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学艺术叫“放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029749.html,

有一种教学艺术叫“放手”

作者:周海丽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11期

我们在评价自己,或在接受别人评价时,似乎更喜欢听到表扬,认为将课堂收放自如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一切反应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才是最好的。实际上,课堂上还有一种艺术叫放手。放手课堂,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能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入一种深度,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深层次的兴趣。在阅读黄厚江老师《以活激活和谐共生》一文(见《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年第1期)时,笔者再次感受到了这一点。

一、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放手浅思

在着眼于放手这一问题时,我首先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高中语文课堂上舍不得放手?思来想去,还是因为应试状态下我们的思想不敢有太多创新。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只有放手学生才能自由思考,只有放手学生才能将已经学到的与即将要学的内容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的思维结果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情形,那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读黄厚江老师执教《阿房宫赋》的课堂节录后,我也感觉到了这一点。

譬如,黄老师在让某一组学生说出“其费用可谓靡矣”时,并没有进行引导性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自由表达。于是有学生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置逦迤,秦人亦不甚惜”,当此答案与教师预设不尽相同时,教师并没有否决,而是激发其他学生继续思考,于是有学生说“蜀山兀,阿房出”,有学生说“从‘使负栋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语’”。而当有学生提出“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为何义时,教师也未一下子给出答案,而是放手让学生尝试进行回答,显然这样的策略是有效的,立即有学生指出其义为“参差的瓦缝比身上的帛缕还多”。

又如,黄老师为了表现赋这一体裁言辞运用的特点时,说“我想通过朗读,请大家感受一下语言的美、语言的气势……”,“我想”二字背后的教育理念正是尊重学生、敢于放手。试想,如果摸不清学生底细、生怕学生出错,教师会说出“我想”二字吗?大抵应该说出“我们来”之类的话吧。

二、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放手艺术

放手看起来是一个技术活儿,只要“大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即可。是这么简单吗?很多时候“大胆”的结果是课堂变得散漫,是只具自由之形而无语文之实的课程。显然,我们要的不是这样的放手!

聪明的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手,知道放手应放到什么程度,知道什么时候该把学生拉回一点。用黄厚江老师的话说,即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也就是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