宠.辱偕.忘 33、把.酒临风 3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5、或异二者之为. 36、不以.物喜 37、居庙堂之高 38、处江湖之远 39、进.亦忧,退.亦忧 40、先.天下,后.天下 41、微.斯人 42、吾谁与归. 43、乃.重修岳阳楼 三、译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填空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 是。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3、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执教人:备课时间:2017年4月使用时间:2017年4月 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掌握译文。 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 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 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 2、给加点字注音。 篁1()竹清冽()为坻()为堪()怡然()幽邃() 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 3. 整体感知文章 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写在教材每段旁) 4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二、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及停顿。 三、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 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曾经跟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总是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今天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处美景,这里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彩屏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洪亮。(读 一遍停) 3、正音: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如果没有,我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语来检查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翠蔓 ....悄怆幽邃 .... ....犬牙差互 ....参差披拂 ..蒙络摇缀 下面大家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4、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山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心情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0《小石潭记》精品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 10小石潭记学案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í)为嵁.(kān) 参差 ..(cēn 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读准多音字 (1)翠蔓.:wàn其他读音:mán组词:蔓菁 其他读音:màn组词:蔓延 (2)差.互:cī其他读音:chāi组词:出差 其他读音:chā组词:差别 其他读音:chà组词:差不多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理解 (1)篁竹:竹林。 (2)清洌:清澄而寒冷。 (3)为坻:成为水中的高地。 (4)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5)佁然:愣住的样子。 (6)俶尔:忽然。 (7)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8)差互:交错的样子。 (9)悄怆:寂静,悲伤。 (10)居:停留。 2.一词多义辨析

(1) (2) (3) 3.词类活用解释 (1)从小丘西.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 (2)日光下.澈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释: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潭西南 ..而望 解释: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5)斗.折蛇.行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 (6)其岸势犬牙 ..差互 解释: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解释: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伤,使……寒冷。(8)心乐.之 解释: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9)似与游者相乐. 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4.古今异义区分 (1)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古实词. 3.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课时分配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 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及文章写作背景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课堂学习】 1. 复习提问 根据读文请简要讲述课文内容。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2. 导入 我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3. 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研讨下列问题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 (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 (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 (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研讨下列问题 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 (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④(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4. 练习 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 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 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 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5. 反馈训练 1.解释下列加框的字

《小石潭记》导学案带答案

中学导学稿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 主备人:审核:八语组授课时间: 课型:练习课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 于写,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人教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案-文档资料

人教八年级下《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课题:《小石潭记》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柳宗元及“记”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作者:,字:,河东人,代文学家,著有《》等。世称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并称“ ” 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柳河东集柳河东、柳柳州 韩柳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Huáng( )竹珮( )环水尤清liè( ) 卷( )石底以出为坻( ) 参差( )披拂 yǐ( )然俶( )尔往来xī忽寂寥( ) 悄( )怆( )幽suì( ) 答案:篁pèi 冽quán chí cēn cī 佁chù 翕 liáo qiǎo chuàng 邃 重点字词解释 1、隔篁竹 2、水尤清冽 3、卷石底以出 4、为坻为屿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斗折蛇行 8、其岸势犬牙差互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 11、乃记之而去 答案: 1、竹林2、格外清凉3、相当于“而”4、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 5、大约;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6、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 7、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8、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9、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忧伤的样子;深10、因为;凄清11、离开 重点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6.《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 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_____的第四篇。 ②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清冽为坻为嵁 俶尔翕忽怡然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_____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交代同游者 6、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检查预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走近小石潭。

部编八下10《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学习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 2、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3、题解: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预习设计

[整理]小石潭记学案.doc

《小石潭记》(4课时) 主备人:郭新霞耿丹2015年3月7日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与课文和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3.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基的方法 4.学习融悄于景、诸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诸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2?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理解含蒂的感情 四、教学方式: 1 ?注重讪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进行讨论适时点拨,便于启发学牛认知,纠疋偏颇、弥补缺漏 3.引导质疑,人人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切身感受,激发质疑、辨疑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简洁、丰富而乂有节奏感的语句初步了解文章人意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总:,掌握巫点词语的总:思,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的文言虚词 3.理解课文第一节大意及其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介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Z驴》,这位作家绘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來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设疑自探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及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 .理解课文第一节的写作内容及写景方法 1 .熟读课文两遍: 2.积累 ⑴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淸洌为圾为 屿 为堪伶然俶尔翕 忽 差互寂寥悄怆幽 邃 ⑵作者简介 柳宗元一一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人,人称''柳河东"他生长在长安, 晚年被贬柳 州,亦称''柳柳州"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Z—曾任

最新《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他以自然简约的笔法创造出丰富深邃的意境,各种景物曲尽奇妙,而且将身世遭遇、思想情感倾注于自然景物之中,耐人寻味。本课教学设计为“活动”和“探究”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和互动,欣赏作者细腻入微、生动逼真的手法和以此展现的自然景物的审美特征,体悟探究“有我之境”中“我”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总结和借鉴文言文学习方法。 2.体会、欣赏本文抓住特征状写景物的写法。 3.探究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作者抓住特征状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借助景物描写寄寓思想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利用自习课阅读课文,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课外复习柳宗元的诗文,查找有关生平、创作的资料。初步理解本文的写 作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到哪些地方去旅游过?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古代作家观赏自然万物写成的诗词文赋,在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同时,也倾述了他们的心声,很值得我们去追索。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游历荒野山水,写成了《永州八记》,可谓落笔不俗,自出机杼。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他的《小石潭记》,去探究那妙趣横生的景致中寄寓的丰富意蕴。 二、文意疏通 活动:与同伴互相读听课文,注意为对方订正读音、纠正停顿。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情感,读出语音的轻重和语气语速。 探究: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段应读出好奇欣喜的情感,第二段应读出陶醉的心态,第三、四段逐渐读出失意悲凉的情绪。 活动:交流共享译读收获和方法。 读译收获包括从本课新积累的字词,如“佩环”“佁然”“翕忽”“悄怆幽邃”等,以及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如自然凝练、整散相间等。 译读方法包括解释词语方法:“语境推断法”,如“为坻”中的“为”字是“是”还是“成为”的意思,就要根据小石潭这个词间环境和“卷石底以出”这个说明去推测;“用法变换法”,如“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空”解释为“在空中”,“斗折蛇形”中的“斗”“蛇”解释为“像斗一样……”“像蛇一样……”,“凄神寒骨”中的“凄”“寒”解释为“使……凄凉”“使……寒冷”;“联系法”,如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中的“西”推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西”的意思。 翻译语句的方法:“补充法”,如“日光下澈”在“澈”后补充“潭水”;“调换法”,如将“全石以为底”的“以”调到“全石”之前:“意译法”,如将“斗折蛇行,明火可见”翻译为“曲曲折折,或隐或现”。“直译法”,如将“青树翠蔓”翻译成“青葱的树,翠绿的枝蔓”。 三、欣赏探究 (一)觅“潭”——探求游踪,理清思路。 活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用线路标注的方式展现寻觅游赏小石潭的过程,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步描写小石潭景致的。要求注明游踪和观察点,画出游赏线路。 探究1:结合游赏线路,归纳一下本文写景状物顺序上的特点。 明确:以游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的方法,按照小丘—篁竹—小谭—岸势—谭之四周的顺序,有声到形,由近及远依次写来。将游踪类游记和方位性游记结合在一起,有条不紊,自然畅达。 探究2:有水必有源,柳宗元的《钴鉧潭记》就是先写潭源,后写潭景。本文却先写潭景,后写潭源,这是为什么? 明确:作者是从小丘西行,从石潭的东边走来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而这水声一定是潭源之水撞击石岸滴入石潭发出的清响,但接下去却为什么

小石潭记 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优质教案 10小石潭记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 ..(qiǎo chuàng) 2.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 ..而望(向西南)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复习课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点词汇。 2、能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3、能背诵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 5、掌握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学与合作探究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理解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导入新课 2、出示复习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 1、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2、解释重点词语。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写景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2、3、见课件 4、内容理解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

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2)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四、巩固复习,当堂训练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理解性默写: (1)描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是: (2)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3)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4)写潭水源的句子: (5)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 (6)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景物时,角度多变,手法灵活。请你探究: (一)关于写景的角度:绘声、绘色、绘形、绘神。 (二)关于手法的灵活:点面结合、远近交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小石潭记》导学案(全).doc

《小石潭记》导学案 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初级中学王秀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 2?品味景物描写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素材积累】 1、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了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Z-o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2、写作背景: 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I才I,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果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口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景飞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钻姆潭、钻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学习过程】 1、展现三幅图片(出示幻灯片2),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诗句来描述一下看到的景象,然后导入:这是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后在永州觅得一处清幽之境,谁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出示第4幅图)刚才同学们看过浩瀚无边的大海,领略过汹涌澎湃的黄河,欣赏过荷花满湖的大明湖以及清幽翠绿的 小石潭。那么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柳宗元,和他一同感受别样的风景吧! 2、本文作者是(一一柳宗元),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柳宗元这位大文豪(出示幻灯片3),生读后快速识记红字部分。(一一检查) 3、学习本文,我们需要完成二个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4)。(让学生齐读) 4、学习文言文有两道门槛我们必须迈过去,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或者说首要的方法是“读”,文言文的“读”是有一定讲究的。(出示幻灯片5) 一、诵读指南: 1、读准字音。 2、读好节奏(语速、停顿)。 3、读出情味(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们先听范读,听读时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放录音) 请同学们做学案字词冲关部分,给加点字注音。(然后出示幻灯片6,对照屏幕纠正字音,识记错误字音,写一下不会的字。)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学案

小石潭记 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复习过程: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二、文学常识1、《小石潭记》作者,字,代著名文学家,是之一,他曾被贬永州,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解释词语1、心乐之:乐,2、水尤清冽:尤, 3、潭中鱼可百许头:可,许, 4、日光下澈:澈, 5,影布石上:布,6、佁然不动:佁然 7、俶尔远逝:俶尔,8、往来翕忽::翕忽, 9、斗折蛇行:斗,折,10、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1、凄神寒骨:凄,寒,12、悄怆幽邃:悄怆,邃, 13、以其境过清:清, 14、不可久居:居, 15、乃记之而去:去, 四、一词多义清: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五、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下见小潭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心乐之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翻译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七、阅读理解: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石潭记导学案

10 《小石潭记》导学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冒雪在寒江中垂钓。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个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这,就是柳宗元展现给我们的。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1.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所寄寓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链接。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韩柳”。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其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文体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幽邃.( )( ) 4.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词汇。 ①水尤.清冽:②卷.石底以出: ③坻.:④屿.: ⑤嵁.:⑥可百许.头: ⑦日光下澈.:⑧佁然 ..不动: ⑨俶尔 ..: ..远逝:⑩往来翕忽 ○11悄怆 ..幽邃:

导学案《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复习课导学案 主备人:迟明珠 2016/1/25 导学案——课前热身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柳宗元:字,河东人,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二、解词 1.篁竹: 2.嵁: 3.水尤.清冽: 4.为坻: 5.佁然: 6.俶尔: 7.翕忽: 8.斗折 ..蛇行: 9.犬牙差互: 10.悄怆: 11.隶:跟随 导学案——整体把握 1.主旨: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 2.结构(板书): 一.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二.潭中景物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欢快活泼动静结合 三.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 四.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寓情于景 五.记录同游者 导学案——复习重点及典型题

(一)各段重点 第一段内容:介绍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小石潭的概貌,潭边景物。重点:发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发现小潭的愉悦心情。 典型问题 1.第一段描写了什么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何作用? 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用了“行”“隔”“闻”“伐”“取”“见”等动词,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2文章第一段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产生的? 第一问围绕“快乐”回答。第二问围绕“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听到悦耳的水声感到高兴)回答。” 第二段内容:描写了潭中景物——游鱼和潭水。 重点: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水中游鱼的形神姿态,侧面衬托出小石潭水的清澈见底,借鱼之乐来写人之乐,表现作者的愉悦心情。 典型问题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衬托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澈”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否则游鱼难见。 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的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的活动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这种写景方法叫侧面描写。 第三段:介绍小石潭的源流和岸势。 重点:把握比喻修辞及其作用,写源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典型问题 1.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突出了景物特点。 第四段:小石潭气氛及作者心情。 重点:本段中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写法,描写了小石潭幽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