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绪言第1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绪言第1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绪言第1单元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

1、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

2、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3、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三、人类认识化学的进程:

1.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20实际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2千万种。

4.绿色化学理念:(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反应产率高,副产物少,而且耗能低,节约原材料,同时还要求反应条件温和,所用化学原料、化学试剂和反映介质以及所生成产物均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

四、化学史上的科学家:

1.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因为有此类现象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纸张燃烧,表现出来纸张具有可燃性。(包括氧化性、还原性、活动性、稳定性、可燃性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三.本课题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1.硫酸铜 + 氢氧化钠→硫酸钠 + 氢氧化铜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溶液蓝色沉淀

2.盐酸 + 碳酸钙→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无色溶液白色固体无色溶液无色液体无色气体

3.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碳酸钙 + 水

无色溶液白色固体

第 1 页共 35 页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 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从生活中发现化学。 3.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4.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了解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来的资料,讲述生活中的化学事例,给出化学的明确定义。 2.通过具体的事例,讲述生活中的化学。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4.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5.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6.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7.通过对比、举例,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3.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 学习我国化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3.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产生学习好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树立学习化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方法: 【教法】 启发引导,交流,讨论,讲解 【学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 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

绪言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 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 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 水变浑浊。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 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 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 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 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 、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 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 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 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初中2020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2016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二、化学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 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 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 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 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 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 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Zn+2HCl==ZnCl2+ H2↑或Zn+H2SO4==ZnSO4+ H2↑)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结论: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Au、Pt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 、H2SO4)反应。 2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 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绪言教案【精编】.doc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

【化学】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中考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绪言)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姓名: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 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 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 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 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 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 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4 蜡烛燃烧石蜡+ O2 H2O + 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镊子;“一斜二放三缓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2)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 (3) 定量:用量筒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量筒要放平,视 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瓶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5、酒精灯的使用. (1) 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

初中化学序言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 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青铜器 D.制塑料、玻璃、黑火药、指南针 2.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制青铜器 B.烧瓷器 C.冶铁炼钢 D.制作玻璃器皿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 4.为了建设“生态抚顺、绿色家园”,我市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关于植树造林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止沙尘暴B.防止水士流失 C.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5.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化学物质可以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B.用化学手段检测和监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C.用化学方法可以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化处理D.用化学反应使海水变成石油,从而解决能源紧张的矛盾 7.禁放烟花爆竹,是防治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由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污染是( ) ①水源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噪声污染④以上三项污染都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④ 8.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9.与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二氧化碳 10.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 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 1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冰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冰箱 D.“沙尘暴”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 12.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 D.生铁锅中含有碳元素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 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 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 14.下列措施同环境保护有关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燃烧废旧电脑、手机等 C.大范围推行“酱油加铁工程” D.用加碘盐替代一般食盐 1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今年的“3·15”前夕,我市有关部门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长江中 C.碾压粉碎后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答案:1.C 2.D 3.A 4.D 5. C 6.D 7.D 8.B 9.A 10.C 11.A 12.B 13.C 14.A 15.D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初三化学绪言及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初三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实验

A、提出科学问题; 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4、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22种见书上图(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二)、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试管: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要先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蒸发皿: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胶头滴管:①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③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集气瓶: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细口瓶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讲解学习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OH-NO3-CO32-SO4 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 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 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可燃物燃烧条件:⑴是可燃物;⑵与空气(或O2)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